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医药零售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零售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零售行业研究

第1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同样,就算是受互联网直接冲击较小的医药零售业,其“主流换档”的速度之快同样令人应接不瑕。行业格局、竞争态势、主流企业等各个维度的均呈现换档趋势。

第一,商业规则“制定权”开始“换档”。

在全国性的医药零售企业出现之前,整个“供应链”中的商业规则的制定权,尤其是商品的“定价权”,是掌握在生产厂商手中,品牌商品更是如此。随着医药零售龙头企业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强化,“主流企业”不但开始左右着全国的零售竞争格局,同时也从品牌厂商手中夺取了供应链中的“商业规则制定权”。

“品牌厂商的二线产品”这一品类概念就是由此而生的,该品类最大的特点是:其一要为零售企业让渡更高的利润空间,其二是规格或剂型的差异化或独家专享。该品类堪称为主流企业“量身定做”。

第二,主流企业的“经营重心”开始“换档”。

在以前,医药零售企业不论大小,基本上是以“开店、增强单店产出”等“内生式”的扩张来构筑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规模。而现在已经转向为以“收购、联营”等“外延式”的扩张为主要路径。比如云南鸿翔一心堂在上市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收购,而广东大参林则主推“上市大联盟”战略来做大做强而达到上市的目的。

第三,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实现了换档。

竞争的格局已经从 “区域诸侯”格局演变为“跨区布局”,并有向“全国寡头”格局进化的趋势。

1、五年前,尤其是十年前,从《中国药店》、《医药经济报》等媒介每年的“连锁药店百强榜单”前十强中,大部份是“区域诸侯”,如云南一心堂、甘肃众友、重庆桐君阁等。就算是当初曾多年坐上全国头号交椅的海王星辰,也只是布局于东部沿海省份而已。

2、而如今,能够在医药零售圈起领军作用的,大多为全国性跨区连锁,如国大药房、一心堂、老百姓等连锁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了“倒逼”供应商对自身的渠道格局、架构搭建、经营方针、合作条件等企业经营及市场要素进行重新定位的实力与地位。

第四,“主流企业”面面观。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过近十年的“洗牌”,曾经的主流企业落寞的有之,原地踏步的有之,晋升新贵的更有之。就目前的市场格局、企业规模、发展潜力等维度而言,主流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类:

1、国家队:其代表企业为国大药房、华润系、上药集团等。尤其是国大药房作为中国医药集团下属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的旗下企业,依托国家队的资源及资金优势,十年之间,以上海国大药房及深圳一致连锁为基石,以收购为主线,如今旗下的零售药店已经覆盖了全国的过半省份;

2、新晋“贵族”:以云南鸿翔一心堂、湖南老百姓、湖南益丰、广东大参林、济南漱玉平民等医药零售行业的上市公司及准上市公司为代表。这类公司以IPO的融资或战略风投带来的资金,要么强化区域龙头的强势地位,要么构筑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军优势;

3、跨界者:以华泰基金、高盛为代表的资本大鳄。十年前,高盛投资的海王星辰在美国上市,并拿下了医药零售龙头的位置。而如今,华泰基金收购常州恒泰连锁,并提出了五年100亿的宏大目标。这无一不体现资本大鳄“不差钱”的优势与对该行业的垂涎。

第五,未来的“主流换档”方向

市场竞争是永恒的主题,而市场竞争主体的“主流换档”也会永不停歇。那么未来的主流或是新晋的主流企业会是何方神圣呢?

1、至少在五到十年内,现今已济身主流的“国家队”、上市公司依然会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主流企业。就好象曾经的“领头羊”海王星辰,虽然由于人才大量流失(尤其是CEO更迭频繁),与供应商关系紧张等因素导致近年来业绩停滞不前,门店不断收缩,已经衰退为“二流企业”,但依旧是医药零售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2、华润系:在当下的医药零售行业,华润系所占的影响力较弱,但千万别忽视了华润系“后发制人”的实力及水平。

目前而言,华润系旗下的连锁药房远不如同为“国家队”的国大药房,亦不如一心堂、老百姓、益丰等民营大鳄,甚至还不如一些区域龙头连锁企业。其一是其收购的连锁药店少且规模都不够大,其二是旗下的连锁药店并没有整合成一个整体,甚至业内人士并不知晓哪些连锁药房(诸如华源大药房、苏州礼安连锁等)是华润系所有。但千万别忽视了华润系的扩张与整合能力。

首先,华润是一家最值得尊敬的央企,没有之一。几乎所有的央企都给公众留下了“垄断”的印记,其竞争优势及利润均得益于垄断,但华润是个例外。在华润的产业中,在众多充分竞争的领域内构筑起了领先优势,如啤酒业的华润雪花,零售超市业的华润万家,还有医药工业企业更是枚不胜数。

其次,华润收购后的整合能力与效能也无出其右,如收购的东阿阿胶、紫竹药业、华润三九等企业,在其收购后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了行业标杆。

第2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 益丰药房:行业领先的“大健康药房” 辉丰农化“隐秘”上市 玉米新品种:益丰29 浅谈晋丰公司管理创新之路 探寻精益化之路 顺丰速递借壳上市案例研究 曲折上市之路 功能茶上市之路 CFO谈上市之路 医院药房精益管理的效果分析 咀嚼有益,唾液竟是“自助药房” 丰益国际集团管控从FSSC开始 衡丰的精益化生存 丰益国际:“财务派”的IT漂流 丰益国际:集团管控从FSSC开始 供应:玉米、小麦(丰益粮油公司) 益泰:系统集成之路 丰田成本精益之路初探 走精益之路 强航空动力 精益物流之路多崎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益丰药房上市之路 益丰药房上市之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曹昌")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月17日,益丰药房A 股上市仪式。

“什么时候能做到100亿元,这个内容不知道能不能讲。董秘提醒我,涉及数据的内容都要谨慎。”3月17日,登陆资本市场刚满一个月的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坦言,自己尚未习惯面对采访。

2月17日,益丰药房(603939.SH)登陆沪市主板,成为医药零售行业继云南一心堂(002727.SZ)之后的第二家上市企业。紧随其后,同为药房湘军的老百姓大药房也已通过证监会审核,上市在即;同济堂借壳啤酒花(600090.SH)亦在证监会审核中;海王星辰(NPD.NY)则已在海外上市。国内排名靠前的连锁药店加速登陆资本市场,且纷纷抛出巨大的增长计划,快速抢占传统市场,布局医药电商,成为各大巨头共同的选择。

连锁药房也有共同的烦恼。“以药养医”模式已是沉疴所在,医院以超过一万亿元的药品销售规模占据着近80%的市场份额,新医改政策能否实现医药分开仍是个巨大的未知数;提升药店连锁率是政策导向所在,但零散的单体药店仍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传统连锁药店尚未真正壮大,传言网上开售处方药,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医药电商又凶猛来袭。

在这个增长迅速且空间巨大的市场,连锁药店正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低价、可复制,益丰药房“刀刀见红”

高毅,1968年出生,湖南常德人。高毅大学专业是会计,一毕业就下海创业。1996年,28岁的高毅和父亲、弟弟一起承包了常德一个乡镇的药品批发站。

彼时的药店高高的柜台,老旧的店堂。价格高、品种少、质量难以保证是困扰购药者的普遍问题,亦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

两个契机催生了益丰药房。高毅说,一是有亲朋好友在其批发公司买药,比柜台便宜40%,甚至60%,这就发现了零售药店降价的空间;二是一个朋友的母亲在其仓库拆零区买药,就像在超市里买东西一样样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仓储药品的方式带到外面去呢?”

2001年,高毅在常德开了第一家药店,也是中南五省的第一家平价药房,打出的口号是“比国家核定零售价平均降低45%”,将行业内过去“高毛利低周转”的方式转变为“低毛利高周转”的现款交易模式,行业毛利率从30%降到8%,之后又降到6%。

益丰药房第二大股东、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则认为,益丰药房的开店模式也极具杀伤力。在早期,益丰药房一般是在三四线城市密集开店,“往往是在一个县城,就一条老街,益丰进去开一个旗舰店,再铺两三个小店围起来,立即成为当地的第一品牌,其他的竞争对手就没有机会了。”

刀刀见红,差点要了一些同行和药厂的命。2002年,益丰药房的一家新店就曾遭遇一开张就被砸店的事件,也曾有供应商强迫益丰药房取消供销协议。

凭借强有力的低价策略和可复制的模式,益丰药房迅速切开了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改变,平价药房湘军群雄崛起。在2014年的全国药店前50强中,包括益丰药房在内的湖南平价药房占据5个席位。

“上市后,用融资的钱开新店,

自有资金将用于兼并”

2001年成立的益丰药房无疑踩到了行业发展的爆点。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01 年至2013 年,我国医药零售市场总规模(含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实现了 16.26%的年复合增长,2013年达到 12645 亿元,其中,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约为2619亿元,占比为20.71%。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前1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14.4%。

行业高速成长,益丰药房也从蜗居常德的一家门店,逐步发展到湖南全省,并进入上海、江西等地。2008年,今日资本的进入点燃了益丰药房的爆发式增长。

今日资本以擅长投资零售行业著称,作为京东商城的第一位投资人,其当前获益超过130倍。此外,徐新还透露,赶集网、三只松鼠、唯品会等项目也让今日资本收益颇丰。

连锁药店亦是今日资本瞄准的猎物。2008年,在接触益丰药房之前,徐新已先后考察了20多家连锁药店。当时的益丰药房在行业内排名第19位,仅有70多家门店,即便在湖南,也不是今日资本的首选标的。

然而,“在湖南谈过两次之后,我就把高总拉到了上海去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徐新表示,益丰药房中型药店为主的业态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高毅个人的魅力是其动心所在。

2008年10月,今日资本出资2亿元入股益丰药房,占其上市前总股本的31.67%。此后,益丰药房加速扩张,其门店数量从2007年底的77家门店急速上升到2014年底的810家门店,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2014年排名行业第五位。

上市,更让高毅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2015年2月17日,益丰药房成功募集资金净额达7.25亿元。“上市以前,公司以自建店为主;上市后,用融资的钱开新店,自有资金将用于兼并,发展速度会快很多。”

高毅称,“实体店以后的发展,仍是现有模式的裂变,对管理能力不构成任何挑战,只需要培养更多的店长就行了。”

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问及益丰药房是否具备兼并整合能力时,高毅表示,“以前收购只是练兵,表明益丰有并购整合的能力。”

益丰药房曾分别于2011年与2013年收购上海开心人大药房和新宝丰大药房。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海新开心人大药房在被收购之后盈利能力由2010年的利润总额77.98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净利润837.79 万元。

并购扩张也是其他连锁药店巨头的战略选择。老百姓大药房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拟募集资金10.1亿元,除新设直营门店外,也考虑并购其他零售药店企业。相对于云南一心堂、海王星辰、国大药房等巨头2000家门店以上的规模,不论是益丰药房还是老百姓大药房,借力资本,加速抢占市场的战略展露无遗。 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认为,互联网是趋势,但目前因为政策限制,整个行业会如何发展还不明朗。

面对电商江湖,

目前重点推广O2O模式

实体零售药店仍在奋力拼杀,真正的风险却来自无所不在的互联网。截至 2015 年1月,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全国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的企业已达368 家,其中获得B2C模式的网上售药资格的药店由2010年底的 21家增至 270家。

医药电商的增速也远高于零售药店。中康资讯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约42亿元,较2012年翻了2倍。相形之下,零售药品2013年市场仅增长12%,同比下滑4%。

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均已磨刀霍霍,纷纷进军医药电商领域。其中,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天猫医药馆2013年交易规模达20.4亿元,占国内医药电子交易47.89%,同比增长172%。

目前,网售处方药与医保报销仍是挡在医药电商面前的两座大山。政策何时放开以及放开的力度,成为医药电商集体期待的行业风口,或将对实体药店形成较大冲击。

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凭处方销售处方药”。20天后,一心堂、老百姓大药房、益丰药房等60多家医药流通企业集体上书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商务部,强烈反对全面放开网上开售处方药。

“我们反对的是无条件放开网售处方药,如果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卖药,这对用药安全是极大的风险。行业内建议有条件地放开,让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来试点。”高毅表示,“互联网是趋势,但目前因为政策限制,整个行业会如何发展还不明朗。”

2013年,益丰药房启动电商平台,现已建成B2C 模式的益丰网上药店官方商城,并入驻天猫医药馆、京东商城开设旗舰店,也已实现在实体门店用手机支付宝买药的 O2O(线上线下) 模式。

从架构来看,益丰药房已在电商领域完成初始布局,但从其募集资金投入方向来看,电商并非其当前投入重点,高毅也未透露益丰药房网上售药的具体数据,只表示:“O2O模式不受网上售药政策影响。这是益丰当前会重点推广的政策。”

不论是高毅还是徐新,均认为益丰药房电商战略的挑战来自如何寻找合适的电商人才。高毅希望两条腿走路,“电商团队,必须是既要懂得线上运营,又懂线下销售的;既要到实体店中去找人,也要吸引新人。”徐新则建议将电商团队与原有团队切割开,大胆地起用“80后”,甚至是“85后”,“他们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最懂互联网思维。”

第3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产品整体概念 零售药店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政策下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在GDP增长为市场带来的原动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推进下,中国医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1年~2013年,我国医药零售市场总规模(含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实现了16.26%的年复合增长,其中2013年达到12,645亿元,同比增长17.99%。

但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零售药店的销售在医药零售市场占比一直处于劣势。政策上逐步推进的基本药物配送制度、国家要求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及药品价格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制约着零售药店的发展。2013年我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2619亿元,占医药零售市场总规模的20.71%,远远小于医疗机构药房79.29%的占比。与此同时, 2014年,无锡惠润、华润医药联合售卖三九医药、金象药房连锁与复美药房连锁被复星医药打包卖给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不少上市公司因毛利率低而放弃零售药店项目。[1]根据《2013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至2012年底,全国零售药店门店共423723家,比2011年减少65家。[2]零售药店的发展开始力不从心。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状况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是摆在很多零售药店业者心中的一个问题。

一、产品整体概念

作为研究企业市场活动规律的学科,市场营销学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基础理论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经典的市场营销4P组合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企业可以控制的方面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出谋划策。在此,我们尝试使用最为基础的产品策略中的整体概念为零售药店的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关于产品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品即产品实物本身,有人认为包含产品的售后等外在服务项目。目前,营销理论中大多公认的是美国营销教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产品整体概念。

他认为凡是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有形和无形物品都是产品,[3]具体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是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即消费者希望从产品那里被满足的需要。如患者购买感冒药,即是希望能通过服用感冒药及时快速地治愈感冒,而能够快速及时治愈患者的感冒症状就是感冒药的核心产品。这种核心产品是无形的,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正是消费者的这种“无”形需要催生了无数“有”形的产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无”形的需要,企业必须提供“有”形的实物来支撑,即万物之“有”,也就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牌、包装、式样、特色、质量等消费者能够在产品实物中看到、感受到的部分。这也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重点。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不同企业间的产品在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上已无明显差异,为了突出企业产品的差异性,很多企业开始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免费送货上门、安装维修等售后跟踪服务项目,这就出现了第三层的产品整体概念――附加产品。附加产品就是消费者能从产品中获得所有附加服务和利益。未来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从附加产品中寻找突破口,突显企业的优势,在竞争中与对手明显区别,以使消费者主动选择本企业的产品。

二、零售药店的产品整体概念应用

(一)核心产品

零售药店作为服务性的零售行业,其提供的核心产品,即消费者希望从零售药店获得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就是方便快捷的健康产品供应和咨询服务,是在有形的产品实物基础上提供的无形服务。零售药店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实物供应都需围绕消费者所需要的最为方便、满意的实物供应和用药咨询服务展开,凡是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项目都能获得青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海王星辰等连锁药房在药品供应之余致力于发展多元化健康产品供应,正是从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出发,凡是能满足消费者大健康需要的产品,包括保健品、有机食品、生活必需品,甚至是如北京同仁堂药店在其店堂内提供名医坐诊服务等都属消费者希望获得的健康产品。

(二)形式产品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即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产品供应和咨询服务,药店需要配备种类繁多的药品实物、丰富多样的药品陈列、整洁卫生的卖场环境设计、舒适安全的卖场氛围等。国内部分连锁药店在店堂内设置专门的用药咨询区域和休闲区,提供免费的茶水、用药健康手册和健康知识讲座视频供消费者进行用药咨询和休憩,从实物上、形式上满足消费者无形的核心产品需求。

(三)附加产品

为了能让消费者感觉得物有所值,能够从药店获得更多的附加利益和服务,企业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众多异彩纷呈的贴心服务,丰富产品概念,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免费服务项目。例如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定时用药提醒、免费送货上门、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服务,长期举办免费的慢性病、常见病知识讲座,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追踪服务,免费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服务,使用店家会员卡可到其他联盟商家享受同样会员服务等,让消费者从中获得实惠。

三、结论

产品整体概念是营销学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理解产品基本概念同时,启发企业从竞争中获得优势,尤其是附加产品,更是未来企业竞争的重点。各零售药店要围绕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基本需要,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实物和相应的咨询服务,并附之以更多免费快捷的售后服务项目,才能在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和市场前景。

(作者单位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参考文献

[1] 海纳百川.迎来重新洗牌的药店零售行业[J].金融经济,2015(3):57-58.

[2] 赵梅.新医改和现代商业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生存现状与策略[J].中国药房,2015,26

(4):574-576.

第4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药品流通;问题;对策

药品流通,是指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包括药品批发、零售和医院药房、消费者等环节。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业不仅具有一般物流的属性,还具备药品行业的特殊属性,如安全性、有效性、专用性、质量的重要性等。药品流通关系民生,课题组结合流通领域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药品流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向市场化经营体制,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正式开始于1984年,近三十年来,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受国家政策调控,目前我国药品流通市场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体系:行政化的药品供应体系即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供应体系,该体系占药品市场份额的75%;市场化的药品供应体系即零售药店、私人诊所、民营医院的供应体系,它们占药品市场份额的15%;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占药品市场份额的10%。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保面的扩展和国民对健康刚性需求的增加,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近六年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逐增长。从2005年的3000亿元到2011年的9426亿元,2012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11174亿元。行业利润率低下,2011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2%,2012年的上半年为2.0%。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各项药品流通管理政策的密集出台,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在行业内得到逐步落实,并购重组的加速,原有的多、小、散的行业结构有所改变,流通企业数量减少,行业集中度略有提高,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

2012年,我国销售总额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已有10家,比2010年增加2家;前100 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市场份额达64%,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2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增速减缓,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34.3%。其中,前5位企业占9.6%,前10位企业占16.3%,前20位企业占22.9%,销售额超过40亿元的只有3家。

2 药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药品行业集中度差

目前,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营销能力的不足,需要借助经销商的力量,80%都采用招商制。药品流通一般为五个环节:厂家、总、区域、医院和零售药店、消费者等。现有模式主要为底价制:药企将药品以市场价的3折乃至2折包给商,商再以底价拿到药品后,参与招标或直接联系的形式向医院销售。

药品从厂家到最终的消费者,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经历了5-6个环节。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又都可直接对医院或零售药店进行销售。药品流通环节越多,加价也就越多,药品的价格就越高。相同厂家的同一种普药,历经不同的体系渠道,最终售价相差很大。药品到了消费者手中有的价格已经翻了数倍,甚至几十倍以上,导致药价虚高。

2.2 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

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带金销售、挂靠、过票等。究其原因,除了国家对药品流通业的监管缺失外,其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虽然国家推行了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颁布)认证,但准入规则虚化,退出成本很低,现有的医药工商企业仍然数量过大、规模过小,远远超出了药品消费市场的承载能力,严重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过多的流通企业都要分一杯羹,导致过度和无序的竞争;第二,医药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哪怕是个人,也可以挂靠某家医药公司,通过过票以商业总的名义给医院供货;第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行政行为比较多,如药品差价率管制、禁止二次议价的政策,各地政策不一以及地方保护等,遏制了药企正常的价格竞争,同质化竞争下企业采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营销手段就是回扣。

2.3 公立医院药品的流通程序待规范

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我国医院总数为21979家,其中公立医院13542家,占61.61%。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法人,财政拨款有限,约占医院总支出的10%。政府补偿不到位,医院必须靠自身创收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加之自身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医事医疗服务按项目付费,必然依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对实行"零差率"的基本药物加价销售。2012年4月,国家审计署调查显示,一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仍购进和使用非基本药物、加价销售基本药物。

公立医院处于一种双重垄断的地位:从药企与医院两者关系来看,医院决定着药品的进量甚至进价,严重占压批发企业资金,即医院可以看作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再从医患关系来看,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患之间的委托关系,医院又决定着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及价格,所以医院又可以看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由于医院的强势地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面对医院时,不能以价格、质量、服务和品牌来竞争市场份额。

三年来的新医改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政府对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价和购销差价率的行政管制,即政府通过药品招标确定医院的药品采购价,规定医院只能在采购价基础上顺加15%作为药品零售价,不允许医院二次议价。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府只招不采,且不论医院规模大小、采购量多少、配送距离远近、回款快慢都执行同一价格。中标的多是价格虚高的药品,"低价药品中标就死"。这些政策导致医生吃回扣成为普遍现象,进高价药、大处方、滥用药直接增加医生的隐性收入,增加了医院的药品收益。这样,医生和患者在利益上就处于对立面,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削弱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患者对医生日益缺乏信任,医患矛盾十分突出。 2013年1月央视曝光的"高州医院回扣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2.4 医药物流市场化程度低,技术落后

整个医药行业物流体系刚刚建立,由于药品的特殊属性,市场主体是药品流通企业,年销售额在30亿以上的医药流通企业大多建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基本不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已有的少数药品第三方物流运行不够专业,比如中国邮政试水的医药业务,虽属"第三方",也具备资质,但在运作上基本类似传统医药物流模式,难以上升到"物流"的高度。总体来说,物流设施设备不规范,商品信息标准化滞后,各节点企业没有形成信息化网络,加剧了药品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不能较好地将药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搬运、配送等环节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药品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了我国药品流通的发展。

2.5 药品零售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政策及环境方面的影响:目前医改政策总体对药品零售业的发展不利,鉴于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服务的铺开,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处方少,再加过去政策在建立医保体系中,一直没有把药店纳入医保统筹等政策因素影响,尤其在医改各项政策落实与推进比较到位的城市和地区,这样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客流量的分薄与销售额的下降。而经营成本如房租、人力成本等费用趋于上升。

从零售行业自身来看:行业连锁化程度不高,缺乏采购配送能力;零售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多数药店没有专职的执业药师,缺乏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能力;除药品以外的产品多元化有待进一步拓展,总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药店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终结,终端药店面临销售增长难的阶段。

3 构建药品流通新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构建新的药品流通模式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医药流通体制、医疗保险、以及国家监管等多个方面,会触及众多的相关利益群体,需要全面兼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同利益,逐渐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则,不断探索、逐步推进。

3.1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监管

药品流通与医改、医保等密切相关,药品流通中的不少问题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形成的,有效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家也在不断地通过试点、探索,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正,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取消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政府只管药品最高零售价。现行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应考虑取消,只管最高零售价并动态调整,容许医院合理的药品利润。同时扶持民营、外资兴办医疗机构,通过市场竞争降药价。

改进集中招标制度。目前实行的公立医院集中招标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量价不挂钩、药品质量体现不足等,关键是中标价远高于零售药店、私人诊所、民营医院的采购价,给回扣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改革集中招标应朝压低中标价格、招标过程透明、更加市场化方向努力。放开二次议价,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公立医院以底价采购药品,就是维持顺加15%的加成比例,也会大大降低最终药价;改进集中招标制度,让人社部门会参与价格控制;也可以探索以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方式。

加强对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应管办分开,对照国家商务部的药品流通行业五项标准,强化监管职能,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深圳的做法是:卫生行政部门今后将不再举办公立医院,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医疗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全行业监管上来,把办医院的职责交给公立医院管理理事会和医管中心。此外,还需要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健全有关药品的法律法规等。

医生的绩效考核方式和付费机制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质量、效率、安全、环境、患者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医院和科室的收入、医务人员的收入及晋升层层挂钩,从利益上形成实现公益性目标的约束和激励,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患利益上的对立。在局部可以试点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包括总额预付和按病种付费,在医院形成内部控制费用的机制。

3.2 并购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近十多年,我国资本市场有300多家上市企业通过并购改善和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行业整合、整体上市和增强控制权等做优做强的目的。医药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整合,加快产品或结构调整,实现业务协同、优势互补,减少同质竞争,打造医药行业全产业链,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国家政策加大对药企并购的支持力度,降低并购交易成本,不只是少数大的企业集团,中型药品批发企业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批发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由于具有品种优势,并购整合成功率更高。通过并购整合,减少流通层次和环节,改进原有的购销方式,再造药品流通模式。具体的改革思路有:

第一,后向一体化,以大、中型药品批发商业为主,药品生产企业参股的股份制医药销售公司,厂家专注研发、生产,股份制医药销售公司作为药品区域物流节点,全权负责销售给区域终端;第二,前向一体化,大、中型药品批发商业兼并小型商业企业、代管医院药房、收购药店,拓展终端网络;第三,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流通企业,对照GSP标准,或被兼并、或退出药品行业、或转型做终端药品物流。

3.3 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

在我国,除了少数几家大型的流通企业如国药、上药和华药等,有能力建设省级物流中心、地市节点,发展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外,而大多数中小药企不具备规模和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集约化具有服务模式,可以带来交易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助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加快药品专业物流的信息化,大大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今年6月将施行国家卫生部了新版GSP,对药品经营提出更高要求,中小药企有限的资源更需要集中在推广药品、开拓市场方面,会借力专业第三方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会成为一种主流。

笔者相信,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现有的物流企业,铁路、公路以及以中国邮政等以第三方身份开展的药品物流业务,针对医药物流的专业性提高后会成为主力;一些中小医药商业经过转型、兼并重组,也会成为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生力军。

3.4 零售药品连锁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

药品零售也因医药政策带来一些机遇:目前政策逐步演变为规定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销售基药目录产品,导致药品品种短缺,一小部分患者回流到药店;以人头拨款的方式为主的医保控费,对医院费用采取封顶制,将使部分处方和药品回流到药店;零差率政策将逐步降低医院对药品销售的依赖性,处方外流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药品零售行业自身也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批零一体化,作为药品的集成供应商的批发企业,通过兼并或持股的方式介入零售;进一步发展连锁和联盟,提高信息化和物流水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强药店的布局规划,完善分级管理;适度多元化经营,整合适合药店销售的品牌保健品、药妆等,在非药品品类发展自有品牌,在健康服务方面开展探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培养和吸引人才,除执业药师外,还可引入坐堂医生,提高专业药事服务能力,诚信经营,力求顾客满意;上规模的药品连锁集团和有实力的药店可以加快药品电子商务的探索,鼓励经营规范的医药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吸引新的顾客群体。

参考文献:

[1]国家商务部: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2,6)[EB/OL].国家商务部网站,http://.

[2]国家商务部: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3,5)[EB/OL].国家商务部网站,http://.

[3]郭春丽: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3,7.

[4]张玉龙等:论我国医药流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

[5]左克源: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对策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

[6]关艳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亟需解决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2,12.

[7]王清: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策建议[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10.

[8]何倩等:我国药品流通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保险,2012,6.

[9]程锦锥等: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

第5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一、商业领域中的联盟

1、什么是联盟

联盟是指特定群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成的团体。这种结合一般属于自发性,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以追求利益为最终目的。根据合作时间的长短,联盟可以分为长期联盟和短期联盟两大类,长期联盟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之间,多为行业联合体,例如家电去企业、医药企业会分别组成自己的家电联盟和医药联盟从而在社会资源配备、行业环境改造、行业进步等方面争取各自的有利位置;短期联盟多存在于行业内部,一般是行业内的部分企业结成一个短暂的联盟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例如药品采购联盟就会和药品生产、经营(批发)进行采购成本的竞争;家乐福供货商联合起来抵制家乐福的低价采购和入场费用。

2、联盟的优势及其在商业领域的成功运用

自从联盟这种运作方式诞生以来,联盟就为大家所喜爱,联盟在市场竞争中有三大优势:达到既定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宝贵资源。具体说来就是:加强协调,整合联盟中分散的公司资源,凝聚成一股力量,提高运作速度,分担风险,使企业能够把握伴有较大风险的机遇。加强合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保持在市场上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可以把竞争对手限定到它的地盘上,避免双方投入大量资金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通过联盟可获得重要的市场情报,使营销领域向纵向或横向扩大,使合作者能够进入单方难以渗透的市场,有助于销售的增长。一旦战略联盟管理有方,合作双方将比单方自行发展具有更广阔的战略灵活性,最终可以达到双赢。联盟在商业领域中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比如:针对美国商务部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汕头的十五家虾制品企业积极组织起来,一致对外,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有利优势;香港电讯盈科与IBM结成联盟共同面对网络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浙江康恩贝、赛诺菲、英特药业与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组成医药物流,从而简化以往药品运输中的繁琐环节,货物直接发送到客户手中减轻没能及时提货造成的货物毁损风险,从而取得合作双方的双赢。

3、医药领域中联盟的发展状况

药品销售作为商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结成了大小不等、形式多样的联盟。分别有药品研究联盟、药品生产企业联盟、药品批发企业联盟、药品零售企业联盟等,目前这些联盟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常是为了竞争而结盟,在竞争中面对利益而解散,例如在医药零售领域,部分药品零售企业为了应对药品平价超市进入后在区域市场造成的波动,纷纷结成价格联盟,可在实际操作中面对药价的整体走低,先后参入到价格大战中来,联盟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二、医药零售领域联盟中的各方

为了准确的了解药品零售领域的联盟,我们首先来了解联盟中涉及的各方。

1、供货商

联盟中的供货商包括:药品生产厂家、药品批发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追求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利润是其追求的目标。与药品销售企业(零售)和平共处是开展市场销售的原则,在操作中力求区域,市场的稳定。

2、销售商

联盟中的药品销售商是指药品零售企业,主要包括大型平价药品超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对于他们来说结成联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进行平价炒做、在老百姓中树立价廉物美的正面形象;应对市场的变化,争取最大的利益;建立强大的联盟,在联盟内互通有无,确保利润的最大化;代表的只是部分药品销售企业。

3、监管部门

在医药零售领域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包括药品局、工商、物价等行政部门。加强对行业规范管理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并且人人享有健康医疗保证、促进医药商业良性发展、组织应对药品零售领域放开后的挑战是他们对药品销售行业进行监管的原则,因而只要联盟是积极、正向且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都是允许的。

三、正确认识工商关系,促进工商关系的良性发展

1、正确认识医药工商之间的关系

药品零售领域的工商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将合作伙伴抛弃组成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伤害着联盟内外的双方。采用报复性的措施将厂家的药品撤柜,在对厂家造成伤害的同时,店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是因为虽然可以寻求替代产品,但由于该品种(知名)的缺失,不可避免的对药品的品牌造成不利影响。曾经有一知名连锁企业和某合资企业因为药品采购及相关政策未达成一致,因而停售该厂品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面对消费者的怀疑,不得不和厂家重新达成一致。

2、相互协助,搞好协销售工作

为了共同发展,药店和供货商可以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比如相互做好产品的协销工作。药店在执行厂家的部分销售政策的同时,厂家积极提供全方位的销售支持,提高药品销售的附加值,从而在利润有保证的前提下转移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依赖,为药店经营摆脱当前的窘境。当厂家在药店的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也就可以成为事业上的好合作伙伴。这里需要做的是部分药店和供货商将金钱营销观转变为服务营销观,药品供货商,可以更多为药店提供经营上的支持。我曾经应某药厂的要求赴某一药品经营企业开展GSP认证工作,在此期间亲历了工商关系的融洽相处。

3、通过服务提高满意度

包括消费者对药店的满意度和药店对供货商的满意度。在这里我们要做好的是加强消费者对药店的满意度,而做好这需要药店和供货商双方的努力。通过这种服务可以将消费者从我们不经意中培养的价格依赖中引导出来。笔者曾经在一次药店巡查中就通过自己的服务为门店留住了业务,尽管当时药品的价格比相距50米外的另外一个药店的价格要贵。

4、结合药品的特殊性,合理运用各种销售方法,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决定了我们在销售是既要按造销售规律办事,有要兼顾药品的特殊性,因而平价应该只是销售手法运用中的一种,我们更多的可以采用陈列营销、体验营销、行销、服务营销等手段,从而提高消费着认可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6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日本 零售业 数据

日本的“商业统计调查”是由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调查统计部进行,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这是对日本全国的批发业、零售业进行的全面、权威调查,其数据详实、详尽,是研究日本流通业的宝贵资料和基本数据。日本的财政年度是从当年4月1日起到次年的3月31日止,据此2007年度的统计数据是在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间发生的。本次调查是在2007年6月1日进行。

日本零售业统计的基本概况

(一)日本零售业统计调查

该项统计调查从1952年开始,到1976年的24年间每两年进行一次。1979年以后,每三年进行一次。1997年以后每5年一次,但在其中间的第3年进行一次简易调查。

本文所使用数据来自于2007年6月1日进行的商业统计调查速报。为了保持数据的原始性与准确性,文章照录了日本使用的“日元”及“兆”数量单位,对其十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揭示日本零售业现状及其基本特征。

(二)日本零售事业所分类

日本原则上把“具有一定场所、销售所购进来的有形商品的地方”称为(批发业或零售业)事业所。零售事业所分为以下七种:销售个人或家庭用商品的事业所;销售采用少量或价格不高商品的事业所;销售并修理同类商品的事业所;制作销售事业所(前店后厂型,比如糕点店、面包店、盒饭店、豆腐店等);加油站;无店铺销售事业所;在办公大楼、公司、工厂、团体、游园地等处设置的独立的事业所。

(三)日本零售业的分类

按照“日本标准产业分类”,零售业依销售商品的不同分为六类,分别为:各种商品零售业(产业分类编号55);织物、服装、随身物品零售业(56);饮料、食料零售业(57);汽车、自行车零售业(58);家具、家用器物零售业(59);其它零售业(60)。“其它零售业”还可细分为:医药、化妆品零售业(601);农耕用品零售业(602);燃料零售业(603);图书、文具零售业(604);体育用品、玩具、娱乐品、乐器零售业(605);照相机、照相器材零售业(606);钟表、眼睛、光学仪器零售业(607);其它未分类的零售业(609)。

日本零售业的基本数据分析

(一)总体概况

2007年,日本共有商业事业所1470995家,其中批发业有334240家、零售业有1136755家。全年商品销售额为545兆2506亿日元,其中批发业410兆6789亿日元、零售业134兆5717亿元。商业行业就业人数共计1170万6379人,批发业363万9307人、零售业806万7072人。日本流通业的W/R(批发业/零售业)比率为3.052,充分说明日本的流通环节多的现象。

(二)以就业规模分类的事业所数量

如果按就业人员多少来划分零售业事务所,那么2人以下的有499000家、3-4人规模的有276000家、5-9人的有227000家、10-19人的有92000家、20-29人的有20000家、30-49人的有13000家、50-99人的有7000家、100人以上的有3000家。如果依照小、中、大规模划分零售业事务所,4人以下的小型规模事业所有775000家、5-49人的中型规模事业所有352000家、50人以上的大型规模事业所为10000家。

(三)以经营组织形态分类的事业所数量

2007年,日本共有1136755家零售业事业所,经营主体可分为法人与个人。依照产业分类经营商品的不同,具体状况为(以下内容括号内前两个数据为法人事务所数量及所占比例;后两个数据是个人事务所数量及所占比例):

各种商品零售业4752家(3972、0.7%;770、0.1%);织物、服装、随身物品166601家(93043、16.5%;73558、12.9%);饮料、食品389358家(158189、28.0%;231169、40.4%);汽车、自行车82738家(48064、8.5%;34674、6.1%);家具、机械器具98889家(45256、8.0%;53633、9.4%);其他零售业394427家(216727、38.3%;177700、31.1%)。

在其他零售业中:医药品、化妆品83938家(54499、9.6%;29439、5.2%);农耕用品13961家(7951、1.4%;6010、1.1%);燃料57883家(45866、8.1%;12017、2.1);书籍、文具48080家(25375、4.5%;22705、4.0);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29079家(15889、2.8%;13190、2.3%);写真机、写真材料3513家(1947、0.3%;1566、0.3%);钟表、眼睛、光学机械20402家(12223、2.2%;8179、1.4%);其他未分类137571家(52977、9.4%;84594、14.8%)。

(四)零售业的销售额

2007年,日本零售总额为1345717亿日元。其中:法人事务所总销售额为1227205亿日元,占社会总销售额的91.2%;个人事务所总销售额为118512万日元,占社会总销售额的8.8%,具体数据为(以下内容括号内前两个数据为法人事务所销售额(单位:亿日元)和所占比例;后两个数据为个人事务所销售额(单位:亿日元)和所占比例):

各种商品零售业156237、11.6%(156039、12.7%;198、0.2%);织物、服装、装饰107149、8.0%(98436、8.0%;8714、7.4%);饮料、食品408101、30.3%(346750、28.3%;61351、51.8%);汽车、自行车155678、11.6%(148627、12.1%;7052、6.0%);家具、机械器具114977、8.5%(107804、8.8%;7173、6.1%);其他零售业403574、30.0%(369550、30.1%;34024、28.7%)。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84763、6.3%(78630、6.4%;6132、5.2%);农耕用品16814、1.2%(15574、1.3%;1240、1.0%);燃料127335、9.5%(121761、9.9%;5574、4.7%);书籍、文具45719、3.4%(38867、3.2%;6852、5.8%);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27543、2.0%(25307、2.1%;2236、1.9%);写真机、写真材料1765、0.1%(1593、0.1%;171、0.1%);钟表、眼睛、光学机械9785、0.7%(9001、0.7%;785、0.7%);其他未分类89850、6.7%(78816、6.4%;11035、9.3%)。

(五)零售业的就业人数

2007年,日本销售业总就业人数8067072人。其中:在法人事务所就业的有6407662人,在个人事务所就业的有1659410人(以下内容括号外的数据为法人事业所就业人数及所占比例,括号内的数据为个人事务所就业人数及所占比例)。

在各种商品零售业中就业人员有751785人、占零售业总就业人数的11.7%(2340、0.1%);织物、服装、随身物品零售业有579086人、9.0%(148435、8.9%);饮料、食品零售业有2373600人、37.0%(809916、48.8%);汽车、自行车零售业有460823人、7.2%(73779、4.4%);家具、机械器具零售业374004人、5.8%(112770、6.8%);其他零售业有1868364人,29.2%(512170、30.9%)。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409875、6.4%(72851、4.4%);农耕用品50452、0.8%(14458、0.9%);燃料333890、5.2%(35403、2.1%);书籍、文具418570、6.5%(165391、10.0%);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138192、2.2%(27552、1.7%);写真机、写真材料10607、0.2%(3416、0.2%);钟表、眼睛、光学机械58584、0.9%(15152、0.9%);其他未分类448294、7.0%(177947、10.7%)。

(六)零售业就业人员构成分类

零售业就业人数为8067072人,按人员构成分类:个人业主与无薪家族从业者为806557人(占零售业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0%);有薪职员495131人(6.1%);长期雇佣者为6287687人(77.9%),其中:在位正式职员与职工2311555人(28.7%),钟点工与合同工3976132人(49.3%);临时雇佣者163480人(2.0%);向外派遣、出差13584人(0.16%);接受外部派遣人员327801人(4.1%)。

(七)零售业单位面积的年均销售额

2007年,不包括燃料零售业,日本全国每平方米的平均年销售额为65万日元。按照经营商品分类,具体为:各种商品零售业66万日元;织物、服装、随身物品零售业47万日元;饮料、食品零售业88万日元;汽车、自行车零售业42万日元;家具、机械器具零售业55万日元;其他零售业58万日元。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96万日元;农耕用品80万日元;书籍、文具51万日元;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46万日元;写真机、写真材料75万日元;钟表、眼睛、光学机械64万日元;其他未分类40万日元。

(八)单家事务所年均零售额

2007年,日本平均每个事业所的年均销售额为:各种商品零售业329476万日元;织物、服装、随身物品6431万日元;饮料、食品零售业10481万日元;汽车、自行车零售业18816万日元;家具、机械器具零售业11627万日元;其他零售业10232万日元。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10098万日元;农耕用品12044万日元;燃料21999万日元;书籍、文具9509万日元;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9472万日元;写真机、写真材料5023万日元;钟表、眼睛、光学机械4796万日元;其他未分类6531万日元。

(九)单个营业人员年均零售额

2007年,日本零售业平均每个员工销售额2020万日元。其中各种商品零售业为2507万日元;织物、服装、随身物品零售业1599万日元;饮料、食品零售业1695万日元;汽车、自行车零售业2939万日元;家具、机械器具零售业2520万日元;其他零售业2042万日元。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1999万日元;农耕用品2644万日元;燃料3771万日元;书籍、文具1234万日元;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1972万日元;写真机、写真器材1373万日元;钟表、眼睛、光学仪器1358万日元;其他未分类1617万日元。

(十)各类型零售业卖场面积规模

2007年,日本零售业(不包括燃料零售业)卖场总面积为151103830平方米。具体分布为:各种商品零售业23073334平方米、占零售业总面积的15.3%;织物、服装、随身物品零售业为20883088平方米、占13.8%;饮料、食品零售业41653342平方米、占27.6%;汽车、自行车零售业3954741平方米、占2.6%;家具、机械器具零售业18781032平方米、占12.4%;其他零售业43758293平方米、占28.3%。

在其他零售业里可再分为:医药品、化妆品8422147平方米、占5.6%;农耕用品零售业1829648平方米、占1.2%;书籍、文具零售业4754477平方米、占3.1%;体育用品、玩具、娱乐用品、乐器零售业5815166平方米、占3.8%;写真机、写真材料零售业227471平方米、占0.2%;钟表、眼睛、光学机械零售业1482945平方米、占1.0%;其他未分类零售业20226439平方米、占13.4%。

结论

狭义上的流通是由批发业与零售业构成,是国内流通产业的核心。通过分析上述十组数据可以说明以下两点:

(一)零售店铺林立且商业繁荣

2007年,日本共有零售事业所565251家,平均每万人拥有44.24家零售事业所,也就是平均每226人拥有一家零售事业所。由此可见,日本零售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流通发达,这就说明流通产业是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生活水准高级化与多样化的必然需求。

(二)零售业对GDP贡献重大

2007年,日本零售总额为1345717亿日元,占同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5154750亿日元的26.1%,即日本流通产业总值占GDP的四分之一,说明战后日本经过“流通革命”、“消费革命”、“内外价格差”、“规制缓和”等重大流通事件,日本流通现代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由于零售业覆盖人群非常广,现代零售业发展促进了国内的需求和消费,可以说零售业是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商品条码是商品的“身份证”,能够助力商品流通,实现产品在线销售、产品分享以及食品安全追溯等,并且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信息价值,是市场经济主体发展情况的“感应器”和“晴雨表”,不仅能直观反映市场情况,还能助力市场监管,为相关政府单位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商品条码企业注册数量和产品数量,“微观”的商品条码注册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宏观”的市场发展情况,包括市场主体保有量和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流通情况等,可为行业发展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全国商品条码各行业保有量分析截至2021年12月,商品种类共有1.5亿多。将商品条码注册企业保有量按行业划分,其中批发零售行业占比35.89%,食品饮料行业占比20.92%,农副食品行业占比10.86%,电工电器设备行业占比4.38%,服装鞋帽行业占比4.10%,建材行业占比3.54%,化学制品行业占比3.06%,医药行业占比3.00%,日杂品行业占比2.73%,文教用品行业占比1.61%,仓储业占比0.02%,其他行业占比9.90%,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见下页)。

从全国各行业商品条码注册企业保有量来看,批发零售、食品饮料、农副食品占比合计接近七成,食品饮料和农副食品合计占比约三分之一,说明批发零售和食品类企业是市场的基础,其中食品是关系“民生”的焦点,食品安全也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全国商品条码每月同期对比分析截至2021年12月,全国新注册商品条码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9%,从第二季度开始呈现负增长,全年同期对比累计增长率为-5.67%,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2所基于商品条码数据的市场发展分析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陈震宇蒋芸杉罗雪娟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吕锡源商品信息服务示。

12个月份中,增长率最大的为1月份的34.28%,增长率最低的为4月份的-23.65%。造成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为应对疫情影响,各地推动就地经商办企业,促使2020年全国增长率高达30%,以2020年和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高达10%以上,远远超过我国GDP的两年复合增长率。2021年全国性的注册数据下降,只是在后疫情期间回归常态化的正常现象。所以2021年全年的增长率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我国市场发展从2021年4月份开始受到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少,市场经营活动逐渐复苏至疫情前的水平,相关单位应及时把握市场波动情况,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市场平稳高效增长。各省市和各行业商品条码数据分析2021年全国有18个省市商品条码注册增长率均在-10%以下,各省市增长率情况如图3所示(见下页)。增长明显且全国排名前七位的省市依次是:海南、贵州、宁波、武汉、、青海、新疆。特别是海南和贵州增长率高达30%以上,这与海南和贵州近几年市场规划与发展有关。

2021年,全国各行业商品条码注册企业保有量同期对比增减量如图4所示。其中,批发零售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农副食品行业、医药用品行业增长较大,日杂品与服装鞋帽行业出现不明显的负增长。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疫情影响下,食品与医药行业更为活跃,人们对基础的食物和药品的需求增加;日杂品和服装鞋帽行业发展较弱,体现了疫情之下消费者对于购买日杂品和服装鞋帽的保守态度,以及企业对于生产和销售日杂品和服装鞋帽的动力不足。从以上数据中可看出,充分利用挖掘商品条码数据源,加强条码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拓展商品条码应用领域,开展质量追溯技术研究,为保障食品安全、为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监管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作者:陈震宇 蒋芸杉 罗雪娟 吕锡源 单位: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

第8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九州通 战略管理 医药物流 战略协同

一、九州通初期发展与“九州通模式”

九州通医药物流集团创建于1999年,是一家以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批发、零售连锁、药品生产和研发以及有关增值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中外合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之一。2003年至2010年,九州通连续8年位列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3位、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1位,并连续6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2010年,九州通实现销售总额达220亿元,总资产70多亿元,下属企业超过70家。

九州通所经营的主要对象--药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药品很容易受到国家以及地方有关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而在我国现行“医药不分”的体制下,药品终端消费量70%以上是通过医院所属的药房供给患者。因此,医院在药品采购和销售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欠药品供应商的账期较长。同时,由于“以药补医”机制,也使得与医院的药品交易成为一种“高进、高出”的经营模式。但是药品经过医院销售,回款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低。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医药流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九州通在行业中率先开创了不同于上述经营模式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

九州通开创的毛利率低、费用少、库存周转速度快和账期短的“快批、快配”商业模式,被行业内称为“九州通模式”。 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九州通模式”最大特点和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丰富的经营品种、快捷的配送速度和宽域的服务半径、快速的资金周转速度和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九州通模式”所针对的客户以药品批发商、药品零售商和小型医院诊所为主,这部分群体对价格敏感、现金周转需求高。九州通以现款现结的策略实现了原始积累。当1999年医药流通领域正式向民营资本放开后,九州通几乎将所有民营医院都发展成为了终端客户。

得益于“九州通模式”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公司已与4200多家上游供货商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营医药品种达14,000多个、拥有下游客户60,000多家、取得了国内230多种药品的全国或区域总经销或总资格。毫无疑问,这些资源将为九州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成长优势。

二、九州通基于战略协同的业务创新

战略协同是具有两个以上业务单位的公司在确定长期目标、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的战略管理过程中,公司拥有的技能、资源在企业内部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各个业务单位之间转移和共享,从而获得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战略协同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协同效应,即因为协同作用而获得的好的结果;二是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即一体化战略,识别和实现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的动态过程。是企业战略形态转换、战略体系在转换进程中保持相互协调能力和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目前九州通在实现多元化经营中推出了零售连锁店业务,物流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等业务。这使得九州通在做医药物流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获得尽量大的乘数效应。

1、零售连锁业务

九州通的成功离不开准确的市场营销定位。通过早期的“九州通模式”,公司已形成覆盖全国范围70%的销售网络,这使得九州通成为国内医药商业领域仅有的具有全国性网络的两家企业之一。

九州通通过发展零售连锁业务,正好可以利用公司的物流渠道优势。目前,公司正在坚持以发展自营店为主、联盟店为辅的策略。通过直营或者加盟等方式,稳步拓展零售连锁终端网络,并努力增加连锁店的经营品种,如保健品、化妆品等。截至2010年底,公司零售连锁药店共708家,其中自营店较去年增加34家达到93家,加盟店减少55家至615家。同时,公司建立了“好药师大药房”连锁品牌,加大打造独立的医药流通零售连锁品牌的力度。连锁经营的业务模式巩固和提高九州通的营销网络覆盖率,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口碑和利润。

2、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业务

由于九州通早期客户群主要为药品批发商、零售药店、私人诊所,社区医院。这些市场虽然容量巨大,但是市场分散、需求复杂。为了充分开拓该市场,实现这些分散的、要货量小的药店、诊所、小公司的药品配送。早在2001年,九州通就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物流流程以及相关物流技术的研究,并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集成商进行技术交流,探索将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中国医药物流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物流模式。医药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九州通通过企业本身的信息技术,已在全国已建立起14家省级现代物流中心、25家地级配送中心。这为九州通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提升了专业团队。2009年,基于九州通的物流与技术研发团队,组建了湖北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通过组建分公司,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上下游企业服务,九州通变成了一个“平台型公司”。医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业务也成为这个平台的销售对象之一。云南白药原来是九州通的药品供应商,现在变成了新兴业务的客户。2009年,九州通为云南白药开发了医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为其提供了至今为止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规划集成方案。类似客户包括天津金耀集团、广东众生制药等企业。截至2010年8月31日,九州通已与包括上下游共9家企业达成了为其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协议。协议达成业务价值约2600万元。

3、电子商务B2B业务

近年来,电子商务来势汹涌。传统医药物流领域也不得不面对电子商务对医药市场的侵袭。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先行者,九州通及早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在未来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公司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B2B电子商务渠道的研发。由于九州通的B2B渠道价格低廉便于操作,卓越、当当、京东商城也开始从这里进货,而这些业务量在去年高达几百万元。九州通还计划在网站上为公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目前的设想是,为人们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咨询服务,通过网上诊断,提供医疗服务。虽然这块业务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在九州通去年约220亿元的收入中,电子商务B2B网站的营业额已达近10亿元,占销售比例第二名。可以预见,在未来这块业务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三、结语

通过对“九州通模式”的解读,本文分析了九州通医药集团在早期行业竞争中积聚的独特优势,包括市场、品牌、技术等等。虽然九州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当前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以及一些地方性企业在不断整合,提高规模。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必须谋求新的战略转型。因此,如何让这些优势进一步发挥价值,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现阶段,九州通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创新,充分发挥了战略协同效应,积极利用了各种优势,取得了高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的竞争中,这家公司将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高东坡,汤开律.九州通北京物流中心:现代化医药物流自主建设的典范[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1.2:44-46

第9篇:医药零售行业研究范文

2009年为什么要快速扩张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如何进行经营规模的扩张?

努力提升零售连锁药店的经营规模符合目前药品零售行业发展阶段的需求,资本市场对药品零售行业的青睐,促使整个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连锁药店彼此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和兼并、收购、重组,以及风投资金的进入,都将促使连锁药店规模化扩张道路的快速发展。目前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因资本资金的进入而提速,竞争格局是快鱼吃慢鱼,肥鱼吃瘦鱼。零售连锁企业的规模和利润双增加和资本资金的进入和扶持,是相辅相成的。运行顺利,企业的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

在目前新医改政策形式下,零售连锁企业即将面临着来自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分流竞争,零售连锁企业将面临其主要销售占比较大的品类,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病类以及慢病所涉及的处方药销售所带来的人流量和销量,都将面临格局的重新洗牌。同时,从目前零售药店药品销售品类状况来看,长期依赖医保药品的现状非常普遍,目前多数零售药店的医保产品销售占比一般都在40%左右以上,受制较深。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大,零售连锁企业销售规模的增幅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在新医改政策下,基层医疗机构重点用药范围主要是一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药品,一般为低端市场用药品类。因此,零售药店要改变品类经营策略,重点抓住中高端市场药品的销售,着力提升其销售占比。同时,也促使零售连锁经营策略的转变和调整,为零售药店的转型带来了契机。药店多元化经营和品类调整,增加与健康相关产品的销售,营造符合“大健康”概念的经营思路,努力增加药店的整体销售额。

2009年零售连锁企业如何增加销售利润指标?

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发展促进企业整体实力地增加,而利润指标的提升又增强了企业良性而持续发展的动力,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力量。同时这两项指标又是吸引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指标,也是引进资金后连锁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1、增加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 随着PTO和特格尔等采购联盟的蓬勃发展,类似这种形式的各种采购联合体也越来越多,也为零售连锁企业寻求终端销售上量潜力大的品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只要高毛利产品通过药店的促销销售能够快速上量,这样的产品就有吸引力。在整体销售额稳步上升的前提下,许多零售连锁企业开始调整明年的销售占比,一般从今年的销售占比10%左右,调高到20%左右,同时,增加高毛利产品的品种类别和数量,重新规划高毛利产品的品类结构。

2、增加非药品类健康产品的销售:多元化健康大概念的经营理念已经被大多数连锁药店所接受,尤其在目前新医改政策引导下更是如此。非药品类的健康产品中毛利率高的产品更容易寻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