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预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

第1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石工程;地基处理;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岩石工程地基处理概述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最初期,很大一部分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处理上比较广泛使用的还是一些浅层处理方法,即置换法,通常包括砂石垫层、砂桩挤密、石灰桩、灰土桩、化学灌浆、重锤夯实、预压法等。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地基处理技术则处于应用、发展和创新阶段,这时是在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再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处理技术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同时一些处理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所在当前,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与世界各国的水平相比,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

当需要被建设建筑的区域的地基强度、稳定性不足或者是其压缩性比较大时,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地基处理,由此可见地基处理的目的实质就在于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的承载力,和改善土的压缩特性,以便达到满足岩石工程建设的需要。岩石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的对象一般包括软弱的地基和不良地基,岩石的情况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不同的风化程度对地基处理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岩石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二、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由于地基的种类有许多种,使得地基的处理方法也相应的有很多种,然而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用于处理任何地基情况的。鉴于此,施工队在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进行地基处理时,都要事先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分析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从地基条件出发,要求对所处地方的地质等进行研究分析;从处理地要求出发,其中的“要求”一般包括经处理后地基应达到的各项指标、处理的范围、工程进度等;地基处理的费用以及材料、机械配置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好地地基处理方法。

在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确定时,有一定的依据作为参考:工程的具体情况,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一定的比较,比较的内容一般包括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以及工期方面等。对于最终定下来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在原则上需要满足的是技术上是十分可靠的、同时经济方面也是比较合理的,也要求其可以比较好地满足施工的进度。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可以利用两种或者多种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注意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避免因为处理地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

岩石地基是很多地基处理中比较复杂的一个,因此在对岩石地基进行进行处理时,要对岩石风化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根据科学的分析才可以找出地基处理的具体办法,要保证对岩石地基的处理符合地基处理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

三、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法

1.土工聚合物的应用

土工聚合物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在岩土工程上进行应用掀起了一起技术性的革命。由于土工聚合物自身的重量较小,其整体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抗拉强度较高,所以在施工时存在着很大的便利,同时在地基中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微生物侵蚀性,所以土工聚合物在软弱地基或是边坡部位具有非常好好的适用性,利用其起到反滤、排水、隔离和加固补强的作用,使其土体变得更具弹性,使地基的承载力得以提高,减少其沉降,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渗透性和疏导作用,其不需要大量的砂、石料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同时施工较为方便。将基在软弱地基上应用,可以使土得以快速的固结,目前在公路、铁路施工中将其作为加强层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翻浆和下沉;在河道及护坡时利用可以有起到挡土墙的的加固作用;其在水库、渠道的坝基上进行应用,可以起到反滤和排水层的作用,其作用反滤层具有比砂石级配更好的效果,在应用时不仅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其安全性能也非常好。

2.砂石垫层法

砂石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的软弱土挖去,然后碾压或夯实,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没有腐蚀性且级配良好的砂石材料进行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因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直接关系到持力层的抗剪强度,置换层的抗剪强度较高,显然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通常情况下,地基的沉降量中其浅层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夯实一定厚度置换层,由于砂石垫层作为持力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的压力,使作用在下卧土层的应力相对减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层的沉降量;因砂石垫层有良好的透水性,迅速消散基底下的孔隙水压力,加速下弱层软土的排水固结,逐渐提高饱和土的抗剪强度,避免发生塑性破坏。砂石垫层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的关键是: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垫层的压实度,要求回填的砂石材料按级配拌匀且要具有最优的含水率,在基坑内分层铺设夯实均匀。砂垫层施工质量的检验采用环刀取样法和钢筋贯入法。砂石垫层法适用于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节约工程造价的特点。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这是一种新开发出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新方法,其是在沉管碎石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在沉管碎石中掺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水泥加水拌和制成桩体,利用水泥、粉煤灰的胶凝作用,从而使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得以提高,其通过桩间土的承载力使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基当中,经过处理后地基具有更好的承载力,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更是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不仅施工工艺较为先进,同时在灌注过程中不仅方便,质量也较好控制,施工中可以应用工业废料作为材料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目前在多层和高层的砂土、松散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粘土地基中处理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对岩石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岩石情况,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保证岩石工程地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家鹏.关于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02:23.

第2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内容摘要]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出现不适应,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很大关系,本文阐述了一些方法,如何让中学的教学方法适应新初一学生,与小学教学方法相衔接。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法

目前,本地区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学科。使用的教材是译林出版社的《牛津小学英语》。在小学,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英语知识,但到了初中以后,原以为有了基础的学生会教起來轻松,结果却并非如此。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一样,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这种不适应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不能达成一种和谐与默契的话,小则会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大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如何让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初一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之间进行无缝结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首先要了解衔接工作的对象一一学生。我所处的农村中学流动人口较多,学生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导致了有些学生在家长的督促辅导下英语基础较好,而另一些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孩子的英语基础不够理想。所以,初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面对的是层次相差很大的学生。在接手新一届的初一学生后,我认为最迫切的任务是调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对常用句型的把握,单词的读音与拼写情况,及对部分语法的掌握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才能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才能在教学内容、重点和目标上有一个与小学的衔接与补充。为此我列出如下调查内容:

①A-Z26个字母的认知情况(有部分民工家庭的孩子转学过来字母认不全);②名词的单复数及不可数名词;③第三人称单数的掌握情况;④常用句型;⑤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⑥音标和单词读音。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试卷形式,调查问卷形式或是课堂上的问答。调查之后我发现:字母认知尚可(有两名外地转入学生字母不会);名词加复数不够熟练;三单式使用情况差一些;常用句型基本上学生都会;但是单词读音发现有人用中文标注代替音标的情况。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便可以确定要衔接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重点了,也就是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地方。如此一来,对于学生的学,便构成了承前启后;便可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方法的无缝结合还要了解小学里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手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课堂重在灵活多样,多以游戏教学为主,小学生在玩耍中学会少量单词和一些生活对话及部分句型。老师还喜欢用奖励的办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而到中学后,必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虽然因为知识的增多使中学教学显得相对单一,但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目标和小学是一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让课堂既要保持小学一贯的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也要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并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

在这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游戏、竞赛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字母a在开音节中发/ei/ei闭音节中发/ae/时,可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单词,如:name,game,lake,bat’cat,bag,tap等,先领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字母a的读音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解释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同时讲解字母i,o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分别发/aI //eu和l//c/。让学生分组自己写单词类似bate。like,code等,不必在意单词是否存在,此处只需学生掌握发音规则。在规定70秒时间内,哪个组写得最多,而且不能重复。这是第一轮竞赛。第二轮竞赛是在投影上呈现学生写的这些单词,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确。最后评出获胜者于以评价。让学生在两轮竞赛中学习,紧张的同时又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发音规则。

还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工作,这样他们会对这节课充满期待。比如在教Starter的Unit 6 Reading,Going aroundABC Park这一课时,在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帮老师做准备工作,根据reading内容用画笔在白纸上把ABC公园画出来,留着上课用。上课时,老师说。Today.we are going to visitABC park,Do you have a picture ofABC Park?这时学生会很踊跃地拿出他们课前准备的画,老师可以从中选出一张进行展示并评价。然后老师对着这张画提问以下问题:

①Is it a beautiful park?

②How many toilets are there?

③Where are the toilets?

④ls there a playground?

⑤Where is the lake?

由于学生对于他们自身创作的画兴趣浓厚,从而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然后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对他们自己的画进行讨论。也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再训练了一遍。在这节课最后,老师投影中出现一个空白的公园,以及旁边的湖,树,鸟,小船,洗手间等道具,问学生:

①Dowehaveaparkinourtown?

②Istherealakeinit?

③Where is the lake?

学生一边在想镇上的公园里各景物的位置,一遍用英文表达,复习本节课的介词短语。投影上的动画会在学生的描述下由老师移到相应位置(使用多媒体技术),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小学生升人初中后,教师不但要注意自身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还要注意辅导学生,把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我校近年来实行导学案,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有目的有导向的预习,培养他们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培养他们复习的习惯,养成他们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初中教学方法适应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如能有机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是有着关键意义的。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研究,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智忠,浅谈新课程下英语教师的自主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2-4,

[Z]崔允漷.课堂观察之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3-1。,

第3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系统误差;限制与消除;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9-3

测量数据中,除了含有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包含系统误差。当重复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基本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那一部分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出现并不像随机误差那样服从统计规律而是服从某种确定的函数规律。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存在和所属类型后,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 限制与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

1.1 交换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使测量中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使产生固定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这种不变的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先在左盘放置砝码P,右盘放置被测物体m,如图1所示。

当天平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如果天平两臂之长绝对相等,即l1l2=1,则有 m=P,即砝码的数值就是被测物的质量。但实际上两臂总是存在微小差别,即l1l2≠1,这时如果仍以m=P作为测量结果,显然会使测量结果中带有固定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误差,我们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并改变砝码量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所示。

这时被测物与砝码的关系为:

利用(3)式所得被测物的质量值即不含由于天平不等臂而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

1.2 代换消除法

代换法是在测量装置上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用一个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则被测量为: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例如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值,如图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有:Rx=R1R3R2

由于R1,R2和R3都有一定误差,因此按它们的标准值计算的Rx也必含有误差,即:

这就是说代换的结果,测量结果的误差ΔX只与标准电阻的误差ΔN有关,而与Δ1,Δ2,Δ3无关。因此电桥的精确度对测量结果就没什么影响,这就消除了测量结果的仪器误差。

用电桥测电阻的另一种代换法是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串联,如图4所示。

调节标准电阻使电桥平衡,这时有:

设标准电阻含有固定系统误差Δ0及其它性质的误差ΔN和Δ′N,则RX将有误差ΔX:

之外,标准电阻的固定系统误差全被消除,而标准电阻的其它系统误差也可能部分被消除。

1.3 反向补偿法

在测量中改变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流方向等,使两次测量结果中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抵消了固定系统误差。

例如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阻测量电阻值,如图5所示。

由于电压接头存在热接触电势,因此测得的电压并非电阻本身的电压,这必然引起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可用正反两方向的电流测量两次,以抵消热电动势的影响。

当用正方向电流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ω正时,实际上包含了热电势ex,即:

同理标准电阻两端电压测得值为:

其中ux,us分别为未知电阻两端和标准电阻的电压;ex,es为热电动势。

现将电流反向(电流值未改变)则得:

(10)式减(12)式得未知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11)式减(13)式得标准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于是未知电阻为:

由上式确定的未知电阻值,将不含因热电势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1.4 对称观测法

当测量系统呈现某种对称性时,可以安排相互对称的两次测量,以此来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也被常用到。现举二例说明。

(1)用分光计测量角度时,由于刻度盘的转轴O与游标盘的转轴O′不重合将使角度读数由偏心产生系统误差。

为了克服这种误差,在游标盘的某一直径两端开两个读数窗口,如图6所示。

测量角度时,先在AB{刻度上读取θ1,然后在A′B′{刻度上读取θ2,根据平面几何的圆内定理,圆内角(对于刻度盘)θ的读数应等于:

(AB{的度数+A′B′{的度数)/2,而

AB{的度数也就是以O为圆心的圆心角θ1和θ2,因此得:

即二个窗口读数θ1和θ2之平均值就等于游标的转角θ。

(2)LR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的测定。

谐振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表为:

如果以电流最大值来判断谐振点从而测定谐振频率则由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灵敏阀值,而C点附近的曲线斜率很小,使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取I=IMax2的曲线斜率最大处A点和B点,读取相应的频率ω1和ω2,谐振频率为:

由于A,B点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样的仪器灵敏阀值之下,可使ω1和ω2测得更准确,从而达到消弱系统误差的目的。

1.5 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

对于周期性系统误差,测得一个数据后,相隔半个周期再测一次,只要所测次数为偶数,然后取平均,就可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例如刻度盘偏心误差的消除就是采用相距180°的一对游标读数,然后取平均。

2 系统误差已消除的准则

采用各种方法去消除系统误差,最终不可能把系统误差完全消除干净而总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残余。实际上,只要将系统误差减弱到某种程度,这时就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经被消除了。

根据四舍六入五取偶的数字截尾准则,当残余系统误差θx 绝对值满足:|θx|

3 结语

虽然系统误差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确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对不同的实验测量却是不相同的,须针对每一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实例分析的常用的五种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已消除的基本准则,在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误差处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 (电磁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4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考试系统;案例分析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9-03

Processed by Computer Case Analysis Problem of a Kind of Method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uo Xichun, Tian Zhenqing

Abstract In general exam, case analysis problem is a common topic. When using the computer as the testing tool, the cases of setting respectively topic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swer in complete test nod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desig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 from problems of inputting, data storage,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s and so on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 words computer; exam system; case analysis problem

在传统纸质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题型。一般的案例题与简答题类似,只有一段文本题干描述,用计算机可以简单进行处理。但另一种案例分析题的处理相对复杂,即先给出完整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的多个节点分别设置题目并进行回答,也就是在一个完整案例中穿插多个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这与一般案例题中每题目只包含一段描述的方式不同,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文即针对这类题目给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现以“蒙古文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系统”(下文简称“考试系统”)为应用实例,分析其实现过程。为表述方便,下文将该题型称为“多点案例分析题”,并约定包含多个问题的案例描述称为“案例”,其中的问题称为“题目”。

1 背景分析

1.1 一般考试系统特点

一般的计算机考试中,不论是单机考试,还是B/S模式或C/S模式的网络考试,其基本的试题存储模式大体相同,主要包括题干、备选项(用于选择题)、考生答案等字段,每题目为一条数据库记录,题目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没有包含关系或顺序关系,以题型进行归类成组[1]。

1.2 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要求

1)一个完整的案例题由大段描述和若干道题目组成,题目穿插在描述中,内容与描述中的关键点相关;2)题干中可以包含表格、图片、公式及特殊符号等非纯文本信息,并可以包含文本格式信息,以满足完整案例的描述需要。

1.3 自动组卷、试题管理、评分与答案处理要求

在多点案例分析题中,各题目与案例描述相关,顺序和位置相对固定。但为了在自动组卷时题目可以有一些变化,如题目可以在考查同一知识点的多道备选题中任选一道来呈现,或者选择题的备选项顺序可以变化等,就要求每道题目的数据应与案例数据分开存储。这样一来也满足了题目集中管理的要求,以及评分和答案处理的方便。

2 试题保存与输入

2.1 确定存储格式

基于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特殊要求,确定使用MHT格式存储案例数据。MHT格式是一种单一文件的网页格式,可以包含格式化文本、表格、图片等内容,并将全部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方便处理。该格式可以用Word环境直接进行编辑,也可以用IE环境读取并显示,对试题编辑计算机软件环境和考生机软件环境要求都较低。该格式全部数据为纯文本格式,方便存储和在网络中传输,并可以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数据压缩、加密、内容检索等操作。

2.2 数据结构[2-3]

基于案例与题目分别存储的思想,可以设置案例数据表与题目数据表。案例数据表用于存储案例编号与MHT格式的案例数据;题目表用于存储案例中包含的各题目的数据,字段除一般考试系统的试题表字段外,还必须包括所属案例编号以及在案例中的位置和顺序信息,如案例内编号或顺序号。数据结构如表1、表2所示。

2.3 案例输入

为方便案例的输入与编辑,一般将案例输入与编辑功能集成在试题管理程序中,可以在一个集成界面中完成案例输入、保存、读出、编辑、预览等操作,以及案例中各题目的相关编辑操作。

在“考试系统”中,使用嵌入式Word控件来实现对案例内容的编辑,但没有将Word控件直接嵌入窗口,而是先在窗口中嵌入一个IE浏览器控件(WebBrowser控件),然后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MHT文档,Navigate方法将调用系统默认的MHT编辑控件(一般为Word)来加载MHT文档,并生成相应的编辑界面(即Word编辑界面,包括工具栏)。

该方法利用了WebBrowser控件对Word环境良好的控制能力,有效地减少了代码量,并回避了Word版本兼容问题,使程序兼容性更好。同时,可以通过WebBrowser控件的Document方法获取对文档对象的控制,来完成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查找等操作,对文档的控制能力并没有降低。

2.4 题目输入

基于试题管理的要求,题目与案例应分别输入和存储,每道题目有唯一的题目编号,以及独立的题干、答案、分数等信息,并包含所属案例编号,以明确与指定案例的所属关系。同时,为了确定题目在案例中出现的位置和顺序,为每道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该编号在案例内唯一且有序。以上内容均为每道题目要输入的信息。

为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后,应在案例描述中要求出现该题目的位置处设置标识,以便考生机显示试卷时按标识读取题目。在“考试系统”中,使用“(--”+案例内编号+“--)”的格式插入题目标识,如案例内编号为5的题目标识为“(--5--)”。为确保该标识在案例描述中是唯一的,在插入标识前用查找替换的方法对案例描述进行预处理,将所有包含“(--”的文本替换为“( --”,即在括号后加入一个半角空格。

在输入界面的设计中,为方便输入,可以将案例输入与题目输入设置在一个界面中,这样可以进行对照输入和文本复制。

3 试题呈现

3.1 案例呈现[4]

考生机程序显示完整案例时,同样使用WebBrowser控件显示通过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数据,因为一般Windows系统都包含有IE浏览器,所以能确保大多数计算机可以正确显示题目。

读取并显示案例的过程为:

1)接收从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文本数据,保存在内存变量中;

2)对MHT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中的“3Dus-ascii”及“us-ascii”替换为“gb2312”,以解决大多数汉字编码问题;

3)接收从网络传来的题目数据,保存在内存数据集中;

4)读取第一道题目的案例内编号,在案例文本变量中查找该编号对应的标识字符串,如编号为5,则查找“(--5--)”,在找到的位置处用题干文本替换该标识,也可在题干前后加入基于HTML语言的格式控制标签,如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等。

5)重复执行上一步,依次将所有题目替换完成;

6)利用VB的文件操作代码,将处理完成的MHT案例文本数据保存为临时文件“~temp.mht”,并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该MHT文档,即完成案例题目的显示,考生即可在独立的答题区中做答。

3.2 选择题备选项处理

在考生机程序中,为防止同一机房考生抄袭,可以对选择题备选项进行随机交换处理。“考试系统”中采用同步交换备选项与答题区选择框的方法,假设备选项有5个,处理过程为:

1)将备选项保存在下标为0~4的数组中;

2)随机生成0~4的数字排列,如3、1、4、2、0;

3)依次取备选项数组中下标为3、1、4、2、0的元素,加上A、B、C、D、E的标识,显示在题干下方;

4)在答题区中生成该题对应的5个答题选择框控件(单选题为单选框,多选题为复选框),分别标识为A、B、C、D、E,5个控件的附加属性(VB为Tag属性)分别为3、1、4、2、0;

5)当考生单击某一选择框时,读取控件的附加属性,即可获得对应的备选项下标。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在考生机程序中使用简单代码呈现随机备选项排序,有效防止考生作弊。

4 总结与应用

本文设计的处理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针对完整案例中各关键点分别设置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的问题。该方案通用性较强,可以用于各科各类考试系统,也可以用于包括选择题在内的各种题型;因题目与案例分别存储,题目的后期处理与一般考试系统相同,可以与其他题目统一进行评分、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该方案数据结构简单,程序实现也较容易,也可以与其他相关程序相整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本文阐述的解决方案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工作中投入使用,已针对全区约16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逯洋.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开发中细节技术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2):39-40.

[2]张学清.Windows环境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第5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溶洞;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karst caves in the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bored piles, hard to avoid can appear many serious accident,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the effective get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now in yulin city tap water in the company integrated dispatching bored piles of karst cave treatment guide-subject grouting method, make later constru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xperience can be found.

Keywords: bored piles; Cave; Processing method

玉林市属于岩溶地区,而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因此当地建筑在进行钻孔桩施工过程时,会发生漏浆、偏孔以及坍塌等严重问题,如不对此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会影响施工的进程,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会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一、溶洞的危害特征

溶洞是存在于地下的隐蔽物,人们一般不能够直观的去认识。虽然地质勘探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人们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地质勘探技术无法准确的测出溶洞的形状及其大小,只是可以为人们提供其存在的大概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溶洞的施工时,难免会出现许多的困扰。在实际的桩基础施工中,若遇到有地下溶洞的情况,一般会出现以下一些困境:

(一)因为溶洞孔内的泥浆水面下降缓慢,最后还能稳定下来,所以就表明地下溶洞有间断,并且洞的体积比较小。这是相对危害比较小的溶洞,一般不会造成对地面路基施工的实质影响,可以忽略不作处理。

(二)在施工中,也会出现孔内的泥浆突然消失,因为溶洞的位置比较浅而且体积大,顶部的岩层较薄,不能够承受地面上的重量。此时,洞口附近的地面就会塌陷。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又是突发性的,施工人员在危害出现时不易及时作出反应和措施,往往会使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遭受严重的破坏,且在施工中又是常见的施工事故。

(三)如果孔内的泥浆下降速度过快,地面可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洞口出现崩塌现象,此时的问题较为严重,必须立即把机械移出洞口;二是洞口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说明处于溶洞顶以上的覆盖层是结实牢固的,地面的重物能够被很好地支撑起来,但还是要将机械移出,这样才能更加确保施工的安全。

二、钻孔桩施工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一)常规的抛填处理方案

1.一般采用混合料较好的抛填材料,将砖坯、粘土、片石混合堆放。数量足够的抛填材料要堆放在容易取放的地方,准备随时运用。此外为了及时补浆,还要配备泥浆池等设备。

2.在离溶洞的顶板1米左右的地方,冲孔应加大泥浆所占的比重,并低冲程慢速冲进,使顶板逐渐被击穿,起到防止卡钻的作用。此外还要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如果发现沉降,应当立即移动机械并及时进行补浆,使其稳定的穿过溶洞地区。

3.在进行此类溶洞的处理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将比重较大的材料先抛填进去,因泥浆的浮力和比重较大所产生的阻碍抛填填材料不能顺利进入孔底的情况就能得到防止。如果回填少了,堵住漏浆的作用也就没有效果,而回填太高又会浪费材料,为此,回填的高度要控制在5米至10米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地稳住泥浆。若溶洞漏浆时诱发地面沉陷,导致钻机机身发生倾翻,为保证施工安全,钻机刚性平台的辅助方案就需要增加。

(二)注浆加固方案

运用注浆方法处理钻孔桩溶洞,一般通过地质勘察资料,加固和填充钻孔桩穿过的溶洞。

1.依据设计院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在施工之前先找出最大的溶洞,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其次,通过钻注浆孔也可以勘探地质情况,溶洞的填充物和高度可以通过取芯来探明。

2.注浆泵注浆时,要确保注浆的压力不能过大。注浆速度保持在每升15至20分钟以内,使填充物内被浆液充分渗透,然后固结,确保能够有足够的固结体。当进行注浆的施工时,填充物的底部要插上注浆管,并且边注浆边缓慢的上移,提管的速度不能过快。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对渗透的半径进行控制,可以选用325级水泥为注浆液,需要使用双浆液的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验来进行水玻璃的用量确定。

3.在注浆施工时,应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防止浆液流失太远而造成的浪费可以采用间歇注浆方式来防止,在注入的浆液和砂子达到胶结之后才能够进行注浆,注意多次循环注浆,当注浆压力控制值和最小注浆量达到规定时,结束注浆。在注完一个孔之后,还要对其他孔进行注浆,此时要求后注浆的压力不能低于先注浆的压力,当注浆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封孔。遇到溶洞是桩基施工中最大的难题,其危害相当巨大,使之一些经历过溶洞危害的施工技术人员非常畏惧,但像这样的情况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确保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把相关的应对措施安置到位,使危险系数降至最低。只有这样,经济的损失程度才能减到最少,施工质量和安全也就能够得到保障,施工的进程也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三、玉林市自来水公司综合调度钻孔灌注桩中溶洞的灌浆处理

(一)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目的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灌浆时,一般会把1~2根直径20~25mm的铁管绑扎在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上,并与钢筋笼一起下到桩孔,等至桩身砼养护到一定时期后,经过预埋的铁管注入水泥浆液,使桩侧和桩端岩土得以加固。这样就会减少沉降的现象发生,并提高了溶洞对地面的承载力。玉林市自来水公司在进行施工中,对100多根桩进行了灌注浆,使桩基施工中产生的沉渣得以消除。并且桩周和桩底岩土体软化、孔壁泥皮等隐患也得到了良好的处理,保证了单桩的承载力,使整个工程的费用有所下降。

(二)灌注浆施工工艺

钻孔桩灌注浆技术工艺中,预埋注浆管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它是注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在进行玉林市自来水公司的项目工程中,运用了较长的嵌岩桩。在具体实施中,下列问题值得重视,只有这样,预埋管成功率低、可注浆性差等问才能得到防止。

1.把注浆管出浆孔分置为两段,以此兼顾桩周和桩底,桩端部分出浆小孔分布较密,上端桩侧部分则稀。2.为形成注浆通道,必须在成桩3~7天后,对注浆管实施预压裂。3.在进行下管时,要下放水使其注满,保证管内外压力平衡,管端要加堵封实。为防止注浆管被移位时的钻机碰断,孔口注浆管要低于地面200mm至300mm。

(三)压水试验

作为压浆工艺的一道重要工序,压水试验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压实孔壁泥皮及桩端沉渣使之达到加固范围以外;预压疏通注浆通道;检查注浆管间的联通性,使得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注浆的均匀;检查设备密封系统是否完好;确定浆液初压浆力及起始浓度。本工程压水试验水量控制为0.5立方米至0.7立方米,时间在4至5分钟左右。

(四)注浆施工

在全面展开注浆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沉渣厚度及成桩、各桩持力层性状等因素,结合以往的压水试验经验,确保最佳注浆技术参数的有效选择。在开始试验时,逐步增加注浆,并绘制好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当注浆量因注浆压力升至某一值而突然增加时,说明地层结构已经遭到破坏,控制标准便是此时的压力值。

四、结束语

通过实践证明,玉林市自来水公司在进行综合调度钻孔灌注桩中溶洞处理灌浆技术中,很好的处理了钻孔灌注桩在溶洞施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减少了桩的沉降,提高了桩的承载力,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韦宽元.浅议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易见的质量通病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24)

[2]刘建萍,陈伟.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6(19)

第6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

所谓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心理,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对于老师和学生同时而言并非对其中的老师或者学生一者而言,是对于老师讲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双重测量标准的概括,两者既是相对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对于评价老师的有效性的检验方法是测量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则反应在老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上。

二、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且记录笔记,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老师处于引导地位。

因此,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变教育的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听老师话并且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常常是听了老师的话完成作业,并没有再预习和复习。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学习,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会思考并且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获取新知识。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方法总结与分析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探索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1)开端引导法

所谓开端引导就是通过上课前几分钟老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其后的四十分钟内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法对老师的总结性要求较高,把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用简练的语言先做陈述并在接下来的讲课中一一展开。

(2)学生参与法

学生参与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体教学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下分发提纲,将本节课要讲的东西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复习,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提纲提出问题,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问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3)故事引入法

历史就是历史故事的简化版,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历史课教学内容变成历史故事,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故事,以提高学习效率。

(4)联想法

所谓联想法是通过课本的讲解让学生发挥想象形成头脑风暴,让课本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体系,通过想象找到各知识点的相通之处,可以是各朝代的记忆或者按照共同点记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相结合

所谓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让学生根据历史的意义联系实际而是让学生进行情景的复制,通过一定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多媒体教学法

不要一味地使用板书,而应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用多媒体放映,通过历史的短篇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并理解。

(3)激励学生法

所谓激励学生法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或者鼓励,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从根本上接受历史的学习,达到很好的学习目的。

(4)历史展示法

所谓历史展示法是要求老师搜集一些仿制的或者真实的历史文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物品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达到真正爱上学习的目的。

四、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性方法总结实践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历史老师逐渐摸索出多种教学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1.课下学案预习法。

课下学案预习法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很多人说这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并不会。我们的学案并不是传统的拥有大面积习题的学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并通过教师的讨论总结形成的问题式学案,不需要学生大面积地书写,只需要将学案中的问题用笔在课本中画出来就行。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很认真地读书并且很认真地思考,在课堂上明显发现原来学生的迷茫感减少,对于老师讲解的许多东西很快就找到对应的地方,提问时学生回答率也明显提高。

2.课上小组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推广,开始之初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很排斥,家长也很排斥,总担心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会说话开小差不能专心讨论问题。

对于此种情况老师想到了一种好的办法,让学生根据课下的学案进行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讨论,给他们圈定一个讨论范围,这样他们在讨论时就会围绕学案的主题,加上教师的监督,他们很少讨论与历史无关的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变活了,不再像当初的死板,会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也很乐意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很快班级学习历史的氛围变得浓厚,再加上历史老师对课本内容的点播,让他们更熟悉历史内容,学习效率提高不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素质化课堂;打造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打造素质化的课堂是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素质化课堂的核心是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理念模式的改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指导有效预习,为素质化课堂奠定扎实基础

素质化课堂不仅仅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也包括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许多学生历史学习效率不高,一个重要方面是课前缺乏有效预习,导致课堂成为单向灌输的课堂。对此,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充分延伸,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并给予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之前,笔者要求学生系统搜集资料,了解那一时期中日两国在军事经济实力上的对比,了解两国政治体制的对比,使学生对这一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必然结果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在课前预习环节,每一位教师都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还要总结方法经验,提高预习的效率。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就能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对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方面帮助非常明显。

二、设置合作小组,为素质化课堂提供科学载体

素质化课堂一个典型特点是教学互动非常有效,而教学的互动需要恰当的载体进行承载,学生单打独斗显然无法进行充分深入的互动,因此设置扁平化载体是最佳选择。为了体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按照学生实力均衡的原则,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了六人合作学习小组,使互动变成了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成员内部之间互动。这样的模式更加扁平,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合作小组设置中,除了考虑到不同层级小组成员的均衡分布之外,还要强化牵头学生的培养。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学生牵头引领互动,带领大家认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合作小组建立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方便,让每一个小组达到实力均衡、兴趣相同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手段,为素质化课堂增加信息储备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学校教学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大量的教学硬件软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为了打造历史素质化课堂,广大教师一定要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历史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小小鼠标轻轻一点,所需要的信息都会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加深理解。在的胜利教学中,笔者运用信息手段出示了两部分内容,帮助大家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一场战争。首先运用信息手段揭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在生命与财产方面的巨大损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了强烈的愤慨之情。接下来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到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战役。通过这样的信息手段演示,历史课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大家对教学内容理解更加形象了,对其中揭示的道理理解也更为深刻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质化课堂中的信息手段运用,绝不是教师被教学设备牵着鼻子走,而是教学设备灵活为己所用,哪些环节应当使用、哪些环节不宜使用,每次使用的时间、一节课下来的总长度等等,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服务于素质化课堂应充分考虑的内容。

四、组织自主探究,为素质化课堂增强核心动力

素质化课堂建设核心在教学环节,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认真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完善学习成果,使素质化课堂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图说教学中,笔者要求每一个小组进行认真分析,尝试画出的路线图,对的原因、的艰难险阻、完成后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极大的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而且相互讨论交流、群策群力,民主学习氛围得到了营造。再比如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研究祖国统一的意义、祖国统一经历了哪些步骤、目前还有什么困难,谈一谈自己认为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完成祖国统一等等。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自主的发挥谈一谈想法,让素质化课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达到更佳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另一方面还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学习成果整理提炼,要让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拓展思维、掌握技巧。

五、开展专题研究,为素质化课堂突破难点重点

素质化课堂核心在课内,但绝不局限于课内。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究,鼓励和带领学生针对某一方面深度发掘,特别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在十年内战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的危害性,对当年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破坏性认识不足,甚至有学生认为这只是一场思想运动。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向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一辈人了解他们所亲身经历的,然后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每一位学生至少讲述一件期间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于他们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他们爷爷奶奶嘴中讲出来更具可信度。经过全班学生的汇报交流,大家发现当年的确实阻滞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引起了经济的倒退、政治的混乱。在完成了这样的专题调研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分析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那么就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有经济发展良好的运行轨迹等等,通过专题研究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重点难点。综上所述,打造素质化历史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理念创新和改革推进,广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为素质化课堂注入更多更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谷小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思考[J].吉林教育,2014(10).

[2]高浩.初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第8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高中 历史学习 衔接

一、调查背景与方案

高中历史难学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难题,有的学生甚至大声疾呼“历史历史,真是该死”。事实上,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台阶”上。为帮助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顺利地迈过这一“台阶”,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在本校范围内向高二年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00名高二学生参与,其中男女生各50名,这些学生均是从高二年段各班随机抽取,保证了本次调查的科学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高中历史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满意度都较高,对初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85%,对高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73%,对初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83%,对高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71%。两组数据显示,与初中相比,学生对高中教科书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初高中教科书的联系性上,认为有联系的占68%,认为无联系的也多达3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习惯于初中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学习和按地域国别为划分依据的中国史、世界史学习,对于高中以人类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发展历程的模块学习产生了不适应,因为在模块教学底下,原有的时间顺序、地域界限被打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感性生动的特点,而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较侧重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高中教科书可读性下降事实上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产生不适应的体现。

2.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增多的占65%,这反映出高中历史教师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时,只有少数优生配合达70%,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学生习惯于初中历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升入高中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挂图、录音、视频、多媒体技术次数减少的有6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高中历史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学过多地减少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形象化的教具、多媒体手段的话,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经验告诉我们: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要有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形象化,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3.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初中历史学习时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27%,从其它学科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数据远低于其它学科,这既反映出初中历史“冷门”、“副科”的尴尬地位,又说明学生历史学习的不良习惯。在进入高中后,能保持预习习惯的为25%,也就是说初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能保持下来。以前不预习进入高中后形成预习习惯的为26%,与前者相加,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有预习习惯的为51%。这一方面说明高中历史学科地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文科学习的学生开始重视这门学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在对教材内容、教师讲解的质疑方面,能大胆质疑并提出的只有19%,有疑问但未深究的有23%,从来没有过疑问的达58%之多,这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习过分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索,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历史,这种过于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摧残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在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上,初中阶段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占73%,以理解应用为主的只有27%,进入高中后,以背诵记忆为主的为62%,理解应用为主的为38%,这告诉我们,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4.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能力方面。升入高中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同学有48%,这说明有近半数的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怀着一种新奇与紧张同在、希望与畏惧共存的复杂心理。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回答压力很大的占35%,回答有一定压力的占51%,认为没有压力的只有14%。在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认为来自内容太难的有34%,认为苦于没有正确方法的有38%,其它占28%,前二者相加达72%。这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进入高中后什么时候有选择文科或理科的打算,回答一开始的有32%,回答一学期后的占45%,回答一学年后的占23%,后二者相加达6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并未马上放弃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在一学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文科学习的话,或许能发现更多文科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选择理科的同学中仍有60%的同学表示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历史学习,这既反映出历史的魅力,又说明包括理科生在内的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是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

三、调查结论

1.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双方能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避免了盲目提高,高中教师也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能相互了解各自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更加多样化。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利用皮翁效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新生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期望与憧憬,但他们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高深和艰难,因此又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新奇与紧张、希望与畏惧同在,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高一新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扬长避短,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尽快度过忐忑不安的适应期,步入正常的高中历史学习生活。例如,我们放慢高一历史教学的进度,降低难度和要求,及时用较简单的题目检测,及时给予高度评价。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暗示学生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9篇: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98-02

自主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在学习时一种自动积极学习的行为,这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所以,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基础教育时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改革课程的必要性

过去学生对历史学科是既喜欢又很尊敬,而现在却成为学生课堂上氛围严谨、枯燥乏味的科目,且也是考试科目中较难的一门。如此教师教学时要怎样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问题是个难题,所以落实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不能只是形式,必须要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几个比较严峻的问题:(1)有些教师专业知识缺乏,个人业务能力不够;(2)课堂中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比较随意,且课前备课与课后积累准备不足,脱离了中考大纲以及课程标准的需要;(3)教师自身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知识点的检查,让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毫无基础与学习乐趣可言,由此,学生对历史科目就不够重视。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那么就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个人专业知识要不断地完善更新,积累知识,同时,要让自己以最大努力促进历史科目的地位提高,多安排与中考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初三教师减轻负担,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二 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1.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利处

第一,促进学生自学能动性有效地施展,重视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及创新。随着新课改提出合作学习为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充满了积极性与热情,面对课堂能积极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能自由展现思维优势,在课堂上的问题研究及预习呈现,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并处理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与创新精神得到发展,促使学生思维空间更宽广、更灵活。

第二,在课堂上要展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新课改以人为本。新课改提出,自主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师主体模式,这里主要以学生为学习中的主体,如此,很多教师就了解到课堂上是展示学生的沟通交流与才华的平台,而不是展示教师自我的平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第三,历史课堂中要充满热情活跃的气氛,促使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另外,自主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展示才华与说话的机会,就有了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时间,如此,历史课堂就从最初的枯燥乏味变得活跃轻松有效,使学生喜欢历史课堂。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要是喜欢新的教学方式,如此自主合作学习正是学生喜欢一种教学方法。

2.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弊病

第一,由于课堂教学进程很慢,导致教师原本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每堂课教师都有安排教学任务,初中历史教学的进程都掌握在一课内容一节课,每个学期历史科目较之其他科目的教学内容比较艰巨,如今实施新课改提出自主合作学习,所以课堂上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讨论的时间很多,然而学生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就下降了,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就得进行全面详细讲解,那么就出现了课堂实际教学时间减少的问题,如此,就会出现教师安排的课程计划发生改变。

第二,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性差,且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一般在课堂上都很懒散。课堂上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利用自主合作小组学习时与其他学生聊天说话,影响了合作小组学习的学生,且严重破坏了课堂纪律与其他学生学习的环境。要怎样管理与控制就得进一步研究。有些不喜欢学习,混时间且家长没有时间管理的学生,如仅靠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减少了教师的监督管理,也是无法完成的。这些都是在自主学习合作中,学习能力要比正常的低,所以教师应严格监督、管理和教导这些学生。

第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任务增加,则完成就相对较难。在课堂上实行自主合作学习表面上是减轻教师的负担,实际上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压力,一堂成功的自主合作学习需花费许多课后时间,尤其是历史科目,学生在家里最少也要用30分钟左右来进行理解阅读教材,然而在初中学生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增加负担,因此,提高自主合作小组学习效率也就难上加难。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是很好,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自主合作学习能为历史教学在某程度上得到改变,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教学的利大于弊,但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时间来验证,随着时间的变化来不断地更新完善的。

参考文献

[1]陈慧敏.初中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初探[J].文教资料,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