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在理论层面,多角度、宽视野针对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社会演进、产业升级间互动关系及耦合机制的研究相对不足。然而,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瓶颈、环境承载力不足、技术空壳化、就业压力等诸多问题需要走创业引领型经济之路。与创业型经济的耦合使职业教育承担了更多的使命,赋予其更宽泛的内涵。文章指出,职业教育应注重“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双重能力的培养,承载创业创新、产业匹配、社会融入三重功能,树立四维度的价值观。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 职业教育 耦合 内涵 功能
职业教育与创业型经济耦合研究述评
理论层面上,国内外针对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梳理,依照地区划分的农村地区、城市群职业教育研究,依照学历层次划分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基于专业划分的职业教育研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及其深化的职业教育研究,对国际上职业教育的经验分析与借鉴等。但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现状、问题、对策等分析与探讨,真正跳出职业教育本身,多角度、宽视野针对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社会演进、产业升级间互动关系及耦合机制,及其与经济转型、社会演进、产业升级耦合衍生的新内涵与功能拓展的研究相对不足,甚至严重缺乏。从现有的文献而言,学者晁怀翔等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及策略,学者赖先进、许正中分析了职业教育在产业动态升级中的作用与机理,从高、中、低端三个层面阐述了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作用。
而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术界展开对创业型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将有关创业型经济的研究简约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创业型经济内涵、外延及特征的解读;第二方面是创业型经济意义及价值的论证;第三方面是创业型经济推进策略和建立创业型经济措施的相关研究。当前,基于创业教育研究的文献较多,但系统研究创业型经济与职业教育耦合关系,尤其是全球管理型向创业型经济转变,我国追随模仿型经济向创新创业引领型经济转型下耦合衍生的职业教育新内涵、新功能、新定位尚未界定,从而难以认清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尽管少数学者的研究有所逼近,但仍然存在偏差,如李涛、肖云龙提出树立适应创造力经济的创新创业型教育观,但其界定的创造力经济与创业型经济有一定差别。
现实意义角度,当前追赶模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诸多弊端,人口发展红利逐步丧失,能源资源日益成为瓶颈,环境承载力明显不足,技术空壳化导致产业低端化倾向,社会阶层就业压力凸显,如此等等。迫切需要从“追随模仿型经济”向“创业引领型经济”转变,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完成转变的关键。创业型经济作为复合资源、资本、劳动、知识、技术、企业家精神等要素耦合,联动就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型经济模式,正成为全球先发国家的试水场。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过程中,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使职业教育承担了更多的使命,赋予了更宽泛的内涵。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重新反思职业教育耦合创业型经济的内涵,多维度审视职业教育的价值观。
耦合下的职业教育需注重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双重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职业教育从萌芽到日渐成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赋予职业教育不同的内容及特征。工业经济、管理型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复合职业或劳动环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传授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态度。培养具备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或技术是工业经济、管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创业型经济耦合下,职业内涵的丰富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业能力。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会上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也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并且认定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它对激发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的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证书是继学术文凭、职业技能证书之后学生的“第三本护照”。世界职教大会也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根据预测,未来全球50%的毕业生不可能获得领取工资的就业岗位,创业能力培养就更加重要,尤其在后发国家和经济转轨的国家。因此,创业型经济耦合下的职业教育不能被认为仅仅是技术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要考虑为所有的社会职业人的创新、创业做准备,注重创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双重能力。
耦合下的职业教育承载创新创业、产业匹配、社会融入三重功能
创业型经济下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先锋,还积极促进与产业升级的匹配,为社会边缘化群体的融入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从承载的功能看,创业型经济中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三类: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先锋的职业教育)、促进与产业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和促进与社会融合的职业教育(促进边缘化群体融入社会的职业教育)。
首先,创业型经济中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先锋的职业教育。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创新或实现新的组合。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源,他们创新性的创业行为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其次,创业型经济中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级技能或技术的人才、促进人与产业匹配的职业教育。随着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社会的到来,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能够与产业升级、产业调整相适应,为纵向的产业升级,横向的产业替代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专业技能或技术的职业人。
最后,创业型经济中职业教育是解决社会摩擦的职业教育。创业型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职业转换的频率和人数,增加社会失业率及社会运行成本。因此,为结构性失业的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职业转换,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业型经济的形成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复合转型的过程,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迫切需要为这些劳动者提供基本的职业教育,促进其自由的迁徙。而刑满释放人员等社会边缘群体也迫切需要接受基本的职业教育,促进其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和谐度。
耦合下的职业教育应树立四维立体价值观
创业型经济耦合下的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业型经济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多维度地把握职业教育的需求变化,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一)树立全面发展观
“全面发展”,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职业教育是指向于一定职业(或职业群)与工作岗位(或者岗位群)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与具体内容上,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始终着眼于个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构成要素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应该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展开。在创业型经济中,创业能力也成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那么职业教育就会失去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也就谈不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教育指的是围绕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实现基本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既要体现在个人的全面素质指标的提高上,更要着眼于整体个性的完善与和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型经济下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树立产业匹配观
产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业具有生命周期。产业消亡、产业替代导致的职业消亡与兴起要求从业人员转变技能,拥有与新兴产业匹配的技能与知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缺乏技能的农民工难以适应企业需要,出现结构性失业和“民工荒”。创业型经济下产业升级、产业替代的频率越来越快,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在不断的提高,这直接导致了职业人技能的变化,要求提高职业人在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和技术的同时,能够在工作中进行持续的学习,使职业具有与产业相匹配的能力。面向产业结构调整的职业培训,树立产业匹配观成为创业型经济职业教育的又一价值取向。
(三)树立终身职业教育观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有赖于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因此,现阶段职业教育始终贯穿于终身教育之中,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创业型经济中,职业教育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已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贯穿着所有教育阶段和架构,其主要特征是在时间、空间和学习类型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纵向上,它表现为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相结合,强调职业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在横向上,它打破各类教育相互分离的状态,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和渗透,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及社会教育相互结合。
(四)坚持社会融入观
让所有的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准备就业,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又能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这是创业型经济下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大众教育形式。首先应为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还应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为己谋生,为群服务”应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职业教育的“社会融入观”价值取向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满意,让行业企业满意,让社会满意,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服务。此外,职业教育的融入性取向还表现在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摩擦、社会摩擦中,为下岗工人、刑满释放人员等弱势群体培养生存技能,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使整个社会真正体现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理想社会的功能上。
参考文献:
1.闻连利.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5)
2.张万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2)
3.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
4.黄志纯.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09(5)
5.黄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3)
6.晁怀翔,刘宝,杨海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0(1)
7.赖先进,许正中.试论职业教育在产业动态升级中的作用与机理[J].教育与职业,2010(8)
8.AUDRETSCH D, KEILBACH M.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Growth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9.林强,姜彦福,张建.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
10.Robson,Geoffrey B and Cohn C Gallagher. Change m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UK Firms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