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企业风险控制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风险控制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风险控制研究

第1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题目】 【第一章】信托理财公司风险防范探析绪论

【第二章】信托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3.1】信托公司内控体系现状

【3.2-3.3】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与净资本管理现状

【第四章】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2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财务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0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评价与控制。虽然很多企业都能意识到财务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使财务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财务对风险评估不到位,企业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和控制工作。

1 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述

1.1 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中面临众多风险中的一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企业财务活动就是在风险前提下进行的。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变动和突发事件。财务风险是企业最为常见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偏差,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发展。

1.2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现金收入低于支出而产生的还款期内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属于企业个别风险,也属于支付风险,对企业长期发展影响并不大,对企业盈利情况也没有直接影响。收支性风险是指当企业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将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减少,在企业负债的情况下,企业亏损越大,企业的还债能力将会越低,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越来越差,最终造成企业整体风险,使企业整个债务偿还都受到严重影响。

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2.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已被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现状仍不乐观,如审计评价工作的执行力度严重缺乏,评价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原则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不能明确划分财务和会计的工作职能,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评级,因此,无法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无法保障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无法保障财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也直接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决策性和科学性。还有很多企业属于家族性企业,整个财务理念发生偏移而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不当,也给财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带来不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严重缺乏,内部也缺乏财务监管人员,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往往都是风险之后的管理工作,缺乏财务风险预防意识,这些都是我国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也是中小企业很难做大做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起初发展都非常迅速,但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3 企业财务风险表现

3.1 筹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就需要筹措资金,而资金来源不同,这就造成了相应的成本和风险不同。根据筹资标准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根据权益性质的不同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公司负债率越高,股本的收益也会越高,相应的风险也会越大。企业负债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来制订科学的筹资计划,财务部门需要对流动负债进行管理,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率。

3.2 投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收益会进行投资,投资可选择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即可通过投资项目获利增加企业的变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但如果获利不足,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非流动资产包括债券和固定资产等,其投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时间长,存在的风险大,但投资项目正确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3.3 资金运营环节

根据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动资产、存货占的比例较大,这样大量的存货压货,导致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且企业还需要对这批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存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损耗,市场变动导致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企业亏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盲目赊销,在没有了解客户的情况下就直接赊给顾客,导致应收账款过大,很多账款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3.4 利润分配环节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对企业盈利进行自由分配,这要求企业分配盈利需要满足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需要预留一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和企业的扩展,预留一定的资金作为财务风险应急资金。企业利润分配不周也是常见的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很多股东在挣钱之后,只在乎眼前分配的利益多少,很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4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企业只有了解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才能有效进行控制和处理。

4.1 外部原因

企业外部不确定性直接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等。外部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不可预料和难以控制的。

4.2 内部原因

虽然外部原因会给财务带来风险,但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内部原因。企业基本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原因,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有些企业负债规模大,导致企业风险大,财务负担沉重,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决策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之一,投资决策对企业长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一旦出现决策性失误,将会使投资的项目收益减少,造成公司出现资金短缺,给财务带来风险。

4.3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活动和风险是并存的,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候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企业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计划,细化财务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发展时将会需要扩展,需要投资项目,如果财务不能做出正确的计划和风险评估,将会给企业财务带来很大风险。

4.4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这也是常见的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企业领导没有风险意识,盲目发展,会导致财务资金短缺或者企业亏损。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5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

5.1 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

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虽说是多种多样,但很多风险是由于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不够造成的。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需要从企业领导做起,很多财务部门对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是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造成的。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是员工效仿的对象,只有领导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企业强调风险意识,对能预料的风险要想好风险控制方法,对不能预料的风险,要做好风险的处理工作。只有企业领导有风险意识,才能对风险有预防和控制。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5.2 采取适当的企业风险策略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监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预估企业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例如,企业的产品因为经营不当产生积压,产品质量下降,市场调控引发成本上升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能制订出风险控制的方法。调查发现,目前处理财务风险的方法是: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能对财务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知识技能,熟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能及时对企业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企业风险能有效控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只有财务人员将风险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及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做出灵活的反应。

5.3 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御体制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和健全的风险预防机制,积极分散企业风险。企业领导者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特点,及时进行企业风险预防机制的调整。预防企业风险的发生,需要财务做出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和详细可行的投资计划,做到尽可能避免企业在融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保持企业稳定发展。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所侧重,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处理不当或未能预测到的风险原因,吸取教训,并努力向资深财务人员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风险防御经验,引进优秀的财务风险防御体系,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特点,吸取精华,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财务防御体系。完善的风险预防体系包括财务人员能力、风险评估、投资计划评估、风险处理与控制等,企业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

5.4 进行财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存在各种风险,但很多风险是可预测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去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财务体系,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风险预测体系、投资计划体系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规避风险。将财务部门职能细分,强化财务部门各项基础工作,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御。而很多可预见的风险是由于财务内部结构问题造成的,其中包括财务内部结构混乱,财务人员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对财务结构进行优化,职能明确化,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监督小组、投资项目评估小组、风险控制小组等。

6 结 语

企业发展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也是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企业如何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可持续发展,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的增加,企业财务需要做好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企业领导也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尽可能避免由于内部原因导致风险产生。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体制,让企业能稳定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梅欢.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王佳丽.财务诊断中的数据挖掘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第3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98-02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我国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认识的不足,危机下,我国企业终于认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于持续经营的重要意义,风险管理开始逐渐向其真正位置靠近。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是正常市场秩序下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石(胡俞越,2010)。刘江(2010)以外贸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高风险管理问题,他认为当前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除一般风险还存在信用风险、外汇风险、应收外汇风险以及信用证风险等行业风险。进而指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来规避、减小风险,必须构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体系:第一是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第二是规范企业业务流程。董焕(2003)认为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内部控制的失效,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他首先分析了内部控制的含义,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的成因分析:产权不明确、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法制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健全和人员素质低下。指出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快速制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加强研究,丰富理论,建立标准,示范指导;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加强相关配套措施和发挥财政金融作用。刘杰(2010)从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提出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从提高内部控制设计水平和保证设计的系统性两个方面提高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从提高管理的观念和执行者的素质,加强执行监督和建立内部控制定期评估制度方面,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从加强政府对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发展经理市场、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发挥社会中介对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发挥外部因素促进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1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的管理学家和组织部门都给予不同的概念,但是所有的概念都体现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即为了实现企业的有序运行、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经营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阻止错误业务和非法业务发生的组织行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概念都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实现手段。风险管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密切相连,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实现良好有序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方法,有序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更有条件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尽管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侧重于企业财务和审计方面的涉及财务状况和审计活动的企业会计控制,它仅仅是设计到企业经营活动某个方面控制的行为,实际上全面意义上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实现,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之上产生,但是它主要是针对项目活动的决策行为的相关风险、成本和收益等方面进行的风险控制,以便为能否采取此项目提供

参考意见,实际上,这种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的体系也未曾建立。

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首先,企业产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企业产权不明确问题在国有企业别严重,企业产权不明确存在这样一种问题,企业经济的产权收益主体不明确,主体职位的缺乏,权责不清,造成企业激励机制不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关系到审计和会计成本效益测算的活动就会受到约束,项目风险决策不完善。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市场主体意识不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比较稳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开始迅速兴起和发展,较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即使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不好,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短期内的负面效果还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也多是农民出身,难以形成长远的发展眼光去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规范。

最后,企业规模小、人员素质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小企业规模小,企业结构不完善。专门以生产销售为主的狭隘战略眼光,使得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技术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即使受到欺瞒也很难通过自身相关知识去识别到。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均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小企业难以实现。以我国企业绿色经济为例,企业内部一项涉及经济和环境的投资绿色经济的项目,企业在绿色经济效益成本和财务核算上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项目决策就可能受到影响。另外企业员工素质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下,企业员工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法律常识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多种情况下容易受到蒙蔽行为的侵害。

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体系。企业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阶段,风险识别就是企业在风险潜伏期就要识别出其危害行为,风险识别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简单的推测。风险就是不确定,一个全面和综合考虑的观察视觉有助于风险识别准确性的提高。简单推测后的确定性风险,就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评估坚持的最主要的原则是全面客观性的原则,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两种方法,包括对风险发生的确定能概率和不确定能概率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必须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才是合理的评估,以包装经济为例,进行包装项目的效益测评和风险评估,首先考虑这种项目风险的概率和确定性的概率,然后就要考虑这种项目的其他影响因素,即目前和绿色包装,这种项目是否对环境有危害,有的则进行相应的评估扣分,没有或者促进环境改善,就需要对该项目加分,这样的风险评估才是完善的。

(2)加强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首先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了企业主体的明确,更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相关核算知识和风险预防知识,对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增强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定期实施相关的座谈和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素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参与意识,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危害下,有足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去识别,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审计部门的管理是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管理,应该坚持把审计部门的设置同企业部门分开,这样才能避免一些行为不端者进行,审计部门的工作才能更为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管理状况、经营状况,才能对企业的管理作出合理的分析、准确的评价,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到工作内容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工作原则和职责,以反映真实情况为准,做一个合格审计工作者。

(4)重视对内部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信息反馈的收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会不断改变企业经济活动和企业目前所处风险状况,企业会根据相关情况,随着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适应当前状况,例如现代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环保和无公害要求相对加大,我国目前的绿色经济就是其中一例,此种情况下,市场就会对企业的环保风险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即时密切注意市场经济发出的信号,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其项目环保政策,跟踪项目的相关指标情况,并定期整理汇报相关信息,从而建立一个动态的反馈系统,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胡俞越.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00(1).

[2]刘江.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2):78-79.

[3]董焕.论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7(2):18-19.

[4]刘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52-53.

[5]石涛.浅议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35-36.

第4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创业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为高技术、创业型、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创业企业持有资产多为货币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比例较低,而且成长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即可能出现跨越式增长,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这类企业必然蕴含巨大的风险。创业投资企业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但并不代表不进行风险控制,盲目投资。根据创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可以将其面临的所有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市场中某些宏观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部分行业或所有行业资产价值降低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则主要指个别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基本是可控的。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控制非系统性风险。创业投资企业的高回报是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高效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即使像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等也会破产倒闭。从上世纪40年代美国兴起创业投资以来,关于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就一直没有停止,新理论、新模型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创业投资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双边道德风险造成的,风险度量的方法则主要包括完善契约和激励机制。Reid(1997)基于理论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和创业投资家在进行风险处理时的关系,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家是风险厌恶的,而投资者在进行了充分的分散化后是风险中性的[1]。Repullo和Suarez(1999)认为创业投资家的融资和咨询角色是互补的,他们检验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新兴公司的阶段性投资与来自创业者和创业投资家管理贡献的双边道德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最优的契约应该让创业者承担初办阶段的风险,保护创投企业的求偿权及股权不被稀释,并用此解释创业投资广泛应用可转换优先股的原因[2]。Reid和Smith(2001)研究了基于风险溢价、投资时间跨度和敏感度分析探索积极的风险管理,他们将创业投资的风险划分为风险、商业风险和创新风险。对于高技术投资,投资者认为风险和商业风险非常重要,而创新风险也被认为极高,通常会设置高门槛收益率和利用极端的压力测试[3]。Arthu(r2010)认为创业投资的回报是非连续的和有偏的,其实现随时间内生变化,且具有非同质性,于是他们采用随机折现因子(stochasticdiscountfactor,SDF)研究VC初创期投资和VC基金的收益率,结果发现VC初创期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4]。Ozmel等(2013)研究了生物科技公司如何权衡从创业投资家那里获取企业融资和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项目融资,结果发现合作伙伴在解决资本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不同私募基金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5]。Espenlaub等(2014)研究发现,无论是跨境联合投资,还是境内联合投资,创业投资的alpha和beta值从初创期到后阶段单调下降,表明创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会随着投资阶段延后而降低[6]。由于我国创业投资的历史较短,国内只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殷林森(2010)认为谋取私人收益和降低双方的努力水平是一个联动的过程,通过控制私人收益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总收益,而且可以缓解努力水平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期投资,增设谈判契约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状态对利益分配做出相机调整,从而达到缓解谋取私人收益,提高双方努力程度的目的[7]。蔡永清等(2011)基于现代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理论设计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的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双边线性激励契约[8]。孟丽莎等(2013)基于可拓学的思想,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实质上是采用专家法将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汇总后得到均值,再计算关联度后赋权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9]。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比较系统,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度量再到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都有相关文献,但创业投资与其他金融业态有较大差别,其风险发生机理及风险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已有文献并没有深入剖析创业投资风险产生机理,这正是本文所努力的方向。

二、创业投资的期权特征

创业投资机构通过风险评估筛选目标企业,为其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占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随着企业的发展决定是否再次注入资金或退出,具有典型的期权特征。与经典期权不同的是,创业投资期权是区间期权,本文将从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企业家三个角度分析其期权特征。假设一个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拥有技术、产品及营销渠道和知识,投资者成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委托创业投资家投资该创业企业,投资为∑Ict,其中t=1,2…T表示投资的期数(下同),T表示最后一期投资,投资包括提供的管理和资本运营等增值服务,Rt表示投资者从项目所获得的实际总收益;∑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包括专利、营销和管理等,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Pt表示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投入,Rt''表示其收入,其收入构成一般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Vt表示创业企业在第t期的净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将其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期准确地反映其所持有的长期投资的真实价值。kt表示合同所约定的创业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则(1-k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分别为ktVt和(1-kt)Vt。为了简化分析,本文设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均为风险中性,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

(一)创业投资企业

创业投资企业是投资者投资资金和对外经营的载体,创业投资企业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创业投资企业负责项目的筛选、投资运营和增值服务,享有从创业企业退出时的收益并负责分配。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但由于各自私利的存在,也会存在博弈,图1为创业投资企业期权模型,刻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期权特征。图1中B为∑Ict,即创业投资企业各期投资之和;A为(1-kt)Vt,即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或合同约定收益;R表示实际收益,则R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从项目中获得的累计实际总收益。创业投资企业选定项目后,就要投入资金并开始运营,如果其实际收益低于B轴,预示着创业投资企业不能获取利润,其可以选择与创业企业终止合作退出。若创业投资企业的实际收益高于A轴,则表明创业投资企业可以获取高于合同约定的收益,则其必然会与创业企业之间进行非合作博弈,要么选择收割高利润主动退出,要么按合同约定的收益补给创业企业差额部分继续合作,则其实际收益又会回落。AB区间为创业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稳定区间,A轴上的点为创业投资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投资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二)创业企业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现代市场环境下,随着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创业企业又多了一种融资渠道。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家联系起来,创业企业融入发展资金,同时出让部分股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比创业投资企业拥有更多关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为了私利,有可能会隐藏某些对其不利的信息,放大对其有利的信息,从而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由于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的存在,大多数创业企业没有获得成功,创业者就会选择放弃,我们用图2说明了创业企业的期权特征。图2中A'为ktVt,即按合同约定的收益,B'为∑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创业企业引入创业投资资金后,必然和创业投资企业约定收益分配比例,但创业企业拥有比创业投资企业更多信息,为了获取更多私利,可能会出现非合作博弈的情况。若实际的收入R't大于ktVt,即为图2中A'轴以上部分,创业投资企业可能会发现创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则会要求创业企业补偿收益的差额部分或者直接要求退出;若机会主义行为未被发现,创业企业也可能会在获得高额收益后要求购入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迫使创业投资企业退出。若创业企业的实际收益低于∑Iet,即为图2中B'轴以下部分,除非融入更多资金或出现其他可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否则创业企业必然会选择放弃。只有其收益处于A'B'之间时,创业企业才会与创业投资企业之间合作博弈。A'轴是创业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三)创业投资家

创业投资家是投资者的委托人,代表投资者选择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并提供增值服务,相应获得报酬。B''表示创业投资家的机会成本,即不在该创投企业任职可以从其他工作中所获得的最高报酬;A''表示创业投资家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图3显示了创业投资家的期权特征。目前大部分创业投资家都是职业经理人,不占有创业投资企业的股份,只是作为创业投资企业的人来管理企业,因此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谋取私利,即有可能与投资者合谋,也有可能与创业企业合谋。所以,其实际收入R''可能会高于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即A''轴以上部分,该区域为投机域。若投资者观察到其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会马上解雇创业投资家,也可能会要求其补偿非正常收入部分。若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低于B''轴,其可能会与投资者进行谈判,若条件不能满足,其必然选择辞职。只有当其收入介于A''B''之间时,创业投资家才会努力工作,提高创业企业的价值,该区域为努力域。A''轴上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相等,也不存机会主义行为,不损害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利益,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创业投资风险分析

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参与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私利,采取隐藏不利行动和非合作博弈等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设计完全契约进行控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双重委托下的道德风险。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通过共同组建创业企业的董事会,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确定投资策略和利润分配方式及比例,聘任管理者,监管企业的业绩。双方付出的努力和成本不可察时,就会在项目运作中出现“机会主义”和“搭便车”,导致双边道德风险的发生。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虽然是合作关系,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私利,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同创业投资企业也存在博弈,也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择再次注资或放弃。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人代表管理创业投资企业,是双重的中间环节,由于私利的存在,可能会有两种合谋行为,一是与投资者合谋,损害创业企业的利益,二是与创业企业合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图4)。创业投资家虽然不直接进行投资并拥有创业企业的股份,但由于存在机会成本而视为其投资,不存在合谋的情况下,其获得合同约定收入即为实际收入,若存在合谋,即实际收入可能超过合同收入。因此,也会根据实际收入与机会成本和合同收入的权衡而选择退出和努力,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图4中的双重委托关系分别为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1),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创业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2),可能的合谋为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的合谋(合谋1)和创业投资家与创业者的合谋(合谋2)。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双重委托关系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委托1可能导致创业投资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委托2可能导致创业者损害创业投资家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以上这些分析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相一致。然而,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鲜有学者注意到创业投资家与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可能的合谋。合谋1相对容易理解,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者的代表,出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合谋发生机会主义行为,谋取最大利益。合谋2也并不少见,创业投资家出于个人私利,不惜与交易对手合谋,从中寻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图1到图3可以看出,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家三者都拥有一个区间期权,超过上限的区域是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区域,所获得的实际收入超过合同约定收入,必然损害其他参与人的利益,形成非合作博弈;低于下限的区域为退出或放弃域,是激励不相容的区域,其实际收入低于自己的投入或机会成本,必然导致主动放弃。结合图4,创业投资在双重委托关系下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道德风险,而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面临着退出风险,制定完备的契约旨在解决委托关系下的合谋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激励不相容情况下的消极行为。

四、基于期权的创业投资风险控制举措

由于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小于一般投资,因此,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投资收益的高波动性,参与各方经营的期权特征非常明显,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各方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很高。由于创业投资的收益具有非连续性或跳跃性的特点,难以通过模型准确计量风险,即使采用大样本计算出风险值也很难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或特定项目。双重委托关系决定创业投资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非合作博弈和不利行动隐藏,需要在整个创业投资过程中制定完备的契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委托1的道德风险防范

投资者发起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后,聘请创业投资家经营企业,投资者期望创业投资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创业投资家则期望个人私利最大化。制定契约,使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与创业投资家的期望尽可能一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创业投资家道德风险的成本,从而降低其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在聘任创业投资家时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创业投资家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然后对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Pt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激励相容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创业投资家的工作具有显著的期权特征,上限的风险控制是在制定浮动收入方案时尽可能采用期权激励方式,如采用股票期权,提高预期收益,即提高创业投资家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下限的风险控制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工资谈判周期,当创业投资家对工作不满意时可以在最近周期进行谈判,虽然不一定会提高其薪酬,但仍会对其有约束,降低其退出意愿,保证创业投资家队伍的稳定性,也可以降低委托成本。除了正向激励外,负向激励和监督也同样重要,通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创业投资家违规、违约及不努力需要支付补偿,也会降低委托成本。另外,投资者在用工合同中还要要求创业投资家定期汇报项目相关情况,不定期接受质询,加强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政府应要求相关机构协助成立创业投资家市场,要求创业投资家进行登记,建立个人资信档案,并向所有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查询服务。一旦创业投资家出现不端行为,将有较大的名誉损失,工作业绩不好的创业投资家也会被淘汰,这些措施都会约束创业投资家,有效降低委托所造成的道德风险。

(二)委托2的道德风险防范

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第二重委托关系,创业投资企业投入资金后,创业企业拥有更多企业信息,出于私利,可能会进行非合作博弈,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和个人利私是导致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主要原因,也是创业企业经营期权特征的体现。完备契约和激励相容也是解决委托2所必须采用的风险控制举措。创业投资并非是创业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但作为股权投资,在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同时,求偿权却被放在了债权人之后,因此,创业投资对来自创业企业的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创业投资企业需要制定契约防止创业企业的非合作博弈或主动退出,双方签订的合同除了投资比例、时间、投资方式、收益分享和增值服务内容外,还应包括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时的补偿条款,投资的方式也应体现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如采用可转换优先股和分段投资,既可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又可提高创业企业的违约成本,降低委托2的道德风险。可转换优先股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的经营较差或创业家出现违规、规约及其他不当行为时,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选择优先股,保证稳定的收益,而当创业企业业绩较好时,转换为普通股,享有更高的收益。分段投资也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经营预期较好时,进行投资,否则,不再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只有制定相对完备的契约,才能使创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基本一致,共同致力于实现创业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减少道德风险。

(三)合谋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5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预算风险 风险管理 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研究预算风险管理,能够将预算的理论研究范围加宽,对预算风险的研究成果深入强化。现如今,我国企业对于预算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强化,实施预算的力度也在不断地扩大。下文中从企业预算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切入点,全面分析了预算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加深了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与范围。

二、企业预算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一)企业预算的基本定义

1.基本概念。企业预算指得是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作用之下,企业把他的各种目标以及资源配置依靠货币与数量的形式呈现出来。企业预算管理是把预算当成是操纵工具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管理活动当中的具体概念。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的是将职能分散,完成统一监控,从而促进企业当中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1]。

2.具体特点。分析了企业预算的基本概念之后,简单的归纳了三点企业预算的基本特点。(1)工具和媒介。企业的最终目标并不是预算,而是企业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的工具,并将其当作操作媒介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运行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预算其实就是企业战略目标的一个分解,企业的短期战略目标就是预算目标,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成绩通过预算的数据进行调控,能够达成企业的基本预算目标,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2)以战略作为引导方。预算如果单单看重一长串的数字,是没有办法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经济需求的,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断的变化,要求着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必须和外界的变化保持高度的一致,自身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才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经营市场。如果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一些和实际情况相背离的预算是没有办法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会拖慢企业的发展脚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现代企业预算需要做到的就是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把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当成引导方向,才能够实现管理的需求所以,企业在进行预算操作时需要从整体进行考虑,整合一系列影响企业发展的要素,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统一的企业操作系统。(3)整体性特点。预算不单单是企业预算部门的工作,其是需要企业全体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关系着企业整体操纵体系的业务。预算对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有要求,需要全体工作人员都有算账的概念,共同参与进预算的计划和编制工作当中[2]。相反,预算当成一种明确各个成员操作责任和义务的控制工具,指导着企业当中全体的工作人员开展各项日常的操作行为。

(二)企业预算风险的基本管理过程

在管理预算风险时,有一个基本的流程需要遵循。当中包括的主要阶段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防范。详见下图(图1)。

图1 预算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

三、企业预算风险的辨别

准确全面的辨别企业预算风险,是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与预防的重要操作手段,是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

(一)企业预算风险辨别的前提

对于企业的预算操作系统,需要从全面整体的对其进行分析,才能够良好的实现企业对预算风险的整体辨别。所以,需要对预算风险进行整体有效的辨别,第一个需要了解的就是企业的预算操作系统。详见下图(图2)。预算工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对预算进行执行操作,在执行预算的过程当中,伴有信息和沟通;预算体制、预算的组织结构形式、预算的参与人员和企业的品牌文化共同组成了预算业务的基本操作环境。预算的过程只是爱环境的制约条件下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才可能良好的运行,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图2 企业预算体系结构

企业风险预算是把之前经营的数据以及现如今经营的数据作为参考基础,并且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企业将来一段时间当中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和计算,是一个不断跟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着的操作体系。在图2当中就能够有明确的体现,这个操作体系不但有环境方面的风险,也有人力自身操作方面的风险。从内部操控这方面进行研究,这些风险要素当中包括了内部操控当中的环境操控、活动操控、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控等等[3]。以内部操控作为基础,将其控制因素进行分类,当中包括了预算环境、预算活动以及信息和沟通这样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二)企业预算风险的辨别手段

现如今在进行风险辨别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现场调查法、专家调查法、风险清单分析法、财务情况分析法、组织结构分析法、流程图法以及可行性研究等等各类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着各自的适应性特征,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在辨别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奉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操作原则,但是一般情况下,结合好几种方法才能够让调查形式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三)企业预算风险的研究简析

对预算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识别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预算风险辨别开展的最初过程。

1.信息和沟通分析的简单分析。信息之间不协调以及不完整,或者是信息之间的交流以及反馈过程存在着漏洞形式,就被称为信息风险。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在企业的预算操作当中充当着核心操作的地位。研究制定一个预算操作计划以及开展执行一个预算计划,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信息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需要操作者与管理者进行良好有效的管理沟通。因为预算编制的过程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相互结合的过程,首先,下层人员将各项操作数据上报上去,保证上级工作人员之间的数据信息统一对称,如果相互之间的数据无法对应上的话,很可能造成上级下发的各项指标下级在实现的过程当中毫无压力,这样不利于促进下级员工的进步,也不利于实现上级员工对下级员工的管理和评估。信息之间交流的渠道不完善,会造成预算业务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却没有办法及时有效的反馈上去,预算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环境的变化和造成的预算与实际的差别没有办法得到实现,造成预算调整步伐及时更替,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

2.预算过程风险简析。企业预算的过程当中包含的内容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察等三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在预算计划的过程当中都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阶段出现的风险是最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的风险,要有清楚的认识,并且相应的制定操作解决办法,才能够帮助企业良好正确的实现预算操作。

第一,预算编制风险。预算实施开始的阶段就是预算编制,所以,辨别这个阶段当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算编制的过程包含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和分配、预算编制和上呈、预算审核和协调、预算审议准则等等。在这个操作环节当中,存在的主要奉献爱你包括:预算目标不达标;预算编制不科学完善;整体预算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以及错误性。

第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在预算执行的过程当中,包含了三个基本操作程序,分别是预算的执行和调控、预算的分析和反应、预算协调等等。在这个阶段当中,包含的主要风险有:预算的执行和操控能力不强,效果不高;预算的分析片面单一;预算在执行过程当中没有清楚了解目标的准确特性。

第三,预算考核风险。在预算考核的阶段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为:预算考察表现为形式意义;存在着业绩操纵的特点;预算考核单一片面等[4]。

(四)以要素为前提的企业预算风险辨别

根据以往工作的经验以及企业在过去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的数据资料能够分辨出企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形成风险之后,需要对每一个风险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影响深度进行判断,从而促进企业了解各种风险产生之后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并且根据当中的重要性特点,对预算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在分析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出现的结果之后,曾有学者将风险的概率与结果通过一张表进行分析表达,在这张图当中,不但能够让最突出的风险拥有最密切的关注,还指出了降低风险的形式就是把概率与结果之间的结合形式产生的严重后果降低。在这个风险图当中,分析判断了预算风险的基本层次。在这项坐标图当中,风险层次越明显,体现的严重程度越高,那么就会距离坐标原点越远。描述每个级别当中的判断准则详见下表(表1)。

表1 预算风险的评判准则

四、企业预算风险判定

在判断预算风险的过程当中,评测工作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并且准确预测预算环境和预算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且分析判断这些预见性的事物和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否吻合,以及这个可能出现的后果的严重破坏程度以及可能被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的具体程度,由此判断能够进行管理与控制的风险以及当中需要使用哪种操作办法而进行的防范操作。风险的判定工作是以风险辨别作为操作基础开展的,是企业预算风险管理工作当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判定标准的建立

建设出一个完整有效的预算风险判定标准操作体系,在预算的判定过程当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判定的指标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既定的,需要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原则开展相关的操作办法,才能够保证期有效完整的特点。

在建立判定标准时,需要遵循基本的四项原则,也就是科学性原则、敏捷度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相对独立性原则。

(二)判定方式的组成

模糊综合评价法思想最先提出的是美国一位学者,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使用的范围就是评价那些不清不楚、没有办法用确定的数值描述的行为和活动。这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初次使用在风险管理当中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将其和风险预警机制联系在一起[5]。之后,关于此项研究的工作不断深入。在最近几年,模糊评价的方法在模糊问题的研究当中是用范围广泛,并且慢慢的形成的一整套的科学有序的用来进行风险预警的中心性的操作管理办法。企业的预算风险种类比较多,这都是因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出现了狠很多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但是人们认识的水平有限,造成当中很多的风险无法使用具体的数据判定,无法准确的描述出风险的程度。预算风险当中的模糊性造成模糊综合判定成为了预算风险进行判定的做有效的操作办法。

使用模糊综合判定的操作办法,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判定的标准、确定标准的侧重点以及各项操作标准的归属范围、组成判定的矩阵、计算出判定的原则,对计算的原则进行统一性的操作办法,在这当中,对于标准当中的侧重点是确定判定形式的前提,需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段确定当中的侧重点。而分析指标侧重点的一种做有效的办法就是层次分析法,其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成各个不同的能够反映出问题本质的相关构成要素,并且把这些要素根据支配的关系组成有顺序的阶梯层次组织,按照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比对以及相关的专家进行综合性的判定形式当成各种确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操作办法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德尔菲法是用到人为主观要素当中,但是当中的关键部分是确定矩阵在构建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不协调性改成统一性时,存在着一些相对棘手的问题。为了把这些问题解决,模糊一致矩阵诞生。

五、企业预算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一)建立预算风险防控的基本管理系统

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对预算风险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密切关注预算业务的发展情况,分析预算风险预警情况,以及一旦出现危机时该如何应对解决,企业内部全体员工都要建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起由上至下的全员风险管理操作体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当中,需要把企业整体的风险操作管理概念加入到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培训的方法从重点攻克转变成局部交流,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并且把这项理念当成是平常工作的核心任务完成。在组织结构操作体系当中,建设一个自律组织,当中包含的层级有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

(二)建立预算业务操作过程的风险控制系统

在企业各项的预算操作活动当中,预算业务是一项系统化的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了预算业务当中的每一项操作活动,所以,其也是能够准确反映预算业务当中风险的操作要素。对这些操作过程进行整体性的优化分析,能够从整体将其有效性提升,达到企业事先预计的效果[6]。

企业预算编制过程,是企业进行整体性预算的开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主要的风险进行操控是最重要的。在确定预算操作目标之前,企业需要先清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过去发展的具体资料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力情况,再结合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从整体性出发,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要素以及变化情况进行整体性分析,在整年度的预算开展进行之前,编制出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预算方案。

六、结语

现在的发展现状是,大多数的企业在预算工作当中都存在着风险。风险是现在企业发展当中最关心的问题,但是预算风险管理在研究的工作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风险管理需要对预算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建立起预算风险的管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徐瑞芳.企业预算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许学娜,刘金兰.价值导向下的企业预算风险管理[J].统计与决策,2011,03(30).

[3]黄锦亮.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张英.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风险规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第6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煤炭企业的内部改革进一步推进。在改革扩张的过程中,煤炭企业也暴露出了重要的问题,即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及防范问题。煤炭企业存在怎样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的建立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整合改造中小煤矿,培育发展大型煤矿,煤矿企业间进行了并购重组资源整合。煤炭企业不仅面临复杂的内部环境,其外部不确定因素也非常多。这使得煤炭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国资委于2006年6月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其内部的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促使煤炭企业取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1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1.1财务风险状况及原因在当前的煤炭市场,扩张速度加快,大多数企业的筹资方式为负债筹资。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资金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利益,则不能顺利的偿还债务,这样便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代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外界因素比如宏观经济政策、政治状况以及文化环境等瞬息万变,由于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观念薄弱、企业的财务资金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任何一个决策的失误,都会使得负债风险大大提高,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就可以达到获取额外利润的目的。

1.2风险管理状况及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我国的煤炭企业承担财务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煤炭企业只能依靠自身来承担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迎难而上,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比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企业信息畅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等,朝着科学的管理模式迈进。但是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成熟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及监督体系不被重视,特别是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建议

2.1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煤炭企业在探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大的市场环境、政策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状况实事求是的加以处理。与此同时,要遵循几项基本原则:第一,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的原则。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是企业各项活动的指针,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管相结合的财务风险管理原则。财务人员与相关的管理者要熟悉财务风险的各种类型及其成因,并掌握多种应对策略与手段,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的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建立并尽可能的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应对不可避免的或无法预知的财务风险。第三,特别要遵循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的原则。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理财务风险来说,所要投入的成本不在少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获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在建立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成本的投入,遵循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的原则。

2.2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建议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特点,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其供应、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基于前文分析的煤炭企业的概况,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经营活动中,因此,要建立以预防、疏导为主,全面、系统的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做好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首先,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要充分发挥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必须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及重视。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风险,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因此,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仅企业全体成员要认识,领导要重视,负责人还必须带头配合执行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正确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在开展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之前,必须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合理的、准确的评估。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那么在进行企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要求,合理利用“SWTO”分析法,进行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状况的情况下,各种措施及应对策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再次,合理安排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资金、成本、权利。煤炭企业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调度等工作,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防止发生资金外流的现象;煤炭企业各项活动都要投入大量成本,内部控制对于成本核算与成本实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发生做假账的现象;煤炭企业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应该受到内部控制体系的监控,坚决抵制滥用权利的现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要完善企业信息管理,提高企业透明的。良好、顺畅的信息传达及公开系统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企业的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员工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小结

不同的规模的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合理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遵循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孟召德.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2]刘凤朝,王务平,张建峰,等.基于风险控制的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2009.

第7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发生财务危机,形成的风险称之为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融资类风险、投资类风险、经营类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由于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只要单位在经营,有任何与财务有关的行为,如投资或融资等,就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企业不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只能预防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但却无法消除风险。

2.全面性。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从物资采购、筹集资金、投资项目到产品销售等,均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而在任何环节均有可能因为人为失误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涵盖了企业的所有方面。

3.不确定性。因为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其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风险点发生的范围比较广,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存在诸多因素,如外部宏观政策、企业经营理念、投资决策等等,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无法有效应对。

4.风险与收益并存。众所周知,一个事物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公司企业想要获取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虽然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或危机,但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资金,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高杠杆收益率。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一)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融资行为不合理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会因无法按期偿还融资资金而产生财务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一是,融资规模不合理。适度的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发展,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增加单位的运营成本,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度融资,导致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而偿债能力又无法达到要求,选择高杠杆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对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期限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期限结构,且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单位的债务融资比率很高,则对它的经营现金流有较高的要求,经营资金流入无法满足偿还资金需求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财务风险系数高。另外,企业融资资金期限不合理,融资期限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匹配,或是资金使用未严格与融资期限匹配,这将导致企业面临着偿还资金的压力,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内外部各种因素对所投资项目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对投入资金后,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收入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收回投资资金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分析导致投资决策失败。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大举扩张规模,对于项目的投资仅凭借着想法或是热情,但是缺乏充分的事前调研,未进行市场的分析,并未对项目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投资项目实际运营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率大于投入成本,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在投资项目出现风险苗头的情况下,不能恰当地及时叫停项目以止损,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二是,投资项目期限安排不合理。如果企业没有权衡好投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便会使企业因资金流问题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过多地投入流动资产,其资金流动性将增强,但盈利能力会下降;但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影响,过度的进行长期投资将会使企业面临不确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投资若无法达到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营运风险分析

因企业营运工作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资金的回笼和资产的周转无法满足财务需求,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回收两个方面。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存货管理不善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如果企业对于生产管理和订单管理不到位,有可能使得企业存货积压,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资产周转率低,缺乏流动资金;而如果存货过少,会使得企业产生缺货风险,从而带来违约风险或是降低企业获利的机会。不管是存货积压还是缺货,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进而形成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抢占市场而大量的采用赊销,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差,销售资金回笼时间长,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这不仅会增加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长时间无法收回出现的大量坏账也可能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现金流量风险,是企业因为各个环节综合形成的现金流量过小或是为负,使得企业无流动资金可以周转而产生财务危机。现金流量最能直接反映一个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当一个单位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时,则表明单位的各项活动有净现金流入,资金流动性能够满足企业投资和正常业务需要的现金需求。现金流正值越高,说明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越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而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在经营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不能及时流入,或是企业过度投资使得企业的资金入不敷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并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

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体系的研究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收集企业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各项指标设置警戒线,在发生风险迹象时及时预警。同时,在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及时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其次,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风险预警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建立符合企业情况的风险等级判断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设立风险应对措施。例如,盈利能力可以将销售毛利率、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偿债能力可以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纳入评价体系。最后,需要建立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预警机制。现金流量是业务运营的基本保证,为了在现金流出现短缺时及时预警,单位应该跟踪监控企业的资金使用,分析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灵活运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方式,以提升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对于企业所有工作的规划。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覆盖的全面预算管理。并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做好过程管控,强化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以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现金流的监控,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企业还应辅助以其他的管理手段,例如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最佳订货点等,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业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融资决策时,必须注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以减少融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在投资决策时,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准确评估项目收益和投资成本,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率,避免投资失败而引发财务风险;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提高企业的存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增加企业的流动性和现金流量。

(三)实施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资金管理是否完善。如果企业的资金周转不顺畅且资金短缺,都会使得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因此,为了减少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整体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共享,实现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和调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整体资金的运转情况,以便更科学的进行资金配置,在有需求时尽可能地实现所需资金的内生化,减少融资,降低资本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各环节的需要优化各环节的资金配置,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企业的周转率。

(四)强化风险意识,注意外部政策变化

一方面,企业风险的发生不仅是企业在管理和决策的问题,也与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有关。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单位的管理层。企业要不断宣导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以使得员工在开展自身工作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关注工作中涉及到的风险点,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风险还与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变化。例如,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有关的地方政府政策等,这些与企业的融资成本、项目投资、经营成本等息息相关,企业应该随时关注各种外部因素,通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来增强对外部因素产生风险的抵抗能力。

第8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一、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原则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企业经营利润,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的而言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强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遵循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以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价值和作用。一是风险管理必须坚持风险与收益的相均衡原则。企业的发展都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因素,要调节二者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及时的趋利避害,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二是遵循基本的风险适度和规避原则。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主、客观的因素造成企业风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及时认清风险系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和防范,尽可能的将风险扼杀于摇篮,同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警,做好对风险的规避措施,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促进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高质、高效性;三是分权管理原则。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和高质高效性就必须要强调风险责任意识,实施分权管理原则,将具体权限和责任制真正贯彻和落实到管理中,帮助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发展,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视度越来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在随之提高,但从整体而言可以看出,在新形势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发展。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还普遍较低,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高,管理结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等,都是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尽管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开始注重内外兼顾的发展,对内部管理和风险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归根到底受以往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深入发展,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管理只是相关管理部门的事情,缺乏管理的责任意识,使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一个摆设,甚至有部分企业盲目的追求利润和节约成本,在内部管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上也比较怠慢,造成内部管理风险控制与企业发展脱节,内部控制不到位,缺乏实际意义。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新形势下,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了提供了发展条件,但同时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壮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系数也逐渐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管理意识的缺乏上,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也相应的有所欠缺,对风险的防范、规避、预见能力较差,管理层的不重视,员工责任意识的淡薄,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不规范等都不利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高质、高效的发展。3.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设备的应用都给企业更好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成为企业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涉及到企?I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然而在当前,部分企业在发展中,还未形成一个统筹、系统的监管体系,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做到全面、有效、及时的流通,造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风险因素。

三、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策略

第9篇:企业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三板 融资风险 风险成因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融入资金,公司要发展扩张就必然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大多数企业在融通资金的过程中盲目的融资,导致融资风险,影响公司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挂牌企业对融资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是公司在可持续战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三板市场融资现状

2006年到2010年是新三板的探索发展阶段,从2011年开始,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当年有超过10笔的定向增资记录,募集资金总额约达到6500万元。2012年新三板市场经历了第一次扩容之后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当时市场的定向增资25笔,平均融资规模超过3500万元,2013年以后,市场的定向增资次数与募集金额呈现高速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15年定向增发次数较2014年增加近6倍,市盈率更是高达30倍左右,如下表所示:

随着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与融资次数、金额的增多,新三板的发展势头仍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发展前景一片利好。但是在我国“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且由于多数企业受到自身财务政策、经营经验以及资金短缺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融资金额与次数的增多导致其面临着融资风险的困境。因此,本文在根据目前融资现状,了解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风险成因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融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风险成因

(一)公司治理能力不足

由于新三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仍处于成长期,公司治理结构、人员调配、财务制度都都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新三板企业挂牌前为有限责任公司,董监高等高级管理人员是为满足股份制改造拼凑而出,不具备管理能力和条件,实质是依然是大股东一言堂。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造成公司决策失误,给公司发展带来困难。

(二)公司管理层融资决策不当

挂牌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其大多数在融资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程序。融资立项阶段缺乏科学全面的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只是单纯需要资金进行生产研发而进行融资。对融入的资金,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无论是银行贷款或者定向增发的资金,只要有资金即可的想法,导致公司盲目融资,融资成本过高,资本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使得公司的融资决策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带来融资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融资方式运用不充分

新三板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改变了传统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解决了融资难这一局面,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促其高速发展。新三板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定向增发、中小企业私募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银行信贷5种形式,但挂牌企业通常运用的只有定向增发,其他方式并未被充分利用。定向增发即股权融资,公司融资后股本增加,对资金运用投资的项目收益在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并且股权融资对公司控制权的分散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给融资公司带来最大的威胁,权益的变化导致股价和相关财务指标发生变化,使得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失去信心,致使公司在需要资金运营的时候难以融到资金,引发融资风险。

四、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对策

新三板的存在使中小企I融资难的问题得以缓解,但风险也随之而来。挂牌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及时控制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一)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挂牌新三板过程中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时不能为应付监管而虚设管理职位,应切实发挥高管职能,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使企业按照合理的公司制度运行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公司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总经理总体把关、各级别人员层层负责的网状管理,从而覆盖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做到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员来负责,从而有利于公司在总体上控制和调配资金,实现单位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二)提高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力,合理优化融资结构

企业在作出融资决策前应该对当前的国家政策、市场的汇利率水平、企业资产结构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融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要详细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情况,评估项目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进而考虑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对策和措施,因此挂牌企业要考虑融资机会与风险,还要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和现在所处阶段、现有融资规模的结构以及现阶段经营状况。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时并没有考虑其当下的发展状况,导致其融资规模不合理。管理者要站在决策的高度,以整体利益为重,对企业全局的的发展深入的了解,对企业资金流的来源去向都得熟知,这样才能保证融资决策的合理性。

(三)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多元化

王小鲁等学者在《中国分省企业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中指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几个因素包括政府行政管理、法制环境、税收负担等。其中,政府行政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鼓励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发展迅速的资本市场,积极完善新三板市场,充分利用市场中的每种融资方式,除了提到的5种方式外,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的扩大,应拓宽融资渠道,并积极发展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平台,实现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融资,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与压力。生存的压力会给企业带来经营生产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及时防范与控制,才能促进企业持续高速的发展。相信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与一系列监管措施的不断出台,行业协会的不断自律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互信的不断加强,我国新三板市场一定会不断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与发展瓶颈,促进我国资本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旭驰.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4,21:58+64.

[2]何蔷.熊猫乳业挂牌“新三板”融资风险防控问题浅析[J].当代农机,2016,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