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形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伴随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体环境。它不仅传播速度飞快、信息含量与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影响范围更广。在这一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在快速增加。本文在介绍供电企业危机与新媒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策略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是在信息传播的速度上还是信息的内容上都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的出现与应用给媒体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新媒体在推动媒体行业快速改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经营发展。面对新媒体这一环境,如何降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减小危机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1企业危机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1.1企业危机的概念现代《辞海》对危机的解释是,指严重的危急、困难关头、危险的机关和潜在的危险等。不同的学者对危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干扰,可能或已经引发媒体的大肆报道,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必须要马上处理的突发事件[1]。而企业危机则指,具备能够引发媒体大量报道和社会公众关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严重影响、突发紧急情况、对企业形象与品牌构成威胁、极可能造成企业形象与经济损失、必须立刻处理这些因素的事件。
1.2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对的。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它随着时代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在广播媒体出现之前,报纸与杂志是新媒体;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成为传统媒体;20世纪后期至今,数字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互联网、手机等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不断进步,不仅创造了价值与潜在价值巨大的新兴产业,而且对整个传媒行业格局和未来媒体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2]。由于新媒体的概念与时代紧密相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都尚无一个准确统一的界定。清华大学某教授认为,新媒体是指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形成并产生影响的一种媒体形态。它既包括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也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形式。虽然不同的人们对新媒体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被所有人都一致认可的是新媒体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
2新媒体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
2.1易造成新的企业形象危机产生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开放、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某些情况可能会造成供电企业发生新的形象危机。即新媒体在带给供电企业便利与改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规模与破坏程度,增加了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工作的压力与工作量。
2.2可能造成企业形象危机的加剧新媒体传播具有单一性、全球性,这使得企业发生的危机事件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全球危机,造成企业控制成本的大大增加,导致企业形象危机的进一步加剧[3]。例如,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传播到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爆炸现场和营救现场的图片与视频被迅速上传至网络。在这起重大爆炸事故中,共造成8个电力铁塔和较长一段输电线路严重受损,给人们的日常用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国家电力部门积极派出线路检修人员,对受损的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进行尽快的维修,部分检修电路如图1,受损电网维修模拟系统如图2。
3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只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好评,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从管理层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共同努力,将自身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和具有特色的供电服务全面渗透到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物质形象塑造、管理形象塑造、职工人品形象和礼仪礼节形象塑造、企业社会公益形象塑造、供电服务形象塑造等各种形象进行合理的塑造[4]。保证企业自身价值观、用户至上经营理念和优质的供电服务在所塑造的企业形象当中通过各种新媒体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能够让广大电力用户透过企业形象就能够强烈感受到该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在塑造与完成企业形象的过程中还需要企业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用户实际需要,对企业形象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尽可能使社会公众和广大电力用户对本企业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与评价,从而为企业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要企业内部人员知道,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公众与广大电力用户知晓。这就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对企业形象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创意策划、广告宣传等活动利用互联网将企业形象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本企业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拥有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电力用户,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新媒体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充分利用,是企业形象逐渐转化为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和传播手段。企业形象的宣传应包括企业内部宣传与对外宣传两方面,只有切实做好这两项宣传工作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才能够将企业塑造的良好形象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
3.3建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要想提高企业形象危机管理质量与效能,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保证管理策略制定的有效适合,就需要在预防、控制与处理企业形象危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提供多元平台的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然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①提高价值认同水平。价值认同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关键。供电企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企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综合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形象目标是与电力用户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和谐友好、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关系;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才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②建立保障制度。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除了需要企业员工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和价值认同性之外,还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以对企业各种资源、职责、权力义务等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确保形象危机管理工作可以顺利有效的开展与实施,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与高效。
4总结
总之,在今天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将企业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也能够给供电企业带来新的形象危机,并有可能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新媒体,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全面认识新媒体对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才能够保证新媒体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的管理工作发挥正向积极的影响,才能够有效推动供电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产品伤害危机管理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李连存.基于危机管理的电网企业舆情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娜.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D].南昌大学,2012.
关键词:企业形象 品牌设计 新媒体 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02-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数字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加速了社会变革,改变了国内信息传播领域中的许多传统观念。新媒体的强势发展,不仅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也对依赖于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宣传的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洗。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的合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品宣传策略转由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环境之中,同时,因为品牌信息传播媒介的改变,和企业产品紧密相关的品牌形象设计、营销策略等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求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中的企业形象的设计为中心,通过对新媒体和企业形象概念和特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在新时期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虽然新媒体全面替代传统媒体的品牌宣传的判断还有待时间的考证,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在企业产品宣传策略中的地位逐渐衰弱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新媒体对品牌设计行业介入的不断深化,它将成为企业推广产品高效途径。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变革,同时也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很多影响。随着受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形象设计和产品宣传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新媒体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新媒体还没有清晰的解释。一般来说,所谓的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即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媒介而言的,它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结束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等渠道,向受众群传达信息的新型传媒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手机技术的深入推广,新媒体势必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的传播是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途径的新型传播媒介形式,它包含以下几个特点:信息来源多元化,表达方式多元化,传播渠道多元化,瞒足消费者需求形式多元化。
从以上分析可见,“新媒体”包含了传统媒体的所有特征,并以简洁方便的传播特点改变着传统传媒的表现形式。
二、企业形象的概念及问题
(一)企业形象的概念
企业形象是指受众通过企业的销售策略、经营理念、产品特点、人员风格等主要内容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策略的核心。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精神和产品内容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受众通过使用企业商品或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它通过人的视觉感官传达并为人们获取的。
(二)企业形象设计中的问题及意义
1.企业形象设计缺乏自我推销和包装意识
与国际性企业重视产品包装和自我推销的宣传策略不同,国内企业更推崇以产品质量说话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受众者选择的范围和形式越来越广泛,市场竞争中心也由产品转向了品牌形象设计。如果企业不对自身形象加以设计和包装,将无法在众多同一化严重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者的注意。而缺乏鲜明个性和形象设计的品牌,即使其使用价值再高,也很难被受众者所欢迎。
2.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吸引秀人才
企业产品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立足,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的产品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优秀设计人才的助力。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成功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还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研发新产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3.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获得公众好感
良好业形象能够在消费者群众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获得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好感,而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要。
三、新媒体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
企业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信息传播平台,但在传统媒体颓势渐显的今天,新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企业产品推广的主要平台。新媒体对企业的影响正逐渐凸显出来。
(一)新媒体增了企业品牌推广的力度
互联网技术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为企业形象的推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对全球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介绍产品信息,并使其在的第一时间就能传达给消费者。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者,使企业产品的推广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即当企业品牌被部分消费者认可并通过网络介绍给其他人后,其影响力会以几何倍数加以增长,从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二)新媒体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可以通过在线互动,了解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并根据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产生情感联系。这种精确有效的沟通不仅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购买需求,还能以此为基准调整相应的品牌推广策略。
另一方面,以文字、图形、视频等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产品视觉识别因素,使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平面的认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表现形式多等特点,可帮助企业通过线下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忠诚感,巩固了品牌在市场和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新媒体减少了企业推广品牌的成本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移动客户端为途径的传播特点,使其在网络销售竞争中的优势明显强于传统媒体。企业可利用网络商务平台直接进行品牌的宣传推广,甚至在网络上建立企业产品的官方微信、微博和公共账号,实现面对面的销售,减少中间不必要的销售环节,既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又可帮助消费者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优惠,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进而达到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
四、企业形象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策略
1.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企业经营者在选择新媒体进行品牌推广时,不仅需要考虑新媒体的影响力,企业品牌形象与传播媒体品位的一致性,还要对进行宣传推广的具体载具和广告单位加以确认,即企业品牌需要在选择媒介的何种空间、何段时间上加以推广和宣传。与传统媒体的广告宣传不同,新媒体的广告载具有唯一性,在网络平台对特定的产品形象进行宣传推广时,品牌的广告载具与其他载具有明显的区别,有特定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消费群。 正是这种具体和针对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推广品牌时,更倾向于选择新媒体。
2.提供到位服务,建立数据库增加吸引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消费者在获取信息具有更多的选择性的同时,也使其消费行为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习惯收集所需信息并进行有效资源整合,以求更加到位的服务。而企业品牌传播的首要目标是确认目标消费群,进而根据特定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和特点产品策略的调整,增加企业的利益化。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基础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企业实现目标性销售建立数据库提供了可能。
建立网络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对消费者的身份识别和行为解释。通过数据库收集的信息,企业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购买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品牌的营销策略和消费目标加以调整,以维持、巩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库营销能建立品牌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有效降低消费群的流失率;同时,企业可根据数据库信息的变化,灵活调整和变动企业品牌的推广和宣传策略,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力和掌控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注重品牌传播,营造品牌公信力与信誉度
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品牌的公信力。公信力是指企业品牌在公众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企业品牌的形成和建设需要长期的广告投入及其他投入,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
企业品牌是消费者通过企业的文化理念、营销策略、产品质量等内容的了解后,所形成印象和视觉识别。在这些因素中,最被消费者看重的,也是品牌形成的首要因素是产品质量。唯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才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其次是信用,企业只有不断的规范自身行为,才能在竞争市场中稳固品牌,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如国际知名品牌宝洁,在品牌营销中始终对消费者作出质量一流的承诺,并以此作为产品推广的基本点,可靠的质量,良好的口碑,使其得以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在保持a品质量的基础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借助公益营销等赋予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品牌销售策略不同,企业公益营销旨在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意义的贡献,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将消费行为转移到公益事业上,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媒体对设计行业介入的不断深化,新媒体较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日渐凸显,并因此成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的新手段和高效途径。在对企业推广品牌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品牌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和新媒体唯有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才能促进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新媒体与广告[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19.
[2] 余明阳,朱纪达,肖俊崧.品牌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5.
[3] 江信亚.在媒企互动中传塑企业形象[J].企业文明,2011(4).
[4] 张树庭,吕燕丹.品牌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企业形象 设计 教学
引言
要做好企业形象设计教学,必须要明确了解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历史,分清企业形象的概念,了解当前大学开设的关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优缺点,找准自己想要向学生表达的观点,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汲取大型企业的成功企业形象设计经验,综合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课程当中真正学到知识,并运用到以后关于企业形象的设计当中。
1 企业形象设计概念
企业形象设计又称CI设计。CI是英语 Corporate Identity 的缩写,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素质、经营方针、产品开发、商品流通等有关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从信息这一观点出发,从文化、形象、传播的角度来进行筛选,找出企业具有的潜在力,找出它的存在价值及美的价值,加以整合,使它在信息社会环境中转换为有效的标识。这种开发以及设计的行为就叫“CI”。CIS,作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
对于目前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 CI, 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 目前有三个主流意见,一是企业形象必须是 MI、BI、VI 一起上,如果只导入 VI,对 CI 缺少常识的了解,那是十分肤浅的表现; 二是企业形象必须全盘接受西化,由于中国企业成长的时间太短,对企业形象接触太少,因此只有完全借鉴西方的发展思路,才能顺利的走下去;第三是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有选择的借鉴西方成功思路的基础上,融合进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坚持自己的民族性原则,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道路, 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作为一个教授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老师,我支持第三种观点。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必须要坚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企业形象设计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同时,必须要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可以用于企业形象设计的数不胜枚举,因此在教学特点上应该更多地融入进中国元素。
2 当前国内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
2.1教学方法单一,开设频率高
当前许多高校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一般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不高,对理论接受感到枯燥,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设计公司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而在该课程的开设上。据统计,全国有本科高校 820 所,其中在所开设的10大类340多个专业中,艺术设计排名第五, 当中的390所高校(占所有高校数的 47.6%)都开设了企业形象设计课程。
2.2教学方式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但许多学校存在对实习的投入太小、投资资金不到位、 实训岗位不合理、实习时间比较短、设计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学校与公司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合作能力与公司的期望值不相符,导致双方合作难以深入开展,从而使得教学和实践只是流于表面,致使学校“育人”与 社会“用人”相脱节。
2.3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缺乏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定位和评价的能力,导致学生的设计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实践依据,使得后期效果与前期设计在实践中产生比较大的偏差, 影响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的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更不愿意用于实践。
3 对新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
3.1设置新的教学课程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经典案例,让学生能身临企业形象设计其中。实行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系统教学,依据经典案例和中国古典文化,打破原有的课程章节体系,精心设计新的教学环节,使经典案例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对接,由此及彼,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企业形象设计中来,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授课程当中应该以公司提供的项目实体为课程的教学实践主体,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把理论代入到公司的实体项目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应当顾及到实践内容,让自己所学能体现到实践中。
3.2模拟真实实践场景
3.2.1确定企业形象设计选题
在学习企业形象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照企业给定的项目,分别确定一个CIS课题,针对选定的课题,进行材料搜集。然后在班级例会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还有哪方面的不足以及自己的观点又有哪些出彩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2模拟与企业洽谈选题
所有的小组在课题确定后,可以模拟和企业进行洽谈。在课堂上小组已经进行了第一步的设计筛选,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企业提出的要求,以及提供的与课题相关资料和要求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小组和企业之间签订合同,都要按照合同的条款进行操作。在这样实际模拟的场景下,学生清楚了自己的设计角色和责任,也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并且因为有合同的限定,学生能够积极的按照合同签订的时间来完成,这对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实际效应。
关键词:企业形象 员工行为 多元化
一、对企业形象概念的理解及企业员工的作用
企业形象绝不仅仅是评价,它就是企业本身的特征,是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创造价值的体现和说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并不是企业形象本身,而是企业形象发挥作用的效果,是对企业发出的形象信息作出的反应。企业标志论把企业形象等同于企业标志,这样缩小了企业形象的外延,企业形象应是企业的整体存在风貌。
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生存的呈现及其意义,是企业独特价值创造模式的表现和表达,而不是相关者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简单地说,企业形象是相关参与方面的动态塑造过程,而不仅仅在于其静态呈现的意义。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是通过企业形象的中介而形成的,它们本身不是企业形象,但对企业形象以后的改变也有影响。企业的关系者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客户、企业股东、企业供应商等,他们对企业的评价是企业不能忽视的,企业根据这些评价而调整员工活动及其模式,从而改变着企业形象。所以,企业员工的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形象内涵的多样化。如果员工能够把企业目标形象内化为其自身的活动,那么企业形象战略引入则会在员工的日常活动中自我强化;否则,员工的行为会淡化企业的目标形象。
二、基于员工多元化的企业形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状态的呈现和表达,它是在企业的生存过程和企业员工的日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形象在具有动态性的同时,应该具有稳定性,是企业历史的凝聚和沉淀,是企业牛存与发展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成功经验的升华。因此,企业形象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在真正内化为企业员工和管理层的日常行为中之后,向外界传达的固定意义的表达。基于员工多元化的企业形象的现代意义是为大多数员工所恪守的价值理念、经营宗旨和道德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既包括看得见的行为举止,也包括隐含的规则、价值观和基本假设;它不是一种强权形象或者少数人的形象,而是建市在各成员价值观綦础卜的一种共享的形象。系统地说,社会环境多元化和员工多元化背景下的食业形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企业形象内涵的多元性。现代社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信仰、性格和教育背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其次,企业形象的渗透性。员工多元化下的企业形象对组织成员更多的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组织的共享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以企业形象“软约束”影响着组织的管理行为。再次,企业形象的创新性。百花齐放式的多元化价值观可以在组织内形成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非正式群体,他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统一到组织的共享价值观上。这种企业形象不仅能够鼓舞员工的士气.而且还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员工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的。
基于多元化员工的企业形象的内在形成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一般情况下。任何企业对内有一种形象。对钋也有一种形象。成功的企业形象战略引入是使企业的对内形象和对外形象一致,从而,企业形象的内向形成机制,也转化为外向的企业形象形成机制。企业员工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形体,企业的形体是首先固定下来的形象要素,企业形体的呈现和意义的表达,也是企业形象的基础部分,员工活动在此之上进行和展开。员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经常处于变化中,经常变化的东西是不能形成稳定的形象的,只有内化的理念才可能在员工的活动过程中稳定下来。员工活动的意义和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也随之确定,企业形象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员工活动围绕企业价值创造模式进行,员工活动的意义就不断地支持和巩固企业形象,企业效益最后影响着企业形象的质量。企业的外在关系者对企业的评价是企业不能忽视的,企业根据这些评价而调整员工活动及其模式,从而改变着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随着企业生存活动模式的稳定而形成的,它也随着员工活动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当企业经营品种增加了,当企业技术开发水平提高了,当企业规模扩大了,当企业经营领域改变或拓宽了,当企业效益有了重大改变,企业形象都要随之发生变化。总之,员工活动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会引起企业形象的改变。
三、企业形象如何促成员工行为的改变
1.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
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全体成员都有着明显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国内挂牌从事和咨询业务的大小企业多达13万余家,唯有位于深圳的聚成资讯集团之所以能在创业至今的短短7年内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与其倡导的“学校、军队、家庭”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凡是参加过聚成课堂的讲师或学员无不被其强烈的氛围所震撼。
2.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
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密切相关,但并不相同。企业希望通过员工的作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员工希望通过自己在企业的作为为企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诱导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尽量重合。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并非直接挂钩,是通过岗位目标与角色目标相联系的。首先,组织目标要分解到各岗位,形成各岗位的目标,岗位目标被上岗者认同,成为角色目标,角色目标与个体目标才能直接联系。管理的对象是角色,角色目标完成的好坏是组织评价角色行为的唯一标准,个体必须完成角色目标,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达到自己的目标。当员工角色目标完成时,就等于其岗位目标的完成,岗位目标完成了,就自然达到了组织目标。角色目标明确,且与个体目标一致,个体才能受到激励。
3.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实际已超越了管理的范畴,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根于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文化的竞争。
因分类方式的不同,使的企业文化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其分类构面有的从领导的角度分,有的从员工的表现与态度分,有的则以企业目标的达成分;由于企业结构、目标、成员组合等方面的不同,其分类方式自然亦有别。
4.控制与激励模型
内容摘要:公益行为近年来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目前研究虽然显示公益行为对企业竞争力有正面影响,但没有明确指出公益行为怎样影响竞争力。本文在以往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公益行为与市场行为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路径,认为公益行为首先使客户产生信赖与忠诚,进而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和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公益行为 客户忠诚度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绝大多数产品已经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我国企业面临的已不再单纯是市场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物美价廉将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企业面临全面社会责任、公众利益至上的竞争时代。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是单纯地做公益活动,并没有通过公益行为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上述现象引发我们以下思考:公益行为是否可以参与并影响企业的竞争?公益行为影响企业竞争的途径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利用公益行为?
现有的国内关于公益行为与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很少。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公益行为与企业业绩的相关关系(李敬强、刘凤军,2010);二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公益行为对消费者影响(Bala Ramasamy & Mathew Yeung,2009);三是研究企业公益行为的特征(樊建锋、田志龙,2010)。现有研究表明,公益行为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并不是直接的。田志龙、邓新民证实,市场行为虽然是企业间竞争互动的主要方面, 但要真正从全局上把握企业竞争互动的全貌,非市场行为(包括公益行为)的重要性与价值也不容忽视,但该过程的中间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剖析公益行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机制。我们在传统的市场竞争行为模型中引入公益行为这一变量,并以客户态度和客户行为作为关键的中介变量,尝试建立一个分析公益行为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利用公益行为参与企业竞争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简述与概念模型
(一)公益行为与市场行为
竞争行为是动态竞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竞争行为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削弱对手的竞争力。在这种思想下,企业特别注重企业竞争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关注竞争者的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竞争优势。Brown将非市场行为概念运用到企业层次的战略与行为(Brown,T.and P.A.Dacin,1997)。田志龙、邓新明(2007)将市场行为与非市场行为进行融合,研究企业的竞争互动。市场行为主要包括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行业、联盟购并、降低价格以及重要促销;非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公益行为、公关行为与参与行为。
(二)客户信赖度与客户忠诚度
客户对企业行为的反应可以分为客户的信赖和忠诚,企业公益行为会使客户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度和忠诚度,客户信赖度进而加强客户忠诚度。随着企业公益行为的时间增长,客户加强对企业的信赖度同时减少对企业公益行为的质疑。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会影响客户购买行为。忠诚的客户会支持企业的行为和产品,同时在与其他人的彼此交流与分享时,忠诚的客户对企业的好感会进行传递,使整个企业形象得到提高,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概念模型与有关命题
本文建立企业行为与企业竞争力路径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并对其进行相关命题的考量。
(一)公益行为与客户信赖度
客户信赖度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赖是消费者的一种信念,即企业是可靠的、真诚的,其总能履行承诺。Doney and Cannon(1997)研究表明当企业采取公益行为而客户认可这种行为的时候,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度就会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公益行为的增加会不断地加大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度。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1:企业的公益行为与客户信赖度正相关。
(二)公益行为与客户忠诚度
客户忠诚度反映了客户想与企业保持关系的愿望。企业的公益行为可以进一步获得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如果企业公益行为所提倡的观念与客户自我观念一致时,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会得到提高。Russell Lacey(2010)研究发现客户的忠诚度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公益行为)存在正相关。基于上诉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2:企业的公益行为与客户忠诚度正相关。
(三)客户信赖度与客户忠诚度
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度往往会导致该客户更愿意保持与企业的关系,从而成为企业的忠实客户,即客户信赖度会提高客户忠诚度。Garbarino and Johnson(1999)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的信赖度与消费者的忠诚度有很强的联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3:客户信赖度与客户忠诚度正相关。
(四)市场行为与客户购买行为
以往研究表明企业的价格策略、差异化策略、促销策略等一系列市场行为都会对市场销量产生影响,即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客户往往倾向于购买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的的企业产品(比如低价格、针对性、质量有保证)。由此可见,市场行为可以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4:企业的市场行为与客户的购买行为正相关。
(五)客户忠诚度与企业形象
从心理学上说,忠诚的客户往往希望他所忠诚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客户之间的交流中,忠诚的客户会向其它的消费者分享他对企业感觉好的方面(比如企业是值得信赖的、服务好、物美价廉等),这样会有助于整个企业形象的提升。Bhattacharya and Sen(1997)发现消费者相互交流机制可以使已经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获得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5:客户忠诚度与企业形象正相关。
(六)客户忠诚度与客户购买行为
在市场研究的文献中有一个广泛的认识,即客户忠诚度会增加对该企业产品的购买。忠诚度越高的客户在购买决策的时候越会选择所忠诚企业的产品,甚至所忠诚企业产品的价格更高。Bala Ramasamy和Mathew Yeung在我国上海和香港对我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做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欧洲和美国,我国消费者更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6:客户忠诚度与客户购买行为正相关。
(七)企业形象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它企业更有效地获得市场认同与支持的整体形象特质可称之为企业形象的整体竞争力,即以企业形象为核心, 有效整合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技术路线、企业文化及信息化支持等形象要素,构成了品牌竞争力。形象好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取融资渠道。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也会选择形象好的企业。因此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项商业活动,更具有竞争力。李敬强、刘凤军(2010)在研究企业慈善行为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时,发现被市场认知为真实的慈善捐助,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命题:H7:企业形象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八)客户购买行为与企业竞争力
客户在购买行为上对企业的支持会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稳定的市场收入及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减少企业的成本和市场风险,从而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命题:H8:购买行为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结论
本文分析了公益行为、企业竞争力及其中间变量的关系,研究得到的概念模型显示,公益行为可以影响客户态度,客户态度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同时与市场行为一起影响客户行为,企业形象与客户行为又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客户态度在公益行为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区别于已有的研究,本文在市场竞争行为分析框架中引入非市场竞争行为(公益行为),扩展了传统的企业竞争行为理论模型,揭示了公益行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利用公益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该研究结果,企业可以在竞争中更多地实施公益行为,此类行为将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敬强,刘凤军.企业慈善捐赠对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
2.Bala Ramasamy &Mathew Yeung. Chinese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8)
3.樊建锋,田志龙.中国企业公益行为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家电企业的案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2(15)
4.Brown, T. and P. A. Dacin.The Company andthe Product: 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7,3(41)
5.田志龙,邓新明.企业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与竞争互动[J].管理世界,2007(8)
6.Doney and Cannon.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7,4(61)
7.Russell Lacey and Pamela A.Kennett-Hensel.Longitudinal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ustom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7)
8.Garbarino, E. and M. S. Johnson.The Different Roles of Satisfaction,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9, 4(63)
9.Bhattacharya and Sen.Doing Better at Doing Good: When, Why, and How Consumers Respond to Corporate Social Initiativ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7,1(47)
作者简介:
刘小平(1967-),女,汉,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决策、知识管理、营销管理。
李林杰(1982-),男,汉,湖北荆门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战略、统计决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经历了简单模仿之后,开始重视民族传统元素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历史源流和核心意蕴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与应用。
关键词:
传统色彩;企业形象设计;五色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设计理念也受到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色彩作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载体,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如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继承和应用传统色彩,实现基于传统色彩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国内企业形象设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色彩文化概述
传统色彩对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华民族色彩文化中的“无色体系”,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对传统色彩文化综合影响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文化因子。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不仅是美化生活的需要,也是进行宗教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例如,原始人在进行狩猎和战争时,动物和敌人的鲜血不断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故而产生了对红色的原始崇拜。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西周时期,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人们将不能由其它颜色混合得到的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定位正色,而其它颜色则为间色。人们逐步将五色与社会事物乃至文化观念相联系,不断延拓,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五色文化。到了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同的文化代表派别持有不同的色彩文化理念,这些观点为中国色彩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又形成了佛家色彩观。其中,儒家文化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将色彩视为人伦现象与“礼”相契合的象征色彩,并赋予色彩德行、等级、伦理、秩序等丰富的内涵。道家文化崇尚黑色和白色,认为这两种颜色并未刻意着色,体现出道家崇尚的自然之美。佛家的色彩观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注重对色彩感情的直接抒发,同时又糅合了儒家与道家的色彩理念,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佛家色彩文化。这些特色鲜明的色彩文化贯穿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对中国的服饰、绘画、艺术设计等领域的色彩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启示及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企业形象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转同色彩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整合与创新。将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红色系的应用
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首先应该重视象征生命之色和红色崇拜的红色系的应用。这不仅是传统色彩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红色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直到今天,在婚嫁和节庆活动中还需要穿红衣、挂红灯,足以说明红色是中国人的偏爱之色。因此,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要基于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将其与色彩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积极利用它与其它色彩的搭配原则,塑造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形象设计。例如,红色与朱红和深红等同类色的搭配,可以彰显企业的高雅、文静、朴实的文化意蕴。
2.重视原色的应用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人提出“原色”理论以来,“五色”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色彩文化观念。因此,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并不是指五种原色都要用到,而是指使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几种原色。将原色理论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以恰当的对比体现色彩整体的和谐美;二是利用色彩形状的对比,以构造适度的视觉冲击效果;三是利用色彩的位置对比,例如不同属性的颜色距离越近,对比效果就越强烈。总之,我们可以利用临近或互补色搭配、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塑造鲜明的色彩感染力,延续我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
3.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十分重视色彩的象征作用,而这种象征作用的源泉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这也启示我们将传统色彩文化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时要重视色彩的心理效应。儒家将五色体系中的正色赋予尊贵的象征意义,而间色则被赋予卑贱的象征意义。同时,儒家还将色彩比附人的德行,用于暗示人的美德。现代色彩学也十分重视色彩本身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这种认识虽然于儒家色彩观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当然,重视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并不是间色不能使用。例如,茶叶企业的形象设计就可以使用古朴的青灰色,再辅以文字和符号,凸显茶文化的内涵,并给人一种传统、醒目的心理效应。
4.重视无彩色系的应用
道家通过虚实、动静、黑白之间的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利用无彩色系来诠释色彩缤纷的天下万物,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对无彩色系的运用。现代社会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但是,艳丽、繁华的五颜六色也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基于无彩色系的企业形象设计,在现代社会可以避免囿于同质化,从而起到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将现代设计理论和传统道家色彩理念相结合,摆脱色彩应有属性的束缚,显得更具自然、淡雅和永恒之美。当然,在以无彩色系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点缀一些面积很小,但是纯度极高的色彩,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无彩色与彩色的相互作用和巧妙运用,对于丰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色彩元素具有重要作用。
5.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
佛家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他们凭借对色彩的独特认识,塑造出富有异域特色的佛家世界。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需要色彩与图形相互配合。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更需要色彩与形状联袂,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重视色彩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色彩与材质的合理运用,材质不同色彩所表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合理运用色彩与材质,不仅可以创作出传统艺术氛围,还可以塑造不现代时尚气息。虽然设计作品本身传递的是现代思想,但是这种“情充于内”的色彩情感表达方式依然闪烁着传统色彩文化的光辉。
三、结语
我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重要表征,其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设计师应该深入理解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意蕴,并将其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使传统色彩更好的为企业形象设计服务。
作者:彭光荣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燕.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启示[J].新闻界,2009(3):186-187.
[2]王静.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企业形象设计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4):93-95.
[3]张媛媛.传统色彩意象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14):68-69.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是指将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名称合而为一,以获得单一名称的张力,便于形成集中、统一的形象,并增强名称的传递力。
对于中小企业、或创业阶段的企业而言,运用“三位一体”战略,从形象营销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优点。
其一,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识别。要使大众接受、识别一个概念,比同时接受、识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概念要容易得多。因此,对企业、品牌、商标冠以统一名称,与三者名称各异相比,优势自不待言。
其二,容易传播。“三位一体”使企业信息高度集中,传递力增强。如SONY公司,几乎所有产品都以SONY这一名称销售。实际上SONY既是公司名称,又是产品和商标名称。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的电器也是如此。这样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播了企业形象。相反,多名称、多品牌不利于传播的一致性,也使企业形象分散。
其三,费用降低。由于企业、品牌、商标的名称一致,不仅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策划设计成本降低,而且对外宣传亦可收“一箭三雕”之效,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如果三者名称各异,而且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均冠以新名称,传播费用将会大大增加。如宝洁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每年的广告费都在数十亿美元,成为全美最大的广告客户。像宝洁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可以投入大量广告培养多个品牌,但对一般中小企业而言,多品牌策略所需的巨额传播费用就难以承担了。 二、“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
从企业、品牌、商标三者形象的互动关系角度来看,“三位一体”战略的实现途径大体有以下三种:
(1)、“商标、品牌形象主导型”。 对于因历史等原因拥有著名商标、品牌,但企业名称却与商标、品牌互不相干时,企业可将三者名称统一起来,以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来带动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保定)与第二胶片厂(南阳)及感光材料研究所(沈阳)联合组建一家新的公司时,就以著名的品牌“乐凯”作为公司的名称,即“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上海冠生园(集团)总公司拥有“大白兔”、“生”、“天厨”、“佛手”、“华佗”、“沙利文”等著名商标、品牌,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产,总公司分别将其组建成独立的品牌公司。云南红塔集团正是利用中国卷烟第一品牌红塔山高达近400亿的无形资产,以红塔命名,使该集团成立不到几年变异“大哥大”的形象立于企业界。
(2)、“企业形象主导型”。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可将企业名称应用于品牌及商标上,以此带动品牌及商标形象的提升。如一些拥有金字招牌的“老字号”企业,在进行产品和品牌开发时,可重点考虑对金字招牌这一无形资产的挖掘和利用。
[关键词]:VI设计 快递行业 应用 意义
一、VI设计的概念
VI(Visual Identity)企业的视觉形象识别,是指利用平面设计等手法,遵照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将企业的内在气质、外在形象以及企业市场定位等因素视觉化、形象化。目的是为了使作为独立的法人的企业与其它类似的企业相互区别,是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和沟通的最直接和最常用的信息平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是视觉,一个好的企业视觉形象(Corporate Visual Image)依赖于一套优秀的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也设计。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是一个静态内容的识别符号,它通过丰富而独特的组合设计方式和应用形式在理念识别、行为识别以及视觉识别等不同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信息传递,将企业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大众,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世界上一些著名企业的经营业绩都很好地证明了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事实。
二、VI设计对快递公司的意义
1.快递行业经营特点及现状
我国速递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速递模式,尤其是众多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充当着“跑龙套”的角色。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速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无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认识和宣传上的误区。近年来,国际快递公司DHL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依靠其企业视觉形象识别体系的宣传作用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
2.VI设计对快递公司的意义
从现实来看,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以及价格的差异化日渐缩小,目前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形象设计的竞争,这里所说的企业形象设计包括公司的形象设计以及售后服务设计等,而这些所有的设计,事实上都是基于该企业的VI设计,或者说都是VI设计的应用或延伸。我国当前快递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企业形象的塑造显然尤为迫切。快递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塑造商业企业形象。企业通过树立全新的形象,将良好的商誉、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服务等一系列形象内容以整体方式传递给顾客,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在顾客心里创造出一个稳定的、鲜明的快递公司的形象,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该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企业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
三、VI设计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
1.VI设计应把握的几项原则
第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在各大行业经营中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树立真实的品牌形象、企业形象才能获得广大客源认同和信赖,赢得竞争优势。第二,是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越发显得重要,VI设计应在色彩、形式的选择上要趋向温馨、祥和,给顾客以可信赖感。第三,是要跟企业密切联系,这个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为了达成企业形象对外传播贴切性,集中强化企业形象,使信息传播更为有效、迅速,给社会大众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和影响力。第四,是创新原则。VI设计如不能创新,就难以出特色。设计必须要有独创性,才能有理想的效果,视觉识别是一种视学艺术,同时对标志的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审美过程,因此视觉设计应符合美学原理,适应人们审美的需要。
2.VI设计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
快递行业的VI设计必须采用相对简化、统一的方法,并且能够达成系列,而且有多种组合方式,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对企业形象进行综合的整形。简化对于设计的内容,应该进行提炼,使组织系统能够满足推广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清晰理解这个含义,层次简洁,优化系统的结构。统一是为了使信息达到一致,使社会大众在接受的过程中把企业的品牌以及企业的商标名称尽可能统一的表现出来。这样能给人一种唯一的视听感觉,无论从企业名称和服务内容都能达到相对的一致。在确定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两方面的设计。基本系统包括企业名称、标准标志、变形标志、标准字体、印刷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以及组合模式等方面的设计;应用系统包括办公用品类、旗帜类、指示标示类、广告宣传类、资料类、环境与陈设类、运输工具以及设备类等方面的内容。
3.VI设计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是安全效应,顾客总是按遗憾最小化原则来进行消费决策。也就是说,顾客在面对多种选择机会时,往往更多地去估计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以求最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趋于最小化,主要表现为顾客在实施消费行为前对多家快递企业的选择比较上。从这一点讲,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使顾客感到安全,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深信不疑,并产生依赖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形象创造了消费信心,同时通过顾客对商业企业形象满意的言论、行为波及到其它潜在的消费群,起到有效宣传的作用,这种宣传效果是一般的广告宣传所无法得到的。
其次,是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事物有某种好感从而对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也产生好感,它能有效地对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产生影响,快递公司可以利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来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
再次,是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说:“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原意。应用到市场经济中,就是越有声誉的企业越能获得效益,而这些效益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声誉,快递公司企业形象塑造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四、结语
VI的设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的意义在于将文本格式的企业理念准确有效地转化成易于被人们识别、记忆并接受的一种视觉上的符号系统。快递公司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VI设计的宣传效果。从企业的决策者这方面来看,应该重视企业的VI系统,在策划和确定企业的VI系统时不能匆忙上马、敷衍了事,否则会导致不具专业水准的VI的产生,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形象塑造;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21-02
引言
企业形象塑造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就已经出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这一概念,并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迅速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项重要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手段。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价格、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发展到企业整体竞争,企业形象和文化已经成为除人力、物力、财力之外的“第四竞争资源”。忽视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企业形象塑造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对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几个方面。首先,有些企业领导者认为企业过去根本没有听过或进行过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却照样可以正常运营,认为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只不过是摆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其次,有些企业虽然具有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但认识却十分片面,认为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只是简单设计企业标识和色彩。虽然外在的设计对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都需要以企业经营理念为依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将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流于外在形式设计,缺乏更深层次的内涵。再次,许多企业把企业形象宣传和文化建设误认为是简单的广告宣传,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企业对广告宣传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种宣传虽然能使企业知名度得到提升,但却容易形成“泡沫印象”,华而不实,缺乏充实的内容,最终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偏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期建设
在塑造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过分注重短期效应,希望投入的成本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的效益,否则便停止投入,从而使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知道,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是一个有起点但却没有终点的活动,要不断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如果企业一味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建设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形象和文化建设将会逐渐衰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是一项软性投资,需要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巩固才能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三)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没有特色,同行业企业之间存在雷同现象
很多企业在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雷同现象,往往大同小异,没有企业自身的特色,完全不能够凸显本企业的独特形象。例如,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高端、大气、上档次”等是许多企业乐此不疲追求的形象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勇于创新”、“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等口号式的企业精神标语在很多企业中都可以找到其足迹。这种企业文化,几乎适应于任何行业和任何企业,看不出企业的独特个性。所以,如果不创新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仅仅模仿甚至照搬其他企业的理念,可能暂时会取得一些成效,但这毕竟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这种形象和文化也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四)在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方式存在缺陷
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除了少数现代化的企业有意识的根据自身情况委托专业性的公司进行形象塑造外,很多企业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还是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在没有深入分析企业自身状况的情况下仅凭主观想象来塑造企业形象,从而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另外,很多企业能够生存到今天,与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独特才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独特的能力可能会让他们养成无往不胜的自信,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出现明显的唯意志论色彩。在这种企业文化中,领导者就是企业的绝对意志,任何人都无法撼动领导者的地位。这种唯意志论的文化一旦在企业中风行,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必然会不断下降。如果领导者出现失误,企业便会遭受重大的损失。
二、塑造现代企业形象与建设企业文化的策略
(一)在科学认识企业形象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建设
科学的认识是塑造现代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包装设计等外在形式,而是有着更深刻内涵的,其核心是不断完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首先,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是塑造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原动力;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企业文化和塑造个性企业形象的关键。其次,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是塑造企业形象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出发点,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企业行为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为企业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完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是塑造企业形象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能够使公众直观的了解企业形象和文化并产生认同感。MIS、BIS和VIS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
在进行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长期效应来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按照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建设程序,建立起一套基础化、程序化、科学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企业形象,不断总结反思进行优化。这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切不可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对企业形象和文化建设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是一种开发性的投入,会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海尔集团在1984年只不过是一家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带领下,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长远的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的规划,先后实施了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不断加大对企业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投资。现在的海尔集团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7万多名员工,其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也成为了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企业在塑造其形象建设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但必须要坚持创新原则,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和创造力来对企业文化进行挖掘。其次,放眼整个行业,深入分析其他企业的形象和文化,根据自身特点提炼出企业文化精髓,并以此为基础塑造企业形象。最后,要对企业进行准确定位,将企业优势与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个性鲜明的包装设计、陈列展示、公益事业、广告活动、公告关系等活动。沃尔沃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将汽车定位为奢侈品,并大力宣扬其产品是身份、财富、地位象征的时候。沃尔沃并没有像其他汽车企业一样,而是将安全性作为其主打形象进行宣传。1926年,在美丽的斯德哥尔摩之哥得堡的公路上,沃尔沃将自己的一款汽车与一辆美国汽车进行了正面撞击实验,结果沃尔沃汽车只有几处撞击的痕迹,而美国汽车几乎成为了一堆废铁。沃尔沃从此声名大噪,树立了安全轿车的形象,地位至今无人能够撼动。
(四)依托专业化的公司进行企业形象的塑造和文化建设活动
在进行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随着广告制的不断成熟,目前很多国际广告公司例如奥美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以及本土广告公司都可以提供这种服务。这类企业由于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在塑造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方面会比企业自身更有优势。而且,通过委托给专业的广告公司,企业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省去了企业的后顾之忧。361°集团在开始之初并不为多少人所熟知,当时361°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叶茂中营销策划在对361°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根据361°具体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了鲜明的企业形象,并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改造重建,在“多一度热爱”的品牌精神指导下,积极践行“热爱”文化。目前361°集团已经在中国大陆建立了超过7 800家销售网点,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获得了“中国品牌500强”等荣誉。
结语
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加强对形象塑造和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根据自身情况勇于创新,依托专业机构塑造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企业提升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裕宁,张莉.我国企业形象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