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高中数学考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考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考点

第1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关键词:基本方法;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79-01

高考命题都是以教材为蓝本编制的,它充分体现了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始终高考数学试卷的重点.纵观近年各地高考数学试题,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是从教材上的内容加以改编得来的。因此吃透教材上的例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同时针对自己学得较差的部分教材例习题进行重点攻关。尤其对一些高考必考内容,尽量做到准备充分,确保拿分。怎样在高考后期复习中进行有效回归教材,为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保驾护航呢?下面,就复习中如何回归教材谈一点思考。

一、吃透教材例习题,回归教材适量练习

只有吃透教材上的例习题,才能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教材上的原题,但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题目在教材上都能找到原型,不少考题就是教材上的例习题的变型、改编及综合。许多试题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纵观2006-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基本上每套试题都有近百分之五十的题源于教材。以2012年四川高考文科为例,第1,2,3,5,6,7,10,13,14,16,17,18,20,21等共14个题都来源于教材。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高中教材最基本且重要的数学知识,由课本例习题改造加工整合而成,是学生熟悉的题型,这对中学数学教学和复习重视教材重视基础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例1,(2011安徽卷)函数y=16-x-x2的定义域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函数的概念中的定义域问题,是教材必修1上24页习题1・2第1题的演变和整合。

例2,(2012四川卷文科)如图,动点 与两定点 、 构成 ,且直线 的斜率之积为4,设动点 的轨迹为 ,

求轨迹 的方程。

分析: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和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是人教版老教材课后习题的改编,在新教材选修2-1上41页例3也可见其影子。当年,四川卷理科21题更是它的演变和深化。

回归教材,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抓纲务本,对着教材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要点放在掌握例习题覆盖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要注意教材上和规律、方法联系密切的典型题,对其深入研究,研究透彻。立足教材基本例习题,搞好变式训练。对例习题的使用最好能把各相同的考点试题横向比较,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利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策略。做完模拟题后功夫要下在反思上,对审题的反思;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多样性的反思;对题目本身和解法本身所存在的规律的反思;对题目变化的反思。通过反思,做到逐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回归教材梳理概念,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数学试题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基本方法、基本思想为出发点设计命题。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放在突出的地位,从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表达式、基本公式出发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试题中主要在基础题、中档题出现,高达试卷分值的百分之八十。因此,在后期最重要的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题型示例和高考试题为参考,独立将教材梳理一遍。如:立体几何部分,选择、填空不说,每年必考一道大题,常以多问形式考查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以其中一个典型例题为蓝本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平行的证明、垂直的证明、角的求法、距离和体积的求法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题型-解法网络体系。

在回归教材中,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理清知识发生的本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公式的生成和推导,章节知识的交汇点,构建起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二是克服“眼高手低”,

第2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数列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实际问题,学习数列知识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既与函数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又丰富了函数的内容。

数列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始至终贯穿观察、分析、归纳、类比、运算、概括、应用等能力。

数列与函数、三角、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有广泛的联系,有很强的综合性,是高中代数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好素材。

正因为数列的重要性和综合性,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结合实例。通过实例去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运用等差、等比数列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善于对比学习。数列与函数有密切关系,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多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能够同时加深对两方面知识的理解。另外,有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对比记忆。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本章蕴含丰富的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时应给予充分重视,解题时多考虑与之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 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及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数列问题。在这一章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中数学方法:

(1)函数的思想方法 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2)方程的思想方法 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 n 项和前 n 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3)不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第3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变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所谓变式教学,即利用问题变式的方式进行教学. 变式教学一般有概念性方式和过程性方式. 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性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拢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高三数学教学中主要采取过程性变式.我在教学中有一些思考如下.

一、认识变式教学中存在的五个误区

我们的一些变式教学,与新课程提出的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素质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变式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变”出来的结果上,对于变式“变”的起因和“变”的过程大都是“滑过”或被忽视.从新课程理念来看, 变式教学的核心是“变”,而“变”的精髓和价值,则在于弄清“为何要变”“ 如何去变”“ 往哪里变”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自觉地整合好新课程理念与传统的变式教学,将“过程与方法”嵌于传统的变式教学之中.这是一条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

(一)追求多变,忽视方法难易.

有些问题,只要学生用容易理解的方法解决,要用常用的方法解决;如果用冷僻,繁难的方法,就会导致偏离教学目标,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变式教学应该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三)追求多变,忽视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如果你的变式会让学生感到难受,即教学变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变式教学可以不进行.

(四)追求多变,忽视学生实际能力.

每个学生的实际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设计变式教学的内容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导致无效教学.这实际上是没有了解学情,也是备课不充分的体现.

(五)追求多变,忽视课堂时间容量.

一个问题的讲解只要能达到把重点知识讲透,重点的方法得到训练,收到恰如其分的效果.如果对有的问题进行很多的变式,不估计时间长短,往往就会超出课堂时间容量,使应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这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缺乏计划性.还有的变式学生已经掌握理解,如果反复讲解,势必会浪费课堂教学宝贵时间,还有一种坏处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变式教学的五个常用方法

这三道题虽然条件不同,但所用方法一样,都是用焦距三角形中的圆锥曲线的定义和余弦定理(或勾股定理)来列式解决,因此把所用方法一样的题目进行归类,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本质的认识.可以达到“变”就是为了“不变”的境界.

第4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教学

初中数学,不像小学基本数学那般简易明了,也不像高中数学那般复杂难缠,很明显,它是连接这两个阶段的“桥梁”。怎样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个过渡,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也是今后学生能抱有良好心态学习数学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守“对症下药”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数学世界里获得学习的乐趣。

一、深入浅出,突破障碍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过渡阶段。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承担起“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阶段。很多学生被一个答案模式所固定,遇到一题多答案或多解时就举棋不定,甚至不敢往下做。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题目,寻找答案或最优解,以打破学生思维被禁锢的窘境,告诉他们答案并不一定是唯一的,解题的方式也不是固定的。

例如,在求证三角形的全等或其他证明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寻找到多种解题思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这种方式,不但能解放学生的思想,还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神奇力量,从而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初中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为这一特点,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精而细,多使用粉笔和黑板进行具体的演示,让学生有时间来细嚼慢咽、彻底消化。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拎”出来,或者构建知识框架,一节的,一章的,甚至是整本书的,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对新知识的印象。

二、形象直观,接近生活

叔本华在其《论教育》中就指出,“直观认识必须先于概念而至;概念要从现实世界中提取出来”。这一观点在现今的教学理念中显得尤其重要。数学是一门典型的从个别例题归纳、抽象出一般原理的课程,概念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将知识生活化,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身边的工具,传达一种“数学无处不在”的理念。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先从教室这个空间中寻找平行线,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性质,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归纳。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对于这种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相较于冷冰冰的概念论述会更加感兴趣,更能激发其探索精神。

对于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爱玩的天性是不会消失的。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会使他们产生视觉、听觉疲劳,久而久之,数学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学生只有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奥妙。

从课件的准备来说,应该考虑到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题目,不妨结合多媒体,制作一些趣味性的flash,来加强理解。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展现肢体语言。有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有56%与言辞是无关的。语言幽默自然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而肢体语言的传达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保持良好的对话状态,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同样,眼神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交汇之中,学生可以从中得到鼓励,这种“无声的语言”有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和温暖。当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一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来到讲台给相对弱势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优异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个对话双方平等的环境下,弱势的学生对问题也敢讲、敢问。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益智的数学小游戏,作为课前的热身运动,调动课堂气氛。

三、讲究实践,以点带面

学习数学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师讲的例题学生都会,可是数学题型稍微一变,就无从下手。对于这样的难题,教师应主动让学生丢掉例题的解法,脱离书本,从根本上掌握一道题,使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再一味地执着于对例题解法的模仿,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有话讲、能讲得有道理。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中,教师可以实际动手模拟试题中所给的情景。

例如,求圆柱表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圆柱体,以直观地向学生解释答案,使学生易于理解,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从而让他们汲取彼此的有用观点,添补自己想法的漏洞。

作为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所教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巧。同样,学生学的也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对如何运用思维、形成有效思维的学习。教师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必须要强调数学思想在 解题中的运用。而且“图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周密,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培养哲学性思考。

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对象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对知识接受得自然、顺畅,解决了“填鸭式”教育的通病,还数学一片广阔明亮的天地,还学生一个灵活、高效、充满笑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梁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新课程(下),2011(9).

[2]张继平.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J].吉林教育,2013(5).

第5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一、对效能产出体系的理解

效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的感觉,指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项活动,并对此活动作出判断与推测。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效能主要是针对教师提出的。另一方面的效能主要就是有关管理学方面:“产出”主要就是对所获得成果期望值,而“产能”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来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在整个效能体系中,“产能”与“产出”必须要保持平衡,这样才会使“高效能” 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比较笼统,只是生硬去套用各种公式,通过公式及结论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对于一些有深度的数学题还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公式及结论。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必须按照数学的本质来进行解答,学生不能很好地去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其中的抽象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概括等。但是对于自主性学习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对所学教材进行分析,区别不同数学教材之间的不同之处,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都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不管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还是经验总结上都比较欠缺。而效能产出体系模式的教学就不同了,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验”以效能产出的方式逐渐的传递给学生,以此来存进学生的学习速度,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去学习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也让就成为了学生尽情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

三、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知识。俄国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实施成功的教学,只是一味地进行强制性教学是不行的,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自主能力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基础与保证。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与时俱进,根据课标要求实施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慎密设计,尽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光彩,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思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2.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促进自主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通过对问题的猜想来进行实验等过程,这样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创新,要改变题海战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或者交流来解决问题,敢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及认知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交流、探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们通过不断的交流来认识他人、认识自我,通过不断沟通来提升自己的发散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自主学习的特点

1.丰富的学习资源

由于对数学学习系统的不断引进,学生可以在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学课程的辅导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或者课程进度来查阅相关资料,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丰富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自主学习效能产出系统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可以将教师留下的学习任务来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其他方式来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学会评估

第6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一、目前高中数学CAI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学校、教师过高估计了CAI的作用,急于求成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某各程度上能推出教师。因此,对执教者来说分量颇重、机会难得,他会从教案的设计,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力求用精品。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CAI必然是首选之列,要挑选教学内容时就已在绞尽脑汁地酝酿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则更换内容,大有本末倒置之感。这一点从所听的各级公开课中可见一斑,这些课无一例外对采用CAI,并且绝大多数公开课,从引入到教学内容甚至练习,由始至终开机亮幕,完全违背了CAI的初衷。

2.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这就难免失去了数学CAI的本意。

3.重课件的制作水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刺激性强,频繁地使用使学生应接不暇,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比传统教学模式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教师在利用数学CAI时,只重视它的工具,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教学的人格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大多强调了教师传授为主导,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 ,追求课堂容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快速出题,快速解答,快速评价反馈等功能。更有甚者,教师代替学生解答,把本来应该学生自已亲自动手的练习内容,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播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学生自主的活动,压抑了学生解题灵感。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在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只体会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法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这是所听几节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数学CAI最大的弊端。

二、合理运用CAI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CAI应注意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地运用CAI。在高中数学怎样适量选用CAI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注意选择性

CAI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CAI。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CAI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代数中的函数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是CAI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是CAI的素材。

2.注意辅

有些教师在运用CAI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开始,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到练习答案,全由多媒体显现。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为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CAI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为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CAI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CAI应强调注意其辅,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

3.注意必要性

第7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一、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不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条件。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当采取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难点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二)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三)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四)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五)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六)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的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七)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是少不了的。

第8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1)重视职高数学教学地位,更新教学思想与理念。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职高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缺乏数学发展的潜能,只要学生专业学得好,数学随便教教即可,导致数学教学在“随便教教”中变得枯燥、呆板。要改变这种现状,须重新认识职高数学教学地位,更新教学思想与理念。

①重视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作用。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可以直接解决职高学生专业课中的计算、设计等多种问题。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来学好数据库知识,电子技术专业离不开几何学科的内容和运算,可以说职高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课程。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包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方能更新教学思想与理念。②以学生为本,体现其“必需性”与“职业性”。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在数学发展上也存在差异。我们要承认这种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要求。同时,要考虑到职业学校应为社会输送各种职业技术人才这一实际,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不以普通高中的尺度衡量,学会取舍内容。例如在教学平面解析几何这一学习难点时,就可以根据实际不必在研究曲线方程的理论上纠缠,而主要通过范例的分析让学生自己操作即可,以达到其所需。

(2)创设积极合理、实用有趣的职高数学教学课堂。如何切实贯穿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改变单调的职高数学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

第9篇:高中数学考点范文

一、分层授课,以学生为本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以及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会主要讲解到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复合函数,以及导数在函数上的运用,这是高中数学最难最抽象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以及灵活性,学生们对这部分的掌握必然差距非常大,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采用分层授课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找一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函数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且都有一定的收获。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只能想到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甚至不能解决,而能力较好的可以有很多种解题方法,或者可以另辟蹊径。最后我们可以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分层授课,不但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这都是符合我们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二、分层训练,以掌握为主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椭圆》这一节中,我们会讲解到椭圆这种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圆锥曲线在高中数学算是难点,但也是重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一节的掌握必然各有千秋。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对这一重点知识有尽可能好地掌握,我们在课堂训练时必须采用分层训练的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课堂训练时可以在课堂上出几道难度依次增加的题目,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只做他们尽力之后可以解决的题目,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需全做。最后我们可以让能力居于中下的学生对自己做的题目进行讲解展示,这不但避免了他们的懒惰心理,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巩固了他们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或者课下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保证他们也得到更上一层楼的收获。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对于我们数学教育而言是大有好处的。

三、分层考核,以提高为重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4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的相关知识,在大半个学期的讲解结束后,我们必然会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一下测验与考核。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适应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考核。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平时表现与成绩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一个小组的同学有相近的学习情况,然后在我们组织的课堂考核中,我们可以将试卷分为A、B、C三种,不同小组的学生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核,这并不是把学生们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更好地更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成绩。我们在设计试卷的时候必须保证A、B、C三种试卷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提高性,不会过于困难,但也不会过于简单,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探究。

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试卷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考核,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个班级的综合数学实力,这都充分证明了数学分层考核的重要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