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公司 资金管理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大多数财务公司者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广泛的认同,但是,有些管理者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有时导致项目资金链条断裂不能如期完成,给财务公司带来破产的可能性;有时由于过度筹集资金使财务公司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使财务公司之间、财务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多角债务链。
2、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合理的依据。信息时代,一个财务公司掌握信息的多少对自身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相当多财务公司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致使财务公司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作出错误的决策。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财务公司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和事后控制。财务公司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管理失控,财务公司成员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等,导致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甚至导致财务公司走向灭亡。由于财务公司内部缺乏信息反馈制度,缺乏及时处理沉淀资金的措施,在面对多变的市场时,缺乏应变能力,进而使财务公司资金运作越来越紧张,影响财务公司运营。
4、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财务公司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财务公司各个部门多头开户,资金失控,沉淀严重;另一方面又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犯难,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二、加强和改善财务公司的措施
1、大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财务公司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有力保障
(1)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财务公司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财务公司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财务公司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财务公司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财务公司的成功经验,遵循财务公司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要从薄弱环节入手,建立起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多数财务公司在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的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信息的真实性方面问题突出。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将过去繁琐的会计数据加工、分析及人工无法做到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监控方式,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透明度增加,特别是规章制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化,减少人为因素,变成硬约束,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3)要积极推进财务公司与业务一体化工作
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因此,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进而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财务公司资源计划)系统软件,是财务公司内部信息发展的基本方向。财务公司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2、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将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首先要成立财务公司,撤销企业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由财务中心统一在外部银行开户,在财务中心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各项收入进收入户,支出统一由支出户支付;财务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形成由“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的自上而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和监控信息网络,进而完善财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促进财务管理和信息网络化管理升级,使财务公司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资金管理体制,实现财务公司对全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协调、整体监督控制、合理调度调剂,从源头上消灭“坐支”现金和私自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等违规行为,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实现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
3、建立健全资金收支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预算制度实际上是财务公司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财务公司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财务公司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财务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就必须做到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核。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4、推行财务公司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1)推行会计委派制
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如何强化集团财务公司对其参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客观上需要寻找一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结合本集团财务公司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长下管一级等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出资者利益。
(2)强化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财务公司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因此,大型财务公司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财务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财务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财务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财务公司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将财务公司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借助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公司 关联交易 风险 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联交易广为存在,无论是A股还是H股,财务公司都不可避免的会与上市公司或集团发生资金与金融服务方面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对上市企业集团关联方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受限于财务公司自身特点和其他因素,很容易引起关联交易风险,制约财务公司的发展。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财务公司关联交易的存在风险及防范问题,旨在为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和关联交易风险防范实践提供参考。
一、国内财务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概述
关联交易指的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财政部于199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对关联方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对于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来说,如果一方有能力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切会对另一方产生重大影响,则双方关系为关联方;如果一方对两方或多方控制,也定义为关联方。从以上定义中可知,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其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大部分交易都属于关联交易的范畴。具体来说,财务公司一般属于其所依托的企业集团多个成员单位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目的是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使其关联方,也是其服务的对象,支持企业集团内成员发展是财务公司重要的微观经营目标。
二、A股和H股对关联交易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国内上市主要是在A+H股上市,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称为A股上市,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称为H股上市,相关关联交易的规定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对于沪深交易所来说,如果上市公司与关联财务公司关联交易审议与披露金额在三百万元以上且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0.5%,则需要及时进行披露。如果金额在叁仟万元以上,且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5%,则应当由股东大会进行审议。对于联交所来说,如果五项指标测试结果比0.1%低,则可以免于申报、公告或年度审核,如果五项指标测试结果在0.1%-5%之间,则需要符合年度审核和申报、公告等相关规定,但豁免遵守独立股东批准规定,如果五项指标测试比5%高,则必须遵守以上全部规定。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其监管的核心和重点是保证关联交易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原则,看股东是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在财务公司的资金是否安全等,但不会禁止上市公司与财务公司即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
三、财务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联交易广为存在,无论是A股还是H股,财务公司都不可避免的会与上市公司或集团发生资金与金融服务方面的关联交易。但需要注意的是,关联交易并不吻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市场经济原则下,无论何种商品交易都需要遵循市场竞争机制,而对于关联交易来说,由于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因此交易的条件并不符合公开竞争原则。客观来讲,关联交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一方面,也有不利的一方面,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双方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例如商业谈判成本等,同时可通过行政力量来保证关联交易的优先执行,这对于提升交易效率有着积极的效益,但行政力量对交易的干预也会导致关联交易在方式和价格方面出现不公正现象,可能对关联交易双方中一方的利益带来损害。
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其服务对象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一般的交易活动都属于关联交易的范畴,其中贷款业务、买方信贷业务等可能给财务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
上文中对财务公司产生的根源、定位以及经营目标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的依附性是较强的,如果企业集团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财务公司也会得到良好发展,但如果依附的企业集团有着资金来源少、坏账损失增加等不良情况,面临经营发展困境,财务公司则也会现出困境,产生风险。财务公司的这种特点属于先天性的不足,和财务公司的固有属性密不可分,因此,许多财务公司在进行关联交易处理的过程中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但如果预期目标并没有实现,则财务公司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此外,财务公司还有着资本构成的缺陷,使得其很可能演变为企业集团的政策性银行,过多的行政干预会导致财务公司失去市场化运作能力,难以处理好面临的风险,很可能遭到淘汰。
四、财务公司关联交易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综上所述,财务公司不可避免的会与集团或股份公司产生资金或金融业务上的关联交易,由于财务公司自身定位的特点,使得在关联交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就对财务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来简要探讨财务公司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公司内部控制
财务公司应当对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三者的职责进行明确,积极聘用市场专业人员来对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遵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避免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班子应当以公司自身发展为导向,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为原则,合理的进行经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对于董事会来说,其应当对公司经营管理班子的权责利进行明确,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励财务公司管理者的工作。对于财务公司监事会来说,其应当行使好监督职责,以董事会授权为基础,严格进行监督。总的来说,财务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提升内部空中管理专业水平,保证财务公司业务开展的规范性,并向董事会负责,以此来防范关联交易风险。
(二)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
上文中提到,当前大多数财务公司都是由企业集团成员共同投资组建的,这就决定了财务公司资本构成的单一性,财务公司在成立之初其法人地位就有着模糊性,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难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相较于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来说,财务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成员单位会借助控股地位来对财务公司关联交易的进行进行行政干预,将财务公司变为了企业集团的政策性银行,这不利于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推行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允许企业集团意外的资金来投资参股,将企业集团绝对控股的现状转变为相对控股,平衡企业集团与财务公司之间的地位关系。推行股权结构多元化不仅能够优化财务公司股权结构,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优化了财务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方式。具体来说,在推行股权结构多元化之后,外部股权必然会采取有效措施制约集团公司对财务公司经营发展的行政干预,以此啦维护自身股东权益,这就增加了财务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形成了对集团公司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仍有着控股地位,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经营发展服务的性质没有出现变化,外部股权股东权益的维护和实现以及企业集团对服务等相关意图都需要财务公司董事会实现,财务公司的自主经营权更大,受到的行政干预较少,能够适应市场竞争,保证了关联交易的规范性,实现了关联交易风险的有效防范。
(三)经营目标的明确
长期以来,众多财务公司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单纯的将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作为经营目标,强调对企业集团功能支持和服务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财务公司的盈利目标往往与所谓“支持企业集团发展”目标相互冲突,两者互为对立,这就使得许多财务公司支持一些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或直接支持一些对财务公司自身利益造成损失的项目,给企业集团的政策性干预提供了借口。
按照经济学原理,对于市场经济来说,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实现生存发展。财务公司无疑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应当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且这与对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支持并不冲突,应当与财务公司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减少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经营发展的行政干预,使其能够以自身利益为中心进行业务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关联交易带来的各种风险。
(四)企业集团的风险管控
企业规模发展十分迅速,风险管控愈发重要,尤其几年来企业产融结合趋势明显,企业接团在注重外部金融大环境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内部风险管控,防微杜渐,防范金融业务风险。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风险管理体制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所属财务公司经营运作的规范性,这对于财务公司关联交易风险的防范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公司不可避免的会与集团或股份公司产生资金或金融业务上的关联交易,由于财务公司自身定位的特点,使得在关联交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明确经营目标,关联方企业集团也应当加强内部风险管控,只有这样财务公司才能够有效的防范关联风险。
参考文献:
[1]贺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2014,18:11
[2]王蓓琳.关联交易的财务风险控制探讨――以五粮液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3,21:1-2
公司的业务量在不断的扩张,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营业额的持续增长,业务发展为企业的提升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对公司当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人去适应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去适应人的要求,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成为现阶段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财务部在执行集团公司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管理缺陷及沟通不畅的问题,针对当前情况,财务部必须加强对下属和同事间的教育及宣导,通过思想及行为上的整改,不改的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增强工作责任感,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现将这些问题列示如下:
一,沟通不畅的问题:财务部与其他部门在沟通总体上是和谐的,一直以来均奉行“工作为主”,“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有问题便直接提出,以力求问题的解决。在与其他部门沟通时,不排除在个别问题上,因为工作的难以开展而较为情绪化,出现沟通的言辞不当,根本原因也是没有主动与同事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观念上讲,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缺乏对公司整体利益的考虑,不利于公司行政命令的下达与执行。这样的思想观念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公司的团结,对公司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起到消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同事关系紧张化,不利于工作上的配合,增加了沟通方面的成本,沟通成本是隐性的,很难去计量,但却能最终导致职工数量的增加和工作质量的下降。沟通问题整顿不仅仅存在于财务部,其他部门的也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在观念上杜绝“本位主义”思想的漫延,为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企业文化,为提升个人的素养而进行自我反省。
此外,财务部所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有国税地税,工商,统计等多个部门,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平衡,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对政府部门的沟通也略有不足之处,今后还有待加强。因为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减少较多的阻力与麻烦,碰到问题也会主动知会并得到帮助。
二,应收账款的问题:应收账款是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回收货款,并杜绝呆坏账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尽管这项工作涉及到业务财务等诸多部门,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财务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应收账款对账的及时性不强,很多客户没有及时的签章,回传月度对账单,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应收账款的准确性和催收货款的有力证明,这个问题还长期存在,今后财务部还要一如既往的跟进这项基础工作,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
第二,应收账款的回收款过长,影响到货款的回收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一定程度上会给财务带来资金方面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回收期过长的货款,产生呆坏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呆坏账方面,尽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销售业务员固然有跟进的过失,但财务在客户付款信用不佳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做到提示与统计,也较少对客户的资信度进行调查,财务只是单一的注重了会计报表的核算,而忽略了财务资产安全的管理,今后工作要将重点转移上财务管理上来;
第三,对财务“卡货”不利方面的弥补措施:我们现在所实行的财务“卡货”规定,这个规定对部分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形成了制约因素,也回收了一些欠款时间较长的货款,但是对于付款信用良好的客户,弊端也很明显,“卡货”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财务灵活控制又没有标准,操作难度较大。由于财务的“卡货”,部分业务员的依赖财务“卡货”收款的心态明显,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两个部门主动提高催款的意识。
三,费用报销的问题:由于生产规范的扩张,费用开支也随着增加,正常合理的费用开支,是保障公司正常动作的物质基础,收入与成本的同时增加,同时也符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费用开支的浪费现象,比如由于没有“货比三家”,导致采购单价过高,采购的耗材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验收可能质量不达标,今后在物耗采购方面,仓库不仅要加强数量验收,技术部还要加强品质的验收检查。生产研发过程中要加强机器设备的保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工具配件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损坏及修理,从而提高维护和运营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交际应酬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公司规定在非特殊情况下,客户在食堂用餐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
四,材料采购的问题:采购向供应商所采购的物料数量,均经过财务审核并下达到pm及采购部,对于部分制造过程中的超标准损耗和仓库丢失,现在均以联络单的形式对部门进行了扣款,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并列[!]入到绩效考核当中。采购控制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在原料价格下跌价的情况下的持续降价,在绩效考核当中,财务对采购的降价考核占权重的20%,每个月采购均有部分的降价方案到达财务。但从总体的价格趋势分析,采购的降价相对于成品销售的降价幅度相对较小,天线的销售单价降低了30%以上,而原材料的采购单价的下降幅度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材料成本的在销售单价中的比重, 增加了运营的成本,降低了公司整体的利润水平。
五,仓库重新划归生管部一点见意:一般情况下的工厂运作,仓库物料均归pmc的调度,pmc计划调度与仓库收发保管相接合,两个部门的联系也最为紧密,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极大的降低呆坏料成本。由于仓库出现无账务管控状态,较为严重的影响了工厂的生产,同时也不符合企业的规范动作,对大客户的导入产生了较大的制约,公司决定暂划归财务监管,仓库账目数据已基本建立起来,仓库的“账,物,卡”体系也相应的建立起来,尽管账目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只要今后加强对仓库的管理及人员的培训,还是可以达到大客户的核查要求。仓库的归属如不在pmc部之下,仓库的数据共享就需要相互知会,一旦发生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便可能出现多下采购订单和超产的情况,为呆坏料的产生留下了一定的隐患。从11月17日仓库呆滞成品分析来看,一部分成品的性质是:“订单已结,超产成品,备品留用”,小额度100pcs的超产属于正常,如果大到1000-pcs,那么就有可能存在数据没有共享,没有了解实际库存便直接下达采购订单的问题,造成了公司资源的浪费,现在仓库重新划归pmc管辖,超产问题相信可以从根本上加以改观,否则便是计划的不准确。在仓库划归pmc部以后,数据的处理与检查是仓库的弱项,财务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监控仓库账务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财务管理 国有集团 完善对策
1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面对新环境,缺乏新观念
集团公司面临全新的财务环境,但财务人员观念滞后。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未确立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投资时不考虑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
1.2管理上分权,缺乏整体性
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难以从集团公司整体发展谋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各成员企业以追求本部利益“最大化”,财务风险加大。
1.3控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至于事后分析,基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些重视,但其权威性也颇受影响。既然事前预算与事中控制薄弱,事后分析未必有效。
2完善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2.1.1风险意识与忧患意识的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任何企业的利益具都有不确定性,也都存在着被市场竞争所无情淘汰的可能。国有集团公司要想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观念,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
2.1.2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稳步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集团公司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了资金、成本、利润,等于抓住了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
2.2推行内部会计控制
2.2.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集团公司要合理设置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核心内容。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发挥。
2.2.2授权批准制
授权批准制可以保证集团公司董事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权力。授权批准制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是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授权批准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工作质量。
2.2.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
2.2.4、监督控制
通过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掌握各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财务运作规范情况,完善建立建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2.3严格预算编制和考核。
2.3.1全面预算的功能
全面预算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的根本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全面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全面预算成为一种常效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体制,其决策、指挥与协调权都集中在集团公司董事会手中。预算的执行由各成员企业负责;监督权力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行使,从而形成独立的权力间的制衡系统。因此,全面预算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而是集团公司内部的“钢性”管理机制。
2.3.2全面预算编制项目
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项目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它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另外还要关注一些动态的财务指标。只有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综合反映在全面预算中,集团公司才能准确把握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战略的方向。
2.3.3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与调整
为保证年度预算的顺利实施,年度预算应在上一年度的11月开始着手编制,12月25日全部编制审核完成。为防止各成员企业在理解上产生歧义,财务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预算布置会议,对预算原则和要求逐条讲解。各成员企业编制的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后,可能有一部分成员企业预算编制不符合集团公司的要求。有的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费用控制、收入、利润等指标达不到集团公司的要求。这就需要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组织预算会审,分析各成员企业的预算报表,必要时还要到成员企业和对有关的数字,了解情况,力争使预算接近实际。
2.3.4下达目标责任书
各成员企业的预算达到集团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后,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达预算批准书。批准的预算要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出现。目标责任书应明确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成本费用等内容。
2.3.5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考核人员对照年度预算目标逐项检查,对下列事项应重点检查并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资产质量检查;费用支出检查。重点检查业务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等经常性费用是否超支;工资及福利支出检查。检查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检查企业基础管理情况;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的考核与评价;本年度被考核公司预算指标调整;考核结果确认。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由各分、子公司签章确认。
2.4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问题 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1.1盈利情况分析
(1)营业利润率:若企业取得的营业利润率提升,说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2)总资产报酬率:通常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水平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更为充分。(3)净资产收益率:大多数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增加表明企业自身的资本获得到的利益就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益也会变好。(4)市盈率:通常情况,市盈率越高表示投资者更加重视公司的发展状况,乐意出高价钱来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同时,一个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不断增加也表明该股票将存在着越大的投资风险。
1.2偿债情况分析
1.2.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通常情况流动比率提升则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加强,让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速动比率。当速动比率低于100%,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偿债风险;当速动比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稳定。
1.2.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降低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得到了加强。但同样要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不能过于减小。如果资产负债率过大往往反映了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加大,削弱了企业的资金实力。(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减小说明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得到了加强,而债权人权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其市场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1.3运营情况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表示企业收账速度加快,资金流动能力变强,企业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增加说明变现速度得到加快,资金的得到了有效地利用。(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在某一时期的周转次数增加说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产得到了很好的了利用。(4)固定资产周转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
二、存在的问题
2.1可靠性和有效性不足
财务报表主要是用来反映公司的采取情况,但这些并没有得到真实地反映,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就缺少必要的依据。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而现实状况为很多企业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而被外在的因素我限制,使得会计惯例的制约难以在报表中展现出来。这对于企业包括了:人力资源、信誉形象、经济环境等,市场竞争优势等没有在报表的资产项目中体现出来,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2相关比率分析的前提假设存在一定局限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把重点放在了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上,这就派出了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及经济偿债能力,对这类经济标准的考核中依旧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并且,企业对于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要强于存货的偿债能力,这与显示情况也是大不相符的,不同行业的账款在回收期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账款的回收过程也会出现假账、漏账等问题。
2.3指标的绝对、相对分析未能形成统一局面
对于企业而言,在指标上的不同常常体现出来的是各自的优势。在工作中财务分析通常都是脱离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关注绝对指标的程度要比相对指标轻的多。但财务分析过程中的一些指标时很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都是很关键的绝对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能够对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如实地反映,净资产显示了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显示了企业的获利情况,这些指标都能给企业的财务做出反映。
三、有效的解决措施
3.1积极构建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
考虑到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属于不同的变量,这就需要选择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利用财务分析对上市公司效益的制定改善策略是市场经济中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因素,这就使得企业的获利分析变得极为关键,把利润分析当成财务分析过程的重要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它指标展开研究。上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先制定目标利润,再确定目标成本、目标资金等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制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2 加强对辅助信息的披露
企业的辅助信息大致包括: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客户评价、产品研制等;企业管理阶层的实际分析;前瞻性信息,企业对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机遇等采取的计划;股东与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涉及到了经营业务,资产范围、竞争对手与经营目标等。这类辅助信息能够使得企业的利益变得更为全面,对于其后续的发展潜力做出有效的评估。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信息同样要做好相应的披露,这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已变为会计发展的关键组成。
3.3完全披露无形资产方面的信息
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知识超出了传统经济中的资本与生产力等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成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无形资产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这逐渐变为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财务报表不仅能够显示传统实物资产信息的同时,对还能将无形资产的信息进行披露,使得无形资产在报表中变得格外重要。
3.4 采取针对性的计量方式
在会计报表分析过程中需要利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指标分析,对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指标的价值的情况需要对制定的标准进行调整。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作为业绩计量标准的货币在的价值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出现变化,为保证各个时期的信息具体相应的价值,这就需要对信息做好相关的变动调整。
参考文献:
[1]刘坤,张群生.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对外经贸财会,2002;8
[2]王晨颖.浅谈如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J]管理观察,2009;5
关键词:财务报告;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建议及对策
在当代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闪亮而活跃的角色,它不仅仅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经济行为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姿态和重要影响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如今“不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球场上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不懂规则的教练”。同样地,对于那些看不懂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恐怕他们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留下更多的失败的经验而不是成功的足迹。
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外界各种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观察和透视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是受人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可以看成是上市公司之外,在市场上公开获取上市公司经营信息的唯一“正规”渠道。从理论上讲,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作品,既融合了会计技术手法、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又具有有极其复杂关系背景的规范性框架。从应用上讲,它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主要使命就在于面向社会,向外部使用者尽可能“深入浅出”的讲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发展境遇等。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对于企业、投资者亦或是政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力、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上市公司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上市财务报仍然不甚完善的背景下,通过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试图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具体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以及附注。如上面分析所示,上市公司及时、公允、完整的定期编制企业的财务报告对于保护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资本市场的秩序、实现市场中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种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内容不合理,不能充分披露企业相关会计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超载的问题屡次被提及,所谓财务信息超载是指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复杂、无序,使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理论界的一种困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只有披露越来越多的信息,囊括丰富的表内信息和大量的表外信息,这样才能使信息更加全面,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此多的会计信息和难懂的专业术语给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甄别带来了困难,使其难以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种矛盾在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明显,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会仅仅披露该公司各关联方的基本情况,却不披露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交易的重要信息;再诸如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信息以及上市公司预测信息等层面的东西,在财务报告中却体现很少,因此造成现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很大,有用信息却十分有限,内容显得很丰富,但真正能读懂用上的信息却少之又少。
2.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多是静态的,对于动态信息缺少相应的披露
现在会计理论上会计分期是一个基本假设,是对于会计活动在时间上的一个基本限定,它将企业的存续作为基础,按人为划分的期间来计量费用收入等,这样的基本假设下,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是企业财务方面的历史信息,对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历史价值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但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下,使得上市公司等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从根本上缺少相应的时效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3.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口径不甚相同
在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很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各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就导致在很多经济事项中,不同企业的处理结果产生差异,尽管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中企业会给予详尽的解释,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信息超载现象一样,繁琐冗杂的信息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很多误读,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市场反应不一致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企业面巨大的信任风险。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信息不充分、不完整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与企业交易活动不直接相关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等类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上未得到反映;其次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相关非财务信息缺乏相应的披露;再次现行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重点关注企业的物质资产和物理资产,忽视了企业相关智力资产、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等信息的披露;第四是缺乏对于企业未来经营信息的预测性披露;最后对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
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时效性差,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现实状况
从财务报告本身来看,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会计历史信息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年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而伴随着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等产品的使用,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 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改变,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上要求是很高的,这样才能帮助其及时抓住商机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保护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显然,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时间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上市公司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必要且恰当地改革。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剖析
上面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整个宏观环境中的深层次原因,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内部成因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利益的驱使。首先,制造有利于企业的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益;其次监管部门制定的处罚措施有限,使得对于企业造价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会顶风作案;最后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管不严还来自于地方发展、税收、就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考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甚至存在个别地方政府采用各种保护手段和措施纵容上市公司造假。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取得的效应之间的矛盾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市公司固有的机制,企业管理当局把披露信息作为降低经营成本的手段,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只有在信息披露行为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时,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才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在披露本公司的财务信息上。
(3)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在多数公司中国有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造成事实性的内部人控制状况,内部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这会直接导致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外部成因
(1)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企业的会计规范存在问题,相关会计准则修正的速度较慢,具体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和前瞻性,而具体会计准则也存在着表述内容上的不严谨,部分会计准则的规定原则性太强,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滥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不够完善,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贯彻独立性原则。
(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当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无论是类型还是内容,都在不断的创新当中,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复杂的经济业务无法纳入现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在法定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是并不严谨,导致出现某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粉饰财务报告。
(3)证券监管机构的体制不够完善,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还没有证券市场的自律机构,证监会在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证监会一般只有在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后才开始调查相应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导致财务报告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监管,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1)整体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体系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在重视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而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与人才对于企业更加重要,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更加详尽;加强未来事项的披露,编制相应的预测性财务报告,满足投资者需要了解的,在公司现状基础上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注重实时性报告系统的建设,以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现及时性和有效性。
(2)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企业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
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效、高速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企业信息若不能获得及时披露,就会变成没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上面提到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成为一种很大缺陷,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要求的披露时间已不能适应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试图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工具来解决这一矛盾,即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应以定期披露为主,辅以一定的实时财务报告。换言之,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只需对过去的会计信息进行简要的汇总与评价,重点突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信息,至于具体数据等方面信息,可以借助实时报告提供的网络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以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也会很快得到快速的发展,它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和交换变得更为快速、成本更低。
(3)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扩大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范围,争取做到充分提示风险,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上市公司整体信息等,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披露非财务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上市公司前景的判断。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背景信息,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目标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
(4)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从根本上防止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需要建设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因为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而要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就要求上市公司合理、有效的设置自己的相关会计机构,同时建设内部制度体系,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企业内部的岗位轮训制度,完善内部员工的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制度建设都有利于促进内部员工严格主动的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从而保证企业有效控制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风险和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蒋顺才、刘雪辉,胡鞍钢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66-03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它是企业财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发展到公司制这一时期的产物。而相互制衡是财务治理中的基本状态,在这种制衡关系中,高层与中、下层经营管理者之间,终极所有者与法人财产所有者之间,彼此的关系既表现为权力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又表现为依靠契约相互界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超越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这种制衡关系遭受破坏,从而产生财务治理问题。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为控股股东或高管层控制
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种种非规范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目前
(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首先,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责任与权利、提供伪劣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大惩处力度。其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公司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的经营行为。再次要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起着独立审核、严格监督的外部审计作用。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到达外部使用者的最后一道关卡。这一监督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益,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流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后,政府对信息市场要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财税部门加强审计监督,并与会计管理部门合作,建立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行制度,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有上市流通的权利,并提高社会公众股的比例。
(三)强化债权人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抑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形成银企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疆; 上市公司; 财务竞争力
一、财务竞争力的定义及意义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兴起,企业的发展步入了价值导向的发展阶段,企业财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便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是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财务来说,如何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并回收资金、补偿资金,保证生产经营各环节所需要的资金得到满足,以满足其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的要求,维持生产经营安全地运行,是这一阶段对企业财务的要求。这样企业财务关系开始复杂化,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也由此应运而生。
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一种竞争力。财务竞争力的提出,使企业的财务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企业一旦树立起财务竞争力的观念,便会促使企业走出产品、商品生产经营的天地,积极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进入资本经营的新领域,以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新疆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省区,截至2006年,新疆共有27家上市公司,其中地方16家,兵团11家;国有成分占主导地位的20家,民营经济7家;天山北坡经济带2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84.49亿元,年末总股本74.12亿股,累计募集资金104.39亿元。在27家上市公司中,从事制造业的有13家,农林牧渔业3家,商业2家,综合类3家,其余分属不同行业。新疆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向明显体现出地域特色,其中农业类上市公司体现出大农业特点,许多综合类公司也是在大农业基础上纵深发展。根据新疆区域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异的实际情况,自治区确定了扶优扶强、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战略决策,近三年来区域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以新疆屯河、新中基、新农开发为代表的利用资源优势成为新疆经济支柱产业一白一红的龙头企业;以天利高新、八一钢铁、天山股份、特变电工为代表,以石油天燃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物等优势资源和高新技术为依托,采用并购、置换、重组等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初步实现了行业内资产、资源的优化和规模经营的上市公司。
新疆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新疆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环境、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公司历史背景等。而这些因素往往组合有别,因此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运行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强弱分布不均
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具体得出排在均值以下的上市公司数占整体的情况。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的百分比分别为:48%、63%和60%。由此可见财务竞争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发展水平不理想,影响了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从财务竞争力强弱分布状况来看,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还不多,仅占到整体的15%,而竞争力次强和中等的占到整体的大多数,呈典型的橄榄型发展模式。
(二)财务竞争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根据将27家财务竞争力三个层次的三年综合均值作一趋势分析,可以发现:财务生存力的发展状况是稳步上升的;财务发展力是呈U型发展的;而财务潜力则是呈下降趋势的。由此可见,财务竞争力的三个层次的发展水平大不相同,这种发展趋势不利于财务竞争力的均衡发展。
(三)财务竞争力发展模式不均衡
根据财务竞争力矩阵雷达图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财务竞争力的三个层次之间发展并不均衡,从形状上看,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三年来均不能构成正三角形。说明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属于发展不均衡的竞争模式。
(四)财务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强弱不均
笔者将影响财务竞争力的六大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获取能力、成长能力、人力资本能力)的综合均值为参考对象,按照均值以上的上市公司数为评价依据,对其六大能力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影响财务竞争力的六大因素中,偿债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好,均值以上的上市公司数超过了一半。而相对较弱的能力因子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人力资本能力,这说明反映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这三方面因素还需要加强管理。
(五)地方企业财务竞争力分散,兵团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新疆27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兵团企业,从财务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可以明显看出,地方和兵团这两类特殊的上市公司群体由于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些兵团企业全部集中在财务竞争力次强和中等这两个级别,占到这两个级别上市公司总数的58%,发展状况也呈现出稳定、集中的运行特点;而地方企业却零散地分布在每个等级上,发展状况相对起伏且分散。
三、提高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竞争力,必会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通过以上对新疆2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
事实上,现代企业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因为财务部门时刻把握着企业活动的脉络,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企业经营业绩最终则全部体现财务状况的变化。第一,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参与经营决策要研究风险,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激烈,越要精于理财,不断在竞争中发展、强大。第二,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无论是为了改善所作的努力还是正常的管理,最终都体现在对资金的管理。
(二)确立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这种研究必然促使我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以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引入能力理论,从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为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笔者认为,目前以提高企业几个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观点,仍有不妥。该观点认为,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和获利,必须提高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使这几大能力协调统一。几个能力的提高是良好的财务管理的结果,而单纯以这几大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并且很难明确判断这几大能力是否协调统一。鉴于上述不足,笔者认为,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则更为合理。
(三)建立基于竞争思维的财务战略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做出的客观科学的概括和描述。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而基于竞争思维的财务战略,往往具有全面性、盈利性、战斗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能在竞争性的财务战略安排中,通盘考虑进攻与防御、有利和不利、机会和风险、收益和损失等因素,周密规划各方面的资金需要。竞争性的财务战略本身在安排收益指标的同时,也把偿债能力、流动性等与风险密切相关的指标予以合理安排,这就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的提高,把竞争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增强竞争意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竞争战略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促进了竞争意识的深入,并具体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之中。
(四)培育财务竞争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财务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其相对独立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稳定的资金流为保障,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不能正常进行,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会丧失殆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财务竞争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对财务可控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直接推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能力的培育。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 朱开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J].财经论丛,2001,(5).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委派制;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 The financial control work is always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economy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it is the financial circle and practice circ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which with its financial personnel appointment system performance is especially outstanding.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financial personnel appointment system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group; financial personnel appointment system; problem;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412.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
一、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出现原因
派驻董事监事和财务人员作为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对子公司强化管理的两项主要控制手段,其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作用则是不言而喻的。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产权清晰、两权分离是现代集团企业建设发展的核心理念,然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尚存在着子公司所有者主体缺位、经营者失控、职权牟利、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又集中表现为利益问题,在企业集团里可能引发的最大矛盾是子公司局部利益最大化取代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子公司利益的独立性及其与整体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上述矛盾也会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分权管理体制下,如何实现资源运用的聚合优势,消除子公司产生管理目标置换的倾向,确保整体发展战略结构与目标政策贯彻实施的高效率性,便成为摆在集团管理总部或母公司面前的一个重大甚至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作为企业集团资金运动的控制枢纽,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企业集团能否拥有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对整个运行机制的优化以致成败存亡无疑产生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实践表明:当一个企业集团发现分权能激发出更大的潜在优势时,在进行权力下放的同时,就越有强化财务控制的必要;否则,一旦财务控制不到位,那么虽然分权的潜在优势可能很大,但潜在的损失却更严重。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财务集权和分权融合的过程中,由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人员的控制方式一子公司财务人员委派制开始出现,且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的认知和采用。但在实践中,财务人员委派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侧重从财务人员委派制的角度来探讨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控制。
二、我国财务人员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委派制制度的不完善
l、财务总监委派制分析
所谓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指集团母公司以所有者及控股者的身份,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专职于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职能。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作为母公司委派在子公司的监督代表,主要缘于母公司对其投出资本——法人财产所有权利益保护的考虑,因而具有财务监督的性质。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在权力下放情况下子公司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监督机制乏力的缺陷,这对于规范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使之在追求自身局部利益的过程中,切实维护与保障母公司产权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无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财务总监委派制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母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容易被子公司“架空”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以上原因导致了财务总监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现实企业集团的运行中,财务总监委派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2、财务主管委派制分析
所谓财务主管委派制是指集团母公司以总部管理者的身份,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对子公司派出财务主管人员,在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惩的同时,使之总理子公司的财务事务,从而直接介入子公司的管理决策层,以此来实现母公司的财务控制意图。
较之以监督机制为特征的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财务决策机制。毫无疑问,对子公司委派财务主管,使之直接介入其管理决策事务,不仅缩短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信息沟通的时间,提高了信息决策的价值与效率,而且也强化了母公司对于公司的财务控制与决策机制,保证了母公司的管理政策、管理目标以及制度章程能在于公司得以贯彻落实与严格遵守。同时通过财务主管对子公司决策管理过程的直接介入,充分施展其财务业务专长,实现经营与理财的相互结合,这对于提高子公司经营者决策管理的正确性与高效率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财务主管直接介入了子公司的决策管理事务,对子公司决策管理的后果负有相当程度的行为责任,因此也就为母公司对其工作业绩的考核提供了较为合理、准确的依据。但财务主管委派制同时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财务主管容易被同化为公司“内部人”,从而失去监督和控制的效果。
这种制度缺陷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主管委派制时效果不佳,没有对子公司的经营形成有效的监督。
(二)委派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财务总监负有代表母公司监督子公司重大财务问题的重要职能,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财务总监首先一定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其次他们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还很不发达,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截止2001年4月底,全国会计人员总数为1200万人,在这些会计人员中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47.07%,具备大专学历的人数占51.89%,具备本科学历的人数占2.32%.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仅占0.07%,可见我国整个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比较低,并且目前的会计人员主要从事的是财务会计工作,而很少涉及到管理会计领域。同时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培养、流动的市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要选聘到众多高素质的财务总监也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提高财务人员委派制效率的建议
(一)构建财务总监和财务主管双委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