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业公司的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证券;资产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76-02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委托资产管理的业务,该项业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可是我们在此同时还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这其中主要的风险,通过对突发的意外事件风险、非市场与市场风险、收承诺的风险、人才缺乏的风险、业务手段的风险、利益冲突的风险、混业经营的风险等主要的风险分析,并且制定出一套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组织,一套配套完善的管理和咨询业务,建立具有高层次、专业化业务服务水平的队伍,将委托业务的操作流程不断进行规范,在委托理财收费方式上不断完善,建立一个危机管理的体系,鼓励和提倡业务的创新等能够化解风险的相关对策。
1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及其风险问题
1.1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问题
(1)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业务的混业经营风险。虽然我国的证监会已经了关于规范有关证券公司受到委托投资的管理业务通知,其中强调受到委托的投资管理业务应当与自营的业务以及相关投资行业务达到“资金、人员、机构”的三分开,同时业务部门相互之间需要设置一道防火墙,以保证各项业务独立,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及维护客户的利益。可是大多数的证券公司很难做到绝对分离。有的证券公司在人员安排和组织机构上虽然可以勉强办到,但在投资的操作问题上还是很难真正做到;有的证券公司由于人手不足,连组织、人员都没有分开,就更谈不上去将投资和操作分开了。用委托的资产去购买证券公司所负责承销的相关证券存货,再联合自营的账户资金去进行股票的买卖,甚至把自营和受托管理的资产混淆在一起,产生对冲操作,用客户账户的高买低卖,来实现自营账户的低买高卖,赚取利益,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
(2)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风险。客户对证券公司的信任度其实并不高,所以,通常委托理财的合同签订期限都比较短,一般客户委托合同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或半年,证券公司运作的难度很大,它与投资者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定而持久的业务关系。资本市场的整体系统有较大的风险,投资的品种单调且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证券公司难以制订出一个周密、稳健的投资计划,并且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收获良好回报,同样也不容易办到。证券公司容易产生出急功近利的一些行为,不仅不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回报,还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一到期,资金就会运作不佳,难以回赎,产生客户的挤兑,致使证券公司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与信用危机。
1.2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问题
(1)风险控制机制问题。从风险的控制机制上来看,资产的管理业务还缺乏一定的市场风险相关控制机制。对业务发展不规范的情况,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一些证券公司还处于对操作便利的考虑,把资产的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相混合操作,或者是采取实质上混合性的操作。即便没有这样操作,资产管理的部门和自营部门都是受到同一个领导的管理,操作的独立性仍旧非常的弱。对于市场的风险认识和确定及对于市场的风险进行适当调整的决定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系统、客观的市场评估风险指标体系,会造成风险的评估和识别不完整。对市场的风险缺乏很准确的评估手段和工具,就会造成评估的结果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
(2)外部风险控制问题。从外部的风险控制问题上来看,证券公司缺少一定的定量标准设置。对于资产的管理业务和银行有相类似的处理。资产的管理业务委托就相当于我们国有银行的存款吸收,对委托的资金投资运作就相当于是银行里的贷款业务。为了能够防范银行的业务风险,我国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也做了详尽、全面的定量标准指定。但是对于证券公司就很少像银行的监管那样有相应的定量指标作为判定,因此也就少了一份降低资产的管理业务风险硬性的约束。
2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我国的证券公司在资产的风险管理控制上还应当遵循一个合理有效的原则,这样能为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其中包括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风险控制原则;权威和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如空间隔离的原则和合法性的原则等。
3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3.1管理咨询业务完善配套
财务顾问的服务不仅是向投资银行的业务服务,还能够通过咨询和建议等相关的增值服务来推动资产的管理业务发展并降低风险。咨询服务能够对客户和股民进行投资教育,帮投资人树立一个理性投资的观念,从而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潜在的客户,推动已有的业务发展。
加强同上市公司合作,除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去做好传统的财务顾问、兼并收购、增资配股等业务外,还能够开拓公司的相互持股,委托业务发展。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运用效率,使得投资顾问、财务顾问、咨询等业务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相互结合在了一起,全面、有效地为资产的管理委托客户提供周到服务,只要这些配套的业务做好了,就能有效化解掉每个环节风险指数,进而保障客户利益,最后赢取客户信任,使得委托理财的业务得到深入持久发展。
3.2建立有效的控制风险内部组织机构
主要是改变以前的风险控制方式,改变事后控制和外部的控制等落后局面,而加强内部的控制和事前的控制。以前的控制风险是要等到风险已经产生了,待证监会去检查以后或客户投诉后,才由证监会去进行监管并处罚,证券公司内部的自我风险控制机制还是较弱。
加强证券公司的主动控制措施还包括完善法人制度,去实施加强证券公司对子公司监控和管理的力度,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的委员会,对于开拓新业务或新的投资品种相应的风险要有具体化的解决办法。证券公司设置各部门间的防火墙,真正做到“三分开”。各地的派出机构和证监会要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报表检查和内部机构的设置以及委托审计师去进行审计等各方面发挥出切实督促实现“三分开”的作用。
3.3选择合理的风险模型
对于风险定义的不同,风险分析方法和测量的方法也就不同。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的结果产生的任何变化,或者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跟期望客户的资产管理间的离差。该定义的特点就是:
第一,所谓的“风险”,就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收益率或管理收益)的变化情况;第二,风险是指客户对资产管理“负变化”的可能性;第三,风险指的就是“变化”,没有了变化也就没有了风险,正变化就是收益,负变化就是损失;第四,从概念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一个存在的预期值,但是预期风险值是谁都不知道的,所以只能够用事后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均值来代替预期的值,用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和过去平均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平均离差来代替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变化;第五,风险指的是一个“预期”的概念,它是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变化,或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和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离差。换一句话说,理论上的风险就是一个预期的值,但实际上的风险却是一个实际的值。所以在风险概念及定义间都有偏离。按这个概念来看,测量风险的那个指标就是事后客户的资产管理变化间的标准差,和马克维茨提出的风险的概念完全一样。
3.4建立高层次、专业化的一支服务队伍
所谓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资产的收益的最大化。高回报、高收益是进行资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这些依赖于有丰富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技巧的那些专家,依赖于专家们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事物判断能力,只有依靠人才才能够选择到最佳的投资领域及投资品种。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加强投资人才培养,努力发展出一支专业业务研发队伍。通过全方位的企业流程再造、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规避等多项工作,就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强化风险的管理意识。全面、有效地管理和监控相关风险,以达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身而言,只要通过细致研究、深入调研以及数量化的模型使用,就可以提高进行投资的能力,并同时提升收益水平。
4结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就注定要在更大范围内及更深的层次上去和世界经济相互融为一体,我国的证券业同样也将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风险。目前的股市下跌情况使得市场的积聚风险得到了释放,市场的运行逐渐趋于了理性。但是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的业务上还是出现了大规模、大面积的亏损,甚至还引发了生存的危机,这些都暴露出了证券公司他们在资产的管理业务当中对风险的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很脆弱。在这当中,证券公司的规模过度扩张也是成为了引发风险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希望笔者的分析和对策能够提供一些风险管理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关金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郜元兴,朱喜安,等证券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的分析与评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105-108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分析;管理措施;决策阶段;建设阶段;销售阶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1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92
1 概述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行各业都在迅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崛起,在此之中,房地产行业可以说在众多行业中处于佼佼者的地位,高收益、高增长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不能做好风险管理和相应的措施,在今后的建设和经营过程当中必然会埋下巨大的隐患,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房地产行业遭受损失或者重创,将会严重地影响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成为房地产行业经营者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2 当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风险
2.1 房地产行业前期决策阶段问题
房地产行业不稳定性最强风险最大的阶段就在前期的决策阶段,一旦在项目的选择和开发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可以说一旦前期项目的开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该企业几乎都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的时候要制定周密的计划,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了解投资环境、资金情况、地域分析、选址优势,还有对未来销售的预测,最后还要进行科学判断,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是否可以满足房地产开发后的用途。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分析研究起步较晚,几乎是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2000年左右才有较为系统的风险分析的著作出台,如《房地产投资决策与风险防范完全手册》。之后许多人开始重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分析,如蒙特卡洛模型、灰色关联评级等,但是有参考价值的著作还是相对较少。
2.2 房地产建设阶段问题
项目确定后就是相关的建设问题了,建设阶段虽然不像决策阶段一样一个决策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利后果,但是建设阶段也是琐碎的问题云集的阶段。此时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链的问题,一个工程能否顺利按时完成与资金链是否顺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设单位在选择承包单位时要审核承包单位的资格条件,必须选择有资格的单位承包工程,在施工期间也要严格把控进度以及严格监管承包方的施工情况,首先要监督承包方的工作是否合理到位,是否按照图纸和科学的方式施工,合理的施工是今后房屋安全的重要保证;其次要监督承包单位有无不合理分包的问题,是否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条件的施工队,是否把建设工程的主体架构分包出去,分包单位是否有不合理的再分包。建设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的交叉作业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各个分包单位需要完成自己的既定工程,又不能影响其他施工单位的工作,这需要有专人针对该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保证在交叉施工时双方都可以顺利完成自己的施工任务且不影响和破坏其他分包单位的施工,对于建设施工需要的原材料也要严格把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是建设单位首要进行把关的环节。
2.3 房地产销售阶段
当房地产企业的建设项目竣工后,经过一系列的验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商品楼即将进入销售环节,销售环节决定着该工程是否盈利,利润的多少,即使是进入到了销售阶段,该房地产项目依然存在着风险。这时,建设工程成功的转换为商品,企业的投资能否获得回报在此一举。如果该项目因为一些问题而导致销路不畅,销售出现困难,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资金不能及时收回,一个建设工程的资金几乎是一个企业能否继续经营下去的全部资金,这样看来,房地产市场对于房地产项目的成败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房地产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决策阶段几乎是无法正确预测的。由于工程建设所耗费的时间,项目真正投入销售距离决策阶段几乎已经过去2~3年,在此期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很难把握。因此可以说,房地产项目从决策的那一天起到销售的最终结束,全程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3 当前我国对于房地产风险问题的主要缺陷
第一,国内目前对于房地产风险分析主要都集中在投资方面,忽略了建设和销售阶段出现的风险问题。而在工程建设方面出现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而导致进度延长错过市场评估期以及工程质量不合格不可以进入销售阶段,房地产行业的最终目的也无法达成、资金无法回笼。资金周转问题往往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是资金无法回笼,企业后期就很难继续运作。
第二,整体的行业标准不规范,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业标准,可操作的量化方法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行业标准都没有明确统一,各个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指导工作,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目前有的一些参考数据和行业标准也很难得以检验。若都在出现问题后才能明确问题的成因那就为时已晚,并且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表明,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制定一个可以确保建设成品安全稳定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尤为重要。
第三,目前能够供给的风险管理规避措施较为笼统,针对性较低。我们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部门给出的规避风险的措施都是一些线条比较粗的方法,对于保证整个行业建设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针对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企业在探索和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和失利,因此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亟需一些具有针对性且相对细致的指导方针出现供房地产行业参考。
4 房地产风险管理措施
4.1 房地产决策期间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项目的决策目前可以采用风险期望值法、项目风险损失估算法、专家决策法等。首先,决策者要对开发项目的自然环境做出一定的科学检测,该项目的地下是否适合打地基,如果是建设高层建筑,对于地基的承受能力就要进一步的提高。如果是商业用途就要考察该项目选址是否吸引消费者的关顾,一定要有客源,商户才会选择入驻。如果是用作居住区,要考察交通是否便利,平时的生活必需品周围是否涉及,比如菜市场、大型超市等。这些细小的问题身为决策者需要面面俱到全部考虑进去。针对一个项目要全面地考虑可行性,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可行性报告;其次,作为一个决策者也应该学会合理地做好房地产业这个大蛋糕,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个项目同期进行,可以选择不同地点区位,不同用途,不同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降低风险,分散收益。避免因为一个项目因决策失误导致了巨大的损失最终直接拖垮企业的现象。在前期考察和投资项目的时候,决策者不妨多多考察分散投资,用这种方法提高投资成功率,稳定收益。
4.2 房地产行业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琐碎问题层出的阶段,房地产企业在这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工程的质量也是目前我国一直在强调的问题,企业的信誉在通过产品质量彰显,并且房地产工程的质量日后也成为许许多多人生命财产的保障。因此工程质量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怠慢,质量的保证从两方面体现:一个方面是原材料问题,许多建设工程单位都将采购工作下放给承包单位,由于承包单位的盈利是建设单位提供的,为了提高利润,承包单位很有可能选择一些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产品,以次充好,因此建议房地产企业亲自采购合格原材料;另一方面是施工问题。在施工阶段,由于工程款往往是按照阶段支付的,因此赶进度也成为施工单位常常要做的事,在赶进度的过程当中,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豆腐渣工程,不按照图纸操作,操作工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议建设单位配备工程监管人员和进度规划人员,工程监管人员严格监管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避免因为赶进度等问题降低工程质量,进度规划人员合理的规划进度,保证规定的时间可以使施工方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并且不会拖延工期。并且进度规划人员需要有长期工作经验的人员,根据季节和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计划,而不是统一的制定机械的按照既定的时间进度操作。从实际施工来看,很少有建设环节的施工是可以完全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时间进度进行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建设问题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很难受人为控制,客观条件总是在随时发生着变化,因此针对不同的天气和实际情况要适当延长或者缩短工期,工期要灵活规划才能真正做到保质保量合理完成工程,加强履约管理以及分包商管理。
4.3 房地产销售阶段
到了销售阶段可以说是到了一锤定音的阶段,销售人员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针对性地制定销售计划,需要考虑的是该项目的综合素质以及国际政府出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销售计划应该在工程竣工之前就形成一定的框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瞬息万变,等到最终竣工再制定计划去销售,显然就会拖延一定的时间,因此建议在竣工前2~3个月就制定出一定的架构,在竣工阶段完成所有的销售计划,使竣工和销售做到无缝对接。从目前来看,普遍房地产行业也采取了预售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减少投资者风险、保障房地产收益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销售阶段同时也要严格把控销售的资金到位情况,由于此时的资金属于回笼的状态,因为要保证资金的真实到位,精确的计算首付、余款、定金、支付期限等细小的环节。同时物业的选择也是目前许多业主关心的问题,一个物业公司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业主是否会选择入住,因此房地产企业还要认真地筛选物业公司以及对物业公司的业务能力进行一定的考察。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形势较为火热,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企业不但要意识到高收益同样也要看到高风险。房地产行业不但影响着民生,更影响着整个经济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目前现状,本文从房地产企业的决策、建设和销售阶段分别进行利弊分析以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管理措施,希望房地产行业可以蓬勃发展,继续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业管理;商业化;管理经营;实施对策
一、 物业管理公司商业化运作管理特点分析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之后兴起的一种衍生行业,它主要是对物业和业主实施管理和服务。它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主要涵盖公共服务和专项服务,由于其服务类型和服务方向很广,所以对于物业管理服务来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宽泛性。物业管理具有以下特点:服务周期与措施的特殊性、服务质量度量办法的不确定性、服务收取费用的特殊性。由于物业管理存在这些特点,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而物业管理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 现阶段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不能全面定位自己的角色
物业管理商业化进程中,如果不能准确全面的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就可能会偏离经营和管理的正常发展轨道。大部分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房管部门转制组建,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制度下的后勤管理思想和制度,没有意识到应该进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商业化管理模式的变革。物业管理应该是一个经营性企业,应该以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管理思想,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性质和经营性质角色,在生产管理和实施服务管理上都应该充分考虑自身行业的特殊性。
(二) 不能准确定位市场发展
企业要顺应市场的发展,才能制定合理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每种产品都应该准确定位好自己的市场,物业管理企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它也存在市场定位相关的问题。但是现如今我国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却忽略了市场定位的问题。物业管理分为消费和投资两种特性,对内地居民住房推出投资特性存在不合理性。国内物业管理套用国外管理商住房的模式,对内地的管理模式来说,是不太适用的。内部住房大多数是居住性质,而套用商住房模式,可能就存在角色定位的差错问题。
(三) 成本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物业管理工作中,人工成本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半部分,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就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最直接途径。由于原有经营模式的影响,现在的物业管理公司大多数存在机构结构设置不合理,人员浪费、办事程序不精简等现状,这就使得物业管理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财力成本等等大大增强,加重了物业管理公司的负担。
三、 物业管理商业化经营运作中的处理思路
针对物业管理的运营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特点,现阶段的物业管理问题,应该从物业管理公司生产运作中对业主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出发。所以在物业管理系统进行运营和实施时,需要从产品、质量、以及效率这几个方面出发,并结合成本考虑、提升效率以及业主的反馈情况进行考虑。
(一) 树立服务价值理念
物业管理公司要把以下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价值、物业管理员工的服务、业主的应得利益。将企业、员工服务、业主利益这三者系统的联系以后,按照价值链理论,进行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并以提高业主满意度为最终目标,将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相关制度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构建业主满意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内容包括服务制定、服务传递以及服务实施过程。按照业务流程,加强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才能不断获得业务的信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身的市场价值,才能为企业赢得一席之地。物业管理公司要从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出发,充分为业主提供专项服务、特约服务或者是公共服务,从基本的公共服务做起,研究业主的潜在需求,并不断的满足业主的特定服务需求,设计出专项服务或者是特约服务,创新物业管理的品牌,赢得业主的信任,从而实现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共赢。
(二) 合理实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每个企业或者单位都必须考虑的问题。重视成本管理,是企业得以正常发展,资金得以正常运作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实现长久发展的关键。合理运用目标成本的管理办法,在业主入住并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之后,对物业公司的成本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对物业管理实施成本控制是可行的,并且对于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这需要首先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其次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体现在,业主能享受到超值和增值服务,为了达到这种服务目标,物业管理公司不能以提高成本和开支作为代价,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既不增加高额成本的同时,又能提高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成本管理措施,以有限的成本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并且对成本费用进行预算,针对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办法,通过实行控制措施有效的节省成本,并对成本问题进行不断跟进,也需要对成本控制措施进行不断改进。
(三) 坚持市场化相关原则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依据价值链原理,遵循以下原则来开展服务工作。第一、坚持服务第一、业主至上的原则。只有将业主作为上帝,不断的提高服务满意度,才能实现公司的长久发展。第二、注重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只有从这三个效益共同考虑出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规模化管理原则。将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以及反馈落到实处,实现规模和管理,打造业主满意的服务,才能不断满足市场化需求,获得竞争优势。
(四) 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
从现如今的发展趋势看,物业管理经营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为了满足现在商业物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市场需要,应该建立以经营效益为导向的管理策略,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调查业主的潜在需求,不但促进商品交换,为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开辟新的合理的渠道。公司可以根据商业物业的某些特定需求,展开主动服务,使得顾客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公司的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了共赢。物业管理公司在管理工具上,也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多元化经营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物业管理经营模式的有效实现,也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不断发展。
四、 总结
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今天,物业管理公司也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走向商业化进程。物业管理公司必须从自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出发,提升服务意识,具备现代化服务设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业主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本文从树立服务价值理念、合理实行成本管理、坚持市场化相关原则以及开展多元化经营模式这几个方面讲述了物业管理进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的处理思路。正确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案、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有保证的管理质量,就是企业走向商业化和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物业管理商业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