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

第1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一、高中数学实行模块教学的优势

1.高中数学的模块教学使学习与实际联系密切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单元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忽视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没有生活作为依托,教学的封闭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高中数学的模块教学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便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高中数学实行模块教学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单元式的教学结构比较紧凑,教师必须紧跟教学大纲,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高中数学的教学实现了模块式教学后,将数学知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学生在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后,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并且每个模块之间的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学生可以不按顺序,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

二、高中数学模块教学方案

1.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老师要用整体观念把握数学模块的特点和性质,把握每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

第2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史 高中数学教育 素质教育

1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类教育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史在教学中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地方直接介绍数学史,在习题、课文注释和附录中提到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方法等。《新课标》中对数学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与重要成果,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高中数学不仅要有简单的“问题解决”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也要有古希腊那种“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高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将新时期的思想反映到教学中去,也要将数学史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既要讲推理,也要讲道理。在教学中,通过典型的例题,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适当的融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将抽象难懂的公式、概念适当的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想,从而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 数学史与高中数学

2.1数学史

数学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数学的历史。通过研究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追溯数学内容、方法以及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并且探索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因素,来反应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现代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学科史的一个分支。为了达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史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数学史,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明白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发展的”。

2.2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学习的一门学科。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有以下新的特点:①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②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在高中数学中知识量变得更大、更难。包括了《集合与函数》《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等部分内容。④知识的独立性更大。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立的数学思想。

3 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3.1运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好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关键在于课题的引入方式。 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来说,更难更抽象。通过运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比如,在刚开始上课时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配合的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情境导入,会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听好这节数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数列时,老师可以引入古代印度国王褒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并引入数列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热情与兴趣。

3.2引用数学史,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高中的数学教材是通过反复推敲后编排的课本,其语言十分简洁精炼。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将教学内容按定义、定理、证明、推论、例题的顺序编排,对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及演变历史的研究很少。这样学生很容易死记硬背这些定理、概念,而本身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在做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通过数学史的引入,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定理形象化、系统化,对这些概念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地的认识,有助于帮组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微积分不是在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下产生的,它是莱布尼兹和牛顿在“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穷竭法”这两种思想的启发下才产生的。真正学习数学应该是知道这个概念定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一种真正的、鲜活的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死记住这些概念定理。只有不断地引入数学史,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一种不断探索的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3.3引入数学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数学史中的名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学习的榜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高中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入这些例子:伽罗瓦在18岁的时候创建群论;阿贝尔在22岁证明了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等等,这些数学史中的例子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动机 ,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将数学史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扩大学科知识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美]伊夫斯H.数学史概论[M].欧阳绛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3]李俨,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

[4]王振辉、汪晓勤《数学史如何融入中学数学教材》数学通报2003.9

第3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思考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精彩地叙述了数学的各种应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文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任何一门科学缺少了数学这一工具便不能确切地刻画出客观事物变化的状态,更不能从已知数据推出未知的数据,因而就减少了科学预见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了科学预见的精确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指出:“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文明同时并存以至千古。”近现代世界史证实:“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率”;“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从航天到家庭,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一不受惠于数学技术。因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学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所少有的。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国富,而且在于民强。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及准确判断。因此,数学科学在提高民族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技)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这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全面比拟的”。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因此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中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继而造成学习困难。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现在的高中学生无法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干扰,网游、娱乐资讯等对他们来说要比枯燥的函数公式、几何图形更具吸引力。据调查了解,数学是大多数高中生的“问题学科”,甚至在有的学生为了可以不学数学或将来不再学数学而选择文科类专业。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见解,提高学习能力,而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的重要途径就是有效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活动,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提问,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掌握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数学教师的提问目的要明确。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授课情况、教学需求设计明确的提问,如进行复习性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或者拓展性提问,包括对概念知识的应用、理解等。只有明确了提问目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提问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回答正确且见解独特的学生,同时对没有回答上来的学生进行详细、专业的解答,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

其次,数学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的逻辑顺序,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对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而问,层层深入,解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就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提问,对学习成绩稍逊的学生尽量提基础的问题,树立他们对学习数学学科的信心,而对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要增加提问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整个集体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数学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新颖,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加入一些新颖的内容,增强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积极思考,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探索。

总的说来,数学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加强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为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瑞.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第4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引言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改中,高中数学的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与传统的高中数学相比,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更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的教育者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分析新课改中高中数学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真正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更好得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质。

一、新课改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教材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教材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跟以往的教材相比,知识内容有删减,知识点的涵盖没有以往教材全面,同时,知识点的排列顺序较以往而言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教材对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得高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局限性。

2、教师教学模式、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兴趣

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大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只一味得将课程内容讲述给学生,不注重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使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早已习惯使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这使学生的学习更显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填鸭式教学模式和题海战术使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没有体现其灵活、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

教学方法单一是指教师使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方法,因为高中数学要求教师讲解新型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所以老师的课堂讲解是必须的,但高中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仅仅充当了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师应考虑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扭转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的现象。

3、忽略了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明确指出应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大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却都忽略了这一点,在讲解创新题时仅仅将答案说出来没有教授方法,以至于使高中生不能够独立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难题。

二、新课改高中数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这是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因此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具体说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工具,而教师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引导员,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高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保障。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师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彼此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从课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认为有趣、新颖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将自身的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生物知识演示细胞分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细胞个数与分裂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三)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实行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合理的指导。教师不能将全部的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新课改的教材在讲解三角函数的部分删掉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关系公式,只保留了基础公式,如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没有在教材中提及,但在习题中仍对其有所考查,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行推导这些公式,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

新课改中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多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用旧的学过的知识引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明确,不仅能使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如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教师就可以利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图像的比较引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干部学到了对数函数的性质,同时使学生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知识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随着学习的更加全面,学生的知识体系会更加的庞大和全面。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现在的科技时代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语:新课改是国家对我国教育的一种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压力很大。新课改对于高中数学的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善于的发现新课改中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将新课改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保益.试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新报,2011(31).

[2]雷剑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1(04).

第5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1、职业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不能较好地将丰富的思维训练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无法充分讲解数学的思维模式与理念,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简单停留在概念记忆层面,在遇到需要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是职业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与缺陷。

2、大部分职业高中数学教育受传统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也无法较好地理解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思想,导致教学过程依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过分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不明显,也不能充分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方式枯燥,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创新思维的意识。以职业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通常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并没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没有要求学生参与到立体图形制作与想象过程中,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与创造能力,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阻碍了数学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发展研究

1、在深入改革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熟悉教材,在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灵活使用教材,并针对不同专业制订出不同的数学教学大纲。随着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职业高中教材也需要进行深入改革,不断完善教材体系,引进新的符号与内容。在对传统教材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突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尽可能多考虑不同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与通用性要求。由于职业高中的专业较多,因此现行的数学教材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性相对较差,比如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存在脱节,有些专业必修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恰好是职业高中数学教材中删减的内容。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改革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在保证主体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内容的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并实现与专业课程之间较好的衔接。

2、不断改革创新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创新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不断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创新适应职业高中专业教学的新的数学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制订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案。以职业高中数学直线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先简单讲解一些关于直线方程的基础知识,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以更好地掌握直线方程的内容。

三、结束语

第6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体现了概念与学生的距离

函数在初中是用变量的观点表述的,初中所学的函数都是用解析式表示的,而高中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表述。有些函数还不能用解析式表示,学生没有接触过,而且比较抽象,脱离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就是老师讲解建立的对应的方法,学生模仿记忆。其实很多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导致课堂上学生由于不知从何处思考,不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

映射,其实就是一种对应方式,最典型的对应就是班级学生和班级座位的对应,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好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举例时,学生都非常开心,这时候可以自由地举出例子。在举例之后,学生还可以相互点评,尤其是在教师给出映射必须满足的一些规定时,学生就更加兴奋,谁举的例子是满足规定的,谁的不满足规定,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映射的概念真正理解了。随后在讲解函数时,只要说明两个集合必须是数集即可。学生的参与导致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的激发和培育。数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多的交流机会,在参与和交流中,学生学会了表达数学,追寻了数学的本质,形成了研究数学的兴趣。

二、课后学生的追问体现了学生的需求

先讲函数的概念,课后有学生问怎么想到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函数的。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关系着数学知识是怎么来的。

先讲映射的概念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产生,因为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数学的问题也来源于生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不能忽视对数学的理解。映射其实就是两个集合的一种特殊对应,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函数就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知识的由来。

三、作业的错误体现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差异大

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设M={x|0≤x≤2},N={y|0≤y≤3},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如图所示),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

正确答案为②③。

先讲函数概念的班级,大部分答案为③,本题出错率在70%左右,他们认为②中集合中有部分元素没有对应到。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书本给出的例子都是满射,学生认为f:A?邛B,B中没有多余的元素;另一方面还是函数概念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普遍不理解。在纠正了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练习:x?邛y,其中y=1-2x,x∈{-1,0,1},y∈{-1,0,1,2,3},以上对应是否为函数?学生的正确率还是不高,直到映射讲解以后,学生的错误才得到纠正。

先讲映射的班级,基本都正确的,他们记得在讲映射的时候举过同学和座位的例子,座位可以多出来的,而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所以②是正确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在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也只有学生的感悟才是最有成效的。从学生回答中,我们看到教材给出的例子让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产生的误解,而函数的概念又是抽象的,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这个问题在没有讲解映射的概念前,学生一直是模糊的,但映射给出的实际生活的例子却让学生记忆深刻。所以,先讲映射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第7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一、从教学活动的性质来分析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

教学活动是数学的灵魂,所有的数学学习都是通过教学活动完成的.而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顺序基本上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理解对象回顾反思的步骤进行的.回顾反思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其实就是一个阶段性回顾反思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着整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分析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

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有教学目标的,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听得懂新的教学内容,学会新的知识,从更高层次上来说,甚至是追求学生的数学认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情感四者能够和谐的发展.而采用数学模块化复习方式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模块训练,强化数学思维能力,使解题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的目的.高中数学的模块化复习并非是对某一节课而进行的数学活动,而是从整体认知出发,衡量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标准,更是补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体地位来分析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

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容不得忽视的,这就决定了“一刀切”“全盘端”的教学模式是不合理的.在数学模块化复习活动中,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活动中是客体,教师把学生当作客体来认识他们的知识掌握运用水平、指出他们阶段性掌握知识的盲点,甚至“补充”他们的不足;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见长,身心获得发展.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复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欠缺情况调整安排复习时间,迅速的查漏补缺,完善自身完整的知识系统.

数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们对数学模块化复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认识,重新评估检测以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复习方案.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模块化复习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只是为学生的学习在付出努力,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体现.

四、从时间上来分析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的意义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结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去学习.从这一点来说,高中数学进行模块化复习是很有必要的.高中的数学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大,一方面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即便是前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并不影响后一个模块的学习掌握;另一方面,学习的新知识跟前面的联系不够紧密,很容易“前学后忘”,影响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进行数学模块化复习,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况且温故而知新,有的知识在学的时候可能鉴于没理解或者来不及消化的情形当时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理解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想法,新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五、高中数学模块化复习对学生本身的意义

第8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模块化知识板块教学领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65-01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就应该按照实际的条件来进行针对性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模块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适应实际所需,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的两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高中数学五个模块在不同学校的运用情况,总结经验,来为高中数学课程模块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一、高中数学模块课程特点和自身具有的优势

(一)高中数学模块的特点。1.教学内容的综合开放。模块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将内在关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形成内容较为具体的子单元模块,而各个子单元模块之间的知识衔接比较充分,可以有效地调整结构,进行实际课程的合理安排。

2.模块内容简单化。由于是知识板块比较紧密的知识组成的模块,因此知识的衔接就比较融洽,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本单元模块下可以轻松的学习,时间短、便于调整、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特定目标清晰明了。每一个知识模块都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学习掌握容易。由于是特定的目标,因此起点学习和终点学习相对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与下个模块衔接过度顺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二)数学模块教学所具有的优势。1.更加贴近数学课程教育实际情况。模块教学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面被割裂,达到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课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对于高中生掌握数学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

2.学习者拥有自主学习空间。数学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合理的结构安排,这样学生选择的空间就非常大,学习效果能够有效的得到保证。

3.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由于时代在变,教学思路和观念也需要有所转变。对于教学方式的调整也就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模块教学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满足目前高中课程所需要的改革需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适用范围广泛。模块化设计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出有效的调整,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实用性普遍,适用范围必然广泛。

二、高中五个必修数学模块教学在两所高中的应用成果分析

由于高中数学的必修课程是以下几个方面:集合和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函数与不等式、概率和统计等几大块,而集合和数列是其它知识块的基础,因此都是从集合和数列开始学起。

(一)采取自然教学顺序的吉林A高中。由于初高中数学衔接不紧密,导致高中数学学起来比较费劲。初中基本不讲集合和数列,一进入高中就要学习这个知识,可是集合和数列需要用到不等式,不等式在函数与不等式中才能学到,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了学生学习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绘制的数学课程教学安排图如下:

课程1 课程2课程3课程4课程5

课程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想要尝试新的模块化学习,但是苦无有利的支持,因此想法不能得到实施,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讲解,为高三总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综合的学习。

(二)长春市B高中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由于新的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因此在这所高中采取的是针对本学年所进行的高中数学教程安排。其课程安排结构如下:

通过对课程进行调整,将相关联的几个部分进行有序的链接,达到了促进知识吸收的作用。将必修3单独列出放在了最后,便于知识的融洽链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各个知识点的连接就能充分结合运用,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为最终高考复习的轻松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模块教学的使用,导致了两所高中实际的教学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异,未使用的只能寄希望于争取更多的高考复习时间来进行综合系统的学习,而使用模块教学的高中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相关科目的关联性,将其归纳进行模块教学,基础打得比较牢靠。相对比得出了模块教学的优势方面。但是目前模块教学的安排合理性分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因此在实际中的推广需要广大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安排,取得的结果才会比较理想。总体来说模块教学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各高中需要主动应对来促进自身教学改革的进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 参考文献 ]

[1] 蒋恩芳.普通高中数学模块课程实施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2] 阮建.高中数学必修模块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

第9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研究 问题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93-01

1 引言

对于高中数学老师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新课改中明确要求的,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也就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这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逐步的掌握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内涵

2.1什么是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其实是导学法的一种,导学法主要分为两种,另一种是学案导学法。导学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参与进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通过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并主动的提出一些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所以,导学法,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的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都是根据教学内容专门设计的,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情境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2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由于问题导学法设置的这些问题情境都是根据教学内容专门设计的,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情境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外,问题导学法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法的改进,通过老师对课堂问题的精心设置,然后合理的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此,更有利于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并形成创新能力。并且,问题导学法有着比较广的应用范围,既可以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用于对知识的复习中,有助于对知识的联系和巩固。

2.3应用问题导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1)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需要注意适度的设置问题量,设置的问题量过多会使学生产生烦躁的感觉,如果问题量过少,则不能充分发挥出问题到学法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要注意数量的适中;(2)设置的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3)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由浅入深、有难到易顺序来进行,如果杂乱无章的设置问题,将会使课堂显得杂乱,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过渡的流畅性;(4)在使用问题到学法的过程中,既要摒弃“满堂讲”的教学方式,也要拒绝“满堂问”的教学方式。

3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3.1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的学习之前,数学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对新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会避免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吃力,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个阶段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注意问点的设置:(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2)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3)问点要有思维价值;(4)问点要明确具体;(5)问点要灵活应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进行设置。

例如,当教到椭圆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嫦娥三号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学生爱科学的思想以及爱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其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进而展开椭圆曲线的学习当中。

3.2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

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环节是问题导学法最为重要的环节,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再将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创设的问题联系起来,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最后,就是对结果的求解。例如,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理解椭圆问题,师生间先进行问题的互动,然后学生之间再进行互相讨论,这样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再将与椭圆有关的函数知识引进来,根据椭圆的性质去求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者学生进行分析,以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轨道来进行研究分析。在课题进行完之后,老师要引导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并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笔记,利于复习。

3.3拓展和互动

进行完前面两个阶段之后,课堂教学也已经接近尾声,课后练习题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方法,可以要求学生独自去完成课后练习题,并且其中还有一些课堂中未涉及到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果课后练习题的题量过多,可以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去完成,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

4 结语

总之,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