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环保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需要
在经济管理中,环境保护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百姓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都会给民众生活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要想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必须提高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加强化工环保管理。
1.2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虽说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效益和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只有处理好自身环保问题,才能在企业内部构件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良性氛围,才能在行业竞争乃至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化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保管理。
2、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现状
2.1环保意识淡薄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化工企业都将全部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缺乏环保意识,致使企业内部不仅没有形成环保管理长效机制,还缺乏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一些化工企业虽然设置了环保部门,但是由于环保投入不够,环保部门的工作只能以制度宣传为主,环保处理技术和环保管理方法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2.2环保机制不完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机制建设,确保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但是,虽说环保建设是一个硬道理,不过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向短期利益妥协,在环保管理方面既缺乏科学规划,也没有出台相关环保标准,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设也受到影响,环保管理缺乏制度支撑。个别化工企业虽然制订了环保标准,但是,由于对企业污染特性和治理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制定程序不合理,环境标准制定与执行配套措施不到位,环保管理效果也因此也大打折扣。
2.3环保技术和产品不达标
随着社会各阶层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新能源、新技能都被广泛应用到化工企业生产和环保管理中来。但是,许多节能减排产品都是打着环保的幌子而制造出来的,本身并无节能减排的功效。这些新产品被应用到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中后,所取得的功效也是有限的。再则,一些化工企业由于经济原因,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环保措施、技术来进行环保管理,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远不能达到环保管理所需标准。
3、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方法
3.1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管理,意识先行。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定要树立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中要以绿色生产为荣,以环保为立厂之本,对环保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结合企业环保管理的严峻形势,加大环保投入,通过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变废为宝等手段进行环保管理,开展针对管理阶层的环保教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环保管理,定期进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落实环保管理责任制,以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库为环保住阵地,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增强员工环保责任感,以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率。
3.2建立科学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鉴于此,化工企业在环保管理中,要加强环保管理机制建设,首先建立环保工作责任制,就公司管理层、相关部门、领导、员工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范,制定监察工作计划,依照环保管理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监督和奖惩,营造联合执法、违法必究的内部管理环境。其次,制定环保目标和环保方案,就企业“三废”排放、环境监测、污染源管理、防污设施建设等做出明确规范,并将相关的制度规范印刷成册,组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再次,结合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健全环保档案管理制度、环保宣传、培训制度,加强环保管理培训和环保设备投入,实现环保管理与效益追求的共赢。
3.3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绿色环保模式,这就要求化工企业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实际,认真考虑节能减排、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应急处置等问题,加大环保管理投入,加强现代化环保设施的应用;自觉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加强部门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环保信息处理,加强环保信息披露,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基层员工对国家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淘汰、关停部分高污染生产设备和环节,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在化工企业最为严重的废水处理上,建设废水与处理设施,对事故废水、消防废水等进行收集和处理,要求生产重地和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器材,鼓励环保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环保管理质量。
关键词:化工生产企业;环保管理;实践
工业化发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复杂化,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带来严重哦环境问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工业化经济发展中不断凸显出矛盾,建立科学集约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在企业污染管理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化工生产企业在环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仍是不利的,化工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在环保问题上也是关注的焦点,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处理效率、环保技术等多个方面可以反映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节能环保工作在调整结构、强化节能管理、技术节能等方面有一定发展,将环保理念渗入生产过程中,对化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企业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生产潜在的危险和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会带来更复杂的问题,化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面前,环保意识作出妥协,社会责任意识也会因为经济利益而降低,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管理意识淡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增加企业利润。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环保管理机制,在环保问题上的投入不够,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与企业发展不一致,在环保意识上没有长远意识。在环保机制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对化工污染治理技术没有深入的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标准没有得到执行,在环境保护管理上没有明显效果。[1]在节能环保上,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探索新能源、新技术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节能减排并没有实质性改进,一些化工企业在经济利益下对环保技术的重视不够,在环保管理上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应对相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这些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达不到环保标准,在化工生产发展中也很难应对更多复杂的环保问题。化工企业对环保理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在领导管理上没有将环保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在环保认识上,从上到下,企业内部要形成一致认识,对没有认识到环保的意义的问题,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要承担更多责任,将环保可持续发展与企业长效发展机制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在生产中落实环保管理工作。
2化工生产企业环保管理对策
2.1提高化工生产企业环保意识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在认识上要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化工生产要绿色生产,将环保管理理念深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加大环保投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环保管理,开展管理阶层环保教育,将责任落实到相应的生产车间,对生产原料、成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监督。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环保意识,降低环保问题发生频率,从根源逐步改善环保问题。在生产阶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提高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认识。环保意识在化工企业生产中需要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意识先行对进一步深化环保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对环保意识的强化需要落实到化工生产中,在生产细节中让企业内部认识到环保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2]
2.2构建绿色科学的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上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在环保模式上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对企业“三废”排放、环境监测、防污设施建设等进行明确的规范管理,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生产中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都需要达到相关标准,环保管理上对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在管理模式上改进相关措施,促进生产环保标准的实现。对现代化环保设施的投入应用加强部门合作,对高污染生产设备要及时关停、淘汰,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消防应急器材,对环保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改造,为企业环保服务。在环保管理责任上,企业管理层、员工、领导等要明确环保管理职责权限,制定考核、监督、奖惩等相关制度,在环保上明确责任落实,对进一步实施环保管理有很大帮助。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在宣传、培训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环保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力度,在经济利益和环保管理上实现共赢,将环保管理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下进行长效机制建设。[3]
2.3提高环保管理的技术水平
化工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在技术上要不断提高水平,降低环保成本,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引进技术人才对化工企业环保管理贡献力量。环保技术上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将技术成果应用到环保管理上。氯乙烯生产中对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要及时跟进,对在废弃物排放、治理上会减少更多复杂的治理问题,化工生产要有先进技术支撑,才能在企业生产中取得更大进步,规范企业生产体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技术投入,在人才引进的同时,重视企业职工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内部整体技术水平。
3结语
化工企业在节能环保和经济利益上存在矛盾问题,在环保管理的落实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需要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在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环保管理模式,提高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作者:张廷佑 单位: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毛龙飞.化工企业中的环保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6,04:232-23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也即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本文就对绿色建筑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绿色建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绿色工程管理观念的意义
绿色工程管理观念的出现和运用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在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能够对工程建设材料、资源、能源等进行充分利用,降低各项材料消耗,减少甚至避免污染周围环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
1.2、有利于推动工程管理创新。绿色管理理念的出现,不仅能够促进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更好的指导管理队伍的工作,让他们用绿色理念作为指导方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推动管理工作创新,进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
1.3、有利于增强工程综合效益。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绿色工程管理理念,能够促进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各项资源能源消耗,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周围环境,促进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
2、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比较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
2.1、工程项目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追求的目标通常是经济效益,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追求经济与环境的效益统一。
2.2、在工程资源的消耗方面,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所消耗的资源要低于传统项目管理,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对资源存在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对资源的利用相对合理。
2.3、与传统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的污染性相比较的话,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追求的是基本无污染,相对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产生较高的污染来说,优势明显。例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是进行化学处理或回收利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投放到自然环境中。
2.4、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在防治工程项目产生的污染问题上,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采用预防性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污染的产生,而传统工程项目管理采用的则是污染后的治理性技术,是在污染之后采用解决措施。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除污技术与工程建造是分离的。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在污染之前,就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与之是相结合的。
2.5、与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比较,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运行费用比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费用低很多。
2.6、工程项目组织的文化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比较两种工程管理表现的差异性较大,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文化表现为团结与和谐,而传统工程项目管理通常表现为人员涣散。
3、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管理
3.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3.3、实施有效的经济刺激手段
设立绿色建筑工程的专项资金。绿色建筑工程大成本的投资和较长时间的回收一直都是建筑单位和开发商在进行投资时放弃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政府应设置专项的资金来宣传绿色建筑工程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造已有的建筑,推广并示范节能技术,让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提高。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直接补贴或者贴息补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能力,而且能对消费进行有效地刺激,从而扩大市场的需求。
3.4、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进行专业培训。在完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工程的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将培训的成绩和情况与培训人员的绩效待遇挂钩,不断加强所有工程人员的环保节能意识。调动全体工程人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和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强人才引入。通过社会招聘、高校录取等多个渠道,招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招纳集技术型和管理型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样也能提高绿色工程的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并且对于绿色工程的开展,可以从根本上给予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3.5、注重节能技术的应用
3.5.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水,并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在施工、生活和消防用水三个方面,要制定现场安全用水的管理制度。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使用高科技节水工艺,针对施工项目用水与人员生活用水设定用水指标,并对其进行计量监管。以监测指标数据为依据,合理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用水装置,以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再利用系统,如收集雨水池、污水池及沉淀处理池,合理、有效的对施工场地的雨水、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可以用于降尘、灌溉和车辆冲洗等,从而减少工程用水,节约工程施工的用水成本。
3.5.2、节能与能源利用
绿色施工工程应突出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与机具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使施工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和用电、用油控制指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根据地域特征和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3.5.3、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施工临时占用土地的保护,切实落实节约土地资源的施工原则,合理、紧密设置工程机械装备占地用房,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在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缩减施工作业影响的范围。工程施工总占地面积的安排,结合各工程承包商、分包商与各施工工种(木工、水泥工等)对材料与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尽量少搬动为原则来安排场地,以满足各类工种在材料运送、安装方面对现场通道的要求。
3.6、重视工程施工污染控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甚至避免施工污染。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灰尘污染,对施工现场洒水,硬化施工现场道路,使用清洁燃料,降低灰尘污染。控制噪声污染,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采用遮挡措施,降低噪音。选用新型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控制,避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另外还要控制光污染,做好对光源的遮挡工作,避免向四周扩散,使光线集中到施工现场,防止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工程管理观念是随着管理经验总结和观念更新而出现的,对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绿色管理观念,制定绿色工程管理标准,选用绿色材料,重视污染控制,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汉仁.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与创新途径[J].门窗,2013,01:221-222.
[2]刘旭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环保;节能降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随之与日俱增,建筑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缓解了人们的居住压力。然而,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出现了大量高能耗建筑,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新型的绿色节能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坐落于该区北侧,现准备建设一期工程,共有高层建筑2栋,总建筑面积约为2.13万㎡,建筑高度为96.5m,地下1层,地上32层,主体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工程场地的类别为Ⅲ类。为响应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新型绿色节能技术。下面就此展开具体论述。
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引入
1.绿色环保技术措施。本工程在建设阶段,为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采取如下了绿色环保技术措施:1.1扬尘抑制措施。对运输土方、材料、建筑垃圾的车辆采取密封措施,避免出现物料散落;在土方施工阶段,要及时进行洒水处理,减少扬尘污染;对材料采取覆盖措施,避免粉末状材料在风力的作用下四散;在建筑垃圾搬运、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剔凿等环节均要采取抑制扬尘的措施。1.2噪声及振动控制措施。实时监控施工噪音,将施工噪音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低振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1.3光污染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的照明设置要将光照方向集中于施工区域内;在电焊施工中,要提前做好遮挡措施,防止电焊弧光对施工人员视觉带来损害。1.4水污染控制措施。在边坡支护施工中,要选择在隔水性能好的区域进行施工;减少对地下水的抽取,必要时进行地下水回灌,防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2.节材技术措施。2.1综合措施。在图纸会审阶段,重点对材料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审核,根据定额损耗率控制材料损耗量,一般将材料损耗量控制到定额损耗率的70%;合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根据施工需求和材料库存对材料进场时间进行妥善安排,减少库存成本支出,提高材料周转率;根据仓储环境合理布局各类材料的堆放,加强材料保管,采取防潮、防盗、防火措施,落实材料管理责任制,减少材料仓储阶段的损耗;优化材料运输路线,做好材料装卸工作,减少材料损耗。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选择距离工程所在地500公里以内的材料供应商,将这部分材料供应量控制在建筑材料总用量的70%以上;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材料采取就近卸载的措施,减少因二次搬运材料而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提高脚手架、模板的使用率,尽量采取定型组合模板;在安装工程中,要制定预留和预埋管线的施工方案,避免返工。2.2专项措施。(1)根据本工程对结构材料的需求,计算混凝土、商品砂浆的采购数量,控制好材料的供应频率;制定钢筋配料方案,在制作钢结构之前,认真核查样品质量,核对下料单中的数据,待检查无误后再批量下料,在下料洞口处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材料浪费。(2)在大跨度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专项工序施工中,要引入数字化技术,对各项施工指标进行精确计算,优化施工方案。(3)在本工程施工中,根据不同建筑部位对保温隔热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温隔热措施,优选保温隔热材料,既要考虑到实用性,又要兼顾经济性。(4)在围护结构施工中,要选用耐久性好、隔热性好的材料,尤其在门窗、屋面、外墙施工中要做好密封、防水处理。(5)在门窗施工中,选择隔音好的材料和隔热性好的玻璃,保证窗口密封严实;在屋面和墙体施工中,要选择节能型、耐久型保温隔热材料,设置保温隔热系统,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特点以及先进施工工艺要求,可通过减小保温隔热层厚度的方式降低材料用量。(6)在保温隔热系统中,使用与此相配套的粘结材料,保证材料的耐久性;优化屋面、外墙的施工方式,可采取干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涂抹保温涂料、喷涂聚氨酯硬泡等方式,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材料用量。此外应处理好围护结构与保温隔热系统之间连接处,避免因热桥效应影响保温隔热效果。3.节水技术措施。在施工中积极推行节水型施工工艺,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根据对施工现场用水量的预测,合理设计供水管网,优化管径布设,保证管路简捷,降低供水管网中的漏损量;不得使用市政自来水喷洒施工现场路面;在绿化浇灌、混凝土搅拌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等环节采取有效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施工现场要设置循环用水装置,利用循环水清洗设备、机具和车辆;将节水器具设置在生活区和办公区,增加节水器具的使用数量,在各个用水端口安装计量装置,每日获取计量数据,针对用水量大的情况采取节水措施;建设用水收集处理系统,对中水、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用水集中的施工工序进行重点监控,如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养护环节等要实施专项计量,制定用水量考核指标,实施用水控制。制定工程用水额定指标、生活用水额定指标,对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分别计量、分别管理。4.节能技术措施。建筑工程项目要遵循高效、环保、节能的原则制定技术措施,确定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资源利用率。4.1降低机械设备能耗。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优先考虑低能耗的施工工艺,禁止使用额定功率大于使用功率的设备,不允许出现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完善机械设备档案,对机械设备用电、用油进行准确计量,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消除故障隐患;尽量选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低能耗手持电动工具等,并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降低机械设备的油耗;避免使用大功率机械设备,杜绝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4.2生活及办公设施节能。在施工现场要设定用电控制指标,对施工设备、生产生活区域、办公区域的实际用电量进行计量核算,针对用电量超标问题找出原因加以纠正;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自然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优化设计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具体方位、间距、窗墙面积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采光、取暖和通风;选择节能性材料建设临时设施,如屋面材料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降低制冷取暖带来的高能耗;在生活区域合理配置制冷取暖设备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时分段控制,降低用电消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能耗过高、污染过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引入新型的绿色节能技术,以此来降低能耗,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业的稳定、次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潘金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5(7):154-156.
[2]宋华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98-100.
[3]蒋杰.基于新型节能建材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经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邵刚.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7(1):132-13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管理;宁波;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据统计,去年我国物流行业总收入达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根据图1-1,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近220万亿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90%左右,物流产业的活跃为我国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要求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与物流活动的单向作用关系,形成一种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型的现代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图1-1 2010-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
二、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
(一)环境因素
很多行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物流行业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程度上都对环境造成了相应的影响。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运输工具不环保,如汽车尾气的排放;运输商品存在不稳定因素,如运输途中危险气体、液体的泄漏会对所在区域的环境造成难以控制的危害。根据表2-1,可以了解到由于油轮在海运过程中频繁发生泄漏事故,很多海域污染严重。
时间 1988/11 1989/3/23 1991/5 2002/11/19
地点 北大西洋
海域 威廉王子
峡湾 南大西洋
海域 西班牙西
北部海域
船名 奥德赛 埃克森-瓦尔迪兹 “ABT夏日”号 威望号
泄漏量(吨) 132000 35000 260000 10000
表2-1油轮泄漏污染情况表
2.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2016年上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已达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2008年至今,快递业务量增长了14倍,这意味着,快递包装物的使用量也增长了14倍。据统计,2015年快递包装共消耗了144.6亿米胶带,胶带连起来可绕地球361圈。胶带不仅不可降解,还使包装物品难以分离,造成资源、人力等多重浪费。
3.仓储对环境的影响
产品的存储、保管需要大量的仓库,大型仓库的建立使得某些地方的耕地、林地逐渐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一些物品若保管不当会导致腐败变质,尤其易爆、易燃物、化学危险品储存方法不合理,后果不堪设想。
(二)社会因素
物流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绿色物流符合国家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要求。国外的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管理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必定会给国内物流行业带来冲击。我国物流企业想要在国内市场站住脚跟以及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发展绿色物流是不错的选择。
三、绿色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绿色物流的概念被提出来。在物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绿色物流的发展,政府积极颁布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物流企业的转型,将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一)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管理实践
欧盟是世界上较早发展绿色物流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逐步探索一些新的物流管理模式和体系,将现代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提高物流绿色化推广的进程,物流企业使用全新的理念――绿色物流管理来经营生产活动。
根据表3-1,当今世界前十大物流公司有4家是美国公司,UPS、FedEx、Ryder System、Expeditors。美国物流公司的规模、技术、管理都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巨大的业务量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关注。美国在其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提到交通产业的发展性质是与环境友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绿色物流被提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1]
排名 公司名称 国家名称 排名 公司名称 国家名称
1 UPS 美国 6 Ryder System 美国
2 FedEX 美国 7 TNT 荷兰
3 DPWN 德国 8 Expeditors 美国
4 Maersk 丹麦 9 Panalpina 瑞士
5 NipponExpress 日本 10 Exel 德国
表3-1 2015年世界十大物流公司排名情况
日本2009年修订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写到:要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创建能够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和循环型社会。[2]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后,没有依本画葫芦,而是结合国情,形成独有的特色。在日本,绿色物流的推行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国内绿色物流管理实践
国内绿色物流管理目前主要还处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阶段,地区推广及发展普遍存在绿色观念未普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专业的高级人才等问题。而近期,六大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开展电商物流绿色循环工程,是对绿色物流的进一步推动。
根据图3-1,可以看到宁波和全国今年3月至8月的物流业景气指数。8月份,宁波物流业景气指数比全国低5.38个百分点,同时较上月下降2.16个百分点,这与最近物流业营改增的实施有关。
图3-1 2014年8月―2016年8月LPI对比图
即使物流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指数仍在景气区间内,宁波物流产业依旧活跃,但随着物流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宁波正重视绿色物流管理。今年1月,62辆新能源物流快递车被投入使用,这也是宁波快递行业首次使用。2016年6月2日,全国绿色低碳港口示范技术现场会在宁波召开,会议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促进港口绿色发展。近期举行的宁波国际海洋经济新兴产业论坛上,“新能源船舶”被提出。
四、宁波发展绿色物流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宁波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绿色物流管理是物流企业最好的选择之一。绿色包装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减少流通污染,优化生存环境;绿色仓储管理可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企业通过绿色物流管理,不仅运营成本降低,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二)有利于港口取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在各项物流综合能力指标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5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达889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063万标箱,同比增长了6.1%,居全球第四。表4-1为2015年宁波-舟山港与其他港口物流规模对比的指标,如下所示。
港口物流规模
港口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宁波-舟山港 88900 2063
天津港 35868 703
上海港 71740 3654
青岛港 49700 1734
大连港 41482 945
表4-1 2015年全国主要港口物流规模对比表
虽然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但结合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只有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经济发展才会可持续。对宁波的物流活动进行绿色管理,抑制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能提高其港口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市场的开拓
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宁波很多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绿色发展可以作为敲门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先机,谁就能迅速占领市场。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消费者可以间接帮助企业加快市场开拓的步伐。[3]
五、宁波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观念未普及
我国绿色物流管理刚刚兴起,绿色物流的观念在很多城市还未普及,宁波也不例外,甚至存在“绿色环保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观念。虽然部分宁波的企业、市民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执行的时候就是做不到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早意识到物流行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它们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绿色物流的开展。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短,很多规则的制定都需要摸索前行,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引导绿色物流的发展,但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往往阻碍执行、实施效果欠佳。
(三)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研发跟不上物流产业的发展。运输工具能耗大、效率低,线路规划、布局不合理,与国外发达城市比,整体的物流技术,如包装、储存等也处于落后的地位。
(四)竞争者的威胁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宁波物流企业走出国门,同时国外的物流企业也在逐渐进入宁波市场,马士基、联邦快递、UPS等。它们凭借丰富的经营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给宁波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利用自己的优势为顾客提供安全绿色的服务,很受顾客欢迎,使得宁波本地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愈加狭窄。
(五)缺乏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全球经济复苏,有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可是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景象呈反比例,理论之后、培养体系之后,企业对于优秀物流人才的争夺变得十分激烈。各地的物流企业在专业人才的争夺方面绝对不会手软,他们会利用优厚的待遇、工作条件、晋升空间,吸引专业人才,宁波物流企业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六、宁波绿色物流管理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物流行业作为新型产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以环境友好型为前提进行发展。现在物流不能仅依靠服务、效率来获得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应当贯穿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良好的物流服务需要高效节能和绿色循环来保障。
(二)政府加强引导
随着《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物流业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巨大的市场机会。地方政府要响应国家物流发展战略,各部门加强合作,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惩罚力度、做出正确引导,同时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和绿色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鼓励民众绿色消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储存技术,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损耗;实行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增加“绿色节能”运输工具的数量;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物;建设合理地配送中心,提高配送效率。
(四)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管理经验丰富,有很多模式、体系值得我们学习。现阶段可以通过各个渠道、各个方式去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然后结合宁波自身优势,重新配置资源,使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之间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物流企业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内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宁波缺乏高级物流人才,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宁波政府可以利用优秀人才计划吸引其他地区的专业人才来甬发展;宁波本来就人杰地灵,应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措施对自己人开展教育和培训;各高校不应局限于书本,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进行人才储备,或者安排老师进企业授课,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仙玉.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发展及启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9(1):25-27.
1.缺乏相应的法规制度标准
早些时候,国内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比较缺乏,导致各个行业对安全生产的制度处于模糊状态,糖业也是如此。每个行业制定的标准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些简单但不明确的制度来规范生产,缺少强制性的规章制度。
2.行政干预严重
早期国有企业或集体性质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绝大多数,很多方面是由政府牵头带领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在食品行业中,如盐、糖等,虽是调味品却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生产管理也是马虎不得。早期的行政干预严重,往往都是政府组织全员行动,一股风似地开展安全管理和安全活动,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也就造成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
3.事后管理
在早期的国有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在生产中出现安全问题了才想起来进行安全弥补、安全管理,很明显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很多意外都是由于不注意、没有明确的管理导致的悲剧,既然有那么多的教训,那就应该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不能只靠事后的弥补来解决问题。
二、现代国有企业糖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各方面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OH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通过了“绿色环保企业”审核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也正在进行当中。在原料蔗砍运、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层层检验,环环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度以及员工的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只是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也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责任意识,对企业生产安全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安全生产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有其经济意义,一个企业如果连最起码的尊重员工生命安全的事情都做不到,谈何经济效益。糖业,作为食品产业中的一项,它的安全生产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不但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的规定,还要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相关规定来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不只是存在于管理层中,更应该存在于每个员工的心里。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定期组织每个生产员工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不使用过期的健康证明。每一个新进的员工都要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没有皮肤病等影响生产安全的疾病,才能给予其上岗资格,企业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每个员工的情况,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用来存档保管。
3.严格遵守糖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纵观我国糖业的发展,从最初的酝酿摸索到如今的机械一体化,在这中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也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而变化着,而安全生产管理是其根本。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第79号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对从事国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并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后,方可出厂销售。”“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3年,指的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能持续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之下,且具有相应的卫生要求,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质量安全档案具体涵盖的内容有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销售记录应当注明食品的名称、规格、批号、购货单位名称、销货数量、销货日期等内容。这份档案里面的所有内容在建立起计算的三年之内必须完整地保存好,以便质检部门能随时抽检以及对问题产品源头的追寻。”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生产要求,尤其是国有企业更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建立企业、规范企业,大方针的确立,为糖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糖业企业必须针对本行业的特征,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本行业的安全管理方法,这才是与时俱进。
4.强化安全规范的贯彻实施
企业针对安全管理法的规定要求,可以相应地制定三方面要求,来规范生产经营体制,具体要求如下:(1)安全生产报告制度;(2)安全生产事故处置;(3)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这三方面制度的制定,已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过程实现了良性循环,使在生产中出现的任何安全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不再是盲目的无所依从。糖业,从原材料的采集到加工成成品有其一定的产业链,每一环缺一不可。下面以白糖产业链为例,细致分析安全生产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及影响。具体环节四大块内容,“农户”→“制糖企业”→“贸易商”→“终端用户”,每一块内容都和安全分不开。首先,“农户”是作为原材料的供应者,如果农户不能按照国家对甘蔗等农作物安全标准规定的要求来提供糖业原材料,那就无法保证后期环节的安全质量水平能达到标准,所以在采集时要建立登记制度。其次,“制糖企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生产加工企业,糖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指的便是这一环节。
作为生产企业,其本身的运营机制决定着制度的规范化,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进行,无论是生产员工还是生产设备,都要保证其安全性,也就是说操作的安全性。接着是“贸易商”,这主要是一个安全监督的环节,对成品安全的监督。最后,“终端用户”,所谓“终端用户”就是指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他们是产品的接受者、使用者,产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情况。对于国有糖业企业而言,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公司内部生产销售安全管理;二是产品销售所针对的消费者的安全管理,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正如上文的论述,内部产品安全保障的合格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外部消费者的消费程度,这就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有着必然且直接的关系,只有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工程;创优策划;管理策略;电力系统;电力能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90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电网服务水平,满足整个国家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我国电力部门先后针对电力工程建设出台了各项文件和规章制度,支持工程建设企业参与到争先创优工作中,从而确保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1 工程概况
南方高压输变电工程处于多丘陵、山地区,电力系统附近地形起伏不平,且此工程线路延伸长、杆塔多,地貌复杂、山体环绕、交通闭塞,实际的架线施工中出现很多交叉跨越现象,例如跨越中低压输配电线、跨越公路铁路、跨越河流等,工程建设面临巨大困难,需要较高的安全技术的支持。崎岖不平的地形为工程施工运输带来困难,而且由于是丘陵地形,输变电工程施工需要控制树木的砍伐,减少土方量开挖,控制环境
破坏。
此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施工一方面要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高压输变电工程要进行创优策划与管理策划。
2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创优策划
2.1 创优策划的目标和方向
创优策划工作必然要朝着较高的目标和方向展开,最基本要达到国家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定,终极目标是要打造出高质量输变电工程,在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环保等多个角度树立特定目标。
工程质量方面需达到国家质量规定标准及验收规范要求,例如土建施工合格率达到100%、电气安装工程优良率达100%,整体来看高压输变电工程要达到行业创优工程水平。工程施工进度要切实参照工程合同的规定,积极组织施工,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加强工序控制,能按照计划进度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创优策划中安全因素是关键,输变电工程施工建设要控制安全问题,控制人身事故、火灾事故、设备故障等,打造出安全的输变电工程。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创优策划还要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控制其对社会环境的干扰,减少不良污染物,例如污水、废油、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施工噪音等,打造绿色环保工程。
2.2 创优策划的内容和方法
2.2.1 创优组织管理。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创优策划首先需要一支精良的创优策划组织,使创优策划有效落实,清晰、细致地分配每个岗位人员的职责、任务,选拔培训人员,使其具备创优所需的知识、素质与经验等,协调好工程相关工作。编制创优工作计划,发挥创优组织的力量,并积极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和谐配合关系,同心协力,最终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创优策划组织流程如下所示:创建工程创优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创优各单位部门主要职责树立创优目标与内容掌握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创优标准编制并实施创优工作计划创优工作过程检查发现问题闭环管理持续改进资料记录与存档优质工程申报。
2.2.2 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创优策划根本目标就是要建设高质量的高压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必然需要制度的支持。供电企业要树立质量创优目标,根据所施工的输变电工程的具体特点来积极制定并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设计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监理质量管理制度、物资质量管理制度、竣工验收管理制度等。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来规定并约束创优施工项目的开展,按照制度规定来执行各项工作,最终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输变电工程。
2.2.3 技术支持与保障。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是一项技术型工程,需要专业技术的鼎力支持,项目创优策划必须重视技术创优。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程开展设计技术创新、优化活动,深入开展勘测设计工作,精心组织施工图设计,为施工创优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使本工程设计达到创优水平。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创优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工程实体质量优良,工程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工程符合创优工程的检查标准。施工单位按工程创优施工实施方案,实施基建标准化、精细化施工工艺,规范过程控制,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做到整改闭环、持续改进,切实有效控制施工
质量。
2.2.4 物资支持。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设备材料供应(制造)商要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及合同规定提供合格产品,并提供全套质量证明文件、出厂报告及相关技术说明书。监造技术专家要做好对设备监造和设备出厂验收工作,确保产品制造质量和工艺水平符合供货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前要做好物资统筹规划工作,供货进度满足现场施工进度。严格执行设备、材料到场验收制度和抽检制度,确保工程设备、材料质量,杜绝质量不合格的设备、材料进入现场。随着各项物资到场、安装、调试,根据季节气候特点,现场环境情况,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保管、运输、安装后保护等工作,保证物资质量完好竣工投产。
3 高压输变电工程创优管理策略
高压输变电工程创优管理应该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3.1 质量管理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监理等。设计阶段,积极审核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要求设计单位采用创新设计,全方位优化设计方案,准备足够深度的施工图纸,以指导后期精细化施工。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细化优化工程创优策划,组建高效项目团队,切实履行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做好质量管理分工,明确不同施工阶段、各个工艺流程中的技术规定、标准工艺要点等,加大对工序交接的检验力度,力争一次成优的工艺要求,落实创优意识,确保实现创优目标。
监理单位要发挥监理的质量监督作用,组织好进场设备、材料的检查验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举一反三,闭环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可控。
3.2 安全施工管理
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要围绕安全这一核心,严格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根据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建立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基建安全相关管理规定,负责工程的安全施工全过程管理。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相关条款对各参建单位进行量化安全考核、评价,激励各参建单位积极参与,切实履行各自安全管理职责,主动落实安全管理到点到位,促进施工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促进彼此间的友好协作、互助,为工程创优相同目标共同推进。
3.3 施工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也是高压输变电工程创优管理工作的重点,供电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组织编制各级工程进度计划,一级一级进度控制。建设单位对各级工程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对照计划考核把关,督促施工单位的相关进度措施落实到位,并及时分析影响进度的相关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及时修正调整,共同确保工程进度可控、受控。
3.4 重视档案资料管理
档案资料管理是高压输变电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供电企业需要积极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
建设单位要积极组织、调动并监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资料的交底、编制、归类、整理、收集等都要有条不紊地展开,要确保档案资料的客观、完整与真实,与工程项目进度同步。建设单位要定期对各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审核档案材料质量,通过组织召开档案管理工作协调会议等来商讨档案管理、移交、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工程竣工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规范、真实,通过档案专项验收,移交给供电局档案管理部门、运维单位,从而实现工程档案资料的创优管理。
4 结语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创优策划与管理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供电企业要积极重视创优策划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和措施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项目相关方紧密配合、同心协力,进而从整体上确保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取得创优策划的佳绩。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工程创优的理念更新和方法改进[J].石油化工建设,2009,30(1).
当前我县粮油仓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库存粮油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一是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不足。我县的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新组建整合的,有效仓容严重不足;二是对储备粮的监管和仓储管理工作有所松懈,粮食库存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企业对粮食库存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粮食质量和储存安全存在隐患。粮库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仓储资料不齐全;粮库在安全生产和储粮化学药剂使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粮库从事仓储保管、统计、会计等工作业务的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三是入库粮食的水分、杂质超标;粮情检测及记录不规范等。
(二)设施设备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储粮仓库普遍破烂、陈旧;有的仓房密闭隔热措施不到位;门窗破损,关闭不严;通风口密闭措施不到位;设备使用后未及时养护,设备档案不完整,测温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排除等。
(三)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库区企业消防设施不齐全或已经失效等。
(四)账务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企业台账填写不规范、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数据有未报、漏报、错报的情况;保管账统计账填写不规范等。
(五)行政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企业粮食出入库、粮情检查、安全生产等制度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仓储管理档案不完整,管理不规范等。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
本次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2009年上半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活动中的管理为契机,以确保库存粮油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促进仓储企业发展为目的,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县在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按照市粮食局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全面提升我县仓储管理工作水平。
三、规范化管理活动的范围
我县粮油仓储企业参加本次规范化管理活动。
四、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认真总结我县开展粮食仓储示范库建设取得的经验,结合近几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新形势、规范化管理的新标准、新规范及新仓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仓储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认真分析查找本区域内本单位在仓储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按照逐步深化向精细化管理推进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添、完善仓储设施,修订完善仓储管理制度,严格程序,强化管理。
(二)宣传贯彻新颁标准和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围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粮食法规、粮改政策文件、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教育活动,认真贯彻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使粮油仓储管理人员了解政策要求,熟悉制度规定,掌握并正确理解各类粮油储藏技术和设备操作规程。
(三)建立完善制度,明确细化岗位职责。要按照近年来已经出台的粮食管理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抓紧对有关仓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建立健全系统性强、针对性强、符合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新型仓储管理制度体系。粮油仓储企业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仓储管理工作流程,明确细化仓储管理岗位职责,完善以提高效率和确保储粮安全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建立与新制度体系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四)努力改善粮油仓储设施,大力推广科学储粮。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仓储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其次是要多方筹集资金,因地制宜地对传统的储粮仓库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储粮条件,增添必要的储粮设施,提升现有储粮设施功能;三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储粮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机械通风、电子测温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积极采用“双低”、“三低”等传统科技手段的应用,积极探索利用各地气候、地理等条件采用自然手段在储粮方面的应用,积极探索绿色环保储粮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
(五)针对突出问题,认真治理不规范管理行为。要针对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中发现的仓储管理问题,集中开展一次对不规范行为的治理行动。要杜绝粮食混存、仓房鼠害、违规熏蒸、药品库管理不规范等影响企业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现象;要按照账实相符和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要求,深入开展“一符四无”粮仓创建活动;要逐步解决政策执行、账务管理、粮食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制度不完善多方面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五、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2009年9月30日,为安排部署和培训动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利用召开会议、编发简报、设立专栏等各种形式,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层层发动,深入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开展本次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认真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梳理、分析查找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
第二阶段: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1月20日为全面落实整改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市粮食局的要求,深入查找我县在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分析原因并制订解决方案,落实整改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逐条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21日至2009年12月20日为检查验收总结阶段。国有、非国有粮油仓储企业要对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市粮食局将组织集中检查验收工作,对活动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活动开展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重新整改。
六、组织领导及有关要求
为切实搞好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县粮食局成立了以信丽局长为组长、机关各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规范化管理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储备军供股*,具体负责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日常工作。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是一次整体提升粮油仓储管理水平,确保我县粮食仓储安全的大事,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对规范化管理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实行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在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结束后,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而做出的最大决策。局机关、国有、非国有粮油仓储企业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对规范化管理活动的领导。国有粮油仓储企业要加强对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的领导,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开展。国有、非国有粮油仓储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重点突出、全面细化、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于2009年9月25日前以书面材料报县粮食局储备军供股。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建筑业管理技术与水平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仍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一些建筑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管理机构,但其人员在人事关系等方面与其它机构还是存在复杂的关联,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又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其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造成工程管理混乱,甚至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
2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思维创新的必要性
2.1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管理思维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变化,任何理论体系的完善,前提都要进行主观意识的创新。因为只有思维模式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实践的发展,才能将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形成创新性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要逐步与世界先进理论体系相接轨,为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2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工程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思维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3行业的竞争逼迫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改进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通过理念创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尤其是环境保护愈加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建筑也在不断的建设,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也需要进行环保思维方面的创新。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方式
3.1组织结构上的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建筑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由于依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有效地实现工程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针对目前建筑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首先,建筑企业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并且要不断地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点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通过完善管理硬件设施来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建立终身责任制,必须明确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以此强化他们的责任;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较好完成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之,予以处罚,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管理决策中的重大事项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后加以实施。
3.2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业要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首先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刻认识创新思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变落后的管理思维方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在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管理标准上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在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落实。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建筑工程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的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才能进一步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企业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3.3管理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以及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它包括:对现有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方式进行的技术改进或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模式。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对大量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资料及参建各方的信息资料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分类和归档,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同时,参建各方通过网络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可进行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3.4人才培养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来武装工程管理人员,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