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风险管理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特点

第1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金融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加深和加速,金融衍生工具爆炸式增长,社会财富的存在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财富的物质形态日趋淡化,财富或资产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导致的巨额亏损事件,均归咎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起步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对国债期货、汇率期货、股指期货、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等交易做过一些试点工作,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如今,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发衍生金融工具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两面性,吸取试点工作中的教训,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全方位的构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监管体系。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

金融衍生工具由现货市场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 cash assets)衍生出来,标的资产的交易方式如同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 诸如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衍生工具的价格及走势很大程度上受标的资产的表现影响。 但事实上,金融衍生工具常常反过来推动现货市场的走势,某些期货和期权的成交量较现货市场还要活跃。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亦可通过场外交易(OTC)的方式买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9号“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价值的揭示”将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附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价值派生于某些标的物价格的金融工具,即从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这种派生交易合约是通过对传统金融工具的组合,并嵌入到其他的金融工具之中,演化出了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特点

(一)市场的投机性造成风险巨大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市场操纵、过度投机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超出了交易者或者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价格信息不能反映实际的供求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类风险,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另一类是指由于故意错误如交易员欺诈等而带来损失的风险。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的资产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

(二)风险复杂

金融衍生工具种类繁多、特性比较复杂,以致导致其风险的复杂性。由于基础工具如股票指数、汇率、利率价格变动,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即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各种衍生金融产品最为普遍的风险,是导致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最为直接的因素。

(三)风险配置功能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它们在风险配置中的独特功能正日趋重要。它们使得投资者更快捷、高效而低成本地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成为可能。例如, 你想减少1 000万的股票投资并将其转为固定收益证券。你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一种是在股票市场上一只一只地卖出投资组合中的股票,直到回笼1 000万资金。然后,再买成证券。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和成本高。另外一种方法是,你只需卖出价值1 000万的500股期货合约即可,这个操作仅需要几秒钟时间,而且成本也非常低。

(四)流动性风险的制度性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流动风险突出表现为交割风险,它是现有制度安排下的必然结果,其中既包括合约的设置和交割制度,也包括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体制。主要表现为两类风险,一类是由于缺乏交易和约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另一类是因为流动资金不足,无法按合约要求履行义务而被迫平仓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和约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

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来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

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合约双力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而合约双力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二)从宏观层面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

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扭曲资本价格,再加上过度担保和疏于管理的金融中介机构,会导致经济的过度投资,最终促成泡沫经济的生成。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转化为实物投资,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成为虚拟资本,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金融衍生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快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各种金融工具的类别区分越来越困难,同时全时区、全方位、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极大地加速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从而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和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难度。许多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业务无法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得到真实、公允的披露,使得信息的透明度下降。这样就加大了有关当局的监控难度。并且金融衍生工具以小博大的特征使得参与者容易遭受巨大的损失,在信用链条日益延长和复杂化的今天增加了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

(三)从微观层面上看,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

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分析的原因来看就在于其总裁陈久霖是一个典型的风险爱好者,他没有按照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规则在发生亏损时及时止损,也没有对市场做出任何信息披露,侥幸和翻本心态反而使他不断增加保证金,暗中继续加大赌注,最终导致没有资金支持,一发不可收拾,亏损越来越大,不得不暴仓。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系统,规定交易种类、交易量和本金限额,慎重选择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为了规避金融市场价格风险而产生的,但它同时又聚集了很多风险。在投资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对冲和规避外汇及利率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金融工具本身具有“双刃剑”的特征,如果运用不善,将会导致新的风险。在实际业务中面对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企业应积极地控制和规避这种风险。

(一)需要一个有序的市场机制

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首先必须深刻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关系市场命运,是市场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欲求市场健康发展,根本大计是形成一个有序的市场机制,这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从失败到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各国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实践的共同经验。国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有序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 市场制度的适应性。市场制度适应性是指市场制度不会因各种风险而受到威胁,甚至在发生严重危机时,也能采取应变措施补救。

2. 市场交易的公正性。所有衍生工具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交易是公平的,不受操纵,没有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信息是公开的。

3. 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市场运作的规范性是指市场运作既要有效率,又是流通顺畅的。

4. 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是指市场对投资者的合法收益要给以法律上、市场运作上的保障,使投资者的收益能按时、按量进入帐户。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运行只有达到上述条件,才能赢得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衍生工具市场才能得以发展。

(二)健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计算风险敞口头寸,即市场价值。敞口头寸的大小决定需对该头寸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进行评估的次数。对于交易商来说,每天至少应评估一次。其次,建立分层次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系统地反映整个企业风险状况。最后,建立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的预警监控制度以及报告机制。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经说过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人是靠不住的,只有制度才靠得住。”一个制度得以形成意味着各方博弈的行为得以统一或协调,是博弈的结果。制度一旦形成,任何人(包括制度的制定者在内)都不能超越制度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要求每一个衍生金融交易均应满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必须接受来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充分监督,保证相关的法规、原则和内部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执行;要有严密的内控机制,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交易程序,将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分开,有严格的层次分明的业务授权,对业务操作人员、交易管理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要进行明确分工,要为交易员或货币、商品种类设立金额限制、停损点及各种风险暴露限额等,交易操作不得以私人名义进行,每笔交易的确认与交割须有风险管理人员参与控制,并有完整准确的记录;要有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有效性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价,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加大对越权交易的处罚力度;要建立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加强对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的监管

要规定从事交易的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额,确定风险承担限额,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形成有效的控制与约束机制。同时要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严格区分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控制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的程度。同时,人民银行在某个金融机构因突发事件发生危机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迅速注入资金或进行暂时干预,以避免金融市场产生过度震荡。

(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巨额亏损失败案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独立性,即被授权在监督、控制企业风险中可以不受干扰地依照制度办事。风险管理部门应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具体操作部门完全分开,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所从事的所有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六)应当消除或减少隐含的政府担保和由此产生的道德行为

我国应逐步建立对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市场业务退出机制。道德行为通常产生于封闭的金融体系或新兴市场中官方提供的金融安全网。一些金融机构就认为政策肯定会替它们承担损失,因而无所顾忌地涉足高风险衍生工具投资项目,使大量金融资产价值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隐含的政策担保会使人们对经济产生过于乐观的预期,会刺激过量的不可持续的资本流入金融衍生市场,产生过度投机行为。

(七)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种尚未履行的合约。在合约签订之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已确定,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或完成,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和披露相关信息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难题。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首先,实体的管理当局应将衍生金融工具按照IASC所披露信息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分类;其次,实体应说明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包括对适用套期会计的各主要类型的预期交易进行套期的政策;最后,实体应披露每一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范围和性质以及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并要求详细描述衍生金融工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公允价值的确认情况。因此企业要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改革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程序,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风险暴露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建立合理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降低和防止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J]. 经济评论,2005,(3) .

[2] 叶水刚,黄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第2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线路脆弱性;风险

辨析复杂特性,从这一视角着眼来识别脆弱的线路属性。依循从上到下这样的次序,聚类挖掘了潜藏的线路风险,解析层次风险。复杂网络以内,预设了明晰的条件属性,筛选决策属性,以便构建更完备的决策表。构建了决策树,借助于数据挖掘来细化原有的表格。在最后流程内,识别了多层级架构内的风险,创设风险模型[1]。线路表征的脆弱特性、聚类流程解析得出的风险彼此吻合,水准彼此一致。由此可以得知:电力体系搭配的复杂网络紧密关联着内在的脆弱线路,决定风险状态。

一、解析复杂特性

电力运转依托的网络显出了复杂性,含有多样特性。衡量这类特性,可用指标被设定为聚类系数、测得的节点度、线路测得的均衡长度。在这之中,节点度代表着彼此衔接的总节点数目,描绘局部特性。若节点度很大,则体系架构内的这一节点不可被替换,显示必要价值。设定聚类系数,以此来辨识邻近范畴的节点关系,解析连接关系。节点边介数指代着选出来的最短路径,衡量了传输流程内的真实影响,它关系着全局。

相比其他体系,电力网络布设的功率显出了自带的特性。设定分布因子,要兼顾这样的准稳态;与此同时,还应平衡各时段的电能供需,考虑复杂特征。创设拓扑结构,以此来表征彼此衔接着的拓扑关系,它折射出分布的有功潮流。设定网络模型,探析了有着脆弱特性的多条线路,识别潜在的隐患[2]。

二、辨识风险必备的模型

复杂网络依循的根本机理涵盖了脆弱性,它对应着配件。衡量配件是否脆弱,就要测得缺失的最小负荷,测算这一时段的精准负荷率,表达脆弱特性。在衡量指标之中,失去负荷的最小概率关联着机组出力、节点设定的多重约束、有功的传输约束。

电力体系融汇了多层的、偏复杂的网络,有着非线性的表征。总体架构之内,配件彼此紧密衔接,存有复杂联系。诱发连锁事故,都不可脱离偏长的这种连接。线路连接之中,配件凸显了偏强的彼此干扰。构建模型时可设定故障集,它含有筛选的多个元件。这样的基础上,构建脆弱模型。故障集合融汇了搜集进来的多样元素,表示各个线路。设想状态之下,故障关联着某一路径的脆弱性,含有某些元件。

图1 数据挖掘的流程

三、挖掘算法及决策树

决策表整合了设定好的多样属性,构成属性集合。在决策表之内,子集可被分成决策类的属性、条件类的属性。筛选有限对象,创设了新的这类集合。现存集合预设了属性搭配的值域、信息函数数值。决策表涵盖着搜集得出的初始信息,来自制备好的某一样本。样本表征着拟定的决策规程,含有可依循的规则。查验决策表时,即可获取集合情形下的多个决策[3]。然而,借助这样的机械流程只可获取初始样本的总状态,并没能深入予以发掘。

与之相比,决策树归属新流程内的数据挖掘,它关联着知识发现。借助这种途径,筛选出来的属性都表征着某一条件、某一给定的决策,把选取的这类数值设定成输入。经过自动生成,获取了可伸缩的、拥有最佳泛化特性的、可被解释的优良决策树。经过细化提取,针对细分出来的决策树增设了可辨识的规则。可参照信息熵,构建这样的决策树。依循设定好的规程着手来挖掘,识别线路风险。

(一)离散状态之下的属性

采纳层次聚类,设定了离散化这样的连续属性。数据挖掘之中,预处理依循了拟定好的步骤,影响认知实效。在值域范畴内筛选了细分出来的多点,针对筛选的对象设定离散化。这种情形下,属性值域将被涵盖在细化的区段内,区间被替换成某一符号。

(二)重设精准的运算流程

电力体系中,线路及搭配的节点存有偏复杂的关联,影响着脆弱性。若从节点视角来辨识脆弱性,就忽视了布设线路凸显的彼此干扰,解析并不全面。解析复杂网络,要兼顾一切线路及关联的节点,解析得出的数值可变为决策。依照决策树,精简了常规流程的算法,解析分布概率。针对筛选的线路,辨识了层次风险。

图2 线路的脆弱性

(三)识别层次风险

层次聚类侧重识别了近似的对象状态,划分近似程度。被划归在同一区段之中的对象拥有很近似的特性,若被归入不同区段,那么对象不会彼此近似。衡量对象距离,识别了连续状态之下的近似度。对象被划归至同一区段,逐步设定彼此的合并。在某一层顶侧,离散化对应着属性值,借以创设了简易的新网络。线路脆弱性不可脱离层次风险,它关系着布设的线路,衡量复杂状态,选取脆弱性的符号以便代表风险[4]。

结语:

经过综合考量,判别了多重线路自带的脆弱倾向,妥善评估风险。评价结果表示:线路及布设的多重节点都紧密衔接,有着复杂联系。网络自带的特性关乎内在线路,关系到脆弱性。与此同时,两侧节点也凸显了脆弱性这样的干扰,布设的节点显出了密集倾向,彼此含有差异。从复杂特性着手,辨识了连锁情形下的断电故障根源,探析事故机理,为后续实践供应了参照。

参考文献

[1]苏慧玲,李扬. 基于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征的线路脆弱性风险分析[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02):101-107.

[2]夏麟,肖P鑫,刘恩豪. 基于复杂网络和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J]. 电子世界,2014(09):46-47+146.

第3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兴阶段,许多房地产企业往往不重视风险管理。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对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唐秀丽等(2007)基于房地产项目生命周期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魏巍(2009)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成因。郭骁、夏洪胜(2007)运用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敏感度分析法和事故树法三种风险测量和评估方法对中小房地产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张敏莉等(2012)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高晓丽针对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指出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主动控制风险,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2011)。从相关研究来看,对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更侧重于方法、策略等“硬因素”方面,而对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理念、行为、制度等“软因素”重视不够,导致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近年来,文化对于风险管理的作用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Vuuren(2000)通过案例详细分析了文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Kimbrough和Componatio(2009)结合文化测量和企业执行检测工具证明了企业组织文化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从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提出的风险文化概念更是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在金融风险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风险管理文化主要是指以企业文化为背景,通过在员工中培育、灌输风险意识和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提炼、形成的集风险理念、风险价值观和风险防范的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人文文化。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软实力”,弥补了风险管理“硬技术”的不足,对企业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将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引入到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中,构建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有助于提升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风险的科学管理。

一、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

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风险管理意识、精神理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它是根据房地产企业经营特点,将以人为本作为经营理念,以风险管理作为目标,从风险管理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构建的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共识性、功能性及共生性的特点。

1.风险管理精神文化

风险管理精神文化即风险管理理念文化,是风险管理意识与房地产企业特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过口号、标语或歌曲等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认可、彼此共鸣的风险态度和理念。它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企业部门和员工识别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方法,决定着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甚至是企业战略制定及执行中如何辨识和控制风险。

2.风险管理制度文化

风险管理制度文化是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及职工风险管理行为准则的总称。员工的风险意识、价值观及行事风格各不相同,这些都影响着员工的风险管理态度,从而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效率。风险管理制度文化是房地产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员工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的特点就是强制性,可以有效的规范员工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教育员工树立企业所倡导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制度文化是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中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部分。

3.风险管理行为文化

在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风险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行为文化。风险管理行为文化直接关系到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集中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作风、风险管理目标、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等文化特征,直接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效率。

4.风险管理物质文化

风险管理物质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包括知识和实物两个层面。其中,知识层面是指房地产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艺,主要是指房地产企业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控制能力和风险收益权衡艺术,是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实物层面是指房地产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保障方式,例如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

二、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的构建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房地产企业培养风险管理精神需要结合企业目前的风险管理环境,改变对风险的偏见,正确认识风险,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实现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并行管理。其中,董事会应通过提炼企业风险价值观念,为整个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定下基调,并在价值观的传播与沟通中保持足够的热情,还要直接参与风险管理,维护风险价值观的权威性。经营管理层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贯彻宣传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风险管理部门推行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方案,促进风险管理理念在整个企业传播。风险管理部门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培养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使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赞同,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将风险管理理念真正融入到其日常的每一项工作当中,建立上下一致的风险管理理念。

2.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广,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员工风险管理素质。房地产企业必须积极推动产品研发、成本控制、工程管理、营销、物业管理等部门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和控制办法,逐步建立系统化的、上下联动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体系。

同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激励员工朝着企业需要的方向努力工作。房地产企业应立足于长期的风险管理绩效,避免给企业带来风险隐患的短期行为导向的激励措施,制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对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引导,提高员工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风险文化构建的要求。

3.规范全体成员的风险管理行为

风险管理理念和制度最终必须通过员工落实风险管理行为才得以发挥其效用。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并将风险管理目标逐步分解到各部门及员工,使各部门员工明确自己的风险管理任务及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而且,通过风险管理目标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形成以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的风险管理流程,针对企业风险的特点,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4.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体系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短暂,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知识体系促进风险管理物质文化的形成。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风险信息反馈为主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和风险信息报告体系。其次,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渠道,加强企业对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走向、行业竞争者的研究和交流。最后,企业还应积极研究或引进国外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企业风险管理知识体系。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构建图如图1所示。

房地产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文化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将是未来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将企业文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四个层面构建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可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劳燕玲 李江风.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探.前沿.2012.10

2.唐秀丽 杨子君 赵世强.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识别研究.建筑经济.2007.1

3.魏巍.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商业会计.2009.12

第4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全过程 风险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同时具有普遍性、重要性的特征,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其他项目相比,其特点主要有: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以及实现周期长等特点。并且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存在于整体实现过程中,因此风险对项目的最终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并不是一个指定的含义,其主要有两种。其一,在整个工程项目操作的过程中,任何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和生产正常运行的,具有不确定性,并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工程遭受损失或损害的事件统称为工程项目风险。其二,所有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这是两种比较典型的释义。随后又有人指出所谓项目风险是一种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不一定都是危害,同时也可能有一部分存在积极影响。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项目特性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存在于项目风险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风险的存在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处都存在风险。第二、项目风险的影响面比较广泛。一个项目一旦发生风险,就绝对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性的风险。第三、不同的主体所具有的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同。第四、项目风险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项目风险都很复杂。任何项目的定义、决策、设计、建设都是确定因素和随机因素、模糊因素、未知因素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三)管理流程

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监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积极事件的影响提高,降低消极事件的影响。已知风险所指的是对风险事先知道了其存在,并对其做出了一系列应对规划措施。风险的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时,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风险计划,只有识别了风险才能根据风险的详细情况做出应对措施。在发生风险的时候,必须考虑要如何回避或者转移风险,以便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若无法避免风险时,可以采取降低对风险事件的预期资金投入,削弱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风险的风险系数等办法来降低风险事件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

过程管理可以说是现代化管理的分支管理之一,同时其管理方法也是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由于风险因素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并且分布广泛,因此对每一过程的管理都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管理,对那些因为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风险事件,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分析,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而项目工程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及效益等目标的实现。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须以整体管理为基础,阶段性的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整体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做任何事情都是预则立,项目风险管理也不例外,管理计划作为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涵盖了如何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安排和实施,细节上包含了方法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工具等;角色和职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职责;费用预算,很明显,它指的就是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同时还有一些风险分类、风险评估报告等。一般情况下,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计划,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项目人员的风险态度、风险的承受力以及项目的具体事项等。

(二)机构设置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作为风险管理主体存在。这样有利于明确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并且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工作人员认清自己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这种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能够确保管理计划的顺利实行,使风险管理效果得到保障。对该机构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独立性、权威性、经验和技能以及综合知识等。

(三)计划与设计环节的风险管理

一般在管理计划中会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并且由这些小组对项目的设计进行质量、进度、合理性等方面的进行项目设计部分的风险识别工作,在完成这些后对所识别的风险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形成风险清单,并以此清单实施管理计划。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合同签订、计划等方面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

(四)对实施与控制阶段的风险管理

此环节的风险管理主体为施工单位。在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施工单位也应成立管理小组,在技术、环境、人员及设施等方面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此环节是资源投入最多的一环,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在人、财、物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

(五)竣工阶段的风险管理

在此阶段项目的实体已经完成,其主要的工作是对文件资料的整理以及验收工作,在此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应对从文件资料是否完整、验收工作是否可靠等方面来判断和辨别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后实施。

结束语:总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企业管理、避免风险、实现项目成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不能停止对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要不断的发展创新,找出最适合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避免项目中风险的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晓纯. 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3,02:85.

第5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其不但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而且关系到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对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

(一)来自参建单位的风险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参建单位都可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风险,如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的出入较大,设计变动次数较多;建设单位没有遵循客观的规律,盲目干预项目施工,出现铺张浪费或者投资不足等情况;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等,这些都会给工程造价埋下风险隐患。

(二)来自客观事件的风险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很多客观事件也会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如经济环境出现恶化,物价、利率、关税和还贷等出现波动;市场环境不理想,工程造价交易通过暗箱操作进行,供求关系无法起到应有作用;自然灾害或者不可抗力的事件造成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延缓了工程施工工期等。

(三)来自其它方面的风险

工程项目施工中涉及环节较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如施工材料采购中出现以次充好情况,使得工程因验收不合格而返工,增加了工程成本;合同管理不当,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措施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工程分包出现问题,施工技术落后影响施工进度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造价的风险。

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全程性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而风险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只能规避或者控制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却无法完全对风险进行消除。

(二)可变性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质与量可以变化,随着工程进度的深入,有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有些风险可以得到很好的规避,但是也会有新的风险产生。风险发生程度对工程造价的风险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工程造价风险存在可变性。

(三)复杂性

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且范围较广,风险因数种类与数量较多,风险的层次性与多样性较为突出,并且不同风险间的关系复杂,与外界的交叉影响使得风险更为复杂化,工程造价风险作为风险一种,自然也体现出复杂性的特点。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

工程企业需要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认识到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工程企业需要做好对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的的风险教育,帮助其掌握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造价管理的流程,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工程企业需要熟悉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海外工程的承包施工中,更是需要对当地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审核招投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与要求,结合自身实力与市场变化的趋势,承包与之匹配的工程项目。

(二)注重工程造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在工程造价出现风险前,工程企业需要认真调查分析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并依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利用风险调查法、流程图法和财务报表发等,结合工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可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识别,以便为规避工程造价风险提供依据。同时,工程企业需要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如在招标时仔细评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依据工程项目增加或者减少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报价,从而增加工程决算时的工程款,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机制

在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工程企业需要完善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机制,将工程造价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等各个环节贯彻落实,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贯彻到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有研究表明,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影响可能性高达80%左右,而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造价影响可能性仅为20%左右。同时,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机制中需要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责任,提高各参建单位的风险意识,从而在风险管理中协调工作,避免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

(四)合理选择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造价风险不可避免,所以工程企业需要依据不同风险选择相应的管理策略,依据对风险的分析、识别与评估,确定造价风险大小、程度与影响范围,以有效规避和控制造价风险。例如如果风险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者成功性不大,企业可以不参与投标与合资;如果工程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预测到后期的风险与亏损较大,企业可以采取终端项目措施等,从而对造价风险进行规避与转移。

第6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困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难以量化分析和衡量的问题。相对于数据充分、数理统计模型运用较多的市场风险管理而言,传统信用风险管理表现出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手段而更多地倚重定性分析和管理者主观经验和判断的艺术性的管理模式。信用风险定量分析和模型化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匮乏,二是难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数据匮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不采取IT市原则计量每日损益、持有期限长、违约事件发生少等。模型检验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信用产品持有期限长、数据有限等原因。近些年,在市场风险量化模型技术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的推动下,以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为代表的信用风险量化和模型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这已成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是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信用悖论”现象。这种“信用悖论”是指,一方面,风险管理理论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循投资分散化和多样化原则,防止授信集中化,尤其是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中缺乏有效对冲信用风险的手段的情况下,分散化更是重要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银行信贷业务往往显示出该原则很难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许多银行的贷款业务分散程度不高。造成这种信用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多数没有信用评级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对其信用状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长期发展的业务关系,这种信息获取方式使得银行比较偏向将贷款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户企业;二是有些银行在其市场营销战略中将贷款对象集中于自己比较了解和擅长的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三是贷款分散化使得贷款业务小型化,不利于银行在贷款业务上获取规模效益:四是有时市场的投资机会也会迫使银行将贷款投向有限的部门或地区。

三是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主要是因为 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而非系统风险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充分多样化的投资完全分散,因此基于马柯威茨资产组合理论而建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基于组合套利原理而建立的套利资产定价模型都只对系统性风险因素,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进行了定价,而没有对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定价。这些模型认为,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分散的,理性、有效的市场不应该对这些非系统性因素给予回报,信用风险因而没有在这些资产定价模型中体现出来。

对于任何风险的定价,首先都是以对风险的准确衡量为前提条件的。由于前述的一些原因,信用风险的衡量非常困难。目前国际市场上由J.P摩根等机构所开发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如Creditmetrics、CreditRlsk+、KMV模型等,其有效性、可靠性仍有争议。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对信用风险仍缺乏有效的计量手段。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金融系统中纯粹信用风险交易并不多见,因而市场不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用风险定价依据。

对不同类型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如国债、企业债券等到期收益率的对比分析,尽管能为信用风险回报和定价提供一定参考,但主要局限于大类信用风险的分析,难以细化到具体的信用工具。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信用风险作为一种古老的风险形式,在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了许多方法来规避,以期减少损失。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专家制度、贷款内部评级分级模型以及Z评分模型等。但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方法有些显得过时,有些则显得不精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于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出现了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等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更加精确、更加科学。

总的来说,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呈现出如下几个发展趋势。

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长期以来都表现为一种静态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的计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发展,银行对信贷资产的估值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信贷资产只有到违约实际发生时才计为损失,而在违约发生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而造成信用风险程度的变化难以得到反映,银行因而难以根据实际信用风险的程度变化而进行动态的管理。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中,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首先,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可以每天根据市场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动态地衡量信用风险的水平,IT市的方法也已经被引入到信用产品的估价和信用风险的衡量。其次,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拥有了更加灵活、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其信用风险承担水平可以根据其风险偏好,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进行动态的调整。

信用风险对冲手段开始出现。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与日新月异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式相比缺乏创新和发展,尤其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管理手段。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的水平,很难使投资者完全摆脱信用风险;而且,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投入还会随着授信对象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这一局限性对以经营存贷业务和承担信用风险为核心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并无多大影响,但随着信用风险越来越多地进入证券交易和投资银行领域,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这一局限性变得愈益突出。对于证券交易商而言,其面临的信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与商业银行不同,证券交易商是以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信用风险为自身业务的核心的,信用风险只是交易的副产品,是交易双方都试图剥离或摆脱的:二是由于证券交易品种多样化、交易对手也涉及广泛的特点,证券交易商往往比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信用对象;三是证券交易商往往缺乏商业银行那样管理信用风险的经验和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这都使得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和手段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以信用衍生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用风险对冲管理手段开始走到风险管理发展的最前沿,并开始推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分散投资、防止授信集中化、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和动态监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的信用强化措施等。尽管这些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和成熟,有些甚至已经制度化,成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都是基于定性分析。

近年来,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过去的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和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特点相比,新一代的金融工程专家将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这一领域,产生了一批新技术和新思想。随之而来,在传统信用评级方法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信用风险模型,这些模型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现代信用风险模型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手段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有关群体或个体的信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并对其未来行为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提供信用风险防范的有效依据和手段。

第7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天然气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策略

引言

天然气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能源需求不断放缓,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持续加快,天然气行业经营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得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被不断放大,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这种背景之下,天然气行业企业需要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从而有效化解不断攀升的财务风险,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水平,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以及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可以明确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1.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几个重要内容: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经营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明确财务风险诱因;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层面的评估,根据评估明确风险大小,确定需要企业优先应对的风险;财务风险应对是指采取风险预防、转嫁、分散等手段来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2.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就是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只有大小量情况,而不是有或者没有,这要求行业企业必须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其次就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是指财务风险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竞争环境下会呈现出来不断变化的特点,这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需要保持灵活性;最后就是财务风险多因性,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比较复杂,对于这些原因需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分析,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及不足,这些问题严重的拖累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放大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负面影响极大,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落后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树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预防理念、主动干预理念等等,结果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过于被动,过于僵化,这种理念之下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

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影响很大,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的较大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就是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部控制文化滞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拖累了财务风险内控效果。举例而言,在内部控制文化方面,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没有构建起来良好的风险文化,从而影响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3.财务管理决策不科学

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成因就是财务管理决策的不科学,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不科学问题非常突出以及普遍,在传统的行业环境以及管理体制之下,依靠经验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没有问题。但是随着目前行业环境的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已经是越来越不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忽视对于经营环境变化的分析,片面的依靠经验来进行决策,这使得财务管理决策不够科学,从而给财务风险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4.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

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也是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财务风险如果及时识别,就能够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应对提供必要的时间,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各种损害。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面还不是很健全,没有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这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够被及时的感知,从而往往会贻误财务风险管理的黄金机遇,这影响到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围绕这些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关键是要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摒弃落后陈旧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起来主动干预、风险预防、全面管理等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主动干预与风险预防要求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雨未绸缪,注意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来提前制定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预案,同时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以及全员参与,全面的提升财务风险效果。

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天然气行业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来进一步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来更好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方面,需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来全面的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注重内部风险信息沟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全面的构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的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科学进行财务决策

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决策需要做到科学,只有科学决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规避财务风险,这客观上要求行业企业要做好企业经济环境的细致全面分析,对于未来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在财务决策方面需要企业进行民主集中式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规避领导者单一决策所滋生的各种风险。

4.完善财务风险预警

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注意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分析,为企业进一步开展财务风险应对制定应对预案来赢得时间。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面,关键是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确保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同时畅通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信息的流动,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在目前天然气行业竞争状况发生改变,行业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攀升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想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更新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并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风险内部控制以及科学进行财务决策等方面来不断努力,力争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更上一个台阶。(作者单位:九台市大地燃气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巧丽.天然气销售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36期.

第8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意义

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经济主体在金融风险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基于此,为保证经济主体进行最大化的收益与最小的损耗,应通过强化对金融风险控制,合理对其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经济主体金融风险中的整体安全性,最大程度化降低经济主体的受损程度。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金融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康的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金融风险,将会带来经济萧条等问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还存在较大的危害性,一旦发生较大的金融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但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物价大幅度提升,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挑战性在金融风险客观性与不稳定性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爆发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金融问题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便引发金融风险。由于当前这种情况所决定,才充分体现出了金融风险的可判定性与可分析性,各个地区和国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呢,最大程度化降低金融其带来的影响,减少为人们带来的损失。

(三)双面性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最大程度化发挥金融风险的防御效果,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在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管控力度,同时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则需要深度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防机制,同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预防对策,增加预防风险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时,可对风险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人文色侧人文主义、人文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坚持以人性为基本理念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的概率。

(二)提升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准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水准,通过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才能够更高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对操作业务流程进行进行重点规范,针对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而言,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经验上的借鉴,同时针对市场动态预测风险变化做到掌握和了解,做好风险预警准备工作。此外,强化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和业务方面的创新。在当前这个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金融风险动态化调查,一旦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以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增加金融活动专业化管理,确保管理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不断丰富专业考核评价,重视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下转第75页)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四)增强风险自我管控意识在金融风险控制过程中,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金融创新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要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从金融发展表现的特点来看,其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化,形式较为多样化,鉴于此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对管理金融风险的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保证相关评估工作得到科学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评估风险解决对策的实施效果,确保金融风险管理解决对策的可行性。通过当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解决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再次进行良好的风险管控。

第9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任何行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因工程本身的技术复杂、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就决定了其是一项多风险的工程项目。所以,在工程管理中,对于风险管理就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其内容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4.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5.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

二、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工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风险同时存在。只有在了解工程项目风险分类的前提下,才能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项目风险控制目标,有效的控制项目风险。下面的表格为一个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类别原因: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

1、把握投资决策,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把握投资决策,预防投资风险。这就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二是树立风险意识。三是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防范风险的关键是预先行动,即主动控制。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间越长,控制风险的成本就越高。四是贯彻执行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投资者要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措施。

2)把握投资风险因素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因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多,而且各种风险经常相互重叠交叉,这就要求投资者应通过研究项目风险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来预测、评估,控制项目风险。层次分析模型可根据控制目标的性质和要求将控制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分目标,并按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目标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综合得出需要的控制结果。如下为风险评估的流程:

2、明晰合同细则,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在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合同标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艺选择、工程质量、变更条款、付违约责任条款、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切,忌含糊不清。同时结合市场形势,强化项目管理者合同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3、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

“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企业作价的统一依据,由各企业自行制定每个分项的综合单价,反映了工程的消耗和有关费用,易于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计价,更能反映工程的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实行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可以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又能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合同纠纷与索赔,有利于施工合同的履行和管理。与“工程总价报价”的做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公正合理性,既可减少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又解决了采用定额加费用招标时定额缺项、特殊工艺计价无据可依,标底价与各投标单位报价很难统一,招投标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4、改变项目目标,回避项目风险

风险回避策略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5、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许多制度尚在探索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WTO有关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我们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保险的收费标准及费用收取办法。

6、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因为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的项目的风险规律,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分析技术去面对工程项目风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结语

总体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始终贯穿着风险管理,针对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企业项目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