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执行问题
目前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执行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与严肃性,行政单位的投出资金都是由国家发放的,因此行政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核算中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并没有根据行政单位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核算,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假借工作之名运用公款吃喝玩乐、旅游等进行高档消费,加大了行政单位的资金支出,增加了国家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廉洁形象,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没有发挥国家投放资金的作用。
1.2管理职能较弱,资金利用率低
现今的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漏洞,其内部管理人员管理职能较弱,在财务管理中应该与内部的出纳等职位严格分离开来,定期对内部库存资金进行准确盘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单位并没有实现出纳与财务管理的严格分离,导致行政单位内部资金施工状况一片混乱。除此之外,行政单位还存在资金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会计核算中要对单位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的开支进行核算,然而部分核算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核算方法不够规范,无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样一来会容易导致工作中资金费用无计划、无定额支出,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1.3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着单位运行资金成本的控制,其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国家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部门在拨放公款时并没有严格对行政单位项目进行严格审核与把控,因此部分自觉性不强的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就抽出一部分用于私人娱乐,导致资金与单位应办项目相脱节,出现超出核算等状况,会计核算具有不透明性,不利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第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在年底需要对一年中所有的会计预算项目进行清理核算,并需要进行财务结账,其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依据,精确地清理核算与财务结账,能够使年度决算更加清晰真实地呈现出来,然而诸多行政单位由于平时会计预算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核算账单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样会影响行政单位的年度决算。
2完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及管理的有效措施
不论是企业还是行政单位,只有在运行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上文已经全面分析了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针对该问题提出的经济学措施:
2.1完善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核算
完善会计核算中的固定资产核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我国的国有资产,对我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尤为重要。完善固定资产需要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并根据行政单位在购置中所消耗的固定资产要全部如实地记录到账户中,当然这还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累计折旧的方式,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样一来其所得到的固定资产结果就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原值及净资产的实际状况,避免了行政单位虚增资产的现象,对行政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2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及管理
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就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加强会计核算及管理。加强会计核算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预算部门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明确分工,使核算人员清楚了解自身的本职工作与责任,对于违反制度者要予以严惩,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反映行政单位的经济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流程,对行政单位中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把控,避免资金乱用及超值状况。
2.3建立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提供资金利用率
我国行政单位在项目运行中对资金的利用率较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给我国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各个程序要严格监督,杜绝不负责任的工作行为。另外,要明确行政单位各项目的资金支出标准,在会计核算及管理中要求每位员工统一执行,不得将国家资金应用到私人事情上,要规范财务专项管理及核算程序,对于支出的资金要对其进行备注,详细记录,以便年终进行清理核算及年终决算。
2.4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实现高效管理
行政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是进行合理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运用这一体制能够提高其内部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会计核算的业务处理程序,使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根本上遏制了行政单位腐败胡乱花钱的现象,实现了财务部门的高效管理,降低了我国对行政单位的投入力度,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收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在行政单位中实行会计集中支信制,在会计核算中加入了新的预算,有利于单位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提高资金利用率,对行政单位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3结语
【关键词】 智能化会计核算; 关键判断因素; 无缝链接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计算机的智能判断替代会计职业判断,使得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的种种活动,即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伴随会计的改革发展,会计信息化已历经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自动实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等项活动。但是,在若干环节仍然需要会计的人工判断,如能加以解决,将可以彻底地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智能化。因此,计算机程序的智能判断能否完全替代人工判断,成为会计信息化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是开发会计信息化程序的难点,也是实现会计核算与经济业务紧密联系的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信息化无疑将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会计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智能化
毫无疑义,会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会计信息。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到会计电算化、直至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皆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信息,使得会计处理信息的数量、传递速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时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并且自动生成报表的智能化处理。然而,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智能性处理尚未实现,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会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这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集中表现在从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进而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从而编制会计报告三个步骤的判断之中。如前所述,后两者是现有会计核算软件已经解决的问题,实现记账凭证编制活动的会计职业判断智能化于是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从1979年至今会计信息化已经走过30年了,这个问题为何没有能解决,而成为难题呢?
二、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创新
从宇宙飞船的自动控制到象棋的智能博弈,信息技术无不大显身手,放射出熠熠光辉。应该说,那些问题远比解决会计核算的问题复杂和棘手,然而会计信息化却步履姗姗,不能一举冲天。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更应该是会计理论研究人员的责任。
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看似复杂。但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它仅是一个公式的运用而已,即:(某个科目的)本次余额=前次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式中的±符号表示:当余额方向为借方的时候,取+;当余额方向为贷方的时候,取-。
由账簿等资料编制会计报告,比上述略有些复杂,但是它的规律也很简单。如: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其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然而,由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却复杂得多。第一,是经济业务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繁杂,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记账凭证;第二,是经济业务的分类和过程状况与其结果的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异,其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的区别巨大。
后一点尤其重要,如果突破依据经济活动后果性质进行会计的分类的思想束缚,从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进程探讨由经济业务转化为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可能有所突破。这是因为这样划分可以深入分析每类经济业务活动自己的特征,从中可以找出编制记账凭证的条理化线索,得到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规律,对于每类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可能找到关键判断因素,进而将可以唯一地判定记账凭证的内容,使得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明朗化、简捷化。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需要创新。
从这样的思路出发,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三、实现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
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划分分别分析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情况,可以寻找到每类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几项关键因素。每项关键因素又由几个特定的若干具体元素组成。例如,可认定采购活动会计核算编制出记账凭证的关键因素是: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以及采购的付款方式;构成它们的元素的不同组合将唯一地决定记账凭证的编制状况。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各种情况必将在下述集合中:
PZ={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采购的付款方式}
即,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必将在上述集合中选取。
对于采购的物资种类如果不含固定资产,则有三个元素(生产材料、商品和周转材料);对于采购的结算方式,考虑有5个元素(交款发货、货到付款、预付定金、分期交款和赊购);对于采购物资到达情况设定3个元素(如交款货未到、货物已收到、货和款同期);对于采购的付款方式设定4个元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每项关键因素中的某个具体元素的变动,都将改变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如此将有3×5×3×4=18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用关系的合理性加以限制,剔除矛盾内容,则可得到9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这里所说的矛盾内容是:如当赊购定货时显然不涉及付款,而当赊购结算时必定只有付款元素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采购业务核算、库存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应收应付核算等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解决了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难点,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智能性处理,荡平了会计信息化全面智能化核算的一个最终障碍。
四、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实现
在解决了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瓶颈之后,可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图1就是笔者设想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由于“系统管理维护”和“查询打印”两个功能比较明显,以下仅简单介绍其他功能:
(一)智能凭证集合了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功能
图1中把它们分成了两组,前一组是直接依据经济业务生成记账凭证的,其生成记账凭证的方法前面已经叙述;后一组是依据已经生成的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再行加工,进而生成新的记账凭证。例如,利润核算是在逐个分析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类似于利润表的计算。再如,纳税核算是在逐个对比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与税法约束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其如招待费与收入的比例等)。
(二)设置一般凭证处理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用于输入非智能生成凭证程序之外的记账凭证;第二进行记账前的凭证审核工作;第三修改智能生成凭证程序,提高智能凭证的灵活性。
(三)账务处理的目的
账务处理的目的是实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等活动,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四)智能报表的依据
智能报表的依据是已经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处理。这也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至此,已构建了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模型。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基本实现了这个系统。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网络时代,各种经济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都已经可以用光速来衡量。会计信息处理与反映的滞后与此极不相称。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在形成与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的同时,迅捷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将带来巨大效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价值。
第二,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为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奠定基础。财务决策直接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提供。现时经济管理的决策模型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十分丰富,而财务管理决策的方法却相形见绌,会计信息不能迅速供应可能影响了它的发展。
第三,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系统为企业信息化铺平道路。ERP等软件系统,在实现从采购、销售、库存等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制订精细、周密的企业经济生产计划。但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滞后,严重地阻碍着这些信息系统功能的更大发挥。通过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将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第四,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必将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凸显会计信息的价值,提升会计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5):P240-249.
[2] 王文莲,等.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
[3] 王文莲,孙玉甫.会计基础理论及创新探讨纲要[J].会计之友,2006,(1A).
【关键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 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环境也日益复杂,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应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研究事业单位会
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于此,笔者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往往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就其原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原始凭证的填写存在着漏填、少填、不填的现象,这都是不符合原始凭证填写要求的,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二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必须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相符合。就目前而言,有些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还存在虚假现象,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记账凭证不规范。在事业单位中,记账凭证不规范,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如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就会对会计核算造成影响。四是账簿设置书写不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于账簿设置书写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等,影响了各明细账的核对,这都是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造成的。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很多事业单位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内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也不高,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混乱,无章可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流于形式。
(三)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不力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瓶颈。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由于没有和社会、国家监督部门形成合力,使得前的事业单位监督检查机制无法取得较好效果。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出现财务犯罪的严重问题。
二、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针对上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关键。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必须规范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填写,力求原始凭证填写完整,杜绝原始凭证弄虚作假。对于记账凭证和账簿的书写,也应规范化,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以便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也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做到有章可循。具体说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首先要规范各种程序流程,制定岗位对应的职责,以工作范围、性质和内容为基点,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预算部门和核算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交流,制定的计划要细致准确且不能随意改动,与其他部门也要紧密交流。再次,还应从各个事业单位的实情出发制定具体制度分支,实现所有行为规范有序。如在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的情况下,按照新出台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政策,使得财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另外,还要提高财务部门应变弹性,在具体实践中出现问题能够迅速适应并找到解决办法。
(三)加大会计监督检查
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应加强和社会、国家监督部门的合作协调能力,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形成合力,有效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信息
披露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事业单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加大会计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娟.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
乡镇企业会计.2017(01)
[2]王婉婷.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
财会学习.2017(04)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现状;优化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一)事前核算占据重要位置
在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中,事前核算工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断得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他们在进行正式的核算工作之前,会率先考虑其具体的可行性,以此预测即将展开的经济活动,这个过程就叫做事前核算工作。由于中国国内正在推广和提倡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其市场流动性紧缩,对施工企业的事前核算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需要规划接下来的资金支出情况,提高事前防范的安全性,参考企业目前的资金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尽量消除存在于施工企业资金收支体系中的风险因素,这可以起到促进融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作用。
(二)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巨大作用
就当前许多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情况来看,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施工企业选择分级开展进行会计核算,主要是出于施工流动性比较大,而且所面临的目标施工项目存在分散状态的考虑。针对不同的具体实施项目,选择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起到精确衡量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
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是关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要素,具体的施工项目对应着具有差异性的具体的建筑要点,且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产品自带的特殊性质,工程产品生产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具体或者特殊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所以,水文、地质、气象等等自然环境存在的差异,都会导致施工条件随之出现千奇百怪的变化,指导其具体实践的图纸的在施工效果和过程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落后
为了使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成果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必须严格监控其施工情况。许多施工企业在管理施工方面,确然认识到了增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改进其工作的具体方式,然而施工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却没能引起相应的重视,核算方式不够有效,会计核算结构构建不合理,导致正确的会计核算方式与良好的财务管理方法二者想脱离的情况产生,如此一来,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如何得到优化呢?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如何做到万无一失呢?
(二)数据统计出现失误情况
施工企业在开展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时,往往需要处理大量而复杂的数据资料,然而许多企业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漏洞百出,统计不清晰、记录不全面、归纳不科学等等。精确真实的数据资料是施工企业完成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唯有全面真实的数据才能支撑高效而高质量的会计核算管理,使整个施工企业的财务系统处于高效正常运转的状态。由此可见,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大力开展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以科学有力的数据作为基石。当然,使统计工作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实施,繁多的经济支出条目和额度比较高的经济资金成本是必然的,所以,总体上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如果出现会计人员在核算问题时忽略确切数据的重要性,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施工项目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失误,进一步使施工项目系统内部所有的金钱成本都无法被清晰准确的统计。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改进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毋庸置疑,但施工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必须以科学的体制为指导和监督规范,体制的完善或许并不是困难重重,但是施工企业项目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要想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完全依照体制的要求却非常不易。所以,在构建相对完善的核算体制框架前提下,需要使体制得到有力的践行和落实,这也是建立体制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执行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核算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从担任的岗位职能,对项目推进环节中涉及的人员、资料、设备及资金等收支情况加以真实具体的存档,以此做到精确而科学地。
(二)推行新的《建筑合同》标准
基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再加上施工企业对《建造合同》的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也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要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推行《建筑合同》准则,以此为依据对自身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在规范会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从会计核算、合同收入及费用的确认、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报表出具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处理程序的落实,以便于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全面执行,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落实承包责任并对权责利问题进行明确
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对承包责任制和权责利相关概念做出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必须主动地倡导施行工程的承包经营体制,不仅需要注意强化体制化经营,而且需要做好对工程的质量检查和控制,以此为成本核算资料的科学和真实性提供保障,处理好涉及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的问题。以此为前提,施工企业还需要推广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施行环节,加强实时控制,把握预算计划对企业内部各样成本存在的影响作用,对此加以调整,从而把耗费掌控在计划要求的领域之内,以权责利兼顾为原则,保证核算人员明确所具有的职责,鼓励其工作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核算工作完善。四、结束语施工企业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和财务工作,提高内部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即事前核算占据重要位置、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巨大作用、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等等。其次,是分析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包括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落后、数据统计出现失误情况、会计原始凭证不够精细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张燕.探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解决办法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新形式
中国的经济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促使中国经济不断的改革,多数企业已经基本适应新的会计核销程序,尤其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制度更加的合理规范。相对于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跟外界经济沟通较少,还是遵循传统的会计核算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核算要求,对于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审计模式很不适应。如何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思想严重,无法与预算执行相适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长期思想是国家给多少,单位花多少,预算计划性思想意识淡薄,每年编制预算也是按照往年模式填报,没有将明年将要实施的工作项目,资金需求做入预算,缺乏计划性。等到资金下达,按照给的资金额度花,有钱就做项目,没有钱就等钱做项目,没有将每年编制预算与下年经费支出联系起来。每年申请下来的预算,也没有完全做到按照预算相应支出,预算执行做的也不到位。由此导致事业单位核算的预算执行只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而言。造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很多问题。
2.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单据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规范、合理的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原始凭证不规范的现象发生,发票大小写不符、缺少印章、少填、漏填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记账凭证不规范、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也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有的事业单位没有事先做好计划,混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差别。报销的原始单据无法区分项目,无法做到转款专用,会计核算凭证录入无法分清资金使用方向,造成有的项目资金结余,有的项目资金超支。第二,有的事业单位只重视拨款数,没有将资金使用方向与预算执行联系起来,造成资金支出与批复预算不相符。使编制预算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2.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资产作为组成单位的主要载体,在会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但是多年的陈旧习惯,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符合固定资产的没有及时记录固定资产账,有的固定资产是估值入账,实际固定资产价值未及时补充入账,达到报废使用年限或丢失损毁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做报废处理,长时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事业单位的效益也造成很大影响,使社会资源遭到无形的浪费。
3关于如何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3.1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问题是否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首先要建立事业单位内部完善的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审核监督机制,正确的会计核算措施要坚持,在会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内部监督机制也要落实到实处,运用奖惩考核机制,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人员更加好好工作。
3.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精确度,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时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对日常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必须严格审查,对不合格的原始凭证一律退回,每笔会计核算都认真做好账务处理,对于账务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做好相应处理。
3.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要按照年份装订归档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装订成册,在财务部门保管一年,如果没有出现问题,一年后将会计档案交予档案室存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保管期限较长,事业单位要妥善保管,供查档。3.4做好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转固、清查、盘亏、报废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定,设立专人管理固定资产。监督部门做好监督。购买固定资产要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领导同意后,根据采购商品种类和金额决定是否采用政府采购,如果需要政府采购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不需要政府采购的也要提供三方询价、合同等相应手续。对于采购来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专人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对于已经到达使用年限、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按照盘亏、报废的相关规定,做好盘亏、报废资料的准备上报工作。及时对固定资产的盘亏报废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确保国家固定资产不会造成损失。
3.5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会计人员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过不断的学习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接触到新的财务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适应当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
3.6加大审计密度,使审计常态化,提高会计人员的警惕意识。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对事业单位近几年账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审计人员提出整改意见,事业单位领导组织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做出整改方案,并将最后的整改结果报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审计部门的审核能够发现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整改,能够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以上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简述只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问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不断被暴露出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接受各方面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越来越重视,会计核算最终会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荣.浅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J].会计师,2013(9):25.
[2]张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9):28.
[3]王利萍.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0.
我国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既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以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财政资金的缴拨方式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步伐;有利于防止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近年来,各地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各部门会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创造了条件。本文试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收付这一改革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
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部门预算改革的执行。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预算单位所有的收支都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遵照执行;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注重追踪问效。实行部门预算,各预算单位则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将原来分散的、多头管理的资金统一集中编制一本预算,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权不改变,但其原先多头开设的账户被取消,所有资金将纳入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所有开支在单位审核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
2、会计集中核算符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包括预算收入集中入库和预算资金集中支付两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统一开设账户,相应设置总会计、资金会计、统管会计等会计岗位,负责各单位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和经费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的收付等业务。专项业务支出按照限额审批程序审批后,集中在核算中心支付。日常零星开支建立备用金制度,各单位凭发票到核算中心报销。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流速、流量,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形式。
3、会计集中核算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这是因为:(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预算资金收付环节的控制问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是如何保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真实、准确地了解其资金需求,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以及对财政资金到位后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问题,仅依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不能完全解决。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一是可以使财政监管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财政收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与银行在同一大厅办公的优势,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关系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当前公共财政改革和会计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二者的关系也是两项改革不可逾越的问题,因此妥善协调二者关系,澄清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对于促进两项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从而引起的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改革。
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两者改革的主体都是财政部门,两项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二是二者都要取消单位账户,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三是都不改变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
但二者属于两项不同的改革,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一是核算主体不一样。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财政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资金拨付到使用),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三权”没有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
其二是运作程序和控制机制不一样。国库集中收付是以资金集中为核心,以支付方式改革为载体;会计集中核算则是以资金集中核算监督为核心,以记账为载体。国库集中收付的程序(以支付为例),大体上是财政部门对支付中心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中心收到单位支付申请后(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例),给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单一零余额账户支付给收款单位(商品、劳务供应者或单位),同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办理清算。会计集中核算的支付程序是财政总会计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国库资金拨付到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核算中心收到单位的支付通知后,将款项拨付到收款单位。从上可以看出二者的程序基本上是倒过来的,资金的集中程度和集中时间有差别,其控制机制也不一样,国库集中收付是以支付中心为控制中心,以预算管理特别是以部门预算为控制手段,会计集中核算则是以核算中心为控制中心,以单位用款安排为根据,实行会计核算和进行会计监督。
其三是存款的归属和调用的程序存在差别。国库集中收付在存款未最终支付前,都是财政会计资金,财政可以任意调动,而会计集中核算虽存款也在财政单一账户上,但存款资金都是单位的资金,不能随意调动,不然导致存款总账与内部存款明细账不符。
三、目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上述三大职能的需要,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和方法急需改革。首先,应开设核算中心总账户及试点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的需要,实现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之目的。其次,逐步实现具体日常会计核算向财政监督、财政宏观调控转轨。会计核算中心目前行使日常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核算中心依法对核算单位的负责人负责,承担着账务处理、会计档案的保管、向社会和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任务。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监督管理的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背离了当初成立核算中心的初衷;单位会计档案的大量集中存放,带来了大量的管理问题,既不利于审计部门审计,也不利于调动单位筹集资金的积极性,同时也把核算中心摆在了矛盾的旋涡中。为尽快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会计核算中心应由办理具体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转轨。即各单位将每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拿到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核算中心认为开支合理合法,即加盖审核专用印章,并从统一账户办理支付手续,单据由单位拿回记账。对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管,核算中心可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随时了解各单位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再次,建立更加完善的核算中心网络系统。这个系统除了满足各核算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需要外,同时可满足会计核算中心的远程预算指标控制、远程查账、国库集中收付的需要。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衔接构想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但是改革涉及面广,配套改革多,不可能一蹴而就。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当前会计改革中探索出的一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它是会计核算形式的变化,随着资金运动和支出管理的不断变化,会计集中核算也要随之发展变化。所以搞好二者的协调,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制,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就尤为重要。国库集中收付制可以包含会计集中核算制,发展趋势是国库集中收付制以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平台,会计集中核算制寓于国库集中收付制中(只要单位预算存在,单位会计就会存在,集中核算也存在)。二者协调的思路是:由会计集中核算———(过渡到)财政集中收付———(过渡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扩充。从职能上讲,后者包含了前者,核算中心可以变化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可以变化为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先实行财政集中收付形式,以逐步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衔接。其具体思路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市财政不再将综合财政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单位,只向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资金支付除小额零星开支由单位备用金支付外,单位的人员经费由核算中心(不是过去意义上)按规定直接拨付到享受人员的银行账户;行政单位发生的购买行为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核算中心直接从财政单一账户上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即实现了6个直达:即收入直达国库、公用经费直达开支项目、专项采购直达供应商、建设经费直达项目、人员工资直达个人账户、财务管理网络和会计信息直达监管部门。
引言
企业破产清算必然会引起相应的会计问题,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破产清算的会计准则,也未形成系统、完整、公认的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体系。
1.破产清算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学科领域最基础的观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用途;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持续经营下的财务会计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据以经济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而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其会计目标尽管仍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但与持续经营下的会计目标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破产清算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无论在提供信息的内容上,还是提供的对象、用途上均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
2.破产清算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2.1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
破产清算会计对象是破产清算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是指破产清算期间企业资产估价、变现、清偿及分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有观点认为,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后,已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运动。但笔者认为,从企业破产清算过程看,资金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破产清算企业要对财产进行变卖以清偿债务,这时破产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财产——变现收入——偿还债务”的运动过程,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完毕,资金就退出破产企业,资金运动就此终结,不再形成新的循环。
2.2 破产清算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本文由收集整理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在持续经营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但在破产清算会计中,其会计要素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会计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应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算收入、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六项内容构成。其理由是“清算是为了偿债,而资产和权益是破产企业偿债的最后手段”,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应该保留。但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获取最大利润不再是清算期各项经济活动的目标,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已无必要,并且失去了核算基础。此时,清算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债权人受偿比例最大化,因此,清算收入、清算支出和清算损益应成为清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企业清算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清算会计目标为基础确定清算会计要素,因此,确立清算会计基本要素如下:清算资产,清算企业所拥有的用来清偿债务的全部资产;清算债务,清算企业所承担的需以清算资产偿付的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企业投资者实际享有的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其取决于清算资产与清算债务之差额;清算损失,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因发生清算业务所导致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减少;清算利得,企业在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清算净权益之增加。
3.破产清算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3.1 对会计假设的冲击
清算组向法院负责,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他们控制了破产财产。代替了原企业的会计主体,成为破产企业的会计主体,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假设的很大冲击;同时也是防止破产企业利用不良会计手段操纵并侵吞、隐匿、转移或者私自变卖破产财产(如高价低估或低价高估)而威胁到投资者及相关债权人的利益。
3.2 对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冲击
一旦企业破产之后,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就失去意义了。破产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中止,所以破产企业应该建立符合其状况的中止经营假设,采用在此基础上相关的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不同的计量方式和报告形式,根据这些方式方法内容进行破产资产的估价、变现和债务偿还。
3.3 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符合真实有用性、及时清晰性、谨慎重要性等要求,破产会计核算也与之相同。因为破产企业的中止经营假设和记账基础、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其成本、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核算原则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账面价值对企业债务的偿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需要根据破产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其他适用的计价基础。而且随着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在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瓦解改变,企业已不需要分
期核算经营成果,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也就没有意义了。
4.破产清算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及方式研究
由于破产会计的一些特殊核算内容,以及信息使用者的特殊要求,因而需要一些新的核算原则代替不再适用的常规会计核算原则,如用收付实现制来代替权责发生制,用清算价格原则代替历史成本原则,用全面性原则代替重要性原则等。现对破产会计的特殊性原则论述如下:
4.1 收付实现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是指会计单位的经营收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为标准,按收付期确定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核算方法。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下,凡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益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发生的但未收到款项的收益和尚未付款的费用,均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在企业终止经营条件下,清算会计不需要再核算清算期的经营成果,不存在收益和费用配比的问题,它不需要考虑预收收人、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等会计事项;资产变现必须以获得的现实款项人帐,债务也必须以现实的货源来偿付。所以收付实现制是关于破产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基本方法的规范性原则。
4.2 清算价格原则
清算价格原则就是指清算会计在对破产清算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必须以清算价格为基本价值尺度,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实际变现的价值计算,负债必须按照资产变现后的实际负担能力来偿还。此外,清算债务需要债务人以现实的经济资源——货币或货币等价物来偿付,货币通过资产变现取得,货币等价物要经过合理估价,这些都必须按照清算价格来进行,反映清算业务过程的财务报表也需要借助于清算价格来编制。
4.3 全面性原则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水利基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水利基建工程日益壮大,不仅对其会计核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且水利基建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为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并针对于提出的会计核算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保障水利基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利基建工程 会计核算 问题 要求 对策
建设单位是执行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基层单位,它是基本建设工程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基本建设投资的支配者,其会计核算遵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具体会计核算方法是:
1、收到上级主管部门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基建拨款”科目。分别按资金性质记入相关明细科目。
2、建设资金进行使用时借记“基本建设支出”有关总帐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3、建设资金转销时借记“基建拨款”科目,贷记“交付使用资产”、“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等科目。
水利基建工程是指除涝、灌溉、防洪、发电、围垦、供水、移民、水资源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水利基建工程对我国防洪、防旱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利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人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引发了涉财内容、方法、方式的新变化。为了正确核算新增资产的价值,水利部对原1992年制定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2月8日颁布了新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新规程》与《原规程》比较,《新规程》对报表内容和格式及编制方法作了较大修改。现结合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大多对外承包的具体情况,就如何按《新规程》准确核算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成本、及时编制项目的竣工决算、正确交付各种使用资产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准确的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指标
会计核算指标为水利基建工程开展会计核算指明了发展方向。水利基建工程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我国现行水利基建工程而言,其会计核算指标难以定位,再加上,水利基建工程单位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其缺少准确的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指标。
(二)缺乏健全的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体制
基于水利基建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其大多数水利基建单位通常设置临时性指挥部进行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严重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体制,同时,该工程单位还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等机制,造成其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体制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
(三)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成本核算意识薄弱
会计成本核算在水利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就我国现行水利基建工程来说,其大多数领导层尚未全面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至于其缺乏会计核算意识,导致自身难以置身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为实现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成本核算的高效开展贡献自身力量。
二、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
会计核算人员直接关系到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因此,本文对我国现行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熟知工程概算基础知识
水利基建工程概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造价以及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方法。首先是基本建设程序。水利基建程序具有八个阶段,其概念和内涵对推动水利基建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主要来源于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其他费用等;最后是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方法。会计核算人员依据掌握的概算基础知识,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融合。
(二)熟知各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概算的批复内容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概算批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设置会计明细科目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第二,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依据;第三,考核概算执行情况的依据。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必要将工程资金流量控制在概算批复允许范围之内,若出现工程量增加或减少状况时,需上报概算批复部门,待其部门审核通过之上,方可执行。
(三)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利基建工程普遍实行招投标,在招投标时,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施工合同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成本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的核心依据,因此,应保障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确保水利基建工程会计核算业务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水利基建工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前提基础。
(四)熟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策编制规程》的基本内容
《水利基建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策编制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编制依据内容复杂多样,即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项目概算、年度投资计划、年度财务决算、支出预算;二是编制的重点应放在掌握编制质量要求和时间进度要求之上;三是编制的方法。要求不仅能够正确分摊待摊费用,而且还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口径和项目概算费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