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高效数学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高效数学课堂

第1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主体角色; 学习动机; 实践活动; 学习环境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有许多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是要使学生学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有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下功夫,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1重视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有关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益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学意义的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有关于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向数学领域靠近;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痛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参与热情。

2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机会

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起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首先,要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然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扒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其次,要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当然发,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扮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重视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参与质量

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合学生积极、主动地控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呜,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佑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跃、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4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和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第2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中高效是重点,所谓的“高”主要是效率高、质量高、效益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教学技巧,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巧和方法,不仅如此,也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给予分析,以期国内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实现高效。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数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强化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科学技术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在各学科教学的舞台上活跃着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器材,使用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把抽象化的数学变得更具体,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更为简单,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拓展,这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采用激励性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结果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方式是激励性教学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心里不再害怕数学、抵制数学,让他们有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都会对他们报以鼓励的微笑,然后加上具有鼓励性的话语,如:你太棒了,你的想法很新奇,值得大家学习等等,在这样的话语中,学生会直观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基础,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让数学课堂日渐高效。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强化责任意识,以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8).

第3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理念,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农村学生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对教育过程和数学学科作更深入的分析,调动教学中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五、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

[2]张莉英.构建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课堂的多维思考[J].考试周刊

[3]何红梅.初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J].数学学习与研究

第4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一、初中课堂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分析

1. 教师方面的原因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限制如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仍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单纯的学习,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课下用题海战术,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过于片面的学习,不能与实践结合对知识进行立体的感知,限制了学习的效率.部分教师不能改变教学观念,仍遵循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教学的受体,进行填鸭式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学生方面的原因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多数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容易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必需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及实例分析

1. 与实际相结合

对知识的学习是理论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最终是用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老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借此告诉同学们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实际中有很广泛的用途,就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学数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初中数学几何的教学中,某老师讲到平行线时,让学生联想柏油路的边线,如果平行线有交点,那柏油路就要被封口了,无法通行.讲到数学“有理数乘方”时,给同学们出设情境问题:一张纸厚0.1毫米,将这张纸对折5次、10次、20次后,会变成多厚?之后告知同学们这张纸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样同学们就会乐于探知纸对折后的厚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巩固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是老师一直在讲课,可以适当地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相互的学习.这个期间老师则可以流动发现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由于学生在听讲时可能会产生部分知识点没有听懂,或者因漏掉某一步骤而困惑,因此老师在对某一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要给学生一点交流的时间让他们互相答疑解惑.这样提问的同学可以弄明白问题的原因,讲解的同学可以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某些学生出于对老师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向老师提问,放开时间让他们去问同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学习的办法,适当的放开课堂时间,给学生留一些交流的空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当堂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3. 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改变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发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学习中收获知识.这样的课堂学习,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的内容也更加深刻、效果更好.

比如在讲解“完全平方式”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几个算式:

(1)(4 + 3)(4 + 3) = ?

(2)42 + 2 × 4 × 3 + 32 = ?

(3)(b + c)(b + c) = ?

通过这几个算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完全平方式的整体结构和概念,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奇妙,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效课堂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个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执行方式紧密相连.如果过分的强调自主,不采用合适的手段去加以引导和指挥,那么自主学习很可能流于形式,弱化教师的教学职能,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对于课堂交流,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并规范课堂交流的纪律.不然容易使课堂交流成为学生互相探讨与学习无关话题的闲散时间,影响课堂学习效果.首先交流应该是紧接着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这样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的思维没有散漫的时候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应该在交流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中去,再给时间进行交流,并控制交流时间,适时地停止交流,继续进行课堂授课.

四、总 结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上加以改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问题的讲解可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解中间可以穿插小的时间段,供给学生互相交流,巩固学习内容和效果.另外,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但是在进行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善于引导,合理控制,让这些手段正确地应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因措施采取失当而影响课堂效率.总之,加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和应用,在实践中形成标准并总结经验,对我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亚男.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院报,2012(7):272.

第5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正如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同一个班里个体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统一化”,而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以及不同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的快慢等。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答的不完善的要加以鼓励,对不合常理的要给以呵护,关注每一学生的存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现在的数学课本增加了许多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多使用鼓励习惯的话语,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创设课堂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习材料和同学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大家一致认为,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做好课堂笔记,建立错题本,解题要规范,书写要整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少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学习热情易产生反复,我就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向学生讲数学故事,数学趣闻,介绍一些数学史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生活生产问题,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三、营造数学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思想教育熏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W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

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

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

第6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推向了素材丰富、探索广阔的大空间,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课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这是我的一贯追求。现就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在这个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变化之中,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正面引导,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学生更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首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作为教师应首先设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加大学生自助尝试的力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时时处处要为学生着想,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抛弃以教师为主体的笼统灌输的教法,去选择相应的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尝试机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的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反思、调整等,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圆锥的截面都有哪些图形?在学生直观的想象出等腰三角形、圆、椭圆这样的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从不同的角度去截圆锥模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的不同截面,这时候就能截出类似拱形的图形,亲自动手操作能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很难直观想象出的结果,并能深刻体会这种结果的产生过程,学生很自然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不用死记硬背。

二、研究学生评价体系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基本标准,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刻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参与制定评价指标,并参与自我学习的评价,学生评价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反思,评价的意义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的评价旨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探索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有效的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有利于高校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探索高效课堂“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第7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一、创设情境,增加复习兴趣

上课初始,一般农村中学的学生在1至3分钟内还有大部分没能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上课进入正题前可用课外的内容但跟当节复习知识有关系且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投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我在复习“函数的图像”时就用到了这个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并用简洁的函数图像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为学生认真听课打下好的基础至关重要。

二、梳理知识,分重难点

通过回忆、讨论与看书,要将知识简洁地条理化和系统化。其间应用的梳理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如复习三角形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自行了解、讨论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梳理往往跟板书同步,让学生自学归纳总结具体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结构。在小组讨论、分组操作、合作交流、小组自评的过程中,让小组内的合作互助为主,竞争为辅,或者以让小组之间竞争为主、合作互助为次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在讨论中分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三、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1.重视课本,以基础题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把每个知识转为自己的口头语。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时,多数同学很难理解,导致判别时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应用这个定义时,我告诉学生,中心对称图形判断法就是把图形倒过来看,图形没有任何变化的,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和如何转换的。4.重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四、学会小结,积极反思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由静态结构向不断创新、灵活多变进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于数学复习课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是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利用提问形式或类型习题检查或自我总结或知识点的拓展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这节课自己收获到什么、不足之处在哪里,让知识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得到拓展。

五、分层布置作业

第8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效率;经验;情景;生活;可视;问题;活动;结构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主阵地,要想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平时教学,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情景教学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 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 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①方程解的概念。②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③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是指教师利用数学实验、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板书、板画、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方式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媒介间接信息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要经历对数学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核心的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以探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时数学新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例如《剪纸》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以“活动和探究”的方式,给出剪纸的依据和一些备选的材料, 让学生分析比较折叠方式不同和剪纸方法不同,设计出的剪纸图象也不同,最后欣赏各位剪纸图象,体验设计思路,写出探究活动报告。这样呈现教学内容势必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学内容的活动化策略还要教师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程度,切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方式

第9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范文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强化集体备课

教学上提倡“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备教学内容特别是备数学概念时,我们教师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推敲,不要只看书上的归纳,一定要仔细阅读归纳得出的过程。

二、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三、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只要无原则性错误,老师就不能否定,应该抓住思维的闪光点。

3.提高提问的技能。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提问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四、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的问题

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即使你没有给予对方帮助,也会因为爱心的存在,使他的心灵获得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教师如慈祥的长者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听他们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体验可贵的心灵满足,真正从心底涌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教师欣赏)的幸福。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仅仅给了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点燃的是思维的火花,铸就的是价值的追求。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的恶性循环,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应付作业、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