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第1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一、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

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社会生活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看改革前后的海口图片,有的从爷爷奶奶那了解到了改革前后他们生活方式主要是居住环境、饮食的变化,还有的还拿来家里老人保存原有的粮票、布票等,……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我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社会变迁前后的面貌,原因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好。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二、关注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当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以便对症下药。

三、改进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记住率只有5%;采用学生阅读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10%;采用视听并用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20%;采用教师演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30%;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50%;采用学生实践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70%;采用学生教别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95%。几个数字一目了然,我们该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运用媒体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能灵活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史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单纯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被动地感知历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等缺陷。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信息”不再为人们所陌生并全方位进入我们生活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之际,我们应跟得上时代,利用已有条件充分的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努力将信息资源引入教学,为教学服务。

五、对有效教学的反思

1、对教师观念的反思

教师要转变观念: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2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50-01 DOI:10.16071/51-1650/g4.2016.01.118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现状灵活调整、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保障教学行为落到实处。由于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依据,删减和选择教学内容,对于非教材和非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导入和补充,导致学生的知识链不完整;同时教师对历史知识多以点到为止的讲解为主,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再加上一层不变的教学策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科学优化和有效构建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一直思索的话题。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融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层次,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深入探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科学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受限,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受重视程度明显低于语数外学科,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被逐渐演变成教师一味讲学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照本宣科,按照考试范畴勾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讨过程,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熟背教学内容,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科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结合历史学科性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让教师以学生的习得情况适时调整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静态的课堂讲学模式转变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动态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合理导入课本外的历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

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关系复杂,内容繁多,相较于一层不变的讲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范畴,并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达到学而深、学而精的地步。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设疑、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教师要科学设计这三个环节的导入形式。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问题,挖掘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面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每堂课后,教师需要保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梳理和总结学习内容,并设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论述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等等,全面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故事、电影、热门事件、纪念日等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国务院201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1天的通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话题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了解典型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向学生讲解中国与前来参加阅兵式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原由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拜访自己身边的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时的抗战事迹等等,让学生明确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比如,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段惨痛的历史被世界认可,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共同缅怀同胞、勿忘国耻,以及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总之,以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情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健全课堂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

课堂评价机制和修正和完善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介。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考试成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考试内容却过于机械和单一,缺乏灵活性的、辩证性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考查。所以,教师要积极健全课堂评价机制,科学完善和优化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范畴。综上所述,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7.S2.

[2]赵九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3]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第3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49-02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关于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基于此,激活讲台下一个个鲜活的学习个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成为有效性课堂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达成有效性课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一、史实故事化,激发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觉得历史课无聊、枯燥、乏味。这是历史课不受学生喜欢的主要原因,也导致了初中历史科目被边缘化的地位。要想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初中生的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保持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才能理解和领悟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教师若能在历史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小故事,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

例如,教学“人类的产生”的内容,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来吸引学生:上古洪荒时代,神通广大的女娲大神在这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行走,总觉得有一种连自己也说不出来的寂寞。一天,她恍惚地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地对着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树叶飘落,静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她的影子也微微地晃动起来。呀!她灵机一动,是呀!为什么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上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于是,她马上伸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样子揉捏起来,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它居然活了起来。她为自己的杰作感到无比开心。为了加快速度,她顺手从附近扯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在这样充满神秘色彩、趣味性强的故事吸引下,学生们激起了探究人类起源及过程的极大兴趣,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教学“三国鼎立”时可介绍“三顾茅庐”的典故……总之,将历史事实故事化,把枯燥的说教变为生动的描绘,以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定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文本插图,增强记忆效果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笔者认为,课本插图这一直观、现成的教具在历史教学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其隐性价值不容忽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过去性,初中生受年龄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基于感性,对历史现象认知比较困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历史场景,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知文本内容,通过插图对一些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进行轻松的理解和记忆。当然,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面面俱到,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性地讲解。

比如,在讲授“商鞅变法”这一节时,课本中的“商鞅舌战图”是反映变法艰辛的最好实例,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一往无前的胆魄,又可以让学生懂得改革的波折艰辛和改革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在上课时,笔者围绕“商鞅舌战图”引导学生:“图中就是商鞅舌战群臣的激烈场景,这是一场注定改变历史走向的大辩论。只见那商鞅神情激昂,手拿竹简,谈古论今,掷地有声,以一己之力,以大无畏变革的勇气向守旧派宣战。坐在对面的守旧派大臣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此时,学生早已沉醉其中,陷入历史的沉思而意犹未尽,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简而言之,插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充分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可克服历史本身的过去性、抽象性,增强教学的故事性、形象性,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打造有效性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编演历史剧,创设课堂情境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据此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直接担当历史当事人,演绎形形的历史人物。这样做,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走近历史人物的心灵,激发探究历史的激情。

例如,在讲述“和同为一家”这一节的时候,笔者采用了编演历史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具体的步骤可设计为:(1)仔细阅读文本中和“吐蕃使者求婚”相关联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2)仔细阅读文本中与“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和情节,继而进行角色扮演;(3)播放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从此幸福太平……”烘托渲染背景氛围,开始表演情景剧……通过开展上述精彩的扮演活动,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具体的扮演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地明确了封建社会中民族和亲政策的积极意义,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利用编演历史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课堂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历史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让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四、挖掘乡土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人们对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或对自己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叫做第二故乡),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乡土历史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从情感上极易接受。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掘学生周边的乡土历史资源,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资源的讲授,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明清文化时,笔者通过图片、视频给学生们展示了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扬美古镇的风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这样便可和宋代商贸发达的历史联系起来理解。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笔者还带学生实地走访南宁市的邕州老街和清代建筑黄家大院。邕州老街位于邕江南岸江畔,置身于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店铺和骑楼式的建筑之中,人好像回到了明清时代热闹非凡的街市,而老街的香火龙表演、庙会巡街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也让人大饱眼福。黄家大院——黄氏家族民居,建于清朝康熙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黄家大院是典型的清代南方民居,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以及历史人文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世居于此的一代又一代黄家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它延续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和信念。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讲解乡土教材,不仅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知识面,更能让学生在家乡的变迁中感受历史,在历史的沧桑中看家乡的发展,激起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励其为了家乡的建设而不断努力。

第4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各学科进行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呢?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就是要在历史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进行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思考,进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

穿越古今,他们的声音仿佛仍在长空中回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古人这些事例、素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要求教师在正常的历史课堂教学、教法教学中,精心选择材料,拓展延伸,来积极引导学生引申思考。例如,在给学生讲授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火药的发明时,我对学生讲:火药的发明并不是古人有目的地研制的,而是古人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纵观中国历史,火药发明后,虽曾被当作作战武器使用过,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祛邪的爆竹。可是,当火药传到欧洲,它便成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不仪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东方大国的大门,从我国掠走了大量的财富和困土。中英《》、中日《》、特别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给八国联军的战争赔款,连本带息共计约白银10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l2倍,也就是当时我国民众人均赔款2两多白银。中俄《》沙皇俄国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共计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发明火药,我们惊喜骄傲。但我们固守不前,不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落后挨打受屈辱。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经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习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技术来发展我们自己。只有我们人人自强不息、奋发努力,才能民强国富,我们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会有很多学生自主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的高低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前提基础,如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小组内部展示等等。如果学生在这些时间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必然会白白地浪费时间,降低了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该注重点拨和指导,教师在学生自主的时间里,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断巡视,尤其是要关注那些学困生和自律性差的同学,在评价上给以鼓励,在学法上加以指导,使他们能够把精力集中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给这些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只有把这部分学生管理好,才能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够逐步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逐步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亲自讲述莱特兄弟的故事和飞机制造、改进的过程,认识到飞机和汽车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验科学精神,增强学习毅力。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

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如讲时,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第5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有效教学的开展,如何使一节历史课既有效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看教师如何引导。本文从语言、心理、情感、结构等四个要素来分析,创造一节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

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学科教学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具体如下:

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授课过程中不能出现小声、乏力、啰嗦等现象,这样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好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钳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适应我们泉州地区中考实行开卷的考试形式需要。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阅读教材,并把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画出来,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是针对当前中考实行开卷考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从不预习的弊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针对中考的考试说明,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例如教师可以选用配套的课辅教材《初中历史导学与训练》上的题目,因为该书结合课标和我们泉州中考实际而设计的题目,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本书。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一节有效的课堂。

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可以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和回忆上学期学过的中国人民屈辱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自豪感。

第6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初中历史课程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关于和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个人的政治情感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渠道。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德育获取良好的情感教育。所以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2.教育原则的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做到真正的知行统一。比如,第一次时期,我国被西方列强侵犯,强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导致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运用饱满激昂的语气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被割裂、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而不被外国列强侵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途径

1.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有些历史知识是比较沉重的。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微笑和愉悦来缓解传统课堂上紧张压抑的气氛,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教师亲近、温暖,从而对教师所教授的历史知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实现了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

2.创设课堂情境

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一样。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许多,可以是学生自行组织历史话剧表演,可以是教师辅助学生开设历史知识竞赛。比如,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家乡的昨天与今天”,让学生通过合作或者单独调查,用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家乡在改革开放前与如今的生活面貌。这些调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运用丰富的语言教学

历史课程虽然大多数是讲历史事实的,然而并不影响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将这些知识呈现在课堂上。比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讲述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有娓娓动听的讲述、慷慨激昂的评论、含蓄委婉的抒情……丰富的语言,能够充分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上需要渗入个人情感的地方进行标注,在课开始后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课本角色当中,表现自我,饱含真情,把课本中无声无形的内容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听讲兴趣。比如,在讲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单凭课本上的文字描写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到当时那令人激动万分、热闹非凡的场面气氛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高亢激昂的语气来讲述我国是怎样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一步进行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

第7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将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脑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成为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长期这样,学生对历史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有效教学就是在过去教学方法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专业化理论开展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历史课堂气氛。如有的教师善于应用讲解法,那么就需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时间,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需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课堂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法

1.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平等对待优秀生与学困生,做到“一碗水端平”。特别是面对学困生时更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需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给予无限的放大,鼓励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不能讽刺他们。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感动学困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赖感,有利于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利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是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学习过程。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认识历史,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敢说敢做敢问,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置疑,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是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创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掌握学习方法。

3.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活动,利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有效性。但教师要注意活动的选择,要求活动有一定的创意,也就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形式宜多样。历史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可以有阅读、讨论、探究、编演历史短剧等,防止教师过多应用同一种活动形式,而缺乏层次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创意,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资源。全面结合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在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有的学生喜欢讲解,教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设计活动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这样的活动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做好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课后测试的做法,教师需要做到及时批改。通常情况下,设计一个优秀的练习要突出代表性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而且也可以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在练习中,一是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二是加大材料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解答主观性试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做好练后讲解工作,要讲解学生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启发。

5.构建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评价机制可以验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层次发展有关,促进教学反思与改革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利用这种机制可以看出学生在一段学习时期内的学习态度,但不能考察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建设评价机制过程中不但重视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需考察学生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6.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历史学科教学实践需顺应时展,学科间实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调动学生探索历史、积极研究的积极性。对于历史老师来说,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综合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但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让历史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就达到了目标。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出发,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上述这些,历史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有效性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小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4,(05).

第8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08-01

初中新课标中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较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堂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历史教师营造更好的历史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理解和信任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会更高。为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应该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确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地位。此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九一八事迹”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营造一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融入教师的课堂教课中,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利用合作性学习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合作性教学,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完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合作学习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讲授“”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四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以小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加深了对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学习压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还必须注意综合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往往因此而将历史作为必学的科目应付性地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然而,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掌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初中生的历史学都需要记忆大量的历史时间、人物和事件,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法,缓和历史课堂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9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

【关键词】 学生;教学;资源;兴趣;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应重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从事农村学校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了,感受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面的限制,他们学习历史仿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历史素养的培养问题,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十分困难。

怎样来扭转这个观念和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首先要改进的是教师教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学风浓厚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把历史学习作为“史为我用,我要学史”的内化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1.巧用教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其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图表是我们获得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教学时,要巧妙而有效的安排、运用、我们要主要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勤看书、报。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她不是唯一的资源,而图书、报刊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补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他们摘录,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历史知识,提升学习历史兴趣有帮助。而教师自己也要加强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也可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涉猎历史知识。

3.利用乡土、社区资源。家里的老人,附近的历史建筑,家中的老物件(族谱、实物、照片等)都属于乡土资源,能让学生觉得真实、亲切、还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或遗迹,找我家有什么能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老照片或实物,把他们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交上来展览交流。

4.利用广播影视等音像资源。广播影视是鲜活而又生动的教学资源。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央视或某些地方台创办的“探索”“档案”“史海沉钓”等栏目,这些文献记录片一般能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能公正、客观的还原某些历史人物和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历史有着重大的帮助。教师要多鼓励,引导他们从这些角度了解和感受历史。

5.用好信息、网络资源。这些是历史教学中方便快捷的教学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历史图片素材”我们不妨去浏览和精选如纪念之战胜利70周年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题及时下载保存,对我们生动的再现历史,不无裨益。

总之,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观点,把能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起来,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靠近学生。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的话,那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动力。一堂好的课堂设计是贯穿整堂课的灵魂。

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要备教材,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它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等方面给了教师备课以指导性意见,教师备教材就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

其次备学生,要求以学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优选教学手段

课要上得好了,还需要好的工具辅助,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手段,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有板卡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等。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能生动地逼真的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四、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关怀和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只是简单的批评指责,而是多沟通、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原则的宽容和指导,对于他们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及时的发现并予以表扬,有了爱和宽容做基础就有了信赖,这就为有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门。

让课堂成为民主的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中学的主体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前面讲的那些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施,学生才敢想,想说,敢动、想动,否则怎样调得动,他们的思维,拿什么来展示,他们调查的结果和积累的知识。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