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财务核算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核算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核算的意义

第1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内部经济活动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医院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此形势下,怎样通过有效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竞争力,就成为了医院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新医改下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不规范

收入、支出是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财务核算规则中,并没有对收入、支出核算内容予以规范,导致其执行效果不佳[1]。比如,一些医院并没有对关键岗位设置轮岗制度,也没有对轮岗周期予以规定,进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徇私舞弊的行为。

(二)医院成本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医院成本管理中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财务核算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医院成本支出主要体现在患者就医收费标准方面,倘若医院医疗成本较高,必然存在高收费情况。一直以来,医院药品收入都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国家对药品加成做出了取消规定,并且报销了一部分看病费用,但是因为部分医生在利益驱使下,经常为患者开一些不必要的处方药;使用一些不在医疗报销范围的药品;不认可患者在其他医院所做的检查,让患者进行重复检查;等等,这些现象均会增加患者的医药费用。

(三)医院预算核算管理不科学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很多医院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管理,指的就是编制一张财务报表。因为缺乏对预算的重视与了解,导致很多医院的预算核算管理不科学,进一步影响了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足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只有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才会充分认知风险,并找出合理规避风险的对策,尽可能降低医院财务损失,实现医院经营效益。比如,某医院为了引进新设备,向银行大额贷款,因为当地财政对医院的拨款有限,导致医院资金紧张,并且还需要承担巨额还贷压力。再比如,财务人员缺乏对风险的了解,导致其未能展开全面的分析,使医院面临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经营。

二、新医改下做好医院财务核算与管理的路径

(一)强化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财务核算工作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定要重视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使其符合医院发展形势,以此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手工核算工作量,摆脱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医院各科室的集中管理与全面管理,为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在医院预算管理中,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重视以下内容的实施:一是,以全面预算为核心,对财务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优化。在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组织上设置财务决策中心、资产配置中心、内部审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财务决策中心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并且对经营管理活动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以此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资产配置中心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医院投资、筹资、资产管理等活动负责,确保医院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内部审计中心直接由院长领导,工作内容就是对医院内部审核与审计监督工作负责,落实各科室的预算审计工作;会计核算中心的内容就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予以全面负责,并且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与报告[3]。二是,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医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医院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落实全面预算管控、人资源管理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等工作,重视医院资源整合,借助智能决策分析挖掘医院潜能,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在业绩考核体系中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如果没有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没有意义,其工作目的就是借助预算控制医院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一定要制定一套有效的衡量与评价业绩的方法制度,以此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医院成本管理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一定要重视成本费用的管控,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强化成本核算,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比如,在医院内制定招标采购制度,实现设备、药品的质优价廉供应。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医院成本,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四)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监督。现阶段,我国医院基本上均设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但是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并未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风险预测不足。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防范观念,以此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4]。

第2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税法;财务会计;核算;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98-4

一、税法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税法与会计制度的目的差异。国家制定执行税法的目的主要是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并利用税收这一重要的经济杆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并有效保护依法纳税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与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其根本点在于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的可能性。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与税法的目的与作用的差异,两者有时对同一经济行为或事项做出不同的规范要求,如税法为了保障税收基础不被侵蚀,在流转税法中规定了视同销售行为作为应税收入予以课征,而会计核算规范根据其没有经济资源流入而不予确认收入;为了宏观经济调控,我国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广告费用只能在销售收入的15%以内可以税前扣除,将国库券利息不纳入计税所得等,而会计上则根据核算规定据实计算损益。因此,企业必须依据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与反映,依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款。

由于目的不同,企业会计处理和所得税规定出现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多数情况下,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收入情况、获利的可能性、偿还债务能力和资产的真实性,防止管理者虚夸利润;而税法的目的是防止企业少算收入、多计费用(或收出)、少反映利润,少缴了多少税款。企业的任何收入、费用项目或资产处理,如果税法不加以明确限定,而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纳税,就可能导致各税负的不公平,甚至会出现税收漏洞,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二)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基本前提差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收集等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目的不同使得两者的基本前提也存在着差异。主要有主体差异、期间差异、工作要求差异。(三)税法与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差异。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所服务目的不同,导致两者为实现各自不同目的所遵循的原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则的差异导致会计和税法对有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判断依据产生差别。税法也遵循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但基于税法坚持的法定原则、收入均衡原则、公平原则、反避税原则和便利行政管理原则等,在诸如稳健或谨慎性原则等许多会计基本原则的使用中又有所背离。

二、减少税法与财务会计差异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制定过程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上述我们讨论的许多差异。而且,因为资本市场发展对会计制度制定的促进作用,使得税法的改革滞后于会计制度的改革,这容易引起税源的流失,并且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的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项目众多,使得企业纳税调整非常复杂,不利于税款的征收。根据上述的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由于规范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存在无法消除的差异,因此,企业进行纳税调整是必要的,解决的途径就是在制度层面上加强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协作:税收法规应借鉴会计制度中合理有效的成分,尽快弥补其滞后的一些规定,如税收政策应从保护税源,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对资产减值准备予以确认。当然,为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金,税法可以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加以明确,以保证税源不至于流失。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加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在会计界和税务界的交互宣传,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作的有效性。但最重要的是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法规时,相互协调、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税法和会计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从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实际水平和税务管理的现状出发,必须认真考虑降低企业财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许多方面也处于探索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规范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要求去界定税法与会计的差异。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区别在于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为了正确地体现税法与会计的目标、降低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降低财务核算成本,有必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进行适时的协调。

三、税法与财务会计在主要业务上的差异分析

(一)收入的差异及分析。收入是经济学、会计学和税法的重要概念。一般来说,经济学认为,收入是指期初与期末财产价值的变化或各种消费权力的市价,体现为“净增值观”;会计学认为,某一时期内所得等于该期间内一切完成了的交易所实现的收入减去取得这些收入而消耗的成本费用。会计上收入概念以完成了的交易为基础,体现了“交易观”;税法中的收入概念以经济学为基础,但基于行政管理的可行性、税收收入的均衡性,保证公平、防止避税等原则考虑,在收入的“实现、完成”程度的判断上与会计有所差异。

收入确认的原则不同。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的投资者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因此,会计核算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注重收入实质性的实现,而不仅仅是收入法律上的实现。

税法的目的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进行测定,从而对此课征一定量的税收,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政府实现经济和社会职能的需要。因此,税款的征收要遵循法律性原则和确保收入的原则,注重界定和准确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具体而言:一是会计制度和税法虽然在收入的核算上都遵循配比原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从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角度,确认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后者是从保护税基、公平税负的角度对有关成本、费用和损失加以规定。二是会计上强调收入的重要性原则,而税法不承认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只要是应纳税收入,不论其业务事项是否重要,也不论其涉及金额的大小,一律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

收入确认的条件差异。会计制度规定,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包括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和收入计量的可靠性。而税法应税收入确认的基本条件则根据经济交易完成的法律要件是否具备,是否取得交换价值,强调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据。

会计收入与分税种的应税收入不同。企业会计制度为便于不同行业会计信息的比较,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划分会计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而各个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与会计收入不对称,不同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会涉及不同税种的应税收入,如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因此,企业会计核算时,按会计分类确认并计量会计收入,纳税人按照各税种的应税收入的规定计税。

收入确认范围的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对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提出了明确的确认标准。税法规定,企业应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取价款或者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收入的实现。可见,税法确认的收入范围要大于会计制度确认收入的范围。税法确认的应税收入不仅包括会计收入,还包括会计上不做收入的价外费用及视同销售。税法的规定主要是出于公平税负和征管上的需要。

收入确认时间的不同。会计制度规定只要符合会计上的确认收入的条件,当期就要确认收入。税法上一般在纳税申报表中反映确认应税收入,对应税收入的时间按不同的税种做出不同的规定,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分别规定了应税收入的确认时间。

(二)成本费用的差异及分析。销售(营业)成本。会计学上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一般来说,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即能够直接计入某一对象中的费用为成本,不能直接计入某一对象中的费用则为期间费用。税法规定的税前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是指申报纳税期间已经申报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转让、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有销售出去,并在申报纳税期间确认了销售(营业)收入的相关部分商品的成本才能申报扣除;为了准确计算销售(营业)成本,企业应将全部制造成本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可采用简单法(品种法)、分批法(定单法)或分步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为了准确计算税前扣除的成本,必须对间接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存货成本的确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成本时,存货发出时的成本计价方法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后进先出法的使用作了限定,即除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一致的,一般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跌价损失。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记入管理费用,如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或者对存货进行处置,再反向冲回。会计上这样规定,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存货成本,防止企业资产价值虚增,是谨慎性原则的恰当运用,而从税收角度讲,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并没有进行处置,即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而形成损失并没有实现,如果允许在税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金,其结果是将企业没有实现的损失进行了扣除,不符合税前扣除的真实性原则。因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作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处理。

工资薪金支出。工资薪金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会计上“工资总额”包括六大部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对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工资的定义比会计的规定有如下不同,一是范围不同,税收上对工资薪金定义为纳税人支付给有任职与雇佣关系的职工的全部支出,其口径比会计上工资总额的口径有所扩大。二是扣除标准不同。企业年计税工资、薪金扣除标准=该企业年任职及雇用员工平均人数×当地政府确定的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12。我国企业实行计税工资制度有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无论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原则看还是从国际税收惯例看,对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税前扣除进行限制都是不合理的。许多企业合理的工资支出得不到扣除,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因为外资企业的工资支出是据实扣除的。因此,企业所得税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变现行对工资进行限额扣除的政策,而是实行据实扣除。但对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全额扣除并不意味着对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放任不管,因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任何费用支出,如果没有合理性的标准限制,企业都可能利用这些项目避税。税务机关对工资管理的重点要由对企业发放的工资数额进行控制转为对工资真实性的审核。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处理,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的计价,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三是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执行。这一规定赋予了企业自主选择折旧政策的权力。并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所得税规定采取简易分类法,将固定资产分成五大类,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最低折旧年限为: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对于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受酸碱腐蚀、超强度使用的固定资产;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冲回。

税法上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一次性转入营业外支出,并且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税收上按财产损失处理,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在税前扣除。

会计上要求企业提取减值准备主要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要求企业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防止企业虚增资产价值,税法不允许扣除各项准备,主要是考虑:一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遵循真实性原则,只有实际发生的损失才允许扣除,潜在的损失只要没有实现,则不允许在税前扣除。二是由于市场复杂多变,税法上难以对各种准备金规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各行业因市场风险度不同,如果规定按不同比例提取会导致税负的不公平。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交际、应酬方面的费用。业务招待费是和企业取得应税所得有关的支出,会计制度规定可据实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税法规定有具体的扣除比例:(1)全年销售(营业)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净额的5‰;(2)全年销售(营业)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

开办费。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筹建期中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筹建期是指企业自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营业费用:佣金支出。企业在推销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可以向中介人支付必要的佣金,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正常的支出。会计制度规定可直接在营业费用中列支。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佣金支出,可以税前扣除,但须符合下列条件:(1)有合法的真实凭证;(2)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不含本企业雇员);(3)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

财务费用(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借入资金而承担的利息性质的费用,会计上对借款发生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税法规定:属于资本的利息不得扣除。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范围内以贷款名义投入企业的资本(或称股东借款)的利息不得扣除。对于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借款利息,属于资本性支出,必须予以资本化,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在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当期扣除;税前扣除利息的标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款额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为防止弱化资本,对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税前扣除;罚息的扣除。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借款,银行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四、调整税法与财务会计差异的方法

(一)把握好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合理差异度。税法与会计制度差异的存在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可以采取协调差异的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对实现税法与会计目标影响,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应尽可能趋同;差异应能用申报时纳税调整的方法处理。在具体的把握上应做到:任何税法与会计的差异,不应该导致纳税人不得不为资产等项目设置不同的账簿。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的差异,对于纳税人而言,只是增加了价外税项或销售税金及附加。纳税人只要设计专门的账簿反映进项、销项税额或产品销售税金以可以了。所得税差异,特别是涉及资产计价、折旧等问题,如果协调不好,企业可能不得不设两本帐。对于税法与会计在资产计价等方面的差异,应控制在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增加“递延税款”账户来反映,不需要对各项资产设置两本账。基本业务的政策应该尽可能减少差异。例如,税法与会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基本业务确认收入的时间规定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如果基本业务的政策不一致,差异造成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增加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将是巨大的。

(二)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差异调整应采用的具体方法。 企业在实际处理差异中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企业都应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不得违反会计制度。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必须按照税法要求进行,如会计账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应按照税法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方法调整,完成纳税义务。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在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的同时,不应改变会计处理和账簿记录,但可以依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处理。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规定的不同,出现差异是正常的,企业在实际处理差异中必须做到坚持以上两个基本原则。

区别不同税种进行处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涉及的税种数量众多,应根据其不同性质进行处理:(1)企业涉及的流转税及附加税均应为按月稽征,企业在处理差异时,应采用当期处理差异的方法,即发生差异的当期(当月)即按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本会计期间(当月)完成纳税义务;(2)企业所得税一般按年结算,在年度终了后才能计算缴纳,所以一般不需要在发生相应差异时的本会计期间(当月)进行处理,而是采用年末纳税调整方法处理。

根据具体差异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不同,从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在仅存永久性差异的情况下,按照税前利润加减永久性差异调整为应税所得,按照应税所得和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间不同。针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即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即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也可以是说,不管税前会计利润多少,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是均应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调整为应税所得,再按应税所得计算出本期应交的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征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摒弃了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并在《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中采用了暂时性差异这一概念,规定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前述债务法属于收益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当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当税率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在这种方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加以计算倒推出来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我认为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资产负债表法有如下优势:第一,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法注重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广泛。因此,损益表债务法揭示的差异范围窄小,而且也无法恰当地评价和预测企业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第二,损益表债务法“递延税款”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税款和应付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反映;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将“递延税款”的外延大大扩展,从而更具现实意义。第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进行处理和披露,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详实明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税法与会计制度间差异的理解和具体操作对于广大财务人员和税务工作者而言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业务。我在前文中已经介绍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其各自的目的、基本前提和遵守的原则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差异必将长期存在,这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具体分析了税法与财务会计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各自的规定和特点,并且详细说明了当前以及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处理二者之间差异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得不到解决只会增加纳税人遵从税法、会计制度的成本,加大广大财会人员和税务工作者理解执行具体政策规定的难度。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在制度上的安排——在制度层面上加强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协作:一是税收法规应借鉴会计制度中合理有效的成分,尽快弥补其滞后的一些规定;二是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加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三是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在会计界和税务界的交互宣传,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作的有效性。但最重要的是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制定者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要进行必不可少的相互协调和沟通。我们还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出发,对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各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进一步分析,不断研究二者主要差异及处理方法以及在财务会计的日常处理过程中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进行协调,探索逐步缩小和消除差异的处理方法和渠道。对不断完善我国财务会计与税法差异提出了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贾丽.谈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理论界,2006,1(10).

[2]习凤菊,李军训.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对传统利润的影响分析[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5(3).

[3]何宏斌,王有元.企业会计与税法差异之比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4(1).

第3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实践;探索

一、前言

在1998年,国家颁布了医院财务与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对于正处于转型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加大了投入,基层医疗机构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健全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保证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经济漏洞,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财务机构走向正规化。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出现的问题

1.专业会计从事人员少并且业务能力强的少

出于编制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匮乏,由于规模小,业务少,政府不愿招聘会计人员,导致了有很多会计无证从业的现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于会计的培训少,部分人员对于培训敷衍了事,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业务能力不强,电算能力差,还有很多都是手记,有些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机软件都不会使用。

2.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方面,漏洞很多。首先是发票的问题,管理不完善,签字不完善,白条入账;计提费用不规范,有的提,有的不提,标准也不统一,很随意;滥发津贴、奖金;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账实、账账、账表等与事实不符,也有少部分用电子表格做报表的,公式使用混乱,数字出现错误;有一些账务处理不及时,收支不配比,财务信息失真。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很多制度也只是虚设而已,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多卫生院采用的还是家庭管理模式。做账很随意,缺乏监管。

4.资产管理不当

很多卫生院并没有固定的资产明细,以及一些账目往来的明细,对于自身资产不清,盲目采购,导致积压过期或者是浪费。

三、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意义

对于基层财务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卫生财务机构的管理现状,纠正基层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直接资金,集中核算符合基层卫生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堵塞漏洞。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的准确性,有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核算的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1.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

政府的有关部门,推行相关管理条例,成立集中核算管理机构,在原有的预算管理权、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保证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乡镇的卫生院进行集中管理,单独核算,成立集中核算管理办公室,开设集中管理账户,同意电算化管理,负责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

2.集中核算管理的实施

财务集中制核算实施后,对于单笔超过1000元的支出需要审批制度,大额款项报销必须银行转账支付,各项支出必须公开化,做到有据可依。药品要实行零差价销售,要款集中支付。针对于村镇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以保证村医报酬。通过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有效的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合疗基金和公卫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也避免了经济犯罪的发生。

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电算化管理,使财务资料以及进出明细更加清晰明了,使财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是有效。同时,加大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暗箱操作,经济犯罪的发生,让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加强对于外部财务监管制约机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财务人员统一受上一级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本单位牵连较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于本单位的制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务程序审核上,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来自外界的干扰减少,能够保证严格审核,确保各项收支的准确性,避免鱼目混珠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使用和分配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也得到强化,有效防范了挪用、挤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的调动与使用,如果没有相关管理条例或者办公机构的制约,账目报销以及进出账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公款私用的情况,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得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荣军,强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3(4).

[2]吕崇喜.论如何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

第4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会计辅助核算;医院财务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公立医院逐渐呈现出公益性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呈现的国家、医院与病人对医疗服务费用分摊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医改制度,而在实践中,如何将医院财务管理与现阶段的医疗改革制度融合起来,全面提升会计辅助核算自身的效能与作用,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会计辅助核算和医院财务管理环境基本概述

1.会计辅助核算的基本概念及细化辅助核算功能的相关意义

辅助核算就是通过辅账簿的构建,对一些特定的序时账以及相关分类账目中没有记载或者记录不完整的财务、经济业务开展辅助以及补充登记的账簿形式,又可以称为辅助账簿或备查账簿,会计辅助核算在整个会计账簿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实践工作开展中,辅助核算自身就隶属于财务补充处理范畴之内,其作用就是为了提升账务处理的广泛性以及便捷性,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应用此种形式,可以为相关管理活动及重大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及保障支持。辅助核算在工作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基于项目开展核算并实现的,核算项目隶属于会计科目,在实践中涉及到了众多的会计科目,在应用过程中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科目进行内容核算。辅助核算设置与精细化的核算项目较为相似,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各种有效支持。

2.医院财务环境的相关含义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较为核心的管理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管理,可以说财务管理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是各种医院活动开展的基础。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工作内容对医院经营的方方面面有着直接影响,与不同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有着内在的关系。因此,要对医院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医院相关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就需要对医院的具体收支内容进行系统地明确,进而对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反馈,以为医院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现阶段的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医院的公益性特征逐渐突显出来,但是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来说,还是要通过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方式,实现国有资产自身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说,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账目的整体精准性与真实性,保障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缓解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冗杂性,继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二、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医疗技术的发展较为重视,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较为忽视,这也就导致了医院工作的重收轻支、大收大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而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财务核算工作经验,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核算问题,首先就是要提升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有针对性地完善修正相关制度,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及精准性,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及能力。在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环境中,会计辅助核算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能在多个方面进行应用,在单个事件中也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1.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收入管理方面的应用

首先,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收入结算方面的应用。信息时代“互联网+”模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收支过程中,因为病人的结算形式多种多样,病人会通过现金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医保卡支付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大多数医院在对各种形式的支付方式进行统计管理的过程中,因缺乏精准性而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但在医疗收入科目中运用辅助结算功能,就可以对病人的各种支付方式进行了解,通过有效的宣传,对病人的缴费方式进行引导,从避免了因为支付方式不统一而导致的各种人工差错,同时也降低了各项人工成本及转账所需的手续费,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众就医提供了便捷。

其次,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收入及票据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收支票据的管理工作中,已经构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在医院的具体实践中,主要就是将一些基础票据信息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然后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与核算,财务部门在进行票据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名称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单独登记,收费人员领取票据时,需在相应的登记表中填写信息并签名,在回收票据存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也需将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注销。在实践中这种流程相对较为复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在操作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对此医院的财务部门要构建医疗收款收据的辅助账,对具体的区间号码、收款金额以及收费人员进行核实,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医疗票据管理与核算的整体质量,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便捷。

最后,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病种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我国财政部门、卫生计生委对公立医院的医保付费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其按照项目、病种对成本进行核算。因此,在医院财务核算工作开展中,应用医疗项目与其相关病种的辅助核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类别病种,展开具体的辅助收入管理,此种模式也能有效发挥医院自身的优势与效能。

2.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支出方面的应用

(1)会计辅助核算在项目定额核算中的应用。项目费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医院根据具体的检测,对各种支出活动进行整体监督,包括对医院的相关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与支出、项目工程的建设资金支出、相关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等项目,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的定额支付形式对重点项目费用进行支出,而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又要遵循专款专用、超出自负以及相关财政结余结转下年的基本管理原则。实践中大多数的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自然年度,如果单纯地依靠明细账查找,只能对本年度的详细支出以及迄今为止的费用状况进行了解,要想对整个项目的具体运行状况以及过往年度的具体明细进行系统地了解及查阅,工作就会相对较为冗杂。因此,医院相关项目以及科室要根据具体的状况运用会计辅助核算管理,要通过对具体的项目合同金额、签订日期、付款时间、付款方式及进度等进行备注辅助核算,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状态的点击,就会了解项目的具体状况,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会计核算的整体难度,为医院各项支出的合理分配奠定基础。

(2)计辅助核算在“三公经费”核算中的应用。在我国反腐政策及力度的加深过程中,医院对于公务用车费、公务招待费的标准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在季度内形成了系统的报告,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进行总量控制相对较为容易,但是要精细化到具体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三公经费”核算中应用会计辅助核算,可以对具体的公车进行辅助登记,对具体的用车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公务招待费进行辅助登记,可以了解不同科室开展的具体公务用餐状况,从而缓解财务统计的整体工作数量,有效地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遏止,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

(3)会计辅助核算在医疗耗材与药品计费管理与核算中的应用。在部分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各种耗材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而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会计辅助核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各种医疗耗材的损耗及相关医疗项目漏收费的问题,进而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各种费用支出,提升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4)会计辅助核算在其他费用中的应用。医院的其他费用主要涵盖了相关科室的办公费、水电费、通讯费、物业费、差旅费等其他相关成本开支,对具体的会计科目、使用科室运用辅助明细核算,可以对相关科室产生的各项具体费用支出状况,进行交叉对比,进而对各个科室与医院的整体成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对于各种具体费用的产生时间、金额、以及领用人和相关责任人的信息进行查询,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可避免各种费用的浪费,也为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三、结束语

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完善、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保障医院账目的精准性与真实性,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公开、透明;同时,在现阶段的医院财务管理中融入会计辅助核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率,缓解财务人员自身的工作冗杂性,进而有效提升整体工作质量,这为医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晶.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5,50:119+125.

[2]谭冠威. 会计辅助核算在医院财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71-72.

[3]王立波.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2:115-116.

[4]白华.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59.

[5]于秀梅.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分析[J]. 科技资讯,2014,29:120.

[6]刘长江. 医院财务环境下会计辅助核算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3,01:160+162.

第5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 公立医院 全成本核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之间也需要作出对应的变革,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要跟上时展的潮流,这样才能够增加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下生存发展。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推出则对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做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全成本核算是在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情况下所制定的,所谓的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在业务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经费投入,通过对其进行归集和分配,然后得出其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过程。全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原则和特点:权责发生制、可靠性、合法性、一致性还有收支配比等。

公立医院最开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最低程度的社会投入,实现性价比最高的卫生服务效率还有服务水平。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推出让医院全成本核算有了政策依据,这也是促进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外在动力。

1、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必然性

1.1医院所有制的影响

以往公有制医院统治医疗机构的局面,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已经逐渐瓦解,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多种形式的医院诸如中外合资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私立医院以及股份制医院等均如雨后春笋,这些医院或者是私立,或者是含有私人成分,但是公有制医院影响力正逐渐被削弱却是事实。甚至有的城市出现了没有公立医院的局面,这种所有制度的深刻改革,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制度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公立医院想要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让本身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因此公立医院应用全成本核算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1.2服务市场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为了让本国经济和国际接轨,更好的推动制度发展,不断的强化和深入改革,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无论是社会的结构还是阶层,都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社会分层而言,其划分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明显。在市场经济中,医院市场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必然需要为人们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以往医院的医疗服务是“统货”方式,而现在这种方式明显已经难以适应,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无论是总体上的技术层面还是各个项目层面上的特别需求,都被“健康消费者”推出和接受。除此之外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即使到了医疗的领域中,也依然使用,对于买方而言,物美价廉依然是其最基本的追求目标。对于医院服务来说,物美是指医疗质量,价廉指的就是其成本和收费的比例。质量还有价格不但是对医疗市场进行多层次区分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医院最需要追求的基本内容,这也是全成本核算的另一个外在压力。

1.3医疗卫生行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全成本核算主要是以《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其根本依据,这种方法能够让成本在数据采集方面最大程度简化,操作难度低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源。但这种核算方式却不能够统一,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简单的成本计算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整个行业的成本计算、对比以及分析时则显得力有不逮。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以新《医院财务制度》当中相关内容为标准,对于成本的概念其有着更加先进全面的内涵,不但准确实时的反映着当前经济管理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政府部门在宏观管理方面更加顺利,全成本核算的推行有助于社会标准的逐步形成,行业管理之间变得更加有秩序。

2、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现实性

2.1提供政策支持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指导,更进一步的规范预算管理,让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的力度逐渐加大。另外该方案里面也要求医院在预算还有收支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需要更加严格,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公立医院要定期进行医疗服务的成本预算,使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科学的方法对医疗的服务质量与效率进行评价考核。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在全成本核算的探索和实行方面均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2提供组织保障

要让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在管理方面符合新《医院财务制度》相关内容,医院成本的划分主要有4个种类,分别为:医学辅助、医学技术、医学临床以及管理。这4个种类的成本信息需要由专门的科室进行收集汇总,而这科室为信息计算机科与财务科,相对于医院的其它各个职能科室,无论是人力资源的配置、物质资源分配还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有着突出的优势,而这些也为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2.3新进技术的支持

医疗服务需要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其分工也得到了更加精细的划分,无论是业务或者经济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均比较复杂,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工作变得轻松有效,可以说新进技术是医院进一步展开全成本核算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支持。

公立医院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指导下进行全成本核算,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也是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随着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各个行业的机构制度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为了保证百姓医疗权利和规范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核算方式更是尤为重要,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中“核算不清、账目不实、绩效考核不公正、补助款核算”等管理问题,采取一种合理有效的财务核算方式更是重中之重;考虑以上所述的医疗财政的核算问题,采取集中、统一、负责的财务集中核算方式对于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合理监管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传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核算的弊端

1.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谨

对于以往的传统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核算方式而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个基层医疗的健康发展。在整个基层医疗中,由于财务管理松散,管理部门繁多复杂,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计费标准不一,导致账目混乱;医疗人员补助水平不同,津贴、补助因人而异;年底奖金发放指标不公正等。与此同时,由于管理制度疏漏,导致出现财务管理人员对整个账目管理不清,同时由于分散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导致账目核对困难,降低核算处理速度,影响整个医疗运营效率。

2.财务管理人员匮乏,专业水平有限

由于过去国家素质教育水平不足,导致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由于医疗机构规模小,整体业务水平低,所以整个基层医疗行业编制有限,出现职位少、标准低的现象,所以政府严格控制整个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另一方面,对于专业水平不同的医疗财务人员的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对待高水平和低水平的从业人员,导致高素质人才不能在重要岗位发挥自身价值,素质水品较低甚至不能完全应用WPS和EXCEL等软件的从业人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却不能提高整体业务水平,久而久之,整个基层医疗财务账目混乱、运行效率低下。

3.整体资产管理不合格

在以往的基层医疗财务管理制度中,医疗机构本身对于整体资产的管理理念不健全,不能合理利用和记录企业本身固定资金;对于资产没有明确的流水记录,导致药物采集账目不清、药品采集过剩、甚至药品流失等问题。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积极措施

1.加强制度监管

对于传统医疗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监管不严,制度混乱等问题,最确切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严格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制度监督来保证整个医疗机构的财务的公开性和准确性,以往的管理制度中,分散式的管理方式是导致整个财务系统不能互相监督、出现假账、错帐的根本性原因;为了从根源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要积极加强财务集中化的管理模式,从制度本身上改变制度的腐败问题。

2.积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

专业的医疗财务管理人才是保证医疗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让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合理的管理好财务问题,要积极招聘专业的医疗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通过职业培训、重点培养等方式替换一些重要管理岗位的低素质、不负责的企业人员,这些专业的会计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和会计核算类的现代化的办公软件,提高整个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出现手记账目中的失误和错帐等问题。

3.精细管理医疗机构自身的资产

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不断保证可流通性的资金,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医疗机构是为基层百姓服务,维系社会基层稳定的基石,所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固定资产和流通性资产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保证医疗机构为百姓服务的同时,在自身企业发展的问题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流通性资金的合理管理能够保证整个财务管理账目清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对于固定资产的精密记录不仅仅能够解决医疗机构药物采购过剩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药品积压浪费问题,最重要的还能够节省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增加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机构的业务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的重要影响

1.促使整个医疗机构制度合理化

采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最主要体现是促使整个医疗机构的各项业务制度都进行合理化规范,对于医疗过程中的小款项业务能够高效而且快速的进行处理,保证医疗上的快速性,为百姓的有效治疗提供了保证;对于大款额的资金处理采取与银行联合的方式,避免了账目错漏、私自挪用等制度腐败问题,与此同时也保证了整个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2.财务管理严格化

传统的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的管理采取账本记录、人工核算等方式,弊端在于失误较多、核算效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核算制度中将财务管理与互联网和计算机及其软件结合,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业务水品,减少财务记录核算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节省各种手续的处理时间,提高了病人急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集中化的财务处理有效的对医疗基金和医疗业务上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了以权谋私等职业犯罪,保证了百姓权利,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管理上的贪污受贿问题。

3.财务管理效率化

第7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全面成本核算 应用

医院医疗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也是进行财务管理最主要的手段,对于医院管理以及经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理论、方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以达到降低医疗成本,全面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广大医院努力探寻的问题。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了医院管理的成本。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全面成本核算是发挥成本核算功效以及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医院医疗成本取决于医疗收费的标准,是衡量医院耗费以及补偿的标尺,并且能反映医院经营的综合水平。以往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成本的核算主要是对于责任成本的核算,虽然进行责任成本核算能够增加收支,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对成本核算的不全面性,导致了其不能有效的反映医院财务活动中所有的成本,不能充当医院经营管理的依据。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将医院财务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消耗以及消耗都包括在内,包括了医院经营活动中所有的间接成本以及直接成本。这种核算方式,从医院医疗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并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用会计核算的结果,将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分配进行合理的归类,保证了全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结果的一致性,这样就真正的发挥了成本核算的作用,即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依据,降低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利益。另外,采用全面成本核算,实现了医院进行成本管理的作用。

(二)实行全面成本核算是对医院财务会计的完善

与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方式相比,全面成本核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医院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剖析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状况,对科室的盈亏项目以及原因,然后根据此核算的结果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医院的发展;以往医院各个科室的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医院高层进行事后控制的方式,这种被动的现象对医院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对各个科室的成本、医疗用量以及盈利等情况进行掌握,并指导其经营决策,这样能够加强医院各个科室对成本的控制,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成本控制。通过全面成本核算中对于成本项目以及成本结构的分析,可以分析成本结构与项目对医院成本的关系,很容易就能找出控制医院成本的关键点,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加强成本核算系统,将其工作延伸到经济活动中各个方面,实现了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以及考核控制,加强了医院中财务管理对医院发展的作用。全面成本核算模式下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对于数据、指标的获取方面更加有优势,这样就能对医院成本收益、平均工作量指标进行完善。

二、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全面成本核算是基于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只有在各个科室实现全成本的核算后,才可以有效的实现医院中各个项目以及病种的成本核算。由于对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到医院财务管理中各个方面,所以必须保证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完整、准确。所以在进行全面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做以下几点准备工作:要将成本核算的口径进行统一,主要是指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相关数据来源进行统一,保证数据来源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医院的财务进行清查,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来说,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并利用折旧的方式进行统计,建立明细账,对各个科室都建立明细账,并保证明细账完整、账与账之间保持一致。确保会计核算工作与成本核算同时进行;加强医院工作单位、医务人员、医疗机械的工作量管理,强化量化管理水品;在每一月的月末,实行对账,有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以及会计部门一同对成本进行核算,保证账目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准确性;对医疗成本的界线要进行严格的划分,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对于内部服务价以及消耗定额等指标,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上诉都是全面成本核算的准确工作,只有规范财务工作,才能为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为医院经济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束语

医院全成本可以有效的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品以及服务质量。通过全面成本核算,可以对医院劳动效率、药品材料节约程度、医疗水平、医疗安排合理性等进行反映,为医院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推动医院管理发展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艳,路闽.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2009

第8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在遇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农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在面对农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时,管理层应该委派外部会计人员(类似外部审计人员),他对农场的各种凭证进行合法性审核,并且在形式上加强监督与管理,从而可以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同时,为了防止会计工作中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脱节,应当要求农场会计人员除了做好会计报账工作外,还要同时做好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收支活动的分析、总结等工作。而且,农场应加强对账与内部清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

就是报账会计核算管理缺乏约束,实行报账制核算之后,进行报账的会计人员由未改革的农场进行管理,工资等福利由原来的支付,报账会计人员处于原农场和核算的中间环节,会计业务统一由报账人员和核算中心联络,并且对备用金、零星开支进行保管。报账会计人员对资金的收取和相关票据的审核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没按照制度办事,会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严重的失误。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农场应建立相关的会计报账约束制度。在相关的依据和一定的基础上,制定合适农场的会计报账工作细则,建立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加强会计在报账过程中的积极性。首先,农场会计报账员应该对单据进行初步审核与监督;其次,报账员与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事宜要程序化并且为农场负责人提供必要的会计核算信息和意见;最后,详细登记有关农场应收应付等明细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财务清理。

现行的财务标准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会给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此时,若严格按照财务会计监督和核算农场的开支,可能会影响农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开展。反之,也不便于对超过标准支出的把握。所以,我觉得报账制与日常核算之间的矛盾也很大。在这时,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兼顾需求和可能,制定一个统一完整可行性强的经费标准。历史的经费标准偏低,可行性不强,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应适度提高经费标准,加强可操作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现行的开支标准和实际开支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做到既坚守规章制度,以实现节约经费和提高流动资金使用率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开销标准的报销问题。以保证正常经济业务的开展,提升会计人员的的业务素质与判断能力。因此,根据改革后的财务核算中心的需求与实际。制定一个统一完整可行性强的经费标准很重要。但是,制定适宜的经费标准应当考虑相关的财力保障。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与探讨,使之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差。因为会计核算是独立运转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场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的不到位,报账工作没有及时处理。在遇到急需资金时,往往会因审批手续递延等一系列的原因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影响农场会计核算的正常开展。服务意识的加强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会计核算人员应树立起优质高效的服务思想,改进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业务素质,为会计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广泛采纳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会计工作的服务质量。首先,接待服务,对外来报账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的接待,提供与会计核算有关的咨询与解疑。其次,提供现时服务,分配会计人员及时处理报账工作,避免会计报账工作的递延。最后,微笑服务,廉洁公正,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不管发生什么问题,应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应严于律己,奉公守法,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爱岗敬业,廉洁公正。以优质的服务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计报账制核算工作缺乏认识,且相互之间不够配合。报账制将过去分散且独立的的会计核算工作变成集中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审核与监督的力度,以前的思维模式被破坏。所以,有些人员可能从主观上就不愿意接纳进行报账制核算,对之存在排斥心理。对此,应改变理财观念,加强管理意识,实行报账制核算是国有农场建立财务核算中心的一大举措,是规范会计工作,推进国有农场改革的的需要。我们应摒弃那些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农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顾全大局,积极实施并支持国有农场的改革工作。转换掉原始、落后的理财观念,积极、及时的学习新改革的知识,搞好会计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资金的流动与使用情况,充分利用资金的流动性进行相关的投资,了解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为农场带来更大的收益。

第9篇:财务核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财务核算;作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医院财务核算的作用

(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根据目前医院有关的财务规章制度要求,实施财务核算,可以将与其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提供丰富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财务信息传递的直接性使得医院各个方面的会计报表没有经过第三方面传递等中间环节。

(二)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不断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有助于医院对其日常资金的使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有目的性地将医院的资金在其各个部门合理分配。比如,医院的某个部门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大量的资金,实施了财务核算后,医院就可以进行统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有效地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实施统一管理,也有助于尽可能地降低医院资金管理的混乱局面,减少了资金闲置与浪费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管理水平。同时,实施财务核算也有利于医院加强预算管理控制。医院的各个部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资金使用方面编制相关的预算管理体系,然后有医院的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对于不科学的核算一般很难顺利地通过财务核算部门的审核,因此,这些部门也就没有使用资金的权利。所以,提高医院的财务核算水平,保障各个部门的预算情况得到了科学的审核,促使各个部门编制更为合理科学的预算方案,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节约了医院的资金使用。

(三)提升会计人员独立工作的水平与医院的服务水平。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财务核算部门息息相关,因此,如果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与医院的其他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则有助于减少其他部门在工作上对会计人员实施报复。实施财务核算,可以不断强化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排除了会计工作开展的隐患,从而保障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医院强化财务核算,有助于提高其资金管理水平,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提升资金运营效率。资金管理水平提高,则可以将资金高效地运用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进而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比如,开展有效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于一些表现良好的员工可以实施物质奖励,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人员则愿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财务核算,加强医院资金管理,减少了资金的浪费,有助于医院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的引进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硬件设备水平。

二、医院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管理不完善。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存在重复性、繁杂性等问题,许多数据缺乏共享,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信息连接不紧密,有关的会计科目设置缺乏统一性,加大了数据分析的难度性,信息传递成本高且时效性差。医院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存在漏洞,无法对各个科室的支出情况实施有效地控制。

(二)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核算不准确主要是对管理费用的分摊不合理。管理费用覆盖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医院的管理部门费用,同时还包括医疗、管理以及药剂等部门的辅助部门费用和相关的借款利息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医疗成本、制剂产品成本以及药品销售成本,并且与医院的收支结余和净资产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将管理费用简单地按照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之间进行分摊,因此,无法准确地反映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的真实状况。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首先会计账簿、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许多医院会计科目设置混乱,经常出现“流水账”的现象。其次,内部监督执行不到位。由于医院的财务人员数量有限,有时一人兼任多种岗位,导致会计人员内部控制失去作用。最后,支出科目核算不规范。管理费用分摊的不合理,导致医院的医疗、药品成本增加,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医院合理制定医疗价格。

三、提升医院财务核算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财务核算体系。不断健全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减少财务数据的重复处理,实现科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建立集中管理体系,加强对各个科室的财务监督。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能力,改变单一的核算工作,提高财务决策能力。对于支出科目合理设置,系统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

(二)开展成本核算,实施预算控制。有效地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耗费进行分类整理的分析报告。合理的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管理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促使医院管理趋向现代化、科学化。同时,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尽可能降低支出,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另外,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补偿政策以及医疗收费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健全会计核算机制,实施科学管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医院劳动效率的高低、药品以及办公用品等的使用是否合理、医疗质量的高低、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以及设备是否合理使用等都可以从医疗成本中直接反映出来。医院进行财务核算,是制定医疗价格的依据。实施正确的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医院的具体耗费,为卫生部门合理定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核算应该逐渐向现代化财务核算发展。改变过去仅包括收入、支出的管理,实施资本运用的管理,严格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核算管理原则。不断健全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开展成本核算,实施预算控制、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卫生改革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真正为患者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彩华.论医改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11(5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