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铁路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信息化管理

第1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构建

1.1概念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活动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本文所探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指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1.2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组成

工程项目信息资源主要来自项目决策期、实施期和运营期,可分为综合信息和项目管理信息两大类。

1.2.1项目综合信息

①项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及概况、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经济运量、运输组织、建设工期、标段划分、主要控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等。

②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工程项目涉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工程检测、材料及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的组织机构、资质证明,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

③质量安全监督信息。项目监督机构及监督负责人,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等。

1.2.2 项目管理信息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科技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

①安全管理信息: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及安全事故记录等。

②质量管理信息:主要有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终身制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管理,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③进度管理信息: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动态调整,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的施组时间安排,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设备资源调动管理等。

④投资管理信息:资金计划,资金筹措及到位情况,资金概预算执行情况。招标投标信息,合同履约信息, I类变更设计信息等。

1.3 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

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分为三大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可通过策划设计、建设实施、投产应用三阶段完成。

1.3.1 策划设计阶段

在管理层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与项目的真实管理过程全面整合,可以多项目综合查看,具有智能的分析方法,实现一个数据变化,其他关联数据自动变化,能实时全面掌握项目综合情况,方便决策和管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为实现上述效果,工程项目信息化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①可视化功能。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利用工程项目各种信息对项目进行建模,将以往的线条式描述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并贯穿整个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效果图,不仅可以用来展示效果,还可生成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更重要的是,在工程设计、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可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

②模拟功能。在工程实施阶段,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依赖横道图、网络图,而是将3D模型加施工进度模拟(4D),从而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实施施工,还可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投资控制),实现投资控制(通常被称为“虚拟施工”);在运营阶段,可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进行模拟等。

③优化功能。

设计方案优化。将工程设计与造价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计算设计变化对造价的影响。这样,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可以知道哪种设计方案更适合需求。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有些部位往往存在不规则设计,如大跨度连续梁、大空间等处。这些部位通常也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④协调功能。协调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工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需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召开协调会,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种协调是在问题发生后再进行协调。通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事先协调。如在大型项目交叉施工中对设施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

1.3.2 建设实施阶段

首先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涉及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求协调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其次系统建设实施单位,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充分熟悉设计文件,在符合设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和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充分考虑计算机设备、网络、信息安全、机房与设备间环境与供配电、机房专用空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相关系统开发和集成,以及与既有系统合理衔接、集成。在此基础上明确对硬件设备厂商的保修、维护要求,以及对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实施、维护、升级要求。

再则要加快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各相关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各个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集约化程度,便于系统运行的管理、维护和扩展。

1.3.3 投产应用阶段

系统建设竣工后,实施单位应分别组织分项测试、整体测试以及联调联试,以达到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同时明确有关维护、维修等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站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2.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物资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他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信息化就很难推进。

2.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因此必须配备熟悉且有经验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项目信息日常建设管理。

3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意义

铁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而又快速的信息。建设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①可以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各方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使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②可以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项目全部信息以及协同工作。利用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项目建设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第2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

1 概述

铁路建设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线路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从而决定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经验,沉降观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在于防止人为因素对稻菡媸敌缘母稍ぃ建立及时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和简化管理者掌握结构物沉降数值,确定沉降观测的重点,为控制线下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NET开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技术构架,具有数据回归分析与预测功能。根据不同监测项目,内嵌不同的监测公式,包括单曲线回归和双曲线回归。采用规范统一的报表生成技术、可复用软件构建技术、java技术、XML集成技术、协同技术、silverlight技术、WPF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超限提示和远程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平差、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分析、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终结内业资料人工处理模式。

在观测数据成果评估使用方面,评估单位可自系统选择下载成果数据或原始数据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拟合分析,预评估测点或断面的沉降曲线图,直观准确掌握结构物后续沉降变化。

2 目标

系统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由数据采集端、远程数据处理服器端和客户端三个软件模块共同组成的、B/S与C/S架构混合应用于工程管理的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沉降观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观测数据及处理结果远程实时查询、溯源管理。

3 系统思路

系统集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远程监控于一体,由数据采集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平台、客户端数据处理(PC机和手机)软件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端、远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4 系统特点

系统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路基、桥梁、隧道等构建物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反馈、超限提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反馈及超限提示自动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运用,满足管理者对沉降观测实施过程及超限处理的适时管理需求。

4.1 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传统管理模式中,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通过水准仪获取,临时存储于仪器,或手工记录以保存数据,再通过手工导入或录入平差软件等可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中进行人工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全程处于人工干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的自动编写虚假沉降观测数据软件,导致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系统分级建立工程基础信息,内嵌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电子记录薄和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变化值、累计值,生成数据变化趋势图,通过内嵌的预警策略,及时自动超限提示,可做进一步回归分析及研究。数据的唯一入口来自手机采集端加密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来自水准仪测量,无法进行人工录入和修改操作。

系统的技术创新性集中表现在:实现了通过电子水准仪和蓝牙传输功能直接获取观测数据,自动平差处理后及时上传,并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处理数据、反馈处理结果,自动超限提示。数据采集模块及处理模块规避人为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4.2 实现沉降观测标准化、信息化

传统管理模式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过程中,由于受观测水平、观测方法、观测行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数据成果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工程质量管理。

系统支持莱卡、天宝等多种型号规格的电子水准仪,利用外接蓝牙与专用手机配对,即可下载获取服务器工程基础资料。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后,经过自动平差,可立即验证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需要重测。观测完成后,将对应观测桩的观测成果数据直接通过手机网络自动传输至服务器,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工作。

系统实现了网页、手机版本(安卓平台)的软件开发,使管理者可适时查询观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开展专业管理。

系统监测成果(数据及数据趋势图)支持不同的格式输出,便于用户存储、打印及共享。按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输出日报、周报、月报。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满足观测人员和管理者工作需求。建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库,为同类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具备超限提示手机短信推送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异常情况,制定工程措施加以控制。

系统的运用使沉降观测方法、观测行为和数据处理反馈更为规范和标准,实现了沉降观测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化。

4.3 提高沉降观测工作效率

传统管理模式在完成数据采集后,人工导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效率低下。

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完成即可获得成果数据,具有逐个测点校验功能,自动平差,适时查询测量成果是否满足要求。自动分析处理数据,自动打印纸质报表,降低内业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应用成本低廉

系统可与主流电子水准仪通讯,主要通讯设备采用普通安卓系统手机,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不需要重新投入设备,应用成本低廉。

4.5 实现评估工作透明化

评估单位从系统服务器直接下载成果数据(可下载成果数据、也可下载满足平差条件的原始数据)进行评估工作,实现了评估工作透明化。

5 系统组成与运行

5.1 基础技术条件

网络支持(含有线、无线公共网络);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端PC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E人E本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Win2003以上版本;客户端PC机操作系统为32位及64位Windows版本;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Andriod4.0以上;服务器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PC机和手机客户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和便携设备端(如手机)数据采集应用程序。

5.2 配套设备

(1)系统运行服务器及网络

单独配置主流服务器1台(独立运行),专人管理与维护; 软、硬件防火墙; 网络带宽10~20M(独享,远端支持internet或VPN连接);

(2)管理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E人E本等(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 以上屏显); PC机及网络(满足网页登录查询功能,基本配置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硬盘160GB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XP或Win7版本,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3)观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用于观测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数据线;一对一专用便携采集端设备(手机及SIM卡):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家陨掀料裕开通2G、3G或4G,具备WIFI功能。

(4)内业数据处理PC机及网络

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5.3 系统流程(如图2)

(1)设置工程基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添加测段,设置测段示意图,添加观测桩,设置观测桩示意图等工程基础信息。(如图3、图4)

(2)上鞴こ袒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将设置完成的工程基础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5)

(3)下载工程基础信息

现场数据采集前,利用手机等便携式通讯设备自服务器平台下载拟测段的工程基础信息,作好数据采集准备。(如图6)

(4)采集观测数据

观测人员使用预装采集软件的便携设备(手机)控制测试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据采集,读取观测数据,自动完成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暂存于便携设备,并经便携设备在网络条件下上传至服务器平台。

完成本测段数据采集,经便携设备端(手机)自动计算后,便携设备端(手机)将生成原始数据和平差结果。其中,原始数据同时支持其他软件进行单独平差,支持共享平差结果和原始数据。

(5) 上传观测数据

通过手机将成果数据和原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11)

(6)数据管理与运用

管理者和评估单位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查询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也可通过PC机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观测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利用系统数据处理成果开展沉降评估工作。

实现便携设备端(手机)数据成果查询、超限查询、超限统计等功能,使管理者适时了解工程情况。

实现PC机通过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标段线路走向、测段布设图、横纵断面图及各种超限情况的处理,使数据、信息查询更直观,更形象。

(7)数据内业处理

通过PC端软件下载数据成果,开展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系统支持根据评估工作需求定制输出其他格式成果资料。

6 系统运用实例

本文以新建宝兰客专线下工程为例,通过系统的运用,及时沉降超限提示,适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实例一:宝兰客专IDK740+145~IDK742+881段路基沉降处理。

该段路基自2014年4月23日开始沉降观测,共计22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其中路基5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涵洞17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如表1: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该段路基属正常沉降,下沉趋于收敛,但仍继续发展。措施:延长堆载预压期和沉降观测期。如图22:

实例二:宝兰客专上庄隧道沉降处理。

该隧道自2014年11月30日起开始沉降观测,通过系统运用,发现仰供沉降变化异常,下沉(上浮)不稳定。其中,系统累计变化量>5mm超限提示点见表2: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

(1)依据每期测量数据显示:在仰供混凝土施做后,前期呈现上浮现象。衬砌混凝土施做完成后,呈现下沉现象。

(2)上庄隧道为泥岩、沙层,富含水,泥岩极具膨胀性。因各阶段施工荷载变化,造成仰供下沉或上浮,稳定性差。如图23:

措施:

(1)由设计院委托地质勘察院,与施工单位测量组进行1次/1周的平行观测,每周(月)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2)设计院现场埋设应力监测设备,对围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实时获取相关数据。

(3)设计院依据沉降观测数据及应力监测数据,设置专项处理方案指导后续施工。

7 结束语

通过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更直观准确地反映结构物真实的沉降值,为后续的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在系统运用过程中,应考虑配套管理办法的合理使用,促使管理者充分利用系统成果数据和超限提示,分析沉降异常原因,制定工程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发挥好系统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预控作用。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Z].工管技[2009]77.

第3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车辆厂;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设备管理及企业信息化概念

设备是人们为了从事生产活动,对投入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所提供的必须的相关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总称。设备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入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

企业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企业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利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配置和管理企业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资本流、信息流急剧增长,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影响未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属于装备制造行业,这个行业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设计和生产。此外,铁路货车制造的周期也不短,如果再考虑到有些定单制造的工艺复杂、工艺路线不稳定,一个定单需要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而企业一个月内同时生产的货车品种可达8个,其单个品种的数量往往多达十几台甚至几百台,因此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十分高。

二、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设备信息化管理框架,见图1。

图1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1)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2)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3)科学制定符合设备实际情况的维修策略;(4)全员参与建设牢固的设备防护体系。信息化设备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配置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得以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可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及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化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中的应用。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即对设备从开始酝酿、设计、安装到运行、使用、退役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使用和维修费用的总和。它表明一台设备全部所需要花费的费用,是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参数量值,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二)信息化在检修策略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为状态检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状态检修注重对设备个性的把握,通过对个体的实际试验数据分析、缺陷情况、运行情况、历史数据等加以综合判断,给出该设备的综合状态评价。

四、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在车辆厂开始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前,仓储帐实相符率不高,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的现象时有发生;车间之间的配件交接数量不准,用完算帐、差额摊销已成惯例;在制品数量清查困难,难以把握,停工待料的情况常常出现;定单产品完工后剩余的零部件无法利用而导致报废的情况并不少见;几千个零件不知去向的事情也曾有过。由此可见工厂无谓浪费的材料、人工、资金等资源可想而知。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配置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得以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可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及市场竞争力。

第4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创新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铁路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意义

1.顺应铁路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从原来的物质管理以及资源管理逐步转变成了信息管路和过程控制管理。从原来的强调对人员行为的管理到制度化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方向发展,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是顺应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2.适应铁路企业管理新体制的内在要求

就铁路企业来说,运输方面主要是集中了整个路线的同类资源,对同一个类型的产品进行计划化的经营与管理。主要的管理策略就是经营主体的向上移动和生产主体的向下移动。各个基层单位呈现出散点的分布状况,而且管理的跨度相对比较大,为了更好的对这样的状况实施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反应比较灵敏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就能够做好集中决策,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优势,提高了各个单位的生产积极性,在生产主体向下移动的情况下,还能很好的对其生产作业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

财务预算管理基于促进铁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可以说,铁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通过对铁路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财务状况的检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铁路企业进行财务预算提供很好的技术方面的支持。

4.提高铁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完善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这样才能让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有章可循,产生一定的约束效力,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铁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全过程的控制,也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依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但是,铁路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变化的,市场是变化的,这必然会对铁路企业的执行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解决财务信息虚假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财务业务决策一体化,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推进铁路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1.深化改革,为财务信息化创造体制条件

(1)要不断精简企业的管理体系,简化管理层次,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科学设计每一级的成本责任中心。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明确责任和管理的考核制度,在不同的责任成本中心之间设立内部价格转移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成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改革企业物质管理体体系。就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对于那些大宗的货物实施集中的招标进行采购的制度,在一些地区建立物质仓库,这样就能很好的实施集中供应管理,还能进行价格方面的统一,很好的把内部的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那些相关的实业进行统一的管理,纳入到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的预算和考核中来,把传统的利用格局多元化的局面彻底改变。

2.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系统开发

(1)要把财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中来,在铁路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中,预留信息的接口或者信息的通道,这样就能保证信息的共享,实现资源的整合。

(2)精心设计信息系统功能。铁路运输企业的系统主要是由企业的账务、企业的资金以及物质、预算、成本控制中心等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其主线是预算管理,对于铁路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进行合理的整合,根据信息的管理系统来对资源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整合。

(3)从简单到复杂,分布实施。选择那些员工比较多的部门,比如,客运事业部或者储备事业部等进行实验。紧紧围绕企业的财务一级核算,进行集中和分布式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对于预算管理、单车审核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攻关性的开发建设。

3.平稳推进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1)切实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每一级的领导责任。要把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和铁路企业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还要加大财务部门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制度。

(2)加大硬件投入。对于铁路企业基础网络建设方案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铁路企业内部局域网,保证企业与上级部门以及企业内部的信息畅通,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3)在各个成本责任中心设立转本的技术员,要信息采集工作不断迁移,让铁路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符合实际管理需要。要一步步的把成本核算工作具体到每一个列车,结合单车和单列的生产计划,提高成本预算的能力。

4.强化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建设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开展财务人员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新型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灵活应用。把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机制中去,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经营理念,突出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此外,还要规范会计核算信息化,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准。在使用会计账目的时候,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要相互钩稽各种会计账目,让企业会计账目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服务。同时,财会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具备法律意识,在复杂的业务中保持操作的谨慎性和规范性,从而适应先进信息技术的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多年来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借助信息技术强化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推进铁路企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吴从曙,占东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上),2010(11).

第5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由中铁信息工程集团自主开发的“中铁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SRIE ITSM)”,已在铁道部及全国各铁路局信息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了3年,现正担负着全面保障全国铁路信息网络及各种业务生产信息系统日常运作的重要职责,为铁路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随着全国铁路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确保信息系统平稳运行,满足铁路运输7×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铁路信息运行维护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传统的维护模式,无法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解决。面对不断增多的IT设备,被动应对式的人工管理,力不从心;运行维护人手紧张,导致在故障预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IT对核心业务快速渗透,信息管理与核心业务似联非联,管理困难。

IT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 标准为铁路部门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持部处长耿青云说:“所谓信息服务管理,就是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靠自动化技术管理计算机,使信息系统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中铁信息工程集团站在全行业解决方案的高度,以ITIL理念为指导,在美国ASG公司IM(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套件的基础上,融合全国铁路信息系统IT服务管理丰富的实践经验,自主开发了结合中国铁路信息化特色的专注于信息服务管理的软件产品――“中铁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中铁信信息服务产品负责人甘页昌说:“在国内业界,中铁信开发信息服务管理系统SRIE ITSM可谓是较早‘吃螃蟹’的,并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应用。中铁信在这方面有两大优势,一是有几十年的铁路信息化的实践经验,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对研究开发基于铁道部一应俱全的大机、小机、PC服务器、网络设备的IT环境和较好的技术能力。”

“SRIE ITSM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 耿青云说,“2004年SRIE ITSM开发完毕、安装试用伊始,就立刻发现一个服务器的电池有问题,我们马上请有关公司的技术人员来修。诸如网络交换机的风扇坏了、内部温度过高、数据库表空间满了、网络端口故障、线路不通、带宽使用率过高等问题,SRIE ITSM都能及时监测到并报出来。” 耿青云说:“SRIE ITSM将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平台监控、网络监控、数据库监控、应用监控和AEI监控等各种监控和与信息服务相关的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维护维修管理等各种管理融为一体,为铁路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第6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字:铁路运输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0.68 文献标识码:A

铁路运输是整个铁路系统最重要的环节,铁路运输管理在铁路行业的各项工作占据着中心地位,所以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对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铁路运输还是整个铁路系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整个铁路行业又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效的铁路运输管理对于推动我国铁路系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管理落后

因为信息管理的不足,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出错率,并且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对于实时的掌握所运输的货物的具置的需求,严重的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并且也在加快建设速度,但是,我国对于铁路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得我国在铁路运输在信息化管理相关方面的发展依旧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软件及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上。首先,从软件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在铁路运输管理中,很多运输管理相关软件的实用不够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在软件方面,信息管理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对于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严重影响。

1.2营销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一直较低,并且我国的铁路运输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严重,这就导致我国的铁路运输的管理模式僵化,对营销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只是等待顾客主动上门。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中营销管理的僵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并没有依据市场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科学的价格浮动体系。铁路运输的价格无论是在旺季还是淡季几乎没有变化,并且不会因为不同的路段做出相应的价格变动,这就使得价格这一重要的营销管理手段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第二,客户关系管理不完善。铁路运输对于客户管理建设的重视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影响客户满意度。在货物运输可替代性较高的现在,顾客的严重不满,将会使其选择其他方式进行货物的运输,进而严重的影响铁路运输高效长远的发展。第三,产品创新不足。铁路运输行业并没有依据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严重影响了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1.3员工管理粗放

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员工会参与到铁路运输管理的每个环节及每一项管理活动中,因此如果对员工的管理效率不够高,将会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铁路运输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改变之前粗放管理员工的模式。对于员工的粗放管理主要表现在:第一,员工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铁路运输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及约束。第二,对于员工绩效的评价制度和机制不完善,这将严重的影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不能很好的引导员工向高绩效目标发展。

2.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加大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铁路运输行业以后的发展一定是信息化的方向,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率的高低。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严重落后于我国铁路的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将铁路运输的各种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在铁路运输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化管理在铁路运输未来的发展上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应该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来加强信息化管理。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铁路运输相关企业一定要增加信息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相关设备的采购量。在软件建设方面,铁路系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的各项流程,设计并研发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相关人才引进及培养,进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2进行营销变革

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且铁路运输也有了越来越快的发展,未来铁路运输一定会出现运输能力过剩的现象,加上其他运输方式也分别具有铁路运输所没有的各种不同优势,这都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铁路运输未来能在运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打破铁路运输管理僵化的问题,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创新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使得铁路运输在未来运输行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铁路运输的相关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营销的组织结构的不断改革,使铁路运输更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

2.3完善员工管理

员工在铁路运输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各铁路运输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职工管理的相关制度,对职工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总结

运输是保证各种资源顺利高效流转的重要载体,而我国铁路运输又是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这就要求铁路运输通过加快铁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并加强营销改革及对员工的管理进而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杰,解丽.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几大策略探析[J].管理学家,2014,(11):708-708.

第7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2013年3月我国铁道部的撤销,标志着我国铁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尤其是“政企分开”,实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运作,铁路管理的企业化要求,铁路企业必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围绕市场经济为中心。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铁路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帮助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2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淤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于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2.2加强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管理

基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的旧思想,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铁路运输部门从来不会考虑交通运输业务,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不会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效益等方面的考虑,比如铁路运输部门存在着资金浪费、资金管理不善等情况,而实施经济管理后,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考虑成本效益,加强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具体的做法:淤铁路运输部门要落实成本责任制,分解铁路运输成本目标,以此强化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于铁路部门要普及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铁路运输管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铁路运输部门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成本管理’;盂铁路运输部门的费用支出要根据人工物料、运量来确定,维修费用根据实际需要和运量来确定,提高员工主动控制成本的意识。

2.3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各个行业通过竞争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竞争成为了推动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铁路运输业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才能保证在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铁路运输部门要遵循物流原理,根据旅客和货主需求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丰富运输产品和服务功能,促进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铁路交通运输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首先,可设立物流中心,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其次,以各大城市为中心,立足于城市物流体系和现有物流资源,加快服务产品的转型变革。

2.4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基于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2.5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

虽然交通运输行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是基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铁路交通运输企业通过与其它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整合它们之间技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他们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化就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消除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定良性竞争策略,在自身的目标市场上下足功夫,依靠技术、服务赢得市场,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目标,使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趋于完善。

3结束语

第8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制定、 铁路专业公司的成立, 将有效的促进了我国迅速发展的铁路系统, 铁路专业公司的经济效益是其持续和生存发展的基础, 因此, 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铁路企业管理, 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其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完善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对铁路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铁路系统中要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必须首先打造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 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细化财务部门的部门设置, 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树立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 并与时俱进, 有效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最终提升铁路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其运营效率。本文对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分析了现有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并结合经济的信息化发展, 深人探讨了铁路系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是指在企业的整体目标下, 根据财务管理原则, 对企业资产购置、 企业资本融通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进行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 财务处理流程、 财务处理方法、 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 是企业在其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标准样式及制度化。 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的逐步深人, 我国建立了铁路专业公司, 专业从事铁路物流运输服务。铁路专业公司的成立, 是我国铁路系统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 铁路系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质是加强铁路企业资本运营、 增加铁路系统的效益。 从我国现有的铁路企业发展来看,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依旧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限制了其经营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其持续发展。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虽然在财务管理中引人了电算化, 但是只提升了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速度, 对于实际的管理效率并没有提升。

第二, 财务部门的设计组织机构不健全, 分工不明确。

第三, 铁路企业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不能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第四, 财务管理理念依旧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于新时代的风险管理、 投资分析等了解不足, 不能与时俱进。

二、如何解决铁路系统财务管理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一) 实行铁路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将系统中的关键问题统一到预算管理体系中, 可以通过对系统内部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对系统经营活动的协调和组织, 完成系统的经营目标。 铁路系统要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必须建立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通过对本系统的预算目标进行分析审核, 在执行的过程中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 并对预算管理实施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估, 对铁路系统的生产运营进行有效的规划, 对其具体的经营实施进行协调, 以促进铁路系统的销售增长, 有效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 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其全面性和动态性。 一方面,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 是指整个系统的协调和配合, 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的员工执行, 还要将预算目标以工作责任目标的形式落实到整个系统的员工, 保证系统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 关注其动态性, 铁路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明确任务、 发现问题、不断协调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二) 打造铁路系统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因为铁路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统一协作, 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 同时, 铁路系统的各个单位由于工程的投资规模较大、 工程工期较长、 管理协调工作较为复杂, 铁路系统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必须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对铁路系统的各单位的流程进行重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第一, 在省区内建立系统局域网,实现财务系统的远程监控。 第二,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证对于各单位的基础会计信息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 提高铁路系统财务管理的效率。 第三, 加强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建立完善的安保机制, 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性。

    另外,应集中核算模式,对数据库、操作系统及网络管理的运维工作交给专业部门完成。而且,财务系统应该有培养高素质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的意识。系统管理员必须经过铁路财会信息化系统管理员资格认证,他们不但应具备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准则,具备能够深度利用集中后数据的能力,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管理好数据。

(三) 细化财务部门的内部设计, 提高工作效率。

在铁路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和信息化的实行条件下, 铁路企业内部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细化财务部门的内部设计。一方面, 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 利用会计信息系统, 加快基础信息的输人和处理速度, 保证会计基础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输人的准确性, 为铁路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另一方面, 铁路企业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保证在运营过程中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运营全过程中的决策, 有效提高铁路企业的决策质量。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财务管理对铁路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铁路系统中要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必须首先打造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 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细化财务部门的部门设置, 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树立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时俱进, 有效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最终提升铁路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其运营效率。

[1]杨周南 《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第9篇:铁路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方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检修;转型升级

1新形势下禹毫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检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洋铁路”(三门峡经亳州至洋口港)是国家铁路网规划中填补中原地区东西横向货运通路空白的干线铁路通道,线路全长约1200公里,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国铁一级建设标准,客货并重,设计时速160公里。作为河南省发展地方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南禹毫铁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毫铁路),作为“三洋铁路”通道的一部分,在河南境内线路全长664公里,分为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12月神州高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禹毫铁路控股股东,使禹毫铁路进入了转型升级、重构新生态的发展时代。禹毫铁路是在原许昌至周口窄轨铁路的基础上改(新)建成为准轨铁路项目,公司主要由原地方铁路的人员、设备等组成,在管理机构上设有铁路运营管理中心,下设机辆段,实现对公司机车车辆的运用、维护、保养及检修工作。目前,禹毫铁路存在着机车车辆运用检修投入不足,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在运用检修水平、信息化管理手段、员工业务培训等方面与现代企业还有相当差距;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难以适应现代化机车车辆运用、维护保养、修理要求,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运输装备落后,急需升级换代。

机车车辆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十三五”时期,国铁集团大力推进机车车辆装备升级,生产能力实现了飞跃发展,国铁现有主型货车以载重70吨、80吨的敞车、棚车为主,牵引机车以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的“和谐型”为主,部分装备接近或超过了世界水平。而禹毫铁路装备的车型是:机车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车辆以60吨的敞车、棚车为主,机车车辆运行速度在40~50公里/小时。与“三洋铁路”通道(即禹亳铁路)项目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相比,机车车辆装备水平低、车况差、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1.2运用检修设备及检测能力较低,急需智能化现代化改造。

目前国铁普速铁路正着力强化检测、监测和修理技术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化现代化,全路各主要列车技检作业场已经配备了“电动脱轨器”、“地面试风装置”、“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装置”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禹毫铁路机车车辆在运用、维护保养和检修装备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机车检修以辅修、小修为主,车辆则以状态修为主。检修设备配置主要是普通机、钳、焊设备,也有一些检测装备。总体来看,机辆段修理工艺粗放、装备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低,作业场地狭小,机车、车辆的运用、维护保养和检修迫切需要适应“三洋铁路”通道(即禹亳铁路)项目以货运(煤炭)为主,兼顾普速客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转型升级,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生产结构,进行生产力的科学配置。

1.3客货服务智能化信息水平较低。

国铁机车车辆信息系统已相继投入使用“AEI车号信息系统”、“HMIS系统”、“5T”系统等。并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具备信息预报、安全监控、作业组织与查询分析等功能。而禹毫铁路信息化上主要以办公自动化为主,生产组织中主要在运输调度中采用了信息化设备,机车车辆的运用检修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1.4员工业务能力薄弱。近年来,随着地方铁路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广泛应用,员工素养与岗位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以禹毫铁路为例,机辆段人员主要分布在机车驾驶员、机工、钳工、焊工等几个工种,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人员补充不及时、员工素质不高、技能培训不系统的问题比较突出。

2我国地方铁路机车车辆运用检修转型升级对策

禹毫铁路生产设备、人员构成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地方铁路生产装备落后、员工职业技能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因此,地方铁路机车车辆检修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企业通过结构优化,增强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员工素养等途径,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地方铁路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地方铁路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努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以提高检修自动化、实现机车车辆检测监测智能化为目标,通过革新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艺、改造工装设备、实施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创新手段,推动地方铁路的转型升级。建立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充分调动企业能工巧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以企业技术难题、关键性技术问题等为载体,与科研机构、大学等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2以设备更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优化布局,升级既有生产设施。地方铁路的检修车间配套关键检修工装设备,提高机车车辆检修能力和生产效率;在站修作业场对检修设备进行升级,提高车辆故障临修能力;通过对列检作业布局和劳动组织的优化,加快车辆周转;应用机车车辆检测新技术、新装备,建立全方位监控体系,从而降低机车车辆故障率,提高机车车辆检修能力和检修质量。以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机车运用效率的提升可采取缩短段停时间、缩短中间站停时间和本(外)站停时间以及提高机车技术速度等措施实现;车辆运用效率提升则可通过提高检修能力,压缩检修时间等措施实现。

2.3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

地方铁路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地方铁路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企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普及应用,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禹毫铁路机车车辆检修部门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安全生产、机车运用、机车车辆的检修及日常的维护保养,针对上述业务,统筹考虑,制订涵盖生产安全监控系统、机车运用管理系统、机车车辆检修管理系统等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生产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的重要处所。如作业厂区、沿线平交道口、货场仓库等,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实时监控。机车运用管理系统则主要是开发涵盖东风4型内燃机车调度指挥、机车运用、乘务员排班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机车运用的安全管理。机车车辆检修管理系统主要是开发一套对运用、维修中的机车车辆、机辆段检修工装设备及工具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机车车辆的主要零部件故障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实现公司、机辆段生产物资、运用、检修数据资料的的信息传递及资源共享。

2.4以人才战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地方铁路要想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支适应时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员工梯队和强化培训质量等措施提升员工的素质。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培养、晋升制度,加大培训投入。借助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员工定期培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其次,及时补充新生力量,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建立起老中青人才梯队。最后,以现场作业标准化为推手,加强员工的岗前培训,提高员工的实操技能和应急故障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