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财经法律法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经法律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经法律法规

第1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一、以财务能力为基础,实现企业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财务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财务专长和技能构成。竞争性财务能力的创造与维持,在本质上源于企业内部对财务战略要素价值的发现、获取、储备,以及转化为经济租金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①竞争财务战略选择能力,揩根据主、客观条件及发展趋势,选择潜在利润增长点;②迅速调动现有财务资源投入“攻击点”的能力;③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弥补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④敢于竞争,并能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在局部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⑤持之以恒的竞争财务战略实施能力。

以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注重财务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从多方面培育竞争财务机制,如融资机制、投资机制、激励与分配机制等,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为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②增强预见性,发展预测技术。环境的动态变化是永恒的,而技术、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预见技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使企业竞争适应这种动态变化。③基于竞争的财务预算与规划建设。企业要适应信息、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处理好环境依赖和能力基础之间的矛盾,选用先进的电子预算等手段实施竞争财务管理。同时,在预算与规划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吸引职工群众参与。要从制度、激励等方面保证职工参与企业竞争财务预算与规划工作,并正确处理好高层领导决策与职工参与的矛盾。

二、企业创新与“财务再造”相结合

企业创新与“财务再造”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竞争财务管理以培育核心竞争力,扩展核心业务为目的,以获取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内在要求。“财务再造”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入企业财务管理之中,借助远程处理、在线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企业再造工程的协调、有序和高效。财务再造具有整体性、效率性和阶段性三个特征。

企业创新与“财务再造”相结合的规律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企业创新与加强财务管理相结合。“财会再造”基础上的企业创新催生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组合创新,包括渐进创新与重大创新组合、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组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组合、技术创新与系统创新组合。其中前两个创新是企业组合创新的基础层次,后两个则直接决定企业组合创新效益的实现。②健全财务机制,持续推进企业创新。企业要实现持续创新,必须建立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在内约全面而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③“财务再造”促进企业创新。自叫年代以来,供需关系中的决定性力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顾客变被动为主动,其购买行为是非整体性态势,个体顾客的概念逐渐形成并日益强化,迫使企业经过再造以适应这种要求并不断创新这种要求。“财务再造”最重要的是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便在整个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设计完毕后,能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工作。

三、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是新经济时代竞争财务发展的重要特征。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的发展规律包含以下两点:①个体资本与组织资本的积累与转换是形成人力资本优势的基础和关键。传统意义的人力资本是以自然属性的人为基础,由健康资本(指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教育资本(指个人知识和技能)两部分构成,我们把这种纯粹人力资本称为个人资本。但人力资本还应包括以社会属性的人为基础。依赖于特定的组织与社会交往模式的那部分资本,即组织资本。组织资本是企业特有的信息资产,是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社会属性,而且反映了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组织依赖性。个人资本通过个体学习和锻炼获得,组织资本主要依赖于组织学习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②增强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的能力。竞争财务管理要运用多种激励相结合的组合效应,激发和调动员工进行知识积累与转化的积极性。实现组合激励,需要利用物质激励、产权激励、职业发展激励、文化激励、工作激励等激励手段的适当组合,达到激励目标,将人力资本转换为组织资本。

四、财务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财务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包含以下两点:①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整传统的财务管社方法与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借助网络科技手段,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提供企业经营者需要的各种即时营运信息,从而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财务控管一体化,使不同的职能得到了简化和合并,从而改变了企业信息流状况,也改变了由此而产生的激励结构。随着财务控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业务流程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确认每个员工的努力程度也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惟一可度量的是团队的产出,而个人的业绩却无法由这一产出推断出来,从而客观地导致员工逃避责任的动机,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为此,必须重构激励机制,即激励机制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对团队的激励上,而不仅仅是补偿个人的努力。

五、资金规划网络化与资金循环科学化相结合

第2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思考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岗位的入门“门槛”。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其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中专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学生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那就必须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积极地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会计基础》《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而在这其中,会计基础和电算化属于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每位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掌握这两部分内容也是担任会计职位的基本前提。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误解。很多学生只是将《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当作一个应付考试的内容,为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得已来学习这门学科。而一旦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将《职业道德与法律》抛于脑后,甚至完全遗忘了这门学科。而且,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很多学生也对此提不起兴趣。众多学生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只是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公司会检查职业道德与法律,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真正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是牢固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电算化操作。

(二)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采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单调,整个课堂显得没有活力。而且课程内容大多是法律条文、法律规定、职业道德规范,这些内容都说些理论性的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三)师资力量调配不合理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存在这教学结构的缺陷,主要是缺乏专业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讲课教师。很多学校片面的认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是纯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低,很多非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能教这门课程,因此,就让很多金融专业的教师代教《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教师,完善职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

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统考科目,内容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课堂气氛变得充满活力是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统治”地位,这样的教学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

(一)以案例教学为主

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内容都是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这案例教学法这一模式恰好能够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就要精心准备案例,教师在宣讲某一会计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准备适当的案例,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探索趣味性的案例,是我们应该择优选择的,通过案例细化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二)以多媒体教学为辅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量比较大,而且内容都比较抽象,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众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多媒体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黑板粉笔,它能够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震撼的感受,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那些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有趣了,不但能够节省教师的上课时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将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思考

第3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把学习资源转化为知识积累的能力。学生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21世纪的竞争决胜在学习力,中职学生要学好“经济法学法律法规”课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力。

 

一、“经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经济法律法规》是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通用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环境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职学校,存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水平差距较大,教学指导思想有偏差等现象,且“双差生”普遍,学生基础薄弱,不具备基本的法理知识,学习能力差。而这门课程包含多个法律部门,法学知识体系复杂,涉及面广,且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难度很大。笔者认为,要学好《经济法律法规》这门课程,势必要进行教与学改革,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措施

 

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氛围的营造等有密切关系。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初动力

 

每个人做事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责任所在;二是利益驱动;三是兴趣使然。和兴趣相关的话题更多的是学习活动,只要对所参加的学习活动有兴趣,自然就会有毅力、有动力克服困难,还能积极主动去学习,会想方设法去思考,并千方百计寻求解决的方法,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中职学生学习法学知识很难,有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那么学习就成了他们内在的要求,这样学习起来就有动力。我在讲经济仲裁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采用情景扮演法,要求全班同学按照5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其中3人模拟组成仲裁庭,另外2人作为书记员或工作人员,给每个组不同的案例,进行模拟仲裁,让每名学生都轮换扮演一下“仲裁员”,完成任务,最后老师进行合理评价。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会了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力。

 

(二)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力的关键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活动具有共同特点和规律性,学习方法是对学习规律的总结。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自信心,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对于中职生“双差生”普遍的现状,应逐渐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有限责任公司”这节内容,先让学生从思想上明晰知识体系: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设立条件、组织机构、一人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其中,重点内容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和一人公司,难点是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和组织机构。本节的内容是本章《公司法律制度》的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然后让学生做好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再根据理解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老师检查评价;最后学生分析整理与归纳相结合,会进行综合应用;如此反复,学生定能掌握方法,学会技能。

 

(三)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经过反复训练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实践研究表明,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力。常见的学习好习惯有课前准备习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预习、复习习惯;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课外阅读习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善于提问,总结错误的习惯等。我在上经济法律法规专业课时,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准备“三合一”作业本(笔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积极主动争取发言,课前复习抽问,小组合作讨论,练习评价与订正,理论联系实践运用,老师督促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激励和惩罚措施等。通过学生长期认真自觉地参与到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老师督促检查,悉心指导,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掌握学习主动权是学生提高学习力的根本途径

 

实践研究表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才是回归教学的本质。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导演,设计教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尽可能多说、多读,多写、多思考,让他们在情景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看老师的表演要浓得多。现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学习方法普遍适用在平常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我在讲“合同的履行和担保”知识点的时候,先是布置学生学生预习教材,收看《合同无法履行 保证金迟迟不退》网络普法视频,并预先设计2个简单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分组完成。课中,同学们根据老师讲的知识再分组讨论,经过了认识——熟悉——理解的过程,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再进行合理评价。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五)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高学习力

 

2013级会计班学生刚进校,老师就在教室黑板上方写了“我要上大学”标语,每天学习时,只要学生一抬头,就会像座右铭一样对自己要求。在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大好形势下,班级逐步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浓厚学习氛围的无疑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学习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讲课不拘一格,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表现,结合生活和教学实际,列举贴近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案例,保持学生们乐学的心态,让学生都有求学的欲望,促使抽象乏味的法学知识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气氛热烈,从而开发学生法理知识学习的潜能。

第4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会计监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24.152

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在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真正起到了“把关守口”的作用。

1 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其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会计核算的后续和深入,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监督的职能:一是通过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来规范企业的日常核算行为;二是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监督,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

2 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制度

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符合本单位预算和经营管理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2.3 可以对管理者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会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比如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现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公正的对管理者做出评价。

3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伴随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生活、社会完全融为一体,使得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力与机制还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使得现今的会计监督在监理管理企业的财务时不能够有效的行使其应有的职能与义务,势必导致企业会计财务监督力不够。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它的发生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如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再加上现今与老旧的会计法律法规相互错杂,使得会计管理更加混乱,增加了企业会计在监督时的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出台任何的相关会计监督的保护与监督的具体内容,使得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员监督观念模糊不清,在执法时又有很多执法机构职责权限不够明确,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把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做到最好。

3.2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失调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一时不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的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内部控制失调。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严重缺陷,很多管理制度都形同虚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执行,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时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以致会计监督管理混乱,的现象常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领导教唆、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账,使会计工作陷入僵局,监督工作也得不到应有的施展,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

3.3 企业中个别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就一般情况来讲,企业的虚假账簿都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参与而导致的结果,所以就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来说,是保障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重要标志。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欠缺、学历参差不齐,甚至有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

4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4.1 加快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4.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我们要保障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机构,参与监督的会计人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更要各施其能,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3 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

社会上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外部企业会计监督的检查部门,毕竟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公正与公开,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来保障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

4.4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要尽量明确会计的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前者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后者是保证会计机构运营监督责任的保障。

4.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要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打造一批高水准的监督队伍。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管理要想发展得更好,不能只加强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5 监督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婷.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9(2).

第5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医院 会计监督 职能

会计监督是会计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职权对经济业务活动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查看与督促,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大量的监督活动贯穿于单位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全过程,是整个监督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服务环境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医院经济活动必须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医院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使会计监督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推动医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监督的职能

医院会计监督是医院经济财务管理监督的一种形式。如果没有会计监督作为先导,就会造成医院资金流失,物资损失。比如震惊全国的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破产时资不抵债,负债超过140亿元。浦东金桥事件1 500万存款不翼而飞,被人挪用。宁波第一人民医院年青的院长贪污案等,这些都告诫我们必须要在医院管理中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

医院会计监督职能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的监督和督促,以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对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力量,监督的直接目的是为医院管理者做出决策服务,最终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通过会计监督,促进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会计监督就是要加强对药品、设备、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招标、购买、领用和消耗等环节的监督,对收费、出纳和采购等岗位的监督,要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会计监督的作用

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有效的监督下进,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其职能足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经济法规、制度进行考核和控制。因此,会计监督具有及时性、事前和事中控制的时效性等特点、所以,把会计监督置于各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之中,是实现医院财务监督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医院会计监督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医院的负责人对会计监督的态度,是影响会计监督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领导要明确管理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科学性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统计等经济业务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规定才能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统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医院的组织结构、审计监督体系、人力资源政策等也是影响会计监督的重要因素,也必须尽量完善,从而创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

2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的任务就是使单位一切会计经济活动要严格遵照预定的管理目标进行,以保证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及效益的提高。为此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医院在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前提下,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汁制度、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使得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按章程的去履行监督职能。

3加强依法会计监督力度

要更好的有效地贯彻实施会计监督,离不开会计法及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医院要依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医院会计监督制度,并随着经济活动发展的不断完善,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建立检查监督制度,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按制度的要求去履行监督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会计监督的职能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4明确各级人员的会计监督中职责

(1)单位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的决策与执行监督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以及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5建议医院内部审计经常化

在会计监督中。通过内部审计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能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医院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财经纪律;(2)对财务收支计划、经费预算和经济合同等的执行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3)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进行监督检查;(4)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5)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以及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6)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及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6加强医院外部监督

加强医院外部监督即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指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医院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第6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52-02

1 当前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1.2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混岗、无证上岗在一些单位存在;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严格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听凭单位领导指挥。

1.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4 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主要表现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自为政,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且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2 强化社会会计诚信的途径

2.1 加强对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会计诚信教育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等内容,熟悉掌握会计法律和财会知识,这是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能够自觉守法、守规,依法办事。目前,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来强化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是一种快速可行办法,建议扩大教育范围,单位主要领导也应参加会计诚信教育,以推进会计诚信化建设。

2.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条款加以修改,增加对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要加强监督部门执法检查建设,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要加大对造假者处罚力度,使得造假者付出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收益,才能有效地制止造假者肆意违反财经法规行为。

2.3 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1)单位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分工科学,职责明确,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是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

(2)重视舆论作用,大力宣扬先进会计人员事迹,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看齐,对失信会计人员,给予适度暴光。

(3)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是联系单位会计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在市场经济下能起到有些政府部门不能起到的作用,行纪行规能约束某些单位会计不诚信行为,协助财政部门做好管理会计人员职能。

3 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全面提高会计诚信度

3.1 物质基础与政策保障层:对于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来讲,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可为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会议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对会计诚信体系中的不同主体(如企业管理层、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的利益关系调整中,政策应体现平等公正的精神。要加强政策导向力度,遏制会计诚信体系中强势方(企业管理层、会计行为主体)侵害弱势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非诚信行为;要确保会计诚信体系中的诚信互动,避免诚信行为因主体间权利义务分配显失公平而蜕变为各方以非诚信手段相互报复的行为。

3.2 法制约束与道德约束:对于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来讲,主要就是要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实现会计工作法制化。要经常进行会计法规的执法工作检查,加强司法介入,惩戒那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典型单位、典型责任人、编制假报表的单位负责人等。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对屡教不改、错误严重的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从业人员,要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危害的程度,依照有关财经法规予以处罚。

会计诚信体系的确立,同样依赖于道德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道德约束:

(1)多样统一的基础上,确立现阶段全社会会计诚信的道德体系,为会计诚信体系中的相关主体提供具有普遍认同性的道德律令和评判社会行为的共同参照体系;

(2)为会计诚信较高的企业提供讲坛,形成与上述道德律令和参照体系互为表里的社会舆论评价场;

(3)反对偏袒某些特殊群体和特殊人物,坚持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第7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一、澳门《劳动关系法》的法律细化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所讲的权力指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这种力量以法律为载体,而法律则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要体现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法律的制定必须遵循精细化的原则,这样才不会导致授权不明,才能维护公众的利益。内地一直以来的立法相对来说比较粗略,很多方面的条款,宣誓性的比较多,授权性的比较多,兜底性的比较多,而对相关权利义务精细的规定不足,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如何进行精细化的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当年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长期受到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其立法的精细化程度比较高,这可以从《劳动关系法》的一些细节性规定中体现出来。该法第十三条规定了雇主必须以簿册、数据卡或信息系统记录有关雇员的数据,而记录中需要载明的事项该法律就规定了九条。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了雇主同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建立劳动关系的原则,该原则分成一般原则、例外情况和录用条件三大方面,具体包括了十一项条目。而内地的相关法规中,仅仅只有《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雇主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以及不得安排其从事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总共只有三条,还不到澳门一部《劳动关系法》相关规定的三分之一。法律细化方面的差距还有许多,例如澳门《劳动关系法》第五十条规定了合理缺勤和不合理缺勤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十二个条目,这就为雇主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划定了准则,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单位规章制度。第六十一条则载明了月薪、日薪和时薪的具体计算公式。这些都是内地劳动法律法规所未载明的。通过澳门《劳动关系法》与内地劳动法律法规的比较,可以看到澳门在劳动立法方面,精细程度要超过内地。同样关于用工平等原则的条款,澳门《劳动关系法》规定,任何雇员或求职者均不得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尤其因国籍、社会出身、血统、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年龄、婚姻状况、语言、宗教、政治或思想信仰、所属组织、文化程度或经济状况而得到优惠、受到损害、被剥夺任何权利或获得豁免任何义务。而内地《劳动法》仅仅提到,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不同而受歧视。虽然两部法律都提出了用工平等这一原则,但较之澳门的劳动法规,内地的法规相对过于简略,使得在有些情况下,致使法律的适用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

二、完善内地劳动法律法规的思路

截止2012年末,内地劳动就业人数达到7.6亿,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无疑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调整劳资关系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其内容需要得到进一步地完善,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澳门《劳动关系法》立法上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精细化,给内地劳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立法注重人文关怀,为和谐社会增添光彩。劳动法律是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更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这就需要法律的制定要以人为本。现阶段内地劳动法律法规虽然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利方面越加充分完整,但其着眼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的角度,缺乏人格和精神层面的全方位保护,例如,劳动者隐私权和劳动者人格尊严权的保护并未在劳动法律中体现。而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隐私和人格尊严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没有劳动法律上的具体规范,劳动者的隐私权、人格尊严权等精神层面的权益就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也就不能全面正确贯彻宪法中保护公民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原则性规定。因此,在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相关法条应当得到不断补充。例如,借鉴澳门《劳动关系法》的规定,将保护员工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内容写入法律。在这一点上,部分内地新制定的法律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新修订的《老年法》强调了赡养人对老年人有提供精神慰藉的义务。

第8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地质勘查企业对于推动我国地质勘查项目进程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意义,在进行地质勘查企业管理时,主要是在勘查项目上的管理,包括对地质勘查企业在项目策划、生产施工、职责、施工计划、项目检查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另外,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地质勘查企业所颁发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依据,进行企业的合法施工,安全施工,做好勘查工程,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稳步进行。本文就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简要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地质勘查;企业;管理办法;项目管理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地质矿产勘查企业,一般是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的生产和经营工作,以各种技术手段和工作方式,探明矿产资源及其周围相关地质环境,形成产业化生产。一般而言,关于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项目,需要由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力改革,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相关法律和规范也正在不断完善和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要求打破地质矿产管理部门独立和封闭的局面,实现跨部门多手段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划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体现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实际发展的需求。

一、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管理规范发展

地质矿产勘查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着不同的管理规范,包括管理内容上、管理方式上、管理职能和任务上都不尽相同。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地质勘查行业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事业单位,地质勘查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和项目管理包括规划以及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以计划为主的生产经营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不断深入,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对行业发展存在限制性效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地质矿产行业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方法,并对行业内部管理的职责和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化,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在如今的地质矿产勘查行业中,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走向,在管理部门方面,逐渐出现了中介性质的行业管理单位,并逐渐取代了更多的政府管理职能。在以往的管理中,主要是实行政府行业管理和协会行业管理,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方面逐渐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征,并且在管理的技术规划、质量规范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为地质矿产勘查企业规范性、标准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管理措施

关于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管理办法,既要满足于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又要吻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限制管理只会不断弱化,甚至最终退出对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管理,但是地质矿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为了正确引导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管理:

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已经比较老旧,许多规范都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法律法规已经与实际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了,亟需得到更新和完善。除此之外,在地质矿产勘查企业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可能会使得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有机可乘。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地质勘查行业的有序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对于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而言,要严格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积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前经济形势新的要求,了解当前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基本实情,制定出符合国家基本利益,符合现行经济体制,符合矿产勘查行业实际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编制地质矿产产业规划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地质矿产勘查企业要想获得稳步有序发展,加强产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要以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为方向,对其具体的措施和相关目标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组织。可以依照行业发展实际,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这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是政府对地质矿产勘查企业尽心规范性管理的重要内容。通常,地质矿产勘查企业投入的生产项目规模较大,耗费较多,如果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不合理,很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继而也就导致企业一蹶不振,难以稳定健康发展。

3.研究开发引导政策

国家对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管理,需要开展积极性、引导性的管理,其中,要不断进行相关产业政策的研发,以鼓励和规范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发展。产业政策的制定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在企业税费、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制定,引导企业正确发展。

4.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政府对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的依法监督。一方面,维护企业正常进行地质矿产相关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在监督中保障企业的正常性生产,防止企业从事不合法的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管理模式也正在面临新的改革,逐渐实现政企分离的管理方式。在新时期,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仍然要加强对地质矿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我国地质矿产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文雅.关于地质勘查企业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4,(31):100-102.

[2]王智慧.试对地质勘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147.

[3]安红居.各类地质勘查企业管理经营方向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7):37-38.

第9篇:财经法律法规范文

摘 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出发,按照法定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 披露 上市公司 内部治理

2009年9月9日,证监会的一纸调查通知将五粮液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因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我会决定立案调查,请给予配合”。9月23日,证监会就五粮液案的初步调查结论向外界作了通报――披露了五粮液“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三宗罪”,引发了各界对于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高度关注。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是指上市公司按照国家《公司法》、《证券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一定规范程序和格式,通过指定的媒体通道向大众投资者、证券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常见的信息披露规范格式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临时报告和定期报告等。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真实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为取得上市的资格,“包装上市”的现在比比皆是,上市招股说明书的盈利预测数和利润实现数相差甚远,上市公司第一年就亏损的现象也不罕见;在披露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有意的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是虚构利润,误导投资者。

(二)信息披露不及时

根据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不知道的事件时,应该及时公告披露。但仍有不少公司违反规定,不在第一时间及时披露。如“漯河银鸽”委托理财,买入“银广夏”股票,投资损失上亿元没有及时披露;“三九医药”被母公司侵占大量募集资金,也没有及时的披露。以上行为事后都遭到了证监会的强烈谴责,但却大大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形象。

(三)信息披露不充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上市公司的相关联者进行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决策将更多地依赖于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他们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上,上市公司应该披露所有可能引起证券价格变化的所以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上市公司报喜不报忧,甚至隐瞒部分事实,虚假披露信息,误导投资者。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内部监督机制

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最后披露将涉及多个主体,源头是上市公司自身。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首先我们要做到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即调整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继续坚持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其次,在内部制衡机制中明确三权。三权分别是指董事会行使决策权、管理层行使执行权、单独成立审计委员会行使控制权。

2.完善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利益驱动与职业道德败坏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激励手段采用年薪薪酬制。但因经理人员的年薪是与公司的历史(本期和上期)业绩挂钩的,很少涉及公司的未来价值的变动,于是经理就会产生短期行为,屈服于利益驱动。首先可以考虑改变考评经理层采取的指标,设法让经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如提供以持股或股票期权为形式的激励方式;同时通过教育提升经理层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竞争上岗、退出机制,以形成对经营者内部的约束机制。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的改进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效控制违规成本

建立一个法律法规健全的证券市场,是杜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国家立法部门应考虑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制定具体、合理的实施细则,明晰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办法,关键是要提高违规成本,体现政策的威慑力。同时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可以考虑明确虚假信息所引发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定义相应责任并予以细化,使法律更实用,弥补惩处信息披露不规范力度不足的法律漏洞。

2.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处罚力度

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来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全方位监督。建议的监管具体措施可包括:第一步,督促上市公司各有关方面诚信责任,建立诚信档案,实行“黑名单”制;第二步,丰富监管手段,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辟更加畅通、便捷和高效的资信渠道,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一线监管。

3.强化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保持其独立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建立起步较晚,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诱发了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串通制造虚假信息的事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其执业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是必然的选择。国家可以首先,制定法律法规来加强其法律责任,以强制要求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其次,实行行业分离,使审计必须从注册会计师其他业务中分离出来;再次,实行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强行要求对上市公司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或实施具体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负责的合伙人进行轮换安排。

参考文献:

[1]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38.

[2]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会计研究.2001(10):13-19.

[3]陈潇阳,李豫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含量实证研究综述.经济论坛.2005(5):37-39.

[4]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陈述研究.会计研究.2004(1):39.

[5]孙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硕士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