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管理与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之后,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都工作和生活在信息空间中,社会的信息化使计算机和网络在军事、政治、金融、工业等生活和工作方面应用越来越广。当前,由于恶意软件的侵扰、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等对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严峻。因此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更安全的网络空间。
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类别
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服务和管理,所以其系统的设计需要准确地将管理内容分类。管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信息运行的基础阶段有两个部分,分别是自制的系统号和信息的IP地址地域名称。(2)网络信息服务的信息能够由服务器信息提供,包括服务器的访问状态和相关配置,以确保其负载平衡,让信息服务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得以实现。(3)作为包括姓名、身份还有部门职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载体,用户信息是能够使信息可以安全的被访问并且控制的重要环节。(4)通过信息服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信息的、过滤和导航等。
2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从1955年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起源到今天,其功能经过逐步发展渐渐得到完善,功能也从单一变得广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系统的运行安全,因为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正确处理信息,发挥系统各项功能,其中主要的四个方面内容是审计跟踪、系统风险管理、应急处理、备份与恢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中的信息除了基础信息还包括一些延伸性的网络信息,即域名、IP地址等方面,用于访问控制,提供用户所需信息,防御恶意信息,为用户日常使用提供安全服务。通常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更新而更新的动态适应性。计算机网络信息运行过程中的威胁因素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致使其安全监控过程中存在混乱。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要求每个系统内部环节相互配合,包括安全测试、需求分析、日常监理等。要防范攻击和病毒侵入,需要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时刻处于动态保护中。由工业和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数据可知,自2009年起,宽带注册频率逐年升高、普及率逐渐上升,迄今为止,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4亿。然而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对浏览器的恶意篡改等行为使病毒泛滥威胁到了国内很多互联网用户,受到病毒威胁的用户所受到的损失巨大。因此,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
在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时操作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导致安全问题。所以对于操作系统需要实施特定的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性。例如,建立安全防护系统时时扫描安全漏洞,做到积极发现、迅速处理,继而提出有效的安全运行方案和补救方案。强化访问控制,确保网络上网口令的安全保存;完善相关验证制度法规;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从而尽可能避免各种病毒入侵。此外,应该统一管理防火墙、VPN等网络中与安全性相关的产品,建立完善详细的操作系统日志,便于管理员对其行为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发现网络中潜在安全隐患,提早预防,使网络安全性得到保证。
3.2加强信息加密密码算法安全性
确保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而密码学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对信息进行隐藏以隐蔽信息,将数据以密文形式在信息系统中储存和传输,这样即使密文被非法窃取,未授权者也无法获知信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保护。密码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古典到近代的历程。因此新时代里需要更完善的密码算法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目前得到广泛应用且公认较安全的公开密钥密码有: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困难性的RSA密码、基于有限域上离散对数困难性的ELGamal密码和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困难性的ECC密码等。
3.3网络病毒及其防治
按照信息共享的方式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C/S(Client/Server)网络或B/S(Browser/Server)网络。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如所需的信息,服务器接到命令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再把结果返还给客户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软件和硬件实体是工作站和服务器,即病毒可以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方式在网络中传播。所以基本的病毒预防应该从服务器和工作站两条路线双管齐下。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成分,如果被病毒感染,就会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因此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技术十分关键。现在采用的技术包括实时在线扫描病毒,24小时监控网络检测进入服务器的文件是否带毒,及时追踪病毒的活动并向网络管理员提交报告。考虑到本地工作站不能被基于服务器扫描病毒技术保护,还可以同时在上网的工作站安装常驻扫毒程序,实时检测在工作站中运行的程序。基于工作站的防毒技术主要有安装防病毒芯片。这种方法是将防病毒功能集成于一个芯片安装在网络工作站上,保护工作站及其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路。
3.4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缺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网络安全问题产生重视。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运用得到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升安全防范方面的自身意识,科学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结合网络安全教育,科学引导网络用户思想和行为,减少基于社会工程学的网络攻击。其次应结合网络安全漏洞和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分析体系,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建设。
4小结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技术;体育馆;器材管理
器材管理是保障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传统的管理中,经常出现数据错误,器材丢失等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规范化。近年来,计算机器材管理已经逐渐实现了科技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管理人员的素质却出现了断层,因此这一过程依然需要进一步革新。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馆器材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扩招是现代高校的主题,在扩招的过程中,体育器材的增多成为必然。这使得传统的人工登记措施存在弊端。使器材发放和管理的效率低下,并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登记的方式还无法应对大量的数据更新,资源浪费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体育馆逐渐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器材管理中。这一方式使体育教师更加轻松,采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和公布,使数据更准确,且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当然,这给新时期的管理人员带来新的调整,要求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且制定新时期的管理方案,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总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器材管理服务体系中,是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而这一阶段,体育馆器材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计算机技术下高校体育器材管理效率提高途径
(一)系统性的软件设计
将计算机系统引入体育馆管理中 ,将软件系统分为三层。首层为系统接口与用户界面,主要用于相关数据显示和提取。每个登陆人员采用专用的、动态的密码,从而确保数据输入具有唯一性。通过该层将数据发送至下一层,也就是业务逻辑层。从而确保书库传输的效率,提高系统软件的功能。在业务逻辑层中,通过其与数据访问层的结合,并结合AJAX、NET以及ASP控制技术将数据上传给表示层,而访问层的主要作用在于数据的存、取。总之,在系统性的设计中,实现了体育馆器材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使管理过程各个过程透明化,为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信息。
(二)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库的应用是计算机管理的核心技术,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将高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其所需的器材并提供基础的管理策略。记录管理数据信息以供参考。其次是概念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这一过程是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模型,其作用是对高校体育馆的器材实现统筹管理。其中,概念设计的结构主要为E-R图。具有实体无线连接的优势,可记录关键书库,并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和更新,为用户提供查询、管理和删除等功能。而逻辑性结构的主要用力保存课程表,使课程管理更完善,一旦器材借出,则需要相应的验证信息,从而实现了器材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始终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在逻辑性结构中,记录数据还需要向体育器材管理部门提供借用申请,并借用返回数据库记录系统来获得器材的位置信息,出现到期未归还后,还提供相关的信息记录,由管理人员督促借出登记人员及时归还,确保了高效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体育器材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统一管理原则。其中包括统一的编码设置,统一的登陆账号设置。其中每个器材设计不同的编号,与此同时,将器材进行合理的分类,使编号的编制更具合理性,降低管理人员的压力。与此同时,登陆账号由登陆教师和学生进行自行设计,设计密码要具有安全性。在进入系统后,输入相应的设备至设备管理终端数量,通过特殊处理方式识别相关数据,管理人员即可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借出设备和归还设备均需登记,从而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四)体育器材管理中,器材管理的发展现状。
体育馆一旦实现网络管理,就会加速器对外开放的脚步。通过网络管理,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促使工作流程简单化。另外,计算机管理也实现了统一界面的多项管理功能。选择计算机软件,就意外这对体育资源的深层次管理,结合管理需求开展的网络管理,使得我国体育馆的器材管理更具合理性和高效化。当然,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基于自身发展规模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引进不同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或者办公区域。目前,从我国多所高校的计算机在体育馆管理中的作用可明显的看出,管理水平已经趋于先进化,但管理人员的组成则并未跟上。因此对于我国体育器材管理来说,重要问题在于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体育器材管理的重要性。聘请或者在校内培养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新时期,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小,工作环境有所改善,这也提高了其管理热情。当然,体育馆器材管理人员不同于教职人员,因此还应在设计上采取人性化设计。使设计过程尽量简单、易懂,从而促进高校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
三、总结
本文对高校体育器材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计算机技术的实现逐层分析。该系统的核心控制技术为AJAX、NET以及ASP。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器材管理效率,使得器材管理中的数据管理更加方便。从而及时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充足的体育器材,促进高校体育活动部的顺利进行。在体育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一技术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纯.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
摘要 煤矿开采是一项对原始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活动,也是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资料的有效途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更新,企业对于自然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更大,煤矿开采作业的次数日趋频繁。为了进一步提升现场采矿的效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采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是煤矿科技改良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目前煤矿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采矿;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76-02
经济报告显示,煤矿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对经济收益改善的价值作用更为明显。市场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日趋变大,企业规划的煤矿开采项目也随之增多,搞好煤矿现场的生产活动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从多方面帮助生产人员解决了采矿管理中的问题。
1 采矿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煤矿资源存储量丰富,合理利用煤矿资源对社会经济的稳步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煤矿经济的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的煤矿生产有序进行,促进了自然物质资源的合理运用。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煤矿资源分布区域的复杂性,而采矿项目规模的大小也给企业的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1.1产量问题
煤矿生产效率影响着自然资源的开采量,也是决定企业经营收益高低的重要因素。由于采矿管理制度不合理,矿井生产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如:原煤产量的提高,每个季度对原先设计的产量大小均有明确的预期,实际生产中所得的煤矿资源却难以超过这一指标。产量问题会影响到社会对煤矿资源的供需,限制了经营企业的产品销售活动。
1.2技术问题
地下资源开采常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方式的选择均有限制作用。生产技术方面,考虑到成本投资多少而未能全面实施自动化生产,先进机械设备及电气设备未大范围推广应用;管理技术方面,传统的人工管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难题,煤矿生产人员的活动达不到管理人员的要求,降低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
1.3流程问题
采矿工艺是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开采矿井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因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采矿现场的作业流程层次不齐、步骤不稳,原先编制好的生产工艺流程未能正常实施。此外,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落后,无法完成大规模矿井开采的任务,阻碍了煤矿经济收益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推广采矿管理目标的实现。
2 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目前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煤矿企业中也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既可以实现多种专用检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及时更新,又可以把各种管理信息的系统数据集成起来方便管理,同时也可以建立自己企业的信息网站,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并且在通信、调度、检测、监督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1计算机网络能够优化煤矿企业生产过程
安全是人类城村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永恒主题。煤矿安全历来是世界各产煤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煤矿企业也向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为重要思想,但是煤矿企业守旧的人员管理方式是预防事故发生的致命伤,改变管理方式则成为煤炭企业人员管理的一个重点。。大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各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是其中一点,另外则需要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办法,比如智能综合调度指挥系统。煤矿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就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机、运,通过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处理、储存和传输,构成一个以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调度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煤炭企业就可以通过改善装备水平以及使用调度系统更有效的管理井下作业。通过智能接口与井下矿井自动化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连接,形成井上与井下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实现矿井生产集合控制。
2.2计算机网络应用优化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也能有效的控制物资的采购成本,节省人力成本,网络化管理物资信息,将各种物资的收发领用信息输入计算机,并且通过物资管理系统自动分析出库存上下线、周转情况以及结存数量,自动生成订单,决定进货项目,增加采购物资的透明度,更加有利于审批部门的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可以在账单来往时及时核对,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更加省时省力。多数的煤炭企业与用煤大户如电厂、钢厂相距较远,通常煤炭销售财务结算的依据以购煤单位的检斤化验结果为准。每批煤炭销售的检斤化验单由驻场人员专门取送,增加了大量差旅费用的支出。如果通过实施信息网络化管理,检斤化验结果、财务往来数据等情况全部在因特网上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或者邮件来传递发送,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及时的掌握煤炭销售动态,降低销售费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结算效率。每个成功企业都离不开企业决策者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制定成功的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信息网管理系统,才能够使企业业务活动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3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推广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4 基于计算机管理模式的高效生产
煤矿生产属于系统性的工业开采活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用于实际生产需合理设计管理方案,对现场开采活动严格管理。煤矿产业是未来国民经济的主要结构,推动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从设计阶段开始,为后期生产、加工、管理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系统。这就要求采矿管理人员应编制一套完整的管理策略,在生产活动中积极执行以发挥管理作用。借助于计算机平台打造高效率煤矿生产模式,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适用于产品生产,在煤矿产品设计方面也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煤矿生产创新也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尤其是“高效率、高品质、高价值”的自动化生产模式。煤矿企业首先要实现办公自动化模式,在收集足够的产品资料后借助计算机平台制定采矿管理方案。然后利用产品生产模拟流程验证煤矿产品的成品状态,判断其有效的经济价值;
2)产品优化。对于市场上已经推广的煤矿产品,不能满足于当前的销售状态,而是要利用其它新款产品刺激消费活动。煤矿生产需定期对旧产品改革升级,从使用功能、产品质量、成本造价等不同角度优化更新,让煤矿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地体系。“绿色产品”是煤矿行业的新思想,其重点在于生产加工出“无污染”的煤矿产品,提升其环保价值及使用价值。管理人员可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某款新产品定期升级;
3)现场勘测。目前我国的工业市场相对宽广,不同用户群对煤矿产品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企业投资煤矿资源开发工程必须“三思后行”,否则不仅无法创造理想的生产产量,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场勘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矿井的地质构造,根据现场生产的具体情况建立自动化生产系统。如:决定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指导采矿管理后,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现场勘测矿井的实情,保证矿井开采活动的正常进行。
5 矿井自动化采煤模式的运行
矿井自动化采煤使采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的检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技术设施或方法,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控制、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能耗、提高矿井生产安全、改善劳动条件有重要作用。煤矿生产过程复杂、场所分散、移动频繁,决定了矿井自动化的特点。
1)采煤机的牵引控制和功率自动调节。即采煤机沿工作面的牵引速度随煤层硬度、夹矸程度和截齿磨损情况而自动改变,使电动机输出功率基本恒定,可提高采煤机生产能力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的调节系统还可增设电动机温升校正环节,使输出功率自动调整到最佳值。这种恒功率牵引速度自动调节系统比较简单,容易实现。采用牵引速度和切割速度同时调整的控制方式,可使吨煤电耗和落煤块度维持在最佳状态;
2)自移式液压支架的检测和控制。以检测各组支架位置、支撑状态以及采煤机位置为基础,对液压支架实行远距离集中程序控制,按照规定的移架程序发送降柱、推移、支撑等指令。本系统的特点是控制对象多,每个对象的状态信息和控制指令多,技术关键是需要根据井下恶劣条件来传输大量信息。控制方式有:邻架人工控制;成组远距离人工控制;单架沿工作面顺序自动控制;
3)采煤机水平位置和工作面校直控制。即根据煤层厚度变化和底板起伏,自动调整采煤机摇臂的高度,最大限度地采出全高(煤层全部厚度)并避免截齿切割顶板岩层,减少磨损,并降低含矸率。实现水平位置控制需有检测煤-岩界面的传感器。目前控制采煤机水平位置的主要方式是以护顶煤表面为靠模的仿形控制系统。
6 新型采矿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
采矿生产计划的实施满足了社会资源的需求,煤矿生产方案的科学性决定了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对煤矿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力。煤矿生产坚持改革创新要贯彻“统筹兼顾”的思想,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标准、使用性能,还需顾及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营成本。成本控制思想运用于煤矿生产的作用在于降低生产造价,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1)人力成本。高科技运用于采矿管理使对生产人员的技能要求更严格,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人力资源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变革的最大动力,借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可提高煤矿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人力成本控制要求企业简化内部职员,优化配置现有的人才力量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企业要培养高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营销成本。网络营销属于采矿的后期管理,煤矿行业长期建立的市场为煤矿产品创造了巨大的营销平台,让工业新产品有足够多的推广销售途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让煤矿产品的价值稳步提升,但由于新产品步入市场的营销成本过大也会降低营销收益。在煤矿产品后期的销售流程里,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减少一定的管理成本;
3)设备成本。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是采矿管理中成本耗资较多的,设备成本的控制对原煤成品的营销收益大小有较大的影响。考虑到降低信息化设备的投资,管理人员需根据相应的规范标准对成本资金加以控制。如:采购硬件设备时考虑市场价格高低,多方选择对比选定最合适的采购商,以降低煤矿生产中的成本消耗。
7结论
总之,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运用于采矿管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我国煤矿经济朝着高效、节能、环保等新型模式转变的有利因素。煤矿企业应抓住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条件,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服务于煤矿生产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煤矿开采量,以创造更多的市场经济收益。对于所采用的计算机设备,控制其运行的成本费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冯永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煤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工业技术开发,2011,33(16)46-48.
[2]龙惟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采矿管理一体化[J].能源与工业生产,2011,30(9):17-18.
[3]解振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运用于采矿管理[J].科技日报,2011,28(11):71-7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化;优化整合
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的沟通也越来越方便,在每一个国家,都不断的发展的目标。在发展中,是离不开计算机对信息管理的,对国家发展而言,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合,从而对信息进行归类,使得信息管理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此,在国家之间的信息方面,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传递,因此,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更多的了解,所以,在目前发展中,计算机信息的管理发展得越来越完善。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内涵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在很多的地方都带来了方便,正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因此,已经成为我们在生活习惯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企业管理当中,计算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企业对信息的管理,也促进了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和发展,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就可以对企业当中的信息做出整合,为此,当人们在了解发展信息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因此计算机的使用也给信息管理在发展当中提供了很多的學习平台,在当前发展当中,有很多的企业发展信息都会提供到网络上面,然而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对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互相了解和学习,从而对自己的企业发展有更多的增进。例如:在企业发展当中有很多的信息资源管理在人员信息上和企业信息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员来进行管理的,如果只靠人员进行管理,那么在该过程当中就需要很多员,因此,该程中就可以很好的运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对信息资料有一个大概的整合,从而能够对该企业发展当中的信息管理做出一个整体的总结,因此,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对企业发展作出整体的管理。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信息管理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从目前发展来看,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融入信息管理中,添加了很多的方法和管理模式,从提升了管理的效果,使得信息管理在管理上有更高的提升水平,因此通过计算机技术也减少了很多人物劳动,使得在对信息管理上通过计算机就可对整体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对信息管理的发展。
2.1促进信息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发展中,对于财务的管理很多的企业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明确的了解,反而使得财务方面出现差错,为此,通过计算机的融入,就可以将企业的账单信息管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因此,通过计算机就能对财务有一定的掌握,使得财务信息管理有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能够通过计算机就能对财务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很多企业发展当中,财务是一个企业运行的重要方面,很多企业对此也作出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传统的模式下往往会在财务方面容易出现错误,导致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的波折,为此在当前这个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时代,很多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掌握财务整体的管理制度,从而避免在财务当中出现的差错。
2.2增强紧急物资的调拨功能
对于信息管理在发展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发展行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对信息管理做好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负责传递性。例如: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很多的信息传递都是不需要靠人们来进行传递的,而是通过计算机就能将信息互相传递,从而去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就如在企业发展当中,有很多的企业在调整货物或调动资料等等,都是可以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传递的,从而给企业发展当中带来更多的方便。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信息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方式
3.1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发展
在落实计算机管理制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该信息管理做出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得不同信息方面的管理类型做出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对该管理信息作出整体的了解,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合理的融入到信息管理当中,从而在发展当中才能起到更好的管理作用,为此,在进行计算机对信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3.2促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发展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当中的信息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利益,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企业的信息可以随时进行了解和调动,然而,在企业发展当中,如果想对企业的每一个阶段的信息作出了解,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形式来进行搜索,掌握每一阶段的信息制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式去了解整个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此在企业当中和各行各业发展当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给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好的方便和利益,从而在各行各业发展当中一定要去灵活的去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效果。
关键词 质量月报 自动生成技术 计算机 质量 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质量月报所包含的内容
质量月报可以说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质量月报涵盖了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质量月报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
在质量月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在这段时间内所有的运营资料进行检验、测量、质量检测,对于资料中出现的数据详细的核对,使用正确、快捷的数据核对方法,将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再次的数据核对,完成一次质量报告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许多工人员会在繁琐的过程中出现粗心的错误,可见计算机自动生成质量月报的技术是十分实用的。
企业一段时间的工作月报包含了一个月内企业所进行的所有试验以及质量方面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将其制作成图表的形式方便他人的审阅。经过计算机自动生成技术形成的质量月报一般包含:一个月内的工作总结、质量的评估报表、处理质量事故的报告详细报表、实验的参数分析以及对于以上数据的汇总表。这些数据拼合在一起由计算机生成质量月报,既减少了制作质量月报的时间,又提高了报表的准确性。
2 计算机管理平台自动生成质量月报的详细过程
由于计算机是处理数据最方便的机器,可以根据简单的人工命令执行繁琐的数据处理步骤,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现错误的概率。
一般计算机自动生成质量月报的数据处理软件多是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是一款十分智能、操作简单的软件,为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规范、准确、权威的数据处理平台,只要在输入原始数据的时候尽量的减少错误,就会给后期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方便数据后期的综合处理和自主查询。
将原始数据输入数据库操作软件之后,数据库自动将这些关于质量的数据进行模块化处理,自动处理生成出质量月报的封面目录和质量月报的详细内容,这时,质量月报的制作工作已经是完成了一大半了,一旦将质量月报的具体内容确定下来,那么计算机的数据库软件会逐步的确立质量月报的子模块,确定相关的时间,确定对应的工程细节,系统将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新信息的检索,将搜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新信息汇总到已知的子模块之下,或者是创建新的子模块,这样便可以更加的完善质量月报的完善性。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为提高数据的清晰性,对于数据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将数据处理成为图标,一目了然,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在阅读质量月报的时候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企业在这一个月内工程质量的总体状况;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将质量月报以文本或者是电子文档的形式展现在工作人员的面前,使用文本或者是电子文档的形式的质量月报可以将对于工程质量的分析详细的展现在文档之上,许多对于报表并不是十分在行的人都可以详细的了解到这一月内企业实施工程所完成的质量指标。
3 计算机自动生成质量月报技术的管理平台存在的积极意义
计算机管理平台对于质量进行的管理可以说是十分便捷的,在进行相关处理的时候更是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时间效率,计算机管理平台将质量管理控制在一定的阶段步骤之内,在每个阶段之内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新的扩展,比如在质量检验的阶段,计算机管理平台可以严格的把关所有的质量合格指标,严格的数据指标可以淘汰掉所有的不合格产品,很难出现人工检验时极易出现的错误;在质量控制的阶段,计算机管理平台可以扩展质量控制的智能,将控制功能延伸到预防功能,防止在工程实施的时候出现不合格的产品降低工程的质量,监督工程中不会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
计算机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详细的数据核对进行质量的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这些工作倘若分配给人工来实现,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错误,一旦这些错误汇总起来就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的打击,所以,计算机管理平台不但给质量月报的制作带来了便利,还将质量控制阶段的工作简单化,避免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及人力的浪费,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管理平台的功能将更加的丰富,带来更多的便利。
4 总结
现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使用这些资源最方便的机器就是计算机,计算机生成的管理平台给质量监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自动生成质量月报也减少了许多错误的出现,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 李枝国,程湘晖,周蓉,等.以质量月报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改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42-43.
[2] 宋平,刘士明,赵良,等.浅谈施工阶段监理月报的编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节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R977.7
水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农业生产用水总量为 4.0×103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而灌溉用水量占到农业生产用水量的绝大部分(约为 90%)。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和生产水平限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浪费严重现象,利用率仅为 45%,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0%~80%),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遭遇的严重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在 2010 年年初,我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重庆西南五省市地区遭遇严重干旱,部分旱区旱情持续时间长达 5 个月,耕地受旱面积达 1.11 亿亩,农作物绝收面积超过110 万公顷,经济损失超过 350 亿元。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1 数据采集与分析
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农田水资源利用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 Systems,DSS),提 高 节 水 农 业 决 策 的 科学 化 ,它 是实 现 处 方 农业、精确农业的核心。 所谓 DSS 是指通过决策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数据、模型,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 DSS 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模拟作物的产量和需水过程的关系,预测农田土壤盐分及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制定农田科学的灌溉措施,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确灌溉,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之目的。农田灌溉 DSS 以支持模型运算必需的各种静态和动态数据的数据库和反映不同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等作物栽培和用水管理经验知识以及具有知识推理机制的专家知识库作为基本信息支撑,通过总控程序构筑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环境,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查询、用水管理和系统控制等主要操作功能。
2 地下滴灌
地下滴灌技术(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是指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将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肥、药以均匀、缓慢、准确地渗入到作物根部的新型灌溉技术,尤其适合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 地下滴灌具有显著的节水优势 (采用地下滴灌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 95% 以上),且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多方面优点。采用计算机灌溉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地下滴灌作业,主要是采用ADI 压力补偿管理作业。 该技术已被许多农业发达国家所应用,其主要设备 ADI 压力补偿滴灌管采用滴头双入口、宽流道、梯形迷宫式结构以降低水流压力,并与上部的弹性片配合调整流道的宽度,从而达到稳定出水口流量的目的,对提高节水效率非常明显。
3 智能化灌溉管理
智能化灌溉管理是通过配备先进的监测系统、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对气候的准确测量,自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灌溉,或由此确定何时进行灌溉等,自动发出信号,进行远距离遥控,实施灌溉作业。该系统完全依靠计算机自动操作和执行的,无需人为干涉,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动化作业。通过监测设备得到的数据可以自动启动或关闭灌溉程序,如通过雨量计得到的数据,自动确定灌溉水量,通过土壤湿度计确定灌溉的深度。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网络监视、查看、获得并控制正在发生的一切灌溉数据和动作,系统自动纪录所有发生过的事件的详细数据。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根据过去发生的纪录数据,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真正达到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化和科学化。
4 自动化灌溉控制
自动化的灌溉控制技术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中央灌溉管理系统,根据地块和作物的要求适时、适量进行自动灌溉的技术。这种自动化灌溉管理系统可通过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量,预先编制好灌溉程序软件,灌溉机械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按规定时间、不同地块要求,提供不同的灌溉水量。 该系统加上遥控装置后,能够储存数据,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实现远程灌溉控制和管理。
二、计算机自动控节水灌溉的设计研究
1.大棚(或连栋)温室自动化灌溉的设计
在日光温室中,由于栽培空间封闭,环境状况优越,用于系统自动控制的设备可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其研究设计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全部参数数据,电脑工控机控制所有的操作对象,如湿度、温度、电导率、PH值、CO浓度、徽喷或滴灌时间、施肥、风机、水帘开闭、自动阀门、加压泵、电子加药泵等等。将遥控和自控相结合,达到全过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
(l)计算机自动拉制系统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由微机、主控机、分控机等组成。其中徽机和主控机安装在中心控制室,每个温室配备一个分控机。主控机主要是采集各分控机反馈的温室实际状况(如温度、湿度、PH值、电导等)并传递给微机,微机用来软件编程、翰人、修改各种数据,管理人员通过显示器了解环境的状况和参数变化,用键盘或鼠标向各分控机发出工作命令,由分控机自动关启温室的水泵、风机、照明和微灌系统的闸阀等开关,实现定时定量灌溉。系统的配套管理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主程序、数据巡回采集及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键盘中断服务程序、打印子程序及定时中断服务程序等组成。
整个系统不需要体力工人直接参与,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作物需水的某些参数可以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人工的辅助作用只是调整控制程序和检修控制设备。
(2)自控设备及工作流程自控系统中,除一般常用的灌水器、管道、管件及水泵、电机外,还包括有计算机、主控机、分控机、自动阀、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等)及电线等。
其中土壤水分传感器就是真空负压表,表上显示出的数字即是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需根据不同作物所需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下限来确定真空负压表读数的上下限,预备灌溉时使用。
空气湿度传感器用来测量大棚温室内空气湿度变化情况,通过分控机上的指示灯来显示。
电接点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室内土壤温度。
2.大面积农田自动化灌溉的设计
农作物大田的全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也是由计算机(包括系统程序和打印机)、主控机、分控机、传感器等组成,但自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相对温室较少。传感器一般预埋在农田里,计算机、打印机和主控机安装在中央控制室,分控机则安装在易于控制水泵和管道阀门的地方。
其工作流程是:土壤水分传感器自动检测出农田中的水分与温度等参数,并反馈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分析预报和土坡墒情侧算与灌水指导系统,自动确定需要灌概的时间与灌概用水量;当指定时间一到,微机根据预设的程序立即进行处理,并操作主控机工作,主控机将开机信号传给分控机,分控机接收到主控机发出的开启指令后,经强电伺服装置开启电磁阀进行灌水;灌水到一定时间后,当土壤水分传感器检侧到土壤墒情已达到设计要求,灌水量已够时,就将信号反馈传送到计算机,通知停水,计算机接到反馈信号后,依次把停水命令传给主控机、分控机,分控机则控制关闭电磁阀,停止灌概。停水后,计算机上自动显示出此时土坡的含水盘、本次灌溉所用水量、灌溉起止时间以及应付水费等,同时预报下次灌溉的时间及灌水量,并将结果打印出来。
结语
现在,节水灌溉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推广应用也十分紧迫,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程度还不是很高,特别是我国的农业设施还尚未达到标准化。因此,进一步开发更为实用、更加科学的节水灌溉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因时、因作物、因地用水以及用肥自动控制,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飞速 发展 和广泛应用,特别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来说,各种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数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了质的飞跃,真正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计算机安全监控的可靠实施。因此,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意识,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 企业 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 法律 、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自然 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 参考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 计算 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 科学 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共享和互通。目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
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
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并盗取想要的资料。
关键字:数据库;管理;技术
Abstract: The security database contains two meanings: the first layer is that the system is running security,the usual threats of system safe operation are a number of network criminals through the network,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channels such as the invasion of the computer system does not start properly, or let overload machine running a large number of algorithms, and turn off the CPU fan, to made the CPU overheating burned and other destructive activities; second layer refers to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ystem security was usually threats by as follows, a hacker invasion, the database and steal the information you want.
Key words: databa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数据库系统在管理数据和数据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安全风险,由安全风险最终引起安全问题。
一、数据库安全的含义
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运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一些网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并盗取想要的资料。
下面从晰面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风险。
二、数据库安全的特征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特性主要是针对数据而言的,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几个方面。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1、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个方面。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2、数据安全性
操作系统中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文件,而数据库支持的应用要求更为精细。通常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对数据安全性采取以下措施:
(1)将数据库中需要保护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隔。
(2)采用授权规则,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
(3)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存储于数据库。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包括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正确性是指数据的输入值与数据表对应域的类型一样;有效性是指数据库中的理论数值满足现实应用中对该数值段的约束;一致性是指不同用户使用的同一数据应该是一样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
4、并发控制
如果数据库应用要实现多用户共享数据,就可能在同一时刻多个用户要存取数据,这种事件叫做并发事件。当一个用户取出数据进行修改,在修改存入数据库之前如有其它用户再取此数据,那么读出的数据就是不正确的。这时就需要对这种并发操作施行控制,排除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5、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三、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具体原因的分析
1、操作方面的问题来自操作系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关联性方面。
首先在病毒方面,操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特洛伊木马程序对数据库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数据库管理员尤其需要注意木马程序带给系统人驻程序所带来的威胁。一旦特洛伊木马程序修改了人驻程序的密码,并且当更新密码时,入侵者能得到新的密码。
其次在操作系统的后门方面,许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尽管方便了数据库管理员,但也为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留下了后门,这使得黑客可以通过后门访问数据库。最后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带有很强的关联性。操作系统具有文件管理功能,能够利用存取控制矩阵,实现对各类文件包括数据库文件的授权进行读写和执行等,而目操作系统的监拦褂能进行用户登录和口令鉴别的控制,因此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最终要靠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所提供的环境,如果操作系统允许用户直接存取数据库文件,则在数据库系统中采取最可靠的安全措施也没有用。
2、管理问题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对信息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已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中,占前两位的分别是“未修补软件安全漏洞”和“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也表明了用户缺乏相关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比如数据库系统可用的但并未正确使用的安全选项、危险的默认设置、给用户更多的不适当的权限,对系统配置的未经授权的改动等等。
3、数据库系统自身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之久,并目具有强大的特性,产品非常成熟。但许多应诙具有的特征,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中,并没有提供,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安全特征,绝大多数关系数据库系统并不够成熟。
四、数据库安全策略
1、对用户安全管理
Web数据库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因此很难进行正确的配置和安全维护,当然,必须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数据库用户的权限的安全性。
当用户通过Web方式要对数据库中的对象(表、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等)进行操作时,必须通过数据库访问的身份认证。多数数据库系统还有众所周知的默认账号和密码,可支持对数据库资源的各级访问。因此,很多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受到威协。
用户存取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存取权限由两个要素组成:数据对象和操作类型。定义一个用户的存取权限就是要定义这个用户可以在哪些数据对象上进行哪些类型的操作。
权限分系统权限和对象权限两种。系统权限由DBA授予某些数据库用户,只有得到系统权限,才能成为数据库用户。对象权限是授予数据库用户对某些数据对象进行某些操作的权限,它既可由DBA授权,也可由数据对象的创建者授予。
2、数据加密
数据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些机密数据库、商业数据等必须防止它人非法访问、修改、、拷贝。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是应用最广、成本最低廉而相对最可靠的方法。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
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对系统的不同部分要选择何种加密算法、需要多高的安全级别、各算法之间如何协作等因素。在系统的不同部分要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因为一般来讲安全性总是以牺牲系统效率为代价的。
如果要在Internet上的两个客户端传递安全数据,这就要求客户端之间可以彼此判断对方的身份,传递的数据必须加密,当数据在传输中被更改时可以被发觉。
3、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
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主要是对付系统内发生的自然因素故障,保证数据和事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故障恢复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日志记录和数据复制。在网络数据库系统中,分布事务首先要分解为多个子事务到各个站点上去执行,各个服务器之间还必须采取合理的算法进行分布式并发控制和提交,以保证事务的完整性。
事务运行的每一步结果都记录在系统日志文件中,并且对重要数据进行复制,发生故障时根据日志文件利用数据副本准确地完成事务的恢复。
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计算机同其他设备一样,都可能发生故障。计算机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磁盘故障、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灾害故障以及人为破坏等。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可能造成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因此数据库系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发生故障时,可以恢复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就是保证在数据库系统出故障时,能够将数据库系统还原到正常状态。
加强数据备份非常重要,数据库拥有很多关键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而这往往是入侵者真正关心的东西。不少管理员在这点上作得并不好,不是备份不完全,就是备份不及时。
数据备份需要仔细计划,制定出一个策略测试后再去实施,备份计划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培训;信息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竞争力不断激烈,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转化为对人才的争夺,对资源、信息的拥有转化为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知识型人才越来越得到重视,也得到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是知识型人才从哪里来,从学校里来,从社会上来,人才也要寻找自己的栖息地,企业也要渴望人才,那么如何让企业与人才对接。一个方面企业通过人才招聘引进人才,另一个方面人才通过应聘寻找出路。企业培养人才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利用现代科技,利用单位内部人才对现有员工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软件学习培训,这种内部培训成为企业重要课题,这就要求企业在培训时充分建立一个有效、快捷与全面的管理体制。
1 培训信息管理的内容
1.1 相关信息的录入
这里指对相关培训进行联网输入,输入内容有培训信息录入,有培训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重要内容是培训的基本信息输入。这些基本信息中有员工的姓名、性别、参训单位、工号、培训性质与时间、培训内容与形式、证书编号与成绩的考核等整体参与培训的基本信息与所取得的成绩。
这些相关信息由专门的收录人员来进行记录与输入,是按分工准确地收录。每个收录员所收录的是自己所负责的参训员工的基本信息,再由网络传输到服务总部,由总服务器进行信息统计与保存、管理,这些信息的来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提供。在第一次建立数据库时,可以采用集中收集,一次性的时间里把学员的相关信息一次性地收入到信息采集库中,这些信息的保存与管理要与人力资源部门保持一致,当人力资源部的信息有变化时,这些资料也要相关发现改变,保持收录的信息及时而不失效。
1.2 管理系统中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培训信息的主要功能首先是信息的查询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进步与更新让培训人员在管理信息时方便快捷地查询培训信息,从效率与成本上可以说,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能准确地提供这一功能以满足社会上不同的需求。
其次是有效地保护功能。当前电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特性,让电脑容易感染毒素,最后导致信息泄露,造成重大损失。把以管理系统一般安装了最新防毒软件,对那些重要的机密采取隔离、备份、保存的方法,这样为事个信息筑成了一道坚固的长城,起到安全、完善内部信息的不流失。防毒工具一般采用360或瑞星等软件来防护与杀毒,对硬盘上的重要信息建立健全了完善的培训信息库。
其三还有权限设置管理功能。系统除查询与防护功能外,还有管理权限的设置作用,系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份设置不同的管理密码,让不同的管理者从事不同的事务工作。一般来说,职位越高,权限越大,越具有管理下级作用;而一般的管理者只有信息收录、信息备份、信息查询的功能,而信息修改与管理,刚由更高级的人同来操作,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2 培训信息的管理
一个知名企业,一定会有个人才信息库;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做强做大的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好与否,对人才信息的把握准与否。所以人才库的建设,培训信息的管理成为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2.1 只重培训而忽视信息的管理
一般企业,有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会进行适当的技术培训,可是对培训的信息管理缺乏专人管理与归类。一个企业的发展,除培训外,还要建立培训管理机制,保存培训信息,以便以后调用培训档案,查询员工技术情况,既可以做到了解员工,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2 测评人才的体系不健全
一般来说,其它单位传来人才信息后,由于本单位统计人员不主动,没有主人翁态度,与其它单位没有及时沟通、了解、索取相关人才信息的资料,也就必然使本单位的人才库信息缺失,不能建立健全本单位特色的人才测评体系。
2.3 人才信息统计的标题不一致
由于企业内部忽视人才信息管理,测评人才的体系也不健全,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缺乏联系与门交流,统计部门也就成为企业的摆设,不能起来沟通与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就造成企业各部门统计人才的标准不一致,同时,不同的部门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样而复杂的,统计工作也就成为一个难点,也就致使企业内与企业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一致,人才的信息也就五花大绑,体系存在严重不足。
3 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培训人才的管理优势
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计算机培训,加强信息的管理,这样管理好企业员工相关信息,把企业里的人才开发与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使之更安全、系统与有效地铺开。通过收录有关员工的培训信息,加强对人才的了解与重视,有利于企业掌握人才的相关信息,充分地利用人才、培养管理,也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分工与安排,做到事半功倍,让企业对人才进行了动态管理。
3.1 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利用率
企业要高度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利用,对培训员工的信息加强管理。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分工较明确,各个模块内容都有专人管理,只有让整个系统得到充分的保管与维护,才能确保系统的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一时间,统一地输入同一规则与格式,让管理人员和上层领导者方便查询与浏览人才的信息。信息系统化的管理,让计算机软件的工作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能让企业能很快获得人才的信息,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排除了以前那种繁琐查询、信息不全、参考价值不高等几个困难。有利于领导查找员人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工作,也为领导的工作提高了思路,丰富了工作内容与彩色。
3.2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效率
有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还要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使用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实用、系统和科学,将使很更多的人力资本从繁杂的人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经过培训,可以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
总之,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加强企业人才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与动力,这是时代的需要与追求,也是人才的展示与提高工作效率的高效之举,也只有存在不足,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的培训信息管理的优势,才能在不断改善工作之中,提高各企业的国民素质,培训企业合格的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江江,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术进进行培训信息管理理[J].金山企业管理,2002,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