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信息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财务风险的理念和手段也在同步发展,要想规避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就必须提高其本身的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水平,只有恰当评价这种信息化程度,才能正确引导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本文针对财务风险,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进行实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管理 评价指标 建立与实施
一、不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1.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事业单位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事业单位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事业单位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事业单位之外,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事业单位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事业单位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地市场风险意识,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管理方法落后造成风险可控的局限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二、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
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原则,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同时,管理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事业单位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事业单位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借鉴成熟系统的先进思想和做法,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水平。
2.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立足于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数据处理少环节,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率”、“程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并非越多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这些主导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客观反映问题,还要能够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以达到用尽量少的指标完成综合评价的目的。
3.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原则
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比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通过指标值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事业单位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事业单位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对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指标
(1)信息化投入比重。信息化投入主要包括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通信设备等投人,这项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它用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度量。
(2)风险管理人员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本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
(3)风险管理系统的网络性能水平。网络性能水映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可以按事业单位网络的出口带宽进行分级打分。
(4)风险管理平台的计算机联网率。计算机联网率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
(接入事业单位内部网的计算机总量/本事业单位能够正常运转的计算机总量)×100
2.事业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标
(1)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利用率
本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主要从事业单位在进行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4个领域信息采集时是否运用了信息化手段等方面来评价打分的。
(2)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
本指标反映了事业单位在协同网络上办公自动化水平,它主要从是否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等功能来评价打分的。
(3)财务决策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对重大财务决策的支持水平,比如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方案优选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等。
3.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经济效果指标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功能或期望功能是提高资金效率或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更快地响应风险管理用户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是事业单位应用包括MRPII、ERP在内的风险管理平台的直接动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应变能力是事业单位提高竞争能力的两个基本手段。计划(预算)控制水平表现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能力,监控能力是市场适应能力的基本保障。更好的决策支持和信息系统特征可归结为“应达结果”和“应做事项”两方面能力。以制造业为例,可以设置如下具体指标,在应用时同样采用百分制为每个指标打分,便于比较和综合。
4.财务风险管理竞争力指标
(1)系统集成性
系统集成性是管理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竞争力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反映。由于财务风险的外部性和联动性,致使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必须在充分集成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和控制。
(2)风险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
可以从以下指标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事业单位员工素质的提高程度、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人员队伍培训状况等等。
(3)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完成信息技术对信息的方便、高效地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质的飞跃提供可能。在组织保障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工作等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与提升功能。
四、评价指标的实施
1.数据收集和准备指标体系的测度必须建立在翔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一般采取的方式为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根据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的具体内容来考虑,需要准确数字的以回答提问式为主,并标注好数据的单位;对定性方法评估的内容以选择回答为主,在选项中列出相关的程度序列,为量化打好基础。
2.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实施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反映事业单位信息化的指标不仅数量多,而且属性不同,量纲不一,要使众多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数值,对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就要对多指标进行综合测评。计算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方便分析。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有:最高值法、最低值法、级差法(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法、标准差法、理想值法、特定数据法。具体的标准化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总之,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掌握先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时跟进、缩短距离。注重财务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批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双高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事业单位的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不够完善
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行时间尚短,所以部分事业单位对于信息化管理的优点以及重要性并没有充足且全面的认识,这就导致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及消极怠工,最终导致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各个方面的完善度都有所欠缺。这种情况下,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多不及平均水平,或和自身需求存在差距,以至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的发挥,导致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人工流程、任务过多,无法及时的对资产数据信息以及资金调配等问题实现实时的监管、控制好分析,最终财务数据信息的可信度大大地降低,单位决策科学性也受到影响,最终,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未能有效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帮助,反而带来诸多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整合疏于重视,所以在系统的一些标准与定位方面要求不高,基础也不是很完善,只是最终的系统功能设置方面不全面,操作手段也不成熟,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受到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对先进信息技术认识的不足,致使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在引进发展设施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以及资金调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没有更为先进的硬件设施给予支持,对于软件方面的开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系列影响最终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地根据信息系统的反馈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以及资金运行信息数据的整理分析,影响财务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行。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过于粗糙,致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运行通畅度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财务监管信息化不足
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的严格才能确保其他工作尽可能少的出现漏洞,事业单位才能够稳步发展。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多或少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加上事业单位本身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时间较短,所以信息管理下的监管体系想要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监管流程不够完善,难以实时分析和识别到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风险、漏洞,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而由于监督体系的缺失导致财务工作人员的部分行为不规范,因为即使违规也难有效识别,加上也没有合理配套的惩罚措施,所以大部分员工依旧抱有侥幸心理大打擦边球。此外,因为较多事业单位的奖惩体系以及其他责任机制并未得到较好的落实,致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态度消极,信息化管理工作一团糟,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缺乏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人才储备虽然总量较大,但受以往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市场上输送的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主要还是以基础核算、报账以及简单分析为主,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较大,单位现有财务人员不够了解信息知识,信息人员不了解财务知识,不了解实际财务工作需求,复合型人才缺失严重,在财务系统软件的研发、设计上,也只能参考其他经验,使得单位的软件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控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意识
就事业单位而言,引发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缺乏安全技术加持、未搭建安全防护系统,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等。鉴于此,事业单位如果不注重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控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仅会制约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甚至还会因信息系统传递不完整,不准确的财务数据,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单位运营管理。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意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管理层必须要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该风险会对企业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保障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第二,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第三,事业单位还需要通过更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管理与业务方面的整合,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度。第四,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事业单位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完善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为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事业单位在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为单位的信息安全进行维护,防止由于信息泄露而产生的一系列对事业单位带来的风险。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事业单位为了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业务联系,促进财务和业务方面的深度融合以及企业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必须在统筹规划下进行信息系统的完善。第一,事业单位要对该单位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各部门以及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化需求,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第二,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聘请专业的软件开发商以及合适的硬件设施供应商,立足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开发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系统在工作中的实用性。第三,事业单位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对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让各个部门人员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实现各个工作环节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自己工作的完成。这一措施既能够为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分析提供方便,还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完成效率的提升。
(三)优化财务监控手段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数据计算准确度高,运用方便的电子信息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系统极易遭受技术高超的黑客攻击,而外部的计算机病毒,财务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以及计算机设备的磨损问题,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都会对财务信息数据的储存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所以,一方面,单位应要求软件开发单位结合当前自身财务监管需求,以内部控制流程、风险控制程序为导向,对监管流程进行完善,保证监管范围深入到单位财务系统的各模块、各环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督管控,强化防火墙设计,编制操作手册,避免单位内部商业数据机密的泄露,保证财务系统建设的安全。同时,对于现有的财务硬件、财务软件、财务数据进行优化升级,以实现对操作系统安全的控制,并实时登录内部进行网络安全监督。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处于信息化环境之中,通过对事业单位内外部信息网络的有效整合,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获取成本进行有效地降低,而事业单位中领导和管理层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能够增加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储备以及资金的投入,同时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为了让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快速提升,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上。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中,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还应该加大对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的掌握,例如经济,工商管理,税法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充分掌握,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要对人才的选拔以及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共同突出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大量培养,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和风险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原则,进行合理的财务活动并处理相关的财务关系,属于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合理分配企业收益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风险与报酬协调原则,要确保风险和盈利能力能够基本持平;2.货币时间价值原则,要让企业在时间的长短和收益率高低的范围内来运用资金;3.合理配比原则,确保企业的长短期资产与负债借款能相适应。
二、新形势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重视技术创新;2.企业筹资的领域越来越广阔,筹资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3.企业运营逐步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企业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4.企业财务管理制定的各项指标必须逐步适应全球化财务指标,朝着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没有明确定位
我国企业目前可以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等类型,种类繁多,数量也比较多,导致很多企业财务目标往往定位为利润最大化,没有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利润、承担风险等方面的因素,而且财务目标与发展目标没有相互协调,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盲目扩张,缺少投资可行性分析
国内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管理者缺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企业管理能力,对于投资决策缺少可行性分析,为了达成发展目标,盲目扩张。有些管理者为了增加项目,发挥自身作用和决策价值,对于投资项目的分析仅仅流于形式,投资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导致资金难以回笼,直接导致企业投资风险增加。
(三)企业收益形式单一,资金结算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非常注重有形资产的收益,而忽视了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无形资产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信誉、品牌价值等,这些是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前景和命运的资产。此外,很多企业资金仅通过银行结算的形式,还没有涉及到通过互联网实现异地或跨国的贸易资金结算,这方面也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企业收益分配模式单一,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
新形势下,企业收益分配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以资本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对于重要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收益分配不均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都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无法满足新形势需要。
四、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建立一个针对外界变化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做好企业的财务调控工作。以下是构建的几个要点:
(一)实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国际化发展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金融市场的建立,财务和会计正在进行逐步的分离,企业在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管理正在相互独立,人员的配置上也会更加专业化,从国际化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的机构职能也在独立化发展,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将财务和会计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这不仅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一个必然趋势。
(二)强化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和资金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依据和方向。为了做好企业的未来预测,需要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和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内容,从一开始就需要对财务有关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在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在资金的管理上,需要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实现财务管理和控制,为企业未来的筹资和投资中的财务决策上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提高风险防范
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变化性的特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的规避,除了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之外,还需要建立或者完善财务的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对企业财务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行了解,然后需要对短期的财务建立预警系统,做好一定的现金流量预算,然后基于此,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的规避。
五、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构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得到更高的收益,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风险防范和规避体系。(作者单位:天台县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唐亮,何永民.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8):76-77,85.
[2] 周跃进.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创新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8-12.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已融入到各个企业管理当中,伴随着这种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就风险评估理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今后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0702
0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社会商业的发展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笔记、算术财务管理升级为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对各个分支环节建立信息系统,通过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的监控,全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展了财务管理范围,节省了财务管理时间,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这种新模式无形中扩大了企业的管理区域,为企业创造了高额的经济效益。但运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水平同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使企业受到了损失。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评估这一方面展开讨论。
1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虽然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运作模式,但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变革,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财务管理上一直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无疑是突破的关键,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咽喉所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很难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等方面考虑甚少,使得相关的财务信息通过网络更新的时间较慢,在网页上查询信息变得越来越慢,可靠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其次缺少一个系统性、规范性的信息网页链路,在网页上会计数据格式不规范并且没有设置相关业务的处理环节,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信息的孤立,大量的信息得不到准确的处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再者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而当今社会上企业信息不真实,集成性较差,各个数据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共享,同时也对相应数据的采集和技术的处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信息深度加工和处理。
1.2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模糊认识
财务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化管理两者智慧的结晶,其根据财务信息,在Internet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行财务的清点、分析、监控等一系列财务管理环节,最终达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的形势下,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各企业间刻不容缓考虑的问题之一。做好财务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财务运作,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顺利建立运作链路,并且保证链路的通畅性。基于电子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管理上,由于我国在高新技术企业会计上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在信息技术上还需依赖国外的技术支持,再加上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对引进技术的不熟悉,对软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技术方面得到突破。为了保证企业能在高竞争环境下仍然保持居高临下的位置,相关的高层人士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所在,全面的进行财务系统的革新。
2信息化财务管理
2.1信息化财务管理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业务流程系统个体为奠基,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上,对单个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在及时获知相关方面的财务信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整个管理过程达到一体化的快捷管理模式,为解决财务信息滞后,不准确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其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内部设立局域网对财务进行局部的管理的使用和系统流程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一步一步的将信息化推向财务管理,不断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其工作的需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取代了机械化的处理环节,使整个财务系统的运作方式达到全自动的即时处理,对相关的财务活动起到控制作用。不仅如此财务管理系统还包括财务自动决策分析系统,当需进行一些业务交易时,系统会自动更新到当前的财务状态,并能够很快进行分析做出最合理的资源配置,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同样受到信息化的带来的福利,能够灵活、快捷的从多方面审视财务问题,增加了挑战机遇。
2.2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
高度集成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全面控制,究其原因,信息化的渗入必然会使未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着扁平化发展,企业的最高层会逐渐的进行精简机构,一次来降低企业的开支,增强企业的管理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这样以来在企业内部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将会慢慢的减少,管理环节将变得分明化,财务运作周期缩短,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财务管理已具备自己的一些新特征,实现了商业、资金、信息三者的同步运转,无形中使得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深层次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操守;财务管理的集成化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管理的模式,将财务的预测、财务的分析、财务的决策等方面不断的有机结合集成起来,
科学、及时地控制反映着财务信息的流向;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引用,使得相关各个系统间的独立性不够,相互间的分工处理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各部门系统间常常出现故障,解决各个系统间的独立性和协调性是现在当务之急。
3风险性评估
3.1风险评估的标准
风险评估最初的定义来源于保险行业即发生风险事故后,对人们生活、财产进行的量化的评估过程。在20世纪初期风险评估渗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在公司相关部门设立风险评估机构,管理风险事故,根据风险划分的种类,从形势上讨论,已降低企业的损失为目的,由发展战略部门和技术管理部门共同对此依次制定相应的可行的评估方法,各个附属公司对相应项目的运作负责财务风险及其他综合风险的评估协助,密切关注风险评估的实时动态
评估上报各类风险,最终由高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协同参与制定可行的策略及其防范措施。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评估利用高新技术深层次的识别出企业潜在的威胁,并能对这影响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为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风险评估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分为基本风险评估、详细风险评估、深度风险评估三大类,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很好的分辨各个类型的风险,管理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3.2风险评估过程的介绍
进行风险评估要经历3个主要的过程。首先,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评估的准备阶段的工作是风险评估的垫脚石,只有前期的准备有了一定的保障,才能在后期的管理当中得心应手。在企业对这种战略性权衡之下,追求策略的安全、规模和结构是重中之重。因此确定评估的范围无疑是正确的抉择;与此同时对风险评估的目的也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防止对事后的维护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再者,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系统结构,建立系统性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评估方案是不得不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在财务管理实施阶段,最值得企业受益者关注的是投入的产出比,所以财务管理信息部门必须对投入的产出比进行详细的评估,由内部控制部门进行相应的风险计算,上报高层决策系统,最终得出风险评估的的可行性方案设计。
4结语
通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并利用好信息技术,将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体检中心;财务管理;法律风险;风险防范;监督机制;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已成为我国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体检中心的成立,满足了人们对疾病防范的需求。作为新兴的健康服务行业,优势与问题并存。业务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新兴健康体检行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1.体检的概念及作用
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率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这些疾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防效果往往是好的。实践证明,许多疾病能够通过及时发现,而得到有效的控制。健康体检是预防早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体检的信息反馈、指导治疗,健康体检为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体检中心的业务工作特点
健康体检中心主要开展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体检中心的业务具有一些特殊性。
2.1体检对象的复杂性
体检者来自社会各方面,其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环境以及经济、消费观等状况不同,均会影响体检者的体检要求和体检行为。
2.2医疗纠纷具有易发性
随着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知情权、隐私权。如反复咨询医务人员,稍有怠慢或疏漏病情,沟通不到位,都可能引起体检者不满或投诉。
2.3体检者就诊随意性
体检者就诊时间相对集中要求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体格检查、分辨病情,解答体检者提问,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意见。
所以,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和规范管理是健康体检有序、规范的保障,也是确保体检质量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满足受检者对医护服务的需求。
3.健康体检服务机构现状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大部分是从社会不同层面招聘业务人员来完成服务体检工作。缺乏专门的健康管理人才,健康管理模式也不够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3.1市场准入不规范
缺乏统一的机构资质标准和准入标准,体检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要求。
3.2人员配备达不到要求
专业人员数量不齐,缺乏经验,机械化操作难以保证体检质量。
3.3体检收费不规范
目前我国健康体检项目和收费标准不统一,健康体检机构存在着非良性竞争。
3.4缺乏系统、全面的检查后服务
体检全程服务由检前、检中、检后服务构成,各个环节都不可以缺少,目前,检查的后续跟踪服务环节相对薄弱。
健康体检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健全健康体检服务模式势在必行。许多体检机构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研究表明,引入精益管理,对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受检者满意度大有裨益。
4.规范体检中心财务管理体系及措施
目前我国的体检中心多数是依附于医院分设的,只有少数一些专业体检机构。体检中心的业务特点,决定了体检中心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服从于与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自身的要求。体检中心的财务管理重点是要以保护体检中心正当利益为重点,防范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错漏,并且要充分考虑体检中心已经形成的好的管理方法与流程,将体检中心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结合目前体检中心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切实对以下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4.1加强体检单的管理
体检单是体检客户到医技科室进行检查的凭据,同时也是体检中心核算工作量的重要凭据,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体检中心收入的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对体检单的管理。体检单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是利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体检工作站开单、收费,来获取有关客户体检信息,确认后进行检查。这种方式下计算机软硬件投入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好,适用于已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的体检中心。
二是实行复写双联体检单,主要是体检中心开出体检单时采用复写形式,一式两份,一份盖章后交给客户,一份作收入会计存查并用于财务核算。这种方式下开单工作量大,适用于业务较少的小型体检中心。
三是实行体检单双盖章,体检中心对检查项目进行登记,开出体检单,加盖体检章后转交收费会计,收费会计登记后加盖体检记账章后交给客户去相关科室检查。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开单量,同时也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适用于业务量大、未采用微机管理的体检中心。
集团企业可谓企业组织前进发展的一种模式,由于其具有规模、协调等效应优越性,近些年来特别趋向于主流企业组织发展模式。伴随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发展,集团企业将面临愈来愈复杂变幻的环境,财务风险管理要愈加具有全局、整体和动态理念。可是集团企业也因为企业组织规模的相对扩大和组织层级的增加,财务风险的传导性与财务风险的危害性变得愈来愈显著,导致本身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因而如何防止因企业规模扩张而逐步增加的财务风险则成了一个亟待化解的问题。以目标做导向,借助规范的研析手段,结合系统化等原则,创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同时对于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管理要素实施系统分析研究。进而从宏观角度构建从上至下的风险管理系统,为更好地推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探讨提出了一定的理论实践依据。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体系
集团企业出于调整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的要求,以集团企业的总体战略为目标,把关键财务事项决策权集中于集团企业母公司,而赋予下属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保证企业集团的战略实施同时加强集团企业母公司对重大风险之控制力。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具备三级层次相融体系
集团企业是以母公司做核心构建的具备多层法人治理结构之组织体系。母公司主管制定集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监督与协调集团企业内部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达到集团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团企业内部构成了一个具备三级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结构,也就是集团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集团下属企业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与业务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1.母公司架构整个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策略以及对重要风险防范事项的决策;2.集团下属企业于母公司授权下执行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及时同母公司予以信息风险交流;3.业务机构在各企业授权下执行机构职责,对业务具体运行风险予以实时监控,及时同上级主管机构、所在企业或母公司联系,针对风险事项因素予以及时的事中控制。集团企业内部构成了职能责任分明、权限各不相同、各自分工明确、互为协调的财务风险防护格局,充分借助集团企业所有风险管理资源,达到经营安稳同风险机会价值创造的互不失衡。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体系
在研究财务风险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应当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是变幻复杂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着本身的特殊性。在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外部原因及内部原因分析基础上,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三级层次角度全面具体地对财务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理论及方法等予以了解掌握基础上,构建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系统。
(三)建立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框架结构体系
财务风险集成管理即围绕企业全面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中心,把集成思想创新用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当中,综合利用各项管理办法与信息技术措施,对财务风险采取集成管理,实现有效防范与解决财务风险的目的。伴随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定会面临愈来愈复杂变幻的环境。财务风险管理要更愈来愈具有全局理念、整体理念和动态理念。财务风险可谓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与重心。集团企业具备管理的协调性、一致规范性、利益互为依托性与母公司主导性的特征,管理内在规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实行集成化。引鉴集成管理理论,于集团方面、企业方面与业务方面针对风险理念、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与风险管理组织集成,构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框架系统结构,同时在这基础上构架了集成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风险管理集成化发展的需要,财务风险集成管理可谓财务风险管理形式发展之必然趋势。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系统构成及要素
集团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方面的位置愈来愈突出,社会影响力愈来愈大,一旦集团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定会给社会就业方面、金融方面以及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愈来愈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在西方发达国度,风险管理受到极高的关注,大部分公司均构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采取主动的防范风险管理对策。由此可以看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谓风险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当中具备关键的地位与作用。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系统构成
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体系并非集团企业财务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的集合,而是凭借系统思想做指导开展财务风险防控整体框架的构筑。其融会于集团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用母公司与各下属企业的预计财务会计报表和经营规划等内部资料以及集团企业外部环境资料做依据,综合运用系统方面、控制方面、财会方面、金融方面、企业管理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市场营销方面等理论与计算机方面、信息方面、通信方面等技术,针对财务风险实施全方位、整个过程、动、静态相融合的识别、比较、预警、防控与反馈。结合财务风险集成管理框架系统,我们构架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系统。系统共包含五个子系统:组织系统;制度系统;信息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系统维护。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要素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即围绕集团企业风险理念集成这个核心、用集团企业目标集成做目标导向、用集团企业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做技术手段、用集团企业组织集成作保障。1.理念集成财务风险理念集成即在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做手段,让风险管理贯穿企业之整体战略、战术决策与经营工作中的一种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的创新思维抑或理念的集成工作。2.目标集成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目标属于集成风险管理总目标的细化,其是基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集成风险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把集团企业以及下属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集团企业整个战略目标与战略管理工作中,在集团企业整个战略引导下达到集团方面、企业方面与业务方面的集成风险管理目标。其可谓风险理念集成于财务风险管理阶段内的具体体现,可谓财务风险理念集成同财务风险过程集成的连接纽带。3.风险管理过程集成财务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即把方法集成与集成管理信息体系,综合应用在企业经营与财务工作各个环节的风险的识别集成管理过程、风险的评估集成管理过程、风险的预警集成管理过程、风险的决策集成管理过程、风险的应对集成管理过程、控制工作集成管理过程以及应对反馈集成管理过程。4.组织集成集团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一定要构建满足其特性的风险管理组织。组织集成即基于集团企业内部制度集成与外部制度集成的前提条件下,借助培养人力资源而构建高效率风险管理组织之综合机制,其可谓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之组织保证。内部制度集成即由集团方面、下属企业方面与业务方面之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与风险控制方向的配合一致,为达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目标奠定内部制度基础。外部制度集成即集团企业风险控制运转的法律法规控制监督机制、监管机构控制监督机制和行业协会控制监督机制相融而成的风险外部监督机制。人力资源即风险集成管理当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原因,可谓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之智力保证。风险管理组织即基于集团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与内部制度的前提条件下构建起的风险管理机构,其具备高度的独有权限,负担同其相应的风险管理任务,从集团企业的视角对风险实施管理。
四、结语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也没有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
对于我国的大部分集团企业来说,很多的企业从领导层和管理层到员工都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也没有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思想理念,导致企业在遭遇财务风险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企业在开展一个项目时,只注重到项目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利益,在开展项目之前没有对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研究,也没有对风险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再加上很多企业都缺乏负债融资的思想,所以只要遭遇了财务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财务负担,企业也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除此之外,很多企业集团还为外部的一些公司作财务担保,只要这些公司出现了财务方面的问题,企业集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集团所承担的责任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集团内部结构复杂,资金使用效率低;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低
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实施,但是很多企业集团都没有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再加上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内部没有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起先进的、网络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导致财务 部门不能够及时获得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并及时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和制定处理方案。同时,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庞大的经营集团,旗下有很多的子公司,子公司下还有子公司,要管理好企业集团各部门、旗下的子公司以及旗下子公司的子公司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一旦管理不好或者缺乏管理就会使得企业集团内部关系非常混乱,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权责不清,做出一些超出职能范围的事,而且过于复杂的内部治理结构会使得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也非常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财务风险管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三)财务信息获取途径不正确,导致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可靠,而且企业决策不科学
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都是由各部门提供的,这给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因为很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财务信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无法获得完整的财务信息,如果连完整性都不能保障就更别说真实性和可靠性了。这些不完整、不真实、不可靠的财务信息提供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是就只是片面的,很多风险都是顾及不到的,这给企业埋下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而且很多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都非常草率,在没有进行多次的考察及科学的研究之前就作出决策,导致决策的错误性出现。很多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都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能,对企业内部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强,给某些人留下了进行不法行为的机会,这也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没有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信誉评级系统,企业赊销资金难以收回
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销售产品的方式都是赊销,但是赊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为赊销在资金回收方面是没有保障的,虽然这样的销售方式会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但是一旦企业不能收回资金,企业就会遭遇巨大的财务损失。而且很多企业集团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信誉评级系统,使得企业在赊销产品时非常的盲目,对于一些信用较差的客户也给予大量的赊销,但这些客户的资金都是很难回收的,导致企业财务损失巨大,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连自身的经营周转资金都没有,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的很多企业都走出了国门,但是汇率的不断上升和下降却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再加上很多企业集团缺乏在金融工具使用方面的知识,所以控制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强化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需要在发生财务风险时最快速的识别风险并做出处理,减轻企业的财务损失
企业集团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识别,企业以及员工需要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能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出风险,保障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风险,将企业的财务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编制专门的处理方案,在发生风险时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处理风险,减轻企业损失。
(二)企业必须建立企业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财务风险评估技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所将进行的每一个财务活动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在开展财务活动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1.财务信息是企业开展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建立起网络化的、科学化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企业能够根据最准确的信息作出最准确的判断,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同时也帮助企业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2.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评估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定性评估技术和定量评估技术,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定性评估技术是采用调查问卷和风险排序的方法,而定量评估技术则是采用实际情况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多种分析结合使用的方法。两种技术方法各有各的优劣之处,企业集团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估技术。
(三)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减轻财务损失
1.如果说一个项目的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是远远高于其可以带来的收益时,企业必须避免风险很大的财务活动。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债务结构进行调整,不可以超过承受范围,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筹资来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在进行一项决策是必须经过多次的调查和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企业必须建立起规范化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记录企业赊销的客户信息,并对客户进行不同信誉等级的划分,避免赊销产品资金难回收的问题,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减轻企业财务损失。
2.企业必须合理利用各种经营手段来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对于一些不是企业核心的项目,企业可以将其转接给其他公司,而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企业可以联合其他企业一同开展,以此减轻自身承担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可以采用购买财产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的身上。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更好的掌握对金融工具的应用,企业可以与国外的企业建立外汇合约,以合约的外汇汇率来执行,避免汇率的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内容,要想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企业集团必须在内部树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并要求员工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从员工日常的工作开始控制风险,企业还需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依照规定开展工作,提高员工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实时的监控项目的进行来获取财务信息,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信誉评级系统,保障企业赊销的资金能够有效回收,并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财务风险,减轻企业的财务损失。
参考文献:
[1]顾美霞. 当前大环境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19:215+223.
[2]孙洪成.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9: 32-33.
一、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是目前我国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电信企业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比如说,很多电信企业认为企业的长久运行只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关,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没有仟何的关系。而且,很多电信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性质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其认为,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仅仅只是记录企业相关财务使用和支出信息记录工作,对企业的稳定运行没有多大的影响,这便造成了很多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风险管理的意识淡薄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救不完善
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完善与否是奠定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好坏的基础,也是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电信企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地了解财务风险产牛的原因、环节,以及出现财务风险时有效地解决办法,因此,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电信企业在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非常的不完善,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配给也是较为不足,而且,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队伍中,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三)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如果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那么即使电信企业拥有再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再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电信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较低,建设较为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很不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也很低,对于新型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掌捤能力较差,这很大稈度上降低了电信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二、提高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前提,电信企业要想有效地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首先,应当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电信企业可以采取由上而下,层层强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强化策略,首先从企业的管理层面意识强化入手,通过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来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从而有效地带动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化。然后,对于企业全体员工电信企业可以采用加强员工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灌输,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从而全面地在企业内部中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电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重要保证,因此,电信企业应当重点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电信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第一,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別能力。财务风险识別的能力是电信企业有效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其有效地规避和解决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电信企业应当科学地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措施,建立全面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指标等措施,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识別能力。第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的控制制度是电信企业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电信企业应当通过科学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策略,灵活的运用企业财务盈余能力来有效地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能力,从而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关系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发展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管理的工作。通常情况下,企业为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企业风险,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会提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一定的权衡以及管理。这样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不利要素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对一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另一种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各种项目的投资时,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论是哪一种过程,企业都必须分析并管理可能会对这一过程造成威胁的因素,以避免这些威胁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
第二,需要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这类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出现的财务风险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适当的风险管理对策。企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便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成立之后,一定要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应急性特点。在企业的发展以及各种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有些财务风险可以预知,但是仍有许多威胁性因素很难被人们预知到,这些威胁性因素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况突然产生。
2.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各业务流程、员工行为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及适当激励的过程。科学的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信息控制、财务控制、员工控制、生产销售控制等等。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的重要工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管的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二,信息失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财务信息失真,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则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减少信息失真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第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现代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发展进行协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联系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本行业中站稳脚跟。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者都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人都是企业各部门相关员工,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要求部门间和员工间的密切配合。不仅如此,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一直贯穿在内。
第二,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五个主要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以及沟通。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信息的整合,避免出现产生财务风险的威胁因素。从这方面来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可以说是从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延伸出的一个概念。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可以以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要素为标准。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进行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是预测企业发展和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进行提前的预防工作。而企业内部控制措主要是依据财务风险进行制定的。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区别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涵和边界上的区别。造成二者理解混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多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实际上,从源头上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着会计与审计进行的,其考虑的主要风险是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同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内容上的区别。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防止产生信息失真状况,负责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保证企业的有序经营。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并规避财务风险,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损害企业利益的因素进行考虑,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企业财务损失。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同企业内部控制在结构上的区别。随着企业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扩展了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目标有所发展。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在结构上的区别。
三、结论
当今社会,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使二者以一个协调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