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范文

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

第1篇: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精神,扎实推进正在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使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今天我们在路北区召开中小学文明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现场会。我想,这个会议非常有意义,党的*刚刚闭幕,“和谐”与“文明”联在一起写入了。会议的意义非常重要,请大家认真领会。我们利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了4所学校,刚才路北区又作了经验介绍,一会儿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徐景田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党委和教育局讲几点意见。

多年来,我市一直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先后命名了三批文明校园,共计60所。*届六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之后,我市坚持以提高文明素质为主线,以校园安全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支撑,以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结合实际,强化管理,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和“抢抓新机遇,建设新*”献计献策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下发了《*市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意见》、《关于“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落实措施,推动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培育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规模开展了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确定了一批文明礼仪实验校,评选树立了一批省、市文明礼仪示范校,促进了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以迎接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中小学管理现场会为契机,抓典型,找差距,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搞好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全市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内部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强化了督导排查,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五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科学育人精神,为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提供了队伍保障。六是对照省发和谐校园创建标准,组织力量加大对创建工作督导力度,推荐、评选了一批省和谐校和市文明和谐校园。在创建工作中,路北区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明显,为全市带了好头。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学习路北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把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总书记在*报告讲要优先发展教育时,特别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要认真贯彻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接见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报告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将“知荣明耻”变成日常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德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继续开展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发展特长,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平安健康

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文明和谐离不开安全作前提和保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健康的环境。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应当看到,我们的校园内外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各类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外来人员登记,坚持治安巡逻,严防不法分子进入校园;要加强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卫生;加强接送学生用车和驾驶人员管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对师生以及学生间矛盾纠纷,要及时予以化解,防止恶性事件和的发生;积极争取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支持,对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饮食摊点、网吧和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治。各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周”等,采取讲座、问卷、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这里特别强调要落实学校安全应急预案,而且把预案变成师生的应知应会。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通过全方位规范和精细的管理,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努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平安保和谐,以平安促和谐。

三、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

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我们只有针对师生实际确定主题鲜明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载体,才能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体验教育,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提高文明素质。

要积极参与“文明*、和谐*”创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师生人人知晓文明城创建标准,广泛参与“我为文明城找差距、提建议”活动和五项专项治理行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责任意识。同时要结合实际,按照省《关于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通知》和《*市文明校园创建意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机制。以迎奥运为契机,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牢固树立“在内宾面前,我代表*;在外宾面前,我代表中国”的主人翁意识。讲文明,讲礼仪,讲规范,争当文明服务明星,争创文明服务窗口,全面提升文明窗口的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文明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之中,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广大师生到社会上开展学雷锋、宣传文明新风和社会服务公益活动。教育师生要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观演、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就餐、文明购物、文明待客、文明过节,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崇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师生文明礼仪教育。要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引进课堂,做到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立足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利用校会、班团队会从服饰礼仪、谈吐礼仪、形体礼仪、课堂礼仪等方面对师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开展礼仪征文、演讲和实践活动等,促使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全方位提高文明素质。

四、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师德建设是至关重要。在学校和谐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和谐。在师生这对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是主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建设,用优良的师德带动确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办法》和《中小学教师十禁》,强化师德教育,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学校要在广大教职工中大力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和“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和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建立一种文明、诚信、祥和、向上的同事关系,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竞争、彼此包容、相互欣赏和关爱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亮丽的风景。要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大力整治校容校貌,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环境秩序教育引导学生。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要注重开展对学生的心里疏导和教育,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创造和维护。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要注意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

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就是质量,管理就是效益。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把管理放在中心位置。我们要认真贯彻全省中小学管理现场会精神,强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最近,市教育局印发了《*市中小学管理规范》,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指导我们今后加强中小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文件,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当前要特别强调对教学的管理,要严格规范“教”和“学”两个关键环节;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促使广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让孩子们走上操场,走向阳光,确保每天必须锻炼1小时。要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要切实把孩子的负担降下来,使校园真正活起来,使教学质量提上来,促使教学相长,教学和谐。

第2篇: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范文

一、兰陵县中小学校基本情况和大班额现状

(一)兰陵县中小学校基本情况。兰陵县现有普通中小学校62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28所、小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泉山实验)1所,另有民办学校20所。截至2015年底,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共21.51万人,其中,小学14.8万人(民办学校2.22万人,占15%)、初中4.7万人(民办学校1.35万人,占29%)、高中1.6万人、职业教育3854人、特殊教育252人。

(二)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现状。1.小学情况。兰陵县县城主城区现共有7所公办小学。2015年底,各小学共有227个班级,在校生20929人,平均班额93人(部分年级、班级班额超过100人),超大班额(指每班66人及以上)比率达100%。再加上县实验小学、县第二实验小学、卞庄街道第一小学学校场所狭小、校舍紧张,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群众反映强烈。2014年暑假全县招收一年级新生2.51万人,2015年达到了2.83万人,按目前各项数字综合推算,2016―2018三年全县每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均超过2.6万人。依据国家、省定班额(45人)标准,目前,城区小学学位缺口10669个,到2017年还将增加3000个。

2.初级中学情况。兰陵县城区现有5所初中学校,在校生12647人、178个教学班,平均班额72人。其中超班额班数177个,比例达到99.4%。特别是新招初一班级72个,共计5440人,平均班额达到76人。我县自2009年开始小学入学新生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县初一年级招收新生1.85万人,按目前小学生源推算,2016年六年级毕业学生2.55万人(比今年净增6000余人)、2017年2.67万人,以后约10年每年均达2.2万人左右,县内初中学校近几年将大幅度增加入校新生。按国家、省定班额(50人)标准,目前城区初中学校学位缺口3132个,到2017年还将再增加9000个学位缺口,如不加快扩增城区教育资源,大班额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3.高级中学情况。兰陵县高中学段现有5所学校(含职业中专),目前兰陵一中、兰陵四中、东苑高级中学和兰陵二中4所公办高中学校共有在校生1.6万人,平均班额67人。按现有生源情况测算,2017年,县内初中毕业学生达到1.55万人,自2018年开始,后推10年以上,全县每年初中毕业学生将不低于2万人(部分年份达到2.4―2.6万人)。而现有高中学段(含新建职业学校)学校每年满额招生能力只有8000人,与初中生源增长的趋势和学生就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若不加快扩大高中及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将广泛影响到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乡镇农村学校大班额问题现状。2015年底,兰陵县乡镇(除驻城街道)驻地公办中心小学共23所,班级471个,在校生32123人,平均班额69人,超班额班数444个,超班额班数比例94.3%。特别是长城、兰陵、磨山、向城、大仲村、庄坞、鲁城等乡镇驻地中心小学平均班额超过70人。另有部分村级小学由于师资缺乏、校舍不足等原因,不得已采取了合班的办法,造成了大班额问题。

全县共有乡镇驻地初中学校24所,班级数403个,平均班额51人,其中超班额班数178个,超班额班数比例44.2%。特别是南桥、鲁城、兰陵、长城、向城等镇初级中学班额超过70人。随着以后初中生源高峰的来临,乡镇初中学校将受校舍、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大班额问题会更加突出。

二、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兰陵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不”。

(一)教育建设基础不足。近年来,因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水平提高、城镇化规模扩大、住房制度改革和商品房建设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乡镇工作人员)均陆续在城镇购房居住,或者是改善居住条件,在外地务工、经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都返乡购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务工、经商并购房定居,直接造成了城镇人口的大量增长,自然带来了城区中小学校生源的急剧膨胀。另一方面,尽管近几年兰陵县委、县政府全面加大了城区学校建设力度,但由于学校建设历史欠账多,更跟不上县城居住人口扩展速度,造成了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为解决留守子女就学问题,纷纷到县城购房以便子女就学,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的形成。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年来,兰陵县尽最大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建设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部分乡镇及偏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仍然面临挑战,部分乡镇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乡镇中小学依然存在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加之社会重视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望子成才的心情日益强烈,不少家长为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采取购房、租房或进城务工等方式将子女送到条件更好、质量更高的学校就读,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镇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部分学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兰陵县投入了巨额财政资金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消除了学校危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前几年只是局限在就危房改校舍,建设了大面积的平房,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场所狭小,基本上没有建设空间。特别是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功能室设置要求,教学用房严重不足,不仅学生就餐和住宿条件差距较大,而且不得不采取合班并级的形式实施教学。

(四)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2011年以来,兰陵县连续实施了两个“千名教师补充计划”(2012―2014、2015―2017),并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县外在职在编教师等方式,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截止2015年底,兰陵县共补充教师1391人,减去退休等减员的1187人,近五年实际新增教师204人。但由于生源数量大幅增加(中小学在校生2015年比2010年增加4.8万人),全县教师短缺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目前,兰陵县各个学段学校教师队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等问题,小学尤为突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且老龄化现象严重。全县小学教师队伍中,50周岁以上的共计1752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33.6%。同时,全县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初中学校中,教职工总体相对充足,部分学校教职工超编,但仍然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另外,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英语、物理等)教师需求较多,随着初中生源大比例增加,师资缺口会突出加大。

近年来,通过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兰陵县4所公办高中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由于初中毕业人数在近几年内将持续增长,各高中学校也面临较大压力,必须通过高一招生扩班、新建高中学校等加以解决,而这些都需要尽快补充高中学校师资力量。

(五)学校管理不够科学。一是部分学校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整体工作效率不高,特别是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管理等非教学工作,甚至直接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问题。二是学校之间教师交流机制不畅,特别是部分初中学校因生源不足导致师资力量暂时富余,但向同一乡镇小学或临近乡镇师资匮乏的学校交流不畅,甚至无法交流。

三、解决城镇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方法探寻

(一)全面推进发展。政府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关于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要将教育发展摆在与经济社会同等的地位,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全面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政府要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在县级财政盘子中确定一定比例的教育投入资金,并将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项目纳入重点工程管理,确保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按规划完成。政府也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教育发展融资渠道,大力争取省、市财政投资实体对口支援县级财政投融资公司支持学校建设。同时,也要积极利用好省、市政府贴息政策。

二是加大城区学校建设。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和计生政策调整等政策变化情况,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规划,着手扩增城区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新建部分中小学校,有效减轻现有城区中小学生源压力,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三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乡镇中小学建设,不仅要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积极建设规范化学校,更要加强学校软件建设,特别是通过开展名优教师乡村学校支教、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以教代训等方式,大力推进乡镇中小学软实力提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学生家长舍近求远到城区择校的问题。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府要制定中长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确定每年需要充实增加教师的具体目标,在严格遵守好中央关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下,攻坚克难,盘活编制资源,多渠道引进教育人才,全力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也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二)内部深入挖潜。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管理体制改革、畅通教师正常交流等措施,从学校内部深入挖掘潜力,推动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解决。

一是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管理上的职责界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大力发挥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独立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赋权,也要严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好学校每一名教师的工作效率,坚决杜绝学校养懒人、闲人,甚至存在吃空饷的现象。

二是推动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在学校教干管理上,教育部门逐渐向党政干部管理思维靠拢,存在部分学校教干脱离教学岗位,甚至部分人员临近退休被提前安置到空闲岗位的现象。在教干管理工作中,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制,让教干成为首先是教师的管理者。

三是建立教师正常交流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机构编制等部门,结合教学任务、生源变化等因素,每年秋季学校开学前,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动态调整各中小学校编制,根据编制调整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及时交流教师,避免出现师资力量余缺不均的现象。

(三)外部配合推动。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全力配合,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在工作中,要树立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加大对中小学的倾斜力度,推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一是在机构上全力支持。机构编制部门从现有事业单位限额内,通过优化事业单位设置、事业单位改革等途径,收回部分事业单位机构,建立机构“蓄水池”, 集中用于城区中小学校新建的设立、编制调整、教师考选等各项工作。同时,预留出部分机构作为下一步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重要保障。二是编制上大力保障。将中小学校用编优先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严格执行,在“空编即补”的基础上,按照“退补相当”的原则,统筹空编盘子,全力支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四)创新开源办法。积极开拓创新思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等措施,努力推动“大班额”问题解决。

一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拓宽中小学教职工补充渠道,探索将学校教辅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空出编制用于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拿出少量的教师岗位,用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部分毕业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等,有效补充教师队伍力量。

第3篇:中小学生就餐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班级管理,首先班主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为何而教,为何而管,如何去教,如何去管,即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要随之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现代教育,提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世界接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其次,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想把班级管理好的愿望和意识。第三,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在班内要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即班风。当然,在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要注意以下事实:

-----教育的整体性。我们要教学生成才做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班主任工作最直接、最便于、也最应该体现这种既教学生成才又教学生做人的教育的整体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他们是千差万别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仅需要“因材施教”,而且需要“因人设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生活道路。“设计者”、“设计参谋”的责任,自然地就落在我们班主任头上。

-----影响学生发展成长因素的多样性、综合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多种影响,这就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加强协调、组织。“组织者”的角色,又自然地落在班主任头上。

在组织和管理中,班主任老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组织能力以及人格修养等固然重要,但正确的管理观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效率低下,管理效果很差。甚至出现你付出的越多,学生对你的怨言越多的不良局面。

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去管理一个班级,或者说到底树立什么样的管理观呢?正确的管理观应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变革特色,符合人的能动性理论,符合当前学生实际,并能促进学生发展。

一、管理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注重理新、创新和升级换代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崇尚多元和多样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真正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战略的眼光,即关注学生发展的眼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体到学生管理而言,一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化,这一变化既给学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二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在变,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变,他们已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大相径庭,甚至与八九十年代的学生也有较大差异。首先在管理思想上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长幼有序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但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那种封建礼教的东西已与时代格格不入,并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应予以坚决摒弃。学校是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悖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应坚决制止,校纪要严,要能令行禁止,班级也要有适合自己班级的班级规则。但是,这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其次在管理上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生理发育加快,胸围增大,身材增高,性发育成熟比20年前提前了一年多;自主意识增强,随着生理发育的提前,加速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觉醒,要求人们尊重的意识随之增强;随着社会的开放,各种信息的涌进,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多,影视文化影响加大,加之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导致学生思想亦趋于复杂。当然,中学生毕竟是还不成熟的孩子,他们想出来的、做出来的,可能是很单纯或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再小的事情,再小的主意,都可能蕴藏着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可能与他们孩提时代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发明、小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文化课基础不大好,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他们今后未必不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现代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

第三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促进学生成才,适应未来的需要。“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这就必须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加以重视和开发,让人人都获得成功。我们在管理中应该承认“人各有别,材各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我们班级管理就必须扬长避短,挖掘潜能,培养特长,为学生成才起推动作用。班主任应从学生一入校就通过他们的智能、情感、日常行为、课余爱好等方面发现特长,从而在教育和管理中注重培养。在日常管理中要给学生以宽裕和鼓励,“允许落后,鼓励冒尖”,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大力发展个性,培养出类拔萃的优异人才、拔尖人才,甚至包括奇才、偏才。我们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多年来一直施行“特长生奖”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管理的全面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着的基本信念,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有些班主任只重视尖子学生而放弃基础稍差的同学,或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忽视“水涨船高”的道理,没有充分重视“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也有些班主任工作以“分数”论英雄,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优皆好”,因此在管理中只偏于某一方面。如对“尖子生”只重视分数而放松对其品德的要求。当然这与当前的中国教育大环境及考试制度有关,更与班主任管理观紧密联系。我们说品德、学习、体育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发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影响学生今后能否立足于社会的先决条件。人们常说:思想不合格是危险品、学习成绩不合格是废品、身体不合格是次品,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班主任要为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1、在管理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基础稍差的同学,不歧视每一位同学,公平、公正对待任何一位同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在管理内容上,既注重智育管理,更应注重德育和体育以及艺术修养的管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均衡提高和发展。我们不培养“废品”,更不能培养“危险品”。

3、在管理空间上全方位,注意学校、家庭、社区、学生四方面的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班主任应注意搭建这种四结合教育的桥梁。

4、管理过程上要做到全程性,既注重启始年级,也注重毕业年级的管理,更注重容易产生分化的初二年级。

三、学生主体观

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仅把他们作为管理对象。但这一点许多班主任思想上并未能真正确立,往往在管理中将学生置于管理的对面,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命令,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学生的自主性。班级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动,没有乐趣。即使有活动也被教师越俎代庖,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就是本文开头所提为何班主任勤勤恳恳,却得不到学生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管理的目的应在于促使学生的社会化,即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靠班主任的“管”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如责任感下降,自制力降低和逆反心理增强等。

1、充分发挥教育民主,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首先,要花气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指导他们学会评价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自己。在平常教育中,我们往往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是管理的对象,“管”字当头,提出一些教育要求,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其实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们在道德、智力和社会方面自我肯定地时期,是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开始认识别人和自己内心的品德和行为动机,并萌发自我作主的意识的时期。这一方面为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给班主任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即引导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认识自己,并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约束,使自己变得更高尚些。

其次,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目前中学生心里话不愿对班主任讲,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总是以管理者的面孔出现。如果一味地“管”字当头,而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跟不上,便产生“意识障碍”,于是,班主任再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以“加强管理”,岂不知,这样使得“意识障碍”如同滚雪球,恶性循环,学生就更难管理了,现在学校里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年级越高,越不听话、越难管,不是年级越高,越能起示范作用。这更能证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何等迫切?因此,重视人格形成中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应是班级管理中的精髓所在。

要树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现代教育管理思想。通过对教育环境的改善,调动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动机,让他们主动动接受教育,能主动找老师谈话,变“要他做”为“他要做”。当然,做到这一点,肯定不是一日之功。首先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要有一颗挚热的爱心和高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情绪。工作中,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动人。对学生要求要严,但严中有情,情中有爱。爱在细微处,严在该管处。

2、适当运用“角色理论”,让学生在集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工作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他们都是班级的主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我校已实行多年“班干部轮流值勤制度”“班长值周制”“值日班长制”等等,其实我们还可以把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学习、纪律、教室布置、公物管理、图书报刊管理、经费管理、就餐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体育活动、艺术欣赏等等大大小小的工作再进行细分,象我校初二.5班那样,整个班级俨然就是一个小“国家机关”,尽量做到人人有服务的岗位,个个参与班级管理,每人都能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人都有服务的岗位,让他们充分显示其特长的同时,也明确为公众、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增强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这有利于培养个性的集体主义倾向性。这样,就做到了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势必会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3、要把学生集体的自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理、自主、自助,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独立开展工作。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步做到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同学自己帮,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对一些自制力稍差的学生,不妨也在管理中让出一片空白,让其自我管理,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四、管理开放观

封闭式的管理是一种防御式的管理体系,对外来信息一概加以排斥,对学生则加以严格限制,不许学生越雷池半步,试图把学生思想禁锢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在社会已发展到网络化的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在家庭、社会接受教育,从课外、校外接受的信息与日俱增,要想学生不问窗外之事,不受外界影响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严重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人的成长过程又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人们在认识社会中认识自我,促使自我成长,从而服务于社会。教育管理则应加速其成长速度,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确定这一观念,班主任首先要正确认清社会生活变革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即不一概视为洪水猛兽,也不不加取舍地兼收并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积极有利的一面以抑制负面消极的影响。譬如关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就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接收、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而摒弃那些垃圾信息。在王波老师的一节“陌上桑”课上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互联网对于学生查阅有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突出特点。而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交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如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现象,在讨论中点拨、引导学生学会看主流。

其次,在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设施、教育渠道、挖掘管理资源,组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把班级对学生管理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影响学生,管理学生。如进行社会调查,使之较为全面地了解、认识社会,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

五、管理的时效观

现代社会一切应是快节奏,高效率,谁效率高,谁就发展得快,否则,将被时代淘汰。管理的时效观是指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较高的效果,即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益。高效的管理有助于较快地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另外,中小学班主任都为兼职,而且是任主课者居多,如语文、数学、外语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课,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热点学校,班额往往较大,每天老师光作业都忙不过来,同时还要备课、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而在班级管理上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因为班主任工作头绪纷繁复杂,诸如做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组织班级活动,做学生转化工作,建立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等等,往往班主任白天的时间往往都是在处理班级事务,备课、批改作业都只能在晚上忙活,象数学组、语文组等一些老师每天晚上要在办公室忙到10:30以后才能回家休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则是多方面的。为此,确立管理的时效观,提高管理效益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当必要。

在管理中努力提高效益,一要研究学生,了解班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个别差异,家庭及生活环境,即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二要研究管理规律,经常总结管理中的得与失,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提高管理功效;三要研究社会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给中小学生的影响,使管理适应这一变化;四要研究工作艺术,掌握管理技巧,把握管理的契机,切不可一人生病众人吃药,如此只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六、管理的法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