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第1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要素;风险表现;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25-02

在医疗行业处在高风险状态的情况下,儿科因其治疗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得医疗形势更加的严峻。据此,儿科的护士必须要在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上进行加强,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以提高护理效率,为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 儿科护理的风险

1.1 风险要素 医院为患儿提供环境,父母是患儿开展治疗的基础,从患儿的入院到出院,患儿一直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主线,也相当于一种纽带将医院与家属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儿科护理风险构成的主要要素有三个即医院、患儿与家属。结合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背景,对每个风险要素进行具体分析以减少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2 风险的表现

1.2.1 患儿 由于儿科疾病病情多样且起病较快,使得儿科护理的工作难度加大,再加上由于患儿自身机体防御差导致的就诊数目增多,使护理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另外,在特殊的年龄段患儿的自身认知能力差,配合率低,加大了护理操作的难度。

1.2.2 家属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工作中,护士一点点的小失误或者对护理工作考虑上的不周全,都足以引起家属极大不满;一些家属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造成家属情绪上的不满。

1.2.3 护士 工作涵养不够如护理不全面、没有及时巡房、发放药物错误等,造成工作中差错的出现;服务态度欠缺,家属询问时态度恶劣;书写护理记录缺陷,日后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增加隐患;护理队伍结构年轻化,缺乏相关经验来有效预见风险的发生。

1.2.4 医院 家属对医疗费用不满,将护士作为发泄对象,致使护患关系紧张;家属对服务流程不满,医院流程的复杂,进一步激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矛盾点;家属对就医环境的不满,主要表现在床位与基础设施上。

1.2.5 护患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很多矛盾的发生就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护患双方中存在理解的偏差,从根本上加剧了纠纷。

2 儿科护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对以上信息进行整合后表明,患儿作为风险要素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的,另外,家长的不是太出乎情理的担忧其实也可以接受。据此,相对应的护理策略也只能从医院和护士两个方面来合理开展、

2.1 对风险有效预见 儿科护理应在护理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在法律意识与思想意识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科室的研讨会上,应适当加入对风险应对知识的培训,在关键时刻,能够有力地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在护理的监控与管理上加强,在临床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注意护理的关键环节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另外,对有纠纷倾向的家属,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交接班时进行全面的交接,以防事态恶化;对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在实际的纠纷里及时吸取经验,有效应用于对下次风险的防范。

2.2 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 “三查七对”是护理操作的基础原则,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对患儿输注液体时要认真审查;全面实行交接班制度,儿科患者治疗多为输液,应按程序进行药品及床头交接;将告知制度贯彻到底,在护理中,应对患者和其他护理员在日常护理上准确贯彻告知制度,必要时可采取签字确认的方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应及加强无菌的观念,按照消毒灭菌常规进行各项技术操作;完善护理文护理文书记录,要求护理人员须在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原则的引导下,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认真执行巡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依据,以免耽误治疗;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制度,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层次、技术水平来进行合理排班。

2.3 提高护士的知识与技能 就护理人员自身而言,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优化自身所备的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在业务上的综合素质;并对自身技能进行持续提高,减少护理操作失误,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新引进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避免由于盲目操作而造成仪器和患儿的损伤。

2.4 加强护患沟通 在一定程度上讲,服务态度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关键性因素。对此,儿科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在操作时能进行换位思考,适时表示对患儿病情的关心和对家属心情的理解,并保证在检查结果上的及时传达,时刻与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可根据患儿家属性格、人格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选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以增加沟通的灵活性;在与患者的费用沟通上,要向患者明示收费的高透明性,每日对费用总额发放清单;优化沟通中的服务流程,服务措施,确保病人检查、就诊的顺畅性。

综上所述,就纠纷产生的本质原因来说,主要是由于患儿家属期望值在就诊期间形成差异而催生了矛盾。据此,作为为了减少纠纷,必须从医院、护士两大风险要素着手: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最大限度减少儿科护理中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卢宝丽,洪秀珍.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95-100.

第2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第3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一、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实践做法

(一)收集分析。

通过采取座谈、调查问卷、查阅档案、实地观察、咨询外部专家、官方媒体等方式,收集分析业务风险节点、操作风险节点(如流程、系统、人员等)、执法风险节点、决策风险节点等相关信息,以及内外部审计和各类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违规案件、媒体和网络负面报道等历史数据,全面分析对象存在的各类风险,对各类风险节点中影响对象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1.客观评估。根据历史上风险实际发生统计数据或是大量的试验来估测。

①将一个已发生风险事件分解为若干个环节,通过分析计算各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量来估测此类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通过对重要项目或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足够量的模拟试验,统计出此项目或重要业务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2.主观评估。根据个人经验、预感或直觉而估测某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属于主观判断。主观估测包括以下流程:

①根据识别风险的性质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熟悉机构或项目风险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专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

②由每个工作组成员使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分析估测反映出来。

③整理汇总工作组成员意见,特别是汇总意见分析情况。

④工作组讨论并分析意见分歧的原因。重新分析某一变量可能出现的次数或范围和各环节点出现问题的概率,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工作组成员意见一致。从而估测出此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及损失程度。

(三)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1.风险应对策略。

①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

②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③采取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专门的机构或部门。

④对于可接受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2.剩余风险控制。对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所有的剩余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定期形成剩余风险监控报告,并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风险应对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充分考虑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并有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

3.历史分析。定期对风险识别与应对过程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如风险分析报告等进行分析,归纳风险管理历史规律。

二、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不足与困难

(一)操作困难:强化风险评估与信息沟通阻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渠道不畅。人民银行内部及与外部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联系协作制度,且报送风险信息资料单一,不能动态反映风险管理现状。二是信息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识别、估测、应对工作尚处探索阶段,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对风险环节的识别估测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经验判断,存在定量分析不够、风险大小估测不准等问题。三是应对机制建设滞后。风险信息交流仅仅依靠前期准备阶段收集信息资料或进行临时流,手段匮乏,导致风险管理综合分析监测评价系统建设滞后。

(二)机制困境:风险应对机制灵活与监督机构僵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民银行管理风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发挥着主要的内部监督作用,但实际由于内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监督能力往往会受到管理体制以及外部干预等因素的影响,监督作用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一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审部门只是流于形式,独立性缺失,行使具体的监督职能时显得力不从心,更无法把监督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管理困惑:风险意识增强与人员队伍老化的矛盾。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存在“短板”,知识面不全,综合能力不高,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培训,专业知识更新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套用老文件、老办法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对新风险的掌控能力差,造成内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致在审计检查中底气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建议

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估测结果和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一)风险应对策略。

对风险状况所作的估测报告,应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方面,要依据风险分析和估测情况,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按照内部控制合理性原则,明确具体控制措施,在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概率降到最小,将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是不同业务风险环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也不相同,具体包括:从制度和流程设计上对各类风险进行静态控制,如建立双人复核制度、三级审批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等;从本单位的自我监督上对各类风险进行动态控制,如定期开展本部门或上级行的业务检查监督、审计部门开展的履职和专项审计等;还有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对各类风险进行结构控制等。三是充分考虑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做出相关提示及处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二)风险动态应对模型。

在进行风险估测的时候,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恰当的风险估测模型,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将各类风险节点在控制系统中进行标明,阐明其特征、控制要素,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予以明确,一旦发现有越界的行为,即对其进行及时的控制,尽可能的把损失降到最低。

1.制作样本。

①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②根据历史上已确认的风险事件,进行详细陈述,并将发生风险的原因条理化说明,特别要深入分析风险事件与产生风险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变化与风险概率及损失度的关系,形成典型样本,作为今后此类项目审计的启示录。

③对于风险节点中未发生风险事件的项目,根据主观估测的结果,编写风险预测样本,详细说明风险条件变量的变化情况。

2.交流汇总。将所有已发生风险和未发生风险的估测样本材料通过某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共享。

①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将各单位编写的风险事件样本材料进行沟通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风险模型。

②书面交流。通过刊物和邮件系统征集对某类风险事件或某风险节点的估测论点进行汇编,交流共享。

③根据风险节点的内容,设计一套风险样本数据库。所有员工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根据不同的类别输入其中存储,作为一个专门为风险管理服务的共享平台。

(三)风险识别与应对的辅助措施。

1.强化人员素质的提高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人民银行风险识别与应对,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和控制风险,很明显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第一要素。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人民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业务管理与操作中,最大限度减少技能缺失、责任淡薄、行为随性所造成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一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结合人民银行自身的信息特点,对信息的类别以及信息的内容等进行整理,促使各类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及时准确。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平台。在业务检查、内部审计、执法监察、工作汇报等途径收集的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相关历史资料,根据风险的不同种类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并向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对常规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风险分析,以及对非常规性业务和管理活动及突发性事件开展的风险分析。前者可定期进行交流,后者可根据事件的风险程度不定期进行交流。三是建立“风险处置预案”内部共享平台。针对各类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其等级的高低、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大小、缓急程度,就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调查估测、应急演练等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结合工作的实际和业务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4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巨大,因此造价管理具有复杂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只有在建设项目实现过程中对造价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控制,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保障业主的收益。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造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首先以蒙特卡罗方法来对造价风险进行模拟,从成本分析、确定概率分布、蒙特卡罗模拟算法来输出最终的造价风险预测结果,然后结合存在的风险,从风险评估和预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理性报价、合同中的风险控制、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几个方面对其应对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2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造价风险分析

2.1蒙特卡洛算法估算造价风险

工程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对其进行造价评估的复杂度是很高的。投资者需要通过概率算法将造价限定在一个合理范畴之内,而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造价风险分析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其基本思路为:

(1)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目标进行分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整体造价可以细分为许多目标分项,通过分析工程的设计明细,能够将这些分项以量化的方式表示出来,作为造价风险分析的数据基础。

(2)对工程造价分项进行三角分布计算。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在获取了具体的造价目标之后,结合每一项风险以及该发现的发生概率,以三角分布的方式计算出该分项的造价最大值与最小值。

2.2造价风险案例分析

对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造价风险的估算,首先应该对工程本身的经济环境、现场条件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造价风险识别。具体的步骤为:(1)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2)确定分项的概率分布;(3)蒙特卡洛模拟风险值;(4)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以四川某市的市中心商业区广场综合楼项目建设为例,阐述业主方的管理。该项目预计2014年5月竣工,工期1.5年。

具体阐述如下:

(1)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

结合与该工程类似的造价统计资料进行数据获取,主要针对工程的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市场环境、建设年份等进行分析,为每一项赋予一个合理的权重。在本文所分析的工程案例里,设定每一个子项目之间的造价因素互不影响,因此工程的总造价便是每一个子项目的求和,有:

(2)确定分项的概率分布

对每一个造价分项进行分析,并获取其三角分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最小值 最可能值 最大值

基础部分 71310 84290 106320

墙体部分 89110 117310 148510

混凝土部分 92110 118910 149110

屋面工程 36910 44210 56410

门窗工程 83110 104110 125710

楼地面工程 320110 396110 473110

天窗工程 16810 20930 24810

装饰工程 61610 69960 88010

建筑配件工程 9210 11430 13510

其他费用 87510 111750 143410

(3)模拟及结果

可知当模拟超过6000次时频数收敛,且成正态分布。可知103.5-112万元为概率最大的区间,其概率值达到69.58%,所以将此区间的造价作为项目基准造价,在在P(10/90)处,为113.43万元,因此可知其中存在着4.68万元的不可预见造价,从而为风险评估者和业主提供决策的量化依据。

3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应对策略

3.1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测

只有做好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项目本身的造价风险控制效果。本研究所阐述的蒙特卡洛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获取了具体的风险点之后,项目管理者便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的评估和规避,从而尽可能降低甚至消除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造价风险的发生往往与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性最大,此时尤其要加强对造价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3.2慎重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

成功的工程招投标是控制和减少造价风险的关键步骤。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应结合现有的条件提供完整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的施工设计以及明细的工程量清单。而工程的施工方则应对一些合同中的模糊问题进行厘清,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造价风险。举例来讲,招标文件如果一些条目之间存在着矛盾、以及施工的技术规范不够合理等情况,均应以书面递交的方式进行商榷和确定。在基于工程量清单的造价管理中,应将风险的规避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各方的实力以及市场的发展环境,对项目的所有风险点进行分析、评估与预测,从而合理的规避风险。

3.3通过理性报价降低造价风险

为了提升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水平,最重要的环节便是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工程的承包方,应该对业主的资信和资金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招标文件的合理分析,掌握投标报价的具体价格区间。在进行正式投标之前,应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过程的成本评估,最终确定项目的成本最小值,置风险于意料之中。

3.4重视合同中的风险控制

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应以法律的角度参与合同的订立,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条款而增加造价风险。应严格审核合同的严密性与规范性,使承包方和业主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实现对等。举例来讲,假若在合同条款里没有详细确定风险范围,则一旦市场上的各类材料价格出现显著增长的时候,承包方难以承受,会蒙受比较大的损失。

3.5重视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项目承包方应进行完善的项目管理,并在一系列环节增强风险意识,包括质量管理环节、款项支付环节、索赔环节及验收环节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由于市场竞争而导致合同价较低,承包方是不得以降低施工质量的方式进行弥补的,否则极易引发法律纠纷。如果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没有及时到位,承包商可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催促业主尽快支付,而书面通知书也可作为日后纠纷的证据材料。同时,利用合理的索赔、引入分包合作等模式,均能够化解风险,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此处不再赘述。

4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良好的造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工程虽然其参与者的角色很多,所代表的利益方也各不相同,但项目造价管理始终是该项目的重点与核心之一。为提升业主的收益,就应该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造价风险管理,从而把握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搜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因素等许多不同的风险。企业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有了较为准确的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风险控制的根本是对内部环境、经营状况的控制,而在控制前的风险评估《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进行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现状如何?怎样进行风险评估呢?

一、我国企业风险评估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最先起源与国外的企业管理,后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后逐渐与世界接轨,内部控制的理论正是建立。尤其是随着一些企业因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倒闭的现象频频出现,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政策规避风险。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意识逐渐增强,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的公司对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很重视,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企业的风险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多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些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还有的将内部控制归属在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失去力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此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控制都不会有效果。风险控制还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不使企业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运作。

二、对企业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做好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想发展和壮大,就要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重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时刻面临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的范围内。做到事先的企业风险评估,才可以完成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单位,随时都在经受着风险的考验,尤其是发达的经济环境,其风险性也越大。我国早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内部所蕴含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加大。经济的发展成熟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企业应该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并且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措施,防范市场经济的风险影响。企业还应该将风险概念作为企业关注和管理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予以重视。控制的前提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已经发生的风险,有预见性的进行控制,这种识别和遇见既是企业控制的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基础要素归属于企业的控制内容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有力度的内部控制机制,那么在企业的运转中还会就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在5年,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内部控制。而很多成功的企业发展也得力于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三、强化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措施

鉴于企业风险评估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企业有必须把风险评估摆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将内部风险评估及内部控制,提到仪式日程。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风险评估的管理目标,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1.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风险评估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首先是对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要有目标。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将会有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预见性,构成了企业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目标。上文已经阐述了企业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风险因素进行确定,并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应对。企业的风险评估要实现全面管理,就是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建构一个目标明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强化风险预测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建构,高效实施风险评估。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经营宗旨的具象化指标。这个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的所有内容,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在。风险预控,是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而决定的,企业的决策层首先要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然后有各个部门对预定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在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时,要召开职工大会,与全体员工沟通好,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明确目标后就可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预定风险控制的目标,是控制措施的战略计划。只有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之后,才可以预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对企业的风险控制目标,是围绕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确定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和有针对性,力求具有实效性。内部控制部门和企业的高层都要参与内部控制,积极制定内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预警能力。

2.风险信息的搜集和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重要信息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的是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信息搜集,对风险的预警非常重要。实施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应该搜集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资金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等等信息。都是财务部门所应该掌握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特别是企业在营运中所需要的成本、营销等费用信息,加之现金管理的信息,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应该掌握,通过掌握进行分析。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具体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的信息搜集还应该包括产品的价格是市场需求的信息,企业的生产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价格变化。企业在市场中的销售渠道、主要的客户及供应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同行业中的竞争者信息,同行业的潜在竞争者信息,包括他们的主要产品。在企业的经营中,面对市场等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评估还要搜集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信息。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效能,人力资源的信息搜集和掌握,产品 的质量、安全、环保等信息,经营中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了纠正。员工的道德建设及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能力。风险评估对搜集上来的信息要进行筛查、整理和分析,通过比较和分类,从中进行风险潜在性的预警,及时通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预防和纠正将要产生的风险。

3.进行科学的企业风险评价

企业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重要事项面临的重要风险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的预测,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风险应对策略,都是风险评估的评价范畴。在进行风险评估中,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技术,形成准确的风险预测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合理选择应对策略,在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需要关注:通过风险分析了解风险的重要性水平,针对不同的风险级次分别选择应对策略;必须能将企业的剩余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以内;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在技术和资源上具有可行性;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权衡成本与效益;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该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避免出现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带来损失。

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等因素,企业在管理中可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防范体系,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企业的运行健康稳定。

企业的风险评估是一种长期的重复性的工作,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坚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未雨绸缪的原则,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整理和定量分析搜集上来的数据信息,合理采取应对策略。在各种信息和各个细节中寻找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风险因素,予以确认并进行适当的处置,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最新的、最准的、最有科学性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婷婷.浅议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J].企业导报,2012(02).

[2]赵红英.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J].财会通讯,2011(25).

第6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简单地说,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和方法的系统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一套这样的完备的防范、处置机制,在常规市场一般意义的风险和非常时期突发的市场风险来袭时,企业才不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为要建立这样一套机制,有必要对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或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无形,以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风险。风险和危险的含意是不同的,风险含有不确定性,而其结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预估的;危险则只意味着一种不好的预兆。因此,有时虽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冒其风险,要想方设法去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化解于无形或降低至最小,使之不发生或最小限度的发生,甚至利用风险所带来的转机,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风险可以这样定义:风险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风险一般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事件将发生不希望发生的变化;二是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三是事件将引起不良后果。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必须结合各行业、各企业自身的特点,符合或顺应其客观发展规律。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表层上看,风险管理是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深层次上分析,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过程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风险管理人员,客体是生活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几个阶段,下面分述之。

风险规划。指决定如何着手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规划确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套策略和方法用以识别和跟踪风险区、拟定风险缓解方案、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风险变化情况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在进行风险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预定义角色和职责、各项风险容忍度、工作分解结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风险规划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为风险管理过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它手段、定量的目标、应对策略、选择标准和风险数据库。其中定量的目标表示了量化的目标、应对策略有助于确定应对风险的可选择方式、选择标准指在风险规划过程中制定策略、风险数据库包含历史风险信息和风险行动计划等。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识别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包括面临的和潜在的,对它们进行特性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风险识别的目的是减少结构不确定性,即发现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的后果做出定性、定量的估计。这一步骤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二是对风险源进行初步量化。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有持续性、反复作业的过程和工作。因为风险具有可变化、不确定性,任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初始风险的性质而产生新的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不仅要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对各种客观统计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规律及特征。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情境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

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分析和评价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范围、风险严重程度、变化幅度、分布情况、持续时间和频度,从而找到影响安全的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风险排序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于衡量风险的严重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是将各种数据转化为可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支持的信息,进而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排序。在确定风险评价准则和风险决策准则后,可从决策角度评定风险的影响,计算出风险对决策准则影响的度量,由此确定可否接受风险,或者选择控制风险的方法,降低或转移风险。风险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方法有:专家打分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概论分布的叠加模型(CIMM模型)、随机网络法、风险影响图分析法、风险当量法等。

风险处理。风险处理就是对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得出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效处理风险可以从改变风险后果的性质、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后果大小三个方面,制定或施行多种策略。

第7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税收征管;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纳税人户数急剧增长,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理论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税收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概念及内涵。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风险管理就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行为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国际风险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但都与美国COSC委员会(由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的组织)正式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简称ERM)紧密相关,ERM框架已成为当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由于风险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性,ERM框架及其方法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的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要素及特点。综合ERM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八个方面:(1)内外环境。环境分析是认识和应对风险的基础。同其他任何管理活动一样,风险管理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也要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2)目标设定。即设定一个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的目标,该目标可以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合规目标。(3)事件识别。指识别可能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区分代表风险的事项和代表机会的事项。这是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的基础。(4)评估风险。指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5)应对风险。即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风险的应对策略可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和共担风险四类。(6)控制活动。是指设计的程序和政策,操作的目的是管理和控制风险以取得组织的目标。(7)信息与沟通。要求组织的信息和沟通体系支持其他组成成分以确保组织中的人理解、获取、交换和记录在组织中管理和控制风险所必需的信息。(8)监控。整个流程尤其是风险控制和程序必须被监控,以评估它们的有效性,确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要采取哪些补救行为。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一个组织可以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所以,ERM风险管理框架可以运用于管理税收风险。

3.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对当前和潜在的税收风险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事中的预警控制,科学地监测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税收风险,可以实现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今后税收管理工作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实现“信息管税”的基本前提。

二、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外环境方面。(1)系统上下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工作的主动精神、整体观念和系统意识。(2)现行税制体系结构不完善、科学性不足,法律级次低、变动频,征管体系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不足。(3)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不高,税务部门同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沟通反馈机制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2.目标设定方面。(1)税务总局2002年5月在《2002~2006中国税收征管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税收风险,并对防范税收征管风险进行了专门阐述,但尚未作为税收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局性工作目标。(2)目前尚未对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任务、战略规划、实施方案等进行系统地研究。

3.风险识别方面。(1)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2)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揭示问题信息少;提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4.风险评估方面。(1)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2)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基本停留在经验判断和简单比对阶段,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模型作为评估依据。

5.风险应对方面。(1)风险应对措施单一,未能根据风险等级的大小细分应对策略。(2)对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不够。

6.风险控制方面。(1)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和税收任务快速增长的影响,税收机关内部征、管、查、审等环节的职责分离存在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和执行难以到位问题。(2)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或者不够顺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管理风险的防控能力。

7.信息与沟通方面。(1)税务机关掌握的纳税人的基础信息有限,应从立法上支持税务机关采集足够的信息以满足风险分析的需要。(2)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加强。

8.风险监控方面。(1)税务系统内部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2)社会监督的力度需要加大,方式方法需要继续完善。

三、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税收管理体制机制

1.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健全风险识别分析运作机制。通过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对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类别进行总体考量,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发挥征管资源和数据信息集中优势,重点开展综合风险分析和分税种风险分析,组织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健全税收风险特征库。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归集排序,将风险等级应对与税源监控管理职责相匹配,选择有效的方式实施应对处理,以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较大的管理效能。

2.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着眼于提高风险管理绩效和水平,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监控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后续影响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价圈,从风险识别准确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税法遵从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要及时总结税源变化的一般性规律,掌握并积累资料,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形成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新型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

第8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应对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23

变电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重要作用就是保障供电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由于变电运维工作涉及到的领域较多,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做好全方面的规划,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防范,尽可能的保证供电系统运行的健康有序,电力企业在制定安全隐患的对策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安全隐患的发生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

1 变电运维工作中的隐患

电力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变电运维工作?很明显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变电站供电服务的稳定安全,保证供电系统的健康运行,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如果这一环节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直接导致供电服务就此中断,甚至于威胁到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1],那么实际的供电运行系统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点:

1.1 变压器设备的操作失误

变压器的作用是对所提供服务的电力能源起到调节作用,保证最后输送到实际应用中的电压是满足使用要求的,因此,就需要操作人员保证操作方式的正确合理,一旦措施方式不当,就会给变电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阻碍,很多的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少负责任的态度,导致变压器操作出现失误,引起变电发生异常,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发生,给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威胁[2]。

1.2 母线出现倒插现象

工作人员在进行倒闸的过程中,母线环节是最为关键的,一旦这一环节操作不当就会给人身带来很大的危险,而且导致后续的变电运维工作难以展开,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隐蔽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带负荷拉力闸和自动装置的切换时,会发生串联振动现象,会对母线的倒闸操作带来影响,除此之外,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直流回路的操作也要符合标准,规范化进行,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不能正常的发出命令,最终导致装置出现失误动作[2]。

1.3 工作人员的误入间隔

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活动,所参与的工作人员较多,那么这就很容易导致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很多的工作人员不小心进入到错误的工作区域,从而给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无法保证,此外,这一方面还包括误入的接头部位不牢固、进行交接的内容较为模糊等方面,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设备的运行信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核对,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掌握不够,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误入间隔的风险系数,这些都会导致变电运维工作难以顺利开展[3]。

2 对变电运维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宣传重视,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素养

上述提到,变电运维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电运维工作的主体是运维人员,对象是整个供电系统,因此,运维人员的自身技能素质是否良好就直接关系着运维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于变电站来说,首要要把变电运维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贯彻,通过宣传标语、演讲讲座等的形式来使员工树立起这方面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从细节抓起;其次,把握员工的实际状况,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技能水平,采取定期培训或组织时间的形式来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还要加强监督监管,把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并把权责制予以明确,这样可以从意识和责任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运维工作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负责任的态度,及时高效处理遇到的问题[1]。

2.2 加强对风险的评估预测

在电力企业中,安全风险始终是需要放在第一工作位置来考虑的,这与其自身的服务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就需要在供电服务的基本流程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应的运行项目作业风险库,并且还要在日常的变电运维工作中做好数据的记录和跟中,实时的进行动态更新,进而给下一步的控制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其次,由于电力企业的供电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对变电运维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事前做好分析预测,对供电服务的各个流程环节有充分的把握认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关键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明确,而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起到有效的维护防范作用,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2]。

2.3 建立健全变电运维一体化机制

对于上述提到的母线倒插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在这一环节做好流程管理,对存在的安全风险有事前的掌握和认识,从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规范的约束,减少失误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变电运行系统的运行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当前用电量不断激增的形势,建立健全这一工作模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就要加强各个部门与运维检修部门之间的整合力度,通过组织结构人员职责的一体化,来促进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提高,对风险有全方位的防范,进而给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供电企业自身的经营运行压力进一步的增加。变电运维工作作为保证供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它的开展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事前制定一个健全合理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运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对风险有正确的识别,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最大化的规避风险,确保变电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善.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通讯世界,2015(04):107-108.

第9篇: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范文

关键词:化妆品;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模型;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82-03

一、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它包含两个变量,用公式可表示为:R=f(P,C)。式中,R代表风险值,P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C代表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风险值的大小和它的变量成正比,概率或影响程度越大,风险就越高。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识别,度量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处理这些风险的过程。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大致包括几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对策。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来源

风险识别的第一步是要确定风险来自哪些领域。根据美国全国工业会议的分析表明,导致新产品失败的风险因素有:a市场分析不恰当;b成本超出预期值;c产品本身不好;d投放时间不当;e销售阻碍;f销售力量、分销和促销组织的不好。根据以上经验性资料分析,结合营销理论和化妆品开发特点,我们认为其中a,d,e,f属市场风险,b和c分别属于财务和技术风险;即化妆品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市场、技术、财务。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指标体系

在确定风险领域之后,需要找到各风险领域内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具体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完成风险识别的目的。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 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

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是对化妆品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风险因子进行综合判断、分级、评价等分析过程,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风险估计的对象是单个风险因子,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得到各个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出风险值,并按照各个风险因子的风险值对其排序,从而找到关键风险,确定主要风险领域。风险评价针对的是新产品开发活动的整体风险,它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用一定的方法判断出整体的风险水平,以便做出决策和措施。在对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价中,我们还加入了对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的计算,为之后合理选择风险对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一)基于主观评分法的风险评估模型

主观评分法的特点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用于模型建立的第一步,即确定单个风险。具体是指通过风险识别找到开发流程中的各风险因子之后,利用专家的经验或已知数据给出各风险因子在风险开发各流程中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得到单个风险值。

在得到单个风险值之后,以各风险因子为纵向,开发流程为横向,得到新产品开发的综合评分表,计算出整体风险水平和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完成风险评估。

1.确定单个风险值。假设有某个风险因子Ri,在某个开发流程中发生的概率是pi,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是ci,风险值是ri。

本文用数值定义法来描述各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根据公式风险值=概率*影响程度来确定各风险值(如下表):

表1单个风险值计算

2.评价整体风险水平。假设某产品开发活动有m个风险因子,必须经过n个开发流程L1,L2……Ln,则其综合风险评分(如下表):

该产品开发活动的整体风险水平t=r/rs,其中rs是该活动的最大风险权重值,它的值等于表中每格的最大风险与风险值个数的乘积。

3.评价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通过上表亦可得到各项风险因子按风险值大小的排序,从而找到主要风险领域。并以同样的方法算出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评估

某化妆品企业,拟开发一个新产品,专家经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到以下风险评价表:

上表中,每格的最大风险权重是5*5=25,表中无赋值的格子也无权重,因此最大风险权重rs=25*36=900,该活动整体风险总值r=288。所以可得该新产品开发活动整体风险水平t=r/rs=288/900=0.32。

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值的大小,可将该新产品开发活动的风险做出排序(如下表):

表4某化妆品企业风险因子排序

通过对该化妆品新产品开发风险的排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首位的是来自市场的需求预测风险,其风险值为69,远高于其他风险。因此,对化妆品新产品开发而言,主要风险领域来自市场。根据上文同样的计算方式,可算出市场风险的水平为0.59。

三、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对策

(一)新产品开发风险应对策略的种类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估计,在考虑风险的综合因素之后,提出合理的风险处置意见和办法。风险应对策略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风险储备、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回避。

1.风险储备。风险储备是指当风险值较小,积极处理风险的支出反而大于风险损失本身时,关注而不采取积极措施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2.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应对策略,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并使风险影响程度降到最小。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或组织。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轻不利后果,而是通过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给有能力承受或控制局势的个人或组织。

4.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风险值过大时,为了避免损失而选择放弃。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策略,但有时却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于不同的风险水平。将风险评价的两个维度,即整体风险水平和主要风险领域的风险水平与风险水平基准进行比较,得到合理的应对策略(如下图所示)。

图2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应对策略图

图中,①代表风险储备;②代表风险缓解;③代表风险转移;④代表风险回避

(二)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根据以往化妆品的新产品申报情况,可将整体风险水平基准t0定为0.6。通过上文计算已得出,化妆品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风险的水平为0.59,整体风险水平为0.32。故,根据上图,对于化妆品新产品开发,应采取风险缓解和风险转移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阿姆斯特朗,[美]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第6版[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李五四,孟繁荣,雷培莉.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沈建明,郑东良,闫植林.项目风险管理: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