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资金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房地产集团;资金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谋划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协作,通过贷款、融资或发行债券增加可利用资金,对已取得的贷款按时还贷,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循环,树立良好信用形象。有了资金,还要把资金管好用活。一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主要是确定最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避免现金和银行存款闲置;合理调度资金,做好流动资金“勤还速贷”工作,利用货币时间空间差,节约贷款利息。二是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确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时催收,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三是存货管理,积极开展空置房的处理。实行无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选择最佳折旧方法,及时处理闲置固定资产。
二、设置资金管理中心
以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作为房地产集团资金管理的内部承担机构,为房地产集团及成员企业提供金融管理服务。集团公司架设独立管理机房,统一授权后,成员企业资金管理人员通过USBKEY登陆。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接管成员企业银行账户,根据业务量大小,统筹调剂资金。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可以使房地产集团对作业层资金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价。对于如日常零星支出、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材料短缺等情况,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可进行财务收支预算管理,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还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需通过商业银行的做法,既方便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结算,也节约了大量票据、手续费用。
三、资金集中结算体系
房地产公司按各下属公司施工产值比例收取投标保证金,将分散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实质是对各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按各下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以集团总公司机关本部为例,每年初以部门及部门正副职、工作人员标准作好部门一年经费预算,年底对部门节约的经费下拨给部门,对超支部门给予重罚。对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制定一套专门的管理办法,规定工程项目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即所有工程款项由公司向业主方发“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函”,由公司统一收取,项目部各项支出由项目部按计划报公司审核后统一支付,工程项目部必须与公司签订“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避免工程项目在建过程中的资金浪费,保证工程项目所需资金。
四、现金流预算控制体系
成立资金预算委员会,负责编制资金预算草案,审定预算收支总量、生产经营目标、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及大修理资金、生产经营费用、下达给基层单位年度费用指标、房地产集团预备资金、职工福利基金使用,制定实现预算目标的措施,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目标的实现,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实际完成数每超过或低于预算数一定百分比则给予一定分数的处罚或奖励。根据实际取得的分数划分不同档次,以此确定给予奖金或扣减经营风险押金。并且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作为考评业绩的依据,可避免传统作法的弊端,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使预算管理产生好的效果。
五、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体系
1.信息监控控制体系。现有企业资金信息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管理、票据管理、筹融资管理、安全授权认证管理,内部账户管理,内部存款管理,内部转账管理等。通过外部网上结算直接结算,不需通过银行。减少资金交叉占用,理顺内部资金往来关系;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方式,降低集团整体税负和涉税风险。
2.风险控制。(1)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集团应拟出台一套资金管理制度,如《资金结算办法》、《资金集中支付操作手册》和《预算管理办法》等。(2)加强资金流监控,防范资金短缺风险。加强与开户银行的协作,如银行帐户资金限额提醒、大额资金支付提前通知、集团与银行签订年度融资信用额度等。(3)加强对成员企业监督,防范下属公司资金的体外循环。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和银行提供的网银服务,对银行总账户、成员企业分账户的全部发生额、银行余额的实时监控,随时进行银企对账。(4)明确银行网络设施,降低企业资金信息泄露风险。严格筛选确定合作银行后,明确银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岳元.浅谈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23)
[2]邓科.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一)健全涉农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涉农资金的使用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并不是简单的账务收支。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对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办法等进行修订和完善,使涉农资金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是确保涉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应做到统一管理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对涉农项目立项申报要严格审核,对项目建设要进村入户、实地核查。建立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严格贯彻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支农实施程序,从源头上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公示制等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特定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做到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的有法可依。
(二)强化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乡镇财政办公室要在搞好部门预算编制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算执行、监督资金使用、规划和项目的确定以及对支出标准的规范上来,实现对财政涉农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尤其是对直接拨付到村或者拨付给项目工程施工方的资金,要科学组织项目申报,细化项目预算,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建立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法人的资金责任制,加大项目实施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制度、程序管理专项资金。另外,要提高涉农资金收支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举报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公众舆论应有的监管作用,使得支农资金在阳光下使用,真正发挥支农作用。
(三)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业务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涉农资金的重要性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财务人员要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部门领导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涉农专项资金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要配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财会人员从事涉农资金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涉农资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切实提高涉农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确保涉农资金安全、合法、规范的管理。
(四)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保证财政对“三农”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乡镇财政部门在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在扩大三农资金供应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源,合理整合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涉农资金的使用要体现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严格把握政府支农投资使用方向,将支农资金集中于广大农民普遍受益的农林水利和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理顺投资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在资金分配管理方面的职能定位,改变单个部门既要管项目又要管资金的格局,建立两部门合理分工、共同协商、相互制衡和有效监督的机制,从源头上改变投资渠道多、使用分散的状况。建立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结语
营运资金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也被称为净营运资金,它反映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因为它将企业实际资金支付能力和债务需求进行统筹比较。
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商业信用条件、存货控制及短期贷款等。它有双重目标,一是去资金留存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此时实际支付能力变弱,财务风险升高;二是保证充足的资金流动性,但若现金等存量过多,将影响资产优化配置及企业收益;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同时权衡风险与收益。
2 营运资金管理的一般方法
传统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从营运资金的定义和性质出发,考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个项目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率,降低各种潜在成本,如坏账成本、缺货成本、存储成本等;流动负债包括商业信用(即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计项目(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金、应付股利)、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管理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短期资金融通的好处,但同时需关注短期偿债能力,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司信誉。
随着研究的深入,营运资金管理融入其他管理学的思想,如渠道理论、供应链理论、业务流程理论、价值链理论等,从而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进行重新认定,改变以往的各个项目式的研究思路。根据业务流程理论,营运资金可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销售渠道营运资金,这样更清晰完整地反映资金的分布状况和流动情况。基于价值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认为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都可被作为价值环节,很多环节都和营运资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应对企业内部及上下游价值环节进行优化,从战略的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即分别对各环节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借款等要素及营运资金的投融资政策进行有效管控,在保证营运资金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企业在实践营运资金管理时仍然面临不同的问题和选择。下文以某国有企业为例(简称A企业),分析其在营运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总结其所采取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效果。
3 A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问题
3.1 资金管理观念薄弱和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混为一谈,A企业也不例外,在资金管理上表现为管理者资金意识淡薄,认为资金管理就是管好钱,是简单的银行收支管理,只要不出现资金短缺,维持好现状就行,而很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组织机构上,资金工作多集中于出纳一个人身上,难以改革创新,造成资金管理职能的缺失。
3.2 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预算管理是对未来一定期限内全部业务核算的整体规划,对业务执行有刚性引领作用,资金预算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预算管理办法实现资金的有效管控。A企业也存在预算,可是尚处在初级水平,对企业日常经营起不到约束控制作用,无预算、超预算的资金收支时有发生;预算管理浮于表面,主要在于应付每年度预算报表的编制,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没有落到实处,落后的预算管理制约着资金管理的水平。
3.3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不严
完善的资金管理离不开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收支审批不规范会影响资金管控的力度和效益。在A企业,有时凭借上级领导的同意,资金支出可以越过已有的审批流程,使资金管控处于虚设或无用的尴尬状态;在收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某些部门利用内控缺失来钻空子,临时性收款不及时全部上缴财务,私立“小金库”,如截留变卖废料收入、备用金不及时处理等。
3.4 未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效益
3.4.1 流动资产方面
①现金应保有量估算不充分,管理不科学。A企业是中型国有企业,资金流量总体较大,但销售回款时间较集中,以至于资金枯水期需要依靠贷款维持经营。由于企业资金管理缺位,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销售已有大额回款,资金量由欠转丰,但企业仍不及时归还贷款,造成现金和贷款的双高,也从未考虑剩余资金的短期投资,从而一方面徒增财务费用支出,另一方面丧失应有的短期收益。②疏于清理应收账款,有的账龄已长达十多年,公司尚未形成有效的清收清欠制度。③存货量大,在产品周转期长。A企业原材料、配件种类多,数量大,物资管理有欠缺,相似的材料存在重复过度采购的情况。
3.4.2 流动负债方面
①未充分利用供货方的商业信用政策,采用应付账款的不多,有的供应商甚至要求先付款再配货,作为一家中型国企,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遴选供应商,确定商业信用,延长付款时间;②未主动采取应付票据等结算方式。
4 A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方案及实施效果
建立和实施“管两头,抓中间”的政府投资项目及资金管理体制,让“小金库”失去形成机会。针对专项资金极易形成“小金库”的情况,市财政局制定并印发了《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市、旗(县区)财政部门要对辖区内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政府性融资等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一律委托同级或上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项目概、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审,并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为了防止项目建设单位利用资金管理漏洞截流资金,形成“小金库”,市政府于年6月制定并印发了《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所有资金拨付全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按规范的程序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现了用资金控进度、明责任、保效益,强化了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得“小金库”无隙可钻。
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强力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让“小金库”无处藏身。预算单位账户多,资金来源广泛,极易隐匿,不便财政监督,客观上为“小金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市财政局自年开始,由国库机构牵头,攻克难题,克服阻力,在全市12个预算单位开展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试点。试点中,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之外的基本户、专户被取消,资金全部缴入财政国库,财政监督管理十分便捷,从根本上消除了管理盲区,强化了对预算单位收支行为的管控力度。
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成功,并于本年底在市本级全部预算单位和各旗县区全面推开。
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堵塞资金管理漏洞,提高自身免疫力。根据财政部和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有关精神,市财政局自年3月份开始对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管理的所有财政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无上级政府或财政部门有效文件依据等不利管理监督的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撤销无效财政账户217个,资金全部转入财政国库,增强了财政国库的统管功能,便于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转和有效监管,提高了财政自身的免疫功能。
建立并实施了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了财务管理透明度,使支出行为“阳光化”。市财政局在市直单位尝试性推开公务卡结算制度,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制定并印发了《市本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有效遏制了违规和不规范操作、大量提现、规避监管等行为,提高了财政支付透明度,实现了阳光财政目标。
为了加强上京镇镇属企业财务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用好自有资金,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积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福建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及我镇的实际情况,经镇班子会议研究,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企业收入管理办法
各企业应当按月上缴镇政府的各项资金,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全额上缴至镇财政所专户。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需要按照序时进度上缴承包费;其他企业应按月将实际收入数及时上缴。严禁企业擅自截留、滞留、挪用。
企业费用管理办法
①企业管理费用按实际需要列支安排支出的企业,应当在每月初应填写支出预算表,由企业主管签字、政府分管领导审核、镇长审批拨付资金。根据当月实际费用支出的情况结余或超支部分结转下月。
②企业管理费用实行包干与奖惩责任制,包干基数由镇政府在年初确定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责任目标时下达。各项费用开支应严格按照镇政府年初核定的包干基数及其支出结构执行,除特殊情况需审批追加外,年度一般不作调整。对节约部分,可申请转入职工奖劢基金,由企业负责人支配;对超支部分,从年度对该企业的考核奖中扣回。在没有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情况下,实行企业预算申报制度。
企业资金审批办法
经营性资金支出由企业负责人审批;非经营性资金实行限额审批制度,单笔资金支出在5000元以下的由镇分管领导审核把关,超过5000元的支出事项,应由镇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镇班子成员研究决定。从严控制对外捐赠、赞助等非常支出,如有特殊情况,需报经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财务监督与检查办法
镇财政所应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收入完成情况、资金上缴情况、费用开支情况以及其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应分别于每年的7月、次年的第一季度对企业半年、全年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等方面实施审计监督,并将审计结果报告镇党委政府。
(一)加大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财政拨款仍然是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资产资金管理的前提是加大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事业单位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其充足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要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应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如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二)加大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对账目的管理,经常对本单位的账簿进行清查核实,确保每一笔支出都能有详细的记录,账目的清晰明了。定期公开账目,鼓励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资产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健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收支管理。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督,督促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初探
(一)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各项政策法规的主要执行机构,它的健康稳定运行离不开资产资金的有序管理。《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后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在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相应划转财务经费指标,无偿划转资产及未竣工基本建设项目,并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采取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管理,一切支出都应遵照既定的预算,没有列入预算内的支出不予以审批,使资产资金管理程序化、简约化;建设好管理制度和台账,使单位的资产资金管理制度化,对单位资产资金进行核算、登记、清查,摸清掌握单位资产资金确切情况,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国家资产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形成审计制度,尤其要进行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审计调查,做好资产资金管理的交接,提高资产资金管理效率。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应该要使转制的事业单位与原主管部门的脱钩,厘清资产资金的权属问题,并进行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和工商登记,《指导意见》规定“对改革后转为企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改制的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完成清查之后,资产资金管理不再遵照原有的管理办法,而应该遵照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资产资金情况,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进行财会审计,由同级财务部门核定国家资本金;其次要制定过渡期的资产资金管理办法,并于财政部门对接好,确保原有的正常的事业费继续拨付,做好社会保障、优惠政策、资金支出的衔接,保证单位的财务平稳过渡;最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转变资产资金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建立健全自身的资产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是此次改革的重头戏,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逐步理顺资产资金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所在。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做好资产资金管理要认真研究。
1、实行资产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特性,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促进行政主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的干涉,使事业单位充分行使资产资金管理的自。
2、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益事业单位需要激发工作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因此在资产资金管理中要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3、对资产资金使用加强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实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考核,提高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关键词]预算外资金管理 地方财政 票据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规定,自行提取、自行收取、自行安排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是国家和政府预算之外而存在的收支计划资金,它是相对于预算内资金而存在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特有的财政范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和附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上缴资金、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等。
预算外资金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不断强化管理已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道路,但是在预算外资金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有的单位没有购买和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而是使用自制或购买的其他票据。
2.有的单位存在屡禁不止乱收费问题。如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对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然继续收取,或标准已降低还按原标准收取。
3.将预算外资金截留挪用,隐瞒不交财政专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的上缴财政专户或将预算外资金公款私存,或者私设小金库,或者预算外资金不是由单位财务统一管理,而是分散在单位内部的一些部门来管理。
4.预算外资金支出使用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乱支乱用。不经财政部门审核,用预算外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借贷等行为。
5.编制虚假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
基于上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方面的规范建议:
1.加强预算外收入的票据管理。票据管理是管理预算外资金前提和关键。能起到监督和控制两方面的作用。严格票据发放、稽查和验证核销制度,首先财政部门在发放票据时,通过审查了解申请领用票据的单位有没有合法的收费依据,如果没有收费依据,就不能提供票据,单位没有票据,就难以收费,如果单位使用自制或其他票据,那就是违规的,缴费单位或个人就可以拒绝缴费,这样就能起到控制乱收费的作用。其次财政部门应该定期对收费单位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收费的项目,标准,范围是否合乎规定。
2.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做好收费项目公示工作。收费项目的依据,批准机关,文件编号,收费项目的标准,金额,适用的范围,都要公示。让缴费的对象了解收费政策,监督抵制单位的乱收费问题,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防止缴费人的不合理负担,从源头制止乱收费。
3.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罚缴分离”、“票款分离”管理办法。“罚缴分离”、“票款分离”,就是单位收取预算外收入或罚没收入的时候,只负责按收费的标准向缴费单位或缴费人开具缴费通知单,缴费人到财政部门指定的代办银行缴款,收费单位凭据代办银行的回单,向缴费人开出收费或罚没票据。这样做,使收费单位只开票、不收款,这样做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断了收费单位乱收费和坐收坐支的资金来源,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二是可以保证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4.加强监督机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处理力度。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当中,有些方面的收支漏洞,仅靠平时和日常监督检查还难以完全堵住和控制住。所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很有必要,要把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作为财政监督的一项主要内容进行经常性定期检查。。
5.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进一步适应新时期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对做好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十分关键,要适应时代需求,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湛,熟悉财政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的财政队伍,以利于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业务的开展。
6.认真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强化预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一是不断完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定指标,统一安排使用。二是各单位年初要编制预算外收支计划,报财政审批,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的计划统一编制预算。对于收入较多的单位要抵拨预算内经费,对于支出较大的适当进行调配,总的原则是力求自身平衡。各单位要按月、按季及时报表,使财政部门及时掌握预算外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年终进行认真总结,既要总结成绩,又要分析教训。三是要加强财政专户的管理,坚持收入随收随存,支出按预算标准随批随支的原则,对拖缴、不缴、坐支、收入不进账者,按照有关财经制度对单位及当事人、责任人给予必要的经济、行政或法律处罚,并建议调换工作岗位。
7.建立稳定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与预算内的资金收支,既有相一致之处,又有很大区别。相同之处都是财政性资金。而根本区别在于,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预算外资金的收与支是有联系的,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的同时,也关心着本单位支多少,怎么支。而预算内资金的收与支,对一个单位来说是不挂钩的。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收入机制的建立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并且,这种机制要做到既给动力、又加压力,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作用。在收入方面,保护合法收费,制止乱收费。对合法收费应明确收入任务,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既防止乱收费又保证应收尽收,防止出现原来预算外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在单位,单位收多少就能用多少,积极性比较高,现在所有权收回了,单位应收多少收多少,有效制止乱开减免口子的现象。在支出方面应体现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办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合理的约束机制。
各业务职能处室严格对照苏财法[2013]57号内容,对制度建设与执行以及业务管理与规范两大方面包含的问题,依据财政管理业务领域,按照“谁主管、谁落实”的原则限期整改,处室负责人为整改任务直接责任人。
二、整改内容及责任处室
各业务处室接受整改任务后,应制定具体问题整改方案。方案中既要有对问题现状的描述、分析,更要有具体问题整改的措施和对策。
(一)制度建设与执行
1、按照规定制定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资金银行存放及调度管理办法以及财政监督制度,从而规范本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转。(预算处、国库处、监督检查处)
2、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审核工作,按程序由预算处、税政法制处、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修改,提高对规范性文件认定准确性。文件制发后,及时在相关网站向社会公示。(税政法制处、发文相关处室)
3、及时梳理出需要公开的政务信息目录、内容,并将涉及民生的重大专项支出的目录、财政政策、相关管理办法、分配因素等事项在财政局网站公布。(办公室、预算处及相关处室)
4、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执法案卷自查、评查工作,明确评查工作范围,确立案卷评查的工作步骤,从实体、程序、文书、案卷装订等多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评查,提高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意识。(监督检查处)
5、建立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并按制度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税政法制处)
(二)业务管理与规范
1、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和税收占比比例。(预算处、国库处)
2、对政府性跨年度预算项目明确期限。(预算处)
3、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年初到位率、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比例,贯彻执收单位严格执行收支脱钩政策。(预算处、国库处)
4、做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重大专项绩效评价比例。重大专项资金设立时,按规定提交绩效目标并开展目标论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做好结果运用工作。(绩效管理处)
5、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提高重大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建立财政检查复核制度,并按照规定实行财政检查与复核相分离。(监督检查处)
三、整改有关要求:
1职业院校专项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专项建设资金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专门师资专项培训费、精品专业建设资金、基础设施改造资金、技能大赛专项资金和校园信息化建设资金等。尽管各院校对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从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执行层面的结合上,都制定了有关的配套制度的操作流程,但在实际管理与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真空和游离于制度规约之外的相关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1.1对专项建设资金管理认识上有偏差
专项建设资金的申报是由省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职业院校,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但有些学校在申报之前未能科学合理地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按照结构化需求统筹申报专项建设资金,而是抱着“多要钱”的想法进行申报,过度重视专项建设资金的筹集,而缺乏对资金系统管理的科学意识和运作能力,具体表现为没能进行以“项目”群的科学管理与有序实施为核心的前期调研和规划。因此,一旦专项建设资金批复下达后,由于欠缺基于系统管理的详细、合理的规划和与项目同步实施的资金支付计划,致使在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中极易导致超出资金预算或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的现象,导致部分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绩效目标的要求。
1.2学校内部缺乏系统、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不同渠道的各项专项建设资金拨付到账后,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很多学校没能从制度层面引起高度重视,主观意识上认为只要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就行了,未能从提升专项建设资金对学校发展的投入产出收益,进行全面深入的投资收益分析。加之没能对资金使用进行系统的投入策略分析,并在完善财务管理办法上具体化,没能重视专项建设资金的执行效率,从而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没能按照项目进展与资金投入同步的规定进行专项核算,有的将专项资金与本单位的日常业务合并,有的随意将本单位多个专项资金在项目之间任意调整、互相挪用,导致专项资金在使用时有很大的随意性,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1.3对专项建设资金管理过程缺乏内部控制的机制
由于受体制、机制方面深层次矛盾的影响,职业院校对专项建设资金使用态度上的偏差,导致其对专项建设资金管理上的内控意识淡薄。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如下的薄弱环节:一是预算编制环节的不合理和不充分;二是资金支付过程中支出范围界定不清晰,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三是使用上存在挤占现象等。加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专项建设资金采用的是财政国库网上拨付方式,且由于从项目立项到审批、再到资金配套有一个时滞过程,往往一些专项建设资金的拨付到年底才能到账,造成年终大量资金结余。一方面会导致突击支出的现象,另一方面结转下一年度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项目执行的时效性和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主客观意识上的不同步,造成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松散。对此,要建立上下同步、互动促进的监控机制,根除资金基于时间差的使用粗放和效率低下的状况。
2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要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专项建设资金作为财政对职业院校专项建设项目的投入,其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性资金,且资金额度相对较大,加之由于大部分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而导致专项建设资金使用周期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从如下几个方面,强化对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制度治理与环节管理的对接为抓手,增强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的针对性、指向性与过程监督的时效性。
2.1从单位层面明确对专项建设资金实施内部宏观控制的关键点
专项建设项目和与之配套的专项建设资金下达后,单位要建立起对专项建设资金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一要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专门组织,成立由校领导、财务、资产管理、招投标等部门负责人及项目专项负责人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各相关部门对专项建设资金内部控制的协调联动管理机制,同时严把用人关,配备具有业务素质和执业胜任能力的关键人员参与和从事此项工作;二要明确对专项建设资金使用过程和管理实行全面内控的流程,健全严格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全过程事理互动牵制,以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制度、支付审批制度的系统链,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约,从而使各岗位在既能相互独立开展工作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又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避问题;三要明确建立有效的专项建设资金预算管理、重大支出的制度,按照项目内容与质量标准集体研究、资金支出计划集体审批、重大资产购置集体研究,确保管理制度执行的科学、合理、严格与严密,抓住宏观控制的关键点,从制度层面强化对专项建设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监督。
2.2会计核算业务层面明确专项建设资金中观控制的实施点
将会计核算业务贯穿于专项建设资金实施的全过程,要制定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支出、检查、收益行为的系统对接。为此,一要重视专项建设资金的预算管理,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与各涉及的技术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提升专项资金计划投入产出收益的前提下,编制好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根据批复的项目建设计划,制定配套资金使用额度、支付周期,既不能超批复的额度,更不能超预算、超范围使用资金,确保预算编制合理、有效;二要重视专项建设资金的收支管理,明确不同项目资金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专款专用,不同项目之间资金不能相互挤占,对资金的不合理支出要严加控制,要及时与准确地分析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并保证按照计划同项目建设实施同步,确保资金的安全及建设项目的稳妥实施;三是要规范账务处理,“严格按照专项建设资金相互对应的财经法规和会计核算办法,科学、正确、规范、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设立专门账户,单独核算”,强化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审查与核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账务处理达到规范有序,科学合理。
2.3从项目整体规划的微观层面整合提升专项建设资金收益点
专项建设资金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即投入的项目与后续项目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联,因此,要加强提升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基础能力建设。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和结束后,要结合项目的实施,系统总结项目实施初、实施中和实施后资金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职业院校领导、项目受益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总结以财务流程为抓手的实施成绩,及时研究已完成项目同下一个可能上马专项建设资金项目的关联,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三结合上,做好专项建设资金项目间的规划链接,将提升专项建设资金使用收益点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学校教学专项能力建设规划,实现微观项目的系统整合,按照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实现拟建微观项目群的有序性投入,可持续地提升资金项目投入产出的整体收益。
3增强专项建设资金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专项建设资金的科学管理,作为职业院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学校发展的一项具有长远性、经常性与系统性的工作。为此,要善于发现专项建设资金使用中的问题,追寻提升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的具体做法,从财务理论与运作实践的结合,系统总结增强专项建设资金科学管理的对策。
3.1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事先防范制度,营造优化资金管理使用的良好环境
学校要加强对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专项资金项目规划,将专项资金项目规划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统筹考虑进行申报,使专项项目建设与学校总体规划适应;其次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风险规避导向管理,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与本校校情相符合的专项建设资金申报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相关制度和办法中应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使用范围以及资金的核算管理办法,建立支付日志”对于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的规范,将相关的财务风险控制在事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为其合理、合法、合规的使用做好事先防范,营造良好的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内控环境。同时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财务人员全面参与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依据资金流到哪里,管理管到哪里的思路,做出科学、高效、节俭的项目资金安排。
3.2对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事中检查,实现资金使用全过程的风险管控
要切实落实对专项建设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和检查。一是要把握专项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了解预算编制是否有效、科学和合理,注重监管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支付进度的平衡性,加强对专项建设资金的实时跟踪,及时反馈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要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把握项目运行中专项建设资金支出的合理、合法性,监督检查是否存在专项建设资金在不同项目之间的相互挪用和挤占,是否是专款专用且单独分账进行核算。从而对优化资金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资金监督起到积极作用。三是专项建设资金开支中凡是涉及政府采购支出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学校的有关规定,经过招投标、集中采购等规定程序办理后方可列支,以做到公开透明。
3.3对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事后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