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模拟法庭;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
模拟法庭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选定案件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法学的教学方法。早在14世纪,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就在英国的法律教育中开始适用,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东吴大学亦开始引入。直至今日,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遍地开花,欣欣向荣。会计是注重实践的学科,会计专业当中的经济法更是注重实践,引入模拟法庭还是有其重要的意义的。
一、模拟法庭于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1.模拟法庭有利于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形成了,则法治国家的建设事半功倍。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尤为重要。模拟法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第一,模拟法庭让学生全程参与法律纠纷的解决,了解纠纷司法解决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司法神圣的观念;第二,模拟法庭让学生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并非是非A即B,有利于澄清对一些司法腐败的误解;第三,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去观看庭审实况,有利于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治观念。
2.模拟法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开展活动。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或原告方,或被告方,或法官,这几方的利益是不同的。原被告方是对立方,他们的利益是冲突的,各自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法官则处于剧中裁判的地位,对法律负责。此时,教师也不会支持任何一方,去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指点迷津。要想获得己方的胜利,一切得靠自己。这势必要求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去分析案情、主动去研判证据、主动去查阅法条。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模拟法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分组,每一组就是一个团队,要想获得胜利,团队第一要务就是必须得相互分工、紧密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全局观念、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制作大量法律文书,比如原告及其人要撰写状、词,被告及其人要撰写答辩状、词,法官要制作判决书。这些法律文书的撰写、反复的修改,都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模拟法庭教学开庭审理阶段,唇枪舌战不可避免。对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所以,模拟法庭的的确确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
根据笔者本人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环节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案例的选择,有人主张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在教学中,应该由教师选择案例,本人通常选择自己过的案件。选择案例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案例的性质。经济法课程自然不能去选择刑事案件,最好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案例,学生容易理解,兴趣也最大,比如简单的买卖合同案例、简单的侵权案例等等。第二,注意案例的难度。不要找很复杂的案例,一审两三天。一方面,学生驾不了,一方面,时间不够。应该选案情相对简单的案例,两小时能开完庭为宜。但是必须得有争议点、有模糊性,不能一方稳赢、一方辩无可辩。第三,注意为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本人之所以选择自己过的案件,最主要就是证据这一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整个案件。其他渠道找到的案例,在证据这一块还是有所欠缺的。
2.分配模拟法庭扮演的角色。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全部角色都是由学生扮演。比如一个班级45名学生,通常分作3类角色:法官,原告方、被告方,每类角色15人。然后每类角色中自由组合成3人的小团体。这样一次模拟法庭教学可以9个人完全参与进去,只需要5次,所有人都可以完全参与。分配角色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角色的首次分配采取抽签的形式,此后再按照角色轮换。这样做,一方面是一种程序正义的法制教育,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教师单方面分配引发学生的不满;第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历经法官、原被告不同角色,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
3.指导学生做好开庭的准备。这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整个一审审判程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一方面组织学生中国法院网上观看开庭实况。其次,要分组组织学生分析案情、研究证据,撰写好状、答辩状以及词。最后,要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庭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庭前申请回避等等。做开庭准备的指导,教师须注意的是:只是做程序上的指导,而非实体案件上的指导。
4.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模拟法庭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场地问题。如果有模拟法庭实验室那是最好,一般来说,会计专业是不会建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则可以向法学院系借用,实在没有也可以自己动手在教室布置。第二,真正扮演角色的只有法官、原告方、被告方3组共9人,但其他学生仍应作为旁听群众全程参与。第三,三组角色中,法官应居于主导地位,引导法庭调查、引导法庭辩论。第四,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关注学生的表现。即使庭审过程中出现了突发问题,也得由学生自行解决。
5.庭后评议。开完庭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首先,应该有角色扮演者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其次,旁听学生分别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主要从程序、实体两方面进行。
三、模拟法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有其优势,但也有亟待解决的不少问题。1.师资问题。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指导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整个情况是不容乐观,首先,许多高校对于经管、会计类的经济法并不重视,经济法的授课教师可能都不是法学专业教师,理论功底堪忧,更不用说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双师型教师并不多,即使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使得教师难有时间去进行实践的历练。建议学校重视经管、会计类经济法的教学,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2.课时问题。笔者查阅了许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经济法通常是安排3个学分,54课时,未安排实践课时。其实对理论教学来说,54课时都有点少,毕竟经济法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建议学校可适当增加理论、实践教学课时,以60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为宜。3.场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模拟法庭实验室,模拟法庭教学通常是在教师进行。此种情形可能会被学生视之为儿戏,于学生毫无裨益。建议:条件许可下,会计专业可以自建一个模拟法庭;次之,可到法学院系借用模拟法庭实验室;再次,可尽心布置好模拟法庭,师生态度认真,使其一如真正法庭庄严。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56.
[2]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42.
[3]沈桥林.模拟法庭实训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10(8).63.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作用已被社会、学生甚至是教师广泛质疑,有些学校《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已被明显弱化。针对这些实际现象,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从业职业资格的获取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法律的规范和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经济法》课程,教育部高教司还将《经济法》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法》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人甚至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质疑,具体表现在: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律规范主要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其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机关,适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观战略上的经济调控。而会计活动是真实记录单位发生的各项业务,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活动具有微观性和较强的技术性,在很多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看来,经济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与会计专业联系不大。
2.由于现有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多以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与会计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缺乏联系,也没有体现会计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似乎与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税务会计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经济法》对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和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帮助不大。
3.由于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授课教师多为“两课”或法律专业出身,教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对《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很难将《经济法》课程教学融入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之中,致使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仅是一门法律课程,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
4.由于《经济法》课程不如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联系紧密,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被边缘化。有些学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经济法置于核心课程之列,有的甚至还压缩其课时,降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性
1.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称;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律行为,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在相应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可能违反法律,甚至主动违法。现代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加上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极其薄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不够丰富、法律意识不够健全、法律实践能力较弱等。而目前会计行业存在着的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要使会计专业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发展,就必须强化《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加大《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力度。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时意识到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经济法》课程对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核心作用。2.对会计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影响。目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票据法等法律规定与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会计岗位工作存在着诸多联系和衔接,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公司法对公司财务会计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公司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以股权为纽带,以权益与责任相对等的社会经济组织。任何经济组织都存在资金的运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活动,同时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遵循一般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还要遵循公司法设定的财务规范。公司法除了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一般要求。如公司应当依法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不得另立会计账簿,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公司法还对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用途、公司清算过程中的财务处理以及公司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假财务信息、非法转移公司资产等方面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这些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司会计岗位工作、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②企业经济合同对企业会计影响最为广泛,它决定企业产品销售、材料购进,固定资产的购置等。购销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是企业购销活动的法律保障,确保了企业材料购进的顺利和产品销售渠道的顺畅。借款合同深刻影响企业筹资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企业的每份合同的履行事关企业会计工作。要准确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和读懂合同的条款内容。合同法的学习与今后会计工作息息相关。③票据法规范了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票据结算业务,票据法对支票、汇票和本票的使用范围和运用程序、对票据的出票、背书、贴现、承兑、付款、质押等环节有明确规定。会计中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核算,决定了企业经营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活动。票据结算不等同于现金结算,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和法律责任的可传递性,决定这一结算方法十分复杂,要运用好这一结算方式,必须熟悉票据法。④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调控经济的手段,是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是企业的社会义务。税法与会计是站在不同利益主体上的两种经济行为,税法维护的是国家利益,会计维护的是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税法与会计既统一又相互冲突,在法律效力上税法大于会计,也体现了国家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税收筹划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间找到相互接受的平衡点。会计中的应交税金体现的是国家债权,在企业清算中排在所有债权人之前,已交税金反映了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大小,也反映了国家利益在企业收益中的比重。同时税赋大小,反映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能力,决定着国家资金的投向和资源的分配份额,同时深刻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⑤破产法从程序上规定了公司破产条件、破产债权申报、破产财产处置和破产责任认定等。破产会计从接管被破产企业起,充当管家的角色,从清理资产、核定债权、制定清算方案,到最后对破产财产的处置均进行全程核算;在处置破产财产时,必须遵循一定顺序,首先考虑破产企业职工利益,其次是国家利益(税收),最后是债权人的利益。破产会计的整个工作要按受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的监督。另外,国有资产管理法对国有资产持股的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销售条件、销售方式、定价模式、预售房款的使用范围以及会计核算的规定以及担保法规定的抵押和质押等担保方式等对相关工作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
3.服务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就业上岗、职称晋升都需要资格证书,自1990年开始,我国会计人才的入门及不同层级会计人才的选拔实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不论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还是取得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称资格证,《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始终是上述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只是在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中,《经济法》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罢了。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都在施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制度,学生的专业学习中除取得学校学历证书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顺利毕业、通过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学生毕业后取得会计职称资格,实现会计人才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服务于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就业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要的经济法律知识是就业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法律知识欠缺,肤浅,对就业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茫然无措。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甚至创业提供许多经济法律支持。如,学生学习了《经济法》课程中的劳动合同法,就较容易识别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企业巧立名目滥收费用、不签劳动合同、长期试用、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懂得选择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较为高效的方式和途径。如学生学习了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和市场运行法律制度后,学生毕业后创办企业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特点的企业形式,熟悉企业设立的程序,并能自己准备设立公司的相关法律文件,在企业运行中,能够依法雇佣职员、签订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以及合理地开展市场竞争等。所以在就业和创业教育中强化《经济法》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既是学校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人本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周书灵.论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6,(2)137-138.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根据本国的教育、就业和移民等因素综合考虑,列出不同门类的热门专业,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如何选择却成为了一个为难的问题。本文从专业角度结合了我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对这些专业进行了分析,为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学子提供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但适用于打算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有些同样也适用于打算去其它国家留学但是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困惑的同学。
会计专业,人才通道拥挤
据了解,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大利亚都会选择商科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银行、金融等。由于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移民紧缺专业,并且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专门为没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要求,使得近年来赴澳大利亚攻读会计专业的人数激增,导致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的人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再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扎堆,而是要将未来国内和澳洲,乃至亚太地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衡量选择。
当然,在商科领域中,也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例如保险精算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公司法务、税务、金融分析或者项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才专业,就业有优势
所谓的通才专业和专才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往往被认为是通才专业,因为所学的内容涉及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而税务会计、金融分析、保险精算学等则被认为是专才专业,因为是会计专业的细化和深化。这些专业往往要求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选择专才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并且专才专业的所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学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专才专业选择的人少也就意味着竞争较通才专业要小很多,就业机会却多很多。专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你具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5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类专业
中国的工业刚刚发展了一半,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很多,比如土木工程类人才、电子工程、化工工程、食品工程、矿业工程类人才等。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品质国际公认,去澳大利亚学旅游课程性价比非常高。
一些优质大学的旅游学院在课程中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带薪实习机会。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国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该专业人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将被看好。
IT专业
目前IT行业的职位空缺相应增长。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对IT业进行大额投资充满信心。这一行业的多个部门再次出现人力短缺。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该专业逐步恢复几年前的热情。
护理专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护士短缺呈现全球性危机。很多国家都在积极从国外引进护士,以解决本国的护士急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护理从过去的底层职业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给中国很多护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留学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赴澳攻读护理专业基本限于在国内已经有护理背景,受过专业学习或训练的学生。
2008年年底,澳大利亚移民部引入了CSL关键职业技术清单(Critical Skills List)。CSL清单职业将得到移民局优先处理申请,甚至优于之前的MODL清单。CSL清单主要关注于房屋建筑、信息技术、工程以及医药领域,这个结果也是在咨询了澳洲各州领地政府得出的结论,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各州政府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显示出以上专业人才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是供不应求的。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澳大利亚本身也是强调“无烟工业”,注重第三产业的国家,因此服务业中的金融、咨询、大众传媒、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关键词】就业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一、在就业导向的原则下整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在办学时的一大重点,尤其是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能否快速的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首先就要将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目标之一。
(一)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社会职业活动的时候必需具备的能力就是高职院校对其的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当学生在校期间,高职院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培养,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自律、责任感、诚信以及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等这些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并且可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称之为学生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首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得学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只有在具备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才可以以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二)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业能力就是指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进入社会之后具备适应会计岗位的能力,包括了对于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实际的操作以及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等等呢过,这些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单是依靠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的,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对其专业能力的建设。
首先,要保证学生对于会计、审计的相关知识充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充分的了解到出纳业务核算、供应销售业务核算、投资基建设业务核算、成本费用核算以及电算化业务操作等流程和其中需要的注意事项,对于会计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高职院校需要在校期间就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保障学生对于这些会计的基本准则了解的相当的清楚。
其次,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的期间,还要对组织学生对于法律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面临着就业问题的时候,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是相当的多的,倘若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处理不妥当的行为,就会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阻碍,所以在进行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的时候,就要对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风险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使得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时刻的将国家的法律作为约束工作行为的准则,按照法律的要求从事工作,维护服务公司的利益。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时突出会计岗位的就业目标。
将就业目标设置为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清晰的将会计这一职业的基本的要求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们,将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三者结合在一起,实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针对会计就业的时候的一项技能,将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相联系,如此一来可以大大的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适应职场的环境。
(二)课程内容应将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放在第一位。
以就业导向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实践的时候注意将邪职业能力与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高度结合在一起,将会计岗位要求的能力融入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以及职业的态度,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学校的学习与实际的会计工作之间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增强在就业后对于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在课程教学的时候突出多元的主体角色。
高职院校在将就业作为专业建设的导向的时候,应当注意加强学校与行业与企业之间的链接,三者倘若可以做到共同的面对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在企业内,加强教师与企业内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教师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将其作为教培养的方案,建立课程教学的标准,并与学生建立企业专家的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得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充分的利用企业内的资源,给予学生参与实习的机会,提高教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会计的专业课进行改革,对于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应用较多的专业课程结合实际行业状况进行改革教育,例如出纳业务核算和计算业务核算。
三、总结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很多毕业学生为之犯难的状况,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改变了对于学生的培养形式,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期间就进行了会计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的环境,在学校期间就对学生的一些会计专业的能力进行教育,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的光明。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国民教育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中国教育部门及学校实施扩招,技工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目前正面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选择迎接挑战还是顺延传统继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思索与分析。近几年时间内,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存在共通性: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学生来源大幅度降低。而致使这一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内容,是当前技工会计教育工作人员首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针对目前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寻找适合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发展与改革的途径,促使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一)技工学校会计教育目标模糊
相较于存在显著性转变的会计教育大环境而言,中国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实际、长期性的教育目标仍然停留在常规的核算员培养层面,整体办学层次得不到提升,与未来社会发展脱轨,在学生选择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不具备任何优势。若会计专业无法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实现针对性调整,那么其教学需求与适应性无法得到满足。
(二)产教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实践教学行为落实不到位主要涵盖三大方面因素。第一,部分技校虽已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构建了相应的产教计划,不过由于学校自身学习条件的局限性,落实过程存在巨大阻碍,因此仍然以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第二,部分学校教师是毕业之后直接到学校参加教学工作,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过于停留在理论教学方面;第三,教育部门监督能力缺乏,在监管制度设计与落实方面完善程度不够。
如河南省的很多技工学校,虽然其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师,但由于实习岗位缺乏,理论教学安排过多,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上机学习,直到毕业,电算化水平仍然处于基础理论水平,在财务软件方面掌握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财务软件,更何况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设计过于随意
部分技工学校在构建时间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没有针对目前整体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实施调查研究,整体教学计划重点变化不明显,甚至不存在改变。譬如公司在招聘会计的过程中,给面试的200名大学生布置任务,在三小时内该公司日常业务的分录至完税工作,最终的结果令人无法想象,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人数不到10人。而该现象出现与学生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关联性,教材过于死板,无法顺应国家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完善与改革。
(四)技能考核形同虚设
目前中国针对学科考核行为存在相应的考核标准,但仍然存在学校在实施考核行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而表现方式主要为:理论监考严格性缺乏,过于看重合格率,不重视质量要求;实践考试往往“走形式”,标准非常低。存在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时,账理仍然处于完全不理解的状态,很多基础性的会计操作都不了解,如会计分录。
三、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建设思路
(一)找准技工学校会计教育目标
技工学校内部针对会计方面的教学必须要有自身特色。在大多数大学内,增加强调学历,因此技工学校应该另辟蹊径,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技工学校应该教育更多能够一专多用的综合性人才。按照学生实际的能力,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以后都能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针对基础相对更好的学生,还应该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获得初级会计职称。
(二)设置课程要切合实际
按照技工学校内部的基础知识,课程普遍可以划分为相关学科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以及基础知识课程三种类别。在技校内学生普遍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因此可以增加类似英语、数学以及语文等基础学科,保证学生的根本素质水平。在设置专业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需要进行的各种考试,按照考试要求,有针对性的展开课程设计。就会计专业来说,课程设置可以包括税法、经济法、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已经会计基础等。
(三)加快推进会计一体化教学步伐
由于会计教育的不断推进,会计教学与高科技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各个大学应该按照整个学校的实际需要,加强改革的力度,使用更多现代化教育技术方式,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效果,进而与当前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则是提升一体化教学速度,以调研内容作为根本,保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同时也可以在学校中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整个实验室内,必须强调审计、工商、银行以及税务等各种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仿佛真正进入到企业之中开展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老师必须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当前处于一种信息时代,知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整个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也逐渐变大。简单举例来说,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制度也正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若老师不能储备更多知识,那么将会直接耽误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第二老师应该增强自身课改能力。因此中职老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课改能力,不能只按照书本内的知识进行教学,进而使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部分老师在课改过程内,还应该考虑前瞻性以及可行性。当前提出的“翻转教学”以及微课教学都是较为普遍的解释。
第三老师应该增强课程艺术。大多数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只能按照材料教学,根本没有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而使得大量学生对专业会计用词不理解。部分学生提出,学习了多年会计专业的人都不能真正表述出专业术语的含义,因此自身对会计专业的热情也变得越来越少。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问,要求培养更多的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来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一般来说,在中职阶段会计专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努力传授会计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理论积累的奠基阶段;在高职阶段将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拓展和延伸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养成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会产生许多衔接性的问题,阻碍着会计专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衔接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会计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着许多衔接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责任分散
1、部分学校直接把实现学生的就业作为培养目标,这样就完全将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限制在一个点上,只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无形中就会把教学内容和任务及其考核标准都定位在了各种会计实际技能的内容上。这一错误观念会使得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工作中应用的会计技能和知识,过分关注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的积累和素质的培养;学校以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标准,最终不能让愿意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具备相应的资格。
2、部分学校把升学作为培养目标,教学的一切出发点定在提高对口升学率上。这样课程设置就参考考试的科目,辅修一些相关课程;教师主要教授考试性的内容,以应试为目的;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较重视理论,重视考试所需的技能,而忽视了实践,弱化了技能的训练。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有重叠
毕竟中职和高职是层次不同的学校,其教授的内容和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都会有所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紧密性。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中职开设的教学科目基本在高职阶段的学校会再次出现,课程内容存在着知识点重复的现象,而且高职阶段的课程开设数量要多于中职阶段。甚至在某一课程上,中高职采用的竟然是同一本教材,而且由于中职在教学课时上要远远多于高职,当入高职学习时,基于原来接触过的缘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且有些混乱或者错误的记忆让高职的教师无从下手。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会计学领域,中职会计专业学校主要在于培养初级型会计人才,而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中级程度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程度和层次上的递接,是会计能力的延伸和增长。相对比来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都比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略胜一筹,能够掌握更加精神的专业知识,其会计实际操作工作技能更加纯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鉴于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的不同情况,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高职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中职时期积累的理论和技能基础,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努力实现培养目标在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问的有机衔接。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修通识课,例如语文、数学和外语,还有修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所配备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在高职阶段招生政策的影响下,所接收的生源基础和文化水平等存在着差异。有些是对口招生上来的学生,通过单考单招以出色的专业课成绩被录取,对于在高职仍将继续学习的会计相关内容,已经提起做了准备,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因此会在专业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有些是来自普通高中,以文化分取胜,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或许因为高考失误而被迫选择就读高职学校,在心态上有些起伏波动,影响正常的学习。
针对这种生源上的差异,需要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做出重大调整,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在巩固自己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加强对通识课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而普高进来的学生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需要找到学习方法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追赶自己的专业课。
四、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的对策
1、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层次性
无论中职还是高职都是职业教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要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从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应用出发,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最终打造出专业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坚实、职业道德素养高的新型人才。
其中中职学校要做到兼顾两个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锻炼他们的工作和管理能力;又要为升入高职学校做准备。
2、对中高职的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区分
有效做好会计专业中的中、高职学校课程之问的衔接,需要整合中高职所有的课程门类,按照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的线索为指引,来对课程实行模块化处理,让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的能力做到直接对接,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在中职阶段需要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基础的理论和能力;同时需要在整合之后,将中高职课程内容中重复的内容删除,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在最后的两年需要往深处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开设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进行专业的实习和训练。
我国职业教育在近十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需要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事业发展,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江苏无锡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发祥地,历来有着重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优良传统。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无锡的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随着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无锡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无锡市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内涵建设、完善办学体制和增强服务水平等具体措施,吸引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加快优化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无锡职业教育重视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和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强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在江苏甚至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特别研究制订了《无锡市属职业院校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形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结合本校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与布局较好地适应无锡区域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协调,形成以品牌专业为龙头、特色专业为纽带、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2012年7月,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高职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市属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市属职业院校要开展职业系谱建设,为在校生谋划好就业前景。建设职业系谱可以让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技能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就业单位的分布情况,合理找准就业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从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为指导,首创性地提出开展职业系谱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市属职业院校的竞争力、服务力和影响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无疑是极富创新和坚实的举措。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职业系谱 “职业系谱”作为一个全新的名词,以行政公文的形式首次提出,作为学校管理机构布置的任务下达到各市属职业院校。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对“职业系谱”的官方解释是:某一专业所对应的本区域范围内的就职单位、就业层次、就业流程的关系总和。看到“系谱”,人们不由得会联想到“家谱”、“族谱”,以图表串联的形式展现家族的发展脉络、层级关系及历史轨迹。基于这样的观念,以专业为核心内容的某一职业也有其特有的发展图谱,每个从事这一职业的个体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与家谱不同的是,系谱不仅要清晰地反映过去,准确地定位现在,还要帮助学生(就职人员)展望未来,真正做到“心中有谱”!专业是学业门类,职业是工作门类,职业院校培养上岗即能用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基本目标是学以致用,并能以专业为核心发展职业。职业系谱建设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工作,具体包括:对专业、职业进行科学诠释;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对职业院校学生面向的就业单位、就业层次进行合理定位;对学生就业流程和职业发展做出明确指引。
(二)会计职业系谱 首先,“会计”是一种职业、一个岗位,也指代一种人群。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进行的分类,会计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经济业务人员,会计人员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专业人员”。其次,“会计”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会计专业归属于财经大类下的财务会计类,与之相近的专业还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等,它们同属一个专业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本身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财务与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像内资企业银行、保险、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从容、自信地挑战未来的职业。会计职业系谱是展现会计专业(群)文化、指导职业发展的综合性成果,它对会计专业进行充分的职业分析,既总结过去的辉煌,也展现当下的繁荣,更要与时俱进,前瞻性地描绘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在校生谋划好就业前景,为地方经济服务。
(三)会计职业系谱研究现状 无锡市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从规模发展转向更注重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条件、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管理构成了职业教育六项核心建设指标。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无锡市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不少成绩。专家指出,职业教育要构建与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各专业规模比重也应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中各行业比重大体相同。无锡职业教育应重点围绕第二、三产业确定规模和设置专业,并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和发展特色专业。同时,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使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更趋科学合理。内涵发展的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顺利就业,以上建议正是职业系谱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厘清本专业在本地区的就业单位分布、学生就业层次和职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系谱”虽是一个新名词,其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实践就业的指南却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密不可分,需要深入挖掘专业内涵,仔细探究职业前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把握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完整的谱线系统。
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颇有成绩,宣传手段包括文化墙、实物陈列及校园网等。相比于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文化以宣传为主,专业文化思想主要靠课程渗透或学生自觉学习,学生并没有形成强烈的专业意识和准确的职业定位。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院校必须提前对学生做好专业教育和职业定位。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对职业岗位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说明除专业思想教育外,一份科学完整的就业指南也是职业教育的内涵。以会计专业为例,其专业内涵丰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然而,不同于其他专业能对应特定行业,会计专业的就业面向各个行业,包括企事业等不同性质的单位。会计核算与监督又属于企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工作,因此会计人员技能素质要求高于一般的技术人员。一直以来,会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就业指导等均不同于其他专业,难度很大。因此,学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通过会计职业系谱建设,用明了的语言和关系图清晰地呈现本专业的职业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三、会计职业系谱建设意义
系谱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厘清本专业在本地区的就业单位分布、学生就业层次和职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入职和升职的准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承担会计职业系谱建设的研究。会计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会计职业系谱的建设,在加强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新生入学教育 系谱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文化建设,系谱研究成果最终将以物化的形式呈现给师生,最直接的方式是建成一个会计文化展示厅。展示厅内高度精炼地表现会计的内涵,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知道在校要学什么,毕业能进入什么岗位,将来有什么发展前景,从而产生专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和求知渴望感。过去,新生的入学教育侧重于管理条例的灌输,在专业思想教育上花的功夫少,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专门的老师做这项工作,也缺乏系统资源。系谱建设成果可以通过赏心悦目的形式传递专业文化思想,有利于新生入学教育。系谱展厅也可以长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会计文化。
(二)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系谱建设必须对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本地区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是政府规划的搜集分析,或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解读经济形势并阐述用人需求,或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充分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南,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并顺利就业。会计专业看似就业面广,但无法像其他专业那样“批量”就业,因此建立多方面的就业渠道极为重要。不同行业会计核算要求不同,不同会计岗位会计工作重点不同,越是细致的调查越有利于学生就业。借助系谱建设,形成校企合力,学校与市场成功对接,是理想的教育和就业模式。反过来,系谱建设过程中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又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以职业系谱为指导,新生经过专业入学教育后完成一份相对不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年在校学习和实践,在毕业前对早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思和修订,形成更实际的职业规划。学院以及系部制定毕业生就业跟踪计划,根据毕业生职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人才适应社会的质量。将毕业生职后发展受到的评价及其个人感想纳入系谱建设系统,促使职业院校更好地改革创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会计岗位更需要及时反馈用人信息,以便于教育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四、会计职业系谱内容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系谱建设团队通过调研论证,充分考虑高职会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四条谱线来展示会计系谱(见表1)。
(一)会计专业发展谱 会计专业发展谱是了解会计文化的入口,通过图片、纪录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会计发展史,使之了解会计职能、工作手段的变化,并展望未来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可介绍会计及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包括国内外、近现代),推荐专业著作,以提升学生的专业修养。展厅的一角辟出图书角,陈列推荐书籍,联合学生会开展经济读物借阅和知识讨论活动。
(二)会计职业发展谱 会计职业发展谱是一份详细的职业发展指南,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顺利就业。系谱建设团队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和调研,具体了解无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前景等,使学生有基本的入职和升职准备,形成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会计岗位是公认的管理工作岗位,其人才素质要求高,职业前景广阔。可根据区域规划,测算岗位需求人数,使学生就业有信心。职业发展谱展现客观且美好的未来,学生看到自己的事业前途,坚定了认真学习、勤练技能的信念。
(三)会计系发展谱 会计系发展谱展现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也是会计系未来的展望。本版块介绍优秀毕业生,展现当前的教学管理团队、优秀教师,还可将优秀在校生写入系部发展谱,使学生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系部每年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其精彩的表现促进了会计系发展壮大。会计系发展谱让师生主动关心系部建设,同系部共成长。可以想象,这条谱线随着学院和系部的发展会越来越丰富。
(四)专业学习发展谱 专业学习发展谱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众版。本版块清晰地告知学生高职的主要课程、技能要求和必备证书,指导其完成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毕业前再进行反思和修订,形成更实际的职业规划。学校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科学的毕业生跟踪计划,以反馈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及考核要求,并对照了解会计岗位素质要求,主动完成职业规划,从而钻研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院系通过毕业生追踪,将就业发展情况反馈到系谱中,促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五、会计职业系谱建设过程
职业系谱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手段,从概念的探索形成到第一期成果的完成,历时约一年时间。
(一)领会精神,学习探讨 作为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直属职业院校,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展职业系谱建设的探索实践工作。各院校系部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学校管理中心组织的系谱建设动员会议,准确领会精神,并与兄弟院校一同讨论系谱含义,确立建设思路。作为一个首创的概念和项目,各院校一致认为系谱建设可以集成和完善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向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有说服力的就业清单,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满意度等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组建团队,制定方案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具体负责会计职业系谱项目建设。系部在接受任务后立即组建了项目建设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资深专业教师、招生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优秀的撰稿人员,系谱建设团队分成三个工作小组开展研究:规划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成果目标;行动组,负责调研搜集数据,完成定性定量的分析;组织组,负责协调开展工作,保证文案撰写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开展考察学习及头脑风暴活动,设计关于会计职业系谱的四条谱线,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大家共同探讨,深入挖掘各条谱线的内涵,细化实质内容。
(三)调研论证,文字备案 项目建设团队根据四条谱线的设计思路,分工协作,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或是查找历史资料,或是走访具体的单位,或是学习最新文件资料,或是立即组织开展活动。系谱建设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谱线是会计职业发展谱。团队特别邀请市级经济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认真解读国家、省直到市级经济发展规划,既拓宽了师生的思路,又为系谱建设提供了科学资料。并针对性发出上千份调查表,仔细了解无锡地区会计岗位(包括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总账、成本、出纳等)的招聘要求及薪酬水平,获取最新的市场行情。
(四)细致研讨,规划展厅 系谱建设团队整合了初步的文字稿,使历史资料既简洁又震撼,让调研资料越发科学完善,也让大家对未来发展思路更清晰。系谱建设最终要为学生服务,需要将电子文档资料转化为视觉效果好、简洁清晰又极具思考价值的实物资料,如何布置一个美观、实用且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展厅是本阶段的具体任务。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探讨和研究了大量不在专业范围的展馆建设内容,逐渐形成预想的展厅形象。根据设计思路,展厅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样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会计专业、会计职业的内涵。
(五)招标建设,物化成果 系谱资料充实完善的同时,文化展示厅工程建设也正式开始。会计系建设团队主要负责资料物化的确认工作,后勤处主要负责工程硬件装修协调。展厅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莫过于视频资料,为了使之图文并茂,音像俱佳,团队一遍又一遍修改背景词。视频资料分触屏互动和大屏滚动播出两种形式,在展板、实物等静态资料的映衬下,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辛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会计系完成系谱项目硬件建设,会计系学生成为系谱展示厅第一批参观学生,每个学生在展厅内通过参观都得到很大的启发。
六、职业系谱建设收获与展望
(一)系谱建设的收获 首先,系谱建设激发工作斗志。系谱展厅是一个有效的宣传窗口,该窗口能动态地呈现专业建设成果,并根据系部发展不断增添新内容。通过会计职业系谱建设,促使会计系全体师生回顾历史,审视今天,展望未来。职业系谱建设告诉师生,只有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搞出特色,系部乃至学院发展才有希望。其次,系谱建设提升职教理念。建设系谱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建设团队细致学习会计发展史,明确会计人员职业规划,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会计职业前景。系谱建设团队专业地诠释了会计专业及会计职业的内涵,引领全系教师(包括教辅人员)直观全面地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的意义,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再次,系谱建设打造宣传平台。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学院多次向全院通报会计系谱建设项目进展,积极宣传系部专业建设实绩。作为承担系谱建设任务的职业院校之一,接受并完成会计职业系谱建设,无疑是对学院会计专业的肯定和支持。系谱研究建设成果除了文化展厅,更快捷的方式是学校宣传网站,丰富的系谱资料让未进入校园的学生和家长也有了解学校、系部及专业的窗口。
(二)系谱建设的展望 囿于经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系谱建设工作尚有很多不足。首先,限于展室面积,展板不能承载太多内容。动态的视屏由于成本及技术方面的原因,数量及质量还可以再提高。对此,还要不断补充各种专业技能训练画面、学生实训作品、获奖证书等,以增强荣誉感。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需要及时更新,可联络招生就业等部门协同开展专业调研,使其指导作用更强。清晰地分析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这样人才培养才是科学合理的。
系谱建设是专业建设、招生就业、校企对接等具体工作的集合与凝练,要充分发挥系谱展室的教育宣传功能,将其建设成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教室,让更多学生以及家长走进教室,了解专业以及职业,寻找自己在谱线中的位置,争取成为亮点。另一方面,展厅是系谱的表现形式之一,完善以系谱为核心内容的网站或网页也是系谱建设的重要任务。让系谱成为专业教育的良好助手,丰富教育内容、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系谱也要在招生宣传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尽管法务会计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西方等国家却已经在此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美国的安然破产案审理过程中,每一方当事人都私下聘请了相关的法务会计作为团队一员,协助律师制定诉讼方案。由于在此案、审判过程中有专业的法务会计人员的介入,使得有关安然是否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也最终迫使安然(Enron)公司承认做了假账,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其虚报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以此为鉴,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聘请公司的法务会计为其公司日常运作进行内部控制完善水平进行评估,以期尽早帮助公司查出舞弊行为,避免公司损失的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低糜,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公众公司经营出现危机,从而导致大量的财务舞弊案的出现。许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是投资者都要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来避免损害的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法务会计一方面可以在公司遭遇诉讼案件时为其辩护,保障其合法权益,即通过会计审计手段,同时运用诉讼技巧设计出最有效的诉讼法案。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尽快结束司法程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投资者查找公司可能进行虚假陈述的相关证据资料,也可以在投资者进行诉讼时,协助其代表律师对投资者因公司虚假陈述而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计算,提供最佳的诉讼方案建议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多的赔偿。法务会计还可以协助法官进行案件的审理工作,例如,在某些金融类诉讼案件中,许多涉及金融、会计、审计方面的内容都使得法官无能为力,急需法务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法官提供帮助进行审判活动。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务会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未来在各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对其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将大幅度的增加。
(一)法务会计在一定程度制约会计假账的存在
顺应国际潮流,在我国尽快建立完善法务会计的配套制度应属当务之急。在会计领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学会做假账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其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会计假账同时也会产生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因其涉及到财务、税收、金融等众多国计民生领域,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甚至会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的会计假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引发商业贿赂,最终表现为腐败蔓延。而法务会计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一悲剧的发生。其中的一条基础路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会计人才输送到社会,而这一使命无可争议地落在了财经院校的肩上。尤其是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义不容辞,应突破传统法学会计单独作战的格局,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对会计假账治理与财务、税收、金融、财政风险防范有所作为。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适应了会计法治需要
高校教育的现状是会计学、法学分别被授予完全不相干的学位,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也大相径庭。而在实务中,会计师与律师的业务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能够合作的案件也极少,都是各自为战,其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律、会计人才由于没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根本不具备实务中所要求的既懂法律又知晓会计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根本无法满足会计法治的需要。会计法治所追求的客观独立、防范假账、控制风险的会计契约效果无从实现。而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则有助于实现舞弊防范、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加强公司企业财产的保护。我国公司企业经常利用会计做假账从而滥用公司资产达到其违法的目的掩饰其违法行为。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技能进行公司行为的监督和防范。为此,应用型财经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生的就业前景,在借鉴和整合会计、法学专业各自的办学经验的同时,融合出法务会计的学科建设精华,将法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为以会计假账防范、企业财务税收风险防控为主要内容,以处理解决金融经济案件为最终目的的特色复合型会计法律人才培养,减少甚至消除会计假账,实现会计法治使命。
(三)法务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一直以来,司法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考,各大高校法学专业就业率极低,甚至教育部已经不再审批新建本科法学专业,虽然会计专业就业相较于法学要好,但如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证在社会找工作也并非易事。一方面是毕业的法学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企业、金融机构和部分事业、行政单位急需既通识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处理法律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种对防范会计与法律风险的岗位需求就更加紧迫。不仅仅是上述部门,就连专业分工较强的会计师实务所、律师实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也慢慢发现其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已经不是单一实务所可以完成的,需要跨行业跨事务所合作解决,而仅仅是简单的1+1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急需通晓会计、法律等多门专业知识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对实务中所涉及的会计法律和税务的综合性难题进行处理和解决。而这类问题是靠单一专业人才所解决不了的。放眼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比较重要的业务之一就是法务会计业务。例如近几年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就增加了一倍的法务会计人员。再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绝大部分业务是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验资,这类传统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对于司法会计鉴定、税务筹划等竞争力较大的鉴定咨询业务的涉猎却比较少,更别说是法务会计业务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经营范围必须进行拓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能够处理这些新增业务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需求法务会计,因为其具有会计和管理咨询专业优势,且能够解决法律问题,因此未来在我国法务会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较优选择,其就业前景尤其乐观。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法务会计的未来就业前景比较乐观。而近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原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层次较低、竞争力较弱因此更加注重结合本校以前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品牌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学校中的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以其品牌的会计专业而闻名,如何充分地整合利用这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优势,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重点面向公司、各种事务所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假账的防范,有能力就涉及税收、财务、会计、金融类案件风险防控问题的处理的综合性会计法学人才。另外从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在高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培养具有法律、审计、财税、会计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构想,正符合教育部最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即未来将有600多所新转型的本科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进行职业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的需要来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使得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得以变革,又形成了与国内研究型高校法学教育的平行与补充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法学教育布局,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因此,应用型财经类院校开设具备法律、会计等跨学科综合知识的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也将拓宽就业市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现在法律专业就业难的危机,同时提高毕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解决高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实现教育公平。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总体构想
要想真正建立起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机制,创建法务会计专业,国内的高校就必须科学地设置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科学设置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的课程体系时,应当避免简单地将法学、会计学课程1+1叠加,这样的效果只能是1+1<2。应当以法学、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为基本构架,将法学实务理论与会计学实践知识相融合,在教育部规定的硬性课程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一般性通识课程的学时数,再将节省出来的课时设置法学与会计学交叉的特色课程,来实现交叉学科间知识的融汇贯通。因而,除了设置法学基本理论与实务的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应开设注册会计师、中级财务会计学、法务会计概论、法务会计实务、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会计欺诈调查、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具有实践性的专业特色课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证明理论基础,使法学与会计学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使得培养出来的“法学+会计学”复合型法学人才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专业方向的特质,能够更好地胜任法务会计方向的需求。
(二)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及其认证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明确指要求在各级检察院不包括区级检察院应尽快设置法务会计岗位,以适应新时期人民检察工作的要求。人民检察院也曾招收司法会计人员,这类人员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但这种考试不同于注册舞弊查核师,缺乏对法务会计需要掌握的专门知识进行考察。如前文所述,社会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要仅靠司法机关的人员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其特殊的公职人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其独立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全国进行专门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如美国的注册舞弊核查师),以保证法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当的综合性技能。其考试科目有待于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针对法务会计所处理的业务领域和内容进行确定,而笔者只是抛砖引玉设想其考试科目大致应当包括以下几大板块:即财务会计学板块、审计学板块、民商法学板块、三大诉讼法学板块、犯罪心理学板块等。而法务会计人员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即不应当具有公职,主要防止其缺乏独立性,当然其考试和资格认定也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这样法务会计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才会时刻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制约下服务客户。另外,由于我国的法务会计起步较晚,缺乏基本的实务经验,国内的法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国外法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理念和实务中积累的法务会计从业经验,共同拓展法务会计业务。同时,我国的立法应当明确法务会计执业的法律责任,对法务会计人员从事有关证据收集、以专家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等程序要进行法律规制,并制定法务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应制定相应的部门法规定法务会计人员违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可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由于法务会计人才要求较高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跨学科理论教育无法解决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诊所式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触实践项目的同时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并能切身体验这种来自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项目中需要的法务会计技能,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加入诊所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要求。
(1)法务会计的诊所型课程设置方向。在设置法务会计的课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法务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法务会计专业诞生于市场需求,因此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即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否则还会延续传统法学专业“滞销”的情况。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有必要将诊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应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另外,如在法务会计专业开设诊所实践课,则需变更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作业、试卷及答案的形式与内容,探索新的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可结合学生的自我评议及相互评议的结果,综合考虑客户的评价,再加上教师的最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项目一体化;中职会计;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各大企业都开始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希望它聘用的员工直接就能够接替工作,并能够很好的独立完成。但是,当前一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强化职业技能教学方面所作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实用性的教学实训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践内容很少
中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其主要思想就是“用什么学什么”,向学生教授从事本行业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知识,为会计专业的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现在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计划没有充分体现专业教育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不能充分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中职会计教材更新速度滞后,针对性不够强
我们知道,会计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目前随着市场需要的变化,中职院校的各个专业课程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会计专业的专业教材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会计教材的更新仍然跟不上会计课程改革的进程。另外,全国统一编制的教材缺乏地域针对性,不能有效的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对会计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公司单位会计岗位对人员的技能要求。
(三)会计进行实训的场所过于单一
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要科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质量进行安排和控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会计专业实践中各项工作的操作技能。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分为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校内实践一般是在学校设立的模拟实验室内进行,没有岗位氛围,不容易达到实训的目的。而校外实训由于老师管理不便,大多数实践也都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训效果。
二、项目一体化教学在中职会计课程中应用的实施策略
(一)对中职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一体化
1.重新构建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工作任务目标
为了能很好的做到一体化教学,中职会计教师可以按照岗位需求来进行课程的讲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先熟悉将来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减少他们参加工作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毕业就可以上岗,从根本上体现了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2.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改革
各大中职会计院校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依照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积极编写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技术理论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想要达到的从业要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要求,然后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项目一体化奠定基础。
3.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进行授课
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它将会计课程按照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业务进行不同模块的划分,每个模块又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更强调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的流程。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任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使书本上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一体化
会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因此它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比较高。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理念,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使命感以及责任感的教育,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做好模范带头工作,从而实现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一体化。
(三)加强实训环节的建设工作,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一体化
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建设。由于每个公司单位接纳会计实习生的能力有限,并且一旦学生在校外实习也会给老师的管理工作带来难题,实习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很难展开。因此,中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解决会计实训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备问题,另外,学校还要与校外的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从而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一体化。
总之中职院校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对人才的培养的着重点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者应该以就业教育为导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阶段会计教学的特征现状,有效的利用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对会计学生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从业实践能力,从而使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