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

第1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建设社区学院;成人非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41-03

目前,中国有7.69亿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2亿左右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劳动力和1.6亿老龄人口。[1]这些数字显示,广大民众对非学历教育的要求越发强烈,也越发呈现出多样性的需求特征。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要从现在的16600万人次增加到35000万人次。”在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上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上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成人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尤其使广大基层地市、乡镇与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得以科学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以基层电大在居民社区、企业园区与乡镇农村设立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一、关于非学历教育及其主要下属概念的解释

非学历教育是一个与学历教育相对的概念,与学历教育不同,其下属概念较多,如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等非学历教育、中等非学历教育与初级非学历教育等;根据教育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与企业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等;按教育对象年龄的不同,可分为未成年人非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等。具体解释较多但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讨对象为成人的非学历教育,因此不涉及上述概念的详细解释,只解释“非学历教育”概念及其下属概念“成人非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以外的不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具有学习时间较短、适用性强与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觉自愿活动。非学历教育具体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根据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岗位培训、项目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行业培训和各种行业及层次的继续教育。它是与以学习经历为标志的学历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在目前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有明显的短期性、实用性和快捷性特点。非学历教育一般采取集中或分散学习的形式,针对实用性的内容,在短期内就能领会和掌握,不需与其他内容齐头并进,学习的知识集中而具体,是个体需要立即使用而进行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岗位流动加快,兼职人群快速增加以及各类生活、保健与休闲知识需求激增等,非学历教育形式与内容也呈多元发展的态度。总体上非学历教育目的既明确又具体,属于应用教育、目标教育和市场教育,它既有利于人们的立即应用,也有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

成人非学历教育具备上述非学历教育概念的性质和特点,需明确它的“成人”性质,在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它主要属于中学后教育体系,且可多次参加。它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终身教育观、终身学习观的重要体现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电大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产生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约十年间,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悄悄萌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图音体美教育),二是原来作为全日制教育补充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开始开展以成人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例如上海市电大从1986年底开始,广州市电大从1987年开始。1990年,全国电大非学历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初步总结了电大系统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情况。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未变,人们增加知识或提升技能的需求尚少,因而非学历教育培训还缺乏相对充分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较慢。

(二)发展期

9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改制、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各种社会和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铁饭碗”机制。为了能在择业和再就业时处于优势地位,人们提高技能和增加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各类教育培训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90年代后期,各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催生了大量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其间的国内非学历教育培训呈快速发展态势,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规范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同时使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得以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电大系统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继续壮大非学历教育。但其间人们对学历补偿教育的需求还很大,电大的主业还是学历教育,因而对如何建立根据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同特点分类发展与管理的体制,并未作更多探索。

(三)初步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成熟,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开始影响我国并逐渐得到认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 1965 年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及 1973 年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2] [3]人们意识到以突出精英教育、强调学历教育和文凭至上的传统教育形式限制了人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应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终身需要。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除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外,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四足鼎立”态势: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培训继续发展;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发展;3.各行业自办培训机构的自主非学历教育培训;4.电大系统在学历教育空间相对缩小的情况下,更新办学观念,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大力开拓发展空间。从2006年开始,以中央电大“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项目为龙头,发达地区的各级电大在基层社区设立了一些数字化学习中心,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

三、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终身教育和学习尚未被社会广泛认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正作为令世界瞩目的大国全面崛起。为实现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三大战略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终身教育和学习仅在京、沪、江浙等发达地区得到最基本的认同和实施,例如北京的社区学院已成立,社区教育已开展,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而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学历教育培训尚未得到真正重视,社区教育尚未开展,多数人不知社区学院为何物,更毋谈经费来源。

(二)覆盖不广、辐射不深,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

上述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四足鼎立”也反映了 “四足”条块各自为政的局面。条块分割的弊端十分明显:1.覆盖不广、辐射不深,不能集聚优质社会教学资源,未能形成遍布城乡的教学网络,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不能方便快捷地为广大民众的学习提供支持,尚基本处于为特定人群服务的状态;2.缺乏有效监督,易违背教育培训的本意,往往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教学质量。

(三)缺乏规范运行的保障

规范运行最重要的保障是政策及法律。相对学历教育而言,目前关于非学历教育的具体政策较模糊,一直都各自为政。针对国家组织的各类证书考试的培训机构资质鱼龙混杂。规范运行的另一重要保障是经费。目前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学养教”,导致教学对象覆盖不广、包容与开放度不够。这导致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游击队”办学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途径

(一)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资源集聚能力

“数字化学习中心”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终身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中心从2006年开始,由各地各级电大在一些基层社区建立,已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和教学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学习中心提供支撑和支持服务的是经过30多年发展的强大的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能集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输送到广大基层、农村、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全民终身学习及其多样化需要。此外,数字化学习中心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例如广西北海电大的3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自2008年建立到2011年秋,已开展10期成人非学历教育,学员约2000人。但因缺乏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更大规模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就此搁浅。

(二)社区学院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具有明显的管理机制优势

电大是系统办学,教学管理体制是垂直的,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再到地市县电大,整个管理系统比较封闭,电大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亦如此。但如果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由地方办学与管理,由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全面统筹与协调的社区教育发展的领导机构,形成各部门协调运作机制,社区学院能得到地方政府较全面的管理服务,成人非学历教育就会因此获得较规范的管理和有序发展。例如萧山社区学院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统筹与电大建立共享的互动管理体制;发挥电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电大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发挥社区教育网络优势为电大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利用社区教育提升电大的社会形象;利用社区教育拓展电大的办学空间;利用社区教育扩大电大的招生范围。在共享共嬴机制建立和运行的基础上,该合作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为社区学院依托电大办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社区学院能够普及真正意义的大众化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统计数字上看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毛入学率为26.5%,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与浙江等,毛入学率已接近60%,已较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国相当多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毛入学率仍偏低,如贵州2010年只有13.8%,广西只有19.2%。而且,全日制高校基本属于职前学历教育,职后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少有涉及,究其实质,仍属于精英教育。因此,大量职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须通过社区学院来真正实施。社区学院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优质集聚枢纽功能及学习时间的充分自由优势,将能做到大众化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07).

第2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灭火救援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设施、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毒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越来越多,消防部队在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传统的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方法和装备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就象其它军种面临的现代化战争一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辅助消防部队灭火作战的神经网络和中枢系统,成为消防部队全面提高灭火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当前形势下落后地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瓶颈使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灭火救援处置能力的强大动力,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证。

虽然说近年来落后地区消防部队相继建成的119调度指挥中心,应用的化危品处置辅助决策软件、灭火救援力量评估与估算软件、重点单位信息系统等对提高灭火救援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其他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能力的辅助作用弱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层次较低。由于对信息化建设在灭火作战、抢险救援中的长远性认识不到位,对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缺乏远景规划,目前针对提高灭火救援能力进行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被作为系统工程进行长远规划和建设。如目前建成的支队级指挥中心,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各自为政,致使承建厂家不统一规范,采用的设备五花八门。建设过程中大多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使建成的指挥中心重观赏,缺乏实际应用的基本功能。

二是专业人才使用不合理。目前只有少数支队有通信机构编制,有的干部虽然学了通信专业,但在支队身兼数职,精力不能完全用在通信业务的学习,设备的维护和信息化工作的思考上来。同时缺乏对通信士官队伍的选拔、培训机制,全省通信士官与其它专业士官相比,所占比例非常少。

三是专项建设经费缺乏。目前没有针对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的信息化建设专项的资金和维护经费,经常是前紧后松。如大多的119指挥调度系统建好后,后续的维护资金不到位,造成最后通信指挥系统瘫痪,回到原始的靠模拟电话接警的老路上,不利于通信建设的发展和消防部队的灭火作战。

针对以上存在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消防信息化建设要改变对灭火救援能力过去相对单一的辅助作用,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清晰的思路作引导,不能盲目建设,重复投资。

近一二年来,大家都在制定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笔者认为无论是制定标准还是具体实施都必须本着厉行节俭,重视效率,注重应用,保持技术的传承性,强化标准化,整合现有资源来进行。在进行建设之前,应当向有关专家咨询,讨论适合灭火救援需要的信息战略。不能把建设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系统作为目标。应当懂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一是要避免盲目建设,防止一哄而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战略,包括信息化的远景,信息系统结构的设想,业务流程的改造,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人才的培养,组织的调整等等。这些目标不可能一下实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可以先确定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中期目标,然后考虑更细致的实现手段。同时,建设应在公安部制定的标准体系下,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管理规定,有序开展。在这些规划和方案尚未付诸实施之前,必须加深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抓住建设的关键,强化建设管理。 以350M无线通讯网建设为例,如果不统一规划,各自为政,不但会造成巨额资金的浪费,还可能形成网络割据,造成数字鸿沟; 二是要避免重复建设。建设要在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狠下功夫。现在一些地州在联接金盾网时,过分强调自己铺设光纤,认为是一次性投资。笔者认为其实这是一种重复投资。如能在租金上与电信达成很好的协议,充分利用国家电信运营商的现成网络资源,根据应用的实际需要租用网络带宽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因为自建的网络系统既不可能达到电信运营商的高效、可靠的运行管理水平,也没有日后升级维护的合理、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浪费。 而且应该看到,国际互联网就是依靠统一的网络协议和应用标准、统一的IP地址划分和域名解析,整合不同的网络资源,在全球范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同样,金盾网也一样,如果建立技术标准不同的应用系统,则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以,结合本地实际,选择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重复投资,整合现有网络资源是更加重要和切合实际的任务。

二是建设既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培养信息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信息是以计算机、数字、网络、电子等技术为主,信息科技知识是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只有具备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使用信息化技术装备,才能够把信息技术融入消防工作。信息化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是善于谋划、能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审视全省消防部队的整个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对手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二是人才。目前,消防部队人才素质严重滞后于建设信息化的要求,受过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和拥有硕士学位的干部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文科又占有相当大比例,干部科技素质不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绊脚石,必须加大人才培养。一是要紧跟新知识新技术发展,培养创新素质。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上,消防部队一要注重战略,二要注重实施,在实施方面更要发挥职能的作用,在文化的转型和人才的培养上要走出误区,紧跟新知识新技术,着力培养年轻优秀干部的创新素质;二是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坐标,立足当前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实际,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观念信息化、知识信息化、能力信息化。为此,不能局限于目前已有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必须开阔思路,与社会接轨,采取措施,提高教育层次和水平,加强与地方院校间的沟通,开放教育平台,开展教育合作。

第3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委员”点题>>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讨论时指出:解决看病贵的基础就是要建好社区医院,今后社区医院发展的重点一是农村,二是社区。上海宝山区泗塘医院干部职工“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点,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狠抓信息化建设,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管理、服务更上一层楼,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2005年,泗塘医院在卫生局的统一布置和管理指导下,大力推进全院的信息化建设。全院完成了HIS系统升级,建立了医生工作站,完成了电子处方、医技电子申请及报告、电子治疗申请及执行,初步实施无纸化操作。同时结合放射科数字化建设,建立图像传输系统,现在医生不用出办公室的门就可以在电脑上看到到病人摄片结果及图像,包括B超、心电图及检验的各项检测结果都能及时在医生工作站上查阅。候诊处采用电脑分诊,并在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病人就诊的诊室号和就诊的医生姓名,保证了良好的就诊秩序。

为了维护病人权益,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2005年,泗塘医院加强了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改变了原有的二级考核模式,探索以加强医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感、质量和安全意识为目的的三级考核方法。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由于重视抓问题环节、操作流程,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现代信息化手段的成功运用,提高了管理效益。为了加强落实医院的科学管理,维护医院工作秩序,提高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岗位责任性,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医疗任务,2005年,医院精心修订了医院奖惩制度,制定了奖惩条例,使管理真正达到制度化。

第4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1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ity,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U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y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security syste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As the key area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interview, field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the overall level of employees' skills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portal websit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nd the emergency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poor.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现状研究;突况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emerg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08-02

0 引言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重要途径,利用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现代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大发展,巩固及加强其在基层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信息的互联性,信息统计上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1]。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研究前期进行简单的访谈,后期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①研究对象:

问卷发放前,以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简单访谈。

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发放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确定问卷初稿,之后通过简单访谈,最终形成终稿。问卷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设计题目,共36道题,单选22道,多选11道,填空3道。考虑到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系统建设太过专业的问题可能无法解答,故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调查对象解释题干和选项含义,调查对象也会解释选择所选项的原因,这样既增加了问卷作答的准确性,又深入了解到问卷调查不能反映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100%。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问卷调查完毕后,又通过实地考察补充并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抽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有了具象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特点,结合文献研究,从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对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现状研究。

2.1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影响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保障是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衡量建设的标志。[2]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情况从单位的重视程度、投资理念、投资力度、人力资源结构、培训情况、考核力度和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

9家(64.3%)建立了含关键业务的大部分标准规范,5家(35.7%)建立了全面的基础标准规范。

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根据上级单位朝阳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规范文件进行信息化建设。

2.2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情况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其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处理各项事务中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的频率及程度。运用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的医疗效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2]可从记录工作内容的数据类型、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包涵情况和门户网站平台的建设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信息系统包涵的子系统情况:

14家(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包涵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11家(78.6%)表示包涵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和基本医疗子系统,8家(57.1%)表示包涵健康教育子系统,7家(50%)表示包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子系统,6家(42.9%)表示包涵预防服务子系统和保健服务子系统,详情见表4。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给出具体更新周期,后深入访谈,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按照患者门诊时间进行自动更新。

调查显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的信息子系统建设更广泛,而在康复服务子系统和综合管理与统计服务子系统的应用上出现明显差异。

2.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关系到患者诊疗安全、个人隐私和切身利益,是保证社区医院正常运行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基础,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2]。关于信息安全情况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方面反映出来。

网络安全情况:

8家(5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本单位网络安全状况良好,完整且稳定,6家(42.9%)表示网络安全较好,偶尔也会出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维护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如表10所示,13家(9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了防火墙设备,11家(78.6%)进行上网行为管理,9家(64.3%)进行VPN/VLAN划分,8家(57.1%)采取域用户管理模式,3家(21.4%)进行了入侵检测,深入访谈了解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U盘插入管理,以减少病毒入侵。

3 讨论建议

总体而言,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卓有成效,在五个维度中表现均较好,虽目的抽样调查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经访谈了解到,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不大。虽然成就不小,但是在访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员工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信息化应用中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和信息安全中的突况应急水平较差。现就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虽有足够重视,但自身财力投资力度小。调查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投资过少,甚至不投资。因此,政府决策者应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初级卫生保障,应提高对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3]。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应积极努力,可尝试采取机构资金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的方式,谋求资金投入。积极创新,稳步前进,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4]。

3.2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或水平一般,总体而言,14家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仅有4家(28.6%)中心有定期培训。故加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各级医务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相关培训,是建立信息化体系专员人员的重点。

3.3 在信息安全方面,朝阳区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对突况进行事后处理,只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智能化的预警设计,整体来看,14家中心突况的应急能力较差,并且集中使用360防杀毒软件,采取措施较为单一。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软件,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在计算机或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数据恢复,防止数据遗失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提前制定突况应急预案,采取多样化的预防措施。

3.4 深入访谈发现,朝阳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三甲医院带头整合组成“医联体”的一部分,但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衔接中断,无法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一致,但在软件方面仍需加强,故应完善硬件、软件的协调性,保证信息录入和共享的及时性,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硬件、软件,将多个平台融合在一起,避免重复输入档案及患者资料。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卷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7):522-253.

[2]李泽明.成都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及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第5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惠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252-02

Promote the Focus Areas,Information Benefit See Results ― Commen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 City of Wuhu City

LI Zuo

(Anhui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Wuhu City Information Huimin pilot city construction work organization guarantee and the key Huimin area go hand in hand, integrated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the high degree of public satisfac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social ser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people,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the overall information Huimin work in Anhui Province has a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work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Wuhu city as a sampl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ilot work in Wuhu city and put forward the next step of work, trying to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solution of urban information.

Key words:internet;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benefiting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和信息化协同共享水平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信息惠民体制机制,完善信息惠民支撑体系和政策体系,探索加快信息惠民的创新举措,使全市信息惠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行政效能显著提升。2015年,受安徽省发改委委托,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承担全省试点市信息惠民项目阶段性建设效果的预评价工作,目前对芜湖市的预评价工作已经结束,有关情况如下。

1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概况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信息惠民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惠民规划方案、项目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资源共享标准体系。二是推进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建设。按照“内部办公与对外公众服务同步协调推进”的思路,把“电子政府”建设由政府公务人员为中心转向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建设以人为本的“电子政府”。三是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业务的网上查询、申报、受理等功能,打造“公共服务大厅”。四是推进健康医疗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五是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六是推进公共安全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构建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七是推进社会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全力打造“0553”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的芜湖模式。

芜湖的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主要分为规划整合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深化应用阶段,一是规划整合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主要做好规划与方案制订、标准研究、现有资源梳理整合,确定典型应用示范等工作;二是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内容包括加强信息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云资源开展集约化建设;三是深化应用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主要是积极探索信息惠民的新方法、新途径,深化惠民信息系统的应用。

2 芜湖市各信息惠民重点领域建设情况

1)社保领域

截至目前,芜湖市全市采集社保卡数据277万人,银行开户257万人,制卡252万人,发卡225万人,社保卡社保激活率100%,金融账户激活率85%,批量发卡工作基本完成。社保卡人群覆盖范围为73%,社保卡集成应用服务事项数有6大项。在社保卡应用方面,芜湖市实现了原医保卡所有功能的承接,完成了社保卡取代医保卡的转换;实现了社保卡网上提取医保个人账户划转和异地就医报销功能;实现了市区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待遇,县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待遇,民师等各类群体相关补贴等金融功能。

芜湖市一是开发了基层自助服务终端系统,自助终端服务分社保卡服务、查询服务、缴费服务、业务办理服务、医院就诊服务、便民服务六大类。二是搭建了网上办事大厅,设置七个栏目,已完成社会保险费申报、核定、人员增减功能,网上缴费正在开发中。三是推出了微信移动服务平台。平台提供信息、政策查询、社会保险信息查询、社保卡业务受理、特殊功能订阅、其他便民服务等功能。四是推进“一卡通”诊间结算系统建设,建立“一卡通”诊间结算平台,将系统延伸到社区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在社区自助终端预约挂号和查询。五是建立社会保险费实时缴费平台。转变原社会保险费征缴方式、数据交换方式、对账方式,实行平台化征收。截至目前,共有96.9万人通过信息化平台缴纳保费。

目前,芜湖市基于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社保数据已实现与省人社厅、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部门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利用社保数据,实现了与其他市直部门数据的比对清洗,充实并完善了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中人口信息字段;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数据推送至“易户网”“易企网”,实现个人、企业的实名认证以及社保信息的网上查询。

2)医疗领域

芜湖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银医一卡通”,芜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社保卡、身份证号、医院诊疗卡的关联,推动网上挂号、就诊预约、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在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共享调阅;同时,通过实名注册“芜湖市卫生健康网”,居民可在家中实时调阅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芜湖市双向转诊系统已经覆盖8家医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5家乡镇卫生院,149家村卫生室。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居民可以通过登陆“芜湖卫生健康网”完成各市属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预约就诊,截至目前,预约挂号系统已经完成了在4家市属医院的部署和实施工作。

芜湖市在市、县级医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卫生综合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已经覆盖10家医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5家乡镇卫生院,149家村卫生室,以及妇幼机构、药管中心、急救中心、血站等机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芜湖市建立了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统一了全市的诊疗服务编码,实现重复检验、重复检查提醒功能。该功能目前已覆盖市属8家公立医院、区医院、市内所有基层社区医院。

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居民健康卡将与芜湖市市民卡一并发放,覆盖率将达到100%。使用居民健康卡就诊医疗机构达到10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82.81%,基本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同步。

3)社区领域

芜湖市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与居民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统一整合到“一站通”平台,并延伸至所有村(居)委会和公共服务中心,收到了减员70%,办事效率提升67%以上,居民办事满意率100%的成效。芜湖市依托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使社区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目标发展,社区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芜湖市大力实施城市社区便利店电子商务促进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行“利安社区电超市”服务模式,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水、电、气、通讯等缴费和订购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旅游景点门票以及农资配送、家电销售等信息化便民服务,给广大社区群众带来工作、生活便利。

社区服务领域在线办理事项占全部事项的50%,主动式服务数量70项,社区集中采集数据支撑委办局数量达到80%,社区服务综合利用数据涉及20多个委办局。

3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成果评价

芜湖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组织保障有力,综合成效显著,公众满意度较高,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信息为民服务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制定、多渠道多元化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信息惠民整体工作在安徽省具有示范作用。

芜湖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信息惠民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国家要求的九大领域来看,芜湖市存在着建设水平不一、服务能力不均等的问题,下一步还需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教育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系统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提高公众满意度。

2)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虽然芜湖市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汇总,但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协同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各部门内部的业务系统数量繁多,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未充分实现。安徽省将政府权力清单公开运行与互联网相结合,将政府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将提升政府运行效能与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根本目标,力争打造“互联网+政务”新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4 芜湖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下一步推进建议

建议芜湖市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继续推进集约化服务能力建设。

建议芜湖市充分总结“易户网”、“易企网”建设经验,进一步梳理全市各惠民领域信息系统,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全面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和服务渠道,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市集约化服务平台,努力把信息服务功能集中到“一张卡”、“一张网”,真正实现惠民“一站式”服务。

2)继续推进延伸化服务能力建设。

建议芜湖市充分引导各政府部门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基层公众的服务能力,通过信息手段促进“医疗均等化”、“教育均等化”、“养老均等化”,在加强各类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公众的引导,使全市人民对信息惠民工作的认知度进一步加深。

第6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社区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平台;3G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99-03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0cx077)

作者简介:陈平平(1980-),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通信。

1 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

1.1 云计算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云计算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热点,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服务。关于云计算的研究,从国外来看,主要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使用,如Amazon、Google、IBM等,这些公司都有比较成熟的相应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国内已有少数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如八百客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客户关系系统,阿里软件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也正在进行试验性的云计算研究。

1.2 我国医疗信息化现状

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欠缺,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更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

例如,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城市的某个区有60余万户籍人口,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社区卫生系统没有一个专职IT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一个简陋机房。过去全区卫生系统每年的IT投资不足百万元,信息系统建成几年后,由于缺乏维护,大多处于瘫痪状态,IT系统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有限。由于新医改的推行需要配套的信息系统, 卫生局管理层及基层业务人员产生了大量而急迫的IT需求。目前他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没有专业人员来规划IT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IT系统,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运行IT系统。

1.3 云计算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为此,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云计算给社区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多好的应用契机。云计算能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各种虚拟化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基础网络已十分发达,社区医疗机构在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可考虑放弃自建系统,而转向购买成熟的信息服务。如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都愿意转向购买服务,这样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汇集零散的资金,建设对所有社区医疗机构都有吸引力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使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使用更高质量、更可靠、更成熟的应用。

在云服务平台下,用户从自建信息系统走向购买相对标准的信息服务。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给广大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并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

2 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意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目前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医疗错误的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收到患者呼叫和信息,实现“随身医疗服务”为应用重点,国际上舆论甚至将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上升到带来“新的医疗革命”的高度来评价。

移动通信用户有广大的覆盖面,因此通过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高效服务,可以减少病患排队、报销的疾苦,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分流各类患者,普通患者将被科学地分流到社区医院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而大型综合性医院更专注于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像SARS或H1N1等流行病在患者初诊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人流密集的大医院时产生的广泛传染,更有利于统筹监测和防控,而压力相对减轻的大医院也得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诊断帮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3G移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借助3G移动技术,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访问社区医疗平台。例如Google 支持下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 ,就可以借助于3G网络连接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提供移动社区医疗和移动药店等服务,也能够以流媒体等介质来播放远程医疗中的视频资源等。由此可见,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的无间隙链接是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构建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

3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结合以上两种技术,设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以云服务平台作为支撑环境,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的要求,以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创造了新的医疗商业模式,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云平台,为医疗机构、居民等相关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使医疗机构、居民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时就如同居民在家使用水电一样简单便捷。系统应用如图1所示。

系统提供的功能如下:

(1) 移动医疗定位服务。当居民出现病痛时,可以通过手机将病痛情况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患者所在位置,得出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情况,并将该医院的门诊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2) 移动药店定位服务。当居民需要购买药品时,可以通过手机将请求提交至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居民所在位置,得出距离居民最近的药店情况,并将药店的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3)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对周边医院的医生预约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到要预约的专家号后,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系统会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短信到用户手机上,完成整个预约提交过程。

(4)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了解就医患者情况,通过电子病历共享、远程医疗等云上的手段,快速、准确地为病人诊断病情。医疗机构只需轻轻一点,相关的病人档案、药品资源库就展现出来,完成电子病历。利用先进科技,支持临床监控和诊断,方便临床记录,辅助医疗培训,并为所有的医疗从业者提供持续可及的医疗资讯。同时,各社区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十分类似,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把易于标准化的共性部分用云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考虑一个开放共享的架构,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对各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开放,提供服务接入,而各区域只对自己特有的部分进行补充建设。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只需设置统一的标准,只需要往云平台上传输档案数据和读取档案数据即可。而传输和读取的终端是手机。剩下的数据交换、存储、查找、共享等服务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来完成,而随时可以向云平台里添加新的用户。

4 系统架构

图2 系统架构

其中,基础设施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如下:

(1) 基础设施虚拟化。

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核心是服务器虚拟化,可采用Xen VMM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Xen 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Open Source 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虚拟机器。采用Xen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基础设施变成一个资源池,简化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扩展。

(2) 应用程序虚拟化。

首先要对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对主要的实体增加医疗机构的属性,使得医疗信息系统可以为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共享使用。通过SOA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SOA与SaaS被称作挛生姐妹,SOA与SaaS是现代软件服务领域的二架马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其核心是共享。SOA是实现SaaS平台的最理想的软件架构。SOA架构的核心就是模块化,模块之间松散耦合,资源共享。采用开源SOA项目Mule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 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Mule ESB是MuleSource推出的产品。

5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也就是实现软件即服务(Saas)。

建设统一部署、资源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需要对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首先,要让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多机构共享模式,这个改造会涉及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与实现。其次,建设云服务平台门户,门户为个人和医疗机构提供基于Internet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访问模式。再者,为云服务平台设计计费模块,实现按使用付费的商业模式。将医疗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为云服务平台是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2) 实现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

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同时为多个医疗机构服务,保存多个医疗机构的数据信息。一旦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提升云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要在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连续性,这也是本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6 结束语

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点极为明显,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使用云计算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它能实行方便而快捷的医疗服务,及时提供病人的各种数字医疗信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化问题势在必行。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面向居民、医疗机构等提出了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可以有效解决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Cloud computing\[EB/OL\].http:∥省略/ show.aspx? id= 65& c id= 17,2009-01-19.

\[2\] 李树波.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0(12).

\[3\] TAKEHARU SONODA.Evolution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olutions FUJITSU Sci\[J\]. TECH.J,2011(1).

\[4\] Cloud Computing and health information leah C. osterhaus\[EB/OL\]. ir.uiowa.edu/bsides/19,2010.11.

\[5\] 张工.浅谈云计算及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12).

\[6\] 胡新平,张志美,董建成.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医疗信息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

\[7\] NEIL BUSIS.Mobile phon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neurology\[J\]. Neurologic Clinics,2010(4).

\[8\] HAK JONG LEEA. Ubiquitous healthcare service using zigbee and mobile phone for elderly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9(3).

\[9\] KEVIN PATRICK.Health and the mobile phone\[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8(8).

\[10\] 陈琳,郭凯.论3G通信系统在社区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Care Services Platform of Mobile

Technology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第7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李女士前段时间得了胸椎错位住进医院,她在办理入院登记的过程当中,医院工作人员将她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多项基本信息都输入了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其后,她在骨科门诊就诊时,医生已经从网络自动获取了其前录入的相关信息,医生在检查完李女士的病理情况后,又补充了相关信息: 包括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并开出医嘱。

这样,李女士的一切相关信息都已经录入信息系统,李女士每天吃什么药、什么剂量、什么吃法,都非常明确。出院时,李女士还可以查询在住院期间整个治疗过程用了什么药,采用了什么治疗手段等。

也许李女士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先进的住院信息系统,正是电子病历最典型的功用所在。

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病历的使用正成为一种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子病历?它能给医疗系统带来怎样的变化?患者究竟能从中得到何种便利?在建设推广电子病历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假如李女士出于某种主客观原因,想换一家医院,那么她在前一家医院的所有住院信息,可否方便地共享给第二家医院呢?

电子病历好处多多

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电子病历就是将纸质的病历信息输入电脑中,其实电子病历并不仅仅是将患者的纸质病历简单输入到电脑,这一步仅仅做到了病历的电子化。据先联医疗系统软件公司顾泰来介绍说,电子病历是将就诊患者的所有基本情况、整个医疗过程,以及其他有关医疗信息,包括病史、各种检验检查和影像资料等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就可能实现共享、计算、统计、循征医学,帮助医生出主意,做研究和医疗。

就帮助医院出主意这项功能,顾泰来进一步解释说,开处方时,如有两种药明显冲突,电子病历开药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医生两种药有冲突; 电子病历还会对治疗进行全程记录,因此还可以提醒大夫对患者吃药的效果进行判断。比如像抗生素,服用若干天不起作用就该换,电子病历系统到时就会提醒大夫。对病人而言,这就避免了盲目吃药。这是电子病历帮助大夫出主意的典型例子,这项功能客观上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患服务、看病,减少了病人的开销。

此外,病历的电子化还意味着患者看病时再也不用带着厚厚的病历了,患者在这个医院看病记录的信息,换了另一家医院,利用网络同样能共享。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患者在不同医院进行同样项目的重复检查,为患者节约费用,也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电子病历最终要提供两种服务――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对个人来讲,医生根据个人的所有资料帮他解决健康问题; 对群体来说,是指跟踪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变化,政府或者公共卫生部门可以据此采取措施。

电子病历的好处毋庸多言,但是目前在中国发展却非常缓慢,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医院孤岛电子病历无法推广

电子病历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实现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范围越大,其发挥的效果就越大。只有这样,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看病,其病历都可以通用,医院也才可以广泛地获得医疗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医生医疗和研究。而要实现这种广泛的互联互通,一些基础建设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特别是管理层的支持。

但是,现实情况中,每个医院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顺义区医院信息主管李全福认为,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的是,国家从宏观的角度来规范电子信息化之后医院的规章流程制度。这样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才有章可循。

对此,顾先生表示赞同并认为,对于软件公司而言,由于国家对于医院电子化后相关的流程、规章、制度等并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在编写程序时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参考。所以各个做电子病历的软件厂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各个软件相互并不兼容。然而竞争很激烈,最后导致大家恶性竞争,形成多方共输的结果。

对于标准化,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屈建国教授认为,标准化问题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实行中最大的难题。医疗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信息的整合,实现共享。但是如果每个医疗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那么肯定达不到共享的效果。此外,标准问题还存在于医院流程上的标准统一。屈教授解释说,如果要将医院工作电子化整合成电子信息,那么流程的确需要规范。比如,医师的遗嘱如何规范成电子化的文档。如果形成不了统一规范,是不利于信息整合、查找、共享的。屈教授认为,目前医院信息化迫切需要国家从整体上来扶持、规范、引导,包括像医生的行为、医院的流程、医院的运作模式、医院间的关系等等。

此外,当前医疗市场也是很不成熟的。屈教授认为,一方面很多人对医疗信息化不够了解;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医疗改革过程中,面向市场的医院管理方式还没有走上正轨。也就是说,现在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如果医院竞争激烈到连每个病人都要力争,它就必须从管理上降低成本,这时候才会产生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不平衡也是医疗信息化进程的绊脚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县以上的正规医院有1800多所,加上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医院以及各种诊所就十几万的数量。因此各个地区、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如何统筹发展也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因此,在目前电子病历的现实推广背景中,李女士在前一个医院的住院信息,目前很难在第二家医院进行查询,作为进一步诊断的依据。

链接

国外推广电子病历也有难题

当前世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一种是市场主导。政府主导的有加拿大、德国、英国、丹麦、中国香港、瑞典、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采用市场主导的有美国、南非、巴西。

对于这两种模式而言,政府主导的好处是解决了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但是共享的内容很有限,凡是政府管的,驱动力不够,凡是市场驱动的,标准化又不够; 美国的特点是政府主导,产学研参与,政府做组织工作,利用产学研的力量,但仍然是以市场、产业为主。

第8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目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的必要手段,社区建设中科技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二是以社区办公系统网络化为主的软件建设,三是实现以社区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网络化为目标的社区服务。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安防产品等技术成果,有效地满足了市民集咨询、救助、服务、娱乐为一体的日常需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公共事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创建“三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技、信息、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2镇江正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镇江市正东路街道位于镇江市区东南部、毗邻古运河,是镇江市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辖8个社区。在社区建设中注重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重视安防产品、环保产品的应用和推广,采用网络宣传和服务方式,应用远程教育、电子阅览室等形式,配合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加强科技的宣传和普及。“十二五”时期,街道进行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普及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以社区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加强新知识宣传和新技术示范应用,实现网上网下的服务网络,把社区建成以数字化和环保型为特色的科技社区,让居民享受科技成果,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3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服务企业和居民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资源和工作流程,完成社区房屋、居民、办事、公文等各类资源的基础数据采集、整理和入库,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对已有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整合,建立社区综合业务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营运体系和居民信息互动服务系统,增加沟通渠道和提升服务水平。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3.1社区门户网站

建立门户网站,进行社区基本情况和服务信息的宣传,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3.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对社区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志愿者、计生对象、社区内企业、出租房、营业用房、物业等信息的采集及人工录入或者导入,汇集各类部门数据而成的综合数据库,在平台中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并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等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

3.3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实现社区的社区台账、社务公开、政务受理、协同办公等政务服务;社区老人关怀、宣传教育、求职招工、社区志愿者服务信息、民意民生调查等社区服务信息;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等方式,覆盖家政服务、外卖服务、教育培训、家电维修等商务服务。

3.4社区矫正系统

建立社区矫正信息数据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服务卡,通过移动信息平台--企信通,以短信群发的形式发送各类信息,可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心理矫治活动等信息的告知,更大程度地提高矫正效果和监管效率。

3.5信息互动服务系统

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结合社区服务工作的各项功能实现服务人员与居民的互动沟通,为社区服务人员和居民沟通架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及时方便地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将社区服务延伸到社区外,充分体现主动服务和居民关怀的理念。

3.6社区居民健康服务查询系统

通过与社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实现在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居民能够了解医疗保险的政策与制度,个人医疗健康咨询和查询医疗保险帐户信息,进一步保护和增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社区居民通过对系统的使用及熟悉,将普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7社区安防监控管理在社区已有的安防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方便、简单监视、控制和管理,社区安保人员可监控各个重点场所的现场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护社区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并可有效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和效率,最终提升社区的安全生活品质。

4社区信息化建设意义

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在社区建设中达到了以下目的:

(1)信息化建设为社区管理基本信息提供整合分析的平台,为基层的服务人员提供一个管理的平台;为社区住户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人员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可通过网络、计算机、手机等信息化设施,便捷地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和与居民间的双向沟通,使居民能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信息化手段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可通过实时监控设施,做到实时监管。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服务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达到全方位社区服务目标。

第9篇: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区域医疗一卡通服务如今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厦门模式”建成后,成为了样板,云南昆明、海南三亚、河北石家庄、山东淄博等城市,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体系时均采用了相同的方式。而在2009年,福建也在全省推广了厦门市的医疗一卡通服务。

厦门市卫生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中海总结说,“厦门模式”是从惠民、惠医、惠政、促业的角度,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了相对完整的医疗协同服务,为居民建立起了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终结的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

2007年前后,在厦门市卫生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孙中海和厦门市各大医院的信息化负责人聚到一起,组建了一个团队,集思广益,最终勾勒出了最初的方案,各医院CIO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的实现,并分头推进各自医院的工作。

这个团队的分工合作一直延续到现在,推动了厦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的历次创新。

一卡通服务说起来简单,实施并不容易。市民在某家医院办卡就诊,医院的系统识别的就是这张卡,而市民在这家医院产生的所有病例信息,都要通过这张卡来调取。

一卡通需要所有医院的系统都可以识别同一张卡,并且通过这张卡,能够调用市民过往在各个医院所形成的病历信息。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最早满足的是医院收费和财务需求,后来因医疗业务驱动,许多医院逐渐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系统集群。这些系统由不同的供货商建设,数据的一致性和互通都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是不同的医院。

厦门市卫生信息中心首先建设了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与各个医院互联互通,将市民在各个医院的就诊信息集合起来,市民用一卡通就诊时,各机构直接从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上调取数据即可。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是市民在这个平台上的唯一身份识别和索引,市民的身份证信息也与之进行了绑定。

“整个平台的建设是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储和共享为驱动的。”孙中海说。

2009年,该平台整合了妇幼、公共卫生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民营、公立、部队等不同体制,医院、妇幼保健等不同类别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市民健康信息共享。最终,完整的市民个人健康档案包含了市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信息,如门诊、住院、体检、妇幼、社区、疾控、慢病、血液等各种数据。

目前,厦门市常驻人口大约为370万人,其中350万人在平台上拥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厦门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平均每月共享3万人次以上健康档案。

市民就诊时,医生可以快速了解到其过往病史,治疗方案、检查、检验、用药等信息,包括医疗影像数据。一方面,医生可以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治疗经验,降低误诊率,例如异常的健康数据都会在系统中标红;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疗行为,系统会提醒不必要的重复用药、检查和检验。

据估算,平台每年为厦门市患者节约的诊疗费用大概有2000多万元。孙中海认为,传统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均是以业务来驱动的,而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则实现了以居民为中心;以前信息化主要解决的是医疗业务的需求,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服务的是市民一生的健康。

云上的医院

技术浪潮汹涌向前,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按照厦门市云计算规划,孙中海和他的团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建设厦门市健康医疗云平台。简而言之,孙中海和厦门医疗体系的CIO们,希望厦门市的卫生信息资源实现深度共享。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庞大计划,不仅仅是要将已有的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迁移到云上,这朵云还要成为厦门市社区医院、公共卫生、大型医院等机构以及相关医疗应用的数据中心,为医疗机构提供计算能力,乃至IT系统,并为市民打造大量医疗创新应用。

从2013年开始,厦门市要求新建医院和中小型医疗机构的IT系统,全部纳入和迁移到了云平台之上;同时,各大型医疗机构的非关键业务,如网站等也都接入云;此外,大型综合医院的备份系统也统一由云平台提供空间。

孙中海说,健康医疗云大幅度减少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和运维成本,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医院信息化体系的安全性。

他算了一笔账,厦门市第三医院和海沧医院在规划中,需要为这两家医院的机房建设、硬件投入等花费近2000万元,而后期运维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也很高。现在,两家医院的IT系统纳入到了云平台,只要按需购买空间和计算能力即可。

厦门市健康医疗云一期资源池拥有1000多个vCPU、2000多G内存、100多T影像存储空间。据估算,已经迁移到云平台之上的IT系统,之前总和需要1132个vCPU,5872G内存,而进入云之后,只需要400个vCPU,1000G内存。半年运行时间,包括机房等基础设施在内的硬件投入费用节约超过了20%。

在将基础设施云化的同时,云平台也为基层小型医疗机构提供了整套的IT解决方案,以提升它们的运营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基于云平台建成的公共业务软件有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等级医院评审系统、医疗智能库等,孙中海说:“标准化的应用节约了医疗机构的软件成本,快速满足了基层医院的业务发展要求。”

改变传统就医模式

以厦门医疗卫生行业云为代表的众多公共医疗平台也逐步纳入到了云平台之上,大量创新应用被开发了出来,市民传统的就医模式被改变了。

厦门市引入了“导航式就诊”的概念,围绕“诊前”、“诊中”、“诊后”三大环节对医院一系列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具有全时预约、全科预约、全程预约特点的厦门市门诊预约统一平台,就是这样的应用。这个系统好比是各家医院的“排班系统”,精确统计了所有医院医生的排班,并将其转化为号源,放在了云平台之上。

市民无论是就诊,还是检查、检验,预约挂号的时间也都精确到分钟。“实际上,市民按预约时间就诊的误差不超过15分钟。”孙中海说。

平台开放了电话、市民健康信息网、现场自助、互动电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预约渠道,市民不论通过哪个渠道,都能够预约厦门市任何一家医院的号源,预约一旦成功,就会收到短信提示。

其中,96166电话不仅7×24小时服务,还提供了闽南语和英语热线,并实现了与网络和现场号源的同步,如果患者在预约时得知某个医生已经号满,也不需要重复拨打电话,系统会向其推荐其他医院同类型专家的号源。

分级诊疗和诊间预约体系的建立,被看做是厦门卫生管理体系极为重要的创新举措。很多患者得了小感冒也会去大医院看病,而且会预约顶尖专家的稀有号源,其实他们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服务。在厦门,一些专家的号源不会向社会开放,患者首先需要到社区就诊,社区医生觉得有需要才会为患者预约这些专家。这样既节省了患者的就诊费用,也缓减了稀缺医疗资源的供需压力。

从全市就诊一卡通到所有医院的统一预约挂号,厦门市改善市民就医体验,优化就诊流程的步伐并未停止。

医疗费用预缴金全市医院共享平台改变了市民传统的就诊缴费流程,实现了医疗就诊预缴金在厦门全市各医院的统存、共享、通用。过去市民就诊,在某家医院存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这家医院,平台上线后,这些钱可以在任何一家医院使用。

孙中海说,在厦门,市民的卡里只要有200元钱,基本上就能满足一次看病需求了,就诊结束后,市民可在自助设备上结账、取药。如果医生要求检查、检验,卡中余额不足的话,市民也可以通过现场预存、银行转存、手机转存与支付等方式存款。在各医院的药房、检查检验、收费处等地方,市民都能够找到自助设备,存款或结算。

他还描述了一个应用场景,孕产妇需要频繁做产检,而又行动不便,现在将钱存好后,她们每次预约医生就诊后,就可以直接离开,下次来检查再到自助设备上结账即可。

健康医疗云

在孙中海看来,厦门市健康医疗云平台的建设,除了降低医疗系统的IT成本,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市民在享受云平台便捷服务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健康的管理,从而提高厦门市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而且还需要时时监控。传统的方式是要求病人养成良好的自检查习惯,在身体不适时,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

对于此类慢性病,厦门市采用了与传染病管理相似的模式,建立了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在云上打造了糖尿病、高血压管理登记报告系统,只要医院发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立刻会将信息推送到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医生即可在日常及时管理市民的健康,市民也就获得了全程的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

心脏病发病时如果得不到快速的救治会非常危险。为此,云平台上搭建了胸痛远程监控与管理服务平台,一旦患者胸痛拨打120,急救车接到患者后,其心电图等身体指标就会实时传递至心脏中心,该中心也与其他医疗机构实现了互通,能够获得这些机构中胸痛患者的实时信息。心脏中心将在线指导胸痛患者的抢救,同时也为胸痛患者的入院提前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及时抢救。

“真正要想将市民的个人健康管理好,光靠医疗卫生机构是不够的,平台上还需要引入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来帮忙,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促进信息化消费。”孙中海说。

厦门健康医疗云,也为各种平台的接入提供了接口。

目前,厦门市卫生局与厦门市保监局合作,在市民授权的前提下,通过健康信息共享与查询,已实现了3000多例的健康理赔服务,2000多例健康险承保服务,缩短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时间,降低了其工作成本,保险公司人员不用再奔赴各大医院复印病历了。

此外,厦门还搭建了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各类健康管理终端可以与其互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