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

第1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关键词:事中监督;会计核算;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8-02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为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必须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既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也有事后监督,而会计事中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会计业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控制问题,纠正偏差,保证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执行,达到预定目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晰高校会计环境,注重内部会计监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是高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2000年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定,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法律环境。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规模增长迅速,社会关注度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包括银行贷款的基建资金、接受捐赠的基建资金和奖学金、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或后勤设施投资;学生在企业、社区或农村完成实践教学课程。这些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会计环境趋于复杂,利益相关者管理越来越现实,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

外部会计环境约束了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内部会计环境直接约束了高校的会计活动。单位人事政策和组织机构决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独立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的建立及正常运转是内部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环境影响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决定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陆续《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高校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将会处于内部会计控制无力状态。会计人员是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注重内部会计监督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源的质量。

二、明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加强事中监督

会计监督在时间上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进行事中监督及时性强、效率更高,加强事中监督是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核算风险更加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

会计风险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存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人员直接、经常面对的风险。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特别是面临行骗、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社会环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须不断加强。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如原始票据不规范,经济业务活动审批不符合规定,经费审批越权,招投标手续、政府采购手续及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完备,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支付错误甚至重复等等,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违法行为。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危害性很大。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控制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事中监督,是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会计核算事中监督体系

(一)事中监督主体

事中监督主体必然是财务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审核原始凭证并制作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复核人员(记账凭证复核和出纳复核),记账人员。记账凭证制作是会计信息进入系统的入口,记账凭证制作人员是事中监督最为关键的主体,是事中监督质量和有效性的决定者。

(二)事中监督内容

事中监督内容就是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实务中,高校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经规定,制定本单位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事中监督的内容就是将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匹配,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业务审批及财务审批等报销程序的合理性。其匹配度越高,风险越小。经济业务列支的经费是否属于预算项目开支范围也是事中监督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会计核算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就是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预算项目开支范围的监督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事中监督实施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大多集中在财务报销付款环节最终执行完成。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既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入口环节。事中监督的执行程度和水平集中体现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第2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原则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而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经济决策行为,由此来说,作为企业对于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企业将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会计核算,由此便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具体的环境分析,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最优适用标准等,例如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的会计核算方法等。而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无可避免的会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由此来说,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什么因素最终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处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便于补充作为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规范,节省大量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成本。

2当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大环境

2.1会计核算的模式优化,范围扩大

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当前会计核算的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等均丰富了其模式,例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下具有记账凭证、多日记核算等多种形式;会计核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涉及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核算标准尺度扩大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当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在财务报表环节需要按照不同的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显然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于会计人员的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来说极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并从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向管理型会计职能转变。

2.2会计核算的内容丰富,灵活性提高

当前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记账模式为科目编码,而当前的会计科目记账采取的是棋盘式报表体系,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较为显著。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随机核算的处理,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实时定期的核算,而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下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应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仅仅是执行的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但是当进行随机的检查以及核算时便难以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等,不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经济策略,而当前的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当外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适时的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调整。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3.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首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来说,当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以及信息高度共享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不作为影响因素,由此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会计核算方法下对于企业所要传递出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只有切实保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适用的经济行为的准确性,才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群,例如投资者、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具有实时、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由此来说,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性能够便于企业内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效应,便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进行相互合作,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要求开放与智能的属性,其主要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管理内部以及社会的投资者,为此规范性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便于解读以及监督;对于会计核算方案的及时性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必须要强调实时性,由此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的过程,当前的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具备时间价值属性,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3.2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处于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等。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将有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适用性分析,例如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来说,对于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等均有各自不同的有点与缺点,为此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4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4.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法规因素

显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需要符合当前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均进行明确的界定,由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决策,由此来说,在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因素是其中首要的地位,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另外会计中收入费用配比、稳健以及客观等相应的原则是进行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之一,会计原则的相关性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因素,由此可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适用性评价标准。

4.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

对于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潜在因素来说,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企业的潜在承诺来说,对于潜在承诺是企业在日常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与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合同关系维持,由此这样的潜在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在具体的合同中进行标定,由此存在对销售客户的承诺、对供应商的承诺、对于职工的承诺以及对债权人的承诺等,例如对于销售客户的承诺来说,主要涉及到持续的供货与服务能力以及特定的经济水平,对于供应商的承诺群体来说,包括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或者服务的持续需求等;另外对于信息披露因素来说,企业的治理环境下需要保持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环境的高度统一,由此来说会计作为公司治理权责与义务联系的核心纽带,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客观反映能够代表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便是财务报表,通过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而外部的治理环境,例如外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下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4.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其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首先就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股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式以及折旧处理方法等均会导致股票价值的变化,由此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企业的融资经营成本来说,如果物价的上升存货水平下降,直接会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进入低成本的存货层,从而导致财报中盈余和税收的支出都相应增多,由此来说,面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需要在日常支出与经营收入之间进行衡量分析,而同样对于企业进行融资行为时,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的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均导致最终财务数据的不同,为此银行等机构设定自己针对的会计核算方案标准加以强制实施;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所得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执行的是低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案,由此来说能够降低缴纳所得税,例如采取加速折旧法的计提折旧处理等。

5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一而足,而当前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及时性准确以及规范才是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针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因素、潜在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现状的因素,其中法规方面包括会计准则法规以及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而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需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作者:樊兴 景刚单位:佳木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惠.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0-12.

[2]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124-126.

[3]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148,150.

[4]孙长峰.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与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2014(5):92-94.

第3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核算辅助账务系统; 运行设计;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一、引言

如何有效地分类(分学历层次、分学科专业)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教育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但却是一道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其主要原因,一是现行高校会计核算确认与计量基础的障碍:现行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却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如果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则需要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现行会计核算数据中大量有关教育成本会计数据进行转换,但其转换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很大;二是现行高校会计核算不统一障碍:事业会计核算与基建会计核算分离、并行,如果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则需要花大量时间对两套会计核算账务系统中的有关教育成本数据进行疏理、整合;三是教育成本核算账务系统构建障碍:账务系统是借助高校日常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在同一套账务系统下核算教育成本?还是另外设立辅助账务系统,单独对教育成本进行明细核算?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财政部2009年了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制度设计上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会计核算中,资产及收支科目分类设计上考虑了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基建会计核算并入形成统一会计核算等,这些将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会计制度上的保障。为此,本文重点探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辅助账务系统构建及运行设计,从而为有效地分类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提供一项新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辅助账务系统的构建及其运行架构分析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辅助账务系统的构建

理论上讲,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账务系统构建有上述两个可供选择方案。如果采用前一方案,那么一方面要依据《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按期(月份、年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年末还要按照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报表;另一方面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按期(学年度)编制教育成本报表。在此方案下,首先,按《征求意见稿》要求的费用类最明细科目进行费用支出核算,需要至少六级明细核算(即费用支出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区分财政拨款支出与非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核算;此外,还要按财政收支分类科目要求的经济内容至少二级核算);然后,对每一项最明细费用支出再进行教育成本确认,若确认为教育成本,则需要进行三级教育成本明细核算。如此一来,明细核算级次至少九级。该方案有以下缺陷:一是要求所有审核记账财会人员都要能熟练掌握教育成本核算知识和技能,这对高校财会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二是对费用支出编制记账凭证时,所选择的会计科目要求在费用类最明细科目下还要设置教育成本明细科目,至少九级的明细科目将导致科目代码及文字表述太长,使会计凭证难以容纳。此外,内容摘要既要满足一般费用支出的说明,又要顾及教育成本内容表述,会顾此失彼。显然,该方案不可取。

为此,笔者提出采用后一种解决方案,即利用高校会计核算通用软件(无需再开发或另购会计软件),单独设立一个辅助账套,专门用于核算高校教育成本。该方案一方面不影响高校日常会计核算,另一方面只需在财务部门设置教育成本核算岗位,配置一个或几个专职会计人员,就可以有效地分类核算高校教育成本。该方案无须再详细审核已审的原始凭证,只需根据已审并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按照记账凭证序号逐一查验:对费用支出的每一份会计凭证进行教育成本确认,若涉及教育成本,则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否则,跳过不予以核算。另外,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大量日常会计核算账务系统下长期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基本建设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簿记录,只需在期末编制有关公共教育成本费用分配表,从而可节省大量核算工作量。因此,该方案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框架下完全可行。本文的后续研究正是基于该方案。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辅助账务系统运行架构分析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则,必须依次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其中,确认是教育成本核算的定性分析,计量是教育成本核算的定量分析,记录是教育成本核算的技术手段,报告则是教育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借助辅助账务系统来完成,这个账务系统既是独立的账务系统,又与高校日常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密不可分。下面对该辅助账务系统运行架构作简要分析见图1。

1.高校教育成本确认——项目确认、归属期确认和归属对象确认

第4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摘要:现在的服装外贸企业多以出口为主,业务性质虽为,会计核算上却以自营业务核算,即行内说的“假自营,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会计账面上所反映的企业的经济业务,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在这里是失去其真正意义。如存货,外贸企业通常是见票不见货的。本文就服装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在制度运行,核算原则等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 :服装出口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浅析

2013 年下半年,我国服装外贸企业遭遇了诸多困难,2014 年上半年,形势似乎依旧不是很明朗。不过2014 年6 月,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方面,央行三年半来的首次降息,可谓意义重大。国家降息对服装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好处。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企业自身并没有坐等,而是利用会计核算、国家的优惠政策来自救,使企业在外贸这条路上长存。

一、服装出口外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外贸会计核算,简单地讲就是应用于外贸企业或其他企业对外贸业务的一种专业会计核算。服装出口外贸企业会计核算除了适应外贸会计核算的一套制度外,它也依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基本假和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其核算主要围绕着商品购进、储存、销售三个环节。“转内销”、出口退税会计核算是不同于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

二、服装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原则

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服装外贸企业,在处理会计核算业务时经常涉及到出口商品的流转、外汇债权债务、银行结售汇以及出口退税等问题。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使服装行业会计核算的服务意识渗透进了企业各部门环节中,遵循着部门间的核算原则,使企业发展壮大。

1.服装出口价格的核算原则

要想替服装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出口成衣的FOB/CFR/CIF的报价,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出口服装的价格构成,熟悉各种贸易术语间价格的换算、掌握出口服装价格核算方法。服装出口的价格往往表现为单价,单价有计价货币、计量单位、贸易术语和单位价格金额四部分组成。在选用计价货币核算时会计核算人员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出口商品,尽量使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核算

在实际业务中,具体选用哪种货币,是由买卖双方协商而定的,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大多使用美元作为计价货币,使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有利于调拨和运用,还有助于在必要时转移汇价风险。

(2)企业出口商品争取使用“硬币”核算

在我国服装出口业务中,作为交易的当事人,在选择计价货币时,就必须考虑其未来的汇价走势,一般应争取用“硬币”作为计价货币,即币值比较稳定且趋势上浮的货币,这样可以在所收到的外汇数目不变的情况下,折算出人民币数目不变或有所增加。

(3)出口商品计量单位一致性核算

对服装而言,计量单位一般都用件、套、打等,计量单位应与合同数量条款中所有的计量单位一致,服装出口报关时也尽量使用合同中的计量单位,避免日后退税时还要货物的分割。

2.服装出口合同条款中的支付条款会计核算原则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收取货款是卖方的权利,支付货款是买方的义务。卖方希望安全收汇,及早收汇;买方希望延期付款,及早收货。因此,收汇条款是买卖双方洽谈的一项重要条款,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

我国对外贸易货款的收付,主要涉及支付工具、付款时间、地点及收付方式等问题,企业要完成以上任务,会计核算人员就必须了解如下知识:

(1)支付工具票据的选择

服装出口企业货款的收付可以使用货币或者票据。货币结算是极个别的,仅限于少量的购买,如预付定金、购买样品、少量赔款等。绝大多数的货款收付是通过票据进行的。国际货物中使用的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尤以汇票为主。那么,这些票据包括哪些内容,会计人员如何掌握并加以使用就成了会计核算中的重要部分。会计人员不仅要知道各种票据的含义、种类,还要知道货物贸易中所采用的支付方式等。

(2)支付方式风险比较

目前我国服装出口企业所采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隐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和保理业务等。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对不同结算方式的风险大小进行比较,从企业卖方的角度考虑,认为对收汇更有保障,就选择哪种结算方式。

(3)支付款项的确定受政策和国际贸易方式影响较大

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服装企业,不仅仅单纯的出口服装商品贸易,还可以选择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进料加工等多种贸易方式,各种贸易方式又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核算上也有差别。

3.服装出口企业销售收入和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原则

出口商品采购是外贸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外贸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主要环节。因此对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采购成本的核算必须能够集中全面地反映其出口商品的采购情况。而企业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决策和考核企业进出口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自营出口销售收入入账金额统一以货物离岸价(FOB)为标准,即不论发票价格(成交价格)是哪种,都要以离岸价作为确认销售收入的基础;出口则以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作为收入。

4.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的原则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增强企业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按着法规将商品中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企业,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出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制度设计。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国内资源状况。按照出口企业的不同性质和出口货物的种类,制定了不同税收政策和退税率,出口企业依据自己企业的性质和出口的货物确认本企业适用的退税政策,然后根据出口企业的性质选择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目前实施的退税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征后退”;一种是“免、抵、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服装外贸这条路,并在产品和客源上寻找突破点,或许是眼下外贸企业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此时,企业运用会计核算来合理避险更显得尤为重要。外贸企业只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在不明朗的大环境中,找到些许光,照亮企业未来的路。

参考文献:

[1]张亚芬.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芝萍.服装出口贸易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3]马滕文.服装贸易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新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中国网.

第5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成本核算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成本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其次,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财政支出,并帮助企业最大化地节约成本。再次,会计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最后,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成本核算还能够完善企业的整体管理,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重视并合理利用会计成本核算,就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核算的功能,让企业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利润。总之,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中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加以重视。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困境分析

1.成本核算范围小

目前,企业成本核算通常只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却忽略了产品生产之前的投入以及售后环节的花销。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应该包括产品生产之前的投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花费以及售后涉及的一系列费用。在现代企业中,对于节能降耗、提高效率这两方面的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即企业投入到产品生产中的成本是在逐步降低的。与此同时,产品前期开发以及后期销售等环节所消耗的费用在整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却在逐步升高。通过对国内一些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仍然只关注产品的制造成本,却忽视非制造成本,导致企业成本管理过程的缺失,使企业成本核算处于一个不真实的状态,对于企业日后的发展亦极为不利。

2.人为因素影响大

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是由成本核算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成本核算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会计核算人员的操作,在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可以在出账和入账之间不受限修改,也可以对成本的损耗自主改动,一旦其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和诱惑,就容易导致成本核算信息的人为失真。此外,若成本核算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深入分析企业现状,选择了不恰当的核算方法,也容易导致成本核算失真。

3.无形资产成本核算问题

对任何企业而言,其经营运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实现,无非就是从产品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这三个环节入手,尽可能地使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最小的投入运作下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动力都在不断减少。换言之,企业生产一件产品所花费的制造成本正逐渐降低。与此同时,企业在产品生产前后所支出的费用却有所增加,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呈现会计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企业必须改变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理念,将成本核算的重心从制造成本转移到非制造成本上。实际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把非制造成本这种无形资产纳入到成本核算之中,这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始终处于不完整的状态。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面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暴漏的诸多问题,企业应该加以重视,尽快改进成本核算的理念,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准确界定会计成本核算范围

会计成本核算是一项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工作,企业应该对运营中涉及的各种资产和消耗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加以合理界定。其次,企业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将无形资产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畴之中。此外,作为成本核算的部门主管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推动成本核算体系改革,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从而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确定好成本核算方法后,企业不能随意地变动这种方法,因为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能够同上期在同标准下进行对比。

2.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个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关系到整个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定额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多重核算方法。当然,并非每种核算方法都会用到。不同的核算方法,其适用的对象肯定有所不同,且每种核算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要做好经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预算成本的核算、投资的收益成本核算等,还要做好充分的事前调查,充分分析自身经营状况与发展规划,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核算方法,确保会计成本核算的高效执行。此外,在选择核算方法时,企业也要兼顾日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本着稳定、统一的态度,选择最适合的核算方法。

3.提高核算人员素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不仅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发展。然而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与企业的综合管理、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人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考虑到会计成本核算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核算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要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质量,就要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从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技能教育两个层面入手,将会计从业人员培养成为兼具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的复合型会计核算人才,使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结语

第6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摘 要 乡镇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组织,服务着最基层的群众,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核算作为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目前基层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管理质量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会计核算 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始,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服务基层百姓的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2011年7月1日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作为会计制度重要内容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二、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虽然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而由于传统观念、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对象不科学,影响核算准确性

现行的制度和规定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分为医疗成本和公共卫生成本两大类,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将以上两个内容作为主要对象进行核算。但从实际情况看,特别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日常成本支出除了以上两项外还包括有医疗卫生服务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很难简单地归为两大类之中。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时,如果简单地将相关费用硬性的划入医疗和药品成本之中,就难以真实反映两者的真实情况,使得会计核算不准确。

(二)医院会计报表信息不完善,影响管理者决策

会计报表是医院管理者准确了解单位财务运行情况,针对性制定措施的最可靠依据。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一方面受医疗水平的制约和群众法制观念提高的影响,医患纠纷的比例日益增加,相关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等问题不断发生,使得医院财务运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负债率和相关资产管理工作因素的影响,一些医院的会计报表未能全面的现实出单位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无法准确显现医院的经营状况。

(三)重资金轻资产,影响会计核算全面性

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是基础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而言,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原价值核算,从其购入、使用、保养直到报废或出售,账面金额一致保持购入时的价格,而忽视了资产因老化、磨损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导致在计算固定资产是存在着帐物价值不符的问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相对资金较少,因此更为重视平时的创收,而在物资管理方面则重视不够,浪费现象严重,也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中资金与资产核算出现问题。

(四)会计核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工作开展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核算人员的使用方面,由于自身资金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独立的会计核算人员,而是将职能分散在财务以及相关的科室之中,难以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二是即使部分医院设立的核算人员,但由于医院工作性质的特点,相关人员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往往势单力薄,疲于应付,核算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在观念意识方面,无论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工作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存在着重创收轻管理、重增收轻节支、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将切实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变个别人员的行为为全体人员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会计人员相对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针对基础医院开支种类较多的实际情况,改进相关费用的分担办法,进一步细化成本计算的项目内容,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三是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的培养力度。上级医院要实时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其业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也要让相关人员能够有机会到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医院收支情况的最真实数据,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

(二)注重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一方面,要及时对各种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进行入账并计提折旧。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由于其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和不少医疗器械公司采取的先使用在签订合同的促销方式的影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都是采取使用后付费的形式,约定在设备使用期内分阶段付款。而这种方式由于没有采取计提折旧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相关科室的收益,而其成本却并未发生变化,导致在成本计算时未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情况。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人员要及时进入相关环节,实时计提折旧,准确反映医院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加强对固定资产登记的管理。及时设立《固定资产登记薄》,全面、准确、详细的登记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以及其他使用、维修等内容,加大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支出的控制

一方面规范编制支出预算。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物资的局限性要求其必须要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统一预算安排,相关科室要根据其工作实际情况,科学预测相关支出情况,编制支出预算计划,会计核算人员要对相关计划进行认真的整理和编写,确定支出标准;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支出。建立科学的支出核算体系,健全支出业务凭证流转手续,按照会计制度正确的进行支出核算,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谢永军.浅谈医院财务会计核算问题.改革开放.2010(1).

第7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第8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当然信息技术的引入并不会自动引发会计方法体系的相应变革。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在会计电算化初期,人们更多地是把计算机当作是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然而,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能给会计带来什么?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西方会计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60年代,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预期主要包括将促进会计职能的集中、内部管理报表的多样性以及数学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在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把计算机应用于人工操作无法完成的会计体系中,是计算机带来的真正好处所在;自从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不再把眼光局限于传统会计体系中,而将信息技术看作是为构建新的会计体系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用变革传统而非模拟人工的思想来看待信息技术对会计方法的影响,将会给会计电算化事业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初步论述信息技术对会计方法影响的具体体现。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填制会计凭证,根据凭证登记各种帐薄,以及根据帐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以提供会计信息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在手工操作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如记帐凭证帐务处理形式、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形式、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形式、日记帐帐务处理形式等。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反映着基于手工操作这一技术特征。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传统会计受手工操作能力的限制,需多名会计人员分工协作才能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为了便于人员职责分工和管理,需要分割会计核算过程,分解会计核算内容。每人完成整个过程中的某一段某一部分内容。如凭证按收、付、转甚至更细形式分类编制,帐薄按不同科目分工登记等。

二是处理流程重复,内部数据核对体系复杂。由于人工操作在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计算、记录方面的差错,因此,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正确可靠性,在手工会计系统中采取了专门的方法:首先分总帐和明细帐(日记帐)平行重复记帐,通过帐帐核对来检查记录的正确性;其次,在帐务处理的主要环节建立平衡校验控制点,以检查每一步数据处理内容的正确性。如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等自身都体现着平衡校验机制,可以有效地检查本步骤或上步骤数据处理方面的差错。这种通过低效率、重复处理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是处理周期长。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般以月(季、年)为周期定期产生会计信息,平时只作分散核算,不经过特殊处理是很难得到各项综合会计资料的。事后定期核算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显然,上述三方面的特征,是与基于手工操作这一客观限制条件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这为我们跨越传统会计模式,按会计数据处理的本质内容,建立新的高效会计核算形式创造了条件。

在采用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核算形式可以采用如下程序:

在上述程序中,原始会计凭证经过确认、计量,按复式记帐原理分类转化为分录数据进入分录数据库。通过分录数据库即可产生传统的记帐凭证、明细分类帐和日记帐等资料;对分录数据库进一步处理形成综合会计信息。综合会计信息库全方位地积累和存贮会计信息的基本信息资料。传统会计报表仅是其中某一期间(或时点)部分信息资料的组合形式之一。显然,在这样的会计核算程序中,总帐核算与明细核算、序时核算与分类核算、日常分散核算与期末汇总核算,以及与此相关的记帐和结帐规则、核对和试算平衡方法等均不复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计量、计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计量方法指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记录、计算各项经济业务结果的方法。在传统会计中,受人工计算能力的限制,在考虑具体的会计计量和计算方法时有许多求简、求粗的做法。如传统会计计量以金额表示历史资料为主,实物数量、差异分析的运用非常有限。在有些会计体系中,如零售商场的商品成本核算,在手工操作条件下是很难实现连续系统的实物数量核算方法的。又如在商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上,一般多采用最后进价法、毛利率法等非精确计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上也多选择综合折旧率或分类折旧率等计算方法。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各种会计计量和计算方法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选择更科学合理精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创造了条件。如在存货的进、销(发出)、存核算中可选择单品移动加权平均法,实时计算存货和销货(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又如固定资产折旧可选择个例折旧法,视具体情况确定各项设备的折旧方法。在制造企业,还可根据需要同时运用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方法,并进行成本差异控制与分析。

第9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为重要。财务工作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持,有效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使财务制度更加有效和完善,财务信息也更为真实和准确。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创新进行研究,以期通过本次研究,对相关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核算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创新和发展,我国的财务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深。自颁布新会计制度以来,我国的相关企业在会计核算模式上进行了新的学习和讨论。事业单位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创新和进步,就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根据原有的单位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工作。伴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与改革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创新也要紧跟其上,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能够得到更好更优质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而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的职能作用,就是将原有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进行扩展,进而实现将对过去进行解析、对未来进行筹划、对现在进行控制三个模块进行有效的结合。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上的难度日益增加,针对业务的往来过程来说,需要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归集。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众多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水平,需要大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事I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应用水平,突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参与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管理等一系列整体过程,运行及信息披露彰显了会计核算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反哺作用。

不仅如此,在事业单位中科学合理的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使用,能够将事业单位的真实信息进行反馈,进而令管理者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为将来的事业单位发展规划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而言,其本身所具备的特质,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的完善程度,进而在财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其也成为了重要的改革创新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改革的重要性。

二、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创新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已经成为当下比较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进行良好的会计核算创新更是受到了广大学者和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由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并且结合个人专业知识提出以下观点。

(一)调整会计科目体系

调整会计科目体系是解决运输业营改增会计核算的主要策略之一。首先,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引用到会计工作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还能提高经济结算等方面的精准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而为国家的资金活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同时,对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行控制和约束,并给员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然后,要建立责任制,使工作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提高工作认真度,最后,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不断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从而保障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严格管理发票

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创新而言,首先需要优化核算的主要环境,需要对发票进行严格的控制,发票必须具备其出售的日期及数量。发票是会计账务最为重要的凭证,发票也称之为付款单。中国会计制度规定有效的购买产品或相关服务的发票称之为税务发票。与此同时,发票也是行政事业收费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税收的重要凭证和保障,为了内部审计以及核对数量,所以,对于发票的管理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和查看,进而保障在发票事项上部分人员对其进行“动手脚”的事件发生,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创新的优化环境目的。

(三)调整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和约束会计核算的运行模式。因为会计核算方法的严重缺乏,导致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出现盲目办公,甚至会出现的现象。虽然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是会计核算制度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和实质上的进展。会计体系不够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相对落后,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整体经济预算有所限制,大大降低了相关事业单位款项的核算质量和速度,制约国家经济建设的进度。因此,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和会计核算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平稳较快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创新作为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活动,具有使事业单位能够进行良好的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综合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运作过程来说,起到了一个全局规划以及资金规划的角色,并对日后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发展方案选择做出预测。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列出通过会计核算创新的管理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应实施的战略会计核算创新方法进行细节分析,提出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中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创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事业单位应用战略会计核算创新的指导方式切实推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策略。会计核算创新的重要性对我国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杨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2016,(28):4142

[2]刘永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6,(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