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第1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编写了《Frames of Mind》(《智能的结构》)著作,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针对人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的智力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在霍华德?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结构由多种智能所构成,主要包括八种智能,即语言、空间感知、数理逻辑、人际交往、肢体运动、自然观察以及内省智能和音乐智能。对于这些职能,由于每一个人所发挥的程度不同,因此而使潜能发挥的方向会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在某种职能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就说明在这个方面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将学生这些潜在的智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多元智能理论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指出,智能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因为有了智能的存在,因此而会发现新的知识,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生产,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对于所提出的八种职能,每一个人拥有并且独立存在,所不同的是,由于表达形式不同,发挥的程度不同,因此而体现出不同的职能特点。虽然智能具有先天性特点,但是其需要后天环境条件才能够将这一潜能激发出来。这充分表明人的智能要得以充分地发挥,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多元智能的多层次打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其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将学生的智能开发出来,帮助学生充分运用其个性特点,将业余爱好作为学习知识的基点,培养学生持续性发展的知识调节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而获得提高。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一)高职英语分层教学

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智能优势,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职能的强项和弱点,以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增强自信心、自主学习。高职学生生源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智能组合也有所不同。由于高职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对工作岗位的竞争,由于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跨越性,这就意味着不同专业的学生,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所不同。那么高职英语教学中,就要针对于学生的需求不同,参考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等职能特点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组教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实现共同进步的原则,在调动学生个性优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做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小组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其目的是将每一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以发掘出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都有所提供,以推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所提高。

(二)高职英语差异性教学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设计作业和练习。作业中所涵盖的内容,除了对旧有知识的复习之外,还包括下一次英语课程的新内容,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衔接能力。在英语练习的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智能以及英语知识结构的不同,同时还要格外注意英语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在布置作业和设计英语练习的时候,可以布置模仿性的作业和练习,尽量使练习的形式操作简单,作业以单一的英语基础知识为主,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生,可以将英语练习延伸实践当中,包括日常生活、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等。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相关的情景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并可以看懂简单的专业英语材料,听懂日常生活以及职业交流对话。对于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重点挖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运用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针对于这部分学生,英语教师在对英语练习和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使设计更具有思考性、创造性,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多样性。

(三)高职英语多样化教学

按照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一而统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传统英语教学的不利之处在于,考虑到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因此教学内容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而言,有些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又难以满足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更好的需求。采用多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方式,主要是对英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设计。与普通高校英语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特点与英语课堂课程内容等结合,以在开展多样化英语教学活动的同时,实现其实践价值。对于高职英语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包括空间职能、语言职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对于学生进行空间智能培养,主要是针对英语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且具有良好的逻辑职能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可以着重于知识的理解力、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思想感悟的培养,并能够用恰当的英语语言表达出来,采用英语情景剧的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宜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不仅提高了英语语言文字的运作能力,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职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职能,主要是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课文中,请学生猜词义、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并做出预测,这其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型对比,并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演绎归纳,以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职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的发挥。任何一种英语职能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爱好与英语课程内容相结合,以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地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评估高职学生英语成绩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与英语衔接性较强的专业。要对于该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根据英语考试成绩进行分层。以成绩为基准,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层次较低,为C层;成绩介于60分至80分之间的学生为普通层次,为B层;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层次较高,为A层。各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的不便的,而是以学期为单位,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调整。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启用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都有所不同,以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学习英语,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计划。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那么在英语教学模式上,不再拘泥于英语知识本身,而要更为注重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知识引导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更具自身特点以及需要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地运用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课堂英语活动,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操作计算机多媒体是很在行的事情,加之与他们的专业存在着些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为有兴趣参与到课堂英语活动中。比如,请学生在进行英语语言交流的同时,用计算机做出与交流内容有关系的图片。如果英语阅读内容与旅游风景有关,教师请一名学生配合,当教师的教学课件中的内容需要延伸到某个风景时候,可以请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图片,并快速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图片处理。处理的过程通过幻灯显示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is he doing?此时,会有学生回答:He is making the picture for teacher.当这位制作图片的学生出现了操作上的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的学生帮助,继续操作:Who can help him?

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是将学生自身的专业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要求学生在手动操作的同时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技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统筹能力。对于学生们通过合作所制作出来的图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激发起对英语课堂参与兴趣。

考核是评估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多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考核,以过程性评价取缔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就是将评价指标渗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中所涵盖的内容除了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包括参加学习活动的表现,作业情况,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以及同学的评价等,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将所有的成绩进行全处理而形成评价结果。这种过程性评价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到考试的时候突击性学习的习惯,也可以帮助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扭转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这种打破了终结性评价而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评估体系,所评估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掌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非常有利。当英语学习的态度端正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也会相应地有所改变,因此而不断地自我调整学习,通过归纳概括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促进了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

第2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第3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幼儿教育;整体观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涵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 1983 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加德纳教授及同事们考察、研究和汇总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定义,即“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加德纳的这一智能定义特别强调了智能是个体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像传统的智能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 同时,强调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一书中指出: “解决问题的每一种技能都与生物本能有关。 但实际解决某种特定形式的问题时, 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一领域的文化教育相结合。 ”根据新的智能定义,加德纳针对智能一元论提出了智能的新理论—— — — — 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每个正常人至少拥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七种智能,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认识智能和人际智能。这七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各具特点。

 

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一文中说: “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 幼儿教育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体。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的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 坚持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坚持幼儿教育的系统观和效益观,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 强调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要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而多元智能理论对树立和实践幼儿教育整体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要树立幼儿教育目标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独特的智能组合,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风格,都有可以被挖掘和发展的潜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发展的目标,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相信每位幼儿都有优势领域,都有被挖掘的潜能,都是聪明的。 只要我们给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他们都是可造之才。 教师在思考和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从全体幼儿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体验和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使每位幼儿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发展,最终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幼儿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一种智能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智能也是多方面的。 而当今幼儿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世界,面对的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更需要有多种能力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要树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在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提供具有丰富、开放式材料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在促进幼儿优势智能最大化发展的同时,帮助幼儿将优势智能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品质迁移到其他弱势智能领域,以改善幼儿的弱势智能,实现扬长补短。 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地发展。

 

(二)要树立幼儿教育内容、形式的整合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幼儿个体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或数种适合自身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可以在自己适当的智能优势领域内发展一种或数种独特的才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中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启蒙性”和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反映了幼儿教育整体观念的导向。 因此,要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就有必要加强教学内容、形式的整合。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互相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综合地实施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和领域课程模式,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各领域知识综合地、统整地呈现在幼儿的生活与各种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多方面的、丰富的感知、刺激和体验,从而获得对各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各种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我们树立从目标、内容、形式、资源、评价到实施时空上的全方位的幼儿教育整合观,是符合幼儿的智能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也是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和趋势的。 我们要全方位地、整体地把握幼儿教育的实施,整合各种教育因素,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促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良性系统,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参考文献:

第4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快乐数学课堂构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由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率先提出[1],此后数年间他不断的对该理论进行逐步的补充和完善。多元智能理论以人类的智能,即智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其归结为智能在解决人类所接触到的问题层面有其专有意义。加德纳对人类智能的总括性认识指出了人类智能潜力发掘及其应用的文化价值延展意义,并且指出了人类自身所具备的智识结构是帮助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所能依赖的自我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类拥有的智能呈多元化表现形式,其最初将智识结构归结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识能力、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随着后续加德纳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补充修正,在1995年其又在原有七种智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相继提出自然观察智能与存在智能。任意的社会个体均拥有彼此关联又相对保持独立的上述九种智能。九种智能在不同个社会体身上以不同方式叠加组合,使个体之间呈现出智识的差异性,不同的人的突出智识表现也不尽相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人类的智识结构实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论路径和实施路径指引,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正视学生的个体化智识结构差异,以素质教育培养为数学教育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笔者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秉承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指引,提出创设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驱动的快乐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引下快乐数学课堂的实施

快乐数学课堂与传统数学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数学课堂以教师面向学生的单向度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未受到应有重视;快乐数学课堂注重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以寻找和搭建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平台为教学实现思路。

(一) 快乐课堂构建原则

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师往往对数理逻辑智识能力出众的学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好感和关爱,但是此种带有明显选择性的好感和关爱,易使此项智能并不突出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忽略,进而导致其丧失数学学习热情,产生抵触情绪。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不同个体具有迥异于他人的智能优势,过分追求个体的智能水平全方位占优的想法是不切和实际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针对性的结合个体的优势智能善加引导,可以实现智识迁移,由优势智能的发展进而带动弱势智能的进步。

快乐数学课堂的构建理念是"扬长而不讳短,统筹加之兼顾"的原则,即以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所在,结合学生的优势智能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自身的优势智能发展为教学突破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数学课堂对其而言不再是负担而是其轻松高效获取知识的乐土,同时也使学生相对处于弱势的智能也随之提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 快乐课堂实施准备

快乐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必须要准确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在实施快乐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智识结构等个体要素,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笔者曾在某一学年的数学课备课阶段,借助班主任掌握的学生信息资料、其他课任老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反馈,对即将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情况摸底和汇总,并据此整理出一份囊括全班学生的智识结构分析表,通过对分析表反应出的学生智识结构曲线掌握了学生的智能水平,并在随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智能差异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快乐课堂实施设计

快乐课堂的实施宗旨是以兴趣激发为数学学习驱动导向。在快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章节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适当且精准的话语表述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并阐述自己的问题解决方式,其他学生可以就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就不同观点展开论辩,达到对学生言语--语言智识能力培养目的;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识能力可借助图片、ppt等方式,使学生实现充分的图形特征认知,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识能力;以制作数学模型、数学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识能力;以小组讨论、合作解题模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识能力;以解题并自我纠错的模式实现对学生自知自省智识能力的挖掘培养;以各种自然界景观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数据收集实现对学生自然观察智识能力的培养,最终借助上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逻辑--数理智识能力的提升。

(四) 快乐课堂效能转化

快乐课堂的构建意义并不仅仅满足于多元智能理论下教学模式的更新,更在于是否使学生真正借助该种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提升。认知转化理论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能够增强教学或培训的存储与记忆,"[2]因此,快乐课堂在面向学生完成显性知识传递的同时,更是借助兴趣引导教学模式和智能提升模式实现了缄默知识的传递速率,使学生不只学到了知识,更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 快乐课堂实施评价

快乐课堂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目的是否达到,需要借助对其的评估和反馈。评估可以衡量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反馈可以结合不足为日后的快乐课堂实施提供优化准据。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受训组与控制组对比测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具体方式是可以选择同年级两个学生人数、智能水平大致相同的班级,在同一章节教学中,选取一个班级实施快乐课堂教学,另一个班级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结果比对。目的在于消除外部因素对评估结果所施加的影响,保证评估的客观中立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英语教学;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对于高中生来说,词汇量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与写作。因此,词汇量的积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活动中存在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活动比较单一、词汇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结合语境进行教学等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多种智能,某些智能还处于优势状态,人人都具有成才的潜能。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去,对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动智能)较强、公关的人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他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Gardner,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空间智能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5.音乐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Intelligence);

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

8.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9.存在智能(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智能。高中生思维活跃且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老师机械的讲解。因此,中学课本中有大量表示具体事务的词汇,适合用直观手段讲解。通过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可以使英语单词直接与实物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空间想象智能。例如学习Healthy Eating(Unit 2 NSEFC Module 3)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很多跟食物相关的具体实物作为教具,或让学生自制图片进行词汇教学,使词汇讲解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对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巩固其所学的知识。

2、利用音乐环境学习词汇,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密切的歌曲。教学步骤为:先听歌曲,呈现歌词,讲解歌词,讲解歌词的语法、句法和词汇,分析歌词内容,然后学唱。这样既能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进行语言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利用唱歌、节拍旋律等形式,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是利用音乐智能来增加词汇量,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3、利用联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智能。对词汇的记忆可以通过词缀联想和纵横联想降低记忆的难度。词缀联想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单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词缀-or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以-or词缀结尾的词:如actor,inventor,cultivator等;学习词缀-er时,可以指导学生联想-er构成的词汇,trainer,worker,leader,teacher等。通过词缀联想,学生可以学一个会一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词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归纳复习学习过的词汇,起到一举多得,触类旁通的效果。

所谓纵横联想是指从单词的词性、用法、构词法、意义、类属,搭配上记忆词汇。以succeed为例,学生可对succeed词性、用法、意义、类属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联想出“成功”的其他词性以及其他能表示“成功”意义的词汇,或者由此联想出与其用法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词汇。

4、利用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及人际关系智能。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英语学习本身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到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词汇学习更是沟通交流的基石。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设置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目标词汇和复习已学词汇。如在讲解与动作有关的词汇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人表演一人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词汇和复习已学词汇。由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反复操练,相互合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又能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运用价值。它体现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了学生的个体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普通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第6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理论诠释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运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理念和最激动人心的理想。如何能够彰显个性、适应差异,如何能够针对学生的强项和优势开展最为适合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最为合理、恰当的理论诠释和支撑。

    (一)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而面对智能组合方式“各具特色”的学生时,教育便需要因材制宜,以最大程度适应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加德纳主张在尊重并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到适当弥补,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人最优发展。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整合式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予以保障。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两种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优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那么我们必须关注适于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于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对独立、内容区别明显的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发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教授知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最终必须将所学课程加以整合”[2]。多元智能理论以项目学习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渠道。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本的学习倾向,摆脱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对学生的绝对束缚,将视野扩展到学生更多的智能类型,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学生的差异性的智能构成,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整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重要主题,将生活技能贯穿于学科领域,学科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三)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别要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现今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法,从而迎接现今学生变化多端的挑战。当我们开始认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借助一种过时的手段依靠单一固定的标准可以测量的,也不是数理逻辑智商测试的时候,我们将会开始从学生的表现中观察到真实的改变。”[3]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4]。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一项智能的特点及其要素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四)指向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情境化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才会对个体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因此,加德纳提出了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等能力的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他认为这种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该具有八个主要特征[5]:第一,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第二,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中简单、自然而且定期开展评估;第三,体现评估的生态学效度,即评估要在接近个体的实际情境中提高预测的效度;第四,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而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第五,使用多种测试方式;第六,评估方案要体现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重视;第七,评估方法要多使用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从而创设有趣的学习体验;第八,评估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识别智能强项和弱项的有益反馈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观

    加德纳认为,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人和学校-社区人。三种角色要求学校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学生智能组成的个性差异,并积极寻求与每个学生智能组成相适合的教育机会,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多元智能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现有课程、达到学习目标的多种不同途径;多元智能型学校会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多元智能型学校的教职员工常常会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不能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对相信从多元智能型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学校现在正在培养他们各种终身学习的技能”。[6]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并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业成功者”。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与多元智能 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现实悖离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但透视并反思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与理论相互矛盾和悖离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一)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自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褒奖,欣喜它为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变革的依据,但同时也对这一理论及其运用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牵强附会、贴标签式的研究和应用一度走红甚至迅速蔓延,出现了简单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而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已经老生常谈的理念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浮躁做法。

    一部分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简单套用和搬用到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包装和内涵扩充已成为一种研究的风潮和取向。比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上,在各地开展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要运用了图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看到小孩在地板上爬行就是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活动中配以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的体现,让学生找朋友相互交流就是培养了人际交往智能;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课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课训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不同的学科指向某一种智能类型;有些老师刚一接触和尝试多元智能理论,就自认是“多元智能”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多元智能教学;不少学校也纷纷声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

    对于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之蔓延和扩展的程度,连加德纳本人都感到惊异,他通过阅读和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或者专用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精力培养某一种被忽视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八种智能,采用七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若干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智能弱项,将他们分别编组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7]。

    加德纳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他本人既没有介绍,也没有提倡,他认为这些想法都未揣测到他的真正意图,也没有探讨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说到底,这种将教育策略和手段与智能类型简单化一一对应的做法,看起来一段时间里似乎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者创举,或者被认为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最为领先和时髦的改革与实践,但实质上只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单套用和搬用。

    (二)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8]一些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陷入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或者将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作个性化教育的内容,走入了“为多元而多元”的歧途。

    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体现多元智能思想,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七项或八项智能为教育目标,而实现了这些目标,个性化教育就能成功。但是,多种智能类型的培养和训练从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的直接目的,个性化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了绝对培养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而教学,而在于把多元智能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与手段。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方法与途径的启示,但绝对不是个性化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唯一内容。“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任何一种智能特点都会在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里表现出来。例如,语言能力几乎渗透在一切教学内容的掌握之中。同样,数理逻辑智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表现在我们辩论、写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并且可以促进发展多元的智能。这里,我们面对三个问题:1.如何在一种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2.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3.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9]

    也就是说,智能的培养不仅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标或内容,它只是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应该和教学的具体效果相联系,教学的具体成效才是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所研究和倡导的多元教学切入方法与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其他传统教学途径和方法并不是矛盾或者对立的。如果只是“为智能而智能”、“为多元而多元”,把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做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或者内容,则不仅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肤浅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个性化教育重构与超越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需要理性认识并回归至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实践真正契合的精神内核之中。既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过分拔高,误用滥用。尤其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这一理论时要立足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理论本身的本土化重构,最后把握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才能够在真实鲜活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超越。

    (一)理论观念的适切定位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科学性一直存有巨大的怀疑和争议态度,就连加德纳本人也坦率承认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与框架,在提出这一理 论25年之后,他还修正了智能的种类,补充了智能的内涵,厘清了其中令他自己和外界都倍感混乱与困惑的问题。而对于理论本身,他自己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责任人。我可以毫无隐瞒地声明,当年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如此声名显。因此,这个理论是什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有多少问题是其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但是如何借鉴这一理论开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首先还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为其寻求正确的定位以及对理念进行明确的解读。一方面需要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源自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而将有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提炼出有关的理论议题,进而形成指向中国教育实践问题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

    (二)扎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本土化重构

    有人将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论文,涉及其基本涵义、基本结构、主要依据,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课程;第二类是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支撑点);第三类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某个领域(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重要启示或借鉴意义;第四类是结合某门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讨论如何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11]。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不难发现在已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评析多,探讨应用和实践、反思少。即使是有关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的研究,也是以介绍或者翻译引进美国经验与实践多,或者将理论、理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拼加,戴帽子、贴标签的多,真正对理论进行本土化重构,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性改革与实验的探索少。多元智能理论若想真正融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在经过了最初的匆忙认同、盲目崇拜和一味照搬之后,今天,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更为本质的解读,既要避免误读,也要避免夸大。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特殊实践与具体情境之中,重新建构基于我国教育事实的“中国化的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能脱离自身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深藏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沉淀而成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它是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构成性因素,在中国教育的实践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经常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引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离不开本土思想资源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舶来品,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同时也是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创新[12]。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超越

    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方法论方面的变革,不仅体现为要在方法策略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办学思路上创办特色学校等,它更应该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改进和深度更新,它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教学自身个性的凸显与张扬。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本的认识应该是借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个性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让学生在自身个性与人格健康完整习得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智能强项的开发。多元智能本身既不是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认识、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进而找到恰当教育方式与教学策略的一种路径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中国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可行路径,既需要从本土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同时也需要对外来的理论借鉴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从来就不缺乏有关因材施教的论述,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聚焦所在。检视个性化教育的本土思想资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与框架提供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各地各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条件,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心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注释:

第7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各个地区的教师都在尝试用一些全新的理论和方式去教育学生,力求获得更大的提升。多元智能理论之所能够得到教育界的追捧,原因之一在于这种理论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第一,多元智能理论追求教育方法多样化。学校应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予以充分的理解,并且让学生的认知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承认并且开发各种各样的智能和智能组合。第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育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目前的部分地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但是目前的社会需求是全面人才,专业人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补给,现阶段的多能人才是最大的需求。第三,现阶段的教育评价要追求多元化和真实性,这与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多元智能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切实的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单一的在某一方面有所成效。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研究

2.1设计原则。多元智能理论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基础,研究和开发网络教育游戏,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取得成效,但是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设计开发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网络教育游戏设计的针对性原则。目前的学生具有偏科、学习兴趣不高、叛逆等问题,导致学习成绩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在很多方面都影响了自身的良性发展。网络教育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步、更快捷的学习而设计的,所以必须按照针对性的原则来进行设计,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各项问题。第二,网络教育游戏的适应性原则。教育游戏要要具有适应性,即对不同智能领域、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习程度的游戏新手和游戏高手都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较高的学习功效。总之,教育游戏的设计要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游戏者,力求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游戏自。我们并不是单纯的针对某一个学生群体来设计开发网络教育游戏,而是为了整个教育界的发展和国家教育的根本进步而进行的工作,适应性是一个硬性要求,如果达不到则会影响网络教育游戏的投放和这个项目的后续发展。第三,教育游戏设计的知识综合性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智能发展不同,对同一任务和挑战的完成效率和效果也不相同;学生智能特点和表现方式丰富多样,在智能游戏中展现的天赋也各具特色。游戏系统就是社会系统的缩影,游戏者面对游戏系统中的背景、情节和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角色去应对各种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自身各种智能。

2.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策略。在游戏的开发设计当中,原则是固定的,但是策略却是灵活的,并且会影响网络教育游戏的开发效果和社会对其的满意认可程度。经过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要为多元智能而教,让学生拥有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在日后的发展中拥有多元化的方向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另外,我们还要用多元智能来教育。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使用教育工作,而分层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见效比较慢,所以要同多元智能来教学,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学习上的困境,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良性循环。第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游戏设计要具有游戏的风格,而不是一张张“考试卷”,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游戏的外部效果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成就感,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强化,网络教育游戏的各个方面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界面还是学习任务,都拥有了较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日后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当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可以融入家长这一因素,毕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且家长应该和教师是教育的共同体,而不是差异体。多元智能理论在以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项理论的很多成果都没有得到切实的运用,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也有待开发。我们要将多元智能理论和网络教学游戏有效的结合,才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4结束语

第8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目标;良好氛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

以智力来品鉴人类能力的观念自古有之,采用科学方法评定智力高低的历史,迄今也有一百多年,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的《心智架构》(Frams of mind)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音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两种基本智能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即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而这些智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的新型的教学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个性差异和尊重人的多样性,倡导学校应该以学生为本,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之下,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下,开展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多元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结合笔者自己的课堂实践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我国音乐教学现状以及不足

目前,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普遍意识到仅凭教师单纯的讲解,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的内容也没有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很难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传统的方式教学,完全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音乐的动力。学习音乐不再是单纯地学唱一首歌,了解一首歌,更多的是音乐体验、音乐探索、音乐创作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更完美地结合学情、师情、课标,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多元发展,成为大家努力攻克的新型目标。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课程中实施

在这个新时代中,教学是一个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该慢慢学会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为音乐教学指出向前发展的道路。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定较为精确的教学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有着各种智能,有强的智能,也有弱的智能,主张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每个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出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因而教学目标必须更加明确、精确,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

2.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形成良好氛围

教师所面对的虽说是一个学生群体,但是他们又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特殊性与普遍性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利用好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全面理解,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形成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音乐体验中开发潜能、挖掘潜能、放大潜能。

3.强调合作,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新型的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运用多元课程的方法为学生服务,提供相应的帮助。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的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合作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主动性欠缺,往往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教师要顺势引导,放大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协同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循序渐进、稳步前进。

4.运用多元方式,做好教学评价与反馈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课堂,其过程都是双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过后评价和反馈是有着重要价值的,在这种互动的方式下能更好地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音乐课中的表现,综合学生自我特点,对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鉴赏能力、交流表达、音乐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有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时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当堂设计教学反馈练习,检查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总结,从而做出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可见,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是根本目的,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营造和谐快乐的氛围,创编寓知于乐的互动,关注、培养、开发、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以期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更加智慧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学习情境中,通过学生潜能的开发,促使学生多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 王秀萍

摘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全新智力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着重阐述了辨认、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重要意义,并对多元智能意义下的英语教学在与各科关系、多样教学方式和多元评价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多元智能 智能强项 英语教学新思路

多元智能

常听到有些人大唱智商论: 这个学生整体智商不高,很难有作为……确实,自阿尔弗莱德·比奈发明的“智商测试”一战时被用来测试100万美国新兵以来,量化的“智商”理论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大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智力观支撑着学校教育制度,为近代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有相当价值。

但这种传统的以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为核心的智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缺乏说服力。19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推孟(Lewis M.Terman)根据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筛选出1400位天才儿童并对他们进行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使得很多人大跌眼镜:这些全美最资优的1400位儿童,长大后并没有生活得比别人幸福,也没有比别人更有成就。于是,在整个70年代,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开始反省这件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开始做有关智力的新的研究。1983年,加德纳发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

在加德纳理论中,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获得实践方面和生理解剖方面的足够证据支持,就可以列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项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智能组合来学习任何课程,都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扬长和避短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心智,我们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成方式把各项智能装配在一起”。“我们不能忽视,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是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尽管人们有八种智能,但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了环境和教育的极大影响,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只有建立个人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才能使有差异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身上的“财富”,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让学生学会找到自己的强项,追寻他们自己喜欢、有可能成功的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最容易获得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相关联的知识。对于“学困生”,多元智能理论最直接的应用方式是辨认并确定其智能强项的领域,然后给予他们发挥长处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油然而生的自信心,将会鼓舞他们战胜过去感到恐惧的挑战,这就是“扬长”的作用。

智能强项的辨认、培养和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发展。当学生的强项得到发展,并自己建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等积极情感,就能为进一步的迁移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对于音乐韵律具有天分的学生,可以通过他们感到有兴趣的歌曲学唱、表演,将他们引入到感到困难的英语学习或其他领域,去理解其中的概念。

那么该如何辨认学生的智能强项?对此,加德纳建议教师们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倾向”,即评估学生最突出的智能表现。他幽默地建议教师在观察他们在课堂上“ 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交际智能发达的学生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在数学课上昏昏欲睡,而在音乐课上却神采飞扬;对所有文化课不感兴趣,但体育运动会上却能为班级争光;老师因为某位同学成绩很差而忽视他,却偶然发现他在同学们当中威信很高…… 这些种种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具有某种特长的表现,他们渴望老师能认可并接受。如果教学总以“补短”为主,学生恐怕很难快乐,也会失去信心,而现实教育中,成绩单一下来,笑的人少,哭的人多。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为克服传统英语教学中只有少部分人“学好”的片面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轻松愉快“英语之旅”,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对英语教学的新思路作了以下思考:

1、“以语言学百科,以百科促语言”

学科与学科之间表面上壁垒分明,但是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决定了每一个概念都有多个“切入点”。如在中国2002年召开的多元智能理论国际研讨会上,擅长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堂的美国学者阿姆斯特朗(Thomas Armstrong )现场用八种智能表达方式阐述了波义尔定理。这生动地表现了每门学科的复杂概念,都有可能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 教学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弥补他的智能弱项。

在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作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孤立地提高语言智能,而是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其他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同时让英语学习来带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

英语教育可以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同时,综合运用其他手段、活动来调动学生其他智能因素,特别是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内省智能及人际关系智能的参与,这样既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还可以促进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终达到“人人都能成功”的目的。

2、多种方式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为此要以相应的多元教学方法取代单一的模式授课,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加德纳提出一切主题都可以以至少五种方式进行处理:即运用语言进行解释(The use of narrative)、运用逻辑进行分析(logical analysis)、动手体验(hands-on experience)、艺术探索(artistic exploration)、哲理检验(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而英语教学还可以多采取一种方式,即参与人际交流(participatory and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英语课都要同时运用各种方式。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方式既能保持学生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又能丰富他们的视野。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表现出的兴趣,注意运用多元形式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但要注意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单纯为了多样性而脱离教学实际,忽视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的最多的是将艺术活动融入英语课堂。原版英文歌曲学唱、原版电影片断赏析、英语戏剧表演等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感,还使学生从中学习西方的文化,使学生在轻松、有趣而又竞争的环境中学习。

3、多元的评价方式

加德纳在构建与多元智能相应的多元教学评价这一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其中对笔者触动最深的几点如下:

1)淡化甄选,侧重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把优异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只能得到较低成绩。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能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评价无形中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而加德纳认为评估应该是为帮助学生而实施评估,通过全面的评价,学生获得正确引导,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并努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实验过程当中,山东诸城“借鉴多元智能,发展学生潜能”课题实验区的的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让学生在几十个涵盖八种智能表现的选项中找优点,只要能有其中五条就可以为自己申报一张奖状。选项有如:我喜欢文字游戏;心算对我来说很容易;我对颜色敏感;我与人交际时常常打手势;我常常听音乐;我喜欢集体运动;我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等。这种评价改革使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已有的优点,并获得肯定。在激励的作用下,他们会更加保持自己原有的好习惯,并积极主动地向其他方面发展。

2)用多元方式进行情境化评估

对学生多元智能状况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人们正在尝试进行实验。在传统的学校里,教学教育环节与评估考试环节是分开的。目前,在西方大多主张采用表现性评估和情境性评估的方法,注重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多元智能主张学习应在相关的情境中进行,因此评估也应该在类似的情境中,并以多种方式、多种手段进行才有意义。如在“多彩光谱”项目中进行的情境化评价,设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感兴趣或熟悉的领域充分展现其智能倾向,有意识模糊评估和课程的界限,通过活动来直接观察他们的智能状态,最后依据系列评估提出教学建议。

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情境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经过对学生智能强项有一定了解后,对其分组进行情境化评价。对身体语言及表演感兴趣者可通过英语剧表演或演讲比赛对其进行“不知不觉”的评估;对合作式学习兴趣高涨者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来进行评估;对写日记或独立学习专心致志者,通过对其内省的物化结果(英文形式)进行评估;对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情有独钟者可以在室外的活动中进行评估……

多元智能的情境化评估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个体差异及其发展阶段和知识形式具有高敏感度。好的教师要会“因材施教”,更要善于“因材而评”。

3)评价主体多元化

目前教育界越来越多地使用“评价”(assessment)一词代替“测验”(test)。评价,与测验不同的是,需要教师、家长和教师间的合作。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家长是合作者,教师要做评价专家,但这三者决不是各评各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评价的伙伴。

如美国一些学校盛行的“对话月报“(dialogue journal),就是帮助家长、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的工具。月报给评价的各个主体提供了平台,教师、家长和学生可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评语,更主要的是对别人和自己作评价。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正确评价,对学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目前在美国甚至全世界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我国,《多元智能》一出版引起的轰动让人觉得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对多元智能的研究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改。

笔者在学习研究多元智能过程中,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得出以上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加德纳著,李心莹译:《再建多元智能》,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3.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琳达.康贝尔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