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运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收入与成本的影响“营改增”将使轨道交通企业客运和资源收入、部分成本项目、部分固定资产原值因为价税分离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导致报表收入和成本项目的前后期不可比。若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客运收入将减少9.91%(11%(/1+11%));资源广告收入将减少5.66%(6%(/1+6%));水电费、物资采购和维修成本账面减少14.53%(17%(/1+17%));可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例如列车、办公设备入账价值将减少14.53%。此外,对于“营改增”前未支付但已计提列入的成本项目,“营改增”后因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抵扣部分相应冲减了原计提的成本,降低了当期或以前年度的成本。若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则客运收入因价税分离将减少2.91%(3%(/1+3%));广告收入减少5.66%;由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对于成本项目和固定资产入账原值没有影响。
(二)对预算的影响“营改增”对预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营改增”不同程度降低了收入和成本,相应也影响预算的执行数。为保持预算分析口径的一致,预算分析应剔除“营改增”影响。二是“营改增”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由于部分项目立项时不能够确定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给项目的成本预测带来困难。
二、“营改增”后轨道交通企业相应问题的应对
(一)关于计税方法的选择“营改增”后,轨道交通行业应如何筹划,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实现降低税负?假设轨道交通行业购置列车等固定资产能取得大额增值税进项税额,由于进项税额主要集中在建设部门,销项税额主要在运营部门和资源开发部门,如何将建设部门、运营部门、资源开发的销项和进项税额结合在一起,是“营改增”后轨道交通企业降低税负的关键。根据轨道交通行业不同的组织架构,我们分别做出以下不同的应对方案:1、轨道交通企业为单独法人,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资源开发等分支机构为内设分公司或事业部(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在这种组织架构下,轨道交通企业应向国税局申请办理总分支机构汇总缴纳增值税,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将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资源开发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合并到总部统一缴纳增值税。这样,建设部门取得的大额进项税额将可以在较长的时期抵消全部或大部分销项税额,实现“营改增”后企业降低税负目标。采用这种方案应注意的是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名称必须是总部名称。如运营管理部门电费增值税发票的名称需变更为总部名称,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物资采购和固定资产购置取得的增值税发票的开票名称必须是总部名称,以满足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要求。2、轨道交通企业总部、建设部门、运营管理部门等机构为独立法人。在这种组织架构下,轨道交通企业应科学筹划,将业务重新整合,实行收支两条线,母子公司分别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实现集团整体税负的大幅下降。如下图所示案例,企业通过筹划,实现“营改增”后税负水平的大幅降低。(1)集团总部下设资源开发、修理采购中心等分公司,实行总分机构合并缴纳增值税,采用一般计税法。(2)地铁建设项目设为若干个独立法人项目公司,负责相关地铁项目的建设、收取相关运营收入、支付相关的运营成本,采用一般计税法,增值税税率11%。销项税额包括相关地铁线路的运营客运收入(税率11%),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地铁列车等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费、运营客运电费、地铁运营管理公司收取的受托管理费(现代服务业)、维保中心收取的地铁设备维保费等。(3)地铁运营管理设为若干独立法人公司,接收相关地铁线路公司委托,负责相关地铁项目的运营管理。由于受托运营管理为现代服务业,将其纳入“营改增”,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增值税税率6%。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向地铁建设项目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4)地铁老线路项目公司,由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购置较少,项目公司和运营管理可以合并在一起,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计缴增值税。
(二)关于物资采购涉及增值税问题的应对“营改增”后,如果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物资采购项目,在立项文件中必须估算项目含税总价和不含税总价,在招标时要求投标单位的报价应包含不含税价格和含税总价,并且说明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投标单位有的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不能开,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投标单位报价有可能较高,采用含税和不含税的报价有利于对比不同投标单位的报价成本,便于企业选择有利的方案。此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物资合同付款,如果是一次性到货的,应在开具100%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付款;如果是分批到货,应约定分批和付款的次数,每次到货验收合格后应先开具到货总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作为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速公路整体经济效益的最佳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入,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此做出具体阐述。
1.1 高速公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属于基础的运输设施,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对高速公路上通行车辆收取通行费,高速公路运营中流动资产以现金为主,其固定资产则表现为高速公路路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构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国内大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企业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一面收取通行费,一面将流动资金作为还贷支出,通行费收益不稳定,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债务压力大。
1.2 高速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过程,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中,除了收取通行费之外,还需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这项维护所支出的费用属于养护成本。经相关数据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仅占通行费的百分之十,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的特点,区别与其他建设项目,高速公路运营的过程中,其收费易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合理的经济效益,再加上企业还贷时间较长,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还需投入后续的养护费用,不断加重企业还贷压力,高速公路企业只能通过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来满足企业正常的运营需求。
2 加强高速公路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的管理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模式过于传统,企业效益具有一定的延后性,企业经济效益难以采用具体数据表明,不能为企业提供直观的数据,易于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差错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传统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也应作出与时俱进的转变,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产运营管理体系,有助于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方法,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企业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下,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作出合理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委托管理模式,沿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建立一系列企业内部激励与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氛围,充分调动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注入活力与生命力。企业还需建立全面的高速公路运营效益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包括资本收益率、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财务效益状况、业务收入利润率、资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等,将企业各项效益指标量化处理,为企业运营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2 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资产运营及财务管理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投资渠道比较多样,通过创新高速公路运营模式,将其引进市场竞争环境,与国有产权机构签订合同,采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专业性经营权的合法化,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引进市场机制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情况,建立可行的经营方案,保证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为了平衡市场,政府应给予经营效益差的高速公路企业适当的补贴与优惠,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可从四个方面做起,分别是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其中建立成本控制系统是指加强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将各项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优化人员结构,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任一环节中去,减少资源损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是指在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对各方主体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使各人明白自身义务与责任,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造价。实行全寿命周期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思想下,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初期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对项目任一阶段作出最优的决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养护成本,建立长期性项目发展战略性计划,延长高速公路项目使用周期,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与养护质量。采用监控收费模式是指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监控技术,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降低征收业务成本。
(一)资金来源风险
受国家财力所限,我国政府财政部门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偏重于九年义务教育,对高等院校的投入长期不足,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较少。2012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GDP的4%,但逐年增加的教育经费,也主要用于解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缺口。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到位比例很低,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由于财政收入不高,造成地方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更少。因此,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难以满足新时期地方高校的发展需求。但是,现在甚至将来更长的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模式中,政府财政资金与学费收入占比仍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社会资金流入高校的路径仍然不畅。造成事实上地方高校资金来源结构的单一性。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筹资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尤其是社会捐资、服务性收入占高校经费筹措比例较高。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自的不断开放,地方高校在发展的国际视野下,谋求经费筹集的多元化,发展校办企业、开展产学研服务、开发专利获取收入等,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增添收入。但是,短期内,由于相关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经验的相对不足,在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也隐藏着较为严重的资金来源风险。
(二)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的概念首先来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其本质是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善性而存在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刘明辉、张宜霞,20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内部控制逐步受到高校重视。高校重视内部控制理念,其一是受到现代管理科学发展影响,其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的需求。然而,大学是非营利机构,其发展目标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与高校的组织关系特征也不尽一致,企业组织关系中的横向制衡特征,在高校组织特征中就不明显,因此企业与高校的内部控制框架要素也不可能一致。事实上,企业内由监督决定的内部控制结构以及由制衡决定的内部控制结构往往并存,而高校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结构往往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同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缺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应有的权利和工作激励机制,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都处于初级阶段。或机制不完善;或执行力低下等。加之行政管理的计划体制惯性,人情关、利益关的阻碍等,较长时期内,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仍会存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公务卡制度的改革,这些情况会有较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从管理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理论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亟待实践中完善丰富。
(三)资产管理风险
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资产管理上仍存在许多缺陷。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事业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拨款,学校自身并不承担经济责任(李辉生,2007)。这种现状使得我国高校较为普遍的存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的问题。这种明显“计划调配”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当前高校发展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与文化改革步伐的总体要求。而办学规模扩大、资产总量骤增的现实,使得将高校资产科学管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资产管理不当,产权认识偏差等所导致的基础建设盲目上马、固定资产重复投入、资产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现象就会发生,这些都会成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忽视资产的科学管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给地方高校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运营风险
运营的基本特征是标准、细致、效率、协作、创新。从高等学校的运营管理角度解读,明确办学定位、保障教学质量、加强规范管理、合理拓宽筹资渠道、谋求校际平等合作与支援等等,是学校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运营不善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首先,地方高校如果不能明确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没有明确自身的运营目标和经济责任,对学校的资产缺乏保值增值意识,在学校发展和建设资金的管理中,忽视科学的运营管理,可能直接给学校造成财务风险。其次,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学费催缴制度,造成学校的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这不利于学校的财务收支,造成学校的资金归集难度,给学校的经营带来困难。另外,地方高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滑,学校就业率降低等,都给学校的运营管理增添了难度,形成一定的财务压力和风险。
二、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地方高校的运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而财政拨款在我国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当中占据主导。但是,近年来,我国虽然对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但是依旧难以有效的满足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所在的地方政府也财力有限,不能够充分的满足地方高校的资金需求。近年来,地方高校的规模扩张速度远高于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许多地方高校不断的增加校园面积、增加固定资产投入。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地方高校的资金需求,导致地方高校严重的资金缺口,给地方高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
高等院校的管理者重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张,注重学校的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日常经费开支的增加,但是,缺乏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对高校的运营管理中,容易忽视地方高校的发展实际和资金量,盲目的进行扩招和增加学校建设投入。另外,政绩观、求全求大的发展心理,一定程度上也容易造成学校的粗放型发展。这些都是风险意识缺乏的表现,长远来说影响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
地方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管制度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和基础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流程和内部审计监督。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高校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展开科学的、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通过设置一定的量化指标,在学校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学校的经营和资本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和控制。但是,当前地方高校现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学校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条件,这也是导致地方高校的财务风险的隐患。
(四)财务支出缺乏健全的监督和管控
受人力和环境条件所限,地方高校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诸如设备采购、公务消费、科研经费列支等等经费支出的过程中较难形成有效的监督管控。招投标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制度等等虽然使得这些情况有所改观,但消费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仍然难以有效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约束力的差异,有效监督的缺失等,均可能导致隐蔽的腐败现象发生,影响学校的财务安全。例如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器材的采购的过程中的预算管理机制、审批机制、招投标管理问题;科研人才的引进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管理与使用问题等,如果监督管理不善,都会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诸多风险和危机。
三、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因此,应当稳步加强政府财政投入,确保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地方高等院校应当明确自身的产权,地方公立高校的资产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应当强化自身责任,重视扶持地方高等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另外,地方高等院校除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之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筹集渠道。首先,变商业性贷款为政策性贷款。地方高校在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多数项目是建设周期长和收益低的项目,而商业贷款会增加地方高校的还款压力和资金筹集成本。另外,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进行创收,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解决地方高校的资金压力。最后,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宣传等方式向社会筹集办学资金,从而有效的降低地方高校的资金筹集风险。
(二)增强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健全高校内部控制
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应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高校的领导者应当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在学校规模扩张和基础建设过程中,明确岗位设置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建设中的招投标管理,重视利用财务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开展对学校的财务风险的监督和控制。高校的管理者应重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高校贷款、资金使用、基础建设、教育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开展全面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避免学校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的现象。
(三)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和财务预警系统
提高对地方高校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和科学的财务监控制度。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保障,提高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同时加强执行力监督。通过科学的财务监控,防止出现财务风险,促进高校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高校应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认真调研,科学筛选与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学校财务风险进行具体量化的分析与评价,及时的发现高校运营中的财务风险,并有效的将潜在风险进行转化和消除。
(四)规范高校财务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认为,企业绩效是衡量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管理能力对运营成本的边际作用趋向递减;员工数量和企业资产对运营成本的边际作用趋向递增。随着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营销投入对销售额的边际作用趋向递增。运营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盈利水平均有积极影响,但边际作用都是递减的。为了实现企业绩效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需要相互匹配。
关键词:企业绩效;运营能力;营销能力;资源基础理论;分位数回归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1005608
一、研究背景
企业绩效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效益和运营状况的表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者业绩的主要依据,因此深受企业经营者重视。如何驱动企业绩效增长,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学术界已运用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营销能力在企业绩效增长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1]。而Nath等人的研究则发现,营销能力仅在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中对绩效有较大的贡献[2]。
本文认为,不仅要从绩效程度大小方面去思考企业运营、营销等基本职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这些职能怎样影响企业绩效。只有搞清楚企业的不同职能怎样影响绩效,企业才能充分地将有限的资源与自身的能力相结合,创造出最大程度的绩效。
本文以中国IT行业上市公司2012财年的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影响企业运营和营销效果的因素,论证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增长的作用。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然后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寻影响运营和营销变化的变量,以此为基础构造企业绩效的模型,试图阐明企业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一)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效益和运营状况的表现。一般来说,企业绩效主要以财务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包括销售额、毛利润、经营利润、利润率[3]等。Kaplan和Norton的研究将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扩展为四类――财务、内部运营、客户以及学习和成长,统称为平衡计分卡[4]。Hitt等人的研究认为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股东权益净利率是衡量企业绩效较合适的财务指标[5]。选取何种企业绩效指标,需要以企业战略为根据,这是企业绩效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6]。
关于企业绩效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分析角度:一是强调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二是强调组织内部与环境适应程度的影响[7]。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除Hansen和Wernerfelt的研究中提到的行业特征、企业竞争地位和企业可获得的资源相对质量等市场因素外,影响企业绩效的外在因素还应包括政治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7]。而影响企业绩效的内部因素则包括公司规模、公司正式与非正式结构[7]、企业创新能力[8]等。
然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更加重视企业运营和营销等基本职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分析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发挥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促进企业绩效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的运营能力
运营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降低生产、制造、运输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利润率是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高科技企业的运营目标与其他企业的运营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要以最低的运营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9]。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有效性[2],表现为一种适时反应能力[10]。
运营成本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运营能力。企业的运营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始终,包括产品的研发、生产、运输以及一系列人力管理成本的投入。因此,影响企业运营有效性和运营成本的因素,也应从多方面考虑。
第一,员工作为企业运营的最基本单位,对企业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11]。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员工的规模随企业生产规模的预期变化而变化,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会招聘更多员工,用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和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形成更多的生产、运营、管理成本。反之,当企业用工总量缩减时,生产、运营成本则有所降低。
由此,本研究假设:
H1a:企业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增加会引起企业运营成本的增长。
第二,土地、厂房、设备等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营成本。当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时,会购置土地、新建厂房、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反之,则会变卖闲置的厂房和生产设备。相应地,用于管理这些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折旧费、设备维护费用等相关费用也随固定资产的数量变化而变化。
由此,本研究假设:
H1b:企业用于生产的资产增加会引起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第三,一般来说,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要对所管辖的领域和相对应的成本中心负责。因此,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会运用自身专业的管理技能达到如下目的:一是提高其下辖部门的执行效率;二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管理成本。因此,管理人员较高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企业运营更加有效。
由此,本研究假设:
H1c:企业管理人员较高的管理水平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企业的营销能力
Day的研究认为,企业可以利用营销能力整合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定位,最终获得较高的产品品牌资产[12]。Yoo,Donthu和Lee的研究发现,企业的营销行为往往会对品牌资产造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13],也就是,品牌资产既会受到广告投资、提价和店面形象建设的积极影响,也会受到频繁价格促销和打折行为的负面影响,而这两方面截然相反的影响会使品牌资产的价值相互抵消。因此,以企业的品牌资产作为营销能力的表现具有一定局限性。
企业中营销部门的任务之一是通过营销活动,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针对目标顾客提升企业产品在其心目中的形象,最终实现销售额增长的目标[9]。一般而言,企业的营销行为会通过两方面来发挥作用。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品牌建设类营销活动会改善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会通过产品品牌资产的变化体现出来,并最终反映为销售额的增长。但品牌对销售额的影响往往存在滞后性,即当期的品牌形象提升往往要在下一期的销售额变化中才能反映出来。而在中短期内,企业销售促进类营销活动对销售额的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产品销售额的变化直接受到促销、打折行为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受到品牌形象提升的影响。因此,以销售额作为企业营销能力的表现更为合适。
相比于产品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多更加重视中短期销额的增长。受企业规模和战略目标的局限,企业的营销行为也更加侧重于促销等能够在短期内带动销售额的方法,而对广告投资、店面形象建设等会对产品品牌造成较深远影响的因素有所忽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公司营销投入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准确衡量企业的营销能力。同时,相比于产品品牌资产,产品的销售量也更容易得到精确计算。
由此,本研究假设:
H2:公司的营销能力通过营销投入和销售额的关系表现出来,营销投入的增加会引起产品销售额的增长。
(四)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集合[14],企业彼此间资源和能力的不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企业的资源由设备、厂房、资金等有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专利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构成[2,15]。而能力则是企业利用其资源达到预期目的的本领[15]。企业各方面的能力执行了调度、部署的功能,是能够击败竞争对手,实现业绩的重要因素[16-18]。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力具有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效仿的特征,从而使其拥有较持久的比较优势,这一比较优势决定了企业能否长期生存。
企业的运营能力贯穿于企业生产行为始终,对企业绩效有一定影响[19]。一方面,企业发挥运营能力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最终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能力还可以通过管理流程创新,传播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高层的管理水平[20],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企业卓越的营销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与其经销商和客户团结起来,形成坚固的联盟;有助于其创造强势的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更好的企业绩效[21]。企业的营销能力是通过将营销的投入转化为销量的提升体现出来的,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企业的营销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2]。企业营销部门在制定战略时,能否把握企业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和顾客的需求,制定正确、有效且契合市场环境的战略,直接反映了企业营销能力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最终的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假设:
H3: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会推动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2012财年中国IT行业77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77家公司2012财年的年报。数据收集过程中剔除了若干家数据不全的企业。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研究所用数据计算工具为STATA 12.0。
(二)变量设计
1.验证企业运营、营销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变量设计
从能力的定义不难看出,能力是影响企业“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主要内在因素,正是因为企业间能力的差异,才使得一些企业能利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实现较大的目标产出。根据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本文将从运营能力和营销能力两方面衡量企业的核心能力。首先探究反映企业能力的“投入”和“产出”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继而分析体现企业能力的“投入产出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运营能力的“投入―产出”模型中,本文使用员工数量、非流动资产和管理层报酬作为自变量,以企业运营成为作为因变量。
Abstract: The paper divides the running cost of urban gas enterprise into personnel cost, total depreciation and operation cost. It will research the personnel cost and total depreciation indirectl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total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fixed assets. And it will research the operation cost directly. It constructs a model on the running cost analysis of urban gas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it makes an application examples study. In addition, it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unning cost analysis of urban gas enterprise.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分析
Key words: correlation analysi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urban gas enterprise;running cos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85-03
0 引言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城市天然气价格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价格改革与国际形势接轨。作为下游供应商的城市燃气企业,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天然气还属于发展期,年售气量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燃气企业为发展城市天然气已经进行了大量市政管网供气设施及相关应急储备调峰设施投资,加之许多燃气企业背负着较重的历史包袱,短期内很多燃气企业无法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同时,作为市政服务行业,燃气企业要负担着很多无法准确计量的公益社会责任,加大燃气企业的综合运行成本。
为客观反映燃气企业综合运行成本状况,分析合理成本的构成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给出各类规模企业平均配气成本水平,预测未来运行成本发展趋势。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天然气价格制定,对国内城市管道燃气行业进行运行成本构成及价格调整机制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1 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构成
通过对国内城市燃气企业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实际分析,按照生产要素法,可以把城市燃气企业的配气运行成本划分为人工成本、总折旧费和运营成本三大类。其中:人工成本主要是所有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在企业账上所有跟生产相关的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包括各级压力管网、机械设备、动力设备、传导设备、生产用工具、办公用具、非生产用房屋、建筑物等公用设备资产,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在融资租赁期届满时可以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也可以计提折旧;运营成本主要包含除人工成本、折旧费以外的修理费、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其他制造费、其他管理费和其他营业费等[1]。
为了回避各地各企业人员薪酬的差异、折旧年限等的影响,科学、合理、统一地分析众多城市燃气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人工成本、总折旧费、运营成本情况,可以通过分析燃气企业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原值情况,间接研究燃气企业的所有人工成本和总折旧费情况,而直接对燃气企业运营成本进行研究。
2 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分析模型构建
2.1 相关性分析理论
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分析可以用来验证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用相关系数r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的强弱,以及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2,3]。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r=■=■
=■(1)
分析计算出相关性系数r,取值范围介于-1到1之间。当r?燮0.3时,表示两个变量不存在线性相关;当0.3
2.2 多元线性回归理论
多元线性回归是简单线性回归的直接推广,其包含一个因变量和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自变量,是研究一个因变量y和x1,x2,…,xp多个自变量有之间数量上相互依存的线性关系。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4,5]:
y=β0+β1x1+β2x2+…+βpxp+ε(2)
其中,y是因变量,x1,x2,…,xp是p个可控可测量的自变量,β0是回归常数,β1,β2,…,βp是回归系数。p=1时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叟2时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由于多元线性回归表示起来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采用矩阵表示形式为:
Y=(y1,y2,…,yn)T(3)
β=(β0,β1,β2,…,βp)T(4)
ε=(ε1,ε2,…,εn)T(5)
X= 1 x11 … x1p 1 x21 … x2p┆ ┆ ?埙 ┆ 1 xn1 … xnp(6)
模型用矩阵表示为
Y=Xβ+ε(7)
其中,X是n×(p+1)矩阵。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一元线性回归一样,都是普通最小二乘法,只是目标函数变为:
Q(β0,β1,β2,…,βp)=∑■■[y-(β0+β1xi1+β2xi2+…+βpxip)]2min(8)
找出■0,■1,■2,…,■p为β0,β1,β2,…βp的最小二乘估算值。根据微积分求极值原理列方程组,求得■=(XTX)-1XT。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方程拟和误差的检验,用复相关系数完成;另一部分是对方程回归系数的检验,用统计量t来完成。
多元回归分析(线性或非线性)可称为“配线性问题”。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外,其他常用的趋势曲线有一下若干种,它可经过适当的变换转化成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下面列出各种模型及其变换方法:
①指数模型1:y=e■,变换方法为:令y′=lny,x■■=xj(j=1,2,…,p);
②指数模型2:y=e■,变换方法为:令y′=lny,x■■=■(j=1,2,…,p);
③对数模型1:y=β0+β1lnx1+β2lnx2+…+βplnxp+ε,变换方法为:令y′=y,x■■=lnxj(j=1,2,…,p);
④对数模型2:■=β0+β1lnx1+β2lnx2+…+βplnxp+ε,变换方法为:令y′=■,x■■=lnxj(j=1,2,…,p);
⑤双曲线模型1:y=β0+β1■+β2■+…+βp■+ε,变换方法为:令y′=y,x■■=■(j=1,2,…,p);
⑥双曲线模型2:■=β0+β1■+β2■+…+βp■+ε,变换方法为:令y′=■,x■■=■(j=1,2,…,p)。
上述6个模型可以分别化为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y′=β0+β1x′ 1+β2x′ 2+…+βpx′ p+ε(9)
3 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分析实例研究
3.1 相关分析
本文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发展水平的47家城市燃气企业近3年经营及财务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性理论分别计算得到体现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的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原值及运营成本与影响因素市政管网总长度、庭院管网总长度、调压设施数量、储气能力、居民人口气化率、用户数量、综合售气价格、总售气量、购销差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选取与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原值及运营成本相关性系数大于0.8的影响因素作为相关因素。其中与职工总数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用户数量、总售气量、市政管网总长度、庭院管网总长度;与固定资产原值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市政管网总长度、用户数量、总售气量、储气能力;与运营成本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用户数量、市政管网总长度、总售气量、庭院管网总长度。
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这里以年售气量在2000万立方米至10000万立方米之间的中规模城市燃气企业为样本点。在95%的置信度的条件下,分别利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1、指数模型2、对数模型1、对数模型2、双曲线模型1、双曲线模型2等7种回归分析模型,对中规模城市燃气企业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原值及运营成本与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拟合分析,具体拟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回归拟合效果可见:对于职工总数,线性模型回归拟合效果最好;对于固定资产原值,线性模型回归拟合效果最好;对于运营成本,对数模型2拟合效果最好。
进一步,中规模城市燃气企业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原值及运营成本回归方程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系数进行了t检验,职工总数的线性模型回归方程、固定资产原值的线性模型回归方程、运营成本的对数模型2回归方程均达到
要求。
最终得到,中规模城市燃气企业职工总数、固定资产原值及运营成本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18.1632+0.048805x1-0.06899x2+29.50307x6-0.00964x8
y2=-714.594-0.63792x1+0.022737x4+1759.144x6+0.12055x8
■=0.004281+0.000154lnx■-0.00018lnx■-0.000032lnx■-0.00038lnx8
其中:y1――职工总数,人;
y2――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y3――运营成本,万元;
x1――市政管网总长度,公里;
x2――庭院管网总长度,公里;
x4――储气能力,万立方米;
x6――用户数量,万户;
x8――总售气量,万立方米。
4 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分析意义
对城市燃气企业进行系统科学地运行成本分析,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情况,对城市燃气企业生产运营有着重要意义[6,7]。
4.1 科学核算各类运行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
作为前期投资巨大、收益见效缓慢的城市燃气企业,通过科学核算配气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运行成本费用,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中各个运行环节所消耗的企业资源,有利于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工作。
4.2 发掘运行成本影响因素,有利于运行成本控制
通过准确分析定位影响城市燃气企业的众多因素,有利于企业管理者针对影响企业运行成本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从本质上解决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偏高的问题,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3 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定价体制
通过全面核算,反映城市燃气企业平均配气成本情况,可以使价格制定部门更加了解城市燃气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有利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既满足天然气用户承受能力、又能体现城市燃气企业成本发生水平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5 结论
本文按照生产要素法,可以把城市燃气企业的配气运行成本划分为人工成本、总折旧费和运营成本三大类,通过分析燃气企业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原值情况,间接研究燃气企业的所有人工成本和总折旧费情况,而直接对燃气企业运营成本进行研究。同时,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构建了城市燃气企业运行成本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例研究应用。此外,本文对城市燃气企业对成本的预测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政府价格制定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定价成本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颖.城市燃气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2]蔡智澄,何立民.相关性分析原理在图书情报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8(5).
[3]李全庆,龙开胜,孙雪峰.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土地违法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关系探讨[J].资源科学,2009(4).
[4]张雅君,刘全胜,冯萃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北京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3(4).
[5]刘严.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Z1).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前言
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法指出固定资产的特性,其中一个是关于有形资产,其指出有形资产包括商品的生产、劳动服务、租赁及经营管理。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占的比例相当大,是整个企业及账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应该出现任何问题,大问题当然必须避免,但是小问题也不可就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管理记录疏忽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小型国有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法则。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就会出现差异和问题,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工作不能协调的进行,矛盾和漏洞也就相应而生,这样管理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要现在要抓住漏洞及时填补。下面就谈一谈管理中会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职责不明确。由于国有企业中部门较多较繁杂,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又需要合作,此时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分配、任务要求就会出现交集和矛盾,相互推卸责任,使得一些工作没有人去落实,出现管理疏忽。特别是在进行中间传递的事情上,比如资产投入时的单据在传递后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账单不一致的情况,使管理出现错误和混乱的情况。
2.账务混乱的现象。账务混乱是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所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其内部资金运转多而庞大,账目就会出现核对混乱对不上号的情况,使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公益捐赠、资金调动以及一些特殊途径的资产调动没有被记录在账上,就出现有账却找不到资金来源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资金管理人员的疏忽和失职,这里面其中一些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较高,但还有一些人则不然,他们的专业意识相对薄弱,将企业为员工配置的东西归为公共财产而不记入到固定资产账目里面,这样也会造成账目核对不上的情况。
3.资产记账的不规范。对于已经失效的过去的固定资产,国有企业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对其进行审批销账;还有就是在对建筑方面没有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的土地面积在记录是出现偏差,造成账上的面积和实际的面积有所出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办公场所在施工之初为“在建工程”没有记录在账,但是使用多年后仍没有进行账目改动,这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三、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国有企业或相关部门要认真的制定出一套管理准则,使企业的管理走向合理的道路,使账目不再出现混乱的状况。下面就介绍几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明确各部门职责。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因为其部门的繁多,所以各部门的职责一定要明确,做到各尽其职,分工明确,不要出现漏管和冲突的现象。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为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所管理,在管理时,这三个部门的分工就要明确,各部门主要负责哪一方面的管理和记录。大部分企业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直接由使用和管理部门负责,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对其进行核查清算并有监督的作用。如果公司愿意再进一步把这三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配就会更好一些。
2.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制度的规定以及落实都需要员工的自觉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他们彼此相辅相成。比如在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核,普通员工不得擅自将固定资产报废,必须严格进行企业规定的各项流程进行资产报废。在整个流程中,拟定一个固定资产管理报废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表当中要包含详细的信息,这样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最后核对时出现问题就有据可查了。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除了经过上层领导的批准还要经过下面各个部门和部门员工,一个部门完成资产报废的整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部门之间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协调合作。在整个过程中,要有监督部门对其操作者进行严格的看管。
3.对固定资产投资及运营的监管。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应该制定快捷清晰的管理制度,对于相关流程和规则比如固定资产的创建、中途的使用情况,最终的结果都要仔细制定。在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理念,即固定资产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要遵守不浪费的原则,按部就班的进行审。国有企业在创建固定资产时要反复斟酌,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通过后再落实。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运营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对国有资本权益的保护,这些权益中包括保护权益、发展权益等权益。在对国有资本进行运营管理时。主要操作人员是与国企出资人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要求,制定有效的资产体系和管理监督机构。
四、总结
我国国有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国有资产的支撑,同时它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企业之间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一个表现了。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严格把控和实施不但可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家或企业间的竞争地位,使企业可以在正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下蓬勃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去寻求突破和创新,不断研究和更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顺应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稳定前进,不被社会和企业打败,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晓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3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克认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强化医院运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断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病人管理和临床系统建设,深入建设医院运营管理系统。
针对如何建设数字化医院,徐克结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实例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从十几年前引进HIS系统探索面向病人的就诊管理至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建设门诊住院结算系统、医护工作站系统和诊间医疗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以病人就诊流程为核心的病人信息管理和电子结算管理。此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建设了LIS系统、PACS系统,把建设全方位数字化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作为总体发展目标。
推进全方位数字化医院建设有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包括以HIS为核心面向病人管理的新医院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为核心面向医护人员的临床信息系统和以人财物为核心面向管理的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目的是促进医院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医院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继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新HIS系统中财务、心电、血库、运营管理、院长决策支持等相关功能,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内的涵盖面日益广泛,从院内局域网发展到院外广域网;从单纯的管理系统发展到包含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系统。
徐克说,在全方位推进数字化医院的进程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第三代医院信息系统(H/CIS);建设全院级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建设覆盖全院的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建设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门诊智能导医系统;建设城乡一体化区域协作医疗网络平台系统;中国医大一院健康龙卡;建设全数字化临床技能培训和手术示教直播系统;建设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全院一卡通管理系统;建设高效的数字化物流网络系统;建设楼宇消防安防中控系统;建设医院数字化通讯系统。
同时,为推进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充实服务内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一体化、全程性、全面性、多层次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开展集院前、门急诊、住院、康复和院后服务的全程; 不断完善医疗技术、心理服务、生活和教育的全面;建立并完善了针对特定人群的特需医疗和针对普通大众的基本医疗,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有难度
学习教育做“加法”贯穿始终
为集中整治活动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业务经营更上新台阶,吉安县支行召开了“除隐患、提能力”为主题的集中整治活动的启动大会,全面启动集中整治活动。首先抓好动员学习,县支行统一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和各个网点的全员开展集中学习,并要求在学习所有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学习有内容、有记录、有笔记、有体会、有检查、有总结。其次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动员,引导广大员工深刻领会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奠定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思想基础,对于开展好“集中整治活动”活动后续各项工作,对于县支行各级员工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依法开展经营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一直贯穿活动始终。
风险隐患做“减法”逐个排除
县支行积极组织,围绕支行组织领导、信贷管理、运营管理、品牌声誉、安全保卫、法律合规、财务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查找重点问题,分析原因、解剖问题、化解隐患,实现排除隐患的效果。对目前各条线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深入讨论和认真剖析,其核心是落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员工行为十条禁令》,开展八个领域的集中整治,包括:
一是组织领导集中整治,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员工队伍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开展;
二是信贷管理集中整治,重点围绕贷前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抵制押物管理、逾期贷款管理、资产保全等开展;
三是运营管理集中整治,重点围绕集中授权、公司结算、柜面现金、重要单证与印章管理、代收付业务、业务库运行、会计稽核、中央预算业务、商易通、POS收单、理财产品销售、存款实名制以及“老存单”兑付管理等开展;
四是品牌声誉集中整治,重点围绕新闻舆情应对客户纠纷、网点服务、保险、电话银行客户服务等开展;
五是安全保卫集中整治,重点围绕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规章制度、监控和报警设备使用管理、自助设备、突发事件处置、业务库管理等开展;
六是法律事务集中整治,重点围绕合同管理、诉讼管理以及司法协助工作的规范性等开展;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现状 对策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作用意义分析
能够将医院的医疗活动综合性的反映出来。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环境下,医院自身医疗活动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着生存与发展问题,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可以将医疗活动综合性的反应出来,以利于医院自身医疗服务措施的改进与提高。
能够对医院自身的管理运营起到完善作用。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的效益,是当前医院参与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但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机制来达成,通过成本核算则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与运营管理机制起到完善作用。
能够对医院自身的奖惩激励制度起到健全作用。通过医院会计成本核算,能够详细的反映出各个科室、部门,各个医务工作人员在日常医务工作中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成本控制行为,并以此作为奖惩激励的基本依据,引导科室、部门以及个人间进行良性的成本控制竞争,提高医院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能够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起到准确的调节作用。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医院自身的医疗成本消耗,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医疗成本消耗数据,并作为医疗服务价格调节的基础。这既可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能够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核算科目不健全。医院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以及政府的指令任务,都将一项成本支出,这样就容易导致医院成本整体提升,从而导致了数据出现了失真现象;此外,对于部分医疗费用政策性的减免以及医疗事故的赔偿,医院也缺乏必要的会计科目核算。在医院药品的成本单独核算当中常常会出现“以药补医”的不良现象,从而也导致了药价的高居不下。
成本控制有效性缺失。从目前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方式来看,大多数都是整理和归集各项成本数据,始终是为了核算才进行核算。并且将重点放置在了计算之上,而忽视了核算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医院内部的各项成本的变化,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也不去查找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的原因和相应的负责人,最终使得医院的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没能达到控制的语气目标;此外,不完整、不科学的核算科目,存在严重弊端的核算方法,不合理的成本分配制度也是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做出决策。
费用分担存在弊端。在旧财务会计制度当中,主要是将成本费用分为了直接与间接两种,部分医院在处理间接费用的分摊上相当的混乱:其一,很多医院都进行统一的间接成本管理费用的计算,不进行分摊错里,也就导致医院的管理费用一直呈现恶性不受控制的膨胀;其二,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部分医院按照科室和药品部分人员的实际比例来进行,这样也容易导致收支结余不准的情况发生;其三,个别的辅的科室还存在多次迂回的成本分配。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容易出现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没有比较性可言,就更谈不上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三、搞好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建议
全力实施、推进成本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管理、运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将全力责任进行严格划分,将责任对象锁定到科室,再锁定到每一个人头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于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详细分析,也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危机感以及成本责任意识。另外,医院也可以将成本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从而让医务人员从心底乐意去完成成本控制所规定的目标。
向国外同行借鉴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经验。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市场化的时间相比欧美一些国家而言还较短,在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都还比不上他们,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发展时间较长、经验较为丰富而引起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已经积极向他们进行学习与借鉴,将其中可用的内容融入我们自身的成本核算体系结构当中,尽快提高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增强对医院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以新医院财会制度为基本指导,全面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将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以及资金的来源进行明确,确定其相应的价值,强化医院在建工程的管理以及资产的处理管理,其中需要依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当中所提的要求对坏账准备进行合理的估计,从而做好定期的分析以及坏账的及时清理;其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做好定期的使用、处置、保管和清理检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备性与准确性。对于医院部分符合要求的投资,也需要对于其可行性做出充分的论证,并且上报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其次,严格的执行“三账一卡”会计记录制度,确保账务与实际情况相互符合;最后,在转让、处置以及报废固定资产之上,必须按照国家相应的规程,强化对于投资收益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要以核算成本的准确性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将成本出现变动的内在原因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找寻成本降低的方式。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也对成本分析提出了对比、趋势等等分析的方式,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出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再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从而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等方式,将成本核算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来,从而制度出合适的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