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其中包括“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在线课程在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这与在线课程的设计休戚相关。
一、职业院校在线课程设计的现状
综观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课程建设颇有成效,课程资源更加开放,但现实情况是在线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是影响在线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审视现有在线课程,其现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政策法规,缺乏课程系统设计。职业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多以政策法规为驱动力,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文件均明确提出建设网络课程、精品共享课程的要求。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到,要“开发50个专业领域的500门优质共享网络课程及其配套数字资源库、500门校本网络课程和500个培训项目,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学生数1000万以上”[1]。为此在线课程欠缺以教学为目的的精心设计,出现“为评而建”的诸多问题。第二,重视资源建设,缺乏有效教学设计。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数字化资源建设尤为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到: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主要维度中包括“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满意度及网络教学平台覆盖面”。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数量方面已取得卓越成果,但在应用与质量满意度方面尚未充分体现。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育质量并不如人们预期的好,网络课程成为传统书本教材的网络电子版”[2],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重视知识传递,缺乏能力训练内容设计。能力发展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3],因此在线课程的设计需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能力培养体现于在线课程之中。然而目前职业院校的在线课程设计多是止于知识传递层面,以知识传播为主,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层面出现缺失。对职业院校在线课程设计现状的审视有助于我们把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面向职业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提升在线教学的效果。
二、职业院校在线课程设计的定位
在线课程设计的定位要基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现状,迎合教师的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课程设计的定位起到了导向作用,有助于在线课程的价值得以最优化的体现。
(一)以混合教学理念为指导
从现实条件出发,我国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层次和优化布局,要完成这个使命,仅仅依靠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是行不通的[4]。而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对弥补传统面对面教育的不足发挥着重要作用[5]。将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进行结合的方式被称之为混合教学。然而现有的在线课程,无论是精品课程还是MOOC课程,它们往往被独立于传统教学之外,主要以辅助资源的形式存在。单一的面授教学或在线教学都不能满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各自发挥其优势,才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因此,在线课程的设计要结合传统教学的需求,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支持混合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职业教育以“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为基本特征[6]。因此在线课程的设计需要“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需求”[7]。然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8],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在线课程设计要依据社会需求、学科特征、学生就业等要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组织,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信息素养、协作能力等,提高他们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以终身教育发展为宗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育的开放性增强,职业教育正在朝向终身化发展,职业教育是终身化的教育[9]。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职业教育“重要的不是交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10]。在线课程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今后终身教育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其次要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用多元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计划学习、控制学习、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引导,在督促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职业院校在线课程设计的模式
网络课程设计是根据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确定课程组织结构、设计课程实施的过程[7]。在线课程的设计不同于一般课程设计,它是依据教学的需要和网络学习的特征,将已有课程进行再次设计与组织,并将其网络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两个阶段[7]。
(一)职业院校在线课程———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是为达成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而对课程内容做出选择和安排的系统化方式。主要包括分析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内容组织结构,计划教与学的活动。”[11]该阶段主要是对课程进行宏观和系统的设计,解决在线课程能“教什么”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在线课程目标,与混合教学相契合
明确在线课程目标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课程目标要符合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社会需求等,无论是学科课程、综合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其次,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实现双主型教学。第三,课程目标不是独立的,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的延伸,依据在线教学的优势实现面授教学无法达成的课程目标。明确在线课程的目标,使在线教学的定位更加清晰,有利于在线教学与混合教学的开展。
2.分层组织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
在线教学中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当包括与这些教材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12]。在线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与在线课程内容具有密切关系,在线课程需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并根据面授教学需要进行增加、删减或修改。此外,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职业能力相对接,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互相促进。课程内容的组织需依据职业能力的结构,从基础学习内容到专业学习内容,再到拓展学习内容,层层递进,从而推动职业能力的综合发展。
3.计划在线教学活动,与面授教学相融合
教与学活动的计划是在线课程设计的重要构成,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做出规划,有利于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进行详细的设计。例如对于大班级的合作探究活动,由于面授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在线进行实施。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全面分析学习需求和内容特征,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譬如,“是何”类教学问题可以通过调查、统计、观察等活动来解决;“如何”类教学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演练等活动解决[13]。在线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跨越时空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设计
在线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是教学设计,以课程实施为目标,研究如何“教”的问题。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一个学习单元或一个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第一阶段的课程目标为基础,划分为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开展和教学支持的设计等模块。
1.基于目标分类的教学模式设计
不同类型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差异较大,需要应用相关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既有基于“教”的教学模式,也有基于“学”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研究型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教学功能,实现的教学目标亦不相同。职业教育类课程以知识学习、技能习得、问题解决等目标为主,旨在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加强,选择和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模式尤其重要。例如,针对技能型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基于项目的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基于内容性质的表征方式设计
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表征方式,使学习者更加容易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对表征方式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陈述型、程序性和策略性;其次,根据知识的类型分析与设计表征方式。例如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的内容,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操作视频等形式表征;策略型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内容,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虚拟动画等形式表征。此外,对于一些危险的或难以操作的实验内容,在实践之前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或虚拟实验演示,帮助学生认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3.基于学习特征的学习支持设计
教学支持的设计是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学生的需求、特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也要了解他们学习的个性特征,从而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学习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工具支持、服务支持、资源支持等。技术支持主要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工具支持主要是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给的支持,例如学习笔记、学习计划、学习分析等;服务支持面向学习过程提供的在线答疑、学习指导、学习评价等;资源支持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除教学内容以外的相关资源,辅助学生的学习。
4.基于活动形式的多元评价设计
[关键词]MOOC;导游实务;课程设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79
1“导游实务”课程MOOC开发利用现状
MOOC又叫“慕课”,起源于美国硅谷,是现代教育方式的新探索,它是各校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制作成视频,并借助相关平台上传至网络免费供用户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简单的网络公开课,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定期开课,其录入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最多也只有十多分钟,这非常符合网络时代阅读碎片化的特点,而且MOOC上还会提一些问题,有作业,有期末考试,如果MOOC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还可以在课程论坛中发帖请求帮助,最后不仅可以得到来自老师的答案,还有来自其他学习者的答案。
纵观全球,技能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国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MOOC作为一种教育新举措已经融入到教育界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也为他们掌握时下最需要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便利。“导游实务”课程MOOC的开发利用能为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或从事导游工作的准导游们提供非常直观、易懂的理论知识和导游技能。本文作者经过上网查询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导游实务”课程MOOC的开况,仅可以看到青岛旅游学校建设的“导游实务”MOOC课程。
2基于MOOC的“导游实务”课程设计思路
“导游实务”MOOC建设应以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基础,以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导游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依据MOOC、翻转式课堂等理论基础和导游服务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具体做法:一是基于导游人员的工作流程及导游资格证考证要求选择教学内容;二是基于MOOC平台开发导游资格考试试题库、案例库、PPT、电子教案和教学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三是基于“翻转式课堂”建立学习导航、学习测试和评价及在线答疑体系。
3基于MOOC的“导游实务”课程设计的步骤
31“导游实务”课程框架设计
本文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采纳旅游专家、学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及导游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分析行动领域到转换学习领域,以导游人员的接待任务为主线,设计4个模块、8个项目、24个任务,形成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详见表1。
32“导游实务”MOOC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以“项目”为单位,开发完成PPT15个、电子教案1本、试题集和案例集各1套。第二,以“任务”和“知识点”为单位,完成教学微视频28个(详见表2)。
33“导游实务”MOOC在线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利用老师和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互动三环节,通过线上与线下学结合、传统课堂和在线网络课堂结合的方式,创设“导游实务”“翻转式”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学习相关知识点、在线测试,进而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和路径,同时分析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听老师授课并进行相关任务的实际操练,老师现场示范、答疑并指导学生的实操,最后总结;学生课后进行在线测试和在线咨询,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老师在课后要对学生的测试进行批改、在线答疑、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资源推荐,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当调整课程设计。
34“导游实务”MOOC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导游实务”MOOC在线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要将测试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即不仅注重测试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线上线下的练习过程,要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作为测试的重要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娄在凤《旅行社计调实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4):251-252
[2]王玮翻转课堂的“翻”与“不翻”――基于文化视角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16(1):20-23
[3]张黎,王海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6):104-107
一、魔灯(Moodle)平台的特点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简称,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1.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魔灯(Moodle)是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不是孤立的,两者既是指导者,又是知识的生成者,师生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它既体现目前新兴的社会软件功能(Blog、Wiki、BBS),又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它适用于多种组织,例如:传授——接受型的教学组织、研究——项目型的教学组织、社区——小组型的教学组织。教师从先前的教案设计转变成课程设计,从课程内容设计转变成教学资源与活动的设计。值得关注的是,魔灯(Moodle)课程还注重多样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如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魔灯(Moodle)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整合到课程设计之中。活动模块提供了完整的互动式环境,如讨论区、聊天室、作业提交、测验、个人学习历程等。与常规课堂比较,讨论区更能给学生提供机会,去表达个人观点。魔灯(Moodle)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相互交流的环境。通过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单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魔灯(Moodle)平台将活动和资源融为一体,使教学更生动、操作性更强。另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资源的建设,把认为有用的资料上传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系统搭建、课程创建与设计
利用现有的学校网络资源服务器,到Moodle官网下载魔灯程序。Moodle官方指定的运行环境主要依赖于Apache+MySQL+PHP,超过50%的用户使用Apache作为Web服务器软件。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搭建在线学习系统。设置网站概要信息后,首先添加课程分类目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分类,分类要设一个标准,以明确分类的范围大小及分类所属的并列关系等。然后就可以按目录添加课程。
应用Moodle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创建一门课程,指定教师;编辑课程内容,链接相关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试用与完善。
1.创建一门课程
要应用Moodle开发一门网络课程,首先要创建课程,确定课程的名称,描述课程的基本信息,设置各种课程的选项,指定负责的教师等。其步骤是:
①选择首页上“管理”功能子菜单“课程”。
②选择“添加一个新课程”。
③按课程设定要求,输入课程的基本信息。
④课程的基本信息编辑完毕后,指定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师。
新课程在创建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组织方式,分别有“主题方式”、“社区方式”、“星期方式”三种,如果是按一般的“章节目录”来组织内容,可以选择“主题方式”。新课程基本信息设置好,生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在系统的右上角,有一“打开编辑功能”按钮,点击此按钮,课程进入编辑状态。
在编辑状态下,选“Add a resource…”或“Add an activity…”即可为某一单元增加一个教学资源或设定一个教学活动。
选取“第1章”下的“Add a resource”以增加一教学资源。
3.设计学习活动
Moodle与其他一般的网络课程开发工具不同,它支持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很简单地把各种教学活动整合到网络课程中,如问卷调查、选择测试、专题讨论等。
①测验模块。测验模块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和简答题。教师可以设计、编制测验,题目分门别类储存于题库中,可以在课程中重复使用,甚至其他课程也可以共用。测验可以允许多次试答,每次试答都是自动打分,教师可以选择是否给予反馈信息或是否显示正确答案。这个模块包含了评分工具。具体步骤:如给课程的第1章添加一个“测验”,选择添加“测验”后;选择编辑“选择题”,按画面要求输入题目内容; “测验”编辑完毕后,以学生身份登录系统,选择第1章“课后练习”,即可以进行交互测试练习。以下模块的使用步骤大致如测验模块。
②讨论区模块。讨论区是最重要的课程活动模块,交流和讨论就在这里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讨论区类型,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显示格式以及对张贴的内容进行评分作为评价沉重参与活动的依据。
③专题讨论模块。专题讨论模块是有别于讨论区模块,它是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剖析,允许教师上传文件,就某个专题进行“头脑风暴”。
④问卷调查模块。问卷调查模块提供了一些预设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意见、态度等。目前问卷包括COLLES和ATLS两种,既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又可作为一种总结性评价。
⑤作业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设置最后任务时间。该模块使用很灵活,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成果(任何格式的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
⑥资源。资源模块给教师提供了呈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的途径。教师上载的文件、在Moodle所提供的界面上直接编辑的内容以及网址链接,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呈现。
⑦wiki。此模块提供一种重要的反思活动。教师指定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写作,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反复修改和编辑,每个学生所写的内容只有他本人和教师可以看到,教师可以给予反馈。通常可以一周组织一次该项活动。
三、资源建设与使用
首先,利用科研课题的人才优势,开展资源建设和使用课题研究活动。我校在2010年9月申请了《民族学校校园网建设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讨和实践集在线办公,在线交流,资源上传、下载、共享于一体的校园网已经建成。在在线学习方面有些欠缺。这个在线学习系统的建成弥补了这项不足。在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在科研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努力下,很快就掀起了网络资源建设与使用的热潮。电教部牵头各年部选出骨干教师实施了网络课程设计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和教学应用实行考试、设计、应用混合评价制度。
其次,制定了网络课程的开发应用标准。明确设计规范,熟练设计流程,提高应用水平,促进教学相长。
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要特别注重体现以下几种新理念:网络课程资源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等。必须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的要求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完全基于Web平台,采用HTML格式,能用IE浏览器进行访问浏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超链接与嵌入技术、以及交互、导航、评价等手段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
各课题实验校制作的每节网络课程资源首页必须标明与文字教材对应的课题及使用对像。
明确难度系数。
每一个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都要有如下几部分:创设情境(学前热身)、学习目标、预习指导、学习内容、学习指导、资源、练习题、合作交流、评价、拓展参考素材等。
课程资源的文字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的要求,文本素材中汉字采用Gb码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Ⅱ编码和存储。
网络资源必须有使用帮助,详细介绍资源的操作及特殊的技术要求。网络资源的导航要明确,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能选取意义模糊、标识不清的导航栏。资源的链接要多采用超文本格式,避免重复翻页。
网络资源必须独立运行,必须包含运行环境所需的各种插件。网络资源应尽可能的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动画、视频)。
网络资源在练习的呈现方式上要注意交互性设计,尽量避免单一的纯展示性内容,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
网络资源素材的选取要有代表性,文字表述科学明确、动画应用合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网络资源设计要具有艺术性,色调搭配规范合理,图文布局简洁明快。
网络资源所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应该在页面中全面、准确、完整的体现出来,减少以超链接的形式,在线链接到其他网站(部分拓展性内容除外)。
第三,开展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大赛等活动来推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以具体应用实践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完善。重奖课程设计与应用优秀教师,树立榜样,形成良好氛围。
关键词:数字移动平台;APP课程设计;交互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71-02
一、引言
随着数字移动终端需求的递增,针对于数字移动平台的各类应用开发也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数字移动平台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IOS平台的APP应用,另一类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APP应用。不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这两个平台在目前数字移动平台市场的占有率最高,因此将传统计算机平台上的课程设计转移至这两个平台上,是有现实意义的。基于数字移动平台开发相应的课程教学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具有强大交互功能以及亲身体验感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交互功能,能够使学生进入到某种情境中,从而在交互过程中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二、基于数字移动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程序的应用模式
进行基于此平台的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制作出来的应用程序内容是基于在线模式还是离线模式。这两个模式所提供的课程内容大不相同。离线模式的应用程序,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开发模式,其通过将教学资源打包,并设定固定的交互模式后,提供学生下载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很多,比如教学资源被打包后,无法进行更新与填充,学生无法通过该程序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因此,这种离线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具备太强的知识可更新性,实际应用的效果也不太好。另一种模式,是以在线模式为基础,开发过程分前台应用和后台管理两个部分。前台应用是用于学生端的一个程序框架,其本身没有装入任何内容,所显示的内容均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端,在线浏览服务器端的内容。这个模式的好处是,服务器端的内容可以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而及时更新,并且,原有的教学资源并不会被删除,还保留在服务器端,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其移动平台终端选择性的浏览,做到课程的温故与知新。另外,在线模式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提供多种交互模式,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为游戏类的应用程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乐趣,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三、基于数字移动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程序的设计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基础上,形成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知识资讯获取途径大幅增加,学生可以主动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成为目前教学领域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在对相关课程进行APP应用开发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关注度,学生的关注度主要在“游戏”、“探讨”、“动手”、“赏析”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所产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将课程教学游戏化、可探索化、可动手实践化以及可欣赏化,就成为相关课程教学程序设计原则中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移动平台的充分的人机交互特点,将传统学科中的成体系化的内容进行梳理,使其逻辑表达与叙述达到能够与学生的关注度保持一致。通过APP程序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脉络进行相关的引导,从而达到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快乐和价值,总之,触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才是数字移动平台教学APP设计的关键原则。
其次,知识的可视化。传统教学的知识抽象化,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因为这种抽象的内容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非直观的,有时候甚至还是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东西。利用数字移动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功能,可以将传统的貌似抽象、枯燥的知识传授过程进行可视化设计,这其中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进行动画化,也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表演化或者戏剧化,以完整的动画片或者是视频短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使知识完全直观的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强化内容设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主动思考以及主动参与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观看相关动画片或者视频的时候,进行自我判断以及参与选择。知识的可视化形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且增加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些在基于数字移动平台的APP程序中都是可以顺利实现的。
第三,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力。由于数字移动平台具备非常完善的可交互性,因此可以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知识展示的控制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能够克服学生被动接受、片面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使用APP程序进行学习时,具有完全的自主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自然会引导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学习冲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沟通对学生进行相应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冲动能够充分的、不断的释放出来,从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相关APP程序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够体会到游戏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充满兴趣。这样的过程,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形成了学习过程的艺术体验。这种艺术体验,是为了纠正传统学习过程中貌似静止、被动、片面的以及乏味的学习体验,而努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为一种充满乐趣的、主动的、完整的、动态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方法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具备进一步获取知识的主观愿望与动力。
第四,加强课程设计的欣赏品味和价值。必须用非常谨慎的态度及眼光进行相关的APP课程内容程序设计。很多课程设计往往只强调内容,而忽视了“可欣赏”性,这是不对的。因为,一个缺乏可欣赏性的程序,从一开始就不会被用户接受,更不用说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了。设计这类程序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欣赏水平,不能够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一类问题,不能低估学生的欣赏水平。尤其是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的欣赏与认知水平相当的高,设计出能够被学生认可并且能够被学生欣赏的程序才是在数字移动平台上进行课程设计的关键。因此,具备友好的界面,良好的可交互性,完善精致的内容以及可欣赏性强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师在数字移动平台课程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在使用移动数字平台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学模式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从强调“教师主导讲授”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从“强调课堂”到“与课外并重”;从学生“学会”为目的到学生“会学”为目的。在这一系列的转换过程中,很多人往往会忽略或者弱化教师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作用,这是不对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非变得弱化或者可有可无,相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实际是大大加强了。其原因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加载与接受引导只有教师才能够完成,教师只是从过去以枯燥的“讲”者,变成了充分的因势利导的“引导”者与讨论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主导并且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取。APP程序化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教学主题,围绕相关知识展开的。在这个体系中,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互动式、模块式、分层次化的学习时间过程。正确的内容设计与选取是学生明确知识要点的重要前提,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进行兴趣学习。并且,相关的知识都有其自身的教学规范和要求,若知识内容设计的过于超前或者滞后,都会影响学生对于此APP程序的接受度,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接受度,这一点只有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甄别。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数字移动平台与学生进行充分交互。课堂讨论也是一种交互形式,但是在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氛围中,学生往往很难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主张。因此,基于APP程序化课程教学会将“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平等化,学生可以在知识层面上畅所欲言,并且相互讨论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留言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层面的引导,并且可以适度的进行扩展讨论,从而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好的想法或者疑惑之处。这种交互,可以具体到学生每一个个体,对于课堂讨论的不足来说是一个充分的补充形式。
第三,教师可以进行有效评价。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之后,以往的评价往往是通过考试来进行,除考试之外,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相对薄弱。因此,在课程APP程序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个体的交互过程,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形成的读死书的现象。
第四,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于课程设计中知识点的扩充。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发言权,但是,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非常多的信息来源,同样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大量的资料。教师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鼓励学生将正确的知识资料上传分享,若学生有其独到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及时的将学生的观点展示出来,从而有效刺激学生对于知识探寻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语
关键词: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61-03
1 研究背景
《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组经过“走出去”到企业调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探讨和论证、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勇于探索和改革,提出了基于“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即6个零距离6个转换(6Zero6Change),如图1所示;设计了基于“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内涵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一个硬件平台(1H),合作配置三类软件(3S),从两方面使用好实训基地(2A),积累凝练了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思路。
研究本课程建设,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再调研、进修学习。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工作岗位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制定项目考核标准,全方位、多层次渗透职业性;另一方面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基于工作过程,真题实做,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序化,融入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注重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针对毕业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潜在的就业岗位,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信息化管理等,按照“分解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能力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采取“项目案例”式组织教学。“项目案例”均由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制订,每一个项目均按照“项目描述知识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步骤实训结果验证实训项目考核小结点评相关学习资源”的模式来组织,多数任务在实训室或企业现场讲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结合国家、社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注重当前信息类产业的特点,一方面紧扣国家职业资格认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强与华三、锐捷等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结合,将其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培训课程引入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国家与厂商的认证内容,而是结合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借助课程置换、拓展教学等办法对其内容进行取舍,使得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借鉴社会培训、认证的先进经验,开发立体化的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实训平台、在线网络课程、论坛等技术手段,设计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3 研究基本内容和效果
《网络组建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综合实训课程[1]。课程建设研究内容主要基于示范性建设时期提出的“6Z6C”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围绕“1H3S2A”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课程设计思路,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市场、企业、行业的最新需求进行再调研,进一步明确岗位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细化工作任务,以集中课程训练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全面提高。通过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以及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的原则甄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制定考核标准,实现课程建设的职业化、技能化和标准化。
课程建设围绕五部分的技能点展开,本课程共五个单元,分别是局域网组建技术基础、WINDOWS 2000、Linux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局域网管理维护。共抽取了20个工作任务。
本课程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以集中课程训练的方式来进行。
教学安排一般为集中两周,60学时。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采用引入真实或模拟的项目案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主要以小组协作方式来进行,通过实践研究,课程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效果。
(1)突破了设备配置实验、校内实训基地网和实训平台的物理局限性。完善课程实训平台建设,依托校园网和SSL VPN技术,在校园网出口部署Array 3000一款VPN设备,师生可以依据账号安全、方便地访问校内资源和校内实训平台,把实验平台安全延伸,使学生可以虚拟化、开放式、全天候的申请配置设备和进行Web组网实验,做到“开放、兼容”管理已建成的lamp远程实验平台[2]。
SSL VPN 是采用 SSL 技术的一种 VPN 产品,适用于 Client to Site 的安全接入方式。SSL技术是位于 TCP 之上的协议,具有数字证书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安全手段。在实现 VPN访问内部应用时主要采用 Proxy 、Application Traslation 、Network Extension 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通过 SSL VPN 访问内部应用系统,必须先用 HTTPS 协议登录到 SSL VPN 网关提供的 SSL VPN 门户站点,我们称之为 Virtual Site,Array 的 SPX 系列单台设备可以配置多个 Virtual Site ,具体数量视 license 而定。
部署后校园网拓扑如图2所示:
通过以上设备的部署,不管电信用户还是教育网用户在访问学院门户网站以及其他web应用都比较快捷。同时也解决了其他非校园网用户(不在学校家属区居住的教职工、出差在外的教职工、假期的学生)访问校内资源的问题。他们通过登陆VPN网关依据SSL的加密隧道可以快速访问校内应用,既方便快捷又安全。
(2)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我国IT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根据网络行业、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提炼2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施工方案设计、Windows 2000及2003服务器的配置、Linux服务器的搭建和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懂网、建网、用网和管网的综合能力。如图3所示。
在课程案例化研究过程中,直接参与学院信息中心网络设备Linux管理系统建设和综合服务中心的网络规划与调试工作,提炼教学案例1个,抽取典型工作任务3个。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Linux校园网设备管理服务拓扑如图4所示。
(3)教学案例更加实用。《网络组建和维护案例教程》紧扣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关于课程建设的基本精神,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精选了实用组网及维护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校企合作,把实际公司项目与课程内容融通结合;在具体操作上,老师为辅,学生转换为企业员工,通过真题实做,从组建网络的技术要求和岗位能力出发,通过完成案例(公司项目)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组建和维护网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2011年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分别完成了学院财务收费和新生报到专网的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方案设计真实教学案例各1个,综合布线、施工管理和用户培训等典型工作任务抽取3个。
2012年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了甘肃陇南某乡镇数字化乡镇的网络改造,提炼网络规划和设计方案教学案例1个,综合布线、设备调试和互联、网络策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3个。
2013年项目组成员、信息中心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流量控制和网络认证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随着校园网应用增加及用户越来越高的上网体验需求,导致校园网出口压力十分巨大。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有效办公带宽,此次改造的流控系统实施了基于桥模式的IP带宽控制策略,策略控制了P2P、BT、迅雷下载及暴风影音等大流量的数据应用。系统实时统计功能全面,可以做到实时统计出口流量、楼宇流量及在线主机应用等。通过主持项目建设,将真实项目转化为真实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案例1个,提炼流量管理、策略配置、特征识别和网络认证等典型工作任务4个。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将真实案例教学化处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案例更加实际具体,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课程活力。
(4)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得到增强。一是加强行业标准与实训项目标准的结合,按照网络工作人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软件水平考试、行业企业认证所必需的知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制订课程标准,采取项目标准式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项目子标准和实训项目卡,组织实训教学。二是注重校内实训基地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了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在线实训平台,构建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3]。
课程建设组成员依据标准,重新修订了《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增设网络安全考核细则,增加网络安全取证要求。2011―2013年,该门课程完成行业认证取证(趋势科技信息安全专员)和锐捷网络工程师取证共300人次,取证率达93%。
项目组成员带领学生参与完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网和在线实训平台建设,提炼网站管理与设计、Windows 2000服务器额配置真实教学案例2个。
(5)突破学习方法单一、沟通渠道不畅通、资源更新不及时的难题。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在BlackBoard学习平台上,建设《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络课程,设置师生交流论坛、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远程教学和在线测试;建设课程知识库,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和行业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网址:http:///webapps/login/
4 创新与总结
《网络组建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较以前版本有如下优点: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确定课程设计目标,体现课程职业性。
通过深入企业(如锐捷网络、H3C、甘肃教育网络、甘肃万维、甘肃海腾、上海威讯)进行调研、进修学习、挂职锻炼,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课程组成员,充分剖析市场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针对工作岗位要求和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通过每一个项目完成过程,通过企业认证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手段,从多方位、多层次渗透了课程的职业性。
(2)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学以致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课程实践性。
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加以提炼,融入职业态度、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实际技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实践性。
(3)根植企业,面向行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开放性。
合作开放,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保持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自主创新开发blackboard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与精品课程网站、实训网站完美结合,课程立体化资源更丰富。学习方式开放,利用Bb在线学习平台,本课程的教学可通过网上在线教学;实训开放,实训室对专业学生实施开放,专门的试验平台可通过远程实训。开放性可保证学生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持续学习能力。
(4)过程考核,专业认证,采用社会化评测机制,确保质量保障的公平公正。
多样化的过程考核,特别是项目标准及运行卡的实施,注重细节,注重过程;专业认证方式,是一种社会化的评测机制,更贴近于实际。
通过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能保持课程内容标准不断更新,将职业素质、职场文化融入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课外拓展、自主学习、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战等,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深度和广度上层次递进,以真实性促进技能提高。因此《网络组件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一步甄选了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思路、设计教学案例、开发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考核标准,是“1H3S2A”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最佳化实践,是“6Z6C”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东,梅,姜惠民,等.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0(32):34-36.
关键词: Moodle平台 在线课程设计 教育信息化
1.引言
教育部1999年启动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大力支持网络课程的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和中小学都纷纷开发了大量网络课程。虽然很多的学校引入了网络教学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当然这与学校的引导和推广有一定的关系,但任课教师在使用教学平台时,也没有对课程做适当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平台的作用[1]。
2.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
Moodle是一个为专门制作基于因特网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也可以说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CMS),与内容管理系统有关,同时它也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LMS)。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应该属于网络课程,具有网络课程的特质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2]。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在进行在线课程设计时要体现如下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3)教学设计原则;
(4)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合作化。
3.课程设计前的准备
在Moodle平台下的教师角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教师失去传统的领导者的地位,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参与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到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帮扶者作用。主讲教师可以添加新课程,修改课程内容、添加活动,或者根据教学任务组合Moodle模块,也可以管理学生成绩和活动评价、查看学生日志、加入讨论区参与讨论或者回复学生问题[3]。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添加用户:这里是通过批量添加用户,用户可以是授课教师和学生。
(2)添加课程:添加课程中要注意的是为了让注册的学生能够自己加入到教师创建的课程中,需要对课程设定密码。也可设定课程显示方式、最大上传文件等。
4.在线学习课程设计
教师登录Moodle平台,选择课程,进入课程界面之后,就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课程设计。
(1)课程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是开展各种学习的基础,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在Moodle平台上可以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不论是自建教学资源还是外部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编辑页面里的“增加一个资源”模块功能实现,资源模块主要包括文件、图书、网页、文件夹、IMS内容包、URL、标签等模式、标签等模式。利用这些模块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资源元素的制作,也可以将外部资源链接到课程内容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4]。
利用魔灯的资源模块将这些内容到网上,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这样不仅方便教师以后备课,同时还可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扩充与提高。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上、或者课后阅读了解相关内容,丰富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赋予学生上传资料的权限,让学生通过Internet搜索、浏览相关信息,提高信息技能和素养。
(2)教学互动
互动和交流是学习中很重要的方式,本系统用聊天室和讨论区功能来实现这一环节。
①实时交互
Moodle平台中的聊天功能能够提供流畅、同步的文本交互,并支持URL地址、表情符号、图像格式,供师生、生生之间针对课程内容及时讨论、交流,系统会记录所有的讨论内容,并可以设置是否对师生公开。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通过Moodle平台实施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时在线同步教学。
②非实时交互
讨论区是比较重要的课程活动模块,学习中的交流和讨论会在这里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讨论区类型,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显示格式及对张贴的内容进行评分作为评价的依据。通过订阅讨论区,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的讨论区帖子。
教师添加讨论区,可点击“添加活动”,选择“讨论区”,创建讨论区,如图1。
图1 非实时交互界面
讨论区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浏览其他学习者的帖子来深化对某个话题的理解,提高认识。由于讨论区是异步的,允许学习者利用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考虑相关话题,发表言论。
(3)作业上传
利用“作业”模块,分配在线或者不在线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提交任何格式文件的作业,如PDF,MSOffice,TXT文本文件,image图像等。添加作业类似于讨论区的创建。
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呈现作业内容及提供一些实践素材。教师每次布置作业任务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上传到教学平台。
为控制学生的作业进度,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设置:
若超过时间教师通过修改,将作业隐藏,学生再无法看到本次作业要求;
在创建作业活动时,设置作业的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如图2。
学生作业上传到平台之后,教师可根据作业的情况,进行打分,给出成绩。
图2 设置作业起止时间
(4)课程测验
在教学中,测验主要用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随堂测验是指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小节后进行的小型测验,如图3。通过随堂测验,教师可以很快了解本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学生可了解自己对本课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及侧重点。在课程教学中,将随堂测验这一方式灵活地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加以合理运用,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图3 测验答题界面
教师可以使用测验来设计不同的试题,形成一个试题库,教师以后可使用该试题库,也可将试题的顺序和选项顺序打乱,设定答题次数,允许学生多次尝试重复做测验,让计算机记录所有的分数。成绩反馈如图4所示,是测验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而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这些信息能对下阶段的教学或复习给予必要的参考和帮助。在完成随堂测验的同时,教师在后台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完成时间、答题次数、测验成绩、每个答案被选择的次数等。这些数据可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最终成绩作出合理的反馈。
图4 测验反馈界面
测验模块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教师可以用这个模块设计出试卷后,随机的发放试卷,这样前后左右的学习者的试卷全部都不一样,非常便捷。
当然,教师也可以增加知识拓展模块,便于让学生在课外拓展知识面,了解课程中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方法。
最后,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报告,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侧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态度。
5.结语
在Moodle平台上开设的网络课程的技术门槛低,使用Moodle可以方便、有效地开发网络课程。对于老师来说,教学任务都非常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系统地学习网络课程平台开发技术。但是在Moodle上创设课程,则不需要花费他们太多的时间,非常简单易操作,并且能够很好地辅助老师的教学,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及课后复习。
参考文献:
[1]张金宝,宋继华,唐伟.利用Moodle系统组织网络教学[J]中国教育网络,2006(07).
[2]李兆义.关于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J].期刊现代企业教育,2008(1):149-150.
关键词:专科院校 食品机械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6-01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以一线就业为直接导向的专业技术教育,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需要更加系统的介绍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分析实际生产问题,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1]《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类专业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综合运用能力。目前,该课程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是考前突击,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一般;而一些学者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空缺。
一、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内容完成后,集中一段时间,以单独或分工合作的形式,绕某一设计课题,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图等步骤[3],完成既定任务的专业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具体作用如下。
首先,课程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其次,培养学生对文献材料的收集、整理、再加工能力;再次,课程设计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课程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思维和创新能力[4]。
2.课程设计流程
课程设计主要由选题、指导与管理、考核三个环节组成。其中,选题是关键,指导和管理是过程控制,考核是最终的检验。
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实施
1.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为《**生产线设计》,拟从焙烤、饮料等常见食品中选择一个或一类产品,结合其生产工艺特点,制订生产方案,选择、装配生产设备,完成生产线设计示意图,形成设计报告书及答辩PPT。
1.1设计报告书应涵盖以下内容:(1)产品方案,包含产品名称、配方、工艺参数等;(2)生产方案,计划年度或月度产量,班组生产产量及人员需求;(3)生产线设备,包含设备选型,拟定选用厂家报价等;(4)生产线示意图;(5)物料衡算;(6)投资估算与利润预测等。
1.2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报告内容要求:产品方案应符合食品加工科学要求;生产方案和设备应科学合理;物料衡算可只考虑生产消耗;投资估算和利润应符合基本财务准则;(2)设计报告格式要求:设计报告最终形成word文档,按毕业论文格式整理;(3)设计报告不得出现雷同卷,否则不计成绩;(4)时间要求:答辩前一天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设计报告书,以及答辩PPT文档。
2.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管理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首先,下发设计任务及要求,组织学生选题,拟定设计方案和工作计划;之后,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生产线设计;然后,撰写设计报告,制作汇报PPT;最后,举行答辩,评委评比。
设计过程中的教师指导采用现场答疑和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安排老师在固定时间在教室针对高难度及公共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同时通过微信和QQ群等网络工具构建学生自我讨论和教师点评指导的在线答疑平台,随时为学生答疑,解决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并最终根据出勤情况给出平时成绩。
3.课程设计的考核
课程设计考核从平时表现、设计报告、答辩成绩等三个方面分别计分,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表现占10%,设计报告50%,答辩成绩40%。最终课程设计成绩以40%权重计入课程考核。
3.1平时表现是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出勤情况综合给分,由指导老师给出。
3.2设计报告成绩按内容、格式、科学性等三个方面分别给出成绩,且以给定权重合计得到报告成绩,评分要求如表1所示,该部分成绩由指导老师给出。
3.3答辩成绩于答辩结束后由三位评委老师按照PPT制作、问题回答、个人仪表、语言表达等四个部分分别给出,各项之和为该评委总分,最后取平均值即为该生答辩成绩。
三、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实施中的问题与讨论
1.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和匹配性问题
《食品机械与设备》作为食品类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此时食品专业课程学习并不充分,只有《食品工艺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同步开设,这使得食品机械课程设计的开展出现系列问题,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最终效果。课程设计规划时可整体考虑专业课程先后顺序与衔接,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学生材料收集整理能力亟待提高
实践表明,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欠缺,特别是对学术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整理能力,部分学生在设计开展前从未了解过文献资料。通过课程设计的开展,普及了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方法,为学生以后求知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课程设计之初,学生普遍表现态度不端正,出勤情况差,缺乏必须的职业素养。课程设计中通过企业生产流程的模拟、工作态度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多次实践证明,食品机械课程设计深化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宽度,提升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了学生就业中的竞争力。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大专院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亚珠.调整高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结构[J].科技信息,2012(35):301.
[2]段续,朱文学,张仲欣.食品机械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科技咨询,2009(26):201-203.
时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已成为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企业来说,培训不但是实现组织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吸引员工、保证员工职业生涯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企业的培训能否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要,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效率;同时,经过需求的评估、评估的目标、评估标准的建立、培训项目实施以及评估效果评价等步骤,令培训过程本身也进行系统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培训战略支撑作用得以良好发挥。
一直低调做事的普尔摩,在喧嚣的培训行业稳扎稳打地走过了15年。1998年,普尔摩创始人陈庆华,基于自己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和对该市场的了解,成立了普尔摩,并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其中包括通用技能、人力资源管理、销售、领导力等内容。其客户也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发展到2002年之后,随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培训需求的明显增强,普尔摩依据这些企业与外资企业需求的不同,在提供培训服务的基础上,并为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开始尝试咨询式培训。2009年后,培训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培训公司数目激增,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数不胜数,普尔摩清醒地意识到唯有转型才能继续发展,转型已刻不容缓。于是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一是与国外知名培训教育机构深度合作,二是走专业咨询之路,深入挖掘技术类培训。经过两年对客户进行概念梳理与培养,普尔摩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培训新主张
普尔摩不仅延展了培训价值链条的服务内容,涵盖了领导力、销售、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物流采购及质量管理,以及其他通用类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普尔摩将咨询的工作方法也渗透到了培训业务流程中,将单纯的培训升级为咨询式培训,根据客户的需求,以绩效为导向,设计出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培训方案,并提供训后跟踪服务。
“目前,我们的培训服务主要是涉及到企业中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这个群体。随着企业的转型,学习将会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我们下一步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在下半年所推出的项目中将涵盖基层的员工,并实行从线上到辅导、跟踪一条龙服务。从现在市场来看,领导力系列和通用类系列是企业培训需求较多的内容,因为企业对中高层领导的培训可能更重视一些,对基层的投入还不是很多。但这将来可能会发生调整,因为高层的流动比基层的流动对企业的影响更具有杀伤力。如果企业建立一个从基层到高层的体系化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造血功能,就无需害怕流动。就培训形式而言,咨询式培训在未来也将失去它的优势,因为未来将逐步发展为与互联网结合的学习,即混合式+咨询式的培训。这种形式在第一阶段是在线学习,之后是讲师面授,随后是辅导跟踪。而这种培训就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职业――学习顾问,他们主要负责在前期了解学员的需求,帮助学员规划学习,在面授前对学员做一些测评,面授后做一些跟踪辅导和绩效,他们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比讲师还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和全球最大的在线学习顾问商SkillSoft达成合作。”普尔摩总经理陈庆华向记者介绍了普尔摩培训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专属定制
专属定制,一方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更是个性的凸显,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极具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当前存在问题,更可以直观地考核培训效果,因为有针对性的培训才使得培训效果立竿见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训中课程开发与设计的重要性。
据悉,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起源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军方。由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军方需要系统科学的培训军官与士兵,以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的武器与装备。在这个要求之下,一些教育学家研发出了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并于80年代广泛应用在公司的培训之中。一般遵循ADDIE模型,即Analysis (分析),Design (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执行),Evaluation(评价)。
正是看到市场的这一需要,普尔摩在自己培训服务、课程设计与开发咨询、管理咨询和国际认证项目四大板块业务中,率先将课程设计与开发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抢占市场先机。“目前上规模的企业很多,很多企业都设有企业大学、培训中心、培训学院,但大都是找一些培训讲师,并没有在自身的课程和核心内容上下功夫。往往是从外面请一些老师讲课,最后连系统的培训讲师手册都没有,留下的仅是一个PPT。或者是企业内部自主开发能动性比较强,可以开发专业课程,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培训面授与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亦或是培训内容具有特殊性,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外购课程。这无疑就为我们普尔摩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业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课程设计与开发也是企业未来需求的方向。”陈庆华说道。
其实,普尔摩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投资。首先,普尔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出相应的课程,然后在企业内部进行移植,这相当于企业拥有了一笔可以重复使用的核心资产。其次,为企业培养的员工,成为了其有形财富。最后,通过课程设计与开发对企业本身在行业的地位也是一种提升。陈庆华自豪地告诉记者,普尔摩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与开发的危机应对和处理的培训课程,在航空业已形成一门品牌课。
在为企业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普尔摩会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应用CTTTM(创造性培训技术),与客户紧密沟通,完成需求访谈、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调整与验证、课程移植与讲师辅导等步骤,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了保证该服务的质量,与国际BOB PIKE集团合作,使自身的开发队伍得到提升,普尔摩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核心设计人员在美国、加拿大获得课程设计开发专业学位,并具有多年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此外,它还将专业的国际资源整合到设计开发合作中。这些都为普尔摩在这个行业奠定了专业地位。
专业铸就竞争力
埋头深耕的普尔摩,一方面准确的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完成转型,另一方面从自身软件入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专业,首当其冲的成为普尔摩的代名词。普尔摩的讲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其内部专职讲师,他们既是公司顾问,又是核心课程的讲师;二是长期签约讲师;三是自由职业讲师。这三部分师资力量均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设定,但三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专业,在某一个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其次是讲师的学习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可随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变化来改变自己讲课的风格。“现在企业所需要的培训,不再是之前那种讲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的重复已经老掉牙的案例,而是想知道与自己企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更关注课后的后续跟进与辅导,这就要求讲师具备一定专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强大的学习力。与普尔摩合作的讲师大大小小有400多人,每年都会有所调整,原因就在于普尔摩需要的讲师必须术业有专攻,且能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UALC 信息素质教育 合作教育
1.引言
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最早开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为信息素质而合作口号,高校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开始出现,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施,美国开展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UALC)网络导航课程就是美国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典。为此,笔者对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网络导航课程的开发形式、课程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国内图书馆联盟开展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提供启示与参考。
2.网络导航课程的开发形式
网络导航课程是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的14个成员馆合作开发的。网络导航课程作为一项实验性工程,受到犹他州政府高等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先导项目的资助,其目的是:①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开发一个即时交付的网络课程模型;②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教授学生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③消除时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营造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环境,满足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要求。
3.网络导航课程的内容
3.1 作为信息资源的因特网。这部分侧重于网络基本知识的普及,从Internet的起源着手,阐述了因特网如何作为一种重要而流行的工具来为检索者搜集信息。介绍了两种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电子邮件和邮件列表。此外,还讨论了万维网以及它是如何作为互联网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信息共享手段之一,提醒用户不要将Internet与WWW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关的实体。
3.2 开始你的研究。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完成研究的几个步骤:①明确研究需求;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③确定描述主题的研究课题;④利用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和互联网查找一般背景资料;⑤按照关键词使用图书馆目录查找图书和其它资料;⑥筛选评价检索资料,标注相关材料,根据文后参考文献,找寻其它线索资料。
3.3 信息导航。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四种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搜索引擎、电子文献数据库、图书馆目录。讲授了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两种检索途径,利用关键词检索引入头脑风暴法及如何使用APA格式和MLA格式著录参考文献。
4.网络导航课程内容与设计的特点
4.1 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和全面性。网络导航课程是由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的14个成员馆合作开发的,这14个图书馆分别拥有不同的馆藏资源和图书馆环境,但同时又实现资源共享。所以网络导航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既结合开发背景和用户需求,注重讲解基本概念和网络信息的检索技巧,又突出介绍特定馆藏,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
4.2 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灵活性。明确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实施检索策略;评价筛选检索结果;利用信息资源。这体现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但同时课程的整体设计灵活,每个模块可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单独使用,对于经常讲授的教学课题,如"布尔逻辑检索的使用"和"学术期刊与大众期刊的区别",设计为分离的,可打印的讲义,方便学生学习。
4.3 学习环境的虚拟性和实用性。网络导航课程将学生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学习资源纳入到一个"个性化"虚拟环境中:①提供教师联系方式。每个大学都配备了一名教师协助用户完成课程,并提供教师的联系方式。②提供在线练习与测验。网络导航课程有完善的教师考评和学生自测机制。③提供多途径导航。课程在页面设计上提供多途径导航服务。主要包括Web页面前后导航,模块间导航和网站地图。
5.网络导航课程的启示
我国图书馆联盟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彼此缺乏沟通,各个学校单打独斗,单独构建平台,使得大量的教育资源不能共享,无形中增加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构建成本。UALC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图书馆联盟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带来诸多启示。
5.1 注重合作共建共享。我国各类图书馆应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下,改变彼此缺乏沟通的局面,充分利用学科、专业、资源等的互补效应,合作开发象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UALC)式的网络导航课程,在信息素质教育上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实施。
5.2 政府重视和支持是合作教育的重要因素。在美国信息素质教育被视为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得到了政府重视和支持。网络导航课程受到犹他州高等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先导项目的拨款资助,人员、设备等后续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5.3 标准化是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前提。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联盟网络导航课程完全按照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包含了5大标准22条共计87项具体的评估指标。教学内容全面,目标定位明确,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素质的内涵要求。
5.4 多层次的教育模式是用户的需求。犹他州图书馆联盟网络导航课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素质教学平台的设置上,调查了图书馆联盟所有用户的信息素质现状,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的感知、接受和需求特点,把用户划分为多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学习需要。
6.结语
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将是今后图书馆用户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它可以将各馆的特色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供统一平台,实现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和美国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CALIS的带领下,全国各类图书馆联盟共同努力,会将我国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