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文以运输包装教学改革为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当前运输包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试验环节老旧、课程设计纸上谈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计算机虚拟技术和网络为基础的运输包装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运输包装;教学改革;虚拟实验室
《运输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必修课,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利用相关技术使得包装件的损坏减小或者降到最低[1]。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包装动力学理论基础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通过开设此门课程,使得学生掌握运输包装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使其具有能够独立设计产品运输包装系统的综合能力。因此,《运输包装》课程是完成包装设计、保护产品的重要环节。当前,各个高校的包装工程专业均开设《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模式不尽相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对《运输包装》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现状
《运输包装》课程一般由讲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构成[2],目前各高校《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陈旧;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第三,教学手段落后;第四,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第五,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2.解决办法
利用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其融入到《运输包装》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手段先进化、考核办法科学化。
2.1教学内容生动化
2.1.1课堂教学
2.1.1.1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课件利用幻灯、动画和视频三种手段,制作《运输包装》教学课件。
首先,采取模块化教学[3],将《运输包装》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即缓冲包装设计、运输包装容器设计、集合包装设计及物流系统设计。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课件。如集合包装设计模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集合包装,很难理解集装箱内包装件堆码方式与装箱率的关系,因此,在这一模块中引入“集装箱装箱优化设计”软件,用视频演示和软件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其次,根据每一章节的特点,教师设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讲解[4],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1.2建立QQ、微信学习群
课下加强学习交流。当前,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学生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这一特点,由专业课教师组织建立运输包装教学QQ群和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应往届的大多数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由教师负责管理,针对运输包装知识进行主题讨论,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课下提问不方便的问题,又能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仅了解了课堂所学,还能通过往届学生的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在手机中玩”转变成“在手机中学”。例如,本校12级学生在复习考研试题时遇到了一道纸箱抗压强度计算的问题,通过在群里跟教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最终很快把问题解决。
2.1.1.3引入辅助软件
《运输包装》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纸质教材讲授加实验室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运输包装设计实际工作中已不再运用公式计算校核最终完成设计,取而代之的是相关辅助设计软件。比如,PRO-E,SOLIDWORK等软件应用与缓冲衬垫设计中,能很好地完成衬垫各种结构的精确设计,为准确开模做准备。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发了托盘码盘优化和集装箱装箱优化软件,在提高码盘率和装箱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软件在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在运输包装课程中添加上述辅助软件的教学既是就业需要,更是包装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1.2实践教学
2.1.2.1引入虚拟动态仿真实验室
[5]针对当前学校资金紧张,多数学校无法购买相应试验设备,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其试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引进或开发运输包装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以虚拟身份进入工厂车间,熟悉各个环节的试验工序,并掌握相关工作原理,既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很好地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如本校针对食品包装特色,建立了啤酒加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以工人身份进入虚拟车间,了解啤酒的生产、灌装和包装等工序。
2.1.2.2建立实习基地
一般包装工程专业院校均开设有“生产实习”,每所学校的实习时间不同,效果良好。本校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开设在第五学期,为期一周。以指导教师联系相关企业,并建立实习基地。一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食品加工等三类企业。在进厂实习前,均进行实习动员会,并要求学生针对运输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等课程内容写出相关问题,待进入工厂时进行现场解决,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2.1.2.3将实际问题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多数高校均设有运输包装课程设计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均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根本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利用学校教学实习的阶段,学生深入工厂,去参观并不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去亲身经历解决包装问题的过程,即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2.2教学手段先进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课上教学和课下交流中,均使用多媒体课件、工厂视频以及动画动态仿真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专业的特色,拓宽视野。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完成某件产品的整体运输包装设计,包括缓冲衬垫、运输包装容器以及集合包装的平面三视图、三维立体装配图,并进行纸箱或者纸盒打样。
2.3完善考核体系
《运输包装》课程分为课堂教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一般院校均将课程设计部分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进行综合考核。在课堂部分考核中,多数学校“一卷定输赢”,以AB卷形式进行考核,而课程设计部分则以课程设计说明书为考核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死板,无法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或程序,建立《运输包装》试题库,该试题库分模块建立子试题库,每模块设置不同的题型,并将其划分为难,较难和容易[6],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进行完善。每次考试选题,由计算机随机选择,并权衡难以和知识面的涵盖广度,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试题。建立试题库后,可以解决教考不分离造成的主观性,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其次,课程设计部分,采取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答辩两个环节进行考核。课程设计说明说占60%,答辩粘40%,答辩不及格,整个课程设计不合格。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互相抄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立,雷桥.《运输包装》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5-136.
[2]李国志,李文凤.基于课堂单元的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运输包装》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209.
[3]吕幼军,张蕾,孙彬青,等.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初探[J].上海包装,2013,5(4):58-60.
[4]高文华,王建清,吕幼军.改进《包装材料》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包装世界,2013,5(4):52-53.
[5]王莹,王宝中.包装工程运输包装虚拟实验室建设[J].河北能源职业学院学报,2012,47(4):60-62.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技术;整体素质
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若想在社会立足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足够高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关键在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建设的水平高低。由此,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中可见一斑。在此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此适应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即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对有关的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来不断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过程。
一、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重要性
1.如果说科学技术代表第一生产力,那么信息化则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愈演愈强,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水平。通过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企业还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的合作项目,改善管理结构,使其自身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在信息化的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当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是非成败的关键因素。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能够加强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掌握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最新动态,以便企业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社会经济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传递和交流主要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来实现。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谁能更快、更准、更高效地实现与外界信息交流,谁能第一时间获取全方位动态信息,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生存发展的机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匹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3.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加畅通
在增加员工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相互了解相互合作,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发展企业“家”文化,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工作效率。
二、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重视度不够,并未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不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也能让企业继续发展下去,并且自身管理环境和经济能力无法满发展需求,存在资源投入不足、有关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现象。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重要性,但未能广泛进行应用。在库存、财务等方面投入较多,在生产、供应、经营销售等诸多方面投入较少。这种模式,虽然能解决某些环节的某些问题,但同时又使得资源不能达到充分有效利用、信息交流不通畅、各个环节衔接较差的情况频繁发生。
三、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建议
1.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时代背景,制订合理发展计划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企业更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握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在明确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目标、前景和使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产业链结构,突破生产经营瓶颈,实现企业的均衡发展。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员工在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任何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因素,员工素质更是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员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工作效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为后续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以及企业未来内部培训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企业的当代建设和未来发展。
3.加强企业内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管理运作机制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也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应该摒弃原有的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的错误观念,在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针对既定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项目管理,有规划地组建相关技术管理团队。同时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准备工作,把每一步都落实到实处,实现资金透明化,确保资金设备到位。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日益加快,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只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邹申.浅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
[2]周玲.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2(1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大学英语 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持续推进,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从而将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由传统的注重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转而变为加强学生的视、听、说能力的锻炼。因此除了传统课堂的教师口授教学模式,还应当增设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新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技术手段教育方式。例如英语语音实验室的建立,能够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研究了利用网络教学软件辅助学生加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极大的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从而真正有效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英语教学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
计算机服务器是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的主要载体,是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基础保障,因此对于网络课程教学而言计算机服务器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计算机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十分重要。第一,最基础的计算机服务器维护必须要确保,对于操作系统的正确安装。第二,进而再确保正确安装相应的网络教学软件,并安装相应的病毒查杀软件,最终完成了安装工作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系统调试。第三,将正确完成安装之后的计算机服务器系统制作一个一键GHOST的备份文件,从而以防万一出现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以后能够及时的恢复正常。第四,用病毒查杀软件进行定期的病毒查杀,并将其定期升级,完善漏洞补丁。第五,对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也要进行定期的备份,最好做到实时备份,以免降低系统感染病毒之后所带来的数据丢失损失等。
2语音实验室网络的维护
对于语音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而言,感染病毒是其最大的困扰难题,特别是复杂多变攻击性强的新型网络病毒,一般会导致语音实验室的网络出现短暂的断停,严重时将会导致语音实验室的整体网络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网络中断。不论出现何种程度的网络问题,都将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难以接受,可能致使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由于网络问题,导致数据无法保存,相应的习题内容只能重新来过,难免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了来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针对语音实验室网络中的一些常见病毒,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网络维护方法:第一,对于语音实验室所接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全部安装网络保护卡。第二,为了规避一些通过USB接口进行病毒传播的方式,在语音实验室内禁用U盘等具有USB插口的设备,若实际需要必须接入时,安排一立的机器对于所要使用的USB接口设备进行病毒查杀,防止其传播病毒。第三,在对于英语语音教学实验室的接入网络设置上,对其只接入只能浏览校园内部网络的服务器之中,而不能进行互联网的浏览。从而避免学生因为浏览网页而导致网络病毒的入侵。第四,语音实验室的接入网络若同其他教室的网络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之内,在感染病毒电脑危害扩散之前,应当及时的发现中毒电脑,进而对其进行一键GHOST的系统备份还原从而将危害降到最低。在此笔者推荐安装AntiArp抓包软件,其能够通过流量分析,及时、准确的发现网络中任意一台计算机的不正常流量,从而有效控制病毒的扩散。
3语音实验室的管理
3.1使用刷卡上机的方式控制上机人数
很多学生往往平时不来语音实验室上机自主学习,而一旦到了学期末要进行学分考核时才急急忙忙的来语音实验室进行突击学习,从而导致学生人员扎堆问题的发生。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是,平常语音实验室的资源严重闲置、浪费,而到了学期末要考核时又显得语音实验室的机器严重不足,并且这其中还会引发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有学生提前占座,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赶进度、追效率采用一些加速软件,不合理的加快学习及做题速度,而往往这些软件中存在大量的计算机传播病毒,又会导致语音实验室的网络瘫痪,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采取使用刷卡上机的方式来控制上机人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来语音实验室,所以采用刷卡上机的方式给予每名学生每周5小时的免费上机时间(满足学生的上机课时需求),每周末清空过期之后将不能累积,从而使学生的上机时间能够得到平均分配,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期末学生扎堆的现象。
3.2语音室值班人员的管理
在开放语音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要配备值班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问题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解答。对于许多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进行英语学习的自主上机学习的确存在一些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对电脑不是特别的了解,对于此类学生而言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其接受过程必然更慢一些,对于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讲解的,有关自主上机学习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实际自主上机过程中肯定还是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指导。
4结语
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适当、合理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的细节方面,着重阐述了英语教学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以及关于如何进行语音实验室网络的维护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和相应的具体方法,主要由使用刷卡上机的方式控制上机人数,以及通过加强对语音室值班人员的管理等方式。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企业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组织活力的源泉。管理的不断创新,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一种“导轮”的作用。我们的企业只要制定适合自身的知识管理战略,努力在信息网格技术基础上进行管理创新,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有可能取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断求得创新发展。
知识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解决企业的问题而利用知识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按照美国学者马麦德和霍顿的观点,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最后阶段,是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而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的新的管理领域。它要求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对于知识要素的管理,要远比单纯的企业管理来得重要,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析,跟踪最新科学技术,调研外部环境和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等。由于知识能够被迅速复制和分配,所以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其学习的能力,即从已有的知识尽快产生出新知识的创新能力。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企业形式,全新的组织结构,全新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全新的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是为知识资源的开花结果去创造条件,只有不断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知识创新能力的相互结合,才会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企业知识管理的支撑――开发信息技术
由上不难看出,企业的知识管理是要把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调研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服务,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营战略。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信息的管理,认为知识作为对象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识别和处理,能够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二是对人员的管理,认为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正因为信息技术是用以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所以在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全面渗入经济领域的情况下,这些信息技术加上迅猛发展的因特网、企业的内联网(Intramet)、数据库技术等,就成了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
2企业运营系统的设计――重组业务流程
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业务流程的设置如果不适应情势的变化,就会运作不畅,效率低下,因而要根据市场需求对运营进行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构造,即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或称为企业重组。其实质就是对传统的分工理论重新加以审视,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起来,实行流程管理。而信息网络技术则是这种作业重组的有力手段和工具。
2.1重组依据
其一,Inranet技术的兴起,沟通了企业内部各成员与各部门之间的实时联系,各成员可以直接从职能管理部门获得管理指令信息和反馈信息。这样,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就不再是封闭式的金字塔型层次结构,而呈现一种相互交错沟通的分布式网状组织结构。在Intranet作用下,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将由单向的“一对多”模式转化为双向的“多对多”模式,信息无需经由中间环节便可到达沟通的双方,信息反馈也更为及时。这种新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网络技术带动了数据库的发展,各职能部门通过网络能实现快捷的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二是网络技术能使中间管理层获得更多直接的信息,减少了内部摩擦对运作效率的影响。其二,Intranet作为对外联系的窗口及营销运作的重要途径,决定了营销的相当一部分内容要由它承担。网络主页的全天候服务及动态双向开放最新信息的功能等,是传统方式难以完成的。因此,在供需信息服务方面,可将原来的订货会、供销流程转移到网上,实现销售范围的拓展;在广告方面,可采用多媒体、动画、全方位产品信息分类、智能化查寻和促销方式等技术手段,在网站主页上展示产品的详细信息;在市场分析方面,则可利用网络的双向、动态等特点,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并及时反馈给整个管理层。
2.2重组方式
一是信息的传播正在演变为双向式的需求和传播模式,不仅是企业主动向客户展示自己的产品信息,而且用户也积极向企业索要有关的信息。这种与用户直接沟通、实现对用户的直接敏锐反映的方式,无疑会有助于达到快速反映市场的多边需求。二是未来的信息需求模式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需求及主动上网搜寻信息的特点,从而促进了推拉互动式供需模式的出观。一方面企业总会不断推出信息素材上网,另一方面用户也要经常从网上拉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技术;消防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599-02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普及,其几乎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消防信息化工作同样也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经常会遭受病毒、黑客等恶意攻击,致使网络安全受到影响,为了使消防信息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1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备及线路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以完善的网络软件为基础,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其主要功能如下:1)资源共享。其中包括数据库共享及应用程序共享等;2)数据通信。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3)协同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用范围可将其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按覆盖形式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及互联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分散式。
1.2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节省经费。通常类型不同的计算机在性能及价格往往相差较大,而网络设计者组建了一种为用户服务的服务器模型,它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廉价性,共享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和软件等资源,使整个系统的成本大幅度降低;2)可扩充性。当工作负荷过大时,只需相应地增加处理器的数量,即可改善网络的性能。
2 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1 消防信息化的内涵
消防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呼叫求助、卫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综合利用,并以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进行消防信息的采集、分析、优化处理及存储,从而实现消防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高效益、高程度、高效率的共用与共享。
2.2 消防信息化的作用
首先,消防信息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消防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还能够使以往的手工劳动强度得以简化,从而将消防救援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及时、快速辩解,增强了防火、灭火效率;其次,消防信息化实现了消防工作的全透明化,使消防部队全体官兵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改善了消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和服务心态,拉近了基层与群众之间关系,使消防部队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再次,消防信息化在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使信息的准确性、利用度、一致性均有所提高,进一步规范了消防业务工作。
2.3 消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当前,我国的消防通信网络按照逻辑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级:①一级网。具体覆盖的范围是公安部消防局、各省、市、区消防总队及相关的消防科研机构和各大消防院校;②二级网。主要覆盖的范围是地、市、州的消防支队;③三级网。覆盖的范围是各基层消防大队和中队。
2)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主要是实现消防机构高效运行、快速反应以及消防信息共享的有效保障。安全保障体系应以确保消防信息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目的,并以此作为基础给应用系统提供可扩展的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在建设时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应以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前提,并能有效防止外来的恶意攻击和网络内部的人为破坏;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消防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如加密措施、访问限制等;③能够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如容错、容灾等;④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位网络应用提供方便;⑤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3 计算机网络及消防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1 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目前,许多常用的操作系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漏洞,而黑客通常都是利用这些系统漏洞侵入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破坏系统的目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问题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系统在设计时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或是缺乏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从而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其二,硬件配置不协调。由于在设计和选型时欠缺详细、周密的考虑,致使网络功能在实际发挥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从而影响了网络质量;其三,防火墙的局限性。虽然防火墙能够在一定程度阻止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但是却无法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一旦防火墙被人为扩大了访问权限,此时就会给黑客以可乘之机。
2)计算机病毒。是当前威胁网络信息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病毒是由编制者在计算机中插入的恶意数据程序,其主要功能是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功能,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病毒具有以下特性:破坏性、寄生性、传染性、触发性及隐蔽性等,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对病毒的防范。
3)黑客。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中的一些安全漏洞,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非法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比计算机病毒有过之而无不及。通常黑客攻击手段的更新速度较之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要快很多,这样就造成安全工具无法及时对黑客的攻击进行预防,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时常受到黑客的入侵。
3.2 消防信息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属于较为普遍的现象,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消防信息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缺乏行之有效地信息安全监控手段及网络安全设备。大部分消防计算机网络在兴建之初,由于欠缺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或是资金有限,致使网络在建成后,缺少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和必要地监控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对网内主机的全面监控。如光驱、软驱、并口和串口等外部设备的监控,至于主机方面则缺乏对运行进程的控制、安装与卸载软件等行为的监控等,一旦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控,都会给消防网络的安全带来较为严重的威胁;②对移动存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由于消防信息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的是物理隔离,而大部分消防官兵经常使用移动硬盘或U盘从网上下载、上传数据,这一过程不仅有可能造成移动设备中信息通过因特网外泄,而且还会使因特网中的木马及病毒很容易借助这类设备侵入至消防信息网络,并不断传播,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③缺乏控制违规外联的手段。由于消防信息网络内部的主机较多,分布情况也不集中,从而使每台主机都有可能成为外联的接入点,同时整个网络也因该点打开了接口,各种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则会借此进入到消防信息网络当中,轻则会导致消防机密信息外泄,重则会使消防网络瘫痪,严重影响了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
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消防单位都制定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却因为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及人员的监督管理,致使该制度形同虚设,难以起到监督、防范网络安全的作用。另外,各别消防单位在网络运行中,由于缺乏较为有效的应对保护制度以及安全检查制度,在网络遇到时安全威胁时,就采取消极的方法解决,如禁止使用、关闭网络等。
3)Web服务被非法利用。现在大部分消防单位基本上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并以此来提供各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消防法规、消防技术标准、产品质量信息和危险品数据等等,有的消防部门还针对辖区内一些重点单位在网上开辟了受理业务服务的项目,这样虽然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Web页面欺诈。攻击者一般都是通过攻击站点的外部,使进出该页面的所有流量都要经过他,在这一过程,攻击者以人的身份在通信双方之间传递信息,并将所有信息记录下来,然后从中挑选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造成威胁;②CGI欺骗。大部分Web页面基本上都允许用户输入信息,借此进行交互,而这一过程一般是通过CGI来完成的。如果CGI存在漏洞或是配置不当,则会被攻击者有机可乘,利用并执行一些系统命令,如创建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并通过管理权限开启系统服务、信息共享、修改主页内容或是上传木马程序等,从而给站点的安全性、真实性造成威胁。
4 消防信息化工作中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对策
4.1 技术方面的对策
1)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好比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门户”,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入侵,从而确保内部与外部之间安全畅通的信息交互。防火墙采用网络地址转化、信息过滤、邮件过滤以及网关等技术,使外部网无法获悉内部网的具体情况,并对用户使用网络有详细的记录和严格控制。
2)杀毒软件。主要作用是杀毒和防止病毒入侵。但有一点需特别注意,杀毒软件必须定期进行升级,使之达到最新的版本,因为计算机病毒始终都在不断更新,只有杀毒软件也随之不断更新,才能更有效地做到防毒、杀毒。
3)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是一种较为主动的安全防卫措施,加密实际上就是对信息重新编码,使信息的具体内容得以隐藏,资源信息经过加密处理后,其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4)入侵检测主要是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一种技术,是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而设计的,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的异常现象并进行限制,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5)访问控制技术。是对系统内部合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进行实时控制,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任意访问控制。指用户可以任意在系统中规定访问对象,优点是成本小且方便用户,缺点是安全系数较低。②强制访问控制。可以通过无法回避的访问限制来防止对系统的非法入侵,其缺点是费用较高、灵活性小。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可以采用两种类型结合的方法来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4.2 管理方面的对策
1)规范管理流程。网络的安全工作是消防信息化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化与规范化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说技术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那么管理则是网络安全最有利的保障。因此,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理工作,只有不断优化管理过程、简化管理环节、细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在达到信息化目的的同时,完善网络安全建设。
2)构建管理支持层。信息化本身属于异响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软件普及和人员培训的支持、工作流程再造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统一开展工作的支持等等。在实际工作,可以通过建立消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由各部门领导担任主要成员,下设具体办事部门负责网络的建设及安全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领导的重视,同时具体负责人还应具备协调和沟通各部门开展工作的能力,从而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应重点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如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审查,避免单独作业。
5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的应用,虽然使消防部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但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今后的消防信息化工作中,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加以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消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唐镇,谢书华.浅论消防信息网络数据存储的几种解决方案[A].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7).
[2] 李登峰.浅谈消防装备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A].2010中国西部十二省消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5).
[3] 许军仓.探讨怎样借助网络化技术推动消防工作[J].现代化科技传播,2010(2).
[4] 姚新,王立志,黄泽明.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A].2008年中国计算机信息防护年会暨信息防护体系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6).
[5] 傅永财,虑放,宁江.关于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0).
[6] 林琳,张斌,李海燕,等.军队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第十五届信息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9).
【关键词】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结合;计算机;实训系统
1.前言
随着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充分发展,在其不断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实训系统,对于现代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影响。虚拟技术能够使用虚拟机工具软件,将实体计算机建立成多台的虚拟机,从而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模拟出真实的网络环境,不仅能够有效扩展网络数量,还能有效建立起多个服务器,设置出多域结构的局域网络。
2.虚拟技术的相关情况
虚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在计算机科学之中,主要是通过组合或分区现有的计算机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等),使得这些资源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操作环境,从而提供优于原有资源配置的访问方式的先进技术。虚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物理形式上的各种局限性,提升各项资源的应用效果,当然,虚拟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有多种技术作为支撑,比如说存储虚拟化、系统管理工作、操作系统虚拟化以及资源管理和软件提交技术等方面。在传统物理机之中,操作系统主要是在硬件之上运行的,其中的一些应用性程序,在中断方式的引导下,能够逐渐获取到硬件的使用权限,这些硬件主要是网卡、硬盘、存储器并存以及控制器CPU等方面。操作系统在调度硬件工作的过程中,不同服务器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虚拟技术逐渐出现之后,使得现阶段的物理机模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针对硬件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之中加入了相应VMM(虚拟机监视器),这项设备主要负责硬件的调度和使用。在虚拟技术的应用下,能有效减少传统物理机的不足,提升硬件的总体使用效率。
3.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良好效果
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主要是能够将互联网中的各项分散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使其成为统一性的有机整体,从而能够针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化的共享,积极发挥各项资源的作用和优势。在网络技术之中,人们能够充分获取到所需要的各项信息,同时还能够提升运用信息的整体性能力,其中整合的资源主要是数据资源、知识资源、存储资源、大型数据库以及专家资源等多个方面[1]。将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有其良好的社会现实性。虚拟技术能够有效打破现实中的物理层面,使其转化为可用资源,而网络技术能够充分存储、整合各项资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将两者进行全面结合,对于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能便利人们的日常生产工作[2]。
4.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计算机实训系统
将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有着良好的社会现实性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实训系统,能够便利社会生产生活。
4.1计算机实训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计算机实训系统之中需要包含操作系统配置、链路层、数据收集、网络层、应用层以及传输层等。计算机实训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B/S架构,能够让使用者自行开展相应的网络实验,设计出网络拓扑结构,选择所需要的网络设备,最终绘制出相应的网络实验拓扑图。计算机实训系统使用者需要从自身的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资源,通常都是路由器、交换机以及主机方面,并按照基本的网络原理建构起相应的网络拓扑图,该项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将其提交给web服务器,由其进行后续的计算工作,如果拓扑结构是正确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路由关系计算工作,并下达相应的命令,逐渐构建起网络拓扑[3]。
4.2计算机实训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工作
4.2.1计算机实训系统前端的设计
针对计算机实训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涉及到的各项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积极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首先需要针对计算机实训系统的前端进行设计。在中,其AJAX功能主要是由客户端脚本和服务器组件共同构成的。AJAX使用的是JSON数据格式,这是一种轻型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格式,其中的结构主要是键值对。在计算机实训系统的前端中,使用网络拓扑图涵盖到网络层的接口信息,同时还需要包含设备之间的连线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有效提升了计算机实训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应用效果。在计算机实训系统前端使用的普通网络设备主要包含了路由器、交换机以及网络终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结构中还需要使用到相应的调制解调器[4]。其次,在web浏览器的运用之下,使得拓扑图之间分解成相应的JSON数据格式,发送到后台服务器之中,服务器需要针对JSON数据进行解析,从而获取到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在计算机实训系统前端使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的信息主要是虚拟主机的配置信息情况、路由器和交换机本身的接口信息等方面。最后,经过解析之后的数据能逐渐存储到数据库,直到数据系统全面执行各项实验之后,存储工作也能有效完成[5]。
4.2.2实验资源管理的设计工作
实验资源管理,是计算机实训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资源控制器在计算机系统之中的应用主要是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环境,配置相应的虚拟资源。计算机实训系统在总体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使用了RPC框架Thrift,它主要是通过已经生成的代码的,并实现了传输层和RPC协议层的总体应用。计算机实训系统设计过程中,将C/S结构应用在了资源控制器之中,因而后续的设计工作,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能够保证资源控制器和虚拟机控制单元的实际应用效果。想要有效提升调度服务器本身的处理效率,使用C/C++语言进行设计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使用Thrift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不同语言的通信效果[6]。在计算机实训系统设计过程之中,针对实验资源管理的情况进行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各个语言层进行分析和设计,提升资源控制器的总体应用效果。
5.结束语
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充分有效结合,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能够有效便利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虚拟技术能够将物理资源进行有效转化,而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这些资源的实际应用水平。因而将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充分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实训系统,将能体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计算机实训系统的设计工作之中,需要重点开展计算机实训系统前端的设计和实验资源管理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底晓强,张宇昕,赵建平.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的计算机网络攻防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47-151.
[2]徐孝春.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应用研究——企业云虚拟化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2.
[3]江魁,张园红,杨文玲.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网络仿真实验环境实现[J].中国教育网络,2013(7):36-38.
[4]朱辉,刘北水,李晖,等.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49-252.
[5]黄家玮,韩瑞,钟萍,等.基于Mininet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v.32;No.229(10):139-141.
关键字: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0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要向企业直接输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的合作模式中,就是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目前来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那么校企合作是否必要呢?他的优劣势在那。我们下面就来谈谈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
1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目前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要为了自身谋求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针对性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最大化的重视了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2)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者的结合共同创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真正意义上是把独立的和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有开设这门学科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性人才。(3)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普遍,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充分给企业完成了“造血计划”通过不停的人才输送,保证企业的活力,同时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校企合作的优势
目前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的授课和学生们的聆听记录所组成,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行短期的实践教学,在目前企业需要高要求的技术人才前提下,企业也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合作就这样应运而生,在我看来校企合作有两大优势。(1)第一,校企合作让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当前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这个大环境。信息化的到来让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利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网络应用已经全面伸向了全社会,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每个行业和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中,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共同培育动手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人才,让他们适应社会,只有了解和明白社会的导向,才能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双赢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的双赢,首先学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企业给学校提供设施和就业环境,这就让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在教育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企合作可以合理的利用现有设施来对学校的人才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可以让他们适应社会,并且,校企的优劣势互补,极大的节省了教育成本,同时培养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这对企业的“造血计划”也是不谋而合。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各自应有的优势,共同培育出了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3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有优势就肯定有其中的劣势,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其目的就是吸收大量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设备问题都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不乐意花更多的财力来进行校企之间的合作。(1)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展开是有计划和步骤的,学生在参加实习的时间应该按照学校规定的培养方案来进行的,不能随意调整,但是企业不同,他的用人需求是不固定的,在任务繁重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加入进来,但是学校却不能灵活的调整教学计划,就导致了无法给企业输送大量的实习生来完成生产任务,从而无法完成企业的需求。(2)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给企业输送大量学生进行实习时,其自身就出现了一个混乱的节奏,输送学生去进行实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进行就业,而是让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自身经验的一个过程,但是学校忽略了这个道理,从而出现了对实习单位挑挑拣拣,工资待遇不满意的情况,没有达到实习应有的目的。(3)在学生参与实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无法落实到位,学校根本无法判断学生的实习情况,只能通过微信,QQ等通讯手段进行了解,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全面,另外,企业和实习生往往不参与签订合同这个环节,在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结构,就导致了实习生对工作的消极、怠工不愿意参加实训的情况出现。
4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1)首先,学校要引进企业模式,吸引合作企业把一部分生产线建在学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顶岗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不会出现消极问题,这样即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工学交替的模式中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对实习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所学专业的认知态度,从而在实习过后进行专业必修知识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不停的再给企业进行磨合,企业也不需要担心人员不足的问题,即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也给企业提供了不同时间的人才需求。
一、引言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教学枯燥乏味,与实际脱离,教学质量及效果很不好。国内各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本没有。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实验条件不充分;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对于高职高专教学,教材编写中不合理处较多。
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1.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是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配置、管理与维护的理论与方法,拥有网络组建与综合管理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人才。
2.课程的教学目标。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计算机网络设备原理与使用方法、交换技术及配置方法、路由技术及配置方法、网络布线技术、网络服务搭建、工作站配置与管理、网络互连方法与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等,并通过网络系统集成案例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3.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知识概述,局域网设计与构建,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技术及配置,路由技术及配置,网络布线技术,搭建网络服务,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互联,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网络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网络系统集成案例分析。
4.基于行动导向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解决思路:重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搭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视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习任务的职业情景,保证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此外,利用一个网络工程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完整剖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有完整的认识。
解决办法: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一是授课时要与目前流行网络的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二是强化课程实验,从技术运用这个角度,针对某一重点的内容,完成一个设计性、应用性或综合性的课题,提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及运用。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资源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工学结合,适应社会。
三、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实施
学院本着工学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网络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及相关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教学需要,使学生得到了真实工程环境的综合训练。并且教学团队中的成员均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兼职管理学院网络,具有极强的实践工程能力。
1.精选教学内容。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相关教材都是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内容相对陈旧,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内容的选取,突出高职高专特色。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教学要适度,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典型应用案例,减少高职高专学生对于接收大量理论知识的厌恶感。
2.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传授计算机网络内容。针对不同知识点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小组或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引入现阶段较为流行的如碎片化教学、翻转式课堂等教学新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教学则采用项目化的方式,从实际需求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设定方案、动手实施及解决问题一系列的完整过程,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3.改变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方式,通过理论考试加实践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单一,不利于实践操作的考核。而实践操作考核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而且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就必须引入实践考核的方式,加入了实践考核成绩的最终成绩才能够更全面、更客观的展现学生最终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不管是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看,还是从学生网上评教、督导组听课、教师评课等情况来看,本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已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并且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使得我们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给计算机用户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会泄漏,甚至会给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一定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有所重视,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网络运用的安全性。我国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采取一定的行动,让网民可以安心上网。本文就是分析了在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保障人民计算机网络运用的安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可以减少网络带来的风险,更好的促进人们幸福生活。并对漏洞扫描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充分发挥其对网络病毒的抵制作用而且还能够修复相关的漏洞,从而保障网络安全。
1 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这几年,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越来越强,更好地促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我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搜集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联系沟通、工作,足不出户可通晓天下事,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威胁。比如人们在网上购物或信息搜集时,会填写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密,泄漏出去就会对人们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时会有新闻爆出相关人员因为个人信息泄漏,导致存款被盗。因此,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频出,这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引起重视,采取一定措施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使得人们可以安心、放心上网。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给人们上网带来极大地安全困扰,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会使得电脑程序混乱,造成系统内部瘫痪,有时还会造成人们本身已经准备好的相关数据的丢失,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麻烦。而且,现在还有一些恶意软件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一定的危害,破坏电脑系统内部正常运行,使得计算机内部混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系统死机等。总之,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非常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
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第一,计算机内部的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且这种机制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所以计算机内部机制的不完善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当中,防火墙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安全工具,可以给电脑用户提供一些安全保障。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它能够隐蔽计算机内部网络结构,使电脑网络结构不会轻易被识别。防火墙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联系过程中制造了一些障碍,使得外部网络不能够轻易地访问内部网络。但是,防火墙这一工具的功能还是有限的,它不能够阻止内部网络之间的联系,这样电脑系统内部网络之间就可以随便往来。防火墙对于内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是很难发觉的,这样也会给电脑系统造成破坏。还有就是系统的后门不是电脑内部传统的工具所能够考虑到的地方,这也是防火墙所不能够顾及的一个方面。系统后门容易被入侵,防火墙也很难发觉,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第二,电脑内部安全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电脑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电脑内部的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功能最大化,能不能使得安全工具使用效果的最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个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的影响,在使用安全工具的过程中要是没有使用正当设置,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第三,网络黑客泛滥,黑客攻击电脑手段不断更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电脑问题出现。我国网络的不断发展,电脑安全工具也!在不停地创新,但是,电脑安全工具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黑客攻击手段的更新速度。通常黑客对用户的电脑进行了攻击,然而,电脑的安全工具却不能够发现,更不用说采取相关的地质措施。总之,目前我国电脑的安全工具反应太慢,根本不能够及时处理入侵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