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

第1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总结蒙医儿科临床带教经验,我们对儿科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构建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为带教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解决见习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下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益于教师素养的提升。现代医学发展趋于高度分化且髙度综合。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的深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相互协作和渗透成为趋势。所以,也要求医学教育必然朝着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而传统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惯性临床思维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⑴。作为实施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自身素养尤为重要。在临床见习期,或因带教教师的工作繁忙,或因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难以达到见习的教学目的。由此,我们根据带教内容的不同,要求带教教师将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当中,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并将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合。这种革新,势必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有益于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今,高校生的高分低能、学历与能力不匹配现象已屡见不鲜。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医病救人的神圣专业。所以,医学专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然而,临床见习期是医学生由课堂步入临床的第一步,学生在这种 角色转换过程中,难免紧张和无所适从。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满足这阶段的教学要求。带教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患儿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加以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益于提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通常,我们在理论教学中能够充分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在临床见习中,往往侧重临床实际的直接灌输。而初涉临床的见习期学生,对每个医疗环节均较陌生。大量临库知识的满堂灌,反而难以消化和吸收。结合临床见习生的该特点,见习期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启发为重,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才有助于提高该期的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多元化教学为中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多元化教学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是迎合医学教学的发展,以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等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符合儿科课程特点并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儿科各论部分的见习教学中,我们较多采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典型病例,直接床头带教。总结和归纳患儿症状体征、分析检验结果和治疗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从而把握疾病的诊疗全程。从中了解和记忆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临床特征,学习医生的临证思维以及诊治技术。该方法对提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我国目前医学课程采用的主要的三种常用教学方法之一。临床见习期的医学生尚缺乏逻辑分析、理论运用及临床思维能力。针对于此,我们采用在学生自学后老师提问,围绕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的模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有益。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最具活力和前景。毋庸置疑,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受患儿及家属维权的影响,有些患儿及家属拒绝见习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査,更不必说进行胸穿、腰穿等诊疗技术操作。也存在某患可能连续几天都会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不予合作的情况。也存在学生多,病人少的矛盾以及缺乏典型病例等等诸多因素。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以彰显。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将典型病例、典型病变通过文图并茂的形势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过目不忘。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相同的内容,要比挂图、模型、投影等方式节省1/3时间,比板书、绘画等方式至少节省2/3的时间。所以,该方法在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卓有成效。

(二)注重儿科教学相关内容的系统整合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医务人员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健康问题的新挑战。西方医学已从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进入到整体医学〈系统医学)时代。即运用系统和综合集成的思维方式,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和研究。与此相同,蒙医学自古崇尚整体观,不仅视人体为三根七素相平衡,脏腑功能相协调的有机整体,更视人与自然为密切相关的整体。从而在整体层次上予以认识和研究。所以,我们医学工作者和教育者应该树立整体理念。整体观、系统论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

1.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系统整合。这里有两个内涵:首先是基础理论、诊断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儿科临床知识的整合。另外,包含儿科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和儿科疾病的诊治等内容的融汇整合。众所周知,蒙医儿科学是在蒙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特点、儿科疾病的预防、诊治等内容的临床学科。一方面,从胎儿期至十四周岁之间的不同阶段的小儿都有着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这种特点决定着各阶段的小儿疾病特点,关系到如何进行诊治的问题。另一方面,儿科疾病的诊治与基础理论、诊断学等基础课程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当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从整体层次进行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认识方法和临床思维方式。

2.多个儿科相关的临床学科的纵向整合。上面,我们也谈到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WTO也已提出医学教育应当以医学生能够与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等技能医学教育为目标。而儿科学虽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但与内科、妇科、骨科、皮肤科等学科均密切相关。医学生在步入儿科见习期时,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或已完成或在同步进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儿科学内容与其他临床学科知识之间的纵向整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临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应变力。

3.专业知识与医德医风的系统整合。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养、职业态度、循证医学科研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其中,医患关系是医学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而医患沟通又是医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面临当今越来越多的医疗问题,医学教育者普遍认为,高校应以提升医学生沟通技能为要,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目前,医学高校的医德相关课程,大多开设在大一、大二阶段,该阶段的医学生还未接触临床,对医患关系没有感性的认识。在学生步入临床接触患者时,往往又侧重强调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忽视了医德医风教育。所以,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只停留在概念认知之上。小儿属弱势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等特点,患儿除了需求解除病痛的同时,更需要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所以,在儿科见习期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专业知识与医德医风相互渗透整合,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服务于社会。

三、结束语

第2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医德教育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疗工作重

点也从单一的治疗疾病发展成为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以治疗患者疾病为基础,兼顾患者心

理需要,尽快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医德医风作为新医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不仅直接反映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更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1.2]。近年来,我国在对医

学院校以及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评价中,关于医德医风的相关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人群,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同时又处在医德和责任感塑型的重要时期,如何良好地引导医德教育,使医学生向着"大医精诚"迈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医学教育课题[坷。

1当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面临的情况

1.1 医德教育教条化,缺乏联系性 医德教育的

教条化并非一时之事,纵观各大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教

学大纲以及各类医德医风教材,不难发现在关于何谓高尚医德的阐述中,相关概念既刻板又教条,使得实习

阶段医学生在书面表达清楚而实质模糊的概念指导

下,在面临实际临床医患关系时屡屡遭遇困境。根据一份河北3所医学院校300名本科实习医学生不记名统计调查显示凹,有选项医德评价调查问卷平均得分

97.7分(满分100分),而无选项开放式情景调查问卷平均满意度不到30%。由此可见,医学生医德教育更多

依赖于对书本固定理念的掌握,并未将其与临床实习

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联系,这既是医德教学模式上的缺陷,也是医学生今后良好处理医患关系的隐患。

1.2医德教育被动化,缺乏主动性 医德教育作为医学院校开设不多而又十分重要的非医学专业

课程,医德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纲并无统一标准,而针对医德教育的考评制度也相对传统,多数以笔试作为最终考核指标,由此导致医德教育在医学生间趋于被动化,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表现更为显著[匀。除此以

外,介于医院主要以医疗服务作为日常工作核心,为实习阶段医学生提供相关人文教育的缺乏,同时实习阶

段医学生还面临学习专业临床知识和技能的繁重任

务,对于医德医风学习和思考明显缺乏主动性。

1.3 医德教育盲目化,缺乏系统性我国医德教育作为临床医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正规教学和考核大纲相对较晚,因此,各大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要求也不尽一致。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句,重庆4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医德教育课时平均为30学时,最少仅为20学时,而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医学生是否真正领悟医德医风教育在职业生涯的作用以及自身职业医疗道德缺乏长期有效的系统性评价,往往在教学课程结束后,相关医德教育便从"有形、启发"模式转入"无形、摸索"模式,作为刚进入实际临床工作的医学生而言,必定存在其局限性。

1.4 医德教育简单化,缺乏深刻性医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是简单易懂的,但是教学模式和医学生反馈情况则表现十分复杂。不可否认现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医德教育的单一倾向,并逐渐完善其相关边缘学科教学建设,努力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但在大量增加课时同时,是否真正注重教学内涵,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各中道理,自发思考自身道德素养情况不容乐观。实习阶段医学生是否能达到医疗道德标准,达到"知行合一",更取决于医德教育在其心中留下的深刻程度。

2 我院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途径和情况

2.1 要求医学生独立模拟完成患者医疗流

程 针对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我们要求其每个月对一名患者进行医疗流程模拟训练,其中强调初次接诊、日常查房记录、医嘱情况。模拟上述医疗工作流

程,在训练实习医生与患者沟通技能基础上,培养实

习医生责任心和道德素养。除此以外,通过日常查房记录和下达遗嘱情况,可看出实习医学生是否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给予准确恰当的处理;在医疗

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本着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正确的提供医疗服务。对于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带教医生应及时指出,并优化诊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这样不仅强化医学生将专业知识结合到临床工作中,更实际地使医学生为患者利益考虑。

2.2 要求医学生参加医疗纠纷案件分析讨论会 要求实习阶段医学生参加医疗纠纷案件分析讨

论会,能使医德教育具体化。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和讨论,医学生能深刻形象地了解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特殊案例,

.122.

可要求实习医学生完成讨论感想,从自身出发,结合医疗工作特点,真实地表达针对具体临床案件如何履行医疗道德准则。

2.3 要求医学生参与每周的人文教育课程我

院结合实际情况,每周开设特色人文教育讲座,通过邀请临床一线医师、著名医学专家、人文课程教授讲授自身临床工作经历、医德培养方式以及相关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课程,使实习医学生在学习著名专家

学者的经验和感悟的同时,对自身医德素养进行审视。凭借树立榜样,追求先进,使医德教育从"无形"

到"有形",从根本上让实习医学生自发地认可医德素

养在成才之路的重要性。

2.4要求医学生完成实习阶段医德连续性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医德考评体系同样十分重要。通过综合上述医疗流程操作

结果、医德教育课程出勤完成情况,每个月对实习医

学生进行统一评价,给出该月的医德医风考评成绩,并按一定比例记人临床实习成绩,从而长期督促医学生严于利己、知行合一,逐渐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习惯,最终达到"大医精诚"的目的。

3我院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成效浅析医德教育作为我院临床实习医学生教学的核心

工程,近两年来,通过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多元化渗透教育,使得实习阶段医学生医德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就医学生而言,医德教育从传统的被动教育模式向主动学习模式转变,相关临床模拟训练结果优良,医德医风建设意见及感想多次被采用。就医院而言,由于针对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带动,我院整体医德医风建设成

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医疗纠纷明显下降,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显著。

综上所述,我院在加强医院建设的同时,始终保

持对医德教育的高要求不放松,通过改革和完善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体系和模式,为"大医精诚"的成才之路奠定坚实基础,为医德教育拓展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成宝.论新时期加强医院医德建设的重要性[几武汉学刊,

2009,138(3):45-49.

[2]代安琼,刘芳.高等医科院校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凡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2(282):

[3]易文龙.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讨[凡中国卫生产业,2011,8

[4]罗光强,王晓敏.从单一到系统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J]大学教育科学,2011,125(1):46-48.

[5]赵放.医德教育中道德体验模式的构建[几医学与社会,201I,

第3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进修医生;PBL;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67-02

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带教老师在发现问题后主动进行问题的解释和处理,而相对忽视进修医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PBL法把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将临床医学知识置于每一个真实接触的病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发挥学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适合多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每年承担着大批进修班学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扩大进修医师队伍,将为呼吸内科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用PBL教学方法对进修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初步改进和探索,以期能够提高进修医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争取做到使进修人员满意,使临床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增强PBL的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呼吸内科已形成每周一次疑难病例查房的良好惯例,半个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程和众多的学习班课程足以保证进修医生的教学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PBL式临床教学思维培训水到渠成。我们通过进修医生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其自己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临床教学人员帮助其理顺分析程序,自行进行问题的文献检索及综合,再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这样能够建立深刻的印象和思维,变“学会”到“会学”,真正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每周一次的病区疑难病例大查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途径,进修医生不只停留在汇报员、记录员的层面上,而是分析员、判断员和追踪员。鼓励进修医生积极参与病例汇报,在汇报前即进行小组讨论,尤其仔细倾听主管进修医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帮助其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查房过程中主动跟随分析病情的思路,查房结束后及时整理诊疗方案,经组内讨论后继续进行相关诊疗措施并仔细观察疗效。患者出院后主管进修医生继续进行追踪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转归。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了系统的循证医学思维判断过程,使得进修医生印象深刻,同时调动了广大进修医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进修医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也通过其参与科室重要教学活动来提高了呼吸内科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

二、增强PBL的临床实践模式,培养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呼吸内科接近50%临床患者来自省内外慕名就诊,疑难病例比例较大,各种临床操作项目齐全,动手机会多。根据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进修医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诊疗技能。在日常诊疗和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呼吸内科有大量的临床操作,如胸穿、腹穿、骨穿、深静脉穿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等操作,这些都是在临床工作中实用有效的实践技能。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三甲教学医院,有着规范操作培训流程及评估制度,对于进修医生来讲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相关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编写成简单易学的操作手册供进修医生学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由主管进修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相关诊疗操作措施,有无禁忌症,做出基本的预期判断。如需进行相关操作,就在已经学习了相关流程后,进行操作过程的阐述和注意事项,对照检查习惯性操作和标准操作之间的异同点,增强操作理论能力。在观摩带教老师的标准操作1~2次后,即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锻炼,增强操作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矫正不规范手法和强化理论意识,在不断的巩固过程中,逐渐形成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三、增强PBL的临床研究模式,培养敏锐创新的科研意识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呼吸内科汇聚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他们在科研方面建树卓著,其开阔的眼界和独特的科研视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小组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支气管哮喘组、感染性肺病组、肺部肿瘤组、慢性咳嗽组、间质性肺病组、肺血管病组、睡眠障碍组、介入疾病组等。依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良好平台,各个小组有着自己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临床科研方面主持着多项大型合作项目,主办多项国内国际会议,经常进行国际流。组织进修医生定期参加多个学科小组的相关学术活动,感受临床科研思路及工作方法,学习科研设计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能够使其设计简单的临床科研流程。呼吸内科的大量临床疑难病例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本保证,也许在短短的1年进修期间无法对大型科研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但针对疑难病例的个案报道和归纳总结是进修医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提高。对于有兴趣的进修医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进行临床病例搜集、指标检测及文章思路的整理,针对有英语基础的学员甚至可以指导进行SCI文章书写和投稿。力争在进修结束时能够使其养成临床科研意识,关注临床科研前沿,具备临床科研设计能力,掌握医学论文撰写技巧,成为多面型临床医生。

四、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临床进修医生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院业务技术骨干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进修医生这一群体,加强临床医疗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进修医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进修医生成为21世纪的优秀医学人才的必要举措。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医生是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的一线临床工作,为科室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回到原单位工作以后,也作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重要工作,使用进修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诊治大量的复杂疑难病例并承担相关转诊工作。医生进修的目的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学习专业理论与新技术,最终建立清晰的临床诊疗思维,增强复杂病情的处置能力,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处理危重疑难病例,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我们应用P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进修医生的带教和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该方法将临床医学知识、最新的临床指南、实操细节、学科进展溶于生动有趣临床病例当中,通过解决日常工作的难点疑点问题,使进修医生得到自身的提高,印象深刻,应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先导,培养自主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较强的临床思维方法,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方法同样对带教老师的方法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根据课本进行宣读,刻板带教。而是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提出问题,帮助进修医生形成临床思维和形成解决办法。这需要带教老师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有对实操技巧和对新知识的掌握。PBL教学方法也进一步要求带教老师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各项细节,以便随用随取,从而增强了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到了教师的多方面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标。总之,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方法在进修医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够培养进修医生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该方法能够增加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进修医生的凝聚力,使进修医生在更新知识、提高医技水平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虹,郑显兰,孟玉倩.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2):93-98.

[2]Gurpinar E,Musal B,Aksakoglu parison of knowledge scores ofmedical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on public health topic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5,5(7):1-8.

[3]Choon-Huat Koh G,Khoo H,Wong M.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Research,2008,178(1): 61.

[4]Kilroy DA. 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2004,21(4):411-413.

[5]罗小楠,鲍向红,李晓康.提高临床进修医生教学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30-31.

[6]焦青,王和天,巫熙南.浅谈医院进修医师的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69-770.

第4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化学、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学检验技术和检验仪器不断更新,临床实验室工作效率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大众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减少误诊是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是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设计质量控制方法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

1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评价

基于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考虑,临床医学在使用检验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前,必须采用相应的实验去评价检验方法的基本性能,只有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的检验方法才能用于临床检验。而在性能评价内容、评价类型与评价方案上,具体分析如下

1.1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内容在性能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①检验方法的特性。即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和检验方法的灵敏度。②检验方法需证实的基本性能。即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总误差。③检验方法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即特异性分析、建立参考范围及其他必要的性能。

1.2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建议指南ep192中对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类型做出了如下描述:①建立(establishment)。主要是检验仪器制造商在产品研发阶段对其操作性能的规定。②证实(validation)。即制造商为确保其产品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产品性能证明工作。③验证。即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为保证检验方法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而进行检验方法性能的验证工作。目前,临床医学检验部门多采用6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来评价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性能。该评价方法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分析为依据,简便、直观,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手段。

1.3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的方案在性能评价方案上,主要方案流程如下:精密度→准确度→总误差→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交叉污染→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

2临床医学检验方法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2.1实现检测系统的塑源随着各级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日益重视,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实现检验结果准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和保证检验结果的溯源性,而只有检测系统具有溯源性才能保障临床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目前,国内临床检测系统大多未能实现溯源,致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落后于进口试剂。因此,实现检测系统的塑源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检测系统的溯源主要有两种方法:主要溯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溯源至国际约定的参考方法,包括酶类的检测项目。另一种则是溯源至国际或国内约定的参考物质,包括酶类以外的各检测项目,以通过溯源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建立临床检验参考体系大量临床医学检验数据显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实验室、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检验结果之间缺乏足够的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存在检验误差,也会造成重复检查。要现实结果互认,必须研究准确测定技术(即参考体系),参考体系的建立是现实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开展有效的质量保证、评价和控制工作,而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是具有可靠的准确性依据,此依据即基于可靠或公认分析原理的准确测量方法(即参考方法)和利用参考方法准确定值的参考物质。因此,建立临床检验参考体系,研制多种参考物质,建立多个检验项目的参考方法,并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工作的框架下开展的多项室间质评项目,从而实现全国三甲医院和所有采供血机构常用检测项目结果的互认是实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又一重要环节。通过检测结果互认,不仅利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检测重复检查现象,避免卫生资源浪费。

2.3在临床与实验室间“架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分析前变异必然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而避免分析前差错的重要一环是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中,应在临床与实验室间“架桥”,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检验质量。首先,加强异常结果的沟通。对于一些与病情不符的检验报告,以及与历史结果差异大的检验报告应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其次,检验科在医院内网设立专门的“检验信息”栏目,提供检验新项目介绍、检验项目一览表、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的查询,方便临床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同时方便护理人员查询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提高检验前质量打下基础。最后,在开展新的检验诊断项目前,首先征求临床医师的意见,熟悉和了本文由收集整理解临床需求程度和对疾病诊断的实用价值以及患者对检验费用的承受能力,掌握临床对开展新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期望,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有效、合理、经济的检验项目组合、指标“参考范围”、“危机报告值”等。

第5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分析体会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间的“桥梁”,是医学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也是对医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好病理解剖学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扎实掌握,同时也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和保证。

1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病理解剖学也称疾病解剖学,其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病理解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患病机体所产生的形态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机体代谢和机能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明确疾病的基本特性,为预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学是一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科,病理学解剖学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教学的。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并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形态的强调及要求过高,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对于病变类型进行过多的讲授和要求,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临床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我们要重视病理解剖学科学的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医师而非病理医师。

2 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2.1 高度重视学生“三基”内容的学习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基于“三基”的学习可为将来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对病变的基本概念、病理改变的基本特征,病变发展的趋向等具有普遍规律的基本内容进行透彻的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观察和辨认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切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将病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并适当的介绍医学的发展过程,以更好的反映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但始终切忌偏离“三基”内容的教学目标,一味的强调新的技术理论而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很有可能会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学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

2.2 善于开发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病理解剖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直观的教学方式(例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展示)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该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态变化繁多,当组织器官原有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位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总结,认为直观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加强实习课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接触大体标本,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大量观察大体标本、加强辨认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临床的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实施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实施临床教学与病理解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6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转化医学 八年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14-01

中国医学高等委员会在2004年召开了 “中国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改革座谈会”这次会议对我国医疗事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大会通过了,创建八年制,培养医学精英计划,自此八年制医学教育拉开了序幕。

1 转化医学融入临床医学八年制课程

八年制临床医学从2004年开始以“4+4”的教育模式进行试点,2012年首批八年制医学生已经毕业。与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相比,八年制不仅使医学生的的基础更加扎实,还增加了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使其临床技能更加纯熟。通过对2012年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技术能力的调查,可以发现各大医院和研究所招聘时更倾向于八年制学生。尽管本次医学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达成了初步目标了,但是这批毕业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是较弱。所以转化医学与八年制的融合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

在之后的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中,各学校将转化医学作为重点课程教授。融入转化医学的八年制学生素质更高,并且由于基础扎实,所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较强,在科研方面作出的贡献较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卓越,同样在医院,这些学生的工作能力、反应能力也优于其他人[1]。

2 转化医学融入八年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转化医学八年制的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中国对医学专业学制的改革并没有提出医学生的培养方向,所以大多数八年制试点学校只是单纯的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和广泛社会人文知识、提高自己信息管理、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当做学校培养医学生的主要方向。殊不知这些只是大而空的方向,只是医学生的学习方法或是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基本准则。就目前医疗现状而言,培养各领域医学专业型人才才是造福社会的基本方向。

再者,所谓“4+4”的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前四年学基础理论课程,后四年着重于实践教学,所以也称不上完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的结合是在学完理论后就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将其运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更好的完成医学转化的目标。

2.2 课程安排不合理

五年制和七年制的医学院校,虽然学制短,但其只是开设一些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课程,所以在学时上还是比较轻松的。而对于八年制医学生不仅需要在八年内把更高难度的基础学精,还必须熟练地将基础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八年制学校不得不将课程数目增加,学生休息时间缩短,学习生活除了理论就是实践,从而独立思考的时间大大减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2.3 PBL课程名不副实

PBL课程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将学习和任务相结合。一般在医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必定先准备一个综合性较好的案例,此案例的编写可能不是难点,但是在与学生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外科学授课的过程中,因为案例综合性强,学生可能提出本科目的问题,也可能提有关其他科目的问题。这些授课老师大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故而对于其他领域可能了解不全面,很多时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准确的答案。又如,为了跟上现代医学的脚步,很多老师都是医院的一线医生,由于工作繁忙,很难让他们静下心来写案例,很多老师都是工作完就来讲课,讲完课又去工作,如此,案例的质量便不能保证。综上,可知PBL课程就形同虚设,起不了它应有的作用[2]。

3 对转化医学融入八年制的探索

3.1 改善传统“4+4”教学模式

前四年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四年学习临床操作的模式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就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分开来学,应该学完一部分理论就用实践来加深印象、巩固基础。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在考试中成绩更高,将来到了工作岗位上也能适应新的环境。

3.2 增加八年制医学生的课余时间

医学八年制的课程之多、学分之高是人尽皆知的,学校必须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学时数以满足这样的高要求。这样学生不仅没有时间独立思考,还无暇顾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为病人讲述病情的语言交流能力,对不明确病症的诊断与治疗能力等。所以学校应设立灵活的选课和学分制度,让学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钻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需要用心整理讲课时所需课件,做到言简意赅,避免重复。

3.3 巩固学校的师资力量

PBL课程不能严格执行主要是师资不充足造成的。所谓师资不足,不是没有教师,而是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不够,就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教学的热情,由于各高校的硬件投入一般都能够达到现代医学院校的要求,所以应该改变教师的激励机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本领域的知识长度上,还要多学,多看,提高自己知识面的广度[3]。各学校还可以借鉴比较成熟的学校措施,比如第二军医大学实行的自第三年开始为每位八年制学员配备一位本科生导师。因为本科生导师均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到基础课程上的知识,还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课题实验。

4 转化医学八年制产生的意义

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疾病的预防和减缓和解除病患痛苦,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目前我国基础医学过于深入,从而怠慢了临床技能,导致很多已存在的临床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转化医学八年制则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提出的。我国要抓住机遇,提高转化医学的实行力度,加强学科与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转化医学八年制不仅侧重于基础临床各个专一学科的改革,更注重转化医学型人才的培养。转化医学八年制教育作为国内医学教育水平的最高代表,为国家培养基础医学和临床能力兼顾的高素质学员是至关重要的,对国内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5 结语

转化医学融入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一次医学界的重大变革,此次变革一旦成功,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会起到很大作用。所以为了确保其实施,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常诚,刘嘉.我国医学八年制发展现状的质性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2):103-105.

第7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1 外科学的概念

 

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外科学主要是指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手段的医学方法。单纯讲述这一概念,未免单调,不易理解。我们采用与内科学和内科疾病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采用类比的方法,往往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应该告诉学生,外科和内科之间有时没有明确的界限,内科、外科之间的界限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更的,当疾病不能采用内科方法进行有效治疗时,需要努力寻求外科方法,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寻求内科方法以替代有效但是有创的手术治疗。这时可以举例说明,如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等等。

 

2 外科学发展史

 

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外科学发展史既不讲外科具体疾病,也不讲具体的手术操作,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因此不加重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医学是人们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外科学更是如此。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科问题,从最初的止血、包扎,到后来的麻醉、消毒、围手术期处理、康复等等,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人们逐渐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了现在的外科学。因此,在外科学发展史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中,先是提出外科学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几个临床问题,比如"妇女产后感染怎么办","截肢术后死亡率高怎么办",将同学们带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启发他们想办法,最后,再向他们介绍抗菌术、无菌术的发展历程。再比如"手术疼痛如何解决",引出麻醉的发展历程;"出血太多了怎么办",引出血型的发现和血库的建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讲述外科发展史时,离不开那些为了外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外科学家,是他们书写了外科学发展史。在授课过程中,以幻灯片的形势插入这些前辈外科学家的贡献的介绍和他们的生平轶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外科学的兴趣。

 

最后,举例说明近代外科学分科越来越细的问题,如显微外科,移植外科,微创外科,老年外科等。并介绍20世纪后叶外科学发展的五大里程碑:医学影像学、营养、重症监护、微创外科和器官移植。既要让学生们了解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让学生们知道,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有赖于其他专业的发展。

 

3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疾病的基本形式包括:创伤、感染、肿瘤、寄生虫病、畸形、内分泌失调、其它形式等。在讲述这些基本形式时,我们采用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每种基本形式举一个病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比如,讲述创伤这种基本形式时,我们会列举一个头颅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昏迷的病例,硬膜外血肿清除后,患者出手术室时已经神志清醒;讲述感染这种基本形式时,我们会列举一个肝移植术后重症胆管炎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分析处理;讲述寄生虫病时,我们列举一个胆道片形肝吸虫合并肝占位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病例,加深同学们的理解。通过这种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要求较高,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同时,同学们主动参与到病案的分析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学习外科学要有科学的方法。

 

4.1要强调同情心和责任感 学习外科学的目的明确-掌握它、利用它去"除疾病之痛苦,助健康之完美"。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责任感,在患者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还是术后处理时,都要仔细谨慎,认真对待患者病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张化验单、每一次操作。这时,举个反面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4.2强调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学习方法 外科学家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外科医生要会做、会说、会写"。强调"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其它临床各学科的知识:解剖,病理、病理生理、诊断的知识。Galen曾经说过,一个不熟悉解剖的外科医生要在患者身上做手术而不犯错误,等于要一个盲人完成一座完美的雕刻那样困难。以阑尾的各种不同的解剖学位置为例,说明即使是阑尾切除术这样的小手术,也需要有必要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

 

4.3引用著名医学教育家Osler的名言"It is astonishing with how little reading a doctor can practice medicine, but it is not astonishing how badly he may do it",鼓励医学生在外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多阅读,既要读教科书,阅读经典的外科学教材,也要阅读期刊论文,还要学习阅读电子读物,了解外科学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进展,做到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总之,外科学绪论的学习,是医学生学习外科学的入门第一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外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们掌握外科学的范畴、基本形式,外科学的发展史和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将为今后的外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1.注重学习方法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提供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免疫学理论名词概念繁多,内容比较抽象。各章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觉得学习这部分知识较为困难,可通过课前预习,老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每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微生物学部分则主要讲微生物形态结构、致病机理、防治原则等,各部分相对独立,但又有关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章内容之间的衔接,同时把每章的内容以图表或图示的形式,再配上适当的讲解,学生则很快就能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合临床对近年来流行的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当前医学临床发展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验课时安排学生根据教科书所学内容自拟试验课题, 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并按撰写论文的格式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综述和论文)。由于试验内容新, 学生动手机会多, 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生参加涌跃。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就会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欠缺,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相关资料, 包括:(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以获取和利用相关资料信息;(2)如何撰写相关内容的综述;(3)怎样根据文献资料修改自己设计的试验等。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文献综合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为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联系实际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必须寻找一些生活中与免疫学或微生物学有关的知识。如从疫苗接种提高人体免疫力这一临床例子引入,展示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如何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协调下, 学会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机体免疫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再如北方人腌大白菜、咸菜,而南方人则吃腌甜菜及熏制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经过这种加工,食品就能保存很长时间? 让学生的思路紧紧围绕着问题来思考,引出要讲的内容,即他们都没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接着可以讲述微生物的最适生存条件等相关内容。比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打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为什么AIDS 病那么难治、难预防? 酸奶如何制备的? 抗生素是如何得的? ”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许多微生物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有些微生物感染后,易诱发肿瘤,例如HBV、HCV 与肝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真菌毒素致癌(黄曲霉素)等,结合在相关章节把微生物学内容从防治传染病引深到更广范围,加强学生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拓宽思路 。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优化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思考,培养其掌握学习的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加强与其他医学课程的联系,适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再配上文字说明,做成PPt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一定差别,传统课堂教学时老师边写边讲,学生边记边听;多媒体课堂教学,老师板书少,讲解多,教学时容易出现讲解速度过快、与学生交流少等问题。因此,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每张幻灯片的内容,把握好讲授时间,注意语言表达的速度,要有适当的停顿和重复,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同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讲解内容多,还可以减轻老师教学的劳动强度,通过查找一些微生物方面如噬菌体、荚膜、大肠杆菌等有关图片,用于辅助教学,使课讲得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可提高教学效果 。免疫学抽象的概念及概括性的概念比较多, 比如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又称为表位、 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等, 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理解。为解决这一难题,授课时针对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比喻”来制作Flas课件[2]。

教无定法, 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对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的教学法, 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适应了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社会― 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秋波.高职院校微生物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2( 6) : 34 - 35.

[2]张红欣,何浩,康莉等.新医学模式下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与实践,2010 ( 2) :186 - 188.

第9篇: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妇产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基于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通过分析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如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采用最新最佳的方法制定出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措施。①②③④⑤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更是一种新式高效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笔者依据目前国内外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现状,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特点,着重探讨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及意义。

1 妇产科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的妇产科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根据疾病的特点系统地加以讲授,每个疾病依照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顺序依次进行习惯性的灌输,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实践为辅进行教学,主要突出教师、课堂及教材3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强调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应用,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妇产科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单纯记忆其所有的诊断指标、治疗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妇产科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科间交叉甚多,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内容。此外,从一名临床医师的角度而言,临床思维和判断的实际能力要比单纯的信息记忆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虽强,但主动创新的学习能力匮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进入临床后实际操作能力偏低,欠缺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不能适应当今的医疗环境。

2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思想的重要性

循证医学教育作为目前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师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患者的选择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医学教育。⑥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主要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临床分析思维,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并善于与他人协作,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妇产科教学中的使用,其优势见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有时与教科书上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中引入临床实际案例,把学习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对病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现实案例,单凭教科书上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答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对教科书的强记硬背进行灌输的知识获取方式。(3)有利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妇产科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需要医师更细致操作和更体贴的关怀。循证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在治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患者的理解和爱心,促进医患的沟通,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⑦(4)有利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将循证医学引入妇产科教学中,不但改进了目前的教育理念,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充分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其次,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理念,熟练地掌握英语阅读、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文献查阅的能力,能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不断地修正、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下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因此,妇产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是促进师生共赢的教育模式。

3 妇产科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措施

3.1 改变教师队伍的传统教育观念,强化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学习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了解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最终会被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理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更新基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

3.2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选用典型的病例设立情境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患者的个人愿望和价值,在课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从中选用最佳最新的治疗方式。如选取一典型的宫颈癌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如何正确判断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根据现有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是否需保留卵巢功能、有否合并妊娠、盆腔炎症、癌症的类型及病人的经济水平等,选取最为适合的治疗方式。由于学生知识面有限,在处理具体病例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疑问,问题的解决就是循证医学获取证据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通过介绍相关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让学生获取所需的循证医学证据。由于网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价值不一,教师还要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可靠性,选择最佳的参考文献,从而有效快速的获取所需知识,了解相关疾病最新的研究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扩展知识面。通过一系列证据的获取,教师组织学生模拟病区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应用科学的、准确的评价方法,对论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论据,指导临床实践。

3.3 在临床实践中延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是医学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临床实习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名学生,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住院医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首先,由每组主治医师根据目前管床病人中出现的疑难病例和治疗难点提出问题,然后在住院医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合本身的专业知识、病例的特点和患者个人的价值及愿望提出最终的诊断或处理。最后,在各组主治医师的主持下对学生的检索过程和途径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能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是否能将文献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否是目前最新最佳并且是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终身学习、自我引导的方法。

3.4 在毕业课题设计中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对于毕业课题方向选择是妇产科学的学生,相关的带教老师与学生一起对目前的妇产科治疗方面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探讨,按照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全面寻找相关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学生运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医疗设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案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等,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强化循证医学的理念。

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临床医师的实践技术及科研能力,而这一提高并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的专业知识灌输,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医学教育应寻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引导及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彻底改变目前传统被动的教育模式,使整个医学教育向更理性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具备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创新和开拓能力多方面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注释

① 唐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90-91.

② Zimerman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hort history of a modern medical movement.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71-6.

③ 吴一龙,杨学宁.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J].循证医学,2001.1(1):1-4.

④ Peile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values-based medicine: partners in cli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 clinical practice, BMC Med[J].2013 Feb 15;11(1):40.

⑤ Rysavy 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 Virtual Mentor[J].2013 Jan 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