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历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能在心中形成一个时间轴,这样学习起来的效率是最好的,这样你就可以从一个事件和时间,立刻就能联想到另一个事件和时间,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佳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果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否定性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推理型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概念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图画型选择题
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画的图片为主,形式多样新颖,角度独特,不仅提供了生动灵活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综合性地考查了多种能力。图片型选择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处理图片资料的处理能力。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把图片和题干进行仔细准确的“对照”。在仔细读图和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两者的有效信息相对照,联系教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就一定能够顺利选出正确的答案。
学习历史小技巧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2、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3、听课方法
“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
“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
历史的审题方法第一步,审题型。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
第二步,审范围。所谓“范围”,指的是高中历史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换言之,就是要审清历史试题中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
第三步,审重点。就是历史的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不同。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方式方法;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史学理论基础
2011年高考将是我省推行新课程后新高考的第一年,是我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所有高中教师特别是亲临高三第一线的老师的一个挑战。新课程下如何能让复习更有效?如何让学生自信的走进考场?这是所有高三老师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就高三历史复习,总结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供同仁借鉴和参考。
1.注重积累基础知识
课改后的新高考仍侧重考查查基础知识,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再认,也就是原来那种直问直答的题目已经不可能出现,而是体现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有效性,复习时我们要紧扣课标和考纲。我们普遍采用的是二轮或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是最关键的一环,本轮复习可以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的方针,全面落实单元基础知识,知识求面、求广不求深,侧重微观把握历史。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复习要避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识。针对我校学情,具体做法是:一、利用考纲,理解教材中的考点内容并准确记忆;二、借助图片、文献资料去深化,不断变换学习材料,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效率;三、围绕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四、通过联系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头绪,加深记忆;五、对学生记忆的理论给予专业的指导,如“如何科学的应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专题讲座等。
2.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强化时间和空间概念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从以往的通史编写体例到现在的专题史中外混编的体例,各个单元以主题呈现,突出的是某个专题,知识点多,且跨越的时空很大。初中中考历史采取开卷考,高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新教材的学习给我们特别是学生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抓住各专题发展的脉络,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侧重注意专题所包含内容间的区别联系,在宏观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体系。只有建立起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3.精讲精练,重视解题方法指导
高三学生要做大量的题目,一方面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高三时间很宝贵,所以对讲和练的关系要处理得当,使“讲”“练”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提高复习效率。我们提倡精讲精练。精讲就是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必须讲的要精讲:要讲明、讲透;精练就是学生会做的题目坚决不做,不会做的题目要讲透,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选习题。怎样的题目该做?不同的学情对题目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区别。如在我校,选题首先考虑题目考查的知识是否基础,材料是否典型。太难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识点很基础也不做。其次再考虑习题的层次性,以适应部分优生的需要。怎样做才能让精讲有效呢?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或晚修时间巡回、个别指导,进一步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精讲”有针对性。这样我们课堂上所讲所练的都是必要的,每个学生上一堂课都有所得,这样才算是有效的复习。
现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加大了对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讲”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第一,要培养审题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定题”,即“这题我做过”,越熟悉的题目越要小心。因为高考试题一般是原创题,平时练习做到原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出题者有时稍微改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答案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以,首先审题一定要仔细。其次,审题时要从几个关键点来读懂题目,读懂题目才能针对某一阶段历史的背景、特征,将掌握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养订正试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因此引导很重要,老师在讲评习题时“精讲”,使学生知其所以不然,还要通过变换情景、变换问法,多度全方面进行练习,一题多用,以达到做一道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的目的。做到这一层次,我们的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有些选择题可以根据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问题、运动变化等理论。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对做题的一般方法要不断的总结归纳,减少丢分,提高实效性。
第四,强化选择题,重视文字题训练。选择题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结果,没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错一道就差4分,两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这样说,最后在总分上拉开距离的不是主观题,而是选择题。所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对于文字题,学生在应试心理上存在很大的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在平时复习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文字题型的训练,要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判断评价各种信息,并提炼成文,按要求表述成文。
4.掌握史学理论,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史学新观点,加强史论结合
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其中史学理论基础是否扎实决定了学生历史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历史理论素养和水平,是实现学科能力突破、从容应对高考选拔的关键。
掌握新史学观。新课程背景下史学理论和以往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为主线索的革命史观在史学界已经不是主流,代之于:第一,文明史观,以人类文明演进作为历史研究标准。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即文明史观看待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主流的史学观。按这一史学观点,我们可以将社会发展分成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师可以按这一观点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第二,现代化,“现代化”就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无论是中国史还是西方史,“现代化” 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中整合史实、构建知识结构的理论旗帜。第三,全球史观。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历程.就是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代现代史都可以放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
一、知识缺陷导致全题皆输
由于知识性缺陷导致失误的情况不胜枚举,下面仅以高考高频考点――“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例1读某等值线图(图1),图中数值a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
C.地形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②处为山脊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地吹偏南风B.②地易出现锋面
C.③地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
【参考答案】(1)C(2)C(3)B
【e因分析】该题考查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知识。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二是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且此处地形应该较高。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规避方法】因知识缺陷导致答题失误只能用狠抓基础知识来弥补,别无他法。如本题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考查图形之一,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基本知识,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和判断方法。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二、信息提取不全,答案要点丢失
例2[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1)~(2)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2),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参考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错因分析】解答第(1)、(2)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信息提取不全,答案要点丢失。该题图文信息十分丰富,需要考生认真分析。文字信息:①“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说明人口分布不均,甲地缺乏劳动力;②“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说明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③“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说明开发历史短。图像信息:①经纬度位置,此区域为西亚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②海陆位置,濒临海洋――海运方便;③位于热带,沙漠广布――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④图例中的油田、输油管――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等。
【规避方法】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提取有效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仔细阅读试题的文字材料,一边阅读一边将材料中的关键词标出,特别是有关时间、空间和地理事物特征的信息。
(2)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认真读图,重点分析图名、图例、图中的经纬度、海陆分布、注记、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等。
(3)从试题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仔细阅读设问,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明确试题问的问题是什么;注意设问中关于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限定性词语的要求。
三、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相矛盾
开放型问题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要求考生先判定结论,然后依据结论给予一定的说明,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试题的解题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考生体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其创造能力,发挥其创造才能。
例3[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3)题]阅读图文资料(见例2),回答问题。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荒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错因分析】该题是典型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类型,设问中“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这是肯定的命题。现在的问题是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对于此类题,考生容易判定自己的结论,但在理由说明中往往出现与结论不相符的观点,出现因果关系不一致的情况。考生开始不能准确判断试题是否具有开放性,答题时畏首畏尾,思路不开阔。另外,由于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有结论却无法证明”,不能自圆其说。
【规避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注意开放性问题的指向,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答案与题目所问的顺序要对应。论证时作答的论点和论据相统一,不能以原理代替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
二是要先“亮”观点,再述理由。观点要清,叙述要明,做到“自圆其说”。例如,回答某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首先要明确表示出“合理”或“不合理”,不能含糊其辞。
三是要阐述清楚,言简意赅。简答题的答案在于“简”,但在强调语言简洁时,千万不可忽视表意的完整性。对于发散思维型的开放性试题,要尽可能多地把你所想到的答出来,争取多得分。
四、解答过程描述类试题逻辑混乱
描述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描述问题是建立在具体地理事象上的科学表述,如描述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温线的分布、城市区位特点、气候特征等,但过程描述类问题更强调对地理事象的运动与分布规律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能针对“形成过程”具体表述。
例4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参考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错因分析】此题侧重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然后结合图中信息,运用该原理去分析三角洲位置变化的过程。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图例文字信息中的新、老关系。由于考生往往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整个过程分析难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逻辑混乱,语言表述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致使得分情况不理想。该题正确的思维过程是:
第(1)题,湖泊的湖岸线大体可以看作等高线,由于该湖的面积不断缩小,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第(2)题,比较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可知,新三角洲不断地向湖心移动,这虽然只是沉积现象的一种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气候、径流量等因素变化的结果,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规避方法】解答过程描述类问题时,一方面要了解此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考查方式,另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描述方法。关键是要“抓住过程,理清头绪”,一般可分两步走:首先要知道所要描述的过程是哪一种,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其次是将该形成过程进行细化、分解,有层次地逐一表述出来。
五、解答区域比较类试题找不到着力点
以一个或几个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将一些地理事物呈现出来,要求考生分析区域特征和差异,对地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知识―能力―实践”为主线,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这是综合比较类试题的基本特征。
例5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图4)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的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广阔的市场。
【错因分析】第(1)题是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因区域特点相同,相近知识的干扰,考生易产生错觉,导致审题、答题的错误。第(2)题是不同区域的比较,因比较对象(工业)的影响因素不确定,容易出现知识迁移错误,对比片面,丢掉答题要点等问题。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易漏点:①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不仅提供水源,还能在水运(以及防卫、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②资源只想到矿产资源,漏掉水资源,水源只想到水量而漏掉水质。
(2)易混点:沿河流分布易答成沿交通线分布。
材料二
(1)简述艾比湖湖岸线变化特点及原因。
(2)分析b、k两河河口三角洲位置自1966年至今的化趋势。
(3)艾比湖湖滨地区是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来源地之一。简述艾比湖湖滨地区风沙对铁路及列车运行的主要危害。
(4)分析艾比湖建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四幅图都位于北半球”可知,a、b、c、d四地风向依次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和西南风。
2.A四幅图图幅相同,等压差依次为6百帕、2百帕、3百帕和2百帕,但c、d两图比例尺小,可排除C、D选项,对比a、b可知,a、b两地比例尺相同,a气压差大,故风力最大。
3.D由图中信息可知,红枣主产区分布在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4.D国外多数国家没有种植红枣的历史,因而各国消费者对红枣的价值了解不全面,也没有食用红枣的习惯,使得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5.(1)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和河谷为主,西、南、东部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2)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河流含沙量减少,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6.(1)位于北印度洋航线中转位置,为过往轮船提供物资和休整服务;位于波斯湾与东亚(中国、日本)石油运输线上,战略位置重要;该岛距印度半岛距离近,与陆地联系比较便利。
(2)气温、降水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
(3)位于恒河平原,是黄麻产区,为麻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临近海洋,海运便利;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口多,市场广阔;世界品牌优势与该区域生产低成本相结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7.(1)湖岸线下降(向湖心靠近),湖岸线变短。原因:地处内陆,降水少;区域人口增长快,灌溉面积增大,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更旺盛。
(2)b河(河口三角洲):艾比湖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k河(河口三角洲):沿途取水剧增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我们知道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有可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老师,我这几年积极学习新课程教学思想,使自己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老师只是知识的传达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情四射。注意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积极贯彻先进的教学思想,大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作以简单论述。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中外教育学者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表明,和谐愉快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大大减轻,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之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处在活跃状态,学生的思维也会处在活跃的状态。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双方互相配合,具体做法是:(1)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多提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课堂上要给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鼓励对不同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鼓励争辩,对说错了的学生也应该正确评价,不应该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3)鼓励学生多动手。我记得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都进行实践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实现我们提倡的知行合一。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具体方法如下:
1. 让历史教材融入生活。让历史课堂走进生活。每次在备课中把过去的东西与现在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今天感悟历史。讲到的背景,联系世界历史的巴黎和会,学生知道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结合今天的争端,明确国家实力是一个大国存在的重要基石。
2.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学生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单纯地去想象一个历史人物是学不会的。设计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掌握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做评委进行评价。
3. 发挥历史的功能,评价今天的事件,史论结合。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在服务。今天很多的事件学生可以借鉴历史,发挥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理由,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并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以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论文摘要:考试是检验和评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方法,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高职院校考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何不断加强完善考试管理工作,使考试工作逐步科学、规范,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进行论述、探讨。
考试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但是现阶段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其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校教学各环节是否完善,检验教学效果、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能够以间接测量的方式,对教与学双向实际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师生起到了一种激励和竞争作用。考试成绩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对师生等相关群体的评价及其个人利益,这也就是为何从古至今,考试一直以来都为教学管理各环节中为最敏感、最复杂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的原因所在。实践证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固然与考试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紧密相关,但考试的管理却影响着人才选拔的质量,也就是说,在所有外界因素相对稳定一致的情况下,考试管理水平及考试的公平性、真实性、可信性,对于加强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尢为重要。
一、目前考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每次考试前,尽管学校、院、班主任再三强调严格考试纪律,但总有个别学生置学校纪律于不顾,顶风而上,这既有高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及面临一些家庭上的客观实际困难,导致学生成绩急剧下降,只能靠作弊蒙混过关,也有现行管理的问题,首先是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触及其实际利益,作弊者没有感到切肤之痛,其次一些学生作弊刚被发现,各种关系说情者即随之而来,给监考教师造成很大压力,致使以后在执行考场纪律时不得不思量再三,也是学生违纪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2.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科学
目前,我们的考试内容侧重于书本知识、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习惯于采用闭卷笔试,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也跟不上学科发展,无法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素质,单把考试分数和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标准,助长了应试教学和应试学习的不良倾向。
现存的考试考核方式也为学生考试作弊创造了外部条件,考试题的类型有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等,为学生考场上互相抄袭创造了条件。考题的内容范围是教材,主要是教师的讲义和学生上课作的笔记,多数内容是任课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的极小的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为学生考前准备夹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严肃考试纪律
加大惩罚力度,监考要严格要求,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对严格执行考场纪律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反监考职责的教师给予批评;对极少数学生无视学校纪律仍违纪作弊者,必须从重、从快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既教育本人,又对大多数学生产生震动,让学生感到作弊是一座悬崖,将无法挽救。
2.改革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制定能够反映教与学实际效果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教学进行评价需要利用考试成绩反馈的信息,但不能作为难一的标准和依据,不能无视高职学生良莠不齐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考试成绩又要兼顾平时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的情况。改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办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实行全程性考核。对教师要综合考评课堂教学、备课辅导情况;即使是考试成绩,也要避免没有统一客观的评价目标而造成主观性和随意性。考试命题的评价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具有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比性。既能对单学科评价,又能对多学科进行文化合作。在全面反映各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和测试。另外还可以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及格率、考试平均分和分差分布四个方面来评价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对教与学双向实际效果作出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
3.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高职学生的教育应着重于实践及专业。一是命题坚持以能力为主线,注重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时尽量少出填空、选择、判断题,多出综合题、分析题、考查基本技能能力,这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宗旨是相符的;二是针对高职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模式:面试、小论文、课程设计、试验考核、开卷、开卷闭卷结合、闭卷等多种考试方式,要注重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进行考核,要更大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1)基础学科考试可以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对专业类课程则要加强综合性及实践的考核。在考试内容上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改革目前绝大部分课程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结合本专业、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研究、探索采用闭卷、开卷、小论文、作业、口试、实验设计、实际操作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符合课程内容特点的考试方法。
目前,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更好地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逻辑思维 归纳 假说演绎 类比 分析综合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逻辑思维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本形式,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思维过程。逻辑思维的方法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它是新课程高考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试举几例谈谈其在高考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1 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理或结论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根据因果形式的表现特点可分为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等,其中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在生物实验中常常用到。
1.1 求异法
求异法是指在被研究对象具有某性质及结果(G)和不具有该性质和结果(G)的两种场合下,被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因素(A)不同,则此因素(A)就是该性质及结果(G)的原因,或者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例1】 (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表1实验设计。
(2) 结果预测: 。
【解析】验证蔗糖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研究对象是蔗糖酶和底物,结果是是否有底物分解并呈现颜色反应。推理过程如下:
场合1:蔗糖酶溶液+蔗糖溶液蔗糖分解,有颜色反应。
场合2:蔗糖酶溶液+淀粉溶液淀粉不水解,无颜色反应。
结论1: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具有专一性。
验证淀粉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研究对象是淀粉酶和底物,实验结果是是否有底物分解并呈现颜色反应。推理过程如下:
场合3:淀粉酶溶液+蔗糖溶液蔗糖不分解,无颜色反应。
场合4: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淀粉分解,有颜色反应。
结论2: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具有专一性。
1.2 共变法
共变法是指被研究的结果或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先行有关因素是变化的,而其他先行有关因素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因素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例2】 (2009年高考理综山东卷)(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着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表2:
此项研究的结论是: 。
【解析】该实验的先行因素有CGG序列重复次数、温度、原料等,研究的现象包括: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症状表现、F基因转录的mRNA。在只有CGG的重复次数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它就成为F基因编码蛋白质和症状表现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转录,但影响翻译,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1.3 剩余法
剩余法是指如果被研究的某一性质或结果是由某种复合因素引起的,已知其中有部分因素与被研究的结果没有因果联系,那么,剩余的因素就与被研究的结果存在因果联系,如表3所示。
【例3】 (201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表4。
回答问题:(1) 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 作用产生淀粉。
(2) 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 。
(3) 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后者是通过 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
【解析】该实验研究对象所含因素有葡萄糖、空气(O2、CO2)、光照,实验结果是有无淀粉生成,如果用A、B、C分别代表葡萄糖、氧气、光照(因8组中都有CO2,故不把它作为研究对象的因素),用G代表淀粉,则归纳推理过程如表5:
由此可知,合成淀粉的途径有2条:一是在光照下,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二是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有氧呼吸合成的ATP,合成淀粉。
2 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通到特殊的推理方式,是根据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包括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假说演绎推理)、选言推理,在高考实验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就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推理的逻辑结构可用图1表示:
关键词:高考;应试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1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不唯智商高。”它的意思是说人不能只看智商,如果会调适心态,无论在何种场合,多么复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那么这种人才可称作一个真正的聪明人。面对高考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都想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对他们来说高考既是文化知识的考查,更是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高考应试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在高考中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以便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把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高考复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自觉刻苦、努力学习。学生厌学,是对学习无兴趣的表现。心理学专家指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科学习动机,动机明确,才能激发兴趣。不少学生都觉得学习是苦差事,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苦事”就变成了“乐事”。热情、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良性情绪可以促进思维效能,使人机敏灵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让考生对考试充满自信心。而恐惧、悲观失望的负面情绪则是考试综合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将直接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教师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出现滑落时,绝不可用责备、批评的语气教训学生,而应当单独找到某个学生,与他沟通了解情况,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2. 指导学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基础差,学习负担就重。久而久之,对学习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些有高度焦虑症的学生,其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均受影响。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金钥匙。学法的重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新知识,归类比较,触类旁通。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学习上过重的心理负担而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 教学民主,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泉源中才能涌现教育的力量。”教学民主,要求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多肯定、多表扬、多激励。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违纪现象,要胸怀广阔,处事不乱,不随便去责备学生。即使学生犯错误,也要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导之以行,以行树人。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不会因难度过高而丧失自信,使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辅导和咨询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获得健康情感、矫治学生心理障碍,防止愚蠢行为发生,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 心理咨询。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负责作出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进行心理教育业务指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日常活动。
2. 专门辅导。利用班级辅导和小组辅导等形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思想特点,采取心理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点,这是由心理辅导关注个人的特点确定的,主要形式是面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陈某某多次参加斗殴而被重点中学劝退转来笔者所在学校。笔者发现他是武侠小说迷。受“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毒害很深。通过多次面谈,使他认识到,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行侠”是英雄,今天参与斗殴是犯罪,是“狗熊”。同学有矛盾应找教师解决,不能用“拳头”说理。通过心理辅导,该生终于彻底克服了缺点,当年考上了大学,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三、心理品质培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考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时就要特别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塑造心理品质。考前如何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呢?
1. 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做到心态平和,需要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考前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想象出任何紧张情境,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往往就不会再体验到紧张了。二是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比如说,这方面的题我做过,我在做一件十分熟悉而平常的事情,我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或者说要沉着等等,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然会消失,身心自然就放松。进行心理自我暗示时,口中默念的句子尽量简短有力,正面积极,假如你说“我不要失败”,虽未言失败,但消极语言中的失败就会深深印在潜意识中,因此,就不如正面说“我要成功”产生的效果积极。默念的句子要有可行性、针对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产生负面效应。默诵定下的语句时,应在脑海中有清晰的意象,能把感情贯注进去,排除杂念。
2. 树立正确的理想。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这与他品格修养关系密切,坦然地面对生活,把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平凡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把奋斗目标与个人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这是获得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应该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的人确实是光荣的,但“榜未题名”的人也并非就是“不光荣”的。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需要各方(上接第41页)面的人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向自己的弱点或极限挑战,把目前遇到的许多困难甚至失败当作挫折训练,尝试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保持旺盛斗志,将会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从而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高考作为人生第一次重大挑战,它的确需要这样一种心理品质,并努力培养这样的心理品质。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心理素质就能正确处理好高考与学习的关系。
3. 采用过渡性减压法。通常,学校与家庭都会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家长以及考生都不十分了解科学的调整,例如许多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这是不可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地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度紧张、大压力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郁闷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逐渐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性调节方法。若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迅速建立起应急机制。
总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三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心理训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助考生走向成功人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随着教育制度地不断深化改革,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其中多元化智能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及模式。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四环节学习法”的教学模式(即“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存在的缺陷,尊重了学生的智能化选择以及保证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攫取了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中的应用进行着重地阐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嘉德勒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他的论著《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得以体现,详细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书中,霍华德?嘉德勒提及人的8类智能,这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霍华德?嘉德勒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赋予了智能新的内涵,提示人们今后在处理各项问题时,应该重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作用。十几年来,在美国及其它许多国家,多元智能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赞同,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并开始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智力和人类学习的“革命性”观点,对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高中数学练习的设计
1.在练习的内容上给高中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高中生进行数学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对高中数学的练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性的选择,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在数学练习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设计练习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到高中生智能的多元性特征,仔细地对待每位同学,尤其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需要认真对待。例如,在讲解完了《集合的运算》这节内容之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数学底子,并不统一地布置练习题,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地选择,让他们在对数学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理解,并掌握其中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将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选择性的练习。此种自主性的练习题,数学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自主选题时是否具有针对性或是对学生理解集合的真正涵义的程度等。那么,这样就可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2.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开创自主选择的空间
传统的高中数学练习往往是用纸和笔来进行抄写、运算或论证为主的书面形式,不符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让练习从“抄写、运算、论证”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做到听、说、读、写、算、唱、画、做等全面开花,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对于上述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个性化作业的思考
根据多元智能化理论的视角,传统的分层作业的形式虽然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与高中生实际的智能差异很好地吻合,以及它简单地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它严重地挫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个性化的作业实质上而言是一种具有自质的作业布置模式,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的作业,根据学生个人的智能特征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情况,例如手工作业、绘图作业等各类形式的作业。数学教师在上到《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这一节时,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椭圆的认识,数学教师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供学生从中任选一题:(1)根据椭圆的定义,请你设计出一支能方便画出各种椭圆“椭圆规”,并说明其工作原理;(2)根据椭圆的定义,利用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画椭圆,并说出这样画的根据;(3)写一个椭圆方程,求出焦点,用描点法画它的图形,然后用定义验证图形的准确性;(4)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它的某个截面)象椭圆,想一想,如何应用椭圆的定义来验证它是不是椭圆.以上各题,均是加强学生对椭圆的认识。通过层层递进,可以看出学生实际的掌握程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时期下高中数学应该积极地加强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这对于提供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莉,王靖,周念丽,等.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基于教师的个案观察 [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 王锋.让数学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
关键词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Vo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under the Concept of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as the Example of Publications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ZHOU Caimi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Currently in China,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under concept of "based on work process" courses reform,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active and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mmon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courses, under technology area and professional posts of served requirements, reference related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 reform courses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while in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for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 "practice, learning, teaching" in on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ublication market survey and analysi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example,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thought and inquiry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Publications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teaching methods
作为职教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过程”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想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精心整体化感悟和反思,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其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收到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改进。
1 根据高职教学宗旨,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教学旨在培养“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任何一方面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得偏离,教学方法也同样如此。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首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
第一,“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要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联,学习知识,获得实践技能并会运用这些技能,发展自己的通用能力。第二,“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强调能力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结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三,“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以发展为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须课程,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出版与发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出版物市场调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与出版发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正是依据以上理念,教、学、做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的综合职业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实施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课程,其教学方法是将知识融入工作过程,使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开展能反映出出版物市场调查全过程,展现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与工作要求等实际状态运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1 项目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将项目以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通过直接的了解观察与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这些项目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工作项目,是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流程,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安排工作的机会,通过小组或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程设计了出版发行企业市场环境的调查、书店的商圈调查、出版选题调查、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的调查、读者调查、书报刊零售店调查、书报刊宣传与推广调查等小项目,将学生组建为每组4~8人的项目团队,每个项目团队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最终合作完成整个项目。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项目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边学边做,逐步提高。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任务驱动法,是教师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任务同样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是企业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体现。
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出版物市场调查工作的工作流程设计:明确出版物市场的调查目标――制定出版物市场调查方案――选择出版物市场调查的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出版物市场调查问卷或提纲――收集所需出版物市场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出版物市场调查资料――撰写出版物市场调查报告。这个工作流程实际上就是七大任务,每项任务之下又包含有诸多小任务。例如制定读者调查方案、设计读者调查问卷、选择读者调查的方法等,围绕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
2.3 头脑风暴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头脑风暴法,是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环节或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等工作要素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应用所学知识,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设计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中“图书阅读和购买情况调查”的任务时,针对出版物读者图书阅读的偏好、方式等,图书阅读能反映的出版物读者、图书阅读者与图书购买者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就可以设置不同的讨论主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各抒己见,大胆分析,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2.4 案例分析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案例分析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根据工作实际所需选取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分析、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与总结,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提升。例如:上海《新闻报》为了了解自己报纸的读者情况,提高报纸发行量,就曾在1997年委托神州调查公司做过一次市场调查。此次调查是一个很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此案例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以及用清晰的思路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书本知识是理想化了的原则,解决问题必须联系实际,需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智慧,死搬书本是行不通的。
2.5 情景模拟法
“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下的情景模拟法,是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或者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扮演某种角色,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中就会模拟出版物市场调查现场,根据出版物市场调查所需要的角色,让学生扮演出版物市场调查中的项目经理、督导员、访问员、被调查对象等等,模拟这些场景中与实际相同的功能、部门及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在此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来说模拟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安排。
3 实施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就高职教育而言,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教学实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和教师素质进行优化整合、合理改造。我们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了的教学方法,这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如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有其千百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应该取其精华,加以继承和创新。
第二,应注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关系。高职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被放大了,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够有大量的机会参与项目操作、参与案例分析、参与问题讨论等等,能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但是教师应有的作用却没有发挥出来,比如教师怎样引导、怎样激励、怎样评价、怎样总结等等,这些重要的环节发挥的关键作用决定整个方法是否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带来了教学的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灵活处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体现的一个方面。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下转第57页)(上接第14页)式下,高职教学由于教学主体的多样性、课程类型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实际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教学方法较之普通高校而言,更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因为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这就需要对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考虑所受的制约和所需要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102705A05-6
参考文献
[1] 李全文.高职教育方法研究及案例选编[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3] 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 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