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食品工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工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工业的重要性

第1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

第2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一、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民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并按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和进行商品交换的超小规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露,致使农民在流通中所获利益和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农业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中地位逐步下降,农业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有所扩大。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整体地进人市场,使农业生产和整个经营活动成为一个产业,即在农业产业内部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或贸、工、农一体的经营方式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和防范风险,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收入、利润、风险以适当的方式合理地分散在农民和公司之间。

二、发展粮食深加工是实现产业化、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围绕农民增收问题,中央提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为支持粮食主产区,中央主要强调了搞好粮食生产和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抓住了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此,粮食深加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被明确下来。

1.发展粮食加工业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深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具有延展性的产业环节,因为粮食深加工会向农业生产指示出明确的生产原料数量和品种的需求,给农业生产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信息。这是粮食加工的市场调整作用之一。据有关资料,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产业化的作用,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在产业化过程的比例约占40%。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位于上游的农业,按照加工市场的需求,向位于中游的食品工业提供加工原料,生产出来的食品经过下游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供应给广大的消费者。在这种食物关联体系中,加工工业是核心,它发展越快,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发展粮食加工和食品工业,将有利于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品单一的传统格局,扩大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农产品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发展粮食深加工可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工业与农业种植业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和粮食工业的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培育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靠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牛产与销售“订单”式的关系,逐步形成新的粮食生产流通组织模式,并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实行粮食品种优质优价,町以使粮食加工企业与生产者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为形成并稳定这种产业链条,近几年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积极探索通过“公司十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入股等方式,使加工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基本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

3.发展粮食深加工可增加粮食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增加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凭借现代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发展粮深加工,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追求粮食数量来促进农民增收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而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利润将是更大的。把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产品资源的充分加工转化上,做到综合利用“吃干榨尽”,提高粮食及附产品的加工转化率。通过不断的向粮食深加工要产值、要效率,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4.发展粮食深加工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解决就业和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粮食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吸纳能力大的特点。如在美国,目前虽然农业劳动力只有200万人,但是食品上业的从业人员却高达1100万人,相当于从事农业劳动者的5倍。在日本,1990年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就业人口分别占全同就业总人口的6.5%和11.7%。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有3亿人,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却只有1000多万。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食品工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还十分落后和有限,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的情况下,发展食品工业和在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可迅速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环保、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就业收入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多种功效。

三、政府在发展粮食深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调整思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从2002年农民收入来看,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2327元,分别由第一产业收入1168元,第二产业收入587元,第三产业收入572元构成。三个产业对农民纯收入增量的贡献分别是2%、50%和35%。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第一来源种植业,虽是农民收入的主体,但对增收的作用不大,而第二产业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增加值和空间十分显著。因此在当前土地逐年减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民在单位土地上创造的价值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将大批的农业生产者安置在农耕的土地上已不现实。管理部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上要跳出抓种植生产促增收的传统观念。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应有新思路,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以扶持大型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把农民增收问题放到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中进行总体考虑。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提倡发展与农民利益相关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相关产业。

2.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培育稳定的粮食市场是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自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新一轮增长高峰。但是随着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粮食价格的连续下滑,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种粮为主的纯农户增收困难。自1998年到2003年,农民尤其是主产区农民农业纯收入连续走低,这种局面不仅限制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扩大,而且也不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寻求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新途径和方法,以发展粮食深加工为切入点,以培育稳定的粮食需求市场为重心,通过扩大粮食加工需求量,带动和稳定粮食价格,并以此为支点,调控粮食的生产与需求量,把农民的利益与相对稳定的市场要求联系起来,以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粮食的总量安全。

第3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食品机械;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价值;现状;发展;

在过去,食品机械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生产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同时需要消耗较高的能源,不利于食品机械化发展。工业4.0时代,将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相融合,能够极大地提升食品生产加工效率、质量,促进食品资源更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提高食品机械化生产制造水平,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因此,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一、食品机械发展史概述

食品机械指的是在食品生产加工期间所应用的机械装置设备。目前,食品机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加工机械,另一类则是食品包装设备。我国食品机械发展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前,在这期间,食品生产加工方式为传统作坊式,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于机械设备的应用极少,仅有个别地区应用了机械设备,但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一时期,食品生产加工主要以面粉等食品为主,大部分面粉制造厂所应用的设备,均引自国外,并没有建立正式的、规模化的食品机械生产制造线。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这一时期,食品生产加工逐步应用机械化设备为满足食品需求,全国各地大力建设粮食类、粮油类食品生产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实现了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简单操作以人工为主,复杂关键环节以机械操作为主。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食品机械化发展水平显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食品生产加工需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食品机械化生产加工线。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的不断引进,极大地推动着我国食品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并建立了诸多的外资、合资食品加工企业,引入了诸多新型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与设备,极大地提升了食品机械化水平。但是,在这一阶段,对于食品生产加工数量、品质、种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时期消费者需求,我国创新引入应用食品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在有效提升食品加工机械化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食品机械生产加工设备更新换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形成了完善的食品机械化作业模式。现如今,在社会发展中及国民经济增长中,食品生产制造业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的多元化需求。此外,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显着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为食品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契机,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分析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应运而生,人类逐渐踏入“智能”时代,这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使得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显着提升。智能控制技术,指的是无人干预情况下自主驱动智能机器进行生产操作,整个过程具备较高的智能性、自动性,是建立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和传统控制技术及模式相比较而言,智能控制对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方面,任务内容较为复杂化,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控制技术,不利于任务内容的完成,同时也会增加设备投资。新时期,食品机械生产作业任务与控制更加的复杂化,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智能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建立在传统控制技术和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并结合控制理论、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项学科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智能控制技术涵盖多项技术,包括:自学习控制技术、自组织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等等,凭借自身较强的先进性、智能性,智能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并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成果。

当前,由于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机械企业将重点放在做大做强方面,而国外企业则更为注重的是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便于树立良好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食品机械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其制胜法宝在于数量、价格,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食品品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当前市场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极大地压缩了企业利润。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体现,主要依靠的是运动控制,这是确保食品机械精度的关键技术。站在这一角度上来看,食品机械制造和智能控制技术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近年来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在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撑下,削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均已出现,无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还是国外引进的技术,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均越来越重视与其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长期应用,离不开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传感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未来的食品机械设备,将会是物联产品,这是食品机械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促进食品机械智能化生产、控制水平的提升。当前,传统食品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高度重视食品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工作,在改善食品生产作业环境,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助推传统食品机械及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十三五以来,食品机械行业高度重视生产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远程智能控制方面,当前已基本实现,充分满足了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需求。工业4.0背景下,食品机械智能化控制势在必行,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依靠数量、价格取胜的优势不复存在。通过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食品生产制造全过程,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助推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在竞争中树立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达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成就

新时期,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的融合,极大地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弊端。举个例子来说,依靠神经网络及模糊数学技术所形成的智能控制技术,动态建模食品生产全过程,利用传感器处理食品生产期间所出现的各类信息。不仅如此,利用专家系统展开逆向推理,能够发现食品机械设备及系统运行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对控制机构、参数等进行调整,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机械智能化控制模式。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食品机械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极易出现故障问题,利用智能传感器构建预测性维护系统,动态掌握食品机械的运行状况并实时反馈给管理人员,利用专家系统即可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快速、高效、精准查询,极大地缩短了停机时间,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工业4.0兼容的传感器,不仅具备常规系统的传输控制功能,同时也能够实现远程操作。现如今,随着我国食品机械领域对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机器人技术在食品产品包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的FANUCM-710iC/50H高速机器人Packing系统,最快抓取节拍速度达到了每分钟50次,不得不说,这极大地降低了食品装箱生产耗时,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二)不足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智能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认真分析差距所在,了解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深入融合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发挥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作用,以便于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实现稳定立足发展。目前,我国食品机械生产智能化控制水平并不高,仍有近3/4的企业尚未实现安全的智能化控制与制造,由于受到发展规模、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食品机械企业智能化建设存在巨大的差异,不重视对各类研发之间的有效整合,创新能力不高,这极大的阻碍着食品机械企业智能控制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实践中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再加上生产型企业成本增加,这也就使得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食品工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四、食品机械与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一)精准定位目标

食品机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涵盖着多方面的技术,常见的有传感器、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以食品包装及摆放为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控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优化食品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精确各项加工参数。现阶段,我国食品机械大多是集光、电、机、气等于一体的机械化电子设备,在食品机械智能设计环节,要融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等多项技术,实现食品机械一体化控制。在食品机械中,运动控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确保食品机械安全高效运转的关键,借助智能控制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食品机械运转速度、运转精度。除此之外,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数控机床技术作用巨大,有助于数字化控制食品机械设备、系统运行,达到更加理想的生产性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自动化、数控化,功能负载将更加完善,实现在更广阔的领域及范围内的应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

智能控制技术和食品机械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食品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食品机械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机械制造业的良好、稳定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进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多元化需求。具体来说,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意识到食品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功发挥自身的引导、扶持作用,结合当前食品机械及食品工业领域发展需求,出台针对性的政策予以扶持,进而更好地解决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疑难问题,并营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有效缓解资金难的问题,为食品机械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其次,科研单位以及高校要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智能控制技术,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加深对食品机械制造业的创新探索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极大创新力度,有效降低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领域的应用成本。最后,食品机械生产制造企业,要紧随时展潮流,结合自身需求引入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提高食品生产制造效率和质量,提高产品及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于食品品质、口味、种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快食品机械研发显得至关重要。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食品机械领域,充分发挥智能控制技术的价值作用,实现食品机械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食品机械转型升级。针对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食品机械领域中所暴露出的不足,要高度重视起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升智能控制水平,助推食品机械领域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友志.浅谈变频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 2019(24):34-35.

[2]张虹.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研究[J].工程机械, 2019(05):78-79.

[3]孙先群如何做好食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J]现代食品, 2020(11):1-3.

[4]和丽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6)-141-142.

[5]雷军乐如何提高高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质量[J]职业技术, 2015(05):46-47.

第4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1)_______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下成立及存在的法人(以下简称甲方);(2)_______有限公司,一所在香港法律下成立及存在的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缘由:

根据一份由甲方及乙方(以一统称〔双方〕)于年月日签订的关于建议合作促进和发展广东省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食品工业的意向书,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并通过友好协商,签订此合同,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及其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及条例,成立一合资经营企业,名为(西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促进发展中国的食品工业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科学管理方法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条 合营双方的名称,注册所在国/所在地区与法定地址(略)。

第二条 合营双方法定代表的姓名、职业及国籍(略)。

第三条 合营公司的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

3.1 公司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3.2 公司的英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3.3 公司的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3.4 公司为一有限责任公司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下的法人,公司的所有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法令及条例,公司的所有合法权益及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管辖及保护。

3.5 公司成立的宗旨在于充分利用中国的丰富食品资源及物料以发展食品工业,采用乙方在此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引进先进的科技和设备,以香港和国际市场为目标,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提高广东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乙方在香港和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点,已成功地实现以上的目的并为双方的利益取得理想的经济利润。公司的经营范围于初期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a)充分利用中国地域食品原料丰富资源的优势和____________公司先进的工商管理技术的优势对食品工业的产量与品质的提高而进行技术改造,及引进国外高级物料、良种。

(b)通过公司引进香港及外国先进食品加工技术设备,以及对肉类、蔬菜、水果、酱料、调味、添加剂、饮料和冰淇淋等方面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并配套包装、冷藏、运输等方面的营运设施。

(c)设立包装容器工厂,除供应本公司需要外并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d)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在香港和海外设立产品销售中心及网点。

(e)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广东省设立信息资料、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中心,以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利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f)与广东省的其他经济实体进行补偿贸易及其他类似的商业安排。

(g)在董事会(如以下之定义)认为结合上述的一项或多项业务与其有附带关系或适合于经营的需要时,可以独立经营或以投资于其他合营企业或经济实体的方式,从事食品工业内的其他有关业务。

第四条 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营双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和出资方式、出资额的缴付期限以及出资额欠缴与转让的规定

4.1 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______万元。

4.2 甲方的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百分之______,数额为人民币______万元。乙方的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百分之______,数额为______万元。但乙方的出资应以____________缴付,按缴付当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公布的外汇买卖牌价的中间价换算人民币计算。

第五条 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

5.1 双方应按各自出资的比例来进行利润的分配和亏损的分担。惟双方对公司的责任只限于各自对注册资本的出资额。

5.2 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和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条例缴纳所得税后,其年度利润应按以下的原则分配:

(a)依照董事会决定的比例,预先提取储备基金、公司发展基金以及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b)任何一年的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数额不得多于公司百分之五的税后利润。

第六条 合资双方的责任

6.1 甲方及乙方应尽力促进公司的业务活动。

6.2 在不影响____________的原则下,双方同意各自主要负责以下各项:

甲方:

(a)负责办理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和申请公司的营业执照;

(b)负责申请公司按规定享受的减免税收待遇;

(c)负责申请设立公司的外汇存款账户及人民币存款账户;

(d)负责为日常及办公使用的进口用品、设备及器具办理报关手续及领取进口许可证,并为出口物品领取出口许可证;

(e)负责为公司申请有关的办事处;

(f)负责推荐称职的中国职员;

(g)负责申请乙方出入人员的出入境通行证件;

(h)负责提供国内食品及市场趋势有关的信息资料;

(i)负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食品工业中的其他机构建立并保持固定的联系;

(j)负责促进并协助公司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销售;

(k)负责由公司指定的其他事项。

乙方:

(a)负责公司生产的产品在香港和国际市场销售;

(b)负责提供香港和世界各地区的食品及食品有关的市场信息资料;

(c)负责提供市场现有的现代食品科技和市场的信息资料;

(d)负责在香港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办理有关业务的注册登记手续;

(e)负责介绍国外食品专家学者到公司所属企业及广东省其他食品企业传授食品生产技术;

(f)负责公司业务的运转、公司骨干职员的业务培训和引进健全的管理经验;

(g)负责与外国食品工业中的其他机构建立并保持固定的联系;

(h)负责由公司指定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董事会的组成、职责、权限

7.1 双方于公司成立后组织成立董事会(〔董事会〕)。董事会人数为______名,其中甲方______名,乙方______名。董事长由甲方委派担任,副董事长由乙方委派担任。董事的任期为______年,若双方同意可以连任。若某董事因故需要更换时,由委派方另行安排接替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7.2 董事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的双方董事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协商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

第八条 部经理与副总经理的职责、权限和聘用办法

8.1 公司成立一管理事务处以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事务处设一位总经理及一位副总经理。总经理执行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管理方针和决议。在董事会休会期间,总经理应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总经理对外代表公司,对内任免下属人员,并行使董事会所授予的其他职权。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总经理于处理重要问题时与副总经理协商。

8.2 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董事会聘用,总经理由乙方担任,副总经理由甲方担任。

第九条 场地使用权

9.1 公司应向负责土地的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经营场地的使用权并以其名义签署场地使用合同。

第十条 保密协议

10.1 甲方及乙方承诺于未获对方的事先书面同意之前,不透露或容许泄露任何因本合同或因执行本合同而获得的有关公司业务的机密资料给未经授权可接受该资料或文件的任何人士或经济组织。

10.2 甲方及乙方同意公司应实行一个制度以安全保管上述第______段所提及的机密资料及文件,同时公司得尽其所能地采取所有合理的措施,使此等资料及文件被公司职员及工作人员泄露的风险减至最低限度,但由双方明确地准许透露的除外。

10.3 如甲方或乙方获知任何有关侵犯公司专利权、商标、版权、其他知识产权或类似的事件时,首先发觉的一方应将其所有的有关消息通知另一方,然后双方协商(如有必要)应采取的行动。

10.4 在甲方或乙方认为必要和恰当时,公司应采取行动和步骤以保证公司的知识产权利益。

第十一条 经营计划

公司应按其业务范围制订其经营计划,此等计划于获得董事会批准后应予实行,并呈交有关部门备案。公司有权决定是否于国内或向国外采购主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交通工具及办事处用品,于购买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公司应首先考虑中国的产品。公司有权自行将产品在中国市场内销售或委托有关机构代销。此等产品的售价应由公司按竞争情况来决定。由公司确定产品售价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双方认识到出口对外汇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在保持外汇平衡的原则下,双方同意将重点放在产品出动上。双方进一步同意于公司成立后按公司与乙方同意条款及条件委托乙方或乙方的联营公司为公司出口产品的国外总经销人。那些出售给经销人用作国外销售的产品的售价应由公司与经销人协商,并且考虑到该种产品于国际市场上的通行价格来决定。于这种情形下决定的出口价格应呈交董事会审批,然后呈交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外汇管理

12.1 公司的一切外汇事项,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以及其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条例的规定办理。

12.2 公司凭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的营业执照在中国银行广东分行或其他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银行开立外汇和人民币存款账户。

12.3 公司的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汇入外存款账户,一切外汇支出均需从外汇存款账户中支付。

12.4 公司应保持外汇收支平衡,公司于外汇收支上所产生的不平衡应由甲方以其外汇收益弥补。

12.5 为使公司能保持其外汇收支平衡,公司应获准以其人民币利润在中国购买制成品或原材料,而此等原材料或其制成品或最终商品于经过生产环节处理或加工后可出口至国外以换取外币。

12.6 乙方从公司得到的人民币利润可按中国外汇管理总局公布的兑换率兑成外币,并于缴付所有需缴税项后通过中国银行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

12.7 公司在国外或港澳地区的银行开立外汇存款账户,应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批准,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报告外汇收支情况和提供银行对账单。

12.8 公司根据经营业务的需要,可按[中国银行办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贷款暂行办法]向中国银行申请外汇贷款和人民币贷款,公司也可从国外或港澳地区的银行借入外汇作为资金,但必须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局备案。

12.9 公司的外籍职工和港澳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正当收益,依法缴税后,除去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花费,其剩余部分可以向中国银行申请全部汇出。

第十三条 财务、会计及税务(略)

第十四条 劳动管理、工资、福利及劳动保险(略)

第十五条 保险(略)

第十六条 公司的合营期限,公司的解散与清算程序公司的合营期限为______(______)年,自公司的营业执照发出之日起计。合营期满前一年,如双方愿意延长合营期限,双方各自授权代表签署延长合营期限的申请书,并在合营期满前六个月呈报审批机关审批,经批准延长合营期限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违反合同的责任

17.1 合营一方如不履行本合同或公司章程的义务,违约一方得赔偿另一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17.2 在合营期限内,双方都无权单方面宣布撤销或终止本合同。

第十八条 解决合营双争议的办法及程序

18.1 双方如在解释或履行本合同和公司章程中发生争议,应由董事会尽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18.2 假如董事会在收到其中一方的书面要求调解的______(______)天内才能解决该争议,可提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该仲裁的裁决应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九条 合同文本

19.1 本合同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各自存中文和英文文本各一份。

19.2 本合同内容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必须双方书面同意,报审批机构批准后方能生效。任何上述修改或补充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条 合同的生效

本合同和公司章程经中国审批机关批准后即生效。

第二十一条 合同适用的法律

本合同的订立、效力、解释、执行及由其引起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有资源基础。渝东南地区有特色的农产品资源。渝东南地区海拔200余米到1940余米,垂直地带性明显。适合各类农产品生长。比如黔江5万亩红心猕猴桃基地、石柱依托25万吨鲜辣椒打造的高纯度辣椒碱、生产基地、辣椒红色素加工厂、酉阳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彭水30万亩高淀粉红薯产业基地等。

 

(二)对脱贫攻坚形成支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种植方面不是问题,加工不充分、销售渠道不畅通才是大问题。农民收入低下也严重制约了渝东南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覆盖农产品种植、装备制造、物流仓储、餐饮服务等多个方面,有涉及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等特点。所以大力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打开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激活农业活力,才可以更好推动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渝东南地区劳动力充沛,常年外出务工人数约为98.5万。如在种植、加工、销售端拉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留守和贫困问题。

 

(三)“接一连三”有后劲。渝东南地区,大部分区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旅游业上,而旅游业发展离不开餐饮业的支持,本地丰富的健康食材、特色的食品,对本地旅游业会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特别在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今天,休闲食品,还会给游客购物带来更多的选择。食品工业的发展,会对渝东南旅游这个主导产业,提供充分的必要的补充和助力。只有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农业才能和工业真正互补结盟,农产品才可以在工业化中增值,渝东南地区才可以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齐头并进。农产品加工业可以链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长远的美好前景。

 

二、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亟待改变。渝东南地区很多区县大多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误区,认为其只是简单的对普通农产品进行处理加工。比如什么作物多,就应该拿去搞深加工,从中草药到蔬菜到水果,哪个卖不出去,就加工哪个。这样很难加工出好产品,因为原材料不一定适合,品质不一定过关,缺乏竞争力,市场就不认可。应立足本区县,探索适合加工的农产品,分片种植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加工。

 

(二)经济实力亟待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所体现的发展程度完全不同,经济实力越强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越发达。而渝东南地区属于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很大阻力和困难,致使很多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作物因没有加工能力而浪费。没有产生相应效益。使之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基础体系亟待完善。农产品从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渝东南地区目前暂不具备相适应的配套设施。特别是稳定高产的生产基地建设和储藏基地还不够规模。储藏、保鲜、干燥等场地缺少,即使没有造成农产品大量浪费损耗,加工后也会造成品质降低,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技术含量亟待提升。渝东南地区小作坊式的生产影响了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随着当今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不论是从外在包装、口感色泽、安全标识、口味营养等都越来越苛刻。之前的类似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的指导来布局,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直观的让消费者感受到科技含量,才会得到市场认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

 

(五)品牌建设亟待树立。从全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看,大多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后,探索建立和发展品牌。而渝东南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有分散性和分割性的显著特征。难以组团联合,形成品牌合力。比如“乌江榨菜”作为一个成熟品牌,渝东南很多区县的榨菜厂都基本具备相应技术实力,但品牌建设落后,很多产品销量不畅,要贴上“乌江榨菜”的品牌才能拓展销量。目前还处于小打小闹,不能满足市场化要求,经济效益也不高。品牌的知名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和深入人心的,需要大量投入,这也是制约品牌建立和认知识别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建议

 

(一)坚持健康食品的发展方向。适应目前社会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立足渝东南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县域经济中确定一两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主要种植业品种,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大力扶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产业。加工时,应以方便食用并保持原始色香味为基本目标。同时,抓紧研究渝东南地区食品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思路、布局,从而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合各区县的食品工业核心产业,实现“一县一品”。

 

(二)坚持打牢基础。一是渝东南各区县规划食品产业园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整体分散现状,有效解决用地制约问题。园区规划应有别于一般工业园区,务必做到生态化。二是各区县应将食品加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以市场化和行政引导手段加以完善,解决初级农产品的保鲜设施、农产品的季节性供应问题。如彭水应着手在红薯储藏上下功夫,可以采取农户小型井窖和合作社大窖相结合方式,投资少见效快。武隆可以探索建立芙蓉江野鱼从养殖、捕捞、加工、包装、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链条,帮助食品加工基地建立操作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三是要实现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处理的标准化。切实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皮渣泥土等废弃物的处理等环保设施必须标准化。

 

(三)坚持集群发展。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农产品加工率低。渝东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为0.2∶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7∶1和我国比值1.1∶1。例如彭水自治县仅有郁山晶丝苕粉1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其余都是小企业和家庭手工作坊。彭水的红薯加工率,不到20%。要建立“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产业化平台,统一规划和引导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互为支撑的生产关系,满足原料规模化、标准化要求。通过农民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保障供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互利互惠,使渝东南地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和家庭小作坊共同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大带动强的作用及家庭小作坊在新产品推广上,投资风险低、投资小见效快、方便灵活、容易普及的优势。中小企业和家庭小作坊的发展,务必普及食品认证,规范管理,防范食品安全隐患。

 

(四)坚持新老结合。在保护和发扬具有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引进和选用先进适用的现代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行“高中低”技术结合。

 

(五)坚持品牌建设。一是政府部门应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品牌产品企业或相关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统一品牌准入的产品质量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制定更高的产品标准,搭建和扶持各类宣传、销售平台,尤其是加大品牌宣传和引导力度,宣传渝东南地区地理标识产品,不断强调渝东南地区浓厚的人文历史和少数民族等个性特点,着力打好山区、绿色、生态、安全、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牌;二是实施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品牌战略,结合集群发展,探索解决规模小、分布散、品质不一致、销路打不开等问题。建立稳定的渠道,促进产品市场流通;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所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在税收和融资等问题上给予支持,推动竞争环境公平、有序,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新产品研发并打入市场,帮助建立宣传优势,提升渝东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6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食品加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吉林省

食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部分,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地发生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关注食品安全,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都有国家强制的标准和要求,如果我们相关的企业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加强质量管理,是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导致消费者死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的。

食品加工企业是吉林省经济中非常具有活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力量。近年来,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县区经济的“主角”,在推动县区经济发展、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弱点也暴露得很明显,与全国和其他省份相比较差距逐渐扩大,已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食品加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费根堡姆在1961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强调组织全员再全过程中以满足顾客要求,围绕质量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体系。主要指一个组织追求以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为核心,建立达到顾客满意、本组织利益及社会收益三者统一的管理模式[1]。

食品加工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全员的参与,改进流程、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生产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实现客户满意,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期成功。具体对研制、销售、服务等一整套工作实行质量保证。食品质量大致分品质和安全两大方面:品质包括产品的色泽、香味、质地、状态、营养、包装和说明等要素;安全包括微生物、残留药品、重金属、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异物等。两大方面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食品安全毫无疑问就是质量问题。食品加工企业急需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2 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2.1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食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百姓日常生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食品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已经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证质量、提升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2.2 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有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全面质量管理式提高食品加工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质量管理式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初点、也是最基本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构成,并决定着企业是否得到可持续发展。

3 食品加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

3.1 树立顾客满意理念

TQM的核心思想是“顾客至上”。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一开始就要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最终使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顾客的满意已成为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1987年美国商务部设立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把顾客满意置于重要的地位。Lawrence等建议,当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大时,企业应强调对顾客的关注,也就是顾客至上的反映。对于食品行业,顾客至上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不能让顾客至上这一主旨在企业深入人心,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2 提高企业食品生产技术研发能力

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是质量安全的关键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技术与加工工艺:如分离、干燥、发酵、清洗、杀菌、腌制、熏制、烘烤等,均对食品质量安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技术与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升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有着显著效果。国际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的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l%以下难以生存,占l%~2%可勉强维持生存,达到3%以上才具有竞争力。

3.3 建立PDCA循环

根据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模型,建立4个循环反复的步骤:一是以部门为单位,建立P (Plan)周、月、年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报上一级审批;二是计划报上级主管审批后实施(Do),实施过程遇到与计划冲突,应分析改进;三是对实施效果以月为周期进行检讨(Check),期间遇到内审、管理评审、外部检查(如检验检疫部门年度考核)可以合并进行;四是根据各种对管理评价进行改进和优化(Act),此过程通常采用自下而上进行,原因是越往上需要修订越少,如果先修改上级的必然牵涉下级修改,会导致工作量大。

3.4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顾客的要求,组建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职能,实现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手册主要包括目标、策划、资源管理、提前方案建立、危害分析、产品实现、分析与改进等方面。

赋予企业所有员工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从而使他们能够为实现质量安全目标做出贡献,提出全员参与要求,提高为实现质量目标主动性,提倡预防为主的工作方法。建立质量安全小组,企业的相关主要领导作为负责人,小组成员为质量相关部门的员工,特别要包括各部门质量安全控制的操作人员,引进外部专家参与不定期审查和改进。

3.5 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记录

质量管理记录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十分重要,是戴明循环各个环节工作体现。一可以证实质量管理有效性;二可以实现追溯,是产品可以溯源;三可以实现质量管理有效改进。记录至少要包括监控记录、纠偏行动记录、验证活动记录、质量安全控制记录、顾客反馈记录、危害分析记录等。记录应进行妥善保管,并不断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完善。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食品加工企业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企业要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必须推行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1.

[2]张华.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企业管理,2009(1):32-33.

第7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食品 检验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食品检验进行检测,进行食品卫生判断和质量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产品贸易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负担着支撑责任的重要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提高食品生产水平起很好的效率作用。但现行国家食品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中还有一些地方是不完善的, 给开展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统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主导,不仅在产品贸易、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中有着重要的意x,同时也是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食品检验现状

随着我国对食品工业的发展, 不断增多食品检测的项目, 也不断地修订和增加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也奠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基础。对当前食品安全保障进行标准实施, 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防止通过加工和污染途径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进行保障,是食品安全的核心,较以往标准更具创新性、综合性、完善性。现行食品检验项目的规范化。《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涉及的分析内容广、项目多,包含食物成分、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天然毒素、金属污染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各种分析方法。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基本上都囊括了, 测定方法体系也健全了,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加满足,同时也对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得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经过多年,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以商业、粮食、农业、商务、轻工、卫生、科技、质监、进出口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有以国有资产为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复杂的成分特点。但是,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也并不完善。首先是落后的标准体系;其次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食品检验检测。如,检测方法不完善,较少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不成熟的检测技术,对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的缺乏,过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等。

(2)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进度缓慢。尽管《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要对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并且对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规定了不得制定,但接近一年的该法颁布、已半年多的实施,统一化的食品安全标准进程却比较缓慢,导致了因现行标准与《食品安全法》不统一而严重的产生执法冲突现象,如一些监管机构对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一些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进行查处,而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却无所适从。

(3)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了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但众多的标准起草部门, 加之不严的审查把关,导致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统一,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层次不清, 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4)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还没有完善的测定保健食品、兽药、农药、天然毒素、食品添加剂功效成分等方法, 特别是掺假、掺伪鉴别方法的测定方法。

(5)现行食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低。①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偏低。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国家标准覆盖率的44.2%,我国在食品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较低。②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对国际标准与我国食品标准相比,不管是整体格局还是具体的技术要求都存在着一定差别。制约标准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落后因素。

四、完善的对策

(1)要注重增加检测投入。检测投入适当增加。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就是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引进专业人才,完善设施建设,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要特别的加大注重投入,将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进行改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2)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将检测资源合理整合。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工商、质监、农业、卫生等,应形成工作协调有序、职责分工明确的检测体制和机制,有效避免检测资源浪费、重复检测等现象。同时要对各职能部门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进行加强完善。将检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用。

(3)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应当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进行加强;将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生产加工、原料采购、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将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尽量减少。

(4)高度重视检验检测工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食品工业可以迅速发展,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检测人员需要对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掌握,新的挑战才能应对。只有对检测工作真正重视,投入力度加大,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检测效率才能提高,将检验检测工作的局面创新,保障顺利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5)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监管从食品源头开始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行业分段,并采取监管属地的原则,将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实施监管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并将国家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将作岗位资质进行认定制,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实施全面过程。

第8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

一、前言

现代的食品工业生产中,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食品添加剂课程是一门介绍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与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科目,食品生产方面的从业人员对其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工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食品类专业人才,必须加大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分析当前高职教育中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二、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标转为旨在培养能适应行业需求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因此,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诸多不足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与完善。从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现状来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的滞后

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的推进而不断增加与完善的,如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公布后,课程教学的内容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此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实际情况也与书本知识一同作为教学内容,如近年频频成为热点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也有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应该涉及的内容。而目前来看教学内容还是局限在教科书内,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与使用方法,很少提到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显然,目前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手段单一化

食品添加剂课程是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一门科目,在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要求让学生掌握作为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另外,即使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合理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两方面的效率。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现代化的高职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当前的现状是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述为主,缺少让学生更加直观、主动地去感受所学知识应用性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毕业后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局面。

3、轻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的加工生产中最富有创造力与挑战性的因素,也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从业后常常会接触到的工作部分,更加关系着食品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尽管食品添加剂知识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作为一门课程内容多、知识点较零散的科目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一般并不重视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对本课程的观念,让学生对课程意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大多缺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较低。

三、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下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观念教育三方面出发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进行改革与完善。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教材,食品添加剂课程方面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种类十分丰富,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选择相应的教科书。对于书本知识之外的内容,应该针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其在当前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此外,教学内容要同时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介绍,而实践应用的部分可以增加实验课,通过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以实践课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走访食品添加剂市场与食品加工生产企业,让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

2、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中,教师利用教室的电脑与投影设备可以以更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在备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在文字以外还可以综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素材,让知识可以更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另外,课堂教学形式也要加大创新力度,如为了增加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发表,并回答老师与同学的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可以事先布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回答,锻炼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加强观念教育

要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手段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教师可以从当前食品加工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带来的优势与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避免其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真正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来。树立正确的观念不仅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培养对自己的职业的热爱与使命感,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中不断提升的对食品加工生产质量与安全性的需求,培养食品行业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加大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重视,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寻求改革创新。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建议,为其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蓝蔚青,丁卓平,孙晓红,等.基于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204-205.

[2]侯婷.高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91-93.

[3]樊永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第9篇: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乳品科学与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人们对营养全面和均衡的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使得我国的乳品加工业已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乳制品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快速提高,其总产值也在最近十年内增长了10 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位[1]。

而乳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也是一门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涉及多门学科的应用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乳与乳制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从而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乳制品加工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对《乳品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改进,从而完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1 课程主要内容

《乳品科学与技术》是高校乳品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包括了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各种乳制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课程主要运用了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及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来研究乳的形成、组成、特性及其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生产出更符合人类营养保健和卫生要求的乳制品为目的一门应用学科[2]。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与乳品相关的主要概念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乳品加工厂生产设备的运行原理、乳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从而实现高校乳品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并胜任乳品企业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等岗位,促进乳品行业的发展。

2 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乳品工业的快速成长,《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未对新形势有足够的认识,教学内容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专业技术水平,部分教学课程内容缺乏新的乳品知识、技术及工艺,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同时,对于国外乳品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及前沿科技了解较少,不能迅速适应乳品企业的发展需要。

实践教学作为《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互相辅助,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的,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研究性、自选性的实验较少;新编的实验教材也不能适应现代乳品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些问题直接约束了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素质,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3 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

3.1 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在理论基础方面重点讲解乳的形成、种类及其基本性质,同时也讲解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部分,并增加新的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知识点;例如在讲解乳制品的通用单元操作部分时,将我国2010年修订的新乳品新标准与欧盟乳品标准和美国乳品标准进行比较,还可以增加多种膜分离技术等知识点。在乳牛的饲养、收乳等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乳品安全问题的多发点,在这部分需要强调“养殖―挤奶―贮运”的重要性,使乳制品的产业链更加完善,引导学生意识到乳品源头质量的控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4]。

技术应用方面则讲解了各类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工艺,在讲述每一类乳制品时,主要讲解该类乳制品的特性、加工工艺、我国的标准体系以及一些主要国家的标准体系,并分析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能源及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需要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乳品厂生产体系及污水、废弃物处理”的知识点,与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相联系,结合食品工程相关知识,讲解水、电、能源的有效利用及污水处理等乳品加工企业需要的生产设备,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境等问题。

3.2 提炼专题

教师应熟悉国内外书刊及网站上与乳品相关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掌握乳品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整理出相关专题,通过例证、图片、动画等方式向同学们更直观地展现乳品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尽可能的结合各个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背景来讲解乳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启发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析相关的事件,放宽眼界,拓宽思路,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同学们学更好的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培养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方式。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传授知识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教学时应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在开始课程学习时,先带领学生到乳品加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初步熟悉乳品企业的大致概况,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后,再组织学生到乳品企业熟悉各类乳制品的主要生产加工工艺,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再次回到工厂,通过实际的操作生产实习,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生产结合起来,达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的目的,提高对《乳品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

方法的改进还应包括考试方法的完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在每一知识点的教学结束后进行测试,并计入平时的成绩,同期末考核的成绩分权计算总成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累积,避免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所学内容。而实践教学的考试方法也可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制定、陈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态度等;期末考核包括产品质量考核、技能考核。最后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分权计算总成绩。

5 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程的理论基础方面已经讲解了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通用的单元操作,因此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讲解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乳制品的工艺流程;例如在学习乳粉加工流程时,首先结合之前所学的通用单元操作,引导学生回忆这方面的知识点,然后梳理出乳粉生产的工艺流程概况,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乳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而在已知工艺参数讲解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来讲解乳制品的特点;例如在讲解巴氏杀菌乳与UHT乳时,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这两种产品的差异是由于热处理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巴氏杀菌乳的热处理强度较低,使得营养损失少,但不能完全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以产品需要低温贮藏,保质期也较短。而UHT乳保质期长的原因是由于热处理强度较大,能够较为杀死产品中的大部分微生物,但营养物质损失较大,风味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产品对原料乳的质量要求较高,其中的蛋白质要经得起热处理,这样可以通过顺势引导将学生的思路逐渐带入到产品的工艺参数知识点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与生活相关的案例以及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的剖析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讲解一些乏味的理论知识时,应该努力利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原则[5],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乳的蛋白质时,可以通过对“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剖析,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事件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来思考如何通过检测手段来预防乳制品蛋白质的掺假问题,从而使学生由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上升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建立都有较大的帮助。

6 总结

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的探索与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于学生掌握乳品及其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乳品行业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及职业型的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那达木德.中国乳业发展的几个趋势性问题[J].中国乳业,2013,144:36-38.

[2]张和平,张佳程.乳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建友,徐静波,冯剑.《乳品工艺学》优秀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 2013,12(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