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第1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一、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大胆探索出一条适合罗洲村的路子

该村共有村民小组11个,村民2465人,耕地5400亩,长年来以种植大宗农作物水稻、棉花、油菜和部分传统蔬菜等为主。2001年,雷家祥被三岔河镇政府派到罗洲村负责全面工作,他熟悉村里情况后,便召集村干部商议,根据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村里以往种蔬菜有一定经验的资源优势,决定大力开发蔬菜,且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于是带领村干部上河南省的新野县,本省的汩罗市、南县、华容县等地考察,考察后大家一致认为种冬瓜比较合适,其产量高,耐贮藏,种植技术易被农民接受。

想成就一番事业,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是资金困难,当时罗洲村还是债务村,农户底子薄,村干部只好硬着头皮四处请求支援,在他们的说服下,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了肥料、种子、竹架、塑膜等生产资料的资金。但最大困难还是农民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农户觉得小面积种植冬瓜还可以,面积大了销售上会存在问题。村干部便上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在他们苦口破心地说服下,最终落实冬瓜种植户20多个,面积78亩。村干部们没有气馁,坚定信心,继续踏踏实实做好每项筹备工作。

二、把握技术 规模生产 打造出一村一品

2002年,罗洲村的冬瓜正式投入生产,村干部自筹资金以月薪5000元从外地聘请了一位种植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并签定了生产合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当年冬瓜喜获丰收,每亩(亩)产量达到9000kg,每千克市价0.48元,亩产值4320元,除去亩成本780元(肥料、种子、竹架、塑膜,不含人工),亩纯收入3540元。种植了冬瓜的农户乐开了花,没种植的农户眼巴巴。2003年,很多农户纷纷要求种植冬瓜,种植农户达到70户,面积增到270亩,这年亩产量达到10008kg,每千克市价为0.68元,亩产值6805元,亩纯收入 6025元。2004年,冬瓜面积急增到1000亩,亩产量10050kg,每千克市价0.4元,每亩产值4020元,亩纯收入3240元,虽没有前两年好,但比种水稻、棉花、油菜强多了,一些没有种冬瓜的农户,他们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罗洲村的冬瓜面积就发展到了3050亩。2006年,该村的农户都种上了冬瓜,面积达到5212亩,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9年后,由于种植冬瓜年数久的地需轮作,面积调减了200来亩。十年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还是2011年,亩产量达到11001kg,每千克市价为1.4元,每亩产值15401元,亩纯收入达到14621元。罗洲村的农民富了,村干部笑了。

每年亩成本均在780元左右,十年成本就以780元计罗洲村的瓜农经过十年的摸索,已成功总结出一整套栽培技术,他们采用的栽培模式是以架冬瓜为主,占总面积的95%左右,还有5%左右的地冬瓜。现将架冬瓜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为:

一是品种选择。该村选择的品种是广东黑杂冬瓜、广东青杂一号。

二是育苗。营养钵育苗。苗床地应选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每亩大田备1.2m宽、8m长的苗床即可。苗床土用50%多菌灵粉剂50g+腐熟人粪尿75kg充分拌匀,覆盖薄膜沤制一个星期后制钵,每亩大田制钵1200个。播种。在4月26日至5月5日抢晴天播种,每亩大田播种量为75~100g。播后及时覆盖1cm厚的干细土,再用喷雾器将床土喷湿,然后盖膜。苗床管理。出苗50%~60%时及时升膜架拱,拱上盖稻草。遇大晴天应敞开两端的膜,以通风透气,防止烧苗。当苗出2~3片真叶时,晴天晚上敞膜炼苗,雨天仍覆盖。子叶平展时,及时用半量式波尔多液防苗病,现3~4真叶后,用赛虫清防治黄守瓜、蚜虫等。

三是大田管理。选地整地。选用未种过瓜类的新地,垄面按南北向分厢整垄,垄宽包沟2.1~2.2m,厢沟深30cm,腰沟深35cm,围沟深40cm,做到雨住田干。适时移栽。当冬瓜苗龄达25~30d时及时移栽,每亩栽800株,行距85~90cm,株距70~73cm。采用制钵器打孔移栽,坚持大小苗分开栽。移栽后每亩大田及时用敌克松粉剂50g+802三支+尿素1.5~2kg对水淋定根水。埋施基肥。移栽一星期后,在垄中间抽20cm深的沟每亩埋施俄罗斯复合肥60~75kg、氯化钾15~20kg。搭架引蔓及整枝。当冬瓜蔓有22~24片真叶或蔓长达1.6~2m时打桩搭架,方法是:在株距中间用打眼器打孔30cm

深,然后栽桩夯实,桩栽好后在离地面95cm高处用布条系“牵手”,每亩用3m长的竹尾720根以上。当蔓长到22片真叶时开始整枝,每片真叶节上长出的分枝应全部摘除。主茎上长出的雌花只留26~28片真叶节上的2个雌花(小冬瓜),其余全部摘除,当2个幼瓜长到0.5~1kg时,选择生长健壮、外形好的瓜留1个,另1个摘除,这样就形成了“一蔓一瓜”。当瓜长到1.5~2kg时开始吊瓜,用布条缠绕瓜蒂2~3圈打结吊在“牵手”中间。病虫防治。为了达到无公害要求,在用药上绝对不允许使用高剧毒残留农药,并且严格控制农药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冬瓜病害大田生长期间主要有疫病、蔓枯病、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疫病可用5%仙星乳油600倍液喷雾;蔓枯病用77%可杀得500倍液喷雾;叶斑病可用百菌清100g+叶病康100g对水喷雾;霜霉病可用瑞金霉防治;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叶斑净1000倍液喷雾。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蝽蟓、瓜蓟马、瓜绢螟等,斜纹夜蛾可用5%抑太保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蝽蟓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600倍防治;瓜蓟马在座瓜前用25%扑虱蚜2000倍防治;瓜绢螟用辛硫磷800倍液防治。采收与贮藏。为了提高亩产值,可将冬瓜贮藏1~2个月后再出售,这样产值可提高70%~80%。需贮藏的冬瓜在霜降前采收,采收时应特别小心,不能有损伤。在采摘前将瓜藤全部剪掉,然后每亩用氯乳铜100mL+防腐剂10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待药液干后小心地将冬瓜从“牵手”上解下,轻拿轻放。该村贮藏冬瓜采用的是自搭棚,具体方法是:棚高2m,宽5.8m,长度视情况而定,栽好桩后,用4.5m长楠竹片两两相向架拱,竹片间距0.6m,架好拱后,先用遮阳网覆盖,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厚薄膜。拱好棚后,每10m长的棚用呋喃丹1.25~1.5kg撒在地面上以防虫、防鼠害,然后铺一层地膜,最后在棚内用消毒剂整体消毒。冬瓜入棚摆放时每行用5cm粗的草绳2根垫底,以利通风透气,每棚摆放6行,紧靠棚两边的一行码3层冬瓜,中间的码4层冬瓜,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可贮藏60d左右。

三、搭建桥梁 疏通渠道 培养了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

罗洲村的村干部为了冬瓜销售可谓是呕心沥血,费尽了千辛万苦,他们跑遍了全国20多个城市的蔬菜市场,还有省内的糖厂、超市。另外,还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经纪人队伍,使该村冬瓜在销售上形成了4条良好的通道:

一是外地客商上门采购。该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全国20多个省级城市的大型菜市场建立了良好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广州的江南、虎门菜市场,武汉的白沙洲菜市场,长沙的马王堆菜市场等等,每年冬瓜收获季节,他们会如期而至。近几年来每年以这种方式销售的有2万t左右,占总销售量的40%左右。

二是通过经纪人销往全国各地。十年来,罗洲村部出资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经纪人队伍,其中参加省市工商部门主办的农村经纪人培训班,且获得资格证书的有31人。他们长年奔走于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收获了相当丰厚的利润。如:2007年本村经纪人彭伍兵,收农户冬瓜200万kg进行贮藏,冬季再卖出去,赚纯收入65万元。像这样的经纪人还不少,近些年来他们每年为本村销售冬瓜2万t左右,占总销售量的40%左右。

三是直销糖厂进行加工。多年来,罗洲村与邻近县市的几家糖厂鉴定了长期合约,使一些滞销瓜和地冬瓜有了很好的出路。在冬瓜的采收期,一些畸形瓜、小瓜和地冬瓜(不搭架的瓜)由于外形不规则,市面销售困难,瓜农们就分开采收,然后将这些滞销瓜销售到邻近县的西洞庭糖厂、鼎城中河口糖厂等,年销售0.75万t,占总销售量的15%。

四是采用基地+大专院校、基地+超市对接方式进行销售。罗洲村的冬瓜生产现在已成为湖南泰鹏农商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在该公司的搭建下,该村的冬瓜直接送往省城各大专院校和步步高超市。近年来每年送去的冬瓜有0.25万t左右,占总销售量的5%。

四、成立协会 注册商标 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罗洲村的冬瓜面积现在已经达到最高值,亩产量稳定在10000kg以上,瓜农们对冬瓜的栽培技术也已熟练地掌握。村干部对冬瓜生产便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大的目标,他们要让罗洲村的冬瓜不仅走进全国各地,而且要走出国门。

在2007年12月,在村干部的奔走之下,成立了“安乡县湘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成员有158人,行管人员有12人,注册资金211万元,这样罗洲冬瓜就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协会成立后,会员们觉得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必须改良品质,向质量要效益。于是从2009年开始,该村在冬瓜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蔬菜的要求发展。2010年,罗洲村的冬瓜通过湖南省农业厅的审定后,认证为无公害蔬菜,同时又以“罗洲冬瓜”为商品名注册了商标。冬瓜品质提高了,且拥有了自己的商标,售价也随之提高了,特别是2011年,每千克市价卖到了1.4元,亩效益大幅提高。

罗洲村的瓜农们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且目前正在实施,2011年已经将罗洲冬瓜向湖南省农业厅申报绿色蔬菜,准备在2012年通过认证后再向工商部门办理出口经营权证,那样罗洲村的冬瓜就可销往韩国,真正走出国门。

第2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二、产地环境

选择交通、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三、生产管理

1.栽培季节

春季生产适播期1~2月,宜采用育苗移裁,注意防寒。

秋季生产适播期6~7月,宜采用育苗移裁或直播,注意防雨。

2.浸种与催芽

2.1种子质量及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1规定。育苗用种量为0.15kg/亩,直播用种量为0.20kg/亩。

种子处理有三种:

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处50~55℃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然后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室温,再在清水中浸泡8h~10h后捞出催芽,浸种过程中应搓洗1~2次。

热水烫种 将种子放入容器中,注入凉水将种子刚刚淹没,再徐徐注入开水,边注边搅拌,水温达70~80℃时停止注开水,继续搅拌,经1~2min后,注入凉水至30℃,再浸泡8h即可捞出催芽。注意高温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烫伤种子。

药剂消毒种子在清水中先行浸泡5~6h,然后浸入药剂中,用1%的福尔马林浸种30min,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2h。药剂浸种后,再用清水浸种1h~2h。也可用炭疽福美或福美双拌种。

2.2催芽

浸种后,清洗数次,稍加晾干,待不粘手时,用湿纱布包好,置入30~33℃的恒温箱中催芽,在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在保证水分、温度、空气适宜条件下4~5d,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育苗

3.1育苗设施

春季育苗应配有防寒保暖设施如温室、塑料大棚等;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防雨设施。

营养土的配制选用塘泥、水稻田土、火烧土等基质,按8分基质,1.7份腐熟农家肥,0.2分过磷酸钙和0.1份复合肥拌匀即可。

苗床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1:50药液18kg/m2或1:100药液36kg/m2浇灌。施药后,覆盖薄膜2d。经1~2周,待土壤干燥,甲醛挥发后再装杯或播种。

3.2播种、苗期管理

将已发芽的种子点播于上口径为8~10cm的黑色营养杯或营养袋中。播种后浇透水,覆盖薄膜保温(春季)或遮阳网降温(秋季)。出苗后以控水控肥为主,在2片真叶期可结合苗情淋施0.3%尿素或10%腐熟粪水。在移植前7~10d根据天气变化进行炼苗。

4.定植

4.1地块选择

前茬非瓜类作物,最好是水旱轮作。

4.2 整地施基肥

育苗期间进行大田土壤翻晒。定植前先耙细整平,再起畦,一般畦宽1.6~1.8m(包沟),畦高0.3m。整地起畦时施入充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复合肥40kg)。

4.3定植规格

按株距65~70cm,密度500~550株/亩,单边单行定植。春季一边种植,秋季另一边交替种植。

4.4定植方法

选择壮苗(三叶一心,子叶完好,叶色青绿、肥厚,下胚轴短,无病虫害),带土移载,定植深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定植后要淋足定根水,在畦面覆盖稻草。

5.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追肥宜以优势腐熟有机肥配合施用,分三次进行。在支架前结合培土培肥,以氮肥为主;第一雌花开化时应及时补充磷、钾肥一次,施用花生麸60kg/亩、硫酸钾10kg/亩,复合肥(N:P:K=15:15:15)30kg/亩;果实膨大期再培肥一次,施用花生麸25kg/亩,复合肥30kg/亩。

生长前期以土壤保持湿润为宜,雨季做好排水的工作;果实膨大期,可结合施肥进行灌水或淋水;收获前10~15d少浇水或不浇水。

5.2支架

采用龙骨架,高80cm,定植后可搭架、绑牢。

5.3植株调整

5.3.1盘根、引蔓、上架

将基部的茎蔓绕架杆作型盘根,具体做法:①由瓜苗基部竹竿引蔓向对面竹竿②引向同一侧面竹竿③引向其对面竹竿④最后回到原先竹竿,在第18节左右时可同时引蔓上架。

5.3.2定瓜、整枝

坐果前后均摘除全部侧蔓。定瓜位置控制在第25~~30节,在横龙竹上下两节位置最佳,以方便吊瓜,每枝仅留一个瓜,瓜坐定后,中小型瓜主蔓留10片健全叶打顶,大型瓜主蔓留13片健全叶打顶。

5.4人工辅助授粉

摘取当天早晨开放的雄花,将花粉涂在当天开放的雌花柱头上。

5.5吊瓜

冬瓜长到3~4kg时,可用纤维绳套住瓜柄,系在横架竿上进行吊瓜。

5.6护瓜

在夏秋季,需注意果实的遮荫,必要时可用稻草报纸等覆盖物进行果实遮荫。

6.采用

早、中熟品种从开花至收获需30~40d,晚熟品种约40~50d。也可根据果实发育情况市场需求适当提前采收。

7.田园清洁

采收结束后将田间的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四、 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包括:枯萎病、疫病、蔓枯病、病毒病。

主要虫害包括:蓟马、蚜虫、斑潜蝇、烟粉虱。

2.防治方法

2.1农业防治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实行轮作,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提高抗逆性;增施优势有机肥,平衡施肥。

2.2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等,悬挂450块~600块黄板(25cm×40cm)/ha。

2.3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第3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桤木;育苗;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2.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78-02

1引言

桤木俗称水冬瓜,属于桦木科桤木属阔叶落叶乔木,品种多,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的特点。从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笔者观察到,只要水肥、土壤、光照条件相宜,其生长速度可与兰桉相比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营林造林工作对桤木生长的观察浅谈一下桤木的栽培措施。

2生长特性和环境要求

2.1环境要求

桤木适应性较强,在宁州,从海拔最高点2663.1m到海拔最低点1564m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都有桤木分布。桤木喜温、喜光、喜湿、耐水,要求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宁州多分布于箐沟、山坡地带,长势优良。

2.2生长特性

桤木萌芽力强,折断后,上部芽能很快发出新梢。结实量大,种子落到地上,水肥充足,温度适宜即会生根发芽,发芽快,天然更新能力强。桤木生长迅速,成林快,1年生苗高可达1.5m以上。一般3年郁闭成林,10年生树高可达10~18m,胸径12~16cm。桤木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为非豆科固氮树种,固氮能力强,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的优质树种。与云南松、桉树相比其抗火、抗尘、改良土壤能力较强,是本地防护林工程的主栽品种。

3种子选育和种苗培育

3.1良种选育

选择优良植株种源进行种子采集,一般选择生长条件较好,10~25年生中龄树进行采种,种子千粒重0.7~1.0g,发芽率60%~70%,在12月采种,干藏或密封贮藏。在云南华宁,也可即采即播。

3.2苗床育种

选择近水源、近种植地,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作为苗床。深翻土30~40cm,打细,喷灭菌剂消毒药水进行苗床杀菌,施入底肥,可用普钙或复合肥撒入苗床。将土表10cm内的土壤与无机肥拌匀,耙墒,理平,墒宽1.2m,墒与墒间沟深10~25cm,墒内每平方米施肥100g。一般播种期在2~3月,云南一年四季如春,在华宁以春播为主,也可在中秋节后下播,播种前温水浸种1~2d,播种量、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将种子与筛好的腐殖土以1∶3的比例混合拌匀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撒上一薄层细腐殖土,之后盖上1.5cm厚的一层茅草或松毛,再浇足水,盖上塑料膜,播种量每亩20kg。10d后,视种子出土80%左右,可揭塑料膜,露5d左右使幼苗适宜露地生长,再视天气温和即可揭去覆盖的茅草。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注意观察苗的长势。

做好病虫害防治,一般防病虫害以防为主。此期间可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根腐病、煤污病等病菌。防治蝼蛄、金龟子等害虫可用杀地虎等杀虫药进行防治,待种子长出2~3片真叶时第一次追肥,在苗床上可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追施2~3次复合肥或氮肥,待幼苗长到5~10cm高时进行袋苗移植,继续培育。

3.3袋苗培育

袋苗营养土用沙质红壤土为好,打细,把普钙或复合肥与细土按1∶100的比例拌匀装袋。移植幼苗前将装满营养土的袋土洒透水先进行移植,移植的袋苗要搭棚,上用遮阳网遮荫,防阳光暴晒,5d后可根据幼苗成活逐步撤去遮阳网,此期间要常洒水,保持袋内土壤水分充足,待苗完全成活可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喷施1~2次氮肥或复合肥,促进苗木肥壮。到6、7月雨水渗透土壤,苗高长至50~60cm以上即可出圃定植。

4种植技术和措施

4.1整地时间和整地方式

(1)整地时间:选择在4~6月整地。

(2)整地方式:桤木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条件生长最好,应选择土层厚度大于30cm的立地栽培。整地方式可采用穴状整地和水平带状整地两种方式。穴的规格可根据立地条件,采用50cm×50cm×30cm或40cm×40cm×40cm规格;带状整地规格一般50cm×30cm或40cm×50cm。整地时,每个种植穴的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堆放,回塘时回填表土。根据立地条件,近几年宁州的珠江防护林工程,宜林荒山荒地以种植桤木为主,在宁州采用穴状整地,“品”字形排列,以利于保持水土。挖塘规格为40cm×40cm×40cm,防护林工程种植株行距2m×3m,种植密度111株/亩;四旁栽植株距1.5m×3m。

4.2造林方法和造林时间

(1)造林方法:采用植苗造林的方法,选择无病虫害苗高50cm以上的桤木壮苗进行移栽,要求Ⅰ、Ⅱ级袋苗分级造林,以免造成林木分化。因桤木造林多在山坡半山坡,定植深度以土埋至苗木根茎处为宜,定植后树塘低于塘边5cm左右,有利于苗木涵养水分、养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袋苗栽植时要做到“三埋两紧”即:一是植苗前回填一定量的表土,植苗时要将营养袋轻轻撕除,注意不要让营养土散落,将苗木连同营养土放入塘内;二是轻轻压紧熟土,为一紧;三是继续往种植穴内填土,至2/3的量,为二埋;四是再压紧土壤,为二紧;五是将土壤填满种植塘,为三埋。

(2)造林时间:桤木种植选择在雨季雨水将地块淋透后,华宁县一般在7~8月,以利于发挥树种生物学特性,提高造林成活率。

4.3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抚育管理是苗木移植后至郁闭前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松土、除草、施肥、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等。

4.3.1管理措施

桤木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施肥和抚育管理。

(1)施肥:在定植时,每株施基肥(有机肥和复合肥)0.5~1kg,追肥视林木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而定。基肥在表土还穴时进行,施肥时需与土拌匀。追肥在春季进行。

(2)抚育:植后第2年起夏季开展松土、除草、清除萌芽、补植一次,连续2年。至3年可郁闭成林,此时,要适时开展幼抚,在密集林间进行割枝、修剪和间伐,改善林区透光、通风性能,可预防病虫害发生。

4.3.2病虫害防治

为害桤木的害虫主要有桤木叶甲和桤木灯蛾,可采用人工抹杀、喷洒药剂或施放烟剂等方法防治。

(1)桤木叶甲防治方法:一是可敲击树干捕杀成虫;二是成片高大的林内,可在6~7月成虫、幼虫取食时喷青山绿水剂、森得保粉剂或吡虫林粉剂进行防治,每亩用药1kg;三是越冬前后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四是保护天敌,桤木叶甲天敌主要有大蝇瓢虫、寄生蝇、小蜂等。

(2)桤木汀蛾防治方法:一是利用群居性及白天下树栖藏的特性,捕捉杀灭;二是在成林内,施放杀虫药物烟剂;三是在低矮林区内用马拉油超低量。

(3)黄刺蛾的防治方法:黄刺蛾谷称辣叮子,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幼虫食叶为害桤木,可人工捕杀群集初孵幼虫或毁茧;成虫灯光诱杀或杀虫剂灭杀。

(4)病害防治:病害有桤木锈病、煤污病,可于春、夏季节用石硫合剂、松脂合剂防治。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速生用材树种旱冬瓜优树相关因子分析[R].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9.

第4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一、*瓜菜的生产现状

*省属热带气候,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蔬菜、稻米生产为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对于我们北方来说是个天然的温室,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蔬菜,蔬菜水果是*农业的主业。

1、主要产品

全岛蔬菜以豇豆、辣椒、茄子(矮瓜)、黄瓜(青瓜)、冬瓜、瓠瓜、苦瓜种植为主,搭配毛豆、佛手瓜、西瓜、甜瓜、空心菜等,几乎什么菜都可种。

2、种植方法

蔬菜品种由土地所有者自行选择,以广东农科院蔬菜所、*蔬菜所和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种子为主,多采用露地种植,起高垄,一垄两行。水浇地多采用菜、稻、稻轮作制,蔬菜产品上市期间在12月至翌年4月,也就是大陆春节前后,此时价格高效益好。

3、加工方法

*的蔬菜绝大多数是即收即走,加工是简单的保鲜,过冰水后加冰用泡沫箱包装。辣椒茄子预冷后纸箱包装。在全省各地有很多制冰场。

4、销售方法

*各地建有许多的蔬菜购销市场,如文昌县大致坡永青公司购销市场、陵水光坡市场、三亚海棠湾市场、澄迈永发市场等,农户将蔬菜交售至市场由大陆各地商贩收购或由当地经济人代收,价格随行就市。

也有些简单的订单方法,就是由订购人将种子发给农民种植,到时由订购者按市场价收购,如果有人来要货,只要价格不低于别人0。1元,则不会出售于他人。

5、毛豆种植情况

目前*毛豆种植地区有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文昌市,开始是由贩毛豆的菜贩,多为湖北、福建、浙江人在当地承包土地或将种子发给农民种植。

二、*蔬菜市场的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产品丰富。

*以其天然优势可以在冬季生产出各类蔬菜,蔬菜面积大产量大。

2、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抗风险能力强。

由于蔬菜种植收入高,占全年收入的70%强,当地农民只要是有条件种植的田块均会种上蔬菜,并每天都会下地精心管理。由于是自主种植,农民均具备承担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去年的低温对*蔬菜影响很大,冻灾后,农民还是自已重新播种。

3、蔬菜生产由市场经济无形之手调节,无指标计划。

蔬菜品种面积多由农民自已掌握,并无政府和大公司的计划,完全是自由发展。

4、蔬菜产品质量不一。

在市场看到,蔬菜的分级工作做的很细,成品菜外形标准高,几乎是长短一样,但其内在质量不得而知。*的虫害特别多,用药量惊人,我们了解了各地包括农场的农资供应情况,全部由私人经营,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高毒农药在各地可见,我们亲眼见到农民用有机磷治辣椒虫害,因此蔬菜质量令人担忧。

三、考察后的感想和发展计划

1、感想

此次考察学习了*的瓜菜生产,所到之处只要是平原有水的地区几乎全部是蔬菜基地,其规模之大、管理之精、产量之高、效益之好令人振奋也令人反思。我场的现状在排除与*地域上的差异之外,我们基础条件、配套设施比他们好,但对蔬菜的种植管理与*农民差距甚远,缺少抗风险的意识;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对市场的调研不足,网络不健全,缺少对品种的准确把握。这些不足之处亟待提高加强。

第5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年12月底,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共有467户,人口数量467人;带动农户3885户,人口数量15540人。合作社参加和带动的农户数量在全市农户中的比重占3.7%;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市农民数量的3.5%。涉及的领域有种植、水产、畜牧、养蛇、农产品运销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种植业15家,农户364户;水产业4家,农户33户;畜牧业6家,农户60户;农产品运销1家,农户10户;养蛇专业1家,农户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生命力,正在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发展合作社所采取折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特别强调市农业行政领导部门一定要具体负责业务的协调、指导、培训、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日常工作。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市农业局的引导下,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培育、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积极与市工商部门协调和沟通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登记管理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培训,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到村、社,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各镇、办事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指导、扶持、服务情况,对发挥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二)积极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环境

1、做好登记服务。工商部门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服务工作,免费登记,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登记管理中执行“不验资、不评估、不收费、不罚款、不年检、不贴花”的“六不”政策。在办理工商登记的窗口,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绿色通道”,为农民申请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2、加大财政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刚成立,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启动困难,市农业局向市政府申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2009年度市政府同意支持每个专业合作社拨2万元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用于合作社的基本管理费用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对有较大影响、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扶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3、提供信贷支持。市农业局与省信合联社沟通,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会议,互道信贷情报,发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市农村合作信用社表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信贷额度,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增加农户小额贷款额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以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或采取联保方式进行贷款,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纳入贷款担保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信用贷款提供服务。市信用社为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2007年度已提供资金贷款200多万元,20*年度支持贷款资金340万元,解决瓜农的实际问题,市信用社今后将继续加大贷款额度,支持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实行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成员生产和初加工农产品以及销售非成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成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享受国家有关农户自产自销的优惠政策。20*年下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销售的农副产品都得到了税收减免,合作社初次偿到了甜头。

5、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市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支持下,争取国家农业部项目资金20万元,省农业厅项目资金6万元,作为西瓜种植技术推广,为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扩大西瓜良种培育、嫁接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海南西瓜打造优良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昌兴三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0*年度获得省农业厅扶持,生猪良种苗项目资金20万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

6、支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农业局帮助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制定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为合作社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并享受优惠的免费办理。经常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指导良种良苗培育技术,为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7、提供用地用电和运输优惠。我们按照省农业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积极培育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精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和设施农业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及时与市国土局联系,按农业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业,其种植、养殖环节用电及时与市电网公司沟通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运输,与市交通局联系优先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

(三)加大骨干培训力度

今年12月份农业局对我市各专业合作社社长进行一次经营管理培训。我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思路,制定市、镇、合作社三级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用3年时间完成400名合作社业务指导骨干和经营管理能手的培训。市重点指导镇、办事处、分管工作的部门及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镇、办事处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合作社重点对社员进行合作知识、规章制度、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和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各级业务指导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和合作实践,提高正确指导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水平;使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提高合作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使合作社社员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素质,增强合作信心。

三、存在问题

(一)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政府财力的支持,项目资金的扶持,并金融贷款的困难,优惠政策对合作社的特殊性没有突出,合作社还没有偿到甜头,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建社初期,由于资金缺乏,工商登记后,成员则将股本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完全背离了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初衷。

(二)办社目的不明确。许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明确,主要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依赖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能力比较弱;第二种类型是为了取得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第三种类型是借合作名义肥自己,对合作社的带动发展缺乏信心。由于办社目的不明确,出现了一些“空壳社”、“家族社”等不规范合作社。我们及时通过典型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办社事例充分说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前景,使他们认识到,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和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是引导农民走致富奔小康的组织形式,是党和国家给农民发展经济的指路明灯,使他们明确了办社的目的和意义,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强创建示范,引导规范发展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建设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备,合作关系不紧密,整体布局不合理,因此,在2009年度,重点抓合作社的扎实创建工作,市农业局结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选择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琼州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兴*鸡繁养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农户多、发挥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合作社作为市级示范合作社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并且进行交流,引导全市合作社规范建设和发展。

第6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樟树市;蔬菜;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江西省樟树市地处赣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7.7%,7月份平均气温29.3%,1月份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5℃积温6145.6%,≥10℃积温5585.0%。年降雨量为1560 mm左右,年均气温在17.5℃以上,无霜期为272天,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

1.樟树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过去,由于沿袭传统的产销方式,蔬菜经营存在连片规模小、商品蔬菜比重小、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用也逐渐上升到绿色环保无公害多样化要求。为应对市场需求,不少蔬菜种植大户紧紧围绕市场调结构、延迟季节搞大棚、立足规模建基地,发展“三高”增效益的目标。樟树市蔬菜种植地带已由最初的城郊蔬菜生产区辐射到全市各个乡镇,销售地点从邻近县市扩展到近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如洋湖福城村的西红柿村,张家山蛟湖的大蒜村,永泰车埠村和洲上沿河一线的冬瓜村等。在现有蔬菜种植的经验和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近年来樟树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也上了规模,截2016年底,全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hm2,其中普通大棚433.3hm2,智能温控大棚16.7hm2,设施蔬菜总产量48750t,产值17550万元。

蔬菜生产管理稍有不慎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对环境、温、湿、空气、土壤等要求较高,设施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菜农们为达到高产出高收益的目的,会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甚至携带有人类致病微生物,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和诱发疾病。加强大棚蔬菜绿色防控措施,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尤其重要。

2.设施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通常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生产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繁衍扩展的生态环境,从而减轻或控制其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可以避免或减少采用化学防治而造成的污染。因此,在蔬菜病虫防治实践中,把农业防治措施作为首选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切实加强科学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滋生蔓延;合理轮作换茬,避免多年连作加重病虫害;合理间作套种,减轻病虫危害;实行深翻、冬冻、高畦作垄;合理施肥,及时排灌;有条件的施用腐熟有机肥及沼气肥;清除田边杂物,保持田园清洁;加强保护地温湿管理。

2.2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以虫治虫。比如丽蚜小蜂可寄生在温室白粉虱的若虫和蛹的体内,导致白粉虱死亡。当温室栽培的番茄每株有白粉虱1~2时释放丽蚜小蜂,若虫寄生率可达80%左右,可有效防治害x。二是以菌治虫。即用细菌性农药如BT可防治菜青虫,用BT与病毒配成的复合生物农药如威敌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三是以抗生素治虫。如浏阳霉素乳油可有效杀死螨类害虫,且对天敌安全;1.8%虫螨克乳油对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较好防效。

2.3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绿色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栽培设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以利用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这些因素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杀死、趋避或隔离害虫。常用的方法有:种子消毒,如晒种、热水烫种、高温消毒、低温或变温种子处理等。土壤消毒:深翻晒土、高温发酵消毒、棚内土壤湿热消毒等。移植前低温炼苗。高温闷棚、地膜覆盖等降低虫源基数。趋避性利用,如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等,糖醋粉诱杀斜纹夜蛾等,灯光诱杀。防虫网覆盖。

2.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和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并合理使用用药浓度;酸性碱性农药不能混用,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混用;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结果,适时适量用药,及时防治病虫。

第7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沿海棉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四季异常,灾害频繁,病虫暴发,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生物危害风险日益加大。作为沿海地区大宗经济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环境逐渐逆化,宜棉气候年景难遇,逆境灾害年份多见,使棉花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推广应用异常气候条件下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选用良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种要在重视抗虫性选育的同时,加强对抗病种质的病圃选择,使育成品种不仅抗棉铃虫,而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增强这些新品种在沿海棉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须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引进新品种,而且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确保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抑制品种多乱杂,遏制枯萎病、黄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种多样化。主推科棉、苏杂、南抗(南农)、盐抗、泗抗(泗杂)系统主导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促进良种配套良法。

二、轮作换茬

推进轮作换茬,降低棉田土壤菌原数量,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程度,建设高产稳产优质棉田,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尤其在沿海旱作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轮茬种植玉米、大蒜、冬瓜、叶菜类蔬菜等作物1~3年,在3年内轮茬1遍。

三、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肥沃、光照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段作苗床,实施好冬翻冻土、春耖晒土熟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工序。

四、高垄栽培

培土壅根,能形成高质量的高垄,不仅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而且有利于改善棉株根际土壤环境,提高供肥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要将棉田高垄作为棉花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加以应用,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五、合理密植

不宜为追求种植大铃品种而大幅度降低密度。过低的密度难以保证合理的群体总量,不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更不利于抗逆栽培,灾年难以实现稳产。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提高抗灾补偿效果。杂交棉移栽密度要从沿海棉区抗逆栽培实际出发,因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水平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合理确定。一般棉田栽2.7~3.0万株/hm2,高产田栽2.4~2.7万株/hm2。

六、水肥管理

突出棉花抗逆栽培和安全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平田整地,配套排灌设施,改善棉田水利条件,提高防洪、防涝、防旱标准;按照“棉田一套沟、从种理到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棉田水系,配套好内外三沟,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确保棉田遇暴雨不受淹、连阴雨不受渍、雨止田干,防棉苗水发水控;遇干旱灌得上,防棉花干旱死苗。增强棉花抗御涝渍旱灾的能力。重新认识增施有机肥对增强棉花抗病、抗涝、抗渍栽培的重要性,加大灰杂肥、人畜粪肥、菜籽饼粕等作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优质高浓度复合肥作追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七、全程化调

化调不仅是棉花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棉花抗逆栽培的关键技术。要改变化调的片面理解,把化调作为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技术和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搞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全程化学调节。要改变梅雨期间不化调的习惯,即使遇连阴雨天气,也不放松化调,要因天、因苗制宜,进行勤调、轻调、多次调、主动调,确保优化个体群体质量。

八、病虫害防治

利用栽培措施改善棉田小气候,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田间湿度,优化棉田环境,提高棉苗抗逆能力,抑制病菌侵染与繁殖,减轻发病程度,促进棉花稳发稳长。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必须在未发病前的苗期,及早使用药剂;蕾花期采取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减轻发病,即从6月初开始连续喷药保苗,可减轻蕾期的发病程度。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控制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等害虫危害。要防治3代、4代棉铃虫,防治次数根据发生量确定。

参考文献:

[1]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2]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第8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经专家科技人员调查考察,形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但是在云南较高纬度下植胶,普遍面对的一大共同问题就是低温危害。山地气候错综复杂,有一定的风险性。虽然思茅和西双版纳同属云南省西部气候类型,具有冬天冷空气南下变化的非同步性,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被哀牢山和无量山脉的阻挡分割之后,大为减弱。但是,当降温强度偶然大增时还会因为不同坡度和地势,使冷空气沉降转为辐射低温,对包括橡胶树在内的热带作物造成不同程度寒害。所以,根据大地形下的小气候优势筛选宜植地,至关重要。而且应当一对一落实才能达到地形、品系、栽培措施“三对口”的开发原则,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虽然经考察,确认小橄榄坝宜胶地2万亩。但是随着港口码头建设、行政升级为镇和茉莉花种植占用等,最终实际宜胶地面积只有1.5万亩,Ⅱ类宜胶地所剩无几。随后,根据橡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云南山地气候的变化特点,在澜沧江、小黑江、大中河等低热河谷,比照1973—1974年和1999—2000年2次特大低温寒害过后各种作物植被的受害程度,对照橡胶树对平均气温、极端低温及发生频率、年均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等,新增宜胶地2500多亩,并列入开发。特别是那澜至大中河出口处,公路对面的阴坡,交通方便,又处在村落背后,面积多达8400亩,是专家在小区区划时认定的“非宜胶区”。但经过多年细心观察,每次寒害过后,那些越冬极为敏感的芭蕉、红薯受害轻微甚至安然无事。通过分析认为,该地段实际上属于“小阴坡”,西北部有海拔1811米的白马山、蛮播大山,东北部有海拔2143.3米的翠云山和龙潭大山、主峰鹅头山,冬季冷空气难以进入。加上大中河河床深切,一旦冷空气南下或可沉积或可顺河排泄至澜沧江边。而且宜胶地均分布在地势略高的逆温层上,其背后蛮约后山海拔仅1000~1100米,远远低于北部的高山,并非冷空气排路不畅的阴坡。因此建议开发海拔900米以下的缓坡地植胶,并获得成功。20多年的实践证明,大中河南畔北坡的胶园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产胶正常,效益显著。

二、狠抓技术培训,严格按《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操作

(一)认真搞好规划设计,为小区品种配置提供依据

民营橡胶,特别是土地承包和林权分到户后,早期植胶的农户开割并进入旺产期,对分到户后的宜林地占有权特别敏感,纷纷掀起植胶的热潮。但在开发过程中,相互争占土地,矛盾突出,造成林地、林段、道路互不相让,园地交界种植过密,品种、品系混乱,开发时间早晚不一,使同一区域、同一林段、同一小区林相参差不齐、大小不一。为确保有序开发、科学区划,必须深入实地逐一勘查,提早做好同一片区农户的思想工作。因此,我们把胶农集中起来培训学习,讲解橡胶树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传授橡胶树栽培技术,统一思想认识,使胶农严格按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实施。同时做好50年规划,杜绝农户各自为政、互不相让、阻碍发展的凌乱局面。

(二)根据规划,配置对口品种

根据海拔、坡度、坡向和光热水土划分小区、林段等级,使品种、地段落实到户。海拔850米以下、坡度20°以下的缓坡山丘,主栽品种为PR107;同时,结合农户意愿,可种植部分云研77-2、云研77-4;行间种植旱谷、玉米、香蕉、冬瓜、豆类等作物。海拔850~900米的阳坡,澜沧江边西坡,选用云研77-2、云研77-4、GT1;行间种植菠萝、香蕉、冬瓜、南瓜。海拔850~900米的半阴坡、阴坡,坡度25°以下的缓坡地段,以GT1为主,同时也选用部分云研77-2、云研77-4;行间种植咖啡或豆科作物,肥力高的地段,可套种旱谷、玉米等作物。思茅港基本上为Ⅲ类宜胶区,自1988年以来,按照当地实际,主推高抗中产的GT1、云研77-2、云研77-4和中抗较高产的PR107等作为当家品种,实践证明是科学可行的。

(三)种植规格设计与胶园开垦

思茅港镇宜胶地分布在澜沧江、小黑江、大中河河谷坡地上,坡度多在20~35°之间。因地势陡,人工成本升高后,开垦多采用机械环山等高挖台。采用50、60、70型小型挖掘机。开挖种植沟的方法,按测量要求,株行距为(2.5~3)米×8米,每亩28~33株。先挖出等高平台,再挖出0.6米深的种植沟,将台面偏坡上的表土回填沟中,按2.5米或3米的株距确定种植穴。每穴施2公斤普通过磷酸钙,与表土拌匀作为基肥。待雨季适时定植,打好基础,保证质量。

(四)定植和抚育管理

品种好坏和苗木质量关系到一代植胶人的收益,选配适合对口的优良品种是前提,选育高质量的苗木是关键,认真抚育管理是保证。根据规划时确定的品种,在雨季来临早期,及时定植,按时检查成活情况,如出现死亡株及时补种。苗期精心管理,当第一蓬叶老化后,施一次尿素水溶液或狮马牌复合肥水溶液。9月第二蓬叶老化后再施一次同样的液肥,保证当年发三蓬叶过冬。不能有藤蔓缠绕胶苗,杂草及套种的作物不能影响胶苗的生长。第二年还出现缺株就及早用同龄的大袋装苗补换整齐。弱苗多施1~2次氮肥,使其生长迎头赶上。还及时抹除多余的萌芽,培养好主干,使分枝控制在2.5米以上。

三、培育壮苗,改进芽接技术,大幅度提高橡胶芽接工效

基地开发之初,均从景洪购买胶苗,不但成本高,而且品系不纯,成活率低,几经补换植之后林相不齐。于是我们着手就地育苗,并摸索出一套改进芽接培育壮育苗的方法。即“一改过去大芽片、长捆绑带的习惯和促活保鲜芽片的措施”,芽接效率提高20%,成活率提高近1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原来外调每株2.5~3元降到每株2元以下。该成果对我国植胶区的开发和更新建设第二代、第三代胶园将起到指导及参考作用。

四、大抓胶园套种,以短养长,增加收益,降低植胶成本

项目实施之初,群众粮食生产固定在基本农田上,一时间思想转不过弯来。为了缓解矛盾,我们大力提倡在植胶地头3年套种。尽管当时省乡镇企业局作出“不宜”的提醒,但是我们经过查阅国外资料,获悉“在象牙海岸,香蕉作为橡胶的行间作物”;并分析认为我国橡胶非生产期比之更长,胶园的荫蔽期更晚,至少也能种植3~4年。而且橡胶白粉病寄主香蕉、菠萝、瓜类等作物均属短期性作物,到白粉病可能危及之时胶树已经荫蔽,这些作物早已因缺少阳光自行消亡,影响甚微。这个大胆尝试给广大胶农带来丰厚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套种香蕉一项使当地新增水果面积6000多亩,当地的香蕉产量1994—1995年和1988年相比,从原来120~400吨增加到9000吨。套种短期作物这个模式很快被广大胶农所接受。

五、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目前,橡胶已成为思茅港镇的支柱产业。201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思茅港镇已建成橡胶基地4.20万亩,其中已开割投产1.39万亩,年产干胶1062.5吨,平均单产达到76.33公斤,超出农业部关于Ⅲ类宜胶地单产60公斤的标准,超出预期27.2%。证明基地是优质高效的。1984年前思茅港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基本上靠粮食生产和部分牲口、家禽的出售,总产值为199.9万元,人均收入只有230元。其中经济作物,包括水果在内的收入很低,才33.98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7%。到2011年,仅小橄榄坝一个村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就达4111.45万元,人均收入达1.15万元,27年分别增长20.56倍和49.97倍。其中橡胶收入达到29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4%。与毗邻的翠云乡(今六顺乡)相比,1984年,那里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53.23万元,人均收入234元,与竹林乡(今思茅港镇)相差无几。2011年以后,翠云乡(今六顺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4399.18万元,人均3591元,比1984年仅增长15倍。而思茅港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837.71万元,同比增长23.5倍;人均5413元,比翠云乡增加50%以上。同时,思茅港镇的社会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文化、卫生、教育、交通、电信发展快速,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镇。生态效益也明显改善,之前因“”年代和上世纪70—80年代小片开荒,刀耕火种造成大量的荒山秃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森林覆盖率仅45.24%。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66.61%,加上沼气池的推广和生活水平提高,使用液化气灶,乱砍乱伐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9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在自然条件下,1龄黄鳝只能长到5~13克重。通过正常人工养殖,每天投放鳝鱼体重的3%~6%的饵料喂养,1龄黄鳝也只能长到18~40克重。使用沼渣配合人工正常养殖,每天投放饵料量只需鳝鱼体重的2%~4%,且达到的效果比正常养殖好。1龄黄鳝能长到30~70克重,比正常养殖增重约67%,降低成本30%左右。

一、筑建养鳝池和巢穴埂

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池容的大小,池深要求1.7米,不浅于1.5米。池子挖好后,池底铺水泥沙浆,池墙用砖(片石)砌好,并用水泥沙浆勾缝,以免黄鳝打洞逃走。筑巢穴埂,沿池墙四周及中央,用卵石或碎石,修一道小埂,高0.7~1米,宽0.5米,石缝用稀泥和沼渣填满,作为黄鳝的巢穴和产卵埂。也可在中间开“十字”沟,自然长,宽0.8米,深0.25米,沟底部要用水泥沙浆抹面,填一些片石,石缝用沼渣和稀泥填满,同样可供黄鳝在石缝中作穴产卵。

二、饲养管理

1.放料。养鳝池及巢穴埂修筑好后,放黄鳝苗前半月,向池中投放沼渣肥。方法:将沼渣与稀泥混合投放,厚度为0.5~0.7米,作为黄鳝的饲料及活动场所。填好料后,放水入池,水深随季节而定,一般夏、秋季节水深0.5米左右,冬、春季节水深0.25米左右。

2.放养量。每平方米投放每条25克左右的小黄鳝2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