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第1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要融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目前的改革多体现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方面。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目前的研究也局限在对合作模式宏观的方面,而具体的操作方式欠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的办法。

一、企业对学生素养要求的结构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体健康:尤其排除一些患有乙肝(或小三阳)的同学,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服务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通过学生将近两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实操方面略有欠缺。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

(一)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技术一线的专业人才,但大多工作较为辛苦,尤其旅游行业,无论是旅行社或者酒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经常会有被客人投诉的心理压力,部分同学由于初入社会,承担压力的能力很弱,顶岗实习对它们来说是很大挑战,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职业,多少会给孩子心理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实习阶段,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

(二)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未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是被调配过来的,对于本专业兴趣不是很大,甚至一开始就抱有拿到文凭就转行业的想法,所以在实习阶段,基本就是走过场的心态。

(三)还有些同学,虽然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抱有过于美好的想法,例如走遍祖国大好河川甚至世界各地,但实际上,在旅行社,代过几次团后,经历了导游工作的种种辛苦后,很多同学就放弃了当初美好的愿望,转而比较低迷和悲观。

(四)当然还有很多同学,自始至终都抱着浓厚的学习和实践的心态去面对顶岗实习,在每次的锻炼中都坚强的坚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心态

各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就旅游行业来说,一般有以下心态:

(一)选优心态:旅行社和酒店都希望从实习生中选择优秀的进行重点培养以期今后可以留下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他们在选择实习生的时候,都是择优录取,甚至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设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的学生,最终也是淘汰的结局。这种用人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对于优秀实习生来说,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但是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并不能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对于一般的实习生来说,这种优胜劣汰不利于实习生的自信心的逐步建立,毕竟实习生进企业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阶段,要给实习生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逐步提高。

(二)培养心态:有些企业是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心态来接受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即便实习生出现不尽人意的失误的时候,企业也给实习生足够的理解,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所以这样的用人心态就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三)低人力资源成本心态:由于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必定少于正式员工,有些企业是本着人力资源成本低的心态来招聘实习生,实习生在岗位上做着重复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得到的真正的本专业实践提高的机会并不多。

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基本表现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方,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不仅仅教育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大的责任体现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学生的教育问题。

(一)对于身体健康欠佳的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从事服务行业的同学,学校希望这类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专业进行实践,指导老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共同关心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服务形象欠佳的同学: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个展开辅导,争取让学生达到企业的要求,对于仍不能够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则建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重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老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实操知识欠缺的学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锻炼,但对于个别企业招聘实习生阶段未能被接受的学生,学校根据所掌握的企业资源,积极安排其进入企业参加锻炼。

(四)服务意识欠佳的学生:指导老师根据各个同学自身存在的问题,逐个展开指导,但对于个别企业招聘实习生阶段未能被接受的学生,学校根据所掌握的企业资源,积极安排其进入企业参加锻炼。

五、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对于不同心态企业的对策:学校根据掌握的各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资料,对于抱有培养人才的心态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增强与其的合作;对于选优心理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与其沟通,对于用人模式进行探讨,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试图改变其用人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则要考虑实习点是否继续保留问题;对于低人力成本的心态,学校要代表学生的利益,与企业交涉,如果未果,则要考虑实习点是否继续保留的问题。

(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校要积极开拓学生实习市场:不仅定位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还要积极开拓相关的旅游服务行业的实习点。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开展教学计划的修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实习,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研究;校企合作;高校;双师型;管理制度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育依靠的是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社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由此也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下,高校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为社会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就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高校通过对社会企业的有效合作,能够实现教师理论与实践培养相结合,使高校教师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教学水平、工作经验全方位提升,从而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

一、高校双师型教师与校企合作的概念

(一)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与实习教师都能够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当前,双师型教师普遍用于我国教育领域中,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模糊与复杂的概念。我国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并没有权威的、公认的概念界定,也没有对双师型教师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教育领域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与讨论,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是表达教师的职业特性。从高校教师专业化教育考虑,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需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样也是强化学生教育实践的需要,从而才能够使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概述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一同参与培养学生的过程,是一种新兴的培养人才模式,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从而使高校学生更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以社会企业为培养人才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教学重点,根据高校与社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与企业都在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校企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趋势。校企合作中收益最大的是高校的学生与教师,学生通过高校与企业双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内容,在企业中接受现代化技术的熏陶,使学生在高校所学的知识理论能够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基地,同时,高校应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师资队伍培育方面还是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而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还是不够完善,以此能够看出,高校教育还是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许多合作内容还停留在摸索与探究阶段,使校企在合作中难免走许多的弯路,从而使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较为落后。再者,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方面,许多合作内容与标准还没有进行统一与规范,从而使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体系不完整。因此,在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体系的不完整,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处于落后阶段。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

(一)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管理制度,强化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考核与管理制度,探索提高高校教师双师素养的有效机制。其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投入,强化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经费成本管理,为提升高校教师的双师水平提供经费的支持,从而促进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其二,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多元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支持高校在职教师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的知识体系,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考试,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其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构建教师定期到社会企业实训的相关制度,并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项目开发中,使教师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实训经验,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训,能够清楚的了解社会企业与自身专业的发展动向,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身所识、所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制度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教师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激励,能够推动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构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构建健全、全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策略,使高校教师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学习进修、晋级工作等方面都能够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与奖金,从而才能够确保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稳定性。高校构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制度是教师学习与提升自己的源动力,能够使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从而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尽一份力量。反之,高校如果没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制度,那么一部分教师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校企合作中,同时也不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不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三)构建教师到企业工作的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工作,参与到企业一线工作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高校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工作,这是校企合作中最为普遍的做法。对于企业而言,教师来到企业工作,企业能够得到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分担工作,同时又能够为企业项目提出建设性问题。对于高校而言,教师到企业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从而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应该注重教师在企业工作的待遇以及一些问题,将教师到企业工作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到企业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其一,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对不同专业或是同一专业项目的实行,具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包含实习目标、实习安排、实习对象、实习内容、实习时间等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教师实习活动的周密性;其二,校企合作视域下,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应该做详细的管理报表,教师每到一个实习岗位中,都应该对这一岗位具有自己的见识与方针,总结出报告,让该部门领导进行签署与审核;其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对教师实践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构建实训评价机制,将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入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并与教师的职位晋升挂钩,能够激励教师企业实训的动力,使教师能够在企业学到更有利的知识,从而为高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献上一份力量。

(四)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在校教师吸取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授课内容,并积极向专家与技术人员咨询相关的专业技能,从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对于单位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理论自身与教学技能,同时也是企业工作人员开拓自身职业领域的好机会,或许将来会成为企业相关专业的培训人员。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与鼓励政策,多鼓励在校教师向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学习,为其提供有利的交流平台,认真听取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建议,使其能够取长补短,积极改正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现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合理有效的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因此,校企合作视域下,为了能够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教师只有教得好,学生才能够学的好,从而才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所用。因此,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相关企业合作,并达成共识,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英辉,申茹.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6):87-89.

第3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教学模式创新,为长三角地区高星级酒店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岗位技能,能够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高技能人才。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创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所确定的人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的总和,其内涵最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培养措施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

我院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重点,我们充分认识到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学院鼓励各个专业,突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的要求,结合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与国际五星级酒店合作,形成了“校企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商定确定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参与实施培养方案。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共同努力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手段,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实训设施,建立教学资料库。

2 “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1 校企双方共同商讨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规格

经过咨询、查阅、访谈、企业实地调研,以及与合作企业的共同研讨,对本专业关联的职业范畴或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工作过程排列)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的职业范畴与工作岗位,然后对应工作项目列出其主要工作任务,并分析和归纳每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2.2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2.2.1 校企共同制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了以下程序:第一步,校企双方共同组成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组;第二步,挑选企业进行企业调查;第三步,工作组讨论;第四步,分工撰写;第五步,定稿并提交专业委员会审定。

2.2.2 校企共同开发阶梯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经过深入研究,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

①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教育部要求完成的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健康素质课程、计算机、人文艺术素质课程、科学技术素质课程、职业基本素质课程等课程内容。

②职业技术课程模块:本课程系列包括《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服务英语》、《前厅服务技术》、《餐厅服务技术》、《客房服务与管理技术》、《康乐服务技术》。这些课程是对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而设置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完成8门的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工学交替的第一次实习阶段,通过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

③职业发展课程模块:本课程系列包括《餐饮管理》、《酒店市场营销与公关》、《酒店会务管理》、《职业点菜师》、《酒店管理英语》、《主管与领班实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需要过硬的技能,也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生今后在酒店的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做部门主管与领班的职务的工作需要。加快“职业经理人”的成长速度,使之早日走上管理岗位。

④职业拓展课程模块:根据学生职业兴趣与发展的需求,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设置了特色服务技能、专门管理技能和导游技能三个模块供学生选择,以发掘学生的特长,同时拓展就业范围。

4个课程体系呈阶梯式上升关系,第一层:职业基础课程,培养目标: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二层:职业技能课程,培养目标:熟练的岗位技能;第三层:职业发展课程,培养目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第四层:职业拓展课程,培养目标: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力。

这四个模块课程开发重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职业成长不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只有符合这一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2.2.3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改革教学方法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餐厅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术》、《前厅服务技术》等三门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双发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拟定课程结构和模块;结合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和进行学习情景的设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训资料。根据不同的课程探索和创新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方法途径,开发了演练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设计、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多种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

2.2.4 创新“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

在“校企全程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作了二个方面的创新:

①实施“以证代考”、“企业评价”,建立新型的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a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课程实行“以证代考”。指的是学生学习完职业技术课程模块相关课程后,以参加行业资格证考试代替学校的课程考试。例如上完《客房服务技术》后,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以获得劳动部门的“客房服务员证书”为及格,否则不及格。

b职业技术实训项目实施“企业评价”。指的是在企业运营中完成的课程,以企业评价作为评价标准。例如《餐厅服务实训》这门课该门课的成绩以企业的评价标准来确定成绩,满意度高、投诉率低、营业额高者为优秀,依次类推。

c职业发展课程采用用综合评价方式。例如《酒店市场营销与公关》采用调研报告方式和营销项目书各占30%的比例。

②实施“3+2评价法”,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3+2评价法”指企业、学校、学生三个与教师工作关系密切的主要群体为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主体,三个评价主体对教师作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类型评价。定量评价是学生、学校、企业对教师工作量、企业经营的数量评价,定性评价是学生、学校、企业对教师工作的性质进行评价。

“3+2评价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企业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本专业教师大量的工作是在企业完成的。定量与定性两种评价结合是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

3.1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教学管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三个系列的管理制度。力求将各项制度体系化,在企业、学校全程介入过程中确保学生的技能掌握、学分获取;确保教师的业务提升、收入提高;企业的高效运营、减少成本;确保最终实现共赢。

3.1.1 建立保障教学工作规范运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以抓教学改革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院对有关教学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有序开展,提升了教学效果。

①教学质量管理要求

建立建全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质量,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研室管理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专业实训实习管理。

②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对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分类和聘任范围、聘任办法、职责和待遇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兼职教师聘任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素质,使兼职教师由技术能手向教学能手转变,制订《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对兼职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职理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法等。兼职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内容的培训与锻炼后,才能上岗任课。

3.1.2 建立保障校企合作规范运作的校企合作制度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保障实现双方共赢、长久合作。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除了与企业签订了《校企业合作协议书》等制度之外,还制定了一些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系列管理制度,例如《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分替换实施方案》、《教师到合作企业轮岗管理薪酬条例》等。

3.1.3 建立齐抓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制订了《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采用三导师制进行有效监控,同时定期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学院采取3342的管理模式:与实习生日常互动实施三制度:三个月一次回访制度、每月到企业授一次课制度、学生每周汇报一次制度;实习考核内容明确三方面:工勤与行为表现考核、职业技能考核、企业课程学习考核;学生离校前完成四个一:签一自律责任书、留一随时联系电话号码、建一互动QQ群、供一家长联系方式;与家长配合加强学生二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加强感恩教育。

通过顶岗实习管理系列制度,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为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2 在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管理,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机的协调机制是“校企全程介入”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从课程体系到制度建设到管理实施,都要求校企双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第4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高职教育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列为发展的重点,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当前,针对当前的社会体制,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摸索出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对于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针对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施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一下探讨。

一、成立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搭建四方联动的多元合作平台

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与对校企合作的分析与总结,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依托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被批准为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旨,互惠共赢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总体协调校企之间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兼职教师培训及聘任、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技术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事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完善政府协调、学校主体、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从咨询决策、组织协调、执行运作三个方面创新运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改革校内人事管理制度,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理事会的成立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坚实保障。

二、协调好政、校、企各方利益

通过合作,为政府排忧解难。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适用人才,为地方社会发展传播文化,同时能解决好学生就业和城乡待业人员就业,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通过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学校为合作企业优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服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配合企业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或服务推广。企业在合作中还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作,为办学创造条件。可以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基地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双向选择,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在师资方面得到企业的有效支持;与企业建立科研方面的横向联系,提升学校科研能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互惠双赢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高职院校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

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建筑工程系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分析起行业的旺季与淡季,教学计划调整为三学期制,以保证企业在生产的旺季有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在大量的工程项目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是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放宽政策并加大顶岗实习的时间。建工系在每年10月初完成大量的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之后,进入综合实训之前将举办一次双选会,邀请大量的企业参加,根据企业的需求允许学生在企业一起完成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进入企业客观上存在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企业停留的时间过短,刚刚对项目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如果延长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既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这样可以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的鉴定。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并与企业一起进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等。

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时,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五是在政企校合作理事会指导协调下,部分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打造合作育人基地、师资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网络直播课堂。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收益者还是学校,因为它帮助学校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2.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

首先,有政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负责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校企双方相互兼职,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四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五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六是派学校的老师去企业进行锻炼并完成企业的项目,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要建立起对校企双方都起作用的各种激励机制。要保证基地正常运转,既要调动领导的积极性,也要调动企业员工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要定期对参与基地工作的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基地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与教师进行表彰。

3.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

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协议中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约束制度、安全保障的措施等,一旦发生违约或安全事故,做到有据可查。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学校明确的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者把自己当成实习学生而游离于企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4.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每年政校企合作理事会都要召开一次会议使大家聚在一起,其他时间根据情况的不同,进行小范围的沟通,以加强情感的沟通,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任命某一负责人,学校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学校要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邀请校企合作人员参加每年学校召的教学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三是经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以上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施的“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机制,以此为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等问题,并且在近两年的招生与就业上也初见成效,学生的第一志愿的投档率、录取分数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8%,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就业与双向选择。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组织管理机构需进一步健全,并且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政企校合作理事会章程》和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加大教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的奖励制度,并将教师在校企合作及服务企业方面的业绩作为考核、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袁银枝.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其突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6)

[2]刘晓明,杨如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模式.职业教育,2003,(8)

第5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交替;校企文化;对接;实践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国内五十多家纺织企业成功开展了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开展了校企精神、制度、物质、行为、课程、环境等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采用了渐进式渗透、立体化融合、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对接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校企文化成功对接,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校企文化建设。如下是校企文化对接的一些经验、方法和成果。

1开展精神文化对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精神文化为重点,开展德育工作对接,开展感恩、励志、创业、生存教育等主题活动,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1.1工学交替下开展德育工作对接研究

1.1.1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的合作框架和体系

具体的做法是:加入学校德育领导机构,企业参与制订学校对于进企业学习的班级的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另外还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到校进这些冠名班级做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1.1.2引入企业用人标准和培养人才的标准,丰富德育评价的内容和体系

1.1.3深化德育工作的教学、教材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企业教材;多层面、多渠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拓宽德育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我们在合作企业广西鹏达服装公司和广西立盛茧丝绸公司各挂有两块牌子“广西纺校实训基地”、“广西纺校德育教育基地”,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德育工作有事半功倍之妙。.

1.2开展励志、创业、感恩、生存教育等主题活动实践

1.2.1开展校企精神文化建设活动

我们以学校和企业为载体,以学生和企业员工为主体,在学生与合作企业的班组之间、员工之间开展多种文娱活动、思想交流座谈会,利用服装专业特长开展服装设计制作小型展示和表演,企业派人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庆祝活动和校企交流活动,到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等等。

1.2.2献爱心活动

通过本班级师生向患病同学捐款、向旱灾水灾和困难学生等爱心传递活动,激发学生相互帮助的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精神。

1.2.3苦练岗位技能和爱岗敬业

举办“我为公司添砖瓦”等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创业和励志等主题班会与活动,提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纪律。

1.3开展冠名实习企业的双向选择活动对接实践

每年秋季新学年开学,学校就着手组建企业冠名班,开展入学新生或在校二年级学生与企业的双选活动:企业文化推介、学生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学生,成立如“广西鹏达服装班”等十多个冠名班开展工学交替办学。

2开展制度文化对接模式实践

2.1制度文化对接的内容

我们结合广西鹏达服装公司和广西立盛茧丝绸公司等合作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分别构建、创立和完善了“1+1”、“2+1”等工学交替冠名办学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重点放在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和创建上。如: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德育工作管理和实施方案、冠名班主任考核评定办法、工学交替教学管理制度、文明班级综合考核、文明教室评比办法、冠名班级学生综合测评办法、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学责任事故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准员工管理制度等。

2.2教学实训制度对接

冠名班的教学由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制订方案与实施并分析改进。第一学年在校学习期间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开展5S现场管理活动;模仿企业制订学校实训管理制度,如打卡上班、实行劳动值周制等。第二年起在企业学习实习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准员工管理制度执行。

2.3日常行为规范及企业管理制度对接

推行严格规范管理模式,如采用刷卡上下班制度、生产车间管理包括安全操作、环境卫生、严禁烟火等规定。对教师考勤、上课纪律、课堂效果、学生评价等进行规范管理,对违反者实行较严格的处罚。对学生寝室、教室、实训实验场所、公共场所等,均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布置和管理。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企业的公共场所,统一按照纺织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比如在师生当中开展禁烟运动,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2.4学生考核、考证制度对接

学校制订并实施了校企双向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学生接受学校制定的学习、生活及纪律管理,同时也接受企业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与约束。按高素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考核、评定学生。

2.5签订相关合约协议的对接

协商并签订订单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合约: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式教学合作协议、定向生福利政策协议、实习生(干部)招聘协议、企业与定向生合约、竞业限制合同等。

3开展物质文化对接实践

3.1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企业投资实训设备和部分资金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深度参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从方案的制订、安装调试、实训教材的编写到培训过程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用人标准要求通过自编教材、参与授课、教师座谈等方式体现进去。校企先后共同创建江苏景盟、上海伟航、深圳鄂尔多斯、宁波雅戈尔、浙江新阳、广东溢达、香港中大实业等实(培)训基地,企业捐赠设备价值约500万元人民币,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所需人才。

3.2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

建设具有多媒体教学、演练实训、实验、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如服装实训基地、针织CAD实训室、图印实训室等。

4开展行为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4.1举办校企文化交流会等大型活动

大型活动内容包括开展主题大会、校企座谈会、企业推介会、学术交流会、专题报告会、组建冠名班、文化交流会、工学交替洽谈会、项目签约、大型校庆等内容,促进有效对接。

4.2举办毕业生双向选择会

就业双选会的企业规模和人才需求量很大,吸引到自治区内外100多家的企业报名参加,招聘岗位覆盖了我校所有专业。既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技术人才,又满足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自主选择的要求,达到“共赢”效果。

4.3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

举办以企业名称命名的专业技能竞赛。如广西“福汇杯服装技能比赛”、广西“富怡杯服装技能比赛”等,成为校企行为文化对接的成功模式。

4.4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开办各类技能培训

每年都与国内知名缫丝企业、广西丝绸协会联合开办茧丝绸各种技能培训班,与合作企业开办针织横机工艺培训班、服装设计与制作培训班等。

4.5共建师资培养模式

从理论提高、技能培训、岗位研修三个模块进行培训,要求老师每年到企业实践2个月以上,深入对口企业顶岗实践操作。

5课程文化对接研究

以课程文化为亮点,依据“订单”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施项目培训,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精品课程、改革核心课程、编写生产性实训教材和校本教材;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以“应用性”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追加员工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基础、企业文化、工作技能、操作规程等岗位需求课程,补充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课程。

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构成教学板块、制订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等。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6开展环境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6.1营造特色实训场所

实训楼、实验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模式。按合作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融人企业文化氛围。并以冠名班形式命名和布置实训场所。

6.2突出职业特征

在整个校园环境中营造突出职业特征的校魂、校风、校训、名言牌、经典言论,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6-3弘扬企业文化

在全校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营造校企文化的宣传图片、画册和相关内容。如“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

7工学交替模式下文化对接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

7.1对学校的积极作用

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凝聚力,解决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教育基地场所、办学硬件和软件不足等问题,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推向纵深开展,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稳定率,提高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

7.2对学生的帮助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吃苦耐劳精神、熟练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知识基础、协调的人际相处关系、团队合作精神等,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中职生迅速适应企业,实习、就业稳定,流失率低,促进学生更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真正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工学交替有益于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7.3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使合作企业增加了高技能人才的来源渠道,有益于帮助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活动。

8校企文化对接中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8.1解决好校企文化对接中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或合作不稳定的问题。

第6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一)对合作企业的调查

我们与合作过的星级酒店及将要合作的酒店就校企合作意愿、合作要求、对学生的满意度、能为学生提供的发展空间及福利待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从访谈结果看,所有走访酒店对校企合作皆有浓厚的兴趣,原因有三,一是酒店业现在人员流动率特别高,需要有实习生弥补这个缺口;二是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实习生较好管理。对于合作要求则涉及多个方面,有的酒店将学生的外语水平作为是否接受该实习生的首要标准,有的则不作特别要求。对实习时间长短问题,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要求不同,但一般不能低于半年;至于学历和专业,几乎所有被走访酒店皆无严格要求。在满意度方面,酒店普遍表示满意,认为高职、本科学生责任心较强,学习能力强,素质高。至于合作时对校方有何建议,一般围绕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实习时间延长,二是希望人数增加,三是希望学校有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以防学生擅自离职。

(二)对学生的调查

对学生的访谈主要围绕是否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对学习单位的满意度、是否有就业意愿、对酒店行业认可度以及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何建议等方面。关于是否满意实习安排,即将实习的学生不少持消极态度,原因复杂,有的是怕累,有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差,有的则因为想升本、考研或者不想从事这一行业;正在实习的学生经过一到两个月的适应期后情绪基本稳定,愿意实习,甚至有的希望能延长实习期;已经完成实习的学生普遍表示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对实习安排表示满意。关于就业意愿,明确表示愿意从事该行业和不愿从事该行业的都占少数,多数学生表示要视毕业时的就业情况而定。对酒店行业的看法,多数学生表示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工作时间长,管理不够人性化。关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少学生认为应该强化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强度,改善实训室条件。

(三)对兄弟院校的访谈

我们与有酒店管理专业并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几所兄弟院校进行了沟通交流。兄弟院校皆认为校企合作有必要,是专业发展的要求,乐于开展校企合作。多数表示合作顺利,个别表示有问题,一是因为生源较少不得不中断与某些企业的合作;二是因为学生擅自离职现象普遍,造成合作难以维系下去;三是因为实习时间无法达成一致不得不放弃合作。而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各校不一,有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学生自由度较大;有的正在建设中;有的则有比较完善的体系。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双方利益诉求难统一

利益诉求不同即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也成为校企深入合作的最大障碍。校方希望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增强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利益诉求在于寻找稳定的职工来源,用大量的实习生资源缓解正式员工流动率高的状况以及旺季的人员需求缺口,最重要的是聘用实习生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实习时间难协调

酒店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希望在淡季时缩减人力资源成本,而在旺季时人力资源缺口能被迅速填补。而学校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规范要求酒店专业必须同其他专业一样,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学周数,教学课时、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度等,这些都导致酒店专业难以灵活地适应酒店的实习时间要求。

(三)实习不稳定

造成实习不稳定的因素来自学校、学生、酒店三个方面。从学校方面来讲,有的学校对合作酒店的了解不够全面,部分校方在选择合作酒店的时候,只是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等,而对酒店的管理水平及管理制度等缺乏了解。另外,有的学校实习管理不到位,听任学生或走或留或换实习单位,对学生没有必要的约束,致使学生无所顾忌。从学生方面来讲,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实习时或者想方设法逃避,或者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只考虑工资待遇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要求。实习过程中角色转变困难,希望学校满足其一切要求,希望酒店多多照顾。另外,吃苦能力差,面对酒店行业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从未从事过的体力劳动不能适应,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稍不如意或一遇问题不是考虑如何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以各种借口选择放弃实习。从酒店方面来讲,大多数酒店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酒店对于实习学生没有准确的定位,大多数酒店,包括高星级酒店接收实习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酒店短期内人力不足问题,往往学生一入职即将其安排到工作最辛苦、人员最短缺的部门,这也是学生实习不能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多数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合作院校没有与企业在合作内容及层次上进行深入探讨。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往往不注重聘请酒店企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酒店亦无暇对此提供建议。即使偶有交流,酒店往往多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双方合作不能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综合考察,科学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应根据专业情况及学生特点,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以选择最佳合作对象,使得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最大化。在签订协议时,校方要坚持原则,维护学生的利益,对实习培训、轮岗、加班、薪酬等关键问题与酒店协商,并明确写入协议。对学生的一些合理化诉求也应积极与酒店沟通,以便酒店和学校双方在进行实习管理时能相互配合。

(二)结合校企实际,弹性安排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的安排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既不能一味固守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做变通,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合作企业的需求。在时间安排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且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考虑酒店的实际经营需求,结合实习岗位的特点,对实习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即在酒店需求及教学要求上寻找最佳的时间契合点,使得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辅相成两不误,保证完成实习目标。

(三)规范实习管理,稳定实习

规范实习管理首先应建立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例如请假制度、奖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使其在实习管理中有制度可依,可避免感情用事及管理上因人而异等现象。另一方面,能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有更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减少擅自旷工或离岗等现象,有利于实习的稳定。其次,规范实习管理还应重视做好实习动员工作。齐齐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十分重视实习动员,将这一工作贯穿于入学时的新生家长座谈会、新生专业教育、平时课堂中,包括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会,反复介绍专业特点、要求、实习的必要性、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介绍前几届学生实习的经验教训以及学校的实习管理要求,力争使学生和家长对实习能有正确的态度,并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事实证明,对困难估计比较充分的学生,都能抱着端正的态度将实习坚持到底。第三,稳定实习还应重视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学生从学校迈入企业必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指导教师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如学生提出的“不公”、“委屈”、“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应积极地帮其排解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度转变,利于实习初期的稳定。

(四)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第7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90-0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存在着很多“拦路虎”,高职发展的进程就是育人难、就业难的高职教育的一部辛酸史,校企合作专班培养人才的模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服良方剂,因此校企合作专班管理被提升议事日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教育部周济部长多次提到,要特别注重校企合作,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 [2]。校企合作专班包括与本行业合作的专班(学生毕业可以到本行业任何公司)、订单式培养班和企业冠名班。以未来工作岗位――公司职员岗位的要求来培养人才的方式,满足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3]。对校企合作专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素质拓展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应用性人才[4]。

一、校企文化有机融合,提高了专班学员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合作深度,逐步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的差异。高职院校应以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基础,企业、行业文化为特色,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充分把企业、行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去,以此来熏陶、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走进企业、成为企业人奠定良好的文化素养,开展面向企业和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院将企业文化活动融入到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教育等形式,实行专业课与素质课的联动,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实践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技能大赛科技节”、“国防军事教育周”、“安全与法制教育月”、“爱心捐赠周”、举办各种成功人士创业讲座、计算机协会长期为校内外师生和社区居民免费上门维修电脑服务活动――将企业、校园文化寓教于知识、竞赛、娱乐,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道德,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丰富多彩校园文明氛围。计网08级为期一个月的“电脑健康行――免费检测及清洁”客户维系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未来工作的环境,当然也为百姓带来了方便。

校企合作专班班级建设模仿公司化运作,一个专班分成4~5组,每一组包含有本行业相关的等四个左右的岗位,每一组就是一个分公司,每组组长就是分公司经理,分公司经理负责本分公司成员的全方位管理,包括学习、活动、竞赛、操作及日常考核。分公司内部是一个整体,各位准员工按照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即自己努力学习,操作实训。这是一个内部和谐的整体,在做一个竞争项目时,分公司成员群策群力,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潜力,竭力使本分公司在几个分公司竞争中获胜,每个分公司对外是同一个“声音”,这样能充分锻炼与表现成员团队协作精神。全班就是一个总公司。这种从School to work 到School to caree的训练方式有助于专班学生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实践情景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一致,而且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标准,也注重向企业的工作室看齐,建设仿真实训环境。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岗位,从而努力做到岗位所需的要求。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3]。分公司项目化的教学过程,有力的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校园教室寝室美化文化造就优雅宜人的生态和谐具有企业文化的校园,是培育大学精神和内涵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面墙壁,每个墙角都无声地“潜移默化”每一位师生,优化校园环境要贯穿由企业文化的教育思想性。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校训、校风,还要有校园企业文化特色的长廊和广场,建立孔子、陆游、鲁迅等名人和企业名人座像,以体现 “崇德、笃学、尚能”的大学精神和“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价值追求;在教室、实验室张贴专业内容相关的宣传画或条幅,“您的需求,我们的行动”,“高效人士七种习惯”、“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等与行业相关的标语,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特殊的职业感觉环境中,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唤起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特长展示比如动漫专业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创作、小发明,本学院专业的相关行业的标志LOGO,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能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陶冶,“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先做人,后做事”、“成就客户、创业创新,诚信正直、多元正赢”、“专注、潜质、强度”、“产品与世界同步”、“顾客满意度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有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为就业接轨铺好路。

二、模仿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是以制度约束、监督和管理员工,员工也以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来自我管理。校企合作专班也应用准企业、行业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专班学员以准企业、行业规章制度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早使学员身份转变为准企业人。例如:

校企合作专班晨练制度,班长带领专班学员从周一到周五6:30~7:00集合进行跑步、广播操和军体拳等项目晨练,由纪律委员确认每位学生晨练情况并登记在教室内的“晨练考核表”上,在操练过程中应呼“行为规范、技术专业”、“贴心服务、珍视承诺”、“阳光服务、成就你我”,为振奋精神。

校企合作专班晨会制度,学习委员每天早操后或上课前主持晨会,还要轮流安排小组作为晨会主讲小组,由主讲的小组选派一名学员主讲对前一天课程学习进行内容总结和感受分享,之后由别的小组成员或者学习委员进行补充。要求每位发言的同学都需要上台脱稿讲演,并配以板书,对于所讲内容应有个人的理解和看法,而且每个人都要有机会主讲。

校企合作专班考勤管理制度,纪律委员每天按各项考勤要求检查及记录专班学员含晨会、晨练、竞赛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全部课程等各项内容,不允许迟到、早退、旷课。

校企合作专班着装管理着装规定,校企合作专班宿舍管理制度――全方位的模仿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专班,有力的锤炼了每位学员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大大缩短了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身份和精神转变过程。

三、企业、行业和教研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实现责任多方共担,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得到人力和智力,学院可以获得实习基地、解决学生就业,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这就是双赢的。

校企合作专班成立之后,班主任负责专班的日常管理,组建以班长,团支书,生活委员及几位小组长的班委会,指导专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携手共荣、彼此支持、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优良的班风。为有利于专班健康发展,建立建全班级的晨会、班会、活动制度各种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维护专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有利于发展个人爱好和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教研室在专班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研室重视自身建设,有得力措施调动教师提高专班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专班的需要,积极学习、探讨、研究和参加专班School to caree的岗位课程培训,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坚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专班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给同学介绍企业课程的性质、难点与重点、对学生的要求、学习方法等,以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每位教师不但要成为教师、工程师要教学生知识、训练能力,还要育素质,专班全体教师要全面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必要的课程讲授。比如我院的神码07级专班的课程,可知:神码文化、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DCN行业背景等五门课程,计240学时,由神州数码公司的资深技术及管理领导亲自授课。总共20个学分得课程由企业一线的老师能带来最前沿的技术及实际案例给专班学生分享以及当前最需要的服务准则,这样确保专班学生学的内容都是社会行业最需要的技术及服务。

总之,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中,两者有机融合,有力推进高职校企合作专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自我管理能力,专班模仿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有力的锤炼了每位学员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大大缩短了从准员工到企业人的身份和精神转变过程,企业、教研室与班主任三位一体的专班教育教学模式是校企共赢非常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EB/OL]..

第8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机制 多层次

一、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兴起,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50万人,仅在杭州一地,预计2010年人才需求便达6万。预计到2015年,南京需要10万以上的服务外包人才。

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职教育要培养合格的服务外包才,必须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虽然是一件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好事,然而由于学校和企业所在的领域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追求不同,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和矛盾。表现为:

(一) 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不够。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与角色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了相关的政策与制度的滞后。

(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服务外包企业虽然有人才需求,但由于对学校了解不够,双方没有找到合作的结合点,对与学校合作持消极态度。

(三)缺少校企合作平台。虽然有一些校企合作平台,但针对性不强,服务外包行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就更少了。

(四)多数是浅层次合作,且形式单一。虽然和一些服务外包企业开展了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但大多数合作形式是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合作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合作的效果有限。

(五)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从企业的角度看,学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主要是人才需求),尤其是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冲突时,合作就会中断;从学校的角度看,未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合作的程度十分有限。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不能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方(企业)与供给方(学校)之间存在的矛盾,其中任何一方缺少配合,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学校本身存在问题。学校缺乏依法合作办学的自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可持续性。

因此,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成为高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三、一种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作制约,从而使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的综合。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的关系,即是校企合作的机制。因此,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界、产业界两大领域,还与政府、中介机构乃至社会大环境均有密切的关系。

紧密、稳定、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构建多层次校企合作机制。该机制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与激励机制。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舆论宣传,一定的物质奖励、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人才培训机构和学校积极参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一种涉及不同社会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合作,需要宏观调控,需要公共政策的引导和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必须有完备的政府引导机制。政府出台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学校的支持政策,在管理和操作层面,对校企合作协议文件的规范、对运行程序的规范、对校企合作的备案、认可、监督与协调提供服务。

对校企合作的管理不仅成为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还涉及经济部门、劳动部门和财政税收部门,需要有专门的政策指导、专门的机构协调服务、专项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在政府层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循环,巩固和应用校企合作成果;

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3、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4、鼓励校企双方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

5、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多数观点认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作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主体之一的政府在处理学校和企业合作关系上一般不发挥主导作用,而主要是利用市场调节的方式促成校企合作,并通过政策、法规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观层面

在中观层面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等社会化服务机制。在中观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等在校企合作中的信息沟通、利益协调、纠纷调节的中介作用,大幅降低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

为整合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源,构建专业化、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资源培训保障体系,共同打造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促进政府、高校、培训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这个平台可以是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等,或者是多方的联盟。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由从事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测评、认证、中介服务的机构和企业组成,有常设机构,接受政府的领导或指导,并有专项经费支持。

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发挥平台和桥梁作业,加强培训机构和政府之间的联系;

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交流信息,提高质量;

参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训政策以及企业人员需求计划的调研和制定;

建立服务外包人员短、中、长期需求结构和规模的数据库;

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研究和探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开发与现行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向的互补方式等。

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逐渐成为重要的载体,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园区虽然可以归入中观层面,但它与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园区是产业实体,既有服务外包企业的绝大部分功能,又有政府的管理、协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联络、服务功能。它是一个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协会、职教集团、培训联盟(中心)相比,它与服务外包企业的联系可能更系统、更紧密,因此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会更重要。

(三)微观层面

在微观层面建立健全校企互利共赢机制。校企合作的主体涉及企业(行业)、学生和学校三方,适合非完全行政、非完全市场的一种治理,要兼顾多元办学主体的利益。在校企层面,校企双方应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利共赢机制,调动校企双方内在的合作积极性[余祖光]。

1、校企共治机制

共治指“共同治理”,治理指合作伙伴在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管理公共事务[余祖光]。校企共治机制变“学校管理”为“学校治理”,积极吸纳学校办学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学校,特别是吸纳相关企业参与学校事务的治理,使相关企业成为学校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学校事务治理中有充分的话语权,而不仅仅是学校治理中的“配角”和资源提供者。

校企共治机制的主要任务除了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之外,还应鼓励校企双方因地制宜地采用更加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为推动高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成功范例分析,有三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一是校办产业(企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行业(企业)办学模式。即行业(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业(企业)来管理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三是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企业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2、利益共享机制

这种机制建立的基本条件是,学校与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进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利益诉求上形成了互补关系。

影响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包括:利益因素、竞争因素、政策因素等。有效的校企合作,双方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也会有竞争关系,同时又都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经济利益成为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目标压力,高职学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两者都有着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愿望,而校企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分别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师资、设备等资源服务外包项目开发,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同时还能优先选择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甚至可以将企业办在学校或与学校共建将实训基地,使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这样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解决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需求,并使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脱节的矛盾。

学校应积极寻找并及时把握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围绕校企利益结合点开展多元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设立多样化的合作项目,以服务企业换取企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利益共享机制是所有机制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也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核心。

3、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机制

情感交流和文化融合是保证校企合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剂,应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校园文化要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要宣传企业文化中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精神。在“订单班”或特色班级中通过对企业创业史、企业的竞争优势宣讲,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文化,逐步认同企业文化。进而在校园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应用文化。

双方可以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联合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文体竞赛活动,开展师生员工论坛,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校企合作成为双方的自觉要求,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职业学校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一线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并维护与合作企业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一线技术人员的良好人脉关系,促进校企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在进行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的同时,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制度和平台,及时把握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利益诉求,这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

情感沟通机制应该建立在校企共治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基础之上,单纯的情感沟通机制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比较脆弱。

4、保障机制

为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积极性,学校通过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借助政策法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等方式,来切实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⑴建立经费保障等制度。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来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如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来支持和保障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⑵成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学校通过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来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⑶借助政策法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政策性优惠,如企业优先选择毕业生、优惠提供生产场地等,积极吸引企业来校开展生产性合作,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提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⑷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学校通过改进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师资来给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凭借获得的良好社会声誉吸引更众多企业来合作办学。

5、约束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使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走上正规化,必须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以形成校企合作的约束机制,使双方明确,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⑴建立相关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制度。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此,学校和企业双方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校企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以此来进行约束双方的行为。

⑵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须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等开展学习工作,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⑶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校企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某某时间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一定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届时如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必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

⑷做到“四个落实”。即领导组织落实、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落实和管理制度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办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6、评估机制

为检查校企合作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分项分析、分类分析和综合分析对合作条件、合作效益、合作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科学有效的评估既是对校企双方的一种监督和约束,也是确保校企合作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机制。为保证评估的公正、公开和权威,可授权第三方(如中介机构或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定期公布,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合作双方实施奖惩。

对校企合作的评估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在微观层面进行实践,待其成熟之后,再提升为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机制。

四、多层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下的改革与创新

为适应新的校企合作机制,需要对高职学校内部进行改革。新的校企合作机制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等诸方面,高职学校必须从内部进行改革,才能适应这种新的机制:

(一)重新构建适应多层次校企合作机制的教学管理体制

由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和学院的主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才资源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

(二)提供社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做大做强

把“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贯彻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企业更大的合作办学热情。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合作范围逐渐由企业拓展到企业群。

(三)教师角色发生实质性变化

在新的校企合作机制中,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完成社会服务工作,既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是一名合格的技术专家,具备双重角色。此外,为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教师还要充当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师。

五、结语

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并不存在只利用单一的某种运行机制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多机制并行、共同发挥作用。有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需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采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稳定、长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更需要校企一体化模式的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合作机制既具有共性,也具有区域特点,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卫东. 着力构建多层次校企合作机制[N]. 人民政协报, 2010年6月30日C3版.

[2]孟金宝. 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 职教论坛, 2009年5月, 第14期, p52, 54.

[3]孙伟宏. 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互惠共赢――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案例研究[EB/OL]. 省略/ktyj/shownews.asp?s_id=24&N_id=209, 2011-01-03.

[4]余祖光. 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进展、问题及其完善[J]. 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3期, p45-46..

[5]叶鉴铭, 梁宁森. 高职“校企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J]. 职教论坛, 2009年第19期.

[6]余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年第4期.

[7]曹玉华.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析[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126(4):87-88.

[8]喻忠恩.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评析[J]. 职教论坛,2009年第10期.

第9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校企合作;校外实习

一、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深度合作的表现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天生就必然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合作不能是肤浅的,形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人士到院校学习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最终实现院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吸纳合格员工的基石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说:“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在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职业院校学生要想服务企业,首先需要从了解企业开始,进而理解企业,最终在企业有所创新。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实习,可以按照企业需求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岗位要求与职业素养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无业到有业很不简单,从有业到乐业更不简单,实现了人自身本质的完善和超越。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关注。无论从无业到有业,还是从有业到乐业,都离不开企业这个载体,企业实习是学生从无业跑道跨越到乐业跑道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实施

(一)细化实习管理规定

1、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院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与长期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明确院校、企业各自的职责。校企双方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使校外实习顺利进行。

2、制定实习管理制度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制定食宿管理制度;制定院校带队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制度;制定保密制度;制定岗位操作制度;制定特殊岗位制度等。

3、建立院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沟通的机制

院校有责任向家长通报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企业有责任向院校通报指导实习的情况,学生有责任向院校、企业和家长通报自身的实习情况,家长有责任主动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沟通机制的建立保障了各项实习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制定具体实习方案

1、企业与院校深入切磋探讨,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实习方案要适合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实习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单纯从操作、技术角度强化实习者的技能。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叶军峰说“人们总是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动手机器,其实职业院校很重视人文职教,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他们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职业伴随着人一生,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实习方案要适合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多个层次上体现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关怀。广州市技师学院的院长骆子石说“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可以通过接受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应变能力,使自己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2、企业实习方案的制定要能够弥补校内实习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实习方法、实习步骤教条的弱点。要能够安排系统性的、岗位轮换的综合实习。注重实践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授。

3、将职业规划分享做为企业实习方案的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企业后,企业架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都会触动学生,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是懵懂的,不系统的,感到有些迷茫,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非常必要。

(三)严格执行实习方案

1、学生签订实习协议

院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实习安全协议,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协议的签订既保证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又约束了学生的实习职责。

2、:指导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

院校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定亲和力强的实习指导老师按照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采用“师带徒”、“一带多”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训练学生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突破创新。熟能生巧是实习必须达到的目标,突破创新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职业道德方面,指导学生遵守通用的职业道德和本职业特定的职业道德。采用说教与现身说法并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成熟健全的职业道德观。例如,学生在检验环节中偷懒,认为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就私自简化检验步骤。部门经理向学生讲清楚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只是不会影响用户眼下的使用,但是会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最终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并且会造成在用户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产品提前损坏,潜在的危险系数很大。之后部门经理与学生一起检验零件是否合格,学生钦佩部门经理的职业道德,从此没有人再偷懒。

3、企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

学生结合在企业实习的感受,深思近期的职业规划,即0-3年内的职业规划,落实在纸面上,将其分享给导师和同学,导师点拨学生正确规划职业。例如,在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时,经常发现学生先把自己的职业定位盲目地定位比较高,采用尝试的方法,如果不能胜任,再降低职业定位。学生搞错了职业定位的逻辑顺序,正确的顺序是从基础做起,积累经验,达到某个方面的专家。导师与学生分享后,学生进一步清晰了职业规划认识,进一步修订职业规划书。

4、企业对学生做实习鉴定

学生实习期满,企业对实习生做出书面鉴定,鉴定从技能训练评定、职业道德评定、职业规划建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鉴定,作为学生评价自己实习收获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三、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压力来自于市场,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控制着它,检验着它,职业教育应当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企业的需求、经济的腾飞也应当为职业教育的壮大提供源头活水。“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发挥了院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了社会与市场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促进了合作企业的活力,实现了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学好一门技能,播种一个希望”,职业教育应当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带来幸福的生活。“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在准确的企业环境中,采用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使学生获得了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从业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