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医药类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类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类行业分析

第1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店名 语法结构 通名 专名

一、引言

医药业店名的调查研究是社会语言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表现。赵爱英(2006)认为,店名语言有相对稳固、独立的内部结构。国内一些学者如蔡英杰(2001)、丁安英(2006)等把店名概括分为“专名”和“通名”,即店名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专名+通名。专名体现了店名的特殊性,通名体现了店名的普遍性,反映了某一行业的属性。例如:“温县皓康大药房”这一店名中,“温县皓康”是专名(温县是地名),“大药房”是通名。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药店名都有专名和通名,仅有个别药店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如“大参林”。仅有专名可以使语言更经济简洁,但是具有描述不清、特点不明显等缺点。

本文以河南省民生医药有限公司上传的已注册的医药业店名为主要材料,一部分是笔者以实地走访并拍照的形式,把具有特点的店名记录下来,采用列表统计的方法,对比河南一些老字号药店,结合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医药业店名的通名

马洪波(2013)认为,店名可从侧面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药店名称的通名通常为某一行业的店名定性,或者说明商店的规模、层次等。通过通名,有时可以快速辨别出该店从事的行业类别。通名置于名字的末端,且具有直接性、单一性的特点,通常字数简洁。为了统计方便,本文将含有某通名的合称一并归入一个通名,如“药房”和“大药房”合归为一个通名。本次调查医药业店名共80个,其中没有通名的药店为1个,有通名的药店为79个,占98.75%。有通名的药店名称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医药业店名使用频率较高的的通名为“药房、药店、医药、科、堂”等,大多是现代医药行业所使用。其中,通过查阅夏挽群、程健君(2011)的《河南老字号》发现,通名是“科、厂、铺、堂”的大多为百年老字号药店名,“科”“厂”“铺”在现代医药行业使用较少。以“科”为通名的药店具有“医”“药”相结合的功能,体现了该店在某一方面的医术专长。如:“泰生堂中医外科、同德堂中医妇科、德善堂喉科、贵德堂骨科”等。还有少数药店因为追求店名简洁、独特,使人方便记忆,并且一看便知是药店,便直接省略通名,如“大参林”等。

三、医药业店名的专名

王红霞(2013)指出,店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既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质,又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征。医药业店名的专名是对通名的限定,不仅间接体现了该行业所属类别,同时也进一步反映了各药店的营业特色与范围。专名大多位于前面或者中间,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特点,也间接反映了如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专名看似多样,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除去地名和通名,本文对出现5次及以上的专名中的字进行记录,按倒序编排,专名出现的频次统计见表2。

表2中的26个字是药店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现代汉语中,有时一个字就表示一个词,这里字义即词义。笔者通过观察,从词的意义角度将这26个字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表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意义的词。包括“康、德、乐、仁、华、益、和、健、福、善、信、济”等。通过观察,这些词的词性多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感彩为褒义,展现的都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福”“善”。“健”“康”等字表现出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和祝福,对医疗保健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医疗行业是百姓关注的重中之重,关乎每个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由此,一些店名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内心期望与渴求,象征了美好的寓意。如“康丰”“健康人”,体现了行业特色。该类词在医药业店名中数量最多,所占的比例最大。

第二类是与百姓民生有关的词,包括“民、人、生、家、普、众”等。词性上大多为名词,词义上主要表示关注百姓或民生,体现顾客和医德至上。其中大量药店以亲民惠民的名称来吸引顾客,并通过店名传达的信息让消费者感到放心、实惠。医疗消费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消费之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疗效好、价格公道的放心药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另外,医患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矛盾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们期盼医师能具有好的医德,更加重视患者,因此这类词有时与第一类词合用作店名。如“民信”“家家乐”“益民”“健康人”等。

第三类是与医药行业有关的词,包括“堂、仲、草”等,词性上多为名词。如“同仁堂”“捻草堂”中的“堂”:我国老字号中医药店多用“堂”,特指古代药房。“仲”来源于“张仲景”:“张仲景”是人名,是河南省著名的医学家,又称“医圣”,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体恤百姓,公道诚信,以此为名,可以宣传河南省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草”:古代把药也称为草,草即药,且有“草药”这一词语,多指中药。“德良方”:专业用词,古时把疗效好的药方叫作“良方”。

第四类是表示时间、数量等意义的词,包括“百、万、同、天、春”等,词性上多为形容词和名词,词义上主要是具有描述性和表示象征意义。如“万古堂”“百信”中的“万”“百”,表示数量多、规模大,更容易吸引消费者,但具有夸张色彩。“同”词义上表示“相同、一同”,用于店名中,更加具有亲近感,如“同仁堂”。“天”是时间名词,如店名“天天好”,“天”代表每一天;也可表示“天下”,如“普天康”。“春”表示时间,但在医药业店名中象征新生与生机,显得更有希望与活力,如“仲春”“春天”。

由表2可以看出,专名中“康”出现的频次最高,反映了民众对医药保健类的重视。其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堂”。“堂”字较为特殊,不仅可以用作通名,也可以用作专名。“堂”字属于医药行业的特殊用语,自古就被药房使用,体现了行业特色,在医药类行业的店名使用中具有独特性。这里“堂”用作通名。随着现代医药类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药店规模变大,已不是过去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小药店,所以很多医药业商店名称会在“堂”字后加上一些通名,更有现代色彩,如“富德堂医药店”“捻草堂大药房”等等。这里“堂”用作专名。

据表2中出现次数较高的26个词,河南省医药业专名可大致分为表示健康道德等意义的词、与百姓民生有关的词、与医药行业有关的词和表示时间与数量等意义的词四大类。调查中发现,该行业忌违背健康、道德有关的贬义词,但不忌讳以姓名为店名。

四、结语

河南省医药业店名有着显著的特征,Z法结构大部分是“通名+专名”的形式。从通名上看,以“药房”“药店”“医药”为主,体现了行业性质,且范围较为狭小;从专名上看,有注重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意义以及与百姓民生、医药行业、时间数量有关的命名倾向,多用“康”“堂”“乐”“德”等字命名。根据以上分析,店名命名应结合当地社会历史文化等角度多方面考虑,同时要简洁易认,从而给人留下良好印象,更好地创造其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爱英.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心理分析[D].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蔡英杰.店铺名称一瞥[J].修辞学习,2001,(2).

[3]丁安英.简论招牌语的特色[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1).

[4]马洪波.安阳市区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3,(1).

[5]夏挽群,程健君.河南老字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

第2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警模型 回归分析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的发展涉及国计民生,是老百姓十分关切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该行业的上市公司面临着生产和资金方面的巨大挑战,一旦市场上医药产品的供应不稳定,则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帮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及时预防财务危机,避免对医药产品的正常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通过选取近些年该行业中ST股和*ST股半数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相同数量的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稳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构建出适用于该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一 分析模式和分析样本的确定

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式是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根本。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对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不适合选择单变量分析模式,这是由于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往往主营业务种类繁多,产品品种多样,难以通过某一综合指标去评判侧重于不同业务的企业。因此,多变量分析模型相比之下则会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加适用于分析业务繁杂的医药行业。

就财务预警模型来说,分析样本首先要区分财务失败样本与财务正常样本。对于财务失败的界定,最早的研究都是以企业破产作为唯一标准。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表明,破产样本相对较少,而且此类样本所能传达的信息失真程度又偏高,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关管理机构建立起越来越规范的财务危机防范机制。中国证监会要求证券交易所对连续两年亏损及“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现特别处理(ST),对于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等情况的上市公司,给予“退市风险警告”(*ST)。因此,在确定财务失败样本时,可以选择该行业中ST或*ST的企业(由于违规或历史遗留问题而成为ST或*ST企业除外),而将非ST或*ST企业作为财务正常样本。

此外,为了剔除随机误差的影响,需要样本的主要特征呈正态分布,样本选择时有意根据配比原则一一配对,保持财务失败样本和财务正常样本数量相等(样本选取见表1)。

二 财务指标组合的确定

由于该行业需要采用多变量分析模式,本文在财务指标的设计筛选过程中,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第一,财务指标要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与财务失败最密切相关的分析点,偿债能力差的企业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很有可能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失败的境地。

第二,财务指标应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陷入财务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经营业绩差。如果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良好,即使是短暂的资金周转不灵也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影响。

第三,财务指标要体现敏感性原则。财务预警模型要求所设计的指标应当能够对财务数据的变化做出迅速明显的反应。这样才能起到预警排警的作用。

第四,财务指标要具有非共线性。由于一些共线性太强的指标反映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选择分析指标时应当在尽可能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筛选,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浪费。

第五,财务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反映效果良好的指标,如果数据较难获得或取得成本很高,则应选择舍弃。

根据以上五项原则的要求,本文选择了反映偿债能力的营运资金充足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保障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获利能力的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反映获现能力的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反映成长能力的净利润增长率和资产留存收益率共十项指标对应的样本公司财务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有效性筛选,最终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营运资金充足率、资产留存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值和财务保障率共六项指标入选,成为适用于分析医药行业的财务指标组合。

三 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

根据系统筛选的财务指标组合重新整理样本数据,选择企业成为ST之前一年的财务数据计算需要的指标值并标记X1~X6。定义Y代表企业判定值,将财务失败样本的判定值定义为0,将财务正常样本的判定值定义为1,用以表示样本企业财务稳定的程度。于是,可以构建出适用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如下:

Y=a1X1+a2X2+a3X3+a4X4+a5X5+a6X6+ε

根据样本公司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的指标组合值如表2所示。

a. 因变量:判定值(Y)

将计算出来的样本指标组合值输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求出财务预警模型的系数和修正值(见表3)。从而可以得出财务预警模型为:

Y=-0.007X1+0.004X2+0.209X3+0.025X4-0.13X5+0.017X6+0.504

由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随机误差默认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以得出预测结果的判别临界点为:

Wc=(W0+W1)/2=0.5

预测值低于0.5,说明企业面临财务失败的危险,反之,预测值高于0.5,是财务状况正常的表现。

四 模型的实用性检验

模型的实用性检验包括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和模型的实证检验。

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可以依据表4,R=0.978接近于1,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医药企业的财务状况。

模型的实证检验需要该行业所有同类企业或随机抽取部分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带入预警模型,对判定结果进行检验。以2011年ST东盛和华东医药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例(如表5所示)。显然,按照构建出的医药行业财务预警模型判定标准,ST东盛的判定值Y=0.198<0.5,预示着企业正陷入财务危机,需要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缓解和改善;而华东医药的判定值Y=0.557>0.5,显示财务状况正常,目前不存在财务危机,但该判定值与0.5接近,因此企业应当提高警惕。

此外,对医药行业4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述假设模型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5.7%,说明该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判别上市公司是否陷入财务危机(检验情况如表6所示)。

五 结论

为了帮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有效地防范财务危机,本文通过对该行业陷入财务危机中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与同行业中财务正常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构建出适用于该行业的财务预警模型。而且经过实证检验,预测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5.7%,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起到预警作用。

注释

① 本文各表数据来自医药行业部分上市公司2004~2011年年报

第3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医药行业的绩效和营销渠道模式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在医药行业里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固定的适用于该行业的渠道模式的结论。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目前的营销渠道治理决策对企业绩效是没有多少影响的,二者之间相关性很弱。

第4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第5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第6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2011年医药零售电商开始萌芽启动,当年交易额4亿,2015年交易额突破150亿,但是这仅仅占到整个医药消费市场的4%左右。庞大的线下医院用药才是药品销售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明朗化,明确要求医院下调药占比,线上医保蠢蠢欲动等都对医药电商有着极大的利好!

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尚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支付问题、配送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中也普遍存在。结合医药卫生的行业特点,目前医药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 政策的限制

医药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高,获取网上售药资格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连锁企业;二是医药电商人才匮乏;三是办齐三证——工信委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

不同于美国的医药分开及电子处方制度,国内的医药零售由于受国情及医药监管制度的管控,一直未有大的突破,医药电商的发展受相关政策的制约,网上售药也无法与医保对接、厂家医院和线下药店是主力销售渠道和政策支持思维模式的完全改变,政策监管漏洞导致非法网上药店不对称竞争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网上药店的发展。

2、盈利能力不足

各项成本日益增加,网上药店处于拼价格状态,自建网站流量小,第三方平台价格处于白热化,流量成本大等因素制约很多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多年,在具备极强成本控制能力的前提下,也仅仅实现了稍微盈利。其他网上药店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业内分析,目前真正挣钱的网上药店没有几家,主要原因是网上药店SKU品类繁多,医药电商采购供应链和线下不能完全区分供应链支撑不到位,普遍业务规模太小,药学服务还在探索阶段。且还没有切入医院用药的“富矿”地带;

3、物流困局

药品不同于其他常用产品,药品的特殊性使得药品对物流也有要求。针对个人的药品配送订单更多、单次订单购货量更小、客户分布更分散,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必须能够支持最小包装药品的高效率拆零、分拣、复核、出库、配送等,整包装拆零、分拣能力的高低将决定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根据医药GSP监管条例要求,药品贮存运输需要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可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未来是否会有医药专用包装箱方便识别给予绿色储存运输通道,确保药品电销全程合规。

4、行业竞争良莠不齐

现阶段医药电商分为主要,第一股是纯互联网模式的医药电商,又细分为以医院医生为主体的医药电商比如微医、以药品导流销售为主比如搜药,传统互联网大佬的医药B2C和020医药板块比如天猫医药馆、百度药直达、京东到家等;

第二股为传统药店转型医药电商比如云南一心堂、陕西怡康医药等借助线下多年医药经验和供应链优势涉足医药电商;

第三股为医药工业企业涉足医药电商比如康美药业、同仁堂;

三股医药电商群龙混杂,相互制约相互需求,在医药开放市场白热化竞争客户,具不完全统计一个客户的竞争成本已达200元人民币。最终鹿死谁手,关键要看对于医药电商切入点的痛点解决能力,供应链的电商化支撑能力,医学服务的落地能力、参与企业的财力和人力的竞争能力;

坐落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怡康医药连锁,作为中国零售医药连锁十强,目前在陕西拥有680家门店,专业医药批发配送企业数家,11家璞太和中医馆、中药饮片厂、孕婴童连锁、便利超市连锁等业态,在董事长何煜,总经理王彤的带领下是如何转型互联网医药,作为西北的医药电商企业,在人才、环境都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是如何快速发展的,值得医药行业重新审视学习,或许怡医药电商的启示会给众多的医药电商前所未有的启发!

怡康医药作为传统药品零售企业顺应潮, 依靠怡康决策经营层20多年医药经营经验,认真分析医药电商竞争环境结合自身医药供应链优势从开始布局医药电商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客户用药安全考虑为前提,从客户需求买的到?买的方便快捷?需求专业药学服务为出发点切入医药电商。

从医药电商行业痛点不能及时落地服务出发,花费巨资打造怡康医药立体化电商平台——免费在线医生、快速购药送药的怡康到家APP;健康知识大全、急用药、新特药、营养滋补为重点的怡康到家微信公众号,基于门店发展的680个快速互动的客户微信社群和10几个专业病种的微信专业社群,把厂家、医院、医生、客户聚集在专业病种微信社群;积极和各第三方医药平台紧密合作,目前合作的天猫医药馆、医药网、360好药、京东商城、京东到家、百度外卖等都在稳步积极推进中,为怡康到家自有平台不断摸索学习先进经验,也同时丰富自有门店销售渠道。

随着目前第三方医药平台药品B2C业务试行直接交易停止,医院处方药外流、药品配送两票制落地、各类医药电商加快行业细分和落地化服务,但是有一个硬伤不可逾越,医药电商成本大普遍不盈利的情况下,该何去何从,怡康医药作为渠道医药电商是这么应对的!

1、打铁首先自身硬——医改新形势下,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物流系统不发达、兼具信息技术与药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以及受政策原因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怡康医药认真分析自身核心竞争力优势,投入巨资4亿人民币新建了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仓储基地、新落成的38亩地的中药饮片9月正式投产,对于原有信息系统的整体改造,将680家门店按照位置和店面规模进行细分传统药品加特色品类的专业新型药店----医院处方药外流对接特色店;新特药、营养滋补特色店、社区服务慢病管理特色店;直接快速问诊、体检特色店;药妆、母婴特色店等,让客户需求更加精准快捷。

董事长何煜认为一切事物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所以怡康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人员阶梯培养。人员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波浪式专业培训,从职业药师每店必配、药学服务每周考核、客户互动首问责任制、网络培训随时自我学习基础库等切实以保障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做好专业、细致、耐心的全程贴心服务培训;董事长何煜要求经过三年发展,怡康医药门店必须从药品销售差价到药学服务、增值服务彻底转型,三年后门店要在现有药品销售的基础上销售额翻一番,也就意味着不考虑同业竞争的基础上药学服务、大健康增值服务必须达到50%的门店销售额,明确了考核方向,全员都在努力提高综合服务体验,切实将客户利益至上落到实处,客户才会用人民币给怡康医药投更多的票。基于此原来部分高层担心门店受互联网影响成本不断上升业绩下滑的担忧,在怡康医药明确每年新开店150家4.0药店的宏伟策略下得到了彻底转变,以往担心的包袱如今变成了怡康医药整体布局的一个个堡垒。

2、从解决客户痛点出发,狠抓内部管理,强化基本功,做“有区域化特色的电商”

2.1、总经理王彤要求,集团各分子公司必须以客户连接服务为核心,从细节出发强调协同配合、高效低成本落地打造具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连锁体系。

目前怡康连锁是区域性的品牌,在陕西区域内,利用自己在

区域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利用新思维和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买的到,买的恵、买的快、卖得爽的以客户为出发点的优质体验服务;总经理王彤认为医药电商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线上和线下,不是简单地资源进行嫁接,而是寻找客户需求痛点利用怡康所有的渠道为顾客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的医药专业服务,涵括医院挂号预约、专家定期巡讲义诊、辅助三级诊疗、微信社群互动需求、怡康到家APP线上问诊、怡康到家微信公众号快速轻服务,专业顾问电话客服中心,4.0药店门店远程互联网问诊,慢病关爱区、每天固定品类优惠、移动端和中国移动的智能和健康终端,电视端和卫计委、广电网络的百姓健康栏目、医药专业平台陕西区域流量药品快速配送落地服务、第三方020平台上线等多项专业化服务体系,怡康医药正以崭新姿态以立体化网络营销搭建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重新塑造互联网络时代的品牌形象和服务体系。

2.2怡康医药发展医药电商不盲目,认真分析竞争格局和自身优势,从行业痛点出发,自身短板和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弥补比如微医;利用多年的厂商合作关系一一突破建立厂商一体化虚拟运营中心切实主动参与营销而非被动参与厂家政策活动推广;根据平台销售重心、竞争策略不同切实打造小品类在不同平台行业销售第一;真正走出去行商,虽然药品不让离店,但是宣传体验教育必须联合社区进行不间断的互动推广,每个店面网格化承包周边社区进行定期社区互动推广活动等等的措施保障了怡康医药的快速发展;

2、3、医药行业转型必然和大多数传统行业一样,对于互联网认知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企业简单地认为我做了天猫、京东、自己做了APP、微信就是互联网了!但是忽略了传统销售模式和互联网销售的差异化,对于企业供应链有着非常大的挑战要求,解决了客户什么真正痛点?大部分企业围绕着客户伪需求痒点进行投入,人员思维模式能否彻底转变跟上节奏?竞争从方圆一公里变为了无边界无空间限制是否适应?信息化解决能力是否存在断点和能及时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内部整合协调能力是否合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具备持续竞争力等等多因素都决定了互联网化是否成功!怡康医药定期组织全员不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请行业专家,厂家,同行交流不断强化内部学习竞争力,跟随形式不微断修正确保战略战术方向正确性!

2.4战略清晰、执行到位再好的战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是无法100%的落地

总经理带王彤领经营决策层认真综分析现阶段医药电商发展难以落地,无法满足客户安全购药快速需求的痛点,总结出首先要解决客户买的到,买的快,买的恵、买的爽的根本需求;

针对买的到的痛点,怡康认真分析以往各店面销售数据,根据周边业态,及时调整所在店面经营重心,打破传统连锁产品同质化魔咒。针对以往该区域该店面销售数据分析周边客户需求,将产品进行细分,常规品类+区域需求品类+区域培养品类即重点产品核心店+电商全品类覆盖相结合的品类搭配模式,精准保障该店面的产品供应需求。同时依靠怡康门店多的优势,网格微差异化搭配产品供给方便满足5分钟内协调支撑,再结合物流15分钟区域中心仓模式供给保障,配合怡康到家电商APP、微信公众号、电销客服电话4007全方位立体化保证信息流、商品流、物流的及时快速化。 地推部门深入社区、单位将买药到怡康,品质有保障,服务我最佳的理念多方位高频次的传递为客户,让客户买药首选怡康,彻底解决买药无需东奔西跑,树立怡康医药药品品质好、品类全的概念占领客户心智;

针对买的快的需求,首先解决了买的到的问题,就不会因为无货耽误客户宝贵时间。客户根据根据自身需求,在怡康到家APP、微信、电话客服4007、微信社群、电视客户端、门店快速下单选择配送或者自提,怡康医药会在第一时间短信通知互联网下单的客户配送时间或者自提位置并附带门店电话,方便客户及时连接需求。最快5分钟内将客户需求急速送达,并附带专业用药指导建议;针对处方药销售,怡康医药也在积极探索,联合微医和自身门店医生、线上医生,做好客户服务需求,客户无需多次往返医院进行处方开据购药;

针对买的“恵”的需求,怡康坚持和厂家直接合作,通过统谈分采模式,满足批发和零售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缩短产品周转率,通过部分产品消费结构提前签约缴费降低产品售价,通过厂家虚拟运营中心政策支持、通过固定时间满足精准客户群需求降低各项成本等等将药品价格比同行普遍便宜,部分药品便宜超过50%以上来刺激客户选择怡康信赖怡康!

针对买的“爽”的需求,怡康坚持客户利益至上,高于国家标准把控产品质量,采取一票否决制、多重监管确保产品安全。针对客户买药不是简单供给,而是从专业角度、专属顾问角度、家人角度为怡康会员提供专业、及时、尊贵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依靠互联网推广和口碑宣传相结合让客户一旦选择怡康就不会轻易跑掉。

2.5增值服务多元化体现怡康会员价值超预期满足客户需求

怡康到家APP从设计之初就以客户为什么选择怡康到家APP买药出发点进行页面交互设计,从线上医生免费服务,不同人群10秒钟之内找到自己所需产品,比如人群区分入口、病种区分入口、季节常见病入口,快速按照药品名、通用名、药厂、症状的多种搜索快速购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侧重点产品固定营销模块,绝对快速及时配送,预存送礼,降低产品价格等多重优惠措施吸引客户在怡康到家进行消费;

针对慢病客户,进行门店和总部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进行关怀营销。日常专业病理知识介绍,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用药专业指导,部分病种门店及时检测,VIP客户和不方便客户上门检测,专业医生交流义诊会,免费送药上门、会员签约特惠价等提供多项贴心增值服务;

针对孕婴童人群,怡康医药从客户怀孕之初就联合合作医院、月子中心、相关厂家给予建档关怀,怡康医药统谈分供和相关合作机构洽谈服务项目,甄选靠谱合作伙伴提供团购价的专业服务。结合怡康婴乐宝专业孕婴童连锁,给予孕婴人群从全方位药品、产品、医学服务、隐私尊贵、质量价格、组织服务体验交流等提供超预期的增值关怀。在母婴人群聚集的“富矿”地带展开异业联盟营销活动;

第7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多、小、散、乱”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显著特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化企业数量少,市场集中度低。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原料(包括化学原料、中药材)、医药成品(化学药、中药、生化类)、商业流通和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衍生产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

显然,医疗体制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流通环节,以及最后的终端消费需求,都会进行制度性的重新安排,从而造成产业格局的重新调整。

从相关政策变动情况来看,2006年的医药行业整顿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和药品价格持续整顿上,2007年的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以及终端需求的体制安排。我们认为,在多次治理整顿的综合作用下,医药行业已经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

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变化带来的利益,各环节、各细分行业是冷热不均的,对于某些环节而言可能会是颠覆性的变化。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整体上市场是在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企业的竞争地位会不断强化,并不断受益于这种行业政策的变化。

医改,依然是2008年的关键词1

2007行业在调整中改善

一、数据显示医药行业转暖趋势已经确立

由于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发改委对产品降价,2006年,医药行业在走过了行业低潮后,于2007年进入了行业复苏。

从中经网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07年8月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出现了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走高的局面,并且增速在逐步提升,其中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品行业增长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长。这种双高的增长特征为行业全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似乎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需求推动:内需和出口。2007年1-8月份中西药类批发零售商品总额1369.2亿,同比增长25.5%,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医药商品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4%。

受益于医药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都有明显的降低,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盈利状况的改善。

二、2007年:行业在调整,洗牌在延续。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2007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调整对医药行业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影响,是一次制度的重新安排,是对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近期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变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开始执行。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严格了新药的界定标准,以前更改剂型、更改包装、更改规格的方法将不被认定为新药,将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新药与没有创新的药品分离开来。并且对抗肿瘤、艾滋病等四类药物实施特别审批程序。我们认为新办法的实施将极大的激励企业从事原创药物研究的热情,那些真正具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制药企业会从中受益。

2、新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开始执行。与老标准不同,新《标准》提高了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软件管理,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管。新标准将使药品生产的过程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中小制药企业将会被淘汰,预计产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起,中药饮片企业的GMP认证工作全面启动,中药饮片生产行业面临2008年1月1日的GMP认证大限。据目前的统计,全国已注册的11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中,已经通过GMP的只有200多家。而按既定的认证时间表,大限到来,必定会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企业,但对规范中药饮片产业而言,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3、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此次广告整治的重点和目标是:严厉查处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的行为;严厉查处药品广告夸大功能、保证疗效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疗效以及医疗广告保证治愈的行为。通过集中整治,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促使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广告秩序明显好转。

4、“一品两规”的招标采购。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医院因为采购数量上的限制,基本只能从新药和优质优价的产品里面采购,减少了仿制药的医院生存空间。此办法对于一些以仿制药为主。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质优价产品的小型药企是重大的打击,将会逐渐退出市场,让出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行业将趋向集中。

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的调整都存在根本性的影响,整个行业从研发,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在进行调整,但归结到一个共同表现,就是整个市场在趋向集中,那些具备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

2008年:行业持续景气,需求结构变化

正如前文分析,作为供给端,行业在调整中不断洗牌,市场在向优势企业集中,供给结构在发生变化。

但医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终端市场却依然保持了旺盛的需求,这种旺盛趋势可能会在2008年进一步强化。我们预计,2008年的医药消费需求不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且这种需求结构也会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而出现结构性变化。

2008年医药行业需求终端格局存在几个方面变化趋势:

一、高涨的药品需求拉动医药经济持续增长

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老龄化的改变是拉动药品需求的三大重要因素。

首先,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医药消费需求。医疗保健作为人类一种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医疗保健支出往往随着收入的增长较先得到满足。我们相信,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会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上升,从而拉动药品支出。

相比较而言,农村人均医疗支出的绝对数较低,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三农问题”改革的深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消费需求必将逐步释放出来,将带动占中国人口56%的农村医疗市场规模的扩大。

其次,城镇化会带来用药需求的高涨。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4倍,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扩大城镇人口卫生需求规模。预计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呈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幅有望达到1到1.2个百分点左右。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47.5%,将达到1998年世界城镇

化47%的平均水平。

最后,人口老龄化是卫生消费支出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3.2倍,而且老年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会刺激医药支出的增长。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已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据测算,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IMS预测,2015年中国医药总费用达到38000亿元,其中药品消费达到11000亿元,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大国。

二、新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虽然具体医保方案尚在讨论中,但基本可以判断,国家会围绕“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继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变化将引起医药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极其深远的变革。

1、新医改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新的医改制度覆盖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这样医保覆盖从原有的仅就业职工范围,扩大到了一般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从而实现了全民医保。

目前全国有80多家城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将要覆盖80%的城镇居民,预计2010年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将新增大约3.5亿人能够享受到城镇居民医保。根据现有的财政补贴方案,我们估计至少每年能新增2000亿的医疗费用供给。

2、新医保制度建设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行业。首先,医疗体系的建设必定要增加大量医疗诊断设备,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对各类型医院的设备配备有了明确要求;而这必将对相关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其次,作为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药分家”原则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作为医院用药药物配送职能将进一步强化,至少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有益的尝试。

三、新医疗改革改变医疗需求结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20%的三级医院占据了80%的医疗资源。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种畸形结构将逐步被纠正。

总体来看,有三种变化趋势:

基层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建设全民医保后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定位在普通病、常见病。

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原二甲等中档医院目前地位尴尬,预计将出现分化: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甲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

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今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能将是诊疗疑难杂症、大病重病和教学研究上,随着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能得到恢复和强化,双向转诊实施后,三甲医院50%以上的门诊患者将被分流。

总体来看,我们预测,随着各级医院职能的转换,未来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但大病、重病患者更加集中,总用药规模不会下降,并且将进一步向专科药(主要专利药、品牌药)集中;而在基层普通病症治疗和预防的职能强化后,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普药、常用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08年上市公司投资主线分析

正如前面的分析,2008年,医药行业持续景气可以预期,随着需求供给结构的变化,各子行业冷热不均。我们认为,在整体看好医药行业的同时,可以从结构性变化中去寻找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2008年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寻找投资主线:

1、关注具有极强的新药开发能力的企业。在第一终端中,尤其三甲高端医院当中,由于用药需求结构的变化,预计专利药、特效药类企业将充分受益,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双鹭药业等;

2、关注普药类公司。“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限价定点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明确了这类普药企业将在未来医改中受益,在第三终端将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双鹤药业、西南药业等;

3、关注中药品牌企业。“医药分家”使得OTC销售显得尤其重要,而在OTC第二终端,品牌依然是决定公司的重要因素,中药品种尤其适合OTC销售模式,关注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

第8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在现代社会,医药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影响,使得该行业高增长、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近30年整个制药行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发展速度,中国由此成为发展最快的制药国之一。

尽管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单方面追求数量规模,而忽视了发展质量的问题。很多医药企业的发展还是靠规模优势,广泛存在管理水平低、药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药品、产权制度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医药企业尤其需要通过加强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其它行业相比,创新对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和医药企业增长对创新的依赖更显著。在医药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目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医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创业板上市给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即新产品的上市能力又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中。本文对已在创业板上市的15家医药企业从申报药品情况、品种储备和立项能力、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数据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和企业招股说明书、年报、季报等文件,使用数据截止到2011年6月底)。

创业板上市的15家医药企业及其在本文中所用的简称为: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科)、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陆)、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宝)、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芝)、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仁)、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飞)、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森)、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香雪)、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东)、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佐力)、重庆福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安)、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瀚宇)、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舒泰神)。

为了便于分析和评价,现根据如下原则对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赋予分值,并最终根据分值高低判断企业创新能力:

1.已申报品种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所以认为此模块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现将化学1类(或中药天然药物1类)评分为10分,其他注册分类的品种根据注册分类高低(即申报品种本身技术含量高低)评分,评分结果见表1。

2.除了企业的申报品种外,在研(未申报)的品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产品储备和立项能力,即今后申报和新品上市的能力。对产品储备情况根据第1项所述原则进行评分。

3.企业申请专利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一个企业产生知识产权的能力是技术创新的表现,现将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两类,将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赋予1分,已经受理的发明专利赋予0.5分;已经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赋予0.6分,已经受理的实用新型专利赋予0.3分(一般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更大,故赋予不同分值)。

一、 2009年-2011年品种申报情况

一个企业的申报新品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创新能力,如表4所示,对各企业2009年、2010年、2011年(截止到2011年6月1日)申报品种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产品注册分类进行评分(分值赋予表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福安药业的申报品种最为突出,大部分为仿制药,莱美药业申报品种也较多。

二、 在研新品储备情况

除了申报品种外,在研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企业产品储备能力,现对各企业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由结果可知,福安药业在研新品占优势,多为化药3类和6类产品。莱美药业储备品种结构较为合理,除了化学3、6类药还有化药1类、化药4类等,储备产品具有较大潜力。

三、 专利申请情况

专利是一个企业拥有无形知识产权的反映,其中药品的专利又是药品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药品商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对各个企业已授权的和已受理的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便于比较,特将专利赋予相应分值:

已授权发明专利:1分

已受理发明专利:0.5分

已授权实用新型(外观)专利:0.6分

已受理实用新型(外观)专利:0.3分

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莱美药业分值比较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立项品种较多,需要保护的技术多;1类新药、4类、5类新药一般都为专利药物,设计的专利也较多。

四、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对三个方面的评分进行汇总,得出下表,并按照如下分值区间进行定级:

≥ 90分 A级

40分―89分 B级

20分―39分 C级

≤ 20分 D级

由表5可见,莱美药业和福安药业占有绝对优势,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这是创业板医药企业的一个特点。

第9篇:医药类行业分析范文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国内外学术界对供应链管理已形成成熟的理论定义,在包括制造业、教育产业等组织的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国教育界学者也将相关概念引入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念,马永红、刘恋[1]提出将供应链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并对其形成的多链结构和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和研究;纪旭、刘一宁[2]对如何构建教育供应链提出了较为详实的步骤;郭跃、陶晶[3]创新性地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吴会江[4]分析了以高校为核心的人才供应链结构图,提出高校人才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和生产制造企业相似,因此高等教育供应链是天然存在的。与一般企业供应链的相关节点和流程相比,高等教育供应链在宏观形式上与之也有相似之处,但具体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见图4)。

2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1药学类高等教育供应链前端和终端的运行机制不同

与高等教育供应链相似,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教育供应链也主要是由招生、培养、就业3大节点构成,这3大节点在当前体制下有截然不同的运行机制。招生节点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体,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的整体需求出发,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招生人数,即确定采购指标及数量。培养节点主要是由学校统领,药学院结合药学类专业特点,拟定培养方案,承担各专业的主要教学培养任务。培养方案在新生入校前提前制定,是决定产品生产质量的环节。就业节点作为高等教育供应链终端,是将培养的药学类大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以满足人才需求,即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此环节主要是以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对比以上3个节点的运行机制可以看出:供应链前端的招生环节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形式为主导,而终端的双向选择模式则明显以灵活的市场经济为主导。当前端出现偏差时,后果却由终端的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市场共同承担。显而易见,前后两端不同的运行机制使其无法协调,也难以兼顾,从而使得供应链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

2.2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是“推动式供应链”

推动式供应链指的是供应链的运行方式主要是由产品供给方推动进行,而不是需求方拉动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时生产制造企业自然选择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管理运营。而当产品供大于求时,由于推动式供应链无法把握市场需求而导致产销脱节,进而导致库存增加,部分产品滞销。在高等教育供应链中,药学类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即产量和产品结构)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学生进入生产环节前提前预估的,由于学生培养教育周期过长(4年),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调整频率客观存在滞后于医药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变化速度的情况。最终,医药行业用人单位被动接受顺应供应链教育培养的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尽管毕业生源数量众多,但和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完全契合,出现供求矛盾。这种单纯前端指向后端的推动式的供应链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些许无奈,招聘的人员不能完全符合单位需要“拿来就用”,还需增加额外人力、财力进行再培训(二次加工),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单位甚至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对待供应量较大的毕业生源,从而造成因“人才与岗位的不匹配”而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

2.3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

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等主体。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高等院校在对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作用巨大。然而分析现状,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核心、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供应链各节点完美合作的协调机制。在招生节点上,学校虽然也会参考近几年药学类专业就业率做毕业生就业分析,但是缺少对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未能沿着供应链向上游较为精确地推断出合理的招生规模和专业培养模式,以尽量减少人才库存,缩小人才需求结构性偏差。例如,2003年、2004年恰逢高校扩招迅猛增长期,曾经出现每年药学类招生超过1000人的情况,而当这些大学生面临毕业时本就压力巨大,又恰逢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医药行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和冲击,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双重压力。在培养节点上,各专业培养方案必须在学生入学前制定完成,学生入学后即实施,客观地存在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情况,医药人才“生产”周期明显长于其他普通产品,一届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往往以最终的就业率定高低。产品质量信息反馈不够及时迅速,沟通渠道较少,不够畅通连贯。另外,学生家庭及个人往往因为缺乏与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在选择接受何种教育、获得何种教育经历方面盲目片面,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以契合市场需求,适应培养模式。例如,药学专业对学生理科基础要求较高,尤其是化学相关学科,而有些理科生擅长物理,化学成绩一般,在专业学习上就会由于对专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学好本专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一般甚至较差,在就业环节被市场淘汰。目前,高校逐步开展针对高中生进行的招生咨询、针对入学后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及面试技巧培训等,但如果不加强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灵活机动的统筹协作,仅立足于学生这一节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