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一个高校设备和实力的证明,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伴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新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选择正确快捷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是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核算 现状 管理对策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内容很繁琐,工作量大,并且我们根据现有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进行设置,也不能将高校所有的现有成本和剩余资金反映出来。所以,为了更精确的核算高校固定资产,我们应该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国的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及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局限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上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于存在的问题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以及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耐用物资没有合理的归类,造成管理统计方面的难度
耐用物资是指使用时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设备物资等,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保持物资的原有形态的资产,都应该放到固定资产中。比如说高校的办公桌椅和循环使用的日常工具,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来计算,但是有时候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固定资产统计起来就非常繁杂了,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核算不实,账目做起来就有些难度。
(二)高校的固定资产计算不进行累计折旧的设置
高校多为事业单位,高校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都是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始的价值,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设置中没有进行折旧,高校财务报表没有设置这一栏,以致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存在虚报,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高校的设备和建筑的老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高校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在无形的膨胀,而账面价值没有适时地调减和调增,这样就导致在账面上不能客观的评估高校的固定资产,给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带来挑战。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报废,没有专门设计“固定资产减少”这一会计科目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和进步,教学设备也是日新月异,许多教学设备被淘汰,造成高校的固定资产的减值,当然很多教学设备可能在预估废弃之前就已经罢工了,而现在的会计核算报表中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状。另外,对于教学设备的处置,如转让、捐赠等经济行为,减少了固定资产,但都是通过专用、修购资金来进行核算的,对于资金流向的明细产生混淆,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和损益情况。所以,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改革和发展。
(四)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监测力度不够
高校大多数是国有形式存在的,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情况,一般都是由高校自己进行盘查,其真实的损益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不能一一核查,高校的收入缴纳到国家的财政机关,其自身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提等情况,国家主管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要求。
虽然,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十分费力,但是,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越得不到重视,日后的核算工作就越加重。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探究,应该增加核算科目,对购置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环境投入的资产做出资产核算,对不清楚的账目要彻底清产核对。
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提出的一些管理对策
(一)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资产的管理方、核算方和使用方,确立三方的管理职责和义务,同时三方密切配合和协调,坚持做到三位一体,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
(二)在高校购入设备或者添置新的资产时,向企业学习核算方法,放弃专用、修购资金这样的资产核算科目。只有通过新形势的改革,才能是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形成规模,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产情况,缩小高校的负债。
(三)要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的科目,通过这一科目的增加,就可以准确地核算出固定资产在清理时所产生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将损失和收益的情况及时反映出来。
(四)应该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加入固定资产的账户设置。在进行购置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时,应该借鉴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要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来进行净资产的科目核算。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使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更加真实化,将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差距进一步减小,促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
另外,还应该增加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科目,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体系要定期或者是至少一年一次进行资产的全面检查,对于各项固定资产所可能发生的减值进行合理预计,这样就可以使虚盈实亏现象尽量避免,使会计财务的资料更加真实,为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谨慎性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对于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方法和规定进行计算,之后的每个时期所提取的修购基金都应该按照这项固定资产已经提取减值准备金后的账面价值以及估计还可以使用的年限来对提取的修购基金进行重新确定。
(五)政府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大部分高校作为国有资产,政府应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监督,规范高校的资产核算方法和制度,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统计格式进行更新,完善核算内容,增加核算明细。政府作为一方监督者,制定有效的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结语: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过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的核算的工作中,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是重点之一,真实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资产的增加与减少,使高校固定资产一目了然,对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具体的管理措施,使之更合理,更有效的反映高校的固定资产,是高校管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得出更多更好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刚.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3).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abstract: since "business accounting criterion - - fixed asset" has promulgated, various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business accounting criterion - - fixed asset" the concerned requirements have made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 calcul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spect, gradually with international trail connection, but the partial enterprises actually receive the benefit actuation influence use related stipulation “the elasticity” to achieve their intention, had some problems; the author after the ponder, proposed several not mature methods prevent these phenomena the occurrence, the goal are want to initiate the fellow experts, colleague's ponder, avoids or reduces these questions finally in the accounting practice.
key wor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xed asset; calculation and management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 为适应时展,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作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它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颁布)一致的同时,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施工企业,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目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这样,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四、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例如:某公司20x2年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0万元,不考虑残值,按10年期、直线法进行折旧,使用者为各项目部。
按照直线法,那么每年项目部应承担的折旧为100万元。但是前期该设备能带来的收益通常可能大于100万元,其使用者明显占用较大的优势,能创造较大的利润,而给后期使用者带来的收益则通常可能小于100万元,使后期使用者在业绩方面丧失了机会。
如果采用上述向项目部收取租金的方法,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每年计提折旧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贷:累计折旧 10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3年由项目部a使用,每年实际应可为项目部a带来收益120万元,则向项目部a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120万元
贷: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20万元
项目部a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12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12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9年由项目部b使用,每年实际可为项目部b带来收益70万元,则向项目部b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70万元
营业外支出 30万元
贷: 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项目部b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7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70万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61-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经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运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这时1998年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已经很难适应事业单位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发展需要。由于旧的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赢利水平,财政部门适时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其实质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准确理解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发生的几点变化进行分析,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
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发生的主要变化 (1)资产类账户的变化。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存货”、“文物文化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待处置资产损溢”、“累计摊销”账户;去除了“产成品”账户和“材料”账户;“现金”账户由“库存现金”账户代替;会计科目的一级编码也由三位数变为四位数,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有利于数据的核对与对接。
(2)负债类账户的变化。去除了“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借入款项”等账户;增加了“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账户;将“应缴预算款”、“应缴税金”账户分别替换为“应缴国库款”、“应缴税费”账户,使得事业单位负债业务的核算更加细致、准确。
(3)净资产类账户的变化。在新制度中,净资产账户的变化是相对较大的。虽然“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业基金”账户的名称保持不变,但是其二级科目以及核算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取消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等账户;增加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事业结转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经营结转结余”等账户。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结余的划分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
(4)支出类账户的变化。增加了“其他支出”账户,去除了“拨出专款”、“拨出经费”、“专款支出”、“销售税金”、“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账户。
(5)收入类账户的变化。新制度中去除了“拨入专款”账户,其核算内容由“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账户进行核算;“附属单位缴款”由“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代替,其他账户保持不变。
(6)财务报告中的变化。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支表,对收入支出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与结构进行了改进。例如,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按非流动性和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进行排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2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仅会增加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也是相对不利的。
(1)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强调固定资产的档次和规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维护与节约,常常造成固定资产的提前淘汰或浪费。此外,由于固定资产属于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而事业单位通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性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上,在思想上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2)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落实不到位。在针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上,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导致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很难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更不利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保护。例如,当人员发生变动时,缺乏必要的资产移交手续;员工在调动过程中将部分固定资产低价出售并牟取利益;对闲置资产和待报废资产缺乏管理;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检验程序等。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 优化措施
财务会计制度问题是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探究。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概念变化
从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情况来看,一些简易的办公设备已经不再纳入固定资产的范畴之内,但是针对一些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中均要应用的日常物资,在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情况下,医院也可以将其纳入固定资产范围之中。从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设备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了医院固定资产之中。从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情况来看,新制度将医院的固定资产分成了一般设备、专业设备、房屋建筑物和其他类型的固定资产等四种形式。其中,医院日常工作中所需的专用设备主要指的是医院中的医疗设备。一些与医院疾病诊疗工作有关的图书和仪器仪表被划入到了其他类型固定资产之中。从这一分类细则来看,它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对院内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措施的变化
(一)净值与提取折旧
在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资产虚增问题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传统模式下,按照固定比例提取固定资产维修采购基金的措施,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贷记借记机制的不完善也对资产虚增问题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型会计制度的应用资产清理科目的设置,成为了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待冲基金问题
待冲基金是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科目,从这一问题给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来看,它是对医院在与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问题而产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和摊销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措施。固定资产核算及库存物资处理过程中予以冲减的资金,是这一科目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表现。在医院利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开展固定资产采购的情况下,医院需要将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所耗费的实际支出金额计入待冲基金科目之中,“贷记待冲基金――代充财政基金”所采购的固定资产也需要预存在待冲基金之中。
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借助专门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管理
从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多头管理的问题是很多医院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有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公立医院之中,专业医疗设备的核算管理工作是由医院内部的药剂部门负责的,而非医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则是由医院的后勤部门来负责的。从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来看,交叉管理问题会成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对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医院需要通过设置专业管理部门的方式,对这一题进行解决。在设置专业部门的同时,医院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维修采购人员队伍进行扩充。
(二)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展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是医院在落实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构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医院可以从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入手,设计一种以多元化的网络单元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在对系统的主管人员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可以将医院各个科室的科室主任设置为系统不同网络单元的主管人员。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流转情况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为了让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医院也可以通过对条码管理技术进行应用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工作进行完善。
(三)对监督机制的完善
从医院的自身特点来看,固定资产问题已经可以被看作是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因素。在新型会计制度出台以后,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与之有关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事前监督工作的开展,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完善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固定资产投资责任制,就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监督机制。
四、结束语
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中的应用,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资产虚增问题的解决,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统一核算的基础上,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是促进医院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余中兰.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中国市场,2016,22:187-188
(一) 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相关费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一般纳税人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购买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另外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属于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固定资产的成本要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特殊行业购买的特定固定资产入账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例】2009年1月1日,某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大型生产用设备,价款共计1000万元。每年年末支付200万元,另以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170万元,保险费、运杂费10万元。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安装费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39760元,直线法摊销。(P/A,10%,5)=3.7908)
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
借:在建工程 7,581,6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418,400
贷:长期应付款 10,000,000
借:在建工程 100,000
应产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00
(2)2009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借:在建工程 758,16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58,160
借:长期应付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借:固定资产 8,939,760
贷:在建工程 8,939,760
(3)2010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633,97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33,976
借:长期应付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借:制造费用 890,000
贷:累计折旧 890,000
(4)2011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497,373.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97,373.6
借:长期应付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借:制造费用 890,000
贷:累计折旧 890,000
(5)2012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347,110.9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47,110.96
借:长期应付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借:制造费用 890,000
贷:累计折旧 890,000
(6)2013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181,779.4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81,779.44
借:长期应付款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借:制造费用 890,000
贷:累计折旧 890,000
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或期间费用中去。也就是会计中所说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摊销、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这便涉及到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它包括费用化的支出和资本化的支出。一般来说,如果一项支出改变了原有固定资产的用途,或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未来流入的经济利益增加,我们就可以将其视为资本化支出。如果一项支出只涉及一般的修理性支出,我们一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9年1月1日,某企业对2005年1月1日购入的一台生产用设备进行改良,共发生改良支出10万元。该设备原价6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2009年3月1日,该设备交付使用,可使其使用寿命延长3年。(改良前设备预计可使用寿命为6年,预计无残值)。
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
借:在建工程 200,0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 600,000
借:在建工程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2009年3月1日:
借:固定资产 300,000
贷:在建工程 300,000
从2009年4月起,每月对该设备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累计折旧 5,000
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发生报废、毁损、出售、对外投资,应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余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二) 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大、价值高、使用年限较长,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具有安全和良好的使用状态,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每一个企业应着重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呢?企业应建立健全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按规设岗,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企业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立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设专人保管实物,保管员应建立账、卡、物相对应的统一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核算,及时、准确地登记固定资产账簿。
2、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报批手续应齐全。企业因生产管理需要购买固定资产必须先由各部门填写申购单,经总经理签批和财务部门审核后,组织有关人员采购,报销前须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财产登记,验收入库。对企业确已到报废年限、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经总经理审批,并经主管部门核准后由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登记。
3、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实物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保管账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薄至少应每年核对一次,并进行实物盘点,同时要及时办理好盘亏、毁损、报废的报批手续。清查过程中若出现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根据气象部门的财务规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规定标准为800元。
气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气象部门只拥有管理和使用权。显然,气象部门固定资产除具有一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外,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一)固定资产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从社会范围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布在非生产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固定资产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决定了其使用目的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作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
(二)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粗放性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方式无偿取得,一般购入时发生一次性支出,不考虑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按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不需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核算固定资产的损耗,因而也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成本。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计提的折旧不计入当期成本,只是冲减固定基金,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
(三)固定资产管理分类的多样性
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气象部门固定资产基本上涵盖这六类,尤以专用设备价值较大。气象部门固定资产分类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
二、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相互脱节
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但具体管理和使用者又多为其他业务部门,这就形成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使用相互脱节。当固定资产被处置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减少的数据来核减资产,从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总值虚高。
(二)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入账口径不一致
气象部门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一般是同一个部门,管理部门购入固定资产时按照发票金额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账,为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等不分摊至固定资产成本。财务部门根据管理部门的报销凭证信息(固定资产购入发票、固定资产入库单等)将固定资产入事业账或者基建账,入事业账的固定资产成本由固定资产入库单上的金额决定,采用这种方式入账时,将为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直接列为支出,因此,这种方式下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一般比实际应该归集的成本小,但财务事业账上的固定资产金额与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账上的金额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一种方式是,财务部门根据报销凭证信息将固定资产列入基建账,等项目工程竣工时与项目开展期间发生的所有待摊费用一起转为固定资产,这样做会导致财务账上的固定资产金额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账上的金额相差甚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非财务人员,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只能根据购入固定资产的发票金额入账,不清楚费用的归集与摊销等。
(三)管理与核算机制不完善,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气象部门在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制度难以落实,定期对账制度执行不严,各职能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账账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通常会造成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成本核算失真等一系列后果。主要包括:(1)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按照固定资产价值,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将购入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列作当期支出,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导致不同会计期间事业支出高低悬殊,虚增了事业成本,影响了事业支出的考核与分析;另一方面,账务处理比较繁琐,难以直观、准确反映外购固定资产这一经济业务内容。(2)一般情况下,因固定资产入账后不需要提取折旧,故事业单位购置入账的固定资产在没有报废、毁损的情况下,其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账面价值是不变的,不会因为固定资产使用磨损而使固定基金随之减少,而这必然会出现以下的弊端:一是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单位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固定资产购置直到报废的整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要发生合理损耗,这样就会造成资产总额虚增。二是不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实净值的差额会越来越大,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价值背离。另外,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是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种做法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损失,难以划清责任。虽然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中国气象局考虑自身业务的需要和气象部门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规定暂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三、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针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
首先,管理者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增强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对气象部门的重要性,并配备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要通过各种教育与业务培训,如素质教育、财务专业知识培训等,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拓展与更新,以适应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年终至少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做到账实相符,物尽其效。二是建立抽查制度。坚持重点清查与专项清查相结合。对经常使用固定资产的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清查,必要情况下也可进行专项清查,杜绝和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或流失,实现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与充分利用。三是建立资产核销制度。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真正做到固定资产实物清楚、账实相符。四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解决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增设固定资产会计岗位,配备统一的专职固定资产会计
气象部门的财务体制是所有账务由财务结算中心统一集中核算,财务结算中心主要根据气象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和附属企业设置会计岗位,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结算中心核算资金量大,业务繁多,建议财务结算中心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会计岗位,配备专职人员统一对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负责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核对沟通,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语
本文根据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特点,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现状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只有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建立起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机制,才能确保气象部门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J
参考文献:
1.张惠琼.从财务管理视角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19-21.
2.杨晓宏.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J].经济师,2010,(10):249-25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移动、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能有效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发展中固定资产是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资产贬值、流失和浪费,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其中包括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然而受到传统意识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部分单位抱有国家买单的心态,对固定资产的闲置、贬值和流失认识不足,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害关系区分不明。
(二)购置标的盲目,资产闲置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购置开始,而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采用行政性拨款,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盲目求大,追求高精端和规模化,一些大型设备尚未完全报废就提前更新,在购置时对成本控制、预期收益和使用安排缺乏全面考虑,往往购置之后就不管不问。而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盲目攀比,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使用率低,甚至完全闲置[2]。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约束,虽然采用统一购置,但是并没有完整的采购和审批手续,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不同部门采用预算外资金自行采购,预算编制对这部分资金管理含糊,出现少编、错编和漏编的现象。同时,固定资产增加不能及时进行账卡反应,财务部门报废手续烦琐,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及时完成报废冲销。
(三)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管理制度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无章可循,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绩效考核,如,有的管理人员受传统意识影响,缺乏新时代背景下的产权意识,对产权登记申报不及时,导致部分国家重大资产产权模糊,在产权变更时不做产权登记,不遵循相关流程。固定资产在使用时也缺乏统一管理,尤其对于大型高精端设备和仪器,其使用和管理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建议,但部分事业单位购置之后缺乏这方面意识,在规定范围外进行使用,不仅消耗设备使用寿命,也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增加维修和养护费用。
(四)账务核算过于简单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耗,而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益,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资产原值不做更改,不把损耗情况体现在账面上,导致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对等,甚至账面原值和现时净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维修不做资本化处理,核算过程不计入维修费用,无法权衡资产损耗情况,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滥修现象,虚增维修费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购置的科学化管理
管理应当从购置开始,这需要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减少盲目性,根据单位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在年初制定固定资产审核和采购计划,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统计和审核,根据需求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决定采购内容。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高端设备仪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最优购置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审批处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预算编制和占用编制,事业单位每年可以根据人员配置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年初或者年末核定每个部门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同时核定编制名额,按照预算编制核定当年的资产购置方案,然后由单位进行统一购置。对于错编、超编以及预算外资金进行购置的情况,要进行审查,有违法违规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程序
(1)改变传统的固定基金进行净资产科目核算的方式,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管理,让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和标准,反映真实核算情况。(2)将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不计提折旧改为累计折旧,把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消耗、磨损等贬值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把贬值部分进行资产折旧,并通过账户进行记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计入折旧费用,反应固定资产各个使用时期的实际价值。
(四)加强科学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意识上进行修正,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高,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把国家财产占为己有,对财产浪费视若无睹。要解决此类现象,一定要从意识上进行整改,确立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增强产权意识,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企业会计核算科目。同时也可以设置监督和奖惩制度。每年的会计核算时期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公开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公开预算资金使用动向,鼓励单位员工参与到资产监督和资源配置监督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一般占有较大比重,对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经济危机意识,对固定资产在购置、管理以及核算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管理制度、核算制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固定资产购置合理,使用规范,核算严谨。
参考文献
[1]李伟娜.浅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17(15).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标准太低:“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制定的,目前来看已明显偏低。但在国家未出台新标准前,必须按照此标准认定,造成了单位大量的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从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增加了固定资产数据统计的不准确性。
2、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当期一次性列支,而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期间期经济收益才逐渐实现,这样支出与收益不符合配比原则,更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医院在扩张期时由于大量购置大型设备而导致当期经营巨亏,同时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效果的考核。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以计提修购基金代替计提折旧,修购基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账面价值一直不变,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间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会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
4、固定资产报废无法正确反映,老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或毁损等原因减少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 这样处理不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
二、新制度要求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亮点
1、固定资产标准提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至1000元(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适当提高,使其在新的经济与物价水平下更符合固定资产的经济含义,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
2、固定资产购置资本化: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其支出予以资本化,这就在会计信息上避免了医院购建大型设备当期的亏损、引导医院近期行为与远期效益的平衡,促进了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为群众更好的服务。
3、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这样更符合权责发生在和配比原则。
4、建立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加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核算和监督:本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清理过程中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本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净损失;如有贷方余额,反映医院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待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结转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支出”。如此核算后,就能清楚反映固产清理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以便医院更好地对固产出售、报废、毁损进行管理和控制,增强了固产处置的管理意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会计账簿,更能完整反映医院资产:本科目核算为建造、改建、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以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待工程交付使用时(不论是否已办理竣工决算)结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如此核算后,医院可以按在建工程的预算进行明细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将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帐套核算,更能完整反映资产总额,更有利于医院会计的全盘核算和监督。
三、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是在医改的大背景下修改和颁布的,2011年7月1日在全国医改试点城市的医院执行,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执行。新制度科学的设计,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医院的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应按新制度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36号令)、《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资2008年29号)以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核算管理好医院最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
1、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彻底清理
按照新旧制度衔接的要求,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完善”三账一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账(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努力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3、对固定资产直线折旧,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在新账中,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明确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规范固定资产报废申报程序和手续;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针对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具体情况,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5、引入电子信息化对资产购置、使用、折旧、处置进行管理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制度,2010.12.
[2] 李启明,杜宇录.医院会计实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
[3] 财政部.财会[2011]5号.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会计核算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量急剧增多,品种项目多元化,构成要素日趋复杂,因此,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与高校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则成为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致使账账不符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资产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开出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往往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发票到账的延迟而无法及时入账,抑或由于资金紧缺未及时付款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迟滞性(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根据资金的收付情况而进行会计核算),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若涉及到跨年份的延迟核算,必定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不能如实反映当期高校的固定资产资金投入状况,更不能客观准确地核算高校的教育成本。
(二)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转移与补偿基金未反映
不管任何固定资产,使用或未使用,都存在着物质损耗,也就必然存在价值转移和价值补偿的问题。而“折旧则具有补偿基金与转移积累基金的双重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始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在长期使用中发生物质损耗未能得到客观的反映,更不能体现价值的转移和补偿,与注重经济效益和教育成本核算的理念相悖,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净资产,反而虚增资产,夸大教育成本。
(三)会计核算体系中,减值未披露,信息失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电子产品、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的更新换代较快,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固定资产的减值,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却未充分披露,信息失真。
(四)会计核算缺失,固定资产流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投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其固定资产来源多元化,除用财政资金购置(预算资金)外,也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科研项目)购置、引进等途径,往往由于非预算管理下资产的特殊性,缺乏价值计量标准、经济效益反馈核算等原因,导致会计核算的缺失,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目前众多高校予以肯定并运行的种现代管理模式,其理念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高速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后台操作程序,专门面向高校发展和管理设计开发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的运作模式。该系统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平台,支持信息门户身份认证,有专业的系统模块,如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统计上报等,为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一)将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体现实时化的信息交流,更是种交互式的工作模式
以往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是人工账册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变动情况缺乏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互联网传输的优势。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即可实时控制,事中监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在多校区的高校,此模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二)数据信息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库技术支持的,格式统,字段定义统,标准统一。当管理员在初始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遵循系统流程的严格要求输入规范化的信息记录,系统即自动科学地分类整理,产生唯的数据条形码编号,有条不紊地记载和完整保存着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数据的重复、丢失和缺失,减轻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负担,为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做出切实的保障。
(三)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进行组织、协调、配置、监控的一系列活动的科学管理模式
该模式分工严密,由专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统筹分配,二级部门即归口管理部门分块管理,三级部门即使用部门分散管理,具体实物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把关,从采购验收到计价调拨、报废,每一个环节均落实责任人,透明公开地记录在资产信息系统上,从而建立种有效监督的约束机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人为操控和管理上的推诿现象。
三、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推进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创新
(一)根据实时数据,财务专管人员做会计分录
在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均可在校园局域网上运行,资产管理部门统管理,资源配置,各归口部门和使用部门在信息门户身份认证下进行分管,财务部门由原来的独立核算改变为实时核算,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可另外配置合专用服务器和会计核算系统,在校园网内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由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开具资产验收人库单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录入该资产的详细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唯一的数据编号,产生条形码、电子卡片,并通过网络传输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下,财务专管人员即可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做会计分录(前提是在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上),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应付账款”。
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是实行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的,然而随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收付实现制在财务工作中产生了相当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和工作业绩,已被众多专家学者质疑,提出应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因此,增加“应付账款”科目,反映高校应付未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资金,属于负债类科目。直至财务把该笔负债资金支付后,可做会计分录: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由此既可以解决固定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表明了资金流动情况,防止出现高校隐匿性的债务问题。
(二)增加“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用于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和价值转移
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根据资产的不同性能、性质与耐用程度、市场因素等来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般采用直线法折旧,而电子类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设备,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更新较快,应采取加速折旧法。系统会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及确定的折旧方法测算每项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储存在数据库中,在设定的期限定期、
自动发送折旧信息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专管人员门户。财务专管人员只需根据提示按期计提折旧,做会计分录:借记“教育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有助于提高折旧基金用于积累和补偿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损耗和转移,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出现少提折旧、漏提折旧或过期提折旧等现象。
(三)同类产品信息查询的真实性、客观性
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仅仅通过手工账册比较难以查询同类产品的替代情况或更新状况,而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同类产品的信息可设置同类项批量查询、处理,若同类新产品替代原有资产时,即表明该资产已发生减值,遵循谨慎性原则,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保证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四)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全面反映高校资产的投资情况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科研立项)购建的资产,能在未来给高校自主带来资金流入、经济效益,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纳入财务核算内。在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上,大多高校财务在科研经费的支付时进行费用化,却因未发生资金收入把科研开发成功的产品(资产)游离在固定资产外,没有资本化,有物无账的情况屡屡发生。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科研成果投入使用并产生定的使用价值与收益,此时应增设“实收资本”科目,用来核算高校资本实力的增加。当信息化管理模式监测到此类资产增加,即反馈到财务部门,并做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实收资本”,如此系统、全面地反映高校资产的投资状况,为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之,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抓住了新时代经济环境下高校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改革结合的契机,对会计核算进行创新与完善,用科学的发展现统筹协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稳健的原则,保障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把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教育成本管理的优化提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田椿生,刘慧勇,试论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差额的经济意义会计研究,1985(06)
[2]陈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问题及建议,交通财会,2009(01)
[3]林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引进与咨询,2005
[4]万海燕,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会计之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