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设计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作任务;电子外贸流程,课程设计
在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络贸易,成功开拓国外市场并赢得市场份额。随着这类网商群体日益壮大,企业对实战型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电子外贸”,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EDI技术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全面掌握外贸电子商务岗位工作过程各环节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懂外语、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一、当前电子外贸教学模式的分析
电子外贸课程绝非简单的电子加外贸,而应是电子商务技术与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的有机结合。目前电子外贸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讲课过程中过于细化贸易理论。二是忽略了电子外贸是一门集应用性知识、新兴知识以及动态发展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三是忽略了电子商务技术与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违背了高职院校教学中实用的原则,又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二、工作任务导向的《电子外贸》课程设计
1、设计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内容
(1)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专业教学教研组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和实践以及往届毕业生情况的回访,进一步了解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外贸专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确定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之一的外贸电子商务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同时根据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结合外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电子外贸”学习领域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职业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设计该课程的学习情境时,首先将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过程分解为若干的步骤,每个步骤为一个情境,这不符合情境设计的原则。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时职教界广泛认可的三个原则是,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电子外贸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基础有三点:一是根据电子外贸工作任务不同,贸易双方履行的义务和业务流程也不同,选择两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情境,即出口业务和进口业务。这样的选择能够拉近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实现能力的培养;二是根据进出口电子外贸业务的不同步骤分别确定若干个子情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两个呈平行关系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工作过程,两个主要学习情境覆盖了外贸电子商务岗位的主要知识点。主要学习情境及子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2、教材体系的创新
(1)教材内容与电子外贸工作任务内容及流程一致
本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与电子外贸工作任务及流程相对应,分别与交易前准备、合同的磋商与签订、合同履行、善后工作等主要环节对应设置章节内容。在内容编排上力求做到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改良了传统教材中以合同条款的讲解为主的教材内容体系。
(2)系列学习手册的开发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外贸课程或类似课程只是简单地选用或套用国际贸易教材,事实证明这种学科型的国际贸易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情境教学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工作任务导向的情境教学的效果,也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资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列学习手册的开发无疑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这套系列学习手册包括主教材一本、工具书一本、学习档案一册。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主教材的设计,从职业能力出发,提炼教材的核心能力。主教材内容包括两部分主要内容,即出口业务操作和进口业务操作,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和步骤设计出若干个子情境。这种主教材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时建立起学习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直接联系机制,使教学内容直观、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工具书的设计目的一是作为主教材的教辅资料,高职教育并非不需要理论知识,有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对于一些非重点理论、贸易政策或术语无法进行深入讲解,而实际运用时可能涉及的资讯,学生可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甚至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也可以使用工具书进行业务查询。学习档案的建立就学习者而言记录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记录操作实训的详细过程,有助于学习者对于学习效果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习者个人档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动态的调整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将学习档案作为过程考核方式的主要材料,避免以往分组模拟完成工作任务组内评价不够客观的缺陷。
(3)教学模式的创新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使用教学模拟软件创建“真实”的业务背景,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主持人,负责设计策划、辅导咨询、设计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组织实施学习活动和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将每个学习情境分解成若干的子情境,每个子情境设置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分析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实施方案,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扮演进口商或者出口商,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完成的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起“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通过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断积累外贸电子商务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4)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基于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的,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师根据实施方案、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每位同学建立的学习档案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考核;结果考核在每个子情境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价主体(教师+其他组学生)根据小组上交的工作任务材料结合小组汇报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考核;另外我们为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职业态度与素养及6S管理的内容引入评价体系,旨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习惯、态度和素养。最后两个主要学习情境的分数按1:1的比例确定课程总成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编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包括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排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二是消除学生对协议的神秘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
我院在2007年由作者执笔,编写了新一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对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了编制。课程设计基本上按照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安排,安排了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实验一,简单网络程序设计。本实验选择了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这几个网络程序或者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命令,或者是网络程序设计中的基础内容。通过从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中选取其中的两个实现,目的是希望同学们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能初步掌握TCP/IP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方法,对网络的实现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本实验的几个简单的程序都可以采用Java的网络编程包java.io中提供的编程接口实现,但是因为Java的网络包提供了较高层次的封装,屏蔽了网络编程中需要处理的细节问题,所以采用Java作为实现语言的同学需要把Java的网络包源码加入到自己编写的程序源码中,对Java网络包中相关代码的实现细节进行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这几个简单的程序是:(1)Ping程序设计;(2)Echo程序设计;(3)HTTP客户端程序,不要求解释HTML语言;(4)端口扫描程序。
实验二,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网卡的缺省工作模式包含广播模式和直接模式,即它只接收广播帧和发给自己的帧。如果采用混杂模式,一个站点的网卡将接受同一网络内所有站点所发送的数据包,这样就可以到达对网络信息监视捕获的目的。Ethreal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通过Ethreal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三,Web服务器的简单设计与实现。本实验要求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并通过测试。
实验四,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聊天程序是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程序,本实验要求完成一个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实验五,动态网站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动态网站的构建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本实验要求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网站,掌握网站构建的流程、编程方法以及部署、运行等基本技能。
上述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必做的内容,而实验三、实验四和实验五只需要选做一个即可。
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
作者从2006年毕业入校以来已经指导了2届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在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总结了普遍存在的以下几个现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的措施。
[1] 学生人数众多。高校扩招使在校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对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课程设计只对组做要求,但是要求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众多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又起到了锻炼每一个参与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个体之间差异大。为解决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小组的组成上做了要求,要求一个组内既有成绩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成绩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同学,这样通过组内的交流就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 懒于动手。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不愿自己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而是通过在网上搜索,寻找相关程序或者从上一届学生手里拷贝。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增加了考核措施和激励机制,在验收程序时不仅看实验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讲解程序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中也增加相关的内容。在考核的时候,亲自动手做实验、编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要远远高于通过下载、拷贝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达到激励学生勤于动手的目的。
结束语:上述是笔者通过编写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一些亲身体会,希望对参与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任务型;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74-03
商务英语特点及课程设计理论
商务英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英语人才为目标,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用结合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不以语言学习为最终目的,注重用书面英语完成信息交流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语言讲解+写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待改进。课程设计须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制定大纲进行宏观指导,教材编选及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课程设计即用教学理论和信息制定教学大纲,按大纲选编教材,确定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法,建立教学评估系统。随着任务型、过程型教学大纲的流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法之间的区分已经变得模糊。
任务型语言教学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指导作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由交际法发展而来,主要理论依据是英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理解性输入和自然教育法。他对学习和习得进行了区分,认为“习得”强调通过交流获得有交际价值的知识,比较而言,“学习”获得的知识交际价值有限。任务型教学提倡“在做中学”,以具体任务激发学生动机,以完成任务为学习过程,以任务完成的情况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来考核学习效果。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用语言做事”。任务型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核心是模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英语从事的各种活动,把写作教学与学习者日后在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应用相结合。
《商务英语写作》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商务英语等专业的语言技能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是在商务活动中用书面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商务交际目的,不仅强调语言的学习,还要培养解决商务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Carter概括过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真实语料,以目的为中心和自我学习。真实语料涉及教材内容;以目的为中心和自我学习要求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从以PPP(Presentation,Practice and Production)为主的灌输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的体验模式转移。
(一)以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大纲编写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往往由权威部门制定,教师使用现成的大纲和教材完成教学计划。大纲设计发展到今天,“教什么”和“怎么教”开始融合,任务既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权威部门开始把权力下放给教师,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适用性更强的教学大纲或计划。因此,若条件允许,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写教学大纲。
Ellis归纳了任务型教学大纲设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及认知能力等因素确定目标任务及类型;(2)根据任务难度、信息类型等编排任务顺序;(3)按完成任务的需要列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语言形式和功能,制定教学大纲,为教材的选编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准备。
下文按三个步骤论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
第一,确定商务英语写作目标任务和主要类型。根据Estaire和Zanon的观点,在教学大纲设计阶段应确定最终任务目标,建立任务大纲。
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调查和预测商务英语写作的环境和用途,在语言水平、知识、活用等方面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写作的学习需求是掌握商务写作原则与技巧,完成交流和沟通目的。目标需求是养成用英文书面语进行沟通,完成商务交际的能力。商务英语写作目标任务的设计要突出这些能力。为使学生的商务写作能力接近并达到最终任务目标所要求的水平,教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子目标。
1997年,英国专家Nick Brieger 讨论了“商务英语范围”,认为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涉外保险、国际运输、涉外劳务合同及其他商务活动运用的英语都属这个范围,应该包含在商务写作教学大纲里。商务英语写作大纲还须考虑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涵盖商务活动常见写作体裁及类型——询盘与请求、回复函、订购信、确认信、催款信、投诉与索赔、理赔与拒绝函、销售函、广告信、通知与通告、备忘录、会议记录、电子邮件、传真、简历、求职信、辞职信、解聘信、申请函、意向书、商务报告、商务文件(证书、证明,授权信、协议合同)、调查问卷和社交信函(包括邀请函、感谢信、道歉信、推荐信、祝贺信、欢迎信、慰问信)等。
第二,商务英语写作任务的编排。商务英语写作包括使用规范格式用英文书写商务信函,使用商务文书,处理国际商务单证等。教学大纲要把各写作体裁按难度的层级关系排列,各体裁要设置紧密衔接的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写作技能。大纲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和商务角色,设定任务的实施步骤、时间和参照结果。还要参考语码复杂性、认知复杂性和交际压力等因素以控制任务难度。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经验、智能因素、母语影响及背景知识等调整任务难度,以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的限制。
第三,商务英语写作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处理。写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紧密相关。如果学习者不具备基本的商务语篇阅读能力,就不能掌握并分析商务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商务英语写作就无从谈起。教材提供的范文只能涉及商务英语写作实践中极小的部分。要完成商务写作任务,必须有一定的词汇量并掌握足够的惯用表达方式。商务英语写作大纲要列出各体裁及主题的高频词和基本句型。以订货信为例,货物规格的表达、付款方式、包装方式、交货方式都涉及行业术语,有限的范文不足以展现实际商务活动中的所有情况,把相关表达方式列在范文后会给学生提供很大便利。
(二)以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教材编选
外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以语言形式为单位编写教材。课文和练习主要以呈现大纲规定的语言形式为目的。随着语言交际功能进入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视野,教材的作用逐步变成让学生接触某体裁的真实语言材料,为完成类似交际任务做准备。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钢结构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别于职业培训,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建筑施工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某些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明确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于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辐射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群。《钢结构工程施工》属于职业领域中形成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对实践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的,来源于企业实践,符合本专业职业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钢结构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业内关注,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应用。为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钢结构》这门课程,但涉及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知识很少,而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流程是:施工员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组织各工种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成本,并在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国家有关质量验收标准的施工任务。
课程内容组织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钢结构工程现场施工能力。具体的目标是:正确地识读钢结构工程施工图;会应用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会进行钢结构施工翻样;会编制钢构件的制作工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钢结构的施工准备和施工平面布置,能够根据图纸和现场要求进行施工总体部署、管理与资源配置;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从钢结构翻样、钢构件加工与制作、钢构件的涂装、钢结构安装到质量验收的工作过程;能进行钢结构工程的安装方案、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和安全技术的实施。
《钢结构工程施工》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室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以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的典型分部分项工程——某单层钢结构厂房钢屋架作为课程的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内容,将钢结构工程施工分为建筑钢结构翻样、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钢结构涂装工程施工和钢结构安装4个学习任务。针对每个学习任务,以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单元设计。分析现行建筑施工企业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各个工作环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化,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胜任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进程设计举例
下面以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基本构件加工与制作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详见表1、表2)。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各学习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普适性工作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是分小组进行学习的,在小组团队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就施工工艺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和施工方案编制方面进行合作,相互交流沟通,会向别的成员表达自己的思路、向教师汇报自己的思路,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交流与合作,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了关键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使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知识,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方法,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OL].(2006-11-16)http://baike.省略/view/5307797.htm.
[2]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6).
[3]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49-50.
关键词:网络课程;程序设计;任务驱动;B/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7-02
程序设计是我校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复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1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见图1:
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二个模块:
1.1.1 用户注册
新用户使用本系统需先注册,用户注册的过程,也是系统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过程。
1.1.2 用户登录
用户要进入本系统学习必须先登录,登录的过程,也是系统提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1.2 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有个全面了解。
1.3 授课系统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本模块由电子版教学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驱动设计的各教学任务和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1.4 网上作业
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模块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习题设计典型、新颖、有层次,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用。教师可随时登录对习题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习题。
1.5 练习测试
本模块主要包括抽题组卷和在线测试二项功能:
1.5.1 抽题组卷
本模块通过抽取后台数据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生成基础性和难度较大的二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试卷由单选、填空、程序阅读、编程等四种题型构成。
1.5.2 在线测试
选定试卷后,即可在线自测,测试完成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评分,并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6 答疑讨论
通过建立具有留言板功能的课程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或其它同学通过留言板针对该问题给出回复。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登录系统查看留言,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也可预先把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留言板,供需要的同学查看。
1.7 教学评价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上调查,搜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文档资料等方面的意见反馈。通过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及时对该课程做出相应的改进。
2 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任务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一个教学内容可设计成多个任务。
2)各任务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任务应包含即将要学的知识点。
4)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模块。
2.2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去捕捉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本系统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任务的呈现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形象化。
2)任务的剖析
任务的剖析过程,是通过演示编制好的多媒体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3)解决方案的呈现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求解的算法,以文本形式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
3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体系结构见图2。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
课程平台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MX 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来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包括:
1)采用Dreamweaver MX软件来设计课程的界面;
2)采用ADO 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动态交互以及数据库的搜索和查找,完成试题的组卷和分页显示;
3)采用WEB页和AS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用户留言添加到数据库中,动态地生成到页面供回复和查阅,并可实现网络课程的远程数据维护。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使用,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 李志河.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及课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5.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机械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希望学生通过实际参加企业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将企业的职业行樽魑学习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应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明确专业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该教学模式对知识点进行划分,通过安排任务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项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应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理清思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选择,加强教学引导工作,有效处理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特点、师生关系等问题。
(1)机械设计课程的理念。依照机械设计课程专业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将职业行为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明确工作过程中系统化的设计理念,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根据“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科学组织教育活动,根据实际工作场景实施教学活动,将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丰富机械设计课程环节,明确课程标准,将获得职业资格作为学习依据。
(2)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形而上学的项目任务观,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任务的设置。引导型项目需要由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在课程设计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项目的类型和主题。驱动型任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任务来完成,通常有成熟的设计任务作为参考。在项目及任务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意义,明确设计目标,在保证教学可行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机械设计课程的师生关系讨论。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在制订机械设计课程项目任务时,需要将教学内容隐藏于各大任务中,根据“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将完成设计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进行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科学有效地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所学知识的利用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任务。在应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需要选择专业的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符合市场要求。通过企业及行业专家根据岗位调查和课程知识结构,共同设置教学情景模式,模拟工作任务、流程和企业环境,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教学目标,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特点,设置引导型项目和驱动型任务,包括理论知识、实验等内容。确定学习领域后,依照工作任务搜集学习情景资料,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项目融入情景实施方案,以项目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导向,顺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课本的中心地位,促进实践教学环节。应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理念和特点,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技工学校 建构主义理论 任务教学法
一、引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岗位能力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属于专业英语基础课,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意专业性;力求巩固和拓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电脑、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潜力和应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的潜力。学生在参与和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学生对所给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导致任务过程出现的不可预测、不明确甚至变异现象。因此,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 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自身规律决定了“任务驱动”必将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WORD时设计总任务:制作“电子板报”——《中华牡丹园》,再把总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1.总体创作方案的确立、WORD的启动;2.“牡丹简介”——文字录入和文件的保存;3.“突出诗文”文字的美化——包含文件的打开、文字格式的设置;4.“牡丹图案寓意”——分栏、页面设置、页眉页脚设置、段落格式的设置等;5.“牡丹食用”——标题艺术字、文本框;6.“增姿添彩”——图片的插入和绘图工具;7.“中国十大名花”——表格的使用。每节课40分钟,完成一个小任务。由于任务细化,简单明确,采取学生先按教材自主探索操作、师生共同演示操作,学生再练习的方法,以最少的课时让学生深切体会WORD的博大精深。
二、“任务”设计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不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还是上面的例子《中华牡丹园》,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教师把总任务分解后提高了可操作性。通常,第一步:教师明确本节课任务,并指明知识点和操作方法在教材上的页数范围,由学生自己看书、按步骤自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课本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步:由操作比较娴熟的学生为大家进行演示、教师适当补充,搞清操作技能,以点带面、完成教学重点、难点;第三步:学生再练习、教师答疑。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教师逐渐帮助学生采用“眼手脑”协调一致的方法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边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操作方法。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写一封信,抒发新学期的感想”。新学期,初一的学生们来到一个新环境中,肯定有很多感想。这个任务一布置,同学们有的写给家人、有的写给老师、有的写给朋友,选择的对象不一样,但都是最信任的人;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还有同学写给信息技术教师,自我介绍并写了对课程的期望。写完信必须要“保存文件“,这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一个基本技能。可以说学生在这节课上既学习了信息技术最基本技能又锻炼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设计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动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动画设计类课程一般都为Flash。像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一般都是先介绍各种工具、菜单的使用,提出和解释知识点,最后举例说明。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淡化了《动画设计》课程的应用特征,容易给学生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动画设计》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编排并无新意,像是一本软件使用手册。这样的教材编制显然不够合理,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只学会应用Flash进行动画的简单制作,碰到真正的设计任务却无从下手。因此,《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
《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讲课之前先介绍一个恰当的案例,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然后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最后基于问题模式进行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Flash教学中妥善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正是Flash教学最适用的方法。
(一)案例导学,讲演同步
“案例导学,讲演同步”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前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的设计过程,对普通动画知识与交互式动画能力加以整合,进行同步的传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设计上,案例只用来练习或验证工具的用法的传统教法不同,本教学模式以“案例问题解题”为主线,强调围绕案例对工具、菜单和语法进行相对集中的传授;并将简单的工具、菜单的操作运用于形象熟悉的前导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相关知识在设计时自然带出,使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针对性加强,识记效率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但在《动画设计》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即要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的时候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案例,只要能涵盖且突出该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可,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其后,在每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最后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完成的案例,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引导运动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抛物运动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地球自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该知识点贴切而实用,最后再讲雪花或树叶飘落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会有很多知识细节让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这些知识细节。而在讲“遮罩”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把遮罩和引导运动综合应用的例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任务督学,分层促进
“案例导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而“任务督学”则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任务前置是指将作业提前在单元前导案例演示完毕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能学有目标,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课、学习,用探究问题和布置任务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其实施方式是,任务前置,难度分层。
难度分层则是由教师参照案例进行扩展、变形和深入,举一反三地提出几个难度层次渐进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项去完成,其目的是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从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会因为任务简单而降低学习兴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增强学习信心。
任务前置和难度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他们对教师在授课中有意省略或无意遗漏知识点的发现率大为增加,教师在解答时,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寻找解题答案,增强其成就感,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自主学习。
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督学,应注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发扬团队学习的精神。Flash开发的交互式动画设计过程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开发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动画软件。因此,应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让“拔尖”的学生作为各组的负责人,教师拟定一些题目,每个小组完成一项或多项题目,从而让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系统方案的制定、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系统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效果令人满意。例如,在任务督学的过程中,布置课题“动画短片——我的大学生活”,先定位动画短片的主题和名称,例如情感片、幽默片或者是哲理片等,然后确定动画短片的文字剧本,关键是设计故事的发展思路;再确定动画短片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确定动画短片的人物和背景设计,任务设计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衣服、动作等,背景设计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地点、天气、道具等;最后确定动画短片的分镜头脚本、动画短片的动画设计及动画短片的合成,包括特效、配音配乐和等,以此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模式的注意事项
兼顾传统的讲授方法传统的《动画设计》课程的讲授基于教材,重点在于工具、菜单的使用,注重原理和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导学则基于实际的问题,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特点,不可偏废。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在以案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介绍动画设计方法的同时,注意将传统教学和案例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传授知识的相对集中、完整与连贯。
突出理论及实验课的不同重点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的要求,有助于调节理论与实验课的侧重点以解决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以演示讲授为主,上机实验则以设计、调试和语法验证为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是合理的。围绕设计介绍的语法功能需择要点讲解,不必过细,可将设计过程和深入理解留待学生上机时进行。在机房实验中,借助集成开发环境学习并掌握设计要点,较之课堂讲授工具少了许多枯燥和抽象,但是其间教师要注意总结和传授验证语法的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动画设计》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指定一些平时讲过、练过的例子,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二是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规定一个期限上交。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动画设计》之类的课程,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地掌握该门课程,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动画设计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齐艳华.关于Flash实验课[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2).
[2]安丽杰.Flash网页动画教学琐谈[J].辽宁师专学报,2005,(1).
[3]刘广聪,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2).
[4]于鹏.Flash MX动画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