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

第1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办事处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班子分管和城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干部和社区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一、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1.办事处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创卫”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并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共同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各村、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开栏、图书室、阅览室、宣传画廊、文化站(室)、社区课堂、社区广场、社区小报、微信群等服务工作平台,大力宣传创城进社区进小区进大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资料,开展文艺表演近20余场,书画图片展览等约50余场,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创城”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2.积极开展文明市民培训和文明劝导。采取会议传达、专题培训、院落会等形式,投入文明劝导人员和志愿者2000余人次,开展文明市民培训和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全域宣传、劝导。社区居委会认真组织发动居民对楼院、楼道等公共场所约16000平方米的卫生进行清理和保洁。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捡拾白色垃圾、垃圾集中清运等志愿活动200余次。和学校联合,组织学生争当“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劝导。

3、全面开展联包帮活动,做好大院小区整治。

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会同社区及时对接各个“联包帮”单位,准确提供大院情况,陪同踩点摸底,收集群众对创城工作的期望和意见。在联包帮单位进场后全力配合,大力展开宣传,每天实地查看打造进度,协调居民和联系单位。目前,辖区内的“联包帮”工作进展顺利,各家单位都已完成了打造方案的设计并顺利进场施工,通过卫生清理、清运垃圾、设立宣传栏、铲除牛皮癣,让很多大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联包帮”活动,各帮扶部门积极协调电信、联通等供应商和其他有关单位,着力解决老大院小区线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等顽固问题,进一步提升大院整体建设水平。

三、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管理工作

(一)持续推进“五乱”治理,维护市容市貌。

1.开展综合整治。对中大街、西大街、飞机坝社区、龙岗村、青元村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集市等“脏、乱、差”进行集中治理,提升城乡环境形象,为塑造美丽提供环境保障。对吉选超市、田家炳中学和兴贤小学等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200余次,开展“定岗+不定时”巡查管理。截至目前,共开展市容环境整治130次,出动执法人员1534人次,规范坐商出摊5130处次,规范流动商贩5480处次,规范共享单车1960辆次,协助交警支队贴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罚单9张,协助城管执法大队立案查处坐商出摊69起,罚款0.32万元,查处游商小贩33起,罚款0.135万元。及时对35起违法建筑进行了立案调查,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拆除违建90余处,投入民工400余人次,拆除私搭乱建约9000平方米,投入撤违资金40余万元。

2.全域做好除“四害”集中消杀。安放毒饵盒1000余个,除了集中消杀外,各社区还组织辖区范围内单位、大院等进行了重点部位和大院楼道等的消杀;采取日常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合力治理垃圾乱丢、杂物乱堆、背街小巷乱象、“牛皮癣”小广告乱贴等现象1800余处。督促临街单位、商铺等严格按照“门前五包”责任制,自觉清理责任区内垃圾、管好自己的“脸面”。在日常管理基础上,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严格管理到位。并积极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卫生秩序和市容市貌进一步提升。

3.加强综合治理常态化管理。持续推进私搭乱建整治、“五乱”治理和门前“五包”、院落保洁、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对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和公路、河道沿线,以及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盲点死角。切实做好中心商业区、休闲场所、校园周边等人流量大和人群聚集区域的清扫保洁工作和正常秩序。不定期开展容貌秩序专项治理,清除“牛皮癣”,规范广告设置和摊点摆设,加强对集贸市场,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社区农贸市场的秩序管理。开展居民院落、小区、聚集点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化亮化,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抓好道路交通、河道沿线环境秩序治理,坚持做好卫生保洁、文明劝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道路交通、河道沿线环境秩序。

4.弘扬文明卫生新风尚。继续利用电视、网络、报刊、LED显示屏等载体,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方式,宣传深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增强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以“创卫”为抓手,运用专题座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落实到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社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文明劝导活动,并把柔性劝导与刚性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同时,加大典型示例的曝光,通过教育引导,大力弘扬文明卫生的社会新风尚。

5.加强清扫保洁,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确保城区主要道路干净卫生,实现清扫保洁无死角,加大城区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加强公厕管理,公厕卫生状况达到创城标准。

6.认真开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网格化管理考核细则,加强对网格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对各村、社区网格员开展定期的工作督导和考评。

7.加强河道保洁治理。清理青衣江、濆江河河道及河提垃圾,整治河道沿线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和白色污染物。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街道办深入分析街道辖区的实际情况,认真按照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管理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管理的工作力度,整治重点、焦点、难点

2.以创卫工作为契机,加强综合治理常态化管理。持续推进私搭乱建整治、“五乱”治理和门前“五包”、院落保洁、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的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辖区城市形象治理提升工作。

3.继续开展弘扬文明卫生新风尚等活动,扩大知晓面,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继续利用电视、网络、QQ群、微信群、LED显示屏等载体,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宣传创城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2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三长一站”是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共治的工作模式。建立“三长一站”工作模式,做到“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问题与矛盾,探索建立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一、人员组成及运作模式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街道制定“三长一站”工作方案,根据“网格化”管理范围,结合实际情况划分路段长、区片长、楼院长和城市治理服务站的工作区域。以6个管区为单位建立管区城市治理服务站(管区负责人任站长),以30个社区行政管辖区域划分为主设立社区城市治理服务站(社区书记任站长),统筹工作开展,落实上情下达,强化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督、国土、供电、联通、移动等部门安排专人参与。社区城市治理服务站下设“三长”(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由街道干部(城管、执法、安监、社会治理等)、社区居委会两委成员、社区志愿者、网格员、楼组长、协管员、退休干部党员、市政园林环卫巡检作业人员等拥护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心公益的人员担任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

(二)发挥” 三长”作用。 街道设置“三长”共326名,其中路段长138名、楼院长133名、区片长55名。“三长”根据划定的路段、楼院小区或者公共区域,在进行每日巡查、填写工作日志的同时,针对阶段性专项工作或重大活动保障等开展专项巡查,重点上报网格巡查信息,联勤联动闭环处置。

(三)建立六大管区网格工作群,提升工作开展联动性。通过六大管区网格工作群,由专职网格员牵线搭桥,联动团内资源,将水、电、气、医疗、教育等部门力量及社区内热心公益、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志愿者充实到网格组团化队伍中,实现居民“小事群内办、难事联动办、件件闭环办”,有效形成工作合力。三要成立社区微网格队伍,促进网格服务精细化。将原有网格细分成108个社区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成立由社区“两委”、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微网格服务团队,全面推动社区网格组团化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丰富做实“1+1+N”运行体系。

(四)、“三长一站”作用初显,自4月初“三长一站”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已解决问题1251起,其中解决店外经营223起,占道摊点415起,垃圾清理210起,违章建设20起,噪音扰民92起,排水管网处理49起,增绿补绿27起,规范交通秩序156起,疫情防控79起。

二、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0年3月底。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初步确定辖区“三长一站”的相关人员及负责区域。

(二)实施阶段:2020年4-9月底。结合实际,根据街道“三长一站”工作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完善充实城市治理服务站站长组团,及时发掘典型案例。根据运行情况进行相应政策调整。

(三)总结阶段:2020年7-12月底。召开社区“三长一站”现场会,相互借鉴学习,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总结经验,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

三、下步打算

(一)以30个社区为依托实现城市治理全覆盖。建立社区城市治理服务站,社区书记任站长,路段长由经验丰富的社区两委干部担任,居民楼院长由社区“三基工程”党员(居民)小组成员担任,企事业单位楼院长由相应单位分管负责同志担任,九小场所、体育场和北海公园片区长由相应网格员担任,成员涵盖城市管理、交警、行政执法、市政、物业公司、志愿者等,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双向组织体系,实现城市治理全覆盖。

第3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年社区治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强化社区治安防范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全面落实社区治安各项措施,以重点要害部位治安防范为重点,以遏制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为突破口,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构筑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治安防范体系,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确保全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突出“五项”重点,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一)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法制学校的作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和协调机制,落实出租人(单位)、承租人(单位)和管理机构的责任,减少治安隐患。

(二)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对社区内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尤其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管控工作,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后续帮教工作。继续探索大墙内外结合的有效方法,搞好联合帮教工作,实施“回归绿洲”工程,进一步完善帮教人员“明白薄”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过渡性安置企业、社会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社会化安置渠道,依托社区,关心指导、扶持就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四)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认真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建立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组织网络和阵地网络。继续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活动,切实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五)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严把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防止被盗、丢失和流散社会。依法查禁取缔、严厉打击非法生产、买卖、储存、持有和使用这些物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整改和安全责任追究力度。深入开展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城区主干道交通安全及交通事故易发、多发地段的专项治理,排除重大火灾和交通事故隐患,保证安全、有序、畅通。

二、深入推进“三项”工程,不断增强社区治安工作的实效性

(一)实施“三防”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通过强化人防,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科学安排警力,发挥社区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干部职工和企事业单位安全保卫力量的治安防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防和互防,开展多种形式的军警民联防、厂街联防和企地联防活动,增强防范实效。通过加强物防,增强治安防范能力。继续实施居民住宅安装防盗门、安装防拉栓、整治违规防护栏、修建车辆看护点“四小工程”,有效预防各类案件。通过深化技防,大力推行楼宇对讲电控防盗、家庭防盗报警、重点复杂部位监控等技防工程,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增加“创安”的科技含量。

(二)大力实施安全创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以创建“四无”社区和“四无单位”为载体,突出特点,创新内涵,不断提高创建质量。积极探索城管协管员、交通协管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队伍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新路子,构建社会治安防控新机制。把基层治安创建与其它群众性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实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街道要抓好物业管理小区的创安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物业小区评选活动。

(三)大力开展“法制社区”工程,进一步深化警务、法官、律师、交警、消防“五进”社区工作。通过警务进社区活动,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把社区警务室建成群众满意、罪犯害怕的警务阵地;通过法官进社区、律师进社区活动,以具体丰富的服务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通过交警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努力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消防进社区活动,增强居民消防意识,提高防范和扑救火灾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夯实依法治区基础。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定期排查通报、分级管理、部门归口调处、领导包案调处、领导干部联合接访和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千方百计把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和减少。进一步完善“党政挂帅、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继续加强1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坚持社区治安防范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推行“物业安全管理、有偿保安服务、机动车看护管理、外来人口集中公寓式管理”等社区治安管理和防范新举措,不断提高治安防范的市场适应性,推动治安防范产业化,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架构合理、严密高效的治安防范网络。

(三)健全完善治安热点难点排查、防控机制。按照“抓反复、反复抓”的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滚动整治机制,适时组织开展重点整治、专项整治和区域性整治,坚持不懈地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重点整治,加大对铁路沿线、企业、学校、医疗机构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专项治理和督查力度,查找问题根源。重点加强对“三无”人员、非法租赁房屋、非法网吧、非法房屋中介、非法劳务市场、非法张贴广告等治安问题的摸排整治;重点加强对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案件的打击预防,认真分析社区治安动态,及时摸清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部署警力,加强巡逻守候,规范停车秩序,有效遏制案件的多发势头,不断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四、落实措施,实现社区稳定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稳定责任制。健全社区治安稳定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好地发挥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等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完善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全面落实检查考核、责任查究、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

(二)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有效遏制社区内“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同“”等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斗争,及时打击取缔“”等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使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深入扎实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组织体系、队伍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把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在萌芽或初始状态,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影响稳定的、越级集体上访和“民转刑”案件。

(四)加强治安管理与防范。健全“打击、整治、调处、管理、控制、教育”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体系。居民楼院看护率达95%以上,减少居民区入室盗窃、抢劫、抢夺和盗窃保险柜、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

(五)整体推进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四无社区”、“四无单位”、“无毒社区”和“物业管理小区创安”等活动,不断提高整体效能,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

(六)不断深化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青少年犯罪率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暂住人口登记率达90%以上,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100%,出租房屋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的比例达100%。

(七)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各项制度措施健全,发挥作用的达90%以上;综治人员培训率达90%以上。

第4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一是人口增长惯性依然强劲,生育水平依旧存在反弹的风险。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双独”家庭逐年增多,二孩生育间隔取消,将使出生人口在此期间继续上升,推动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虽然得到初步遏制,但造成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性因素没有消除,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仍需付出艰巨努力。

三是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的现实,折射出综合治理人口机制存在问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和思想障碍。

四是以往的行政措施严重弱化,新的法制措施尚未完全建立,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缺乏必要的手段。

五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目前的设施和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不了群众健康需求。

六是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普惠政策,没有完全与计划生育政策挂钩,存在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脱节甚至冲突的现象,统筹兼顾计划生育家庭利益难度加大。

七是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区人口计生工作由城郊向城市转变,人群由农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同时面临着家庭小型化,非婚生育、单亲家庭、B超鉴定胎儿性别,养老方面出现诸多新问题,需要区委、区政府在政策措施上提前关注和应对。

(二)发展规划

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巩固省优、国优成果为重点,以全市率先、全省领先、全国争先为目标,围绕基层工作提质提速、信息化建设全面支撑、优质服务创建品牌、新市民管理服务均等化四大任务,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创新亮点,突破难点。

第5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一、强化监督考评,不断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一)坚持一个目标。***中队坚持以巩固和发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成果为目标,继续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靓丽整洁、宜居宜商、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

(二)夯实两项基础。一是夯实市容市貌管理基础。充分发挥市容环卫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大监察和管理力度,按照“勤快”和“细致”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市容市貌的“精细化”管理。二是夯实城管队伍管理基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城管”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和“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在继续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狠抓队伍养成教育,努力培养全体人员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作风和精神,切实提升城管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效能。

二、强化综合治理,积极维护城区市容秩序。

(一)开展专项治理,促使“五乱”得到遏制。***城管中队围绕道路容貌、环境卫生、违章搭建三大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查处“五乱”等违规违章现象,切实解决市容管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有效改善城市市容环境。

(二)疏堵结合,加大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力度。***城管中队对乐购商圈实行24小时监管,确保周边环境整洁,无流动摊贩,保障市民的出行通畅;对***菜场周边的问题,城管中队特别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安排队员定点定位值守,确保早晨6点半至晚上8点期间流动摊贩无空子可钻的机会。同时,中队会不定时组织集中整治,严格管控店外出摊的违法行为;针对***问题,城管中队准备设立疏导点,满足周边市民的实际需求,在不妨碍周边公共交通秩序和不影响市容环境前提下增设摊位。并且加强路面管理,实行全方位、全天候、错时无缝隙管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使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三)落实长效管理,促使市容秩序整洁有序。坚持错时管理,提高对城区主干道和重要区域的巡查管理频率。积极探索推行城区疏导点管理新模式,有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确保城区市容整洁、有序。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坚持做到一宣传、二服务、三教育、四管理,对屡教不改的行为人,则严格按照案件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处罚得当的要求,依法实施处罚。

 三、三措并举,社区全面展开环境卫生整治

城中村是城市长效管理的重难点,也是较薄弱的环节。城管中队配合社区三举措制定整改方案。

(一)摸底排查。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小区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排内容包括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垃圾收集设施等设置和管理不到位问题。对需要集中清理的卫生死角进行了登记,并根据清理工作量及难易程度进行了分类。

(二)全面整治。根据摸底排查的登记情况,城管中队与社区联合从卫生死角开始,对所有社区积存的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对门面店后乱丢乱放的现象进行教育与整顿。社区人员与保洁人员积极配合,全面排摸,掌握情况,逐户上门走访相关商户。同时,鼓励居民提供信息线索,形成群防群治态势。即使如此,还不足以真正做到全面改善,因此高新北区城管中队切实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查处违规行为,逐步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做到防控结合。

第6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邾城地处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的中心,版图面积99.28平方公里,辖40个村民委员会,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3万,区属各单位100多个,流动人口12000余人,暂住人口8000余人。今年以来,街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工作思路,紧扣“三街一城”发展定位,强化综治工作进农村和社区居委会,完善基础基础治安防控体系,我街的综治工作主要是突出抓重点,攻难点,建亮点,进一步加强物防、人防、技防的投入,为创建“平安新洲”、“平安邾城”、“平安村”、“平安社区”等采用强有力措施,精心部署,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工作部署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今年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25,创造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社会治安秩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

邾城地处新洲区繁荣中心,街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贯彻市区综治委关于推进综治工作进基层的要求,成立了街综治进基层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分别挂点40个村委会和12个居委会,督促工作目标的落实,仅8月份,党工委、办事处下发了3个文件,即《加强邾城街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的意见》、《加强邾城街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进村、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邾城街内部单位防控体系实施方案》,街组织召开了创建“平安新洲”和加强农村基础治安防范专题会议八次。即一是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布置加强农村治安工作专题会。二是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社区主任动员会议,三是召开“一整双打”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四是召开街政法战线综治办、派出所、邾城法庭、特派员、治安协管员、安保队员综合会议,五是召开全街治安中心户长,治安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会议,六是召开创平安村典型现场会议,七是召开社区、单位防控体系典型交流会议,八是召开邾城地区创“平安街”座谈会议。同时,街综治办会同派出所、司法所制定了治安防范进村社区,消防安全进村,社区;四五普法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进村、社区,“**×”人员三帮一教进村、社区,纠纷调处进村、组等具体工作,建立信息网络,年内群体性事件预警报告率达到100,落实网络化巡逻,保证村级治安防工作落到实处。

二、狠抓典型,深化创安

以创“平安街”为载体,全面推进“综治工作进基层”一是深入开展宣传,发动群众。街向40个村委会,12个社区印发3万余份致村民、居民一封信,结合农村“家园建设”和“883”行动计划,采取召开村民、居民座谈会,利用宣传车、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墙报、黑板板、挂图、横幅标语、文艺会演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广大村民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自觉性。二是狠抓典型、以点带面,自8月中旬街党工委、办事处先在余姚村、章程村、联合村、章林村、钟杨等村为试验点,探索经验。同时结合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村配齐配强村治保会、民调会主任,由支部书记兼任主任,全街已建有52个治保会、民调会组织,有520个治保、民调小组,2000个治安中心户,30名安保队员,13名特派员、13名治安协管员、有528名治保民调信息员,辖区单位还聘请120名保安员,社区各种防范力量达1000余人,基本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治安防范网络。我街章程村落实群防群治工作,坚持“六抓、六治、六变”的工作思路,即抓村级经济建设治穷变富;抓环境卫生建设治脏变净;抓思想道德建设冶旧变新;抓文化科技建设治愚变智;抓社会秩序建设治乱变安;抓管理服务建设治差变优。村里治安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余姚村坚持“六有”建立村中心户,即中心户长有一个子户长门牌,有一个工作职责要求,有一个工作任务不计报酬,有一个工作笔记村,有一个夜间巡查值班袖章,有一个月召开一次碰头会议,工作形成了经常化。钟杨村做到“四上墙”一是村社会治安领导小组职责上墙;二是村社会网络机构上墙,三是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防范平面图上墙,四是治安中户长职责上墙,联合村是街办事处主任姚胜明同志的试点,组织治安中心户长培训学习,制定出中心户长“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法规政策,当好宣传员,带头结交知心朋友,当好服务员,带头掌握重点动态,当好信息员,带头做好治安管理,当好监督员,带头说服教育群众,当好工作人员。章林村是城乡结合处,建立中心户,做到“五清楚”:政策法规清楚,重点人口清楚,治安联系户底数清楚,活动职责清楚,防范措施清楚。街分别在章程、钟杨两村组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五个村的经验,全街40个村、12个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一做到了“四上墙”、“五带头”、“五清楚”、“六有”和“六抓六治六变”的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网络。街综治办对各村委会综治领导小组、治安中心户名单逐一建档案,建台帐,逐步形成上下联运,统一布局的工作格局。

三、突出抓重点,主攻难点,创建亮点

按照区政法委“一打双整”的工作部署和区委余书记的讲话精神,什么露头就打击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结合邾城街治安工作的实际,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充分发挥村级治保会民调会的作用,发动全村干部,治安中心户的力量,确保对重点人进行24小时监控,严防死守,在城区,我们发挥特派员、治安协管员、社区群干、管段民警、治安中心户、安保队员、治安积极分子,享受低保人员八位一体参加治安防范监控行动,突出抓重点地段,重点行业,复杂自然湾和场所,及公共场所的管理,主攻外来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和暂停人口的管理,构筑起以技防为主导,物防为基础,人防为保障的安全防范网络措施。二是在“一整双打”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坚持“四统一”、“四要”的工作思路即: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指挥。“四要”一是认识要提高,二是工作要配合,三是“整打”要有实效,四是领导要加强。开展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舆论环境,在邾城地区主要交通路口、各村重点地段悬挂横幅标语20余条,每个村、自然湾贴标语不少于五条。我们把打击重点和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车站、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了区的治安情况和问题,及时开展综合整治,对“窗口”地区,学校周边、企业周边,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和网吧整治、落实各项群防群治管理措施;三是以“一整双打”为契机,在全街范围内开展防范打击盗窃耕牛,入室盗窃财物的专项斗争,积极组织村治保会主任和治安中心户长开展夜间巡逻打更,积极做好八防工作:即防火、防盗、防赌博、防黄、防抢、防爆、防破坏等多种预防工作。每日实行中心户轮流值班,发现隐患及时向上级综治领导小组报告。过去联合和大渡地区经常出现耕牛被盗,今年开展创“平安新洲”、“平安街”、“平安村”活动以来,没有发现耕牛被盗,农村入室盗窃基本杜绝。四是在全街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街已完成了8.6万人次普法任务,已通过区考核验收,顺利达标。民调小组网络格局已形成,层层建立了村民、居民小组和中心户长职责制。元至11月份,全街共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154起,其中,街、村、社区直接调处58起,村、社区调处47起,所民警联合调处19起,中心户长和门栋长自行调处30起,街组织举东和举西举办治保会民调会主任和治安中心户学习培训2期。通过警民的共同努力,共抓获入室盗窃6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57人,现场破案33起,抓获36人,打掉团伙5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10余件,其中现案36件,刑事拘留87人,其中拘捕77人,劳教10人,查处治安案件166件,行政拘留76人,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8.25,邾城法庭收案数364件,结案数350件,结案率96,为国家集体换回经济损失近548万元,邾城法庭已被省授予“十佳”人民满意法庭,用法律武器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促进了我街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刑事发案控制在1.25‰以内,完成区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

第7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原则,兼顾短期和中长期效果,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内容

(一)、街道驻地、产业聚集区、主要路域及社区环境整治。

1、彻底治理街道驻地、产业聚集区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红岛路段、岙东路两侧的环境卫生,保证以上范围内无各类垃圾、杂物,无乱堆乱放等现象。对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卫生死角进行专项治理,彻底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定期安排街道保洁队清理辖区内主要道路两侧的白色垃圾。

2、企事业单位内部要落实卫生达标责任制,重点整治公共场所、卫生间、食堂,搞好内部卫生,做到责任区内绿化带、绿地、门窗、墙面整洁卫生,无纸屑烟蒂、无垃圾。

3、彻底清理社区主要道路两侧、社区内及周边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疏通边沟,清除三大堆(粪堆、土堆、草堆)。搞好居民室内外卫生,加强生活垃圾的管理,杜绝乱倒垃圾现象发生。清查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保障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4、加强垃圾运输车的管理,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密闭化运输,垃圾压缩运输车在行驶中确保无渗滤液漏出。同时,要求保洁公司的所有垃圾运输车辆加装GPS监控系统进行监控。

责任单位:园林环卫服务中心、城建办、农业服务中心、社区、企业单位

(二)企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1、对居民居住区内的企业产生噪声是否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进行检查,对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单位,协调区环保局发出限期治理通知。

2、深化水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我街道重点产业聚集区的企业,保证企业达标排放。

3、企业内部加大卫生清理、设备摆放规范整齐;厂区周边绿化带整洁无杂草。

责任单位:安监办、园林环卫服务中心、企业

(三)建筑工地的环境整治。

1、进一步规范各类建设施工行为,对辖区内建筑施工、拆迁施工、路面及管线施工进行专项整治,坚决查处控制扬尘不力的施工单位。

2、加大施工现场督查力度,要求土地、施工工地渣土堆放场所全覆盖;拆迁工地全部采取围挡、覆盖和洒水降尘措施,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出工地前必须将轮胎和车身冲洗干净。

3、整治并控制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包括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及其他市政建设等夜间施工噪声的整治。

4、加大投入,加强道路保洁人员管理,完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

责任单位:城建办

(四)市容市貌整治。

1、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结合区执法局开展的城管达标路创建工作,重点对街道辖区内岙东路沿线的市容、市貌进行深入的治理整顿。带动其他主干道和各社区道路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广告牌、灯箱、横幅,坚决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坚决取缔占路经营的游商浮贩,严格查处运输车撒漏。

2、始终把查处清理违法建筑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违法建筑始终要保持高压态势,违法必拆,决不姑息。

责任单位:城管中队

(五)绿化美化整治。

1、安排专人定期巡查辖区绿化带维护情况,及时处置虫害、树木补植、草地修剪等工作。

2、督促社区搞好绿化工作,对社区内影响环境卫生的空白区域要求必须进行绿化,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三、实施步骤

此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6月上旬)。各片、各社区、各单位根据街道要求召开会议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利用广播、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职工的卫生意识,实现街道、社区和群众之间的互动,营造出开展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调查摸底阶段(年6月7日前)。各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对照整治内容,对辖区内存在的问题全面排查梳理,制定出环境整治方案,列出整治清单及计划进度表,做到目标清、任务清、标准清、责任清、时限清,保证整治活动有序开展。

(三)集中清理阶段(年6月7日-月底)。各片总支书记牵头,各社区根据制定的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认真组织,要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整治到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落实整治方案要求,完成整治任务,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四)检查总结阶段(年7月-12月)。全面检查整治情况,对初显成效的,继续巩固提高,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改进,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全力突破,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此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各社区、企事业单位也要成立相关组织,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

第8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根据《2006年—2008年XX区“无毒害地区”创建活动规划》和我街道实际,从2006年起至2008年在全街道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第三个为期三年的创建“无毒害地区”活动。现制定三年创建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委、区政府打造“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主、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努力构建起打防控一体化的禁毒工作机制,坚决阻断流通,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确保实有吸毒人员零增长目标的实现,为建设“平安XX”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创建目标

1、第二个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街道确保每年有80%以上的村(社区)成为“无毒害地区”或达到“创建无毒害地区达标地区”标准;有95%以上的单位(学校)达到“创建无毒害地区达标单位”标准。

2、街道每年新滋生实有吸毒成瘾人员数控制在本地区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一以内,年内吸毒成瘾人员的脱毒率力争达到5%以上。

3、公众接受禁毒宣传教育面达到80%以上,其中在校中小学生接受禁毒宣传教育面达到100%;公众对禁毒工作评价的满意率达到60%以上。

4、“三个一律”(吸毒的一律采取强制戒毒、贩毒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复吸的一律实行劳教戒毒)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年破获涉毒犯罪案件数、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数不低于前二年平均数,年内收戒、治安拘留吸毒人员数之和不低于上年,实有吸毒成瘾人员戒毒管束率(含强戒、劳戒、限戒和维持疗法)达到20%。

5、不发生以制毒为目的的非法种植原植物案件和易制毒化学品及精、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案件。

6、歌舞娱乐场所禁毒“三步曲”措施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有效控制新型在辖区蔓延的势头。

三、创建方法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在册吸毒人员数超过30人),我街道已被划定为禁毒工作XX一类地区。为此,我们创建工作的重点是以打击为主,努力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一是坚持“三个一律”原则和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破获一批涉毒案件,摧毁贩、销的网络。二是通过扎实的排摸工作,努力扣清、收戒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确保在辖区内不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涉毒案件。三是发挥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集中整治,综合治理,努力遏止吸毒群体的扩大,减轻危害,尽快扭转禁毒工作的被动局面。

四、组织领导

创建“无毒害地区”活动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由街道禁毒办统一组织实施。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村(社区)综治办要积极配合做好创建活动的检查考核工作。创建活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各村、社区对区域内的创建工作负全责。

五、创建考核

创建活动的考核继续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范畴,年度考核结果由街道综治办予以通报。三年规划实施完毕后,向区禁毒委推荐一批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未达到“创建无毒害地区达标地区(单位)”标准的村、社区和单位,取消参加当年综治工作先进的评选资格;连续3年不达标的,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社区要进一步认识创建“无毒害”地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加深对创建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认识,树立长期创建的思想。要建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创建“无毒害”地区活动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创建“精神文明小区”、“安全小区”和公民道德建设等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社区、村。各村、社区在户口迁移中要严格把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防止吸毒人员流入我街道辖区。

(二)明确责任,协同共建。XX派出所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打击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进行法制宣传和落实帮教措施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事务科要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禁毒宣传报道工作;教育部门要把对中小学生的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列入教育计划;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深入开展“拒绝进我家”和“一帮一”志愿者帮教活动。同时,要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和鼓励他们投身创建活动,以提高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加强调研,夯实基础。街道禁毒办将紧紧围绕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禁毒调研工作,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指导。村、社区要建好创建工作台帐,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9篇:社区治理重点与难点范文

关键词:民生;社区建设;社会建设

近年来,在大力开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一定程度上说,改善民生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伴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下,改善民生的重点向基层倾斜有其一定的现实性与必然性。当下,基层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人们在社区里不仅有基本的温饱、安居等生活需求,而且也有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养老等现实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纵深发展,人民群众在社区里的社会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改善基层民生,不仅要在社区层面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且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与时俱进”,即通过综合创新的平台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而以增进社区居民幸福感为宗旨的“美丽社区”建设无疑是当下通过综合创新来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有益尝试。

一、“美丽社区”建设体现了改善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区在解决我国民生问题中的优势与潜力越来越凸显,可以说,伴随社区建设的大力开展,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已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为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有序践行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而且也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人力保障等行动,使在社区里开展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得以明显改善。如在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上,“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1]总体来说,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推动下,通过实行诸如增加社区服务机构等一系列的具体举措和行动,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整体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在向社区转移,一定程度上说,改善基层民生面临着新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全面考量。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背景下,随着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推进,改善基层民生必然要有新的要求与期待,而这种新的要求与期待恰又与“美丽社区”建设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美丽社区”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结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推进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它着力于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导向与宗旨,从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高度,全面、有序地改善基层民生的整体格局,努力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上有所作为。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是当下提升社区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有效契合,更是当前着力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的鲜活实践。

民生涉及人的生活方方面面,既有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有保障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既有物质方面需求,也有精神方面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而言,必须要结合当前社区居民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地回应居民在社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特别在新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居民对于低碳生活、幸福生活的期待已成为当前改善基层民生的重要需求。

在社区生活中,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在基层民生建设中要时刻注重生态元素,这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切期盼,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优美、宜居生态的生活小区的良好期许,更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美好诉求。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随着社会重心的下移,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尤为迫切,可以说,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难点都在基层,这不仅体现在基层民生需求要通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来保障和实现,而且也体现在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此来有效改善基层民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基层民生建设的内容和实际来看,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呈现一定的复杂性,而且还存在着具有阶段特点的结构性矛盾,为此说,推进基层民生建设需要进行综合创新。面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寻求在基层解决好民生问题,以此实现社会结构的有序调整是实践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可以说,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来看,还是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来看,乃至从化解民生问题的结构性矛盾来看,“美丽社区”建设不仅体现了当下改善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而且也体现了探求通过综合创新平台来改善基层民生的实践努力。也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既有对社区建设的生态追求意涵,也有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指向,更有通过综合创新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

“美丽社区”建设的“美丽”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有外在的“物质”之美,更有内在的“精神”之美,既有生态之美,又有心态之美。“美丽社区”建设就是要适应当下社区生活的实际,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综合创新平台和手段解决各种基层民生问题。进一步来说,“美丽社区”建设是新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它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内容与新的价值,它的实践集中体现了在社区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效益与生态文明效益的高度整合、体现了社区“生态”与社区人的“心态”的协调与统一,它通过各种改善基层民生的具体实践,让“美丽”常驻人心,让“美丽”充实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改善基层民生是“美丽社区”建设的主线

“美丽社区”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次和不同面向。仅就回应当前社区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而言,它的实践着实地体现了在社区层面通过综合创新来集中推进基层民生建设的思路与举措。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的主线就在于努力改善基层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P.34)为此说,“美丽社区”建设的全部实践必然要围绕基层社区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积极行动,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以及社区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在保障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民生建设。

从实践上来看,如天津市按照“居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办事服务便捷化、人文环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众参与广泛化”的标准启动了“美丽社区”创建活动,并根据“美丽社区”的创建安排将实施六项工程,即居民民主自治工程、社区管理深化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居住环境优化工程、社区文化繁荣工程、社会组织培育工程。[3]可以说,天津市提出的“美丽社区”建设以及所要实施的六项工程,既是对当前社区建设中的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及时回应,也是对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民生问题的积极尝试。如社区物业管理问题,当前城市社区里物业纠纷问题相当突出,物业纠纷及其后果不仅影响了社区整体的稳定,而且也影响了社区环境的改善。有的小区由于物业纠纷而造成了小区绿化无人养护、生活垃圾无人处理等等一些不良后果。物业纠纷的频发既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有序经营,可以说,面对当前社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物业管理新机制就成为当前社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对此,“美丽社区”的创建给予了积极回应。又如社区环境问题,治理城市社区中的乱搭乱盖、乱贴小广告等问题已成为困扰社区管理工作的难点,而“美丽社区”建设的天津实践――“居住环境优化工程”对此也给予了积极探索。诸如此类的涉及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如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等。可以说,民生问题是“美丽社区”建设的重点,“美丽社区”建设的“美丽”之处恰在于它时刻以民生建设为根基,及时回应社区民众的现实需求。

当然,“美丽社区”建设不仅对民生问题的基本面给予了必要关照,而且还面对民生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思路、更新理念,时刻用“以人为本”的手段解决社区层面的民生问题。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把高效便民的智慧服务带进社区生活已成为民众的重要需求。“美丽社区”建设通过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网格化社区管理的运行效率,让社区居民在网格化治理空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民生实惠。又如社区养老问题,面对新时期养老的新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探求在社区层面回应养老问题已成为时代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人对在社区里进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情感关怀、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要改变过去应对养老问题的思维方式,让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社区”建设对此也进行了回应。

可以说,“美丽社区”建设的依据、思路均在于基层民生的保障和改善,而且它还随着民生需求变化的实际而不断调整。以“美丽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民生的有序改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出发,确保“美丽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等内容时刻体现基层民生的现实要求;必须坚持构建“幸福生活”的原则,以社区居民满意与否作为美丽社区评价的根本标准,让幸福指数成为改善基层民生的导向;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努力在社区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有所突破,争取在保障基层民生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财政保障等方面有所创新。诚然,通过“美丽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生的全面改善,不仅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更要有实实在在的美丽指标,如天津市提出的“美丽社区”建设已细化到了具体的美丽指标上,这些指标包括6个大项目,81个子项目,每一个为社区“量身定做”的评分项目都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4]

总之,以“美丽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民生的有序改善,既体现了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要求,也体现了改善基层民生向“美丽”求索的实际需求。美丽社区是环境优美、卫生干净的宜居生态社区,同时也是和谐友善、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美丽社区”建设所提供的综合创新平台不仅拓展了改善基层民生的思路,而且也丰富了改善基层民生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