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行政管理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管理基本知识

第1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文章从国家层面上对智力资本进行初步的界定和分析,从投资的角度将固定资产投资与智力资本投资区分开来,并且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五个国家为代表,定量研究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77-02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全球的激烈竞争,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增加对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智力资本的培育机制和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我国的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分析中国智力资本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回归分析

1.欧美发达国家智力资本。显然模型为非线性的,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得公式:LnGDP=0.248188LnFC+0.267100LnIC+6.352590

统计结果的检验:

(1)R检验:R2=0.993430,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非常好。

(2)t检验:对于α,t统计量为4.44032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5下,得临界值t0.025(15)=2.131,因t>t0.025(15),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有显著影响;同理,对于β,t统计量为4.200162。因t>t0.025(15),表明智力资本投资对GDP增长有显著影响。

(3)F检验:在5%的显著性平下,查自由度为(2,15)的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5(2,15)=3.68。因为F=1058.52>F0.05(2,15),故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美国的智力资本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且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略微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利用同样方法,计算英法德的结果为:

英国:LnGDP=0.151953LnFC+0.725096LnIC+2.147866

法国:LnGDP=0.472223LnFC+0.525879LnIC+1.627659

德国:LnGDP=0.693854LnFC+0.358506LnIC+0.896430

2.中国智力资本。将其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我们得到了回归方程:

LnGDP=0.702522LnFC+0.084926LnIC+6.352590

统计结果的检验:

(1)R检验:R2=0.982972,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非常好。

(2)t检验:对于α,t统计量为0.62986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15下,得临界值t0.025(15)=2.131,因tt0.025(15),表明智力资本投资对GDP增长有显著影响。

(3)F检验:在5%的显著性平下,查自由度F0.05(2,15)的F分布表,得临界值F0.05(2,15)=3.68。因为F=405.0886>F0.05(2,15),故模型总体是显著的。

二、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两类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发现,全球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业化的经济形态正逐渐向更高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转变,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实践已经表明,单靠增加资本和劳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经济效益极其低下,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恶化的高昂代价使我们意识到,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经济增长中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无疑,智力资本的形成、积累及发展是我国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先决条件,也是“集约型”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长久快速的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智力资本的积累和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依赖于物质资本的大量投资在短期内会实现快速的发展,但并不能实现持续的繁荣。因此,掌握知识的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及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促进智力资本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要科学地实现智力资本投资、形成、配置与利用,必须在充分增强智力资本意识的基础上,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是物质资本积累和智力资本积累的矛盾。我国长期推行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轻视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战略,智力资本投资长期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优先发展战略引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

其次是科研和教育投入不足、效率低下,缺乏监督体系。虽然近年来科研和教育的投资总额在不断增加,但占GDP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依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资金不仅不足,更为严重且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资金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低下。各个教育层次内部存在问题,如: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高等教育与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的智力外流。

再次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尤其加入WTO后,各种贸易摩擦频繁,但大多以国内企业败诉告终。如何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智力资本投资水平所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后是劳动力体系不完善。由于传统就业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一些社会政治条件的制约,人力资源长期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城乡经济继续呈明显的二元特征,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此外,“民工潮”引起的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很突出。

因此,中国要实现长期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确立智力资本的重要地位,增加智力资本投资,促进智力资本的发展。

除了在政策上给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降温外,如合理控制土地审批和信贷规模,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把关等,主要还应该从加大智力资本投资做起。

1.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质量,规范教育体系。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社会效应大于私人效应,能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政府应该作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徘徊在2%~2.7%之间,不仅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水平;教育经费支出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较低,且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城乡两极分化严重,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许多人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政府应该在“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解决这些妨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

2.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称。同时转变公众把教育投资作为消费性投资的观念,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投资,增加投入,各级财政应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3.建立完善的经费投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坚决制止乱投资的资金浪费现象,保证资金用在真正需要投资的地方。监督机制保证资金落到实处,并保证其建设质量,避免中间环节的贪污以及许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4.建立教育保障体系,以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以及中、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政府必须重视收入差距引起的教育不公问题。

5.在投资分配结构上,我国应改变现在初等教育发展不足、高等教育相对发展较快的教育体制,重点发展基础教育。因为在经济发展中,高科技人才群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就不能适应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比重增加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应该继续执行义务教育政策;对于高等教育部分,应该充分利用企业投资的作用,因为企业需要高科技人才,是培养高科技人才最大的受益单位,应该由企业承担部分高等教育的费用。因此,我国更要重视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坚定不移地推行义务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李浩,戴大双.西方智力资本理论综述[J].经济经纬,2003(6)

2.王勇,许强,许庆瑞.智力资本及其测度研究[J].科研管理,2002(4)

3.傅元略.企业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的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00(10)

第2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自从2004年实行严格的资本监管制度,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了明显额提高,进而影响贷款机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增长。

如果当局实施严格监管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为例满足最低要求,便会降低风险较大的资产――贷款。商业银行减少的贷款量削弱市场上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减缓经济增长。

资本充足率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的有效工具,对其实施严格有效的控制也一直是金融政策的目标,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在有效降低资本风险的同时会削减贷款的数量,直接影响市场上资金的数量,可能在短期内会造成经济下滑的趋势;但是长远来看加强资本充足率是有利的,它会使得贷款流向风险低的投资者,这样也就净化了贷款机制。可见虽然短期内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可能对宏观经济有负面影响,事实上,从长期看,资本监管要求的强化,能有效地提高银行体系运行的稳健性,这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对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资本充足率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1.实证模型的建立

基于以上的分析,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GDP=C+a*CAR(3)

其中,GDP表示当期经济状况,CAR表示资本充足率,C是截距项,a为回归系数。

2.实证模型结果及分析

(1)实证结果

运用EVIEWS3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中国17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理的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估计结果:

得出模型

GDP=0.204218+0.856721CAR

对结果分析,发现拟合度不好。CAR的值接近于0,经过图示法检验发现模型存在异方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异方差的修正,并再次检验修正结果,拟合度依然不佳。

(2)实证分析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资本充足率相关性较弱,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资本充足率是通过影响贷款数量,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足以研究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贷款机制影响在长期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故只能研究短期内,这里的实证所采用的数据是连续21个季度的数据,仅能证实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对贷款机制影响在短期内会影响宏观经济。短期内,资本充足率约束加强,抑制贷款扩张速度,产生贷款紧缩效应,贷款的紧缩导致可贷资金减少,市场经济活跃性减弱,经济增长减缓。

三、对贷款机制的对策建议

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要扩大经营规模开拓资本补充渠道,又要保持资本充足并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坚持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理念和政策。由此可见对商业银行贷款机制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1.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相应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增强对资本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资本充足率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的功能,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鼓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转变,实现商业银行对资本管理的主动性。

第3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行政执行专业:行政执行专业隶属于刑事执行系,该专业培养具有专科(高职)文化程度,掌握行政执行(劳教管理)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具备人民警察基本素养,能够胜任行政执行(劳教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1、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类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近年来,这些专业被考生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热门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行政管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3、市场营销。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报考医学文秘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医学文秘。其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概论、社会医学概论、医学法学概论、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公共关系、卫生经济学、文书与档案、计算机等。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二、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第6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高等学校担负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基本的社会功能和职责,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内对外交流的平台和窗口,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与纽带,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服务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其工作范围广、事情杂、头绪多,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起着沟通上下、连接内外的作用。高校行政管理是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高校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学校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有效的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实现学校管理预定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高校行政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职能是通过对学校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的服务来体现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必须认识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教师和学生为根本,积极为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服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领导,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规范服务,对能办的事情不推诿,不敷衍了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管理对象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态势,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显得日益重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社会服务的对外窗口,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增强管理人员素质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建设一支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

一、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服务工作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职能是服务职能,做好服务工作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第一任务,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高校行政人员根本的宗旨和原则,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千头万绪,任务繁重,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服务意识。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管理工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才能做好繁忙琐碎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树立服务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服务于师生,把自己当作服务者,把广大的学生和教师当作服务对象,竭诚为广大师生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调节好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确保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作为行政工作人员要坚守本职岗位,并根据学校工作进行分工合作,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做到岗在人在,人不离岗,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无论是上级领导指派的任务,还是师生交付的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尽可能地快速办理,不拖拉,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岗位行政管理工作。

二、提高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障。政治思想素质是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能力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熟悉高等教育理论,了解行政管理规律,掌握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理论、管理手段、方法和技巧,具有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精通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使用;协调能力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不可缺少的素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千头万绪,任务繁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任劳任怨,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要做事果断,多谋善思,富有创新精神,及时协调好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事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及时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顺利完成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高校发展需要。

三、注重岗位培训

行政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是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其政策水平、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高校要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套与本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培训体系,使得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本着高效、实用、有针对性的原则,应当加强基本知识的培训,如高等学校教育学、高等学校管理学、教育经济学、行政管理理论、大学生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岗位培训坚持以在职学习和自学为主,也可采取更新知识培训、组织研讨、参观访问、派出进修、业务培训等手段,采取行政管理人员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方法,促进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选送一些有潜力的管理干部攻读高一层次学历,提高管理层次,架设高校管理队伍的职业发展阶梯,对学历层次不够的行政管理人员鼓励在职攻读学位,多提供学历、学位进修的机会,督促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全面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7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和推广,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行政管理学课程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与价值。

(一)促进知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很多学科门类,如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此外,还与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有交叉渗透的关系。就行政管理学自身来看,其研究内容包括行政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法制、行政监督、行政文化、行政效率等等方面,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这些基本知识,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尚处于分割状态、零散状态。一个活生生的行政管理案例,往往会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当学生面对这些案例的时候,会调动相关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所学知识将得到系统梳理,并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促进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关系,它导致了通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反馈的双向交流的耦合结构关系,它形成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前者由于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而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后者则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身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意义的建构者”。行政管理课程中大量的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了诸多参与机会,师生之间以案论理,共同探讨,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有效激发,积极性、主动性随之得到提高。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行政实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这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能力,以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P•沃森曾指出,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考察政府现行或真实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了解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运作过程。[1】通过案例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使学生对行政管理活动产生具体的、感性的认知,好的行政管理案例能够把学生带入它所描述的管理情景,使他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站在一个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去识别、分析、权衡、判断,去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这种“现场”演练,对于锻炼、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提供莫大的帮助。

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我国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代表了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注重操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的时间并不长,不少讲授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师在其受教育阶段几乎没有参与过案例教学,且多数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在学校工作,缺少在行政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难以熟练运用案例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往往视角单一,点评缺乏深度,不容易让学生信服。并且教师在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把举例子等同于案例教学,引用案例仅仅为了以此为“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真正的案例教学那样通过案例创设一种情景,并将学生导入其中,去思考分析案例事件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关系认识模糊,意识不到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只需要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和控制课堂的讨论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就是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要么越俎代庖,自己成了“演说员”,使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要么急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论,半路拦截,使讨论随时中断,不能够连续、自由、充分地展开;要么放任学生讨论,自己则袖手旁观,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此种种做法,说明教师对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掌握不到位,这种技术层面的欠缺,势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长期压抑,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还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困难。[2]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的缺乏,以及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即使学生有了足够的参与兴趣,但要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充分的、深入的交流、讨论也不是易事。再加上性格的因素,外向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积极性比较高,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能得到比较多的锻炼机会,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通常只作壁上观,很难从案例教学中获益。课堂环境、班级人数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案例教学如果要富有实效,就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授课规模,学生人数以二三十个为宜,但因为高校扩招,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班级规模都超过了这个数目,这使案例教学缺失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三)案例方面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让许多授课教师深感困扰的还有一个案例选用的问题。教学案例作为“有效的主流指导工具”,【3】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资源亟待丰富和完善,从数量上看,案例资源匮乏、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质量上看,如果以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作为标准去筛选,也少有能够同时符合这些要求的。综观现在案例使用的情况,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西方案例居多,由于西方各国社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很大,其行政管理活动体现了本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而我们的学生对此又缺乏了解,在接触这些案例时,容易产生距离感、隔膜感,以至于很难“移情”到案例情境中去,真正进入“角色”。二是旧案例多,案例的搜集、整理、更新工作相当滞后,不能贴近现实,及时反映行政管理发展现状。三是二手案例多,材料的真实性成问题。

三、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价值追求,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要求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周密设计,用心安排,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用案例,搞好案例库建设

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和选择使用是搞好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选用案例,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难易适度,是教师自己能操控的,同时又是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这就需要在选择案例时掌握几条基本原则:一是本土化原则。提倡案例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案例,应该承认有不少西方经典案例对我们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但是,它们毕竟是外来的东西,分析起来较为困难,不易把握。本土化案例能够反映国情,贴近国内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二是典型性原则。行政管理案例的典型性表现为它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学生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时效性原则。在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行政案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行政管理事件。一般来说,学生对身边的事关注度往往比较高,如果选取的案例是那些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的案例,就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例如,讲行政法治这部分内容,可结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讲舆论监督,可以联系邓玉娇案、华南虎事件。由于这些事件发生不久,尚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对学生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在国外的大学里,案例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建立大型的案例库,搜集了大量行政管理案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就搜集了1300多个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5】我们国家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有不少人在为此努力。案例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付出耐心,广泛搜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库还要及时更新,以保持案例的内容丰富、代表性强、研究价值和时效性高。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了一种新的三角互动关系。案例是讨论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参与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而是案例讨论的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仲裁者。【6】这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责更重,工作更多,压力更大。一些高校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经验信心不足,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要推进案例教学,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使教师建立新的角色意识,促使其实现角色转换。而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要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好新的角色,除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案例教学经验,强化自己的案例教学能力之外,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如果能经常参与一些经验交流会议、案例教学观摩活动,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与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重视技巧运用,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1.提前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既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那么要成功“导演”一堂案例教学课,就必须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充分的准备,提前进入角色。首先,教师要熟悉案例材料,对有关背景知识要作更多的了解,认真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这样在驾驭课堂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提供多视角的思考路径,以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71然后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并提示要讨论的问题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仔细研读案例,为案例分析、讨论做好知识准备。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教师要为案例教学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兴致高昂,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意见,充分地展开交流。

3.运用课堂操作技巧,组织好案例课堂讨论

案例的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核心环节,教师的课堂操控技巧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已在前期做了铺垫和准备工作,这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此外教师还有责任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实施控制,一是掌握时间,随时关注讨论的进展情况,控制讨论的节奏;二是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巧妙提问,及时点拨,延续话题,避免冷场。三是注意对讨论内容的整体掌控,由于案例讨论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出现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调整和“纠偏”,以保证案例讨论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第8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泛专业化,是一个与专业化相对的概念。本文中的专业化指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岗位、职业、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是专业之问的差异性和专业特殊性。泛专业化,则是指专业教育的通识性,即弱专业化甚至专业边界具有模糊性,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和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甚至表现为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特色、专业之问同质化倾向明显、在专业就业岗位有明显的可替代性。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本文就其中公共管理学科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保”)、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的专业介绍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可以管窥到三个专业的泛专业化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有很大的近似性;在人才类型上,三个专业均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要求上,三个专业所培养的基本能力均包括了领导、组织、协调、决策能力,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能,则属通识教育能力培养要求;行政管理、劳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有6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有4门与劳保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劳保专业共有10门核心课程,其中3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在主要专业实验设计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完全相同。综上,三个专业在三个比较项中即已存在边界不清、交叉突出的问题,凸显了泛专业化特征。

二、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

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之弊,一是淡化了专业的特殊性,使专业的存在价值贬值。一个专业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专业,就因为它是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的。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在课程设置上与其它专业相互交叉渗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与相邻专业小异大同甚至同质化,就会模糊与其它专业的边界,弱化与其它专业之问的差异性,也就是淡化甚至失去了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殊性而走向泛专业化,进而降低这个专业存在的价值,使专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放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大学生,由于其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的限制,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目前的泛专业化现状则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就业压力,因为泛专业化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往往通而不专。虽然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人才流动频繁,需要就业者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但是泛专业化的教育,由于涉猎宽而使学生大多“样样通,样样松”,既难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也难塑造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所以,一个泛专业化了的专业,输出的毕业生不具备在本专业领域的专长和优势,在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上呈现出明显的可替代性,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毕业生应有的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保专业。

三、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的革除

要革除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无疑应走专业化之路,而专业化之路的第一步就是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具体而言,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对公共管理学科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操作指导,同时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公共管理学科的具体内容。如对各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提出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将领导、协调、组织、决策能力分解为更具体的能力评价指标,使能力培养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对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定,应在兼顾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专业性强的课程(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比例;同时筛除既不具有通识性又偏于工商管理性质的专业化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筛除既非通识课程又非典型的专业课程,如劳保专业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9篇:行政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撰写:

审核:

批准:

一、岗位信息

岗位名称

行政文员

所属部门名称

综合管理部

编制日期

工作时段

白班

任职者

签字

直接上级岗位

综合管理部经理

直接上级姓名

签字

二、岗位目的

科学合理地进行行政管理,保证公司行政事务顺畅;保证各类文档准确及时打印,重要资料的完整保存,办公用品的合理补充和发放,会议服务热情周到,公司电话、网络系统通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利用后勤资源,做好后勤服务,让员工有良好的住宿和生活环境。

三、基本任职资格要求

知识

学历与专业

大专以上学历,行政管理、文秘或相关专业。

专业知识

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应的文书撰写与处理能力、人际关系、接待、礼仪服务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资格证书

经验

工作经验

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技能

要求

专业技能

交际沟通;统计分析;公文写作过硬的知识底蕴、较强的应变及接受能力、文书的撰写、传递、存档、思维敏捷、思路清晰。

管理技能

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服务态度

通用技能

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公文写作

四、职责范围

序号

职责范围

职责权限

绩效衡量/

考核标准

1

l

负责公司各类证照的登记、批文、年审及保管等工作,保障公司正常运作;

l

负责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的使用管理;

l

协助公司领导完成与政府职能部门、外部各机构的沟通及办理相关事项;

l

协助完成公司各类招待事务,包括来访客人的接待、会议安排、住宿、交通、用餐的预订工作;

l

负责公司工作简报及管理会议纪要的整理工作;

l

负责公司或部门公文的起草工作;

l

协助公司负责企业形象的宣传、维护工作及定期更新宣传栏;

l

负责公司报刊、杂志的征订及发放工作;办公类表单的印制与发放管理工作;车辆通行证的办理;

l

协助监督行政用车的使用管理;

l

协助拟定部门月资金计划的安排、申报,落实付款计划;

l

负责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工作服及员工福利用品的采购申请及发放管理;

l

协助监督办公综合楼、厂区清洁及公司绿化维护;

l

协助监督食堂管理制度的落实,督促食堂人员贯彻执行食堂制度;负责食堂班组的值班安排和考勤工作,做好伙食补贴表,经各级领导审批后交与财务,协助对食堂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l

协助监督保安管理,督促保安员贯彻执行门卫制度;负责保安队的值班安排和考勤管理;检查保安治安巡逻工作及各项工作记录,协助对保安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l

负责公司各项督办事项的督促完成工作。

执行/组织/协助

管理层评价

部门经理评价

员工满意度

来访人员评价

档案的完整性及整洁性

2

电话及网络系统管理

l

负责电话及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的畅通;

l

处理有关电话增设报装、内部移动电话网络的入网、退网等事宜。

执行

部门经理评价

员工满意度

3

固定资产管理

l

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调拨、报废手续办理,每半年进行一次盘点。

执行

固定资产的保全性、记录的完整性

4

员工宿舍管理

l

监督、落实宿舍管理制度;

l

宿舍水电帐目管理;

l

定期组织开展宿舍卫生检查评比及宿舍用电安全检查。

实施/参与

准确性、及时性

5

其他工作

l

及时完成部门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