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第1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影;因特网;第四媒体;网络电影

电影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年轻的艺术门类,又被称为“第九艺术”。从诞生之日起,电影就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西方工业文明的最新技术成果。首先让我们对电影的发明作一个简单的回顾。19世纪后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推动了声、光、电等学科的发展。1824年,“视觉暂留”原理在伦敦公布,“诡盘”、活动幻灯与照相机相继问世。之后,科学家又发明了连续摄影机、放映机等。到了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造了活动摄影机,同年12月28日,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上映了他们拍摄的《火车进站》等几部短片,标志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正式诞生。以后,电影由黑白发展为彩色,由默片走向有声片,随着科技发展而日臻完善。

在技术层面上,电影是物理学、化学、光学、机械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产物;在艺术层面上,电影集中了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可见,说电影是与科技结合得最完美的艺术门类并不为过。早期影片诞生后,“美国的格里菲斯首创蒙太奇手法,前苏联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1]经过这两个提升之后,电影才从一般媒体转化为艺术媒体。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一部电影从制作到发行的全过程,也就是作为传播主体的影片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复制,向大众传达兼具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的信息的活动。和广播、电视一样,电影也属于面向大众的电子传播媒体,同样要面对受众的选择,并在对市场的争夺中逐渐形成独特的传播特性与艺术风格。

电影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冲击无疑是电视的面世。电视产生于电影之后,吸收了电影几乎所有的艺术特色,却比电影覆盖面更广,接收更便捷。在信息的传达与接受方面,电视具有即时性、连续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人们既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卫星传送目击自己所关注的事态的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可以在另一个时段打开电视了解被自己错过的讯息。在同一时间内,坐在电视机前手握遥控器,显然比面对银幕时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正是这些传播特性拉开了电影与电视的距离,使电影市场一度面临崩溃。

然而,正如其他艺术一样,精神快餐带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接收方式,同时还会造成艺术作品中“营养”的流失。电视更像是家庭生活中不被关注的一分子,全天连续播出的节目在耳边喋喋不休,插播的广告与家中的琐事时时打断人们的思路,在那方小小的、闪烁的屏幕前,受众不容易全情投入,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大量流失。电影则不然,坐在漆黑一片的影院里,巨大的银幕充斥整个视野,人们暂时忘却了其他观众的存在,甚至忘却了自己的生存状态,发生“移情”的心理作用,化身为剧中人进入一个全新角色,在半催眠的收视状态下,与主人公一起完成一次心灵的历险。这样的艺术感受是电视所不能达到的。因此,除了提高叙事技巧,使情节更引人入胜外,电影制作者还选择了以高投入大制作来制造气势恢宏的场景等手段,以求获取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也不断提高画面质量与音响效果的技术含量,让观众获得更高的视听享受。

在与电视进行的市场竞争中,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电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的崛起给电影业以极为深远的影响。电脑时代的数字化技术,首先赋予电影这一视听艺术以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从过去到未来,从历史题材到科幻影片,银幕上的世界几乎囊括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包括社会环境与思想感情。

虚拟现实与全息图像技术的发展,使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甚至消失于无形。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虚拟现实背后的构想是,通过让眼睛接收到在真实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2]

计算机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电影《侏罗纪公园》利用电脑动画技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甚至连皮肤的肌理组织都清晰可辨,并藉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阿甘正传》里一个50 000多人的反越战大规模示威场面实际只动用了1 000名群众演员,其余都由计算机复制完成。以电脑动画人物代替演员的影片也已面世,“电影《超技》中,人们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对真实的演员进行模拟复制而得到的电影演员的视觉虚像十分完美地替代了真正的演员进行表演”。[3]计算机图形技术在电影特技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电影的制作成本,并悄悄改变着电影艺术中传统的表演与拍摄理念。“全息图像(hologram)就是把一个情境中所有可能的景象聚集在一个光调制模式下的单一平面上。随后,当光束通过这个平面时,或被这个平面反射的时候,原先的景象会在空间中以光学方式重组,成为立体影像。”[2]戴上特制的头盔之后,观众看到的不再是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而是微型显示器上的图像,当观众转动头部改变视角时,景象也随之变化。观众在欣赏这样的影片时,能更彻底地暂时切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完全沉浸到电影世界中,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真正实现情绪的释放。

Internet最初作为军事实验网络在美国建立起来,“1989年,美国的MCImail商业网与Internet联网,从此,Internet逐步真正成为全球网络。同年,万维网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软件”,[4]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互联网迅速成长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这一概念,是在1998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的。有学者认为,“广义上的‘第四媒体’通常就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5]不过,因特网并非只具备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5]无论使用哪种定义,第四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传媒,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电影对科技的兼容性,使它理所当然地要介入到因特网这一新的传媒之中。只有借助新的传播手段,电影这一传统工业文明的表达形式,才能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大致有三种形式:

互联网作为内容。互联网进入社会生活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网上交朋识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甚至与素未谋面的异性碰撞出爱情火花。电影和小说是最能忠实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艺术样式,于是以网络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和小说应运而生。较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当属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小说首先在网上发表,描写了一对年轻人以网络为媒介相识相遇并展开一段青涩的恋情。在受到广泛关注后被搬上银幕,它在国内首开网络电影先河。虽然公映后褒贬不一,却不失为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互联网作为载体。互联网仅仅作为信息载体和数据库而存在,给使用者提供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各个电影网站共同构筑起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影片库,不分昼夜地提供各类影片,几乎可以满足一切电影爱好者的口味。只要有足够的带宽,人们就可以轻松地选择下载或在线观看感兴趣的影片。最新的VOD点播系统,把最新最多的影片送到千家万户,使观众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在网上,看电影比看电视更加方便。“以电影点播(Movies on Demand)为例。有了这种服务,用户就无须再为错过某一部影片的播映时间而发愁,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点播贮存在视频服务器上的电影或录像节目,进行暂停、播放、快放、慢放等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话,点播还可用覆盖在主画面上的文本、静态图像、音频以及视频提供各种专门的服务。”[6]通过各个站点设置的相关链接,人们还可以了解到与影片相关的更多内容,比如故事背景、拍摄花絮、明星轶事,等等。这种结合方式目前较为常见,除了吸引影迷的视线外,网络也被电影制作单位当作低成本的宣传工具,为影片赢取市场服务。

互联网作为手段。将互联网引入电影制作后,电影被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传统电影与网络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信息的单向流动,而后者则与受众处于双向、互动式的交流之中。网络电影变情节发展的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或多线性结构,通过网上的多重路径,建构起一个立体的叙事网络,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角度与层次的剖析,以揭示更深层的内涵。观众看这样的电影,就像阅读超文本小说一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情节发展走向,不同的链接将会引导观众通往不同的结局,人们可以真正地参与到电影情节当中去,充分享受到网络艺术的交互性特点。“到哪些空间去、按什么顺序去,是你可以自己作出选择的,无须按照作者设定好的路子走,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可能存在的选择有许多种,这就是所谓的‘多线性’。”[6]

第2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1.1缺乏相对完善的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功能需求较多,人们在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资源时,对信息资源本身的依赖程度较高,基本将信息资源载入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中,通过系统各项功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及分析。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处理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整理、分类及分析,而是需要更多的功能,如传输、共享、预判及资源置换等。现阶段,计算机处理技术缺乏相对完善的信息技术功能,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2网络平台安全性能较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项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主要虚拟活动场所之一,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信息资源,拓展视野,还能实现资源互置与共享,加强现代社会的资源流动。但是,现阶段的互联网平台安全性能较低,人们在网络上浏览网站、购物、交流、预定出行工具时极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容易丢失企业信息资源,内部系统感染网络病毒,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1.3缺乏精准的信息资源筛选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网络平台的依赖逐渐增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查找需要的资源及信息资料。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缺乏相对精准的信息资源筛选系统,不能十分准确地提供人们所需信息,导致人们在网络平台中搜索信息时不仅需要准确输入信息关键词,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对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人为筛选。这种情况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不便,还降低了现代人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认同感,不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4数据传输技术发展缓慢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给现代社会企业及个人带来了便利。大量的数据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及性能良好的信息传输技术作为支撑,不断增加的数据传输内容给计算机传输技术带来了较大压力。现阶段,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无法满足网络信息资源传递的需求,需要计算机技术科研人员不断探索计算机信息处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点,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数据传输与储存能力。

1.5缺少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人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无法满足“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处理需求、信息资源传输需求、信息安全保密需求。现阶段,我国缺少优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人才,不能针对问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深度开发与探索,导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缓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传输、保存与保密时,没有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对企业软件及硬件设备进行维护,没有专业人员对多余的信息数据进行清理与转移,也没有专业人员对计算机联网安全进行保护,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企业数据资源丢失。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措施

2.1应用于信息资源处理,实现“数据化”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信息资源处理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加工技术,为现代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快速的信息资源加工、处理、传输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计算机信息资源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传输技术。其中,信息获取技术是将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融合,为计算机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平台,确保工作人员在保证信息资源安全、稳定的同时获取需要的信息。信息加工技术是重新整理已经获取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有序处理,工作人员可以运用DEEPWeb数据感知、数据索引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相对完善的“大数据”模式。信息传输技术是要在计算机信息资源处理体系中引进网络功能,建立网络传输通道,将信息数据传输到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

2.2应用于数据储存,促进存储技术发展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数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因此,工作人员要大力发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数据存储功能,促进存储技术发展,推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存储技术,是计算机在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后,将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空间中,为使用者后期调取和查看做准备。要提高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首先,积极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选用“Hadoop”技术,计算较为复杂的数据,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能力。其次,引进WebService接口技术,实现网络储存,避免大量的信息数据占用计算机系统,防止计算机系统瘫痪。最后,引进计算机操作系统与服务器,将数据功能与网络存储功能相结合,实现数据一体化处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化发展。

2.3应用于数据信息保护,强化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社交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与活动越来越频繁,网络购物、网络订票、网络交友、网络教育等多种网络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的数据信息保护功能尤其重要,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提升计算机信息保密性已经成为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人员首先要处理现阶段网络平台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结合人们开展网络活动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聘请专业计算机人才进行定期维护,避免计算机由于防护功能漏洞受到网络病毒侵害。其次,工作人员要引进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如防火墙、木马监测系统等,彻底隔绝网络病毒,防止不法分子盗取计算机信息。最后,人民群众应自觉接受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登录正规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2.4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计算机专业人士的要求不断提高。基于此种情况,要重视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推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要重视计算机学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意识,为我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各地区的中职、大专、大学本科院校要积极开设计算机信息专业,加大专业教学力度,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

3结语

第3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网络互联线路

1 网络接入技术分析

网络接入方法的结构,被称为发生在相对于用户的网络的最后一程的网络接入技术,网络的接入部分,是网络的最有希望的方面的性能在显著增加。本地环路网络即互联网用户的一个瓶颈,在世界上有限的业务发展,并抑制其功能,该用户的接入线路数百万和完全用户相对于高性能器件,而另一个线位于一端上。为了提供广泛发展的前景,为了解决这一瓶颈,电子和光学器件,(个人计算机中的数据的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的数字电子系统,信息发送装置的性能的快速发展,稳步增长的高速,一环为。由于仍然传输铜本地环路的模拟信号,通过一个狭窄拥挤的无线电波无线信道仍在使用。现有规模扩张获得了7.5亿条接入线路,现在提供了超宽带全球网络瓶颈,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相对一些瓶颈,一对金属丝的,但可以支持此对话双常规铜的带宽足够的容量,有一定的阻力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数据-fi,数据用户欲相互交谈,并不仅期望看到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另一侧的虚拟图像,所以,需要在传统接入技术,以制成高性能(访问,访问路由),瓶颈可以经由链路访问网络。为了增加在最后旅程的网络带宽,达到了沟通的家庭或小型办公室,广泛的用户来满足需要的基本前提。实际上,通过提供一种低比特率的今天,在除了限制本地环路带宽,在目前的技术瓶颈,在本地环路中,运动图像数据,以确保它是由网络提供的其它高带宽服务,以足以。

2 xDSL的分类及应用

不同的调制方案,所述XDSL在任何字符或字符串表的“X”响应于不同的信号传输率和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并寻求距离应用的对称性,xDSL的是考虑到多个类并且可以被划分。

2.1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非对称技术的传输速度。 8Mbps的用于用户的以1.5Mbps下行传输速率,和640Kbps到的方向扭转从网络通信提供商为16Kbps的电话线路的上行速度。从5.5的ADSL的最大传输距离主要适用于用户的通信中心局。通过大量的函数,而不是上网的ADSL技术比数据的用户已经下载的数量大得多,而且它最INTERENT和点播(网上冲浪)内联网应用,是一个视频(VOD),远程理想的模式成为LAN(远程局域网)被加载。 ADSL技术,电话线,只使用一对长距离传输的优点,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式,它是现在不便昂贵调制解调器,是缺乏促进约束传输速度和距离彼此的。

2.2 RADSL(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路,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路)

RADSL是适应于传输速度和距离,禁用的条件下的线,并且基本上提供相同的ADSL。 RADSL,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通信资源动态地不同的费率,用户的访问速度,距离,该距离品质双绞铜线该用户允许使用不同的铜连接,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调整。传输速率,一般地,使用两组全双工电话线路,T1 / E1对称性,也就是,为了提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带宽等于一个传输速率,其效果具体的传输距离,典型地,是仅5公里的应用是取代T1的常规方法来连接远程办公室。与一般的基带调制解调器相比,HDSL是不同的网络通信的DSL技术,一些公司,因为该设备的价格,减少了HDSL的技术,最成熟的,正确连接时,传输距离在,我现在用的是校园。只有有效传输距离HDSL5公里,但您可以通过安装一个信号,可以延长传输的传输距离。由于使用对于HDSL电话线两套这样的双向传输的,并适合于连接本地环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校园网络的应用数字PBX系统。在HDSL的缺点,用户需要第二个电话线是比较小的厂商可选的东西。

2.3 VDSL(超高速数据速率数字用户线路,高速数字用户线)

该技术是不对称的VDSL和ADSL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视频,多媒体,和其它相关的传输距离,或者它是一个应用程序,它主要用于,通过使用电话线,13Mbps,获得高达52Mbps的下行传输速率,VDSL是,对为1.5Mbps,2.3Mbps的上行链路传输速率。如可以看到的,最大的优势,VDSL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可以非常高;但是,如果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是不稳定的,没有标准。

3 xDSL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信息始发网络的迅速普及,光纤是非常昂贵的。不适合大面积使用的因素,如注意力再次xDSL技术产业。在美国,1996年政府显著xDSL技术,促进自由竞争发展,电信部门,“允许,我批准了电信改革法”。顺便说一下,xDSL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他们需要获得了广泛的商业应用之前,解决了许多问题。在第一和最重要的问题,统一的,是需要形成一个开放的标准浓度。其次,互联互通,提供安全和干扰问题。最后,它被转换成影响的非技术因素从xDSL的xDSL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成功的技术的其他问题。

各种xDSL技术中,ADSL技术是目前最有吸引力的。 ADSL是通过使用频分多址复用FDM和回音消除在电话线路上的带宽的多个信道的方法有两种高传输速率。太平洋靠近北美国家,对ADSL技术的研究试验是在大规模临床试验。 ADSL调制解调器不仅用在实验成功的北美和欧洲,除了几十万行,你已经通过了测试在超过30家公司。和商业应用中,为了解决所得的消费应用这样的问题的问题管理和计费,目前重要的问题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

第4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初期,是以集中控制的工作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集中控制系统会建立统一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等工作。如果集中控制系统出现了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发现,有助于企业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系统的控制效率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集中控制技术主要是将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作为控制主体的,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运算、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状态显示等工作内容,以上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IPC(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完成的。IPC会收集温度、PH值、压力等相关数据,并通过接口卡来接受经过处理而得到的信号。集中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旦出现控制失误的情况就会使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控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一台计算机已经无法负责控制多种信号的处理工作。为解决以上缺陷问题,以集散控制工作方式为主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随之发展起来,集散控制又被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集散控制又被分成了上位机与下位机,集散控制系统将通信作为系统的核心。整个系统的集中监视工作主要由上位机负责,而下位机则负责控制分布在各现场的用于分布控制的个体,集散控制系统的上、下位机通过通讯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保持信息通畅。集散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拓展性。但许多厂家为实现经营垄断常常采用封闭形式的集散控制系统,阻碍了集散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发展。

2封闭集散控制系统到工业现场中线的发展分析

封闭式的集散控制系统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和开发性,系统存在无法共享信息的局限。为增强集散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和开发性,在构建系统过程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网络化的网络协议,工业现场中线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由该技术构建的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工业现场中智能化仪器、控制器、执行机构设备之间保持信息通畅。整个控制系统按照总线方式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协议,以该协议方式进行现场所有支线工作的协调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维护资金,该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的显著优势,用户的功能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将工业现场作为中线,通过收集中线中的信号或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分散控制管理与集中控制管理进行了有效结合,将系统危险分散开来,实现控制分离。

3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控制发展分析

以太网工业协议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和适用性。但目前,企业化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网络信号,无法确保系统时刻保持在稳定的工作信号下。信息化工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太网不稳定问题。基于该技术下,系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转移,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都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最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并提高控制效率。

4总结

第5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 初中 信息技术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

一、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情绪方面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很好的为学生营造恰如其分的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文主义学习情趣和愉快的学习心理环境。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

为此在教学中应采用超前预测备课法,提前几周进行前瞻性备课,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这样会使教学设计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和改动会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二、采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三、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理想平台――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这种难以想象的宽广,学习情境又是那么“无边界”,它将大宗大宗的信息置于学生的手指上,它不但非常适合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和“开放学习”及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趋势,而且同时也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这种网络环境极大拓展了的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网络环境,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只能是一个梦。

2、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

结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学生活动为中心)―任务小结―作品评价―任务延伸”五个环节。为了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人们不仅需要多种知识,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识的技能,并能把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实际运用。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知道何时需要信息;确定解决特定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这种全新的网络教学设计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并且真正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要求。信息素养不是学生对教师传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出来的。这里的知识与经验包括一些朴素的信息素养,学生从具体生活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各种信息素养。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学生通过真实课题和情境的学习与反省,提高了对信息伦理道德的认知能力,并反映出良好的能力表现;对问题解决方案的主动研究、积极探索并得到解决,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同时知道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

四、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由于其知识信息更新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科整合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笔者认为,中学阶段在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各学科之间、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和谐渗透式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应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整合学习模式的探索。

第6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学习工作中都会运用数学计算。计算能力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将互联网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相互结合,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解题思路,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习方案,有效地培养学生计算时的多方位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将互联网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我国教育界加强了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关注,同时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也受到了来自每位家长的广泛关注。虽然有部分人员认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以后的学习生涯无足轻重,但是随着学生不断升学,遇到的计算问题越来越复杂,对一些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总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错综复杂的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甚至知道解题的整体思路而由于计算能力的不足,导致计算出的结果错误或者不能计算出来。因此,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就如同修建建筑物,只有建好根基,才能修得更高。由此可见,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对于计算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得参差不齐。对于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学习也越来越认真,充满了自信;然而对于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经过多次失败后,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影响学习成绩。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周围不断涌现出千变万化的新事物,许多事物也不断被淘汰,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很多之前的教学模式只对以前的学生比较有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一个高素质的、全方位的、有很强计算能力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只会背题、做题的学生。这种教学培养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学生。因此,将互联网充分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是巨大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中年级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难度较大。要培养好计算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需要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加富有创造性的解决计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同样也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的教育工作。

(一)合理利用互联网,创新培养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要合理利用网络中的知识来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锻炼面对问题时的思维逻辑能力,避免在面对应用题以及计算过程中由于思维逻辑能力不够而导致解题失败等。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并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计算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能力的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小学中年级数学教育方法与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略显枯燥乏味。当解释一个计算题或者应用题时,教师首先会分析题目找到解题思路,然后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没理解到解题思路,教师就需重新分析并计算出结果。结果往往是教师讲解得很累,学生们学得也很努力,但是最后,同样还是有些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甚至有学生看过教师的计算步骤后,并没有自己动手再计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计算的能力。实际的动手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他们解题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还能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实现高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课堂,突出教材的关键点、重点以及难点,然后利用互联网将困难复杂的计算步骤等教学内容转化为视频,让学生回到家里同样可以学习。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不明白的计算步骤自由重复观看学习,还可以自由调节播放倍速以及播放次数,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学习。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数学计算的事物通过互联网转化为情景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拉近数学计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数学计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互动在传统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所有的教师都是很严谨的,都会遵守教育准则。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每一个计算步骤,尤其是计算过程中不能错一步,否则会导致后面的计算步步皆错。一方面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威慑的感觉,好像是在强迫学生学习,强迫他们听话,但这些现象往往会造成反作用。另一方面,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常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样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过度紧张导致计算出现差错,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除面对面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流,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自然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应会得到提高。而互联网的视野空间广阔,学生的学习范围不仅限于书本和教室,思维空间也可以得到拓展。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安排布置计算题等,让学生积极训练计算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如此。只有对算法算理充分掌握后,通过大量的计算不断锻炼计算能力,防止出现掌握了算法算理而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导致计算失败的现象发生。当发现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同学、教师互动以及讨论,借鉴其他同学的理解,趁热打铁,及时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提出了正确答案的学生提振自信心,使他们对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愿望更加迫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更多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其他的学科也有巨大的帮助。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共同培养在运用互联网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方式主要是打电话、发短信,然而当教师有事需要通知所有家长时,这种方式就比较繁琐。现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与家长沟通,此方法既简便又快捷。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避免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而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成绩。家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学生解题讨论,与孩子一起解题、一起计算,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关爱,同样会拉近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当孩子解出正确结果,家长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或者小小的奖励,让孩子在锻炼计算能力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遇到不同的见解可以进行辩论,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并在必要时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以此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最终为学生规划出合适的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学习具有实际效应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总之,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将学习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计算结合起来。

(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有效提高计算能力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推导公式。要想学生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所以,教师的目标是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公式或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例如,面对一道计算题,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楚该怎样列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以及应该怎么计算,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第7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媒体探讨 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99-01

1、互联网技术与媒体发展的现状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文字的诞生,造纸技术和活字印刷术,无一都成为媒体的工具,为信息的传播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显然,媒体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脚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也一直依赖着先进的技术,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依托媒体的传播得到高速发展。媒体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信息,媒体发展的趋势是推动信息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因此,收集更广泛的信息资源,高速的将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传播,是信息传播发展的需求。今天的媒体已经利用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政治和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媒体也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已经涉及到百姓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媒体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具有的作用,主要就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传输信息的工具。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它改变了人类对于媒体传统的观点。使媒体借助互联网成为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进行商品贸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借助互联网承担了一个出色传输工具的角色。

2、互联网技术特点与媒体的关系

2.1 互联网的应用与媒体传播关系

媒体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依存于先进技术的问世,才促进了媒体的发展和作用,每一次媒体对社会的推动作用,都是借助于科技的创新和突破。在近代社会,作用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传统媒体是报纸,报纸是利用文字以纸板的形式,将社会信息和科技信息向社会传播,使人们通过报纸得到最新、最快的信息,它的方便、快捷使报纸至今仍成为主要的媒体之一,使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依然是人手一报,成为人群喜欢的媒体。当然广播、电视也是人群喜欢的媒体形式。人们非常喜欢新闻联播节目,快速的了解全国的形式,因为新闻联播的时间至少比报纸的传播速度快12小时。尤其是作为媒体的收音机和电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1916年美国已有矿石收音机出售。1921年,收音机生产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1922年销售量达10万台。随后收音机便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普及,虽然如今电视得到高速发展,但收音机以它独特的优势,至今仍然占据重要的作用。如今电视已经经过技术的换代进入到数字化模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最主要的媒体平台。显然,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是当今社会标准的媒体。最新的媒体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成为媒体是由于它无论是传播速度、传播广度和传播选择都具有优势。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下面来探讨互联网技术影响媒体的具体方式。

(1)互联网的智能化。互联网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媒体,它已经成为网民生活的一种依靠,因为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器和音箱,既能有选择的看到美丽的画面,又能听到声音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享受,同时它的内存功能又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又可以便利学习者使用键盘就可以探索科学的秘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可以把人与人拉的更近,可以把地球变成地球村,因此,借用网络和计算机可以进行技术科贸易的往来,人类可以随时利用选择的确定,得到政职、经济、贸易、科学等全方位的信息,互联网和计算机已经把媒体的创新模式变的更加快速、方便、人性化。

(2)互联网参与性。互联网媒体不仅打破了线性的传播模式,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内容制作模式。互联网以其开放多元的信息空间和兼容的平台,给予用户充分的参与性,信息可以突破传统的按照级别的从上到下的传播秩序。近年来互联网的技术逐渐的完善,同时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使网络市场非常活跃,用户的数量也在逐年的激增,使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2.2 web2.0技术的发展与媒体传播关系

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逐渐的发展和深入形成了如今的web2.0技术应用。Web2.0是相对于Web 1.0的新的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是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的引擎结构,实现信息的搜索,而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成为了网站信息的使用者和网站信息的建造者,这样的一个双重的身份结构使得Web2.0技术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的变广,受众群体逐渐的拓宽。

对于Web 2.0的定义有多种,有内涵和技术上的很多解读,但是它的核心还是互联网,它扮演着社交网络的一个自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可以创建,同时可以实现共同分亨、相相融合。

3、互联网发展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根据几年的数据调查和综合性的评估,结合多方面的数据统计,除去传统的是那种主要媒体方式的受众,手机的受众将成为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普及的过程中就逐渐的形成了其第一位的媒体传播方式,而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的受众数量。足可见,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互联网在传统的技术上也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改良,如今发展的无线上网业务等,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局限,使得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样,互联网的特点越来越优势。互联网的受众群体逐渐的扩大,受众的数量在增多,互联网的内容涵盖越来越广泛,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互联网使用对象,互联网的信息获取形式多样,信息可以实现及时的上传和互享。

同时互联网技术在逐渐的完善过程中,也被开发出来广泛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增长必然推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在高科技时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得到高速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在我国已有数亿的网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交流、贸易、订票,网络和计算机的功能凸显,使互联网和计算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价值的重要支柱,因此,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媒体的发展前景将有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1、it男是指从事IT行业的男性工作者,这类人的特点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久坐不起,甚至很少喝水和上厕所,因此,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比如:视力下降、容易肥胖等。网上所说的it男,是指计算机维修工、数据库系统管理员、游戏程序开发师等,一般是比较宅的男性。

2、it(互联网技术)一般指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连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促进各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的开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体育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互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将逐渐电子化,整个教育领域正发生一场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的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步被打破,学习过程将呈现多样化、社会化、主体化的趋势。“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规定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如何努力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体育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整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育人效果,便成为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互联网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具有开放、灵活、交互、共享和协作等优势,对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展提供了极大方便。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相比于传统教学内容,如文理类知识,其需要良好的学生参与性、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技术是必要的,也是其天然的需求。互联网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性。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听讲与练习的教学形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机械的练习与被动的灌输状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活动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和强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变成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理论教学上,不再纯粹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中的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视音媒介的强大功能,通过Flash、PowerPoint 等多种网络软件将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全方面、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视音媒介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力学原理和体育动作的展现,加深他们对动作要领的记忆。如将体操的一个连贯动作按照“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分解动作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学生则可以准确把握动作要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体育训练过程,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规范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技术性动作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连串的完成。例如在打太极、投铅球、挺身式跳远等项目中,稍纵即逝而变化多端的动作对于学生清晰记忆是困难的,对于每个老师演示的标准也是很难把握和统一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动作技术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之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尽快建立体育技术、战术动作的表象,提高动作认识的精确性, 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此外,通过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研究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设计出高、难、新的动作。

1.2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自动化软件

随着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office 办公软件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大部分教师已经使用软件“WORD”写教案、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等。此外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符合体育自身特点的软件系统。比如,有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的基于体育教学实际的应用系统,如“体质监测系统”、“田径运动会编排及成绩管理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体育课程考核环节,某些学校利用计算机和一些相关的软件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的试题库,可以非常方便地调取试题进行测试和自动评分,节约了时间,规范了考核标准。

在课堂教学之余,体育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体育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查询、阅读前沿文献,搜集体育相关数据,并在网络上与同行交流、探讨,不仅提高了科研水平,还极大地充实了教师的教学内容。

1.3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网络交流工具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建立起了富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网站,搭建起师生网络互动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资源,起到了较好低帮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可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学校网站链接对其他院校有关体育教学信息进行查询和交流,更新更多的体育信息。

此外,教师还积极主动利用起网络交流工具,如 BBS、QQ、E-mail、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基于网络交流工具的个别辅导式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情感,无形中提高了体育课教学的吸引力。

2 体育教学在应用互联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 领导层对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高校学生扩招幅度较大,但学校在经费预算时未能随着规模的扩大按比例增加体育的投入,体育经费没有得到同步的增长,致使运用互联网技术必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不完善。另一方面,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对于互联技术的培训也相对较少,更是缺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培训。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要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还需要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在此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同时多开展有关互联网辅助教学的研讨会,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化

许多学校只是片面追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的使用和普及,给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改成用计算机课件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把原有的纸质教案或板书改成 PowerPoint 等电子版的形式,把原来的板书抄写或讲解变成了电子幻灯片的播放和演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这样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没有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反而显得死板而缺乏变化。此外,由于多数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有限,高水平的课件成品不多,很多是套用现成的软件,或者许多老师用同一课件长达数年。这样非但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还限制了老师的即兴发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沉闷。

2.3 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教师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当前,许多学校虽然采用了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但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教学网站建设中缺少教学互动版块,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只注重知识点的重现和展示,虽然配有图片和动画等更为直观的演示手段,也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还有一些学校,课程网站和课堂教学相脱节,导致学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教学网站。网站建成后的管理维护滞后,内容较少更新,带来学生点击率下降,有些网站甚至出现长时间无人浏览的现象。

3 改进措施

3.1 加强学校互联网技术条件与环境建设

学校领导层一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硬件方面的持续投入,如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与质量、现代化的信息办公设备;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校园网络服务的软件条件的不断改善,要么实行市场化采购或外包开发,要么学校自身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体育专业人才配套,加大教学软件的开发力度。此外,要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建设,实现馆藏图书数字化和网上书刊检索、购书推荐、预约、新书通报等网络功能,丰富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最新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

3.2 加强体育教师互联网技术知识的修养

互联网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是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广大体育教师或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或受自身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限制,不愿意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影响了互联网辅助教学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逐步培养兴趣,通过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总结经验来获取必需的互联网使用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通过定期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3.3 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水平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针对整堂课设计制作而成,不符合教师的教学个性,因此很难适合其它教师的需要,有时也不需要一个完整的课件。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给学生展示实验现象,或者只需要给学生展示实物,或者只需要一段动画,或者只需要播放一段音视频资料,完整的课件就显得有些多余。近年来流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积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欢迎。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积件提供了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素材,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进行组合,适合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要。积件较之普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有如下优点:

①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 21 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计算机是人的工具,这是积件思想的核心。

②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③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愈大,也就提高了积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④积件本身不带有任何企图包办师生教于学的思维或理论。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供教师任意选用,为教育的主体服务,因而受到教师的欢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质是辅助工具,而不是代替教师。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课件思想走向积件思想,标志着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积件思想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与产品开发分离,定位于教育理论培训教师,让每位教师自己运用教育理论去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活用教学素材和微教学单元库,活用教学理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之必然。把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发展趋势,适应这种发展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更受欢迎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也才能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敢于创新,构建实时与非实时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实时在线教学是模仿传统课堂的组织模式,由老师、学生组成班级。实时在线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和老师能够远程沟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工具可以是论坛、共享白板等。还可以基于远程会议系统,老师、学生之间直接通过语音、视频进行交流,这种网上课堂使身处异地的师生能够在网络虚拟空间共享各种资源,完成学习过程。这种方式由于老师和学生同时在线,因此对学员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较容易得到保证。

非实时或离线方式由教师确定学习主题,通过网络分发材料,学生在线运行或下载课件等资源,在个人学习终端上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这种方式是学生网上自学的常用方式。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高度个人化的,便于安排活动进程,支持信息的重复浏览和使用。离线方式的学习也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最简单的交流工具就是电子邮件。教师向学生发送资料、部署作业任务,学生将学习情况、疑难、结果反馈给教师。还可以通过 BBS、微博等组织和展开讨论,教师定期进行整理,通过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2011年1月21第一个微信版本,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突破1亿大关,2013年1月15日,腾讯微信宣布已达到3亿用户,年轻的学生又是这些用户的主要人群,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一个虚拟网络教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建立微信群, 把课程内容在微信上进行, 形成网络“黑板”; 学生则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微信, 把课程微信设为关注对象, 随时接收教师的信息。同时,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疑问、作业情况通过微信发表, 教师可以即时地进行查看和回复。而且,教师可以在课程微信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也可以由学生自发专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小组分工、学习进度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早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介和教育管理的有力工具。同时,随着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科学、恰当地运用这一现代技术,必将成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求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优化组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这要求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大相应的投入;老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现代化网络技术水平,培养、提升自身和学生的信息素质,实现实时、互动的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美凤.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73 .

[2]王俊鹏.计算机与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10).

[3]胡阳.多媒体技术视域下的中职体育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