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理解概念;认识自我;思考总结

高中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他们每天在题目的海洋中游走,却怎么也走不出来.如果问他们哪个数学知识点不会?很多学生会说都不懂,要不然就是上课都懂,但是做题就是做不出来.这些学生的表现基本都是缺少思考,对自己、对数学不了解,虽然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所以,放慢脚步吧,细细品尝,学数学要走心.

一、“细细品尝”的概述

所谓“细细品尝”不是说让学生不跟着教师的步伐,自己慢慢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支配自己自由时间的时候,着重对于某些方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怎么放慢脚步.学数学不是死学习,不是每天进行题海战术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要注重方法,要了解自己薄弱环节,都说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也应该是如此的.

二、理解概念,不能快

概念之于数学题目,就像面粉之于面包、水泥之于楼房、树木之于家具,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东西.高中数学的概念,有的是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最终整理概括得出,还能在生活中找出原形;有的是由于数学自身发展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以,高中数学概念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抽象的东西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当课堂上学生听不懂以后,就放弃了理解,转而去做题,一开始根据教师所讲的方式来做题,发现对于概念的理解即使不是很懂也能做出题目来,就忽略了理解概念.但是高考题是各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如果你对概念不能够理解,你对题目就不能深刻理解,就不能很好地解出题目.例如,集合的概念,它是表示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但是如果学到函数一些其他的知识后,出题教师会将这一知识点与其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你对集合的概念不理解,是否还能理解其他综合在一起的知识点呢?

有人会有这种思想,反正高中数学复习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复习时教师会将概念再讲一次,再好好理解.但是往往到第二次的时候,教师就没第一次讲得细致了,而且学生也会有一种我已经学过了的心理,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概念的理解上,更多的是去做题,希望能做更多的题,但是你要知道,题目是做不完的,知识点、概念却是固定的、单一的.如果概念理解不了,特别是对于综合类型的题目而言,是不容易做出来的,所以要抓基础,抓概念.概念的理解是审题、解题的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三、认识自己,认识数学中的自己

每个人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在数学中的自己呢?不光光是了解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而是要清楚地知道,你对哪一个章节比较薄弱,对哪一个知识点比较模糊,对哪种题型比较容易出错.那么这些情况你怎么才能知道呢?这就需要你放慢脚步,编制自己的错题集.当然高中数学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编制错题集,但是真正利用好错题集的人又有多少呢?编制错题集不是把错题抄到一个作业本上就完成了.错题集其实又可以分好几种,是不懂发生的错误,是失误发生的错误,还是计算发生的错误?有人会觉得失误和计算发生的错误还需要写到错题集上吗?有时候偶然的失误存在必然的关系,这次的失误说不定下次还会发生,要记录下来提醒自己.有时候的计算的错误很可能是你不会算,又或者是你不会用简便的方法算,这些你是不是都停下脚步去研究了?而那些你不懂的题目,你写到错题集上了,是否进行深刻剖析了,是对知识点不理解,是对题目不理解,还是缺少分析能力?

编制错题集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你要对错题进行一个分类,同一题型的题目放在一起,再对这些题目进行归纳总结,过段时间还要对错题集进行缩减,理解透了的题目,不会再犯错的题目要删掉,不然错题集会越来越厚,错题集应该是越来越薄,才说明你把之前的错误全弄懂了.特别经典的题目要留着.

你的错题集就是你的财富,别人的错题集对你来说没有什么用,你的错题集就是你在数学中的自己,所以要放慢脚步,好好编制自己的错题集,好好认识数学中的自己.

四、思考总结,必须做

很多学生每天忙着做题,却从来不会花时间好好反思,即使每次月考、大考,教师总会让学生写个总结,学生也只是敷衍了事,随便老套地写几句违心的话.

思考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反思来改正错误,来促进自己进步.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仅仅是知道,从来没有认真去做,他们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殊不知这可以帮你节省多少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一点,你只是知道了,而别人不仅知道了还去做了.有了思考总结,才能更好地知道去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撞,那样即使你做再多的题目也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因材施教,做自己的小老师,你会比任何一位老师更了解你自己.

第2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从初中数学的差异发现必须要衔接

1、知识差异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各种情况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容量大,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必修课程由5 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 个系列,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来选择不同的组合。

这样,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高中还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高中数学却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争取让同学们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高中课程开设多,每天上八节课,自习时间四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如果数学教师能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学习新课。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地发展,考试在不断地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地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地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搞好初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的内容也紧密相联。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必修1 中第三章“函数的零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先复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必修2 中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可先复习初中所学的运用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的方法、圆中弦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配方法等。

三、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第3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必要性;措施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感觉高中数学难学,其实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学习方法掌握不当的那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更是过早地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接下来,笔者就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课程的差异

首先是知识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适宜、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加以引申、完善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课堂较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部学生都能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在高中阶段,随着课程开设增多,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平均到各科的学习时间就大大减少了,教师布置的课外题量相对初中也有所减少,这样一来,学生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就比初中时少。

再次是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多模仿做题,他们多模仿教师的思维进行推理;而到了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大和知识面变广,学生不能全部模仿,也不能开拓思维。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最忌学生高分低能和定势思维,而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对高中数学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是学生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初中数学由于知识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的都是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学生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递进性。

二、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也比较充足,因此,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演练、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自然加快,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传授,学生理解不到位的话,必然影响学习。

面对以上几大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以上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他们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利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入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紧迫感,消除学生中考过后的松懈情绪,让他们主动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等。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是不够的,学生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3.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初中的内容也紧密相联。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4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8

升入高中,往往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数学学习,对数学怀有恐惧感。高一阶段反映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吃力的学生不在少数;学得似懂非懂、不能消化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优异,进入高中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乏其数。以前游刃有余、引以为豪的数学,一下子变成了拦路老虎,形成较大落差。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课后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种种的不适应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特别关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有着显著的变化。一是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二是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三是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了。四是知识的独立性更强。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针对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高一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就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总结。以下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抓“重点”

所谓抓“重点”,就是对每一知识点都要突出它的重点,甚至提炼精髓,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新课程恰当精简了传统课程的内容,更新了知识和教学方法,强调灵活性和综合性,重视数学应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不是非常紧密。以前初中教材中十分重要的数学知识,如因式分解、代数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指数和对数运算法则、二次函数、十字相乘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在现行的初中教材中已经淡化。而像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在高中有所淡化。可是,在高一教材中必须用到这些知识,并且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这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上的落差。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对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公理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更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授新知时提炼知识精髓,强调难点与易错点。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可从三种语言的角度来让学生体会单调性的重点,自然语言“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因变量y也增加”,图形语言“从左向右图像逐渐上升”,数学语言“当时,若f(x1) < f(x2)”,则函数是增函数。再如必修二中的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证明,可提炼三者的关系,并强调关键在找平行,而现有的找平行的方法只限于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应边成比例等,这样就可使学生降低恐惧感,过好“入门关”。如能先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高一数学的台阶。

二、巧“引导”

高中数学教材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融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但这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巧引导、多训练”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简要概括。如学习必修Ⅱ公理三时,可把书本上的抽象概念,用具体模型概括为“公共点在公共棱上”,这样便于学生在证明点共线问题和线共点问题上寻找恰当的两个平面。又如,在学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可使教学设计多样化,让学生既有感官上的认识,又有动手实践的体会,还有理论上的概括,三位一体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模型。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点从懂的层次进入会的层次。除了在教法上注重引导,还应加强学法的引导。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引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处理习题”等。

三、重“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一定要注意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先入为主。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再怎么教也是无济于事的。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波利亚认为教师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仅仅是“助产士”,他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认为科学的提出问题需要更多的洞察力和创造性,而学生一旦提出了问题,那么他们解决问题的注意力更集中,主动性会更强烈。因此,教师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还要看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生等问题。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思考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善“反思”

某一项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思考“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思考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第5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数学 教材 亮点

【中图分类号】 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82-02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并将数学的理性、严谨等精神融入其中。在众多版本的高中数学教材中,苏教版教材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从结构构思方面还是从内容来看,其数学语言的运用、习题思维的设置等都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将新课改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并将学生确立为教学的主体,融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使数学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来看,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展示数学知识严谨态度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理性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价值。

一、苏教版的人文关怀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其与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定位,不仅严格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编写,而且结合了江苏省当前的教育水平,用新的手法从新的角度对数学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尤其是在人文方面可谓是一大亮点。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处处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极大地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关系,例如必修4第一章中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当中有大的海滩插图,第二章“平行向量”中有飞机的空中展示插图以及澳门大桥的插图等,这一系列插图的展示将数学和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数学教材的亲切性,使学生从心理上开始认可和接受数学教材。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就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增加了知识点的旁白,对数学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旁白的阅读和感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向量坐标运算,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设向量,,,当,那么就有;同样,如果,那么成立。苏教版数学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旁白是这样设计的,如果,因为0与所有的向量都是平行关系,因此是可以成立的,从另一方面来讲,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此处旁白的设计避免了教材中对的限制,使学生对向量的平行认识和坐标计算更加简单明了。其实数学知识点旁白的设计并不是单单为了完善内容,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图解说明,它是对正文知识点的完善和延伸,将正文中包含的隐性知识和内涵解读出来,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苏教版的文化氛围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者摒弃了传统教材中一切以教师为主的观念,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定位成数学的知识的载体,将数学教材向培养知识技能、注重教育过程、提升情感等方向过渡,将教材由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文档转变成一种知识展示的平台,而且从版本的设计结构上来看,其充分地尊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在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让数学教材也变得丰富多彩。苏教版数学教材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并从根本上减轻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对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精挑细选,并且在众多知识中设计了旁白和链接,而且对数学知识的出现背景、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的结论也有较为全面的介绍。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引入了艺术家的透视法,这一新方法的引入使学生对数学在生活、艺术、经济、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并将数学定位成寻找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人际交往的特殊语言。

教材中知识文本的编写、插图的选择以及知识背景的介绍都进一步体现了苏教版以把握时代脉搏为思想,以传承数学知识文化为己任的“先贤”形象,体现数学内容的生动性、知识题材的多样性以及信息范围的广泛性,彰显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时代特色。例如,在讲述圆周长公式推导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学生的生活背景,运用无限接近的思维方式进行阐述。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对很多知识点的结算采用计算机解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自主探究知识、自主学习理论的道路。

又如,在讲述三角函数图形的时候,教材中推荐老师借助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展示函数的几何模型,不但可以让学生看到函数轨迹生成的具体过程,还可以在模型中适当地改变参数进而改变模型的形状和位置,老师用几何画板同时展示和以及三个线性轨迹,而学生就可以发现只要将函数的纵坐标增大倍就可以得到,而将函数的图象左右平移就可以得到函数图象,老师要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软件进行模型建设,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函数的内涵和意义,彰显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时代特色。

三、苏教版的理性精神

苏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处理数学知识概念的时候,注重对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做介绍,很多时候教材当中要求学生对某一抽象的概念亲自动手展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既可以讲明概念的形成来源于某一个实际问题当中,也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有学者提出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要满足对其直观的特殊认识,更要准确理解其在典型实例中的本质,而传统的数学教材几乎没有针对数学知识出现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做介绍,只是将最终的结论简单直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用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记忆和使用,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针对原来某些结论的学习方式做了改变,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者认为,发现问题的存在比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课堂教学由原来使学生机械的记忆变成现在的探索性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对数学公式记忆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探索问题的习惯。教材站在尊重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品质,并使学生在数学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公正、客观的理性精神。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部分,苏教版以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展现了这一知识点,老师在学完子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基本概念后,通过以下游戏来提高和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如选择班上40名学生并平均分成2个小组,要保证每个小组之内有男生和女生,将整个小组记为全集I,将小组内的女生记为集合,将小组内的男生记为集合,而小组内戴眼镜的学生记为集合,游戏开始之后站起来表示在集合之内,坐着表示不再集合之内,为了保证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课堂秩序,整个过程中学生不能说话,但是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交流,并在小组之内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将每个学生属于哪个问题的答案记下来:

第一题:的补集 ,的补集

第二题: 和的交集

第三题:、的并集和的交集

第四题:集合补集与集合补集的交集

……

以此类推,老师可以将问题逐渐向深层次设置,最终学生会在游戏中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会因为这种较高的乐趣性而极大地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采用全新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阐述和展示,并且承载了数学知识的发现背景和成长过程,其旁白的设计使正文的内容更加完善和醒目,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是中学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完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琥.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09(2)

第6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新课标;蜕变

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懵懵懂懂的我刚工作不久,有幸参加了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三优联评活动,参加的作品是《贾宪三角》。当时电脑还不是很普及,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只学过Word,打字用五笔,一分钟内打不了多少字。学校教室也没有配备电脑,机房里的电脑配置很低,486的处理器、32M内存、Windows95操作系统。于是硬逼着自己学PowerPoint,制作了《贾宪三角》的课件,插入些动画效果和gif图片,学生到机房上课,都很新奇也很激动,教学效果很好!这也是开启我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兴趣!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人作为一线的老师,切身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教育部门及学校,近年来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硬件软件等教学设备上大量投入,每间教室都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给我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教师也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我从十几年前的电脑文盲蜕变成为会使用几何画板、Flash制作等。以下本人将以自己的教学体会阐述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备课、授课、习题课等三个方面的推进作用。

一、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它的最终体现是教案和课件

教师备课是指备教材、备练习、备学生等各个环节,新课标指出,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备课不是单纯备教科书,包括各种媒体,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在上高中新课标必修二第三章解析几何:直线与方程时,我想到了最近网上很火的视频:换一种切法,巧克力可以永远吃不完?眼见为实吗?CCTV-2财经频道节目“是真的吗?”专门做了一期这个节目。我先是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很感兴趣,于是我让他们动手去做剪纸实验和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知识去探究。通过多媒体、几何画板、MP4等备课,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眼见不一定为实”,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进行质疑和数学思考的习惯。由网上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复习了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所有公式及知识点:直线的斜率、判断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方法、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线的距离公式,以及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巧克力切出一块后还能复原吗”的动画模拟,解开这个秘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几何整合远远不止这个例子,比如说在备两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用几何画板制作了有效的化静为动,让静止的知识动态化!信息技术在空间立体几何这部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说三视图、图形的折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等。此外,我们教师也通过QQ群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也是信息技术下教师的新备课模式。

二、授课时运用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例如,在必修三第三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课上,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实验,制作过程如下:

1.新建一个Excel工作表,在单元格A1栏输入:抛掷硬币实验,在单元格A2输入公式“=INF(RAND( )*2+1)”,产生1或2的随机数值,用于代表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设1为正面,2为反面。

2.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将A2的公式自动填充到A3至101单元格,模拟抛掷硬币100次。

3.在B列中,从B1至B4单元格依次输入:“统计次数”“出现正面次数”“抛掷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4.在C1单元格输入:5次,在C2单元格输入:“=COUNTIF(A2:A6.1)”,在C3单元格输入:“5”,在C4单元格输入:“=C2/C3”。

5.按照第4步的方法,依次完成“10次”“20次”“30次”“40次”“50次”“60次”“70次”“80次”“90次”“100次”等各个状况下的公式输入。

6.单击工具栏,选择插入折线图,绘出掷硬币实验的频率图。

在授课时,充分利用电脑和多媒体展示,同学们输入不同的实验数据来分析、比较,由电脑生成的频率来直观地体现实验规律,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来辅助教学更有魅力!

又如,在“可变系数的三角函数图象”这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把系数A,b,c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函数图像、周期、相位和振幅的变化。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而通过几何画板完美地演绎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这在没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习题课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通过习题课,学生可以夯实双基、巩固新知、拓展知识、纠正错误、总结规律、培养技能、完善知识体系。习题课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很容易陷入“对答案,听数学”题海战术的枯燥或者就题论题的炒冷饭之虞。信息技术与习题课的有效结合,使得课容量大大提高,寓教于乐,举一反三、拓深思路、一题多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习题课将蜕变成师生一起“做数学”。例如,必修二习题课上,关于直三棱柱中分割出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我们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分割出来的三棱锥的特点。

又如,习题:若RtABC在给定平面α上的射影有如下判断:(1)可能是一条线段;(2)可能是直角三角形;(3)可能是锐角三角形;(4)可能是钝角三角形;(5)可能是一条直线。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 。

我们通过投影图片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习题:长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制作gif动画,效果更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实物投影仪的优点能把学生的作业、试卷投影到大屏幕,提高可见度,增强展示效果,学生可见一题多解,还可以让学生找出典型错误的地方,借鉴订正!也可以曝光粗心学生的作业并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作为典范。

感恩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对比落后国家的教育水平,作为教师我们感到十分庆幸。十年磨一剑,本人亲身经历了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十年蜕变!未来的教学软件开发、硬件的更新将对高中数学教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使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得到更好的整合。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一、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虽然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另外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是不是真正领会了,哪些该是让学生了解的,哪些是该让学生掌握的,是不是把握好了教学要求,这都是课时不够的原因。

(三)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

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二)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构架,通过数形结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一、数形结合的含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与“形”作为两个基本知识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将“数”与“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数形结合。数形结合可以通过数的精确性来体现形的属性,或者借用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互相转换、借助表达。数形结合教学的应用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有着创新性的教育意义。

二、数形结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生硬、死板,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使高中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的应用,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从新的高度审视高中数学,形成对高中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建立数学知识架构

数学概念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首要知识点。但是,高中数学的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传统教学的简单文字阐述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失去了兴趣的支持,成绩也就一落千丈。可见,数学概念一味通过文字阐述进行教学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知识架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将枯燥的文字图形化,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方式,用图形的方式来诠释文字的表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架构,从感性认识出发,领会理论知识。因此,建立数学知识架构,不仅是数形结合的有效教学成果,也将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必要过程。

(二)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完成教与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课堂的固定模式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数形转换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对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将这种应用意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解题的过程中,注重数形结合的运用,以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和单调性时,采用函数图形的方式进行概念讲解,引导学生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传统高中教学中,教师将固有的数学逻辑思维强加给学生,突出理论知识讲解,忽略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然而,逻辑思维对于数学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逻辑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根本保障。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向,注重正向思考和逆向思维两方面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形成融会贯通的多维度思维模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做依据,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数形结合教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有推动性作用。

三、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地引导性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教学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讲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运用能力。

(一)根据教学内容,建立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的教学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反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堂计划,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在《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中,对于平面解析几何内容的初步讲解,教师可以将该知识点进行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引导学生“以形助数”,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充分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在方程式与函数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函数图像体现函数关系,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函数的变化规律。例如,在求函数的值域时,可以将数据几何化,将代数中的最值问题转换成几何问题,实现数形结合。由此可见,教师注重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法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有指引性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对数形结合地应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解题方向,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中对于数形结合的应用,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知识的利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加强多媒体教学利用,培养数形结合学习思维

随着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是教师对多媒体的教学认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数形结合教学方式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图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展示来解析作图步骤和正确作图方法,还原作图的每一个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静态内容变成动态内容,直观、生动地体现理论概念,方便学生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架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成绩。随着教育者对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不断开发与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很快得到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崇。

参考文献:

[1]徐兵.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5,(13):63.

第9篇: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生活性;人文性

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被我们众多教师学子认为最理性的一门学科.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遵从这个认知,理性的教学,理性的授课,理性的反思.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面对升入高中课业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如此理性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而随着改革开放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解析几何”在数学教材中也是“几经波折”,几番修改,在苏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中“解析几何”主要分布于必修二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想到这是“必修”,没能注意到解析几何的生活性、人文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发掘“解析几何”的生活性、人文性呢?

一、注重数学史的贯穿,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

学生学习数学,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能够应对考试,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数学文化的培养.“解析几何”的学习内容繁多,在苏教版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学生就要掌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个大的单元.在这些单元中肯定会涉及很多的数学史,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其贯穿进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的过程中,笛卡尔和费马的思想以及他们对平面解析几何的贡献是一项很好的数学文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找到一些关于笛卡尔与费马的数学故事,在课前讲给学生听,然后根据自己所讲的故事进行解析几何相关知识点的穿插,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些学生为笛卡尔,一些学生为费马,给他们布置不同的解析几何试题,让他们根据刚刚所听的笛卡尔与费马的思想,自己充分发挥所能扩散自己的思维进行解答,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笛卡尔或者费马,遇到这样一道难题你会如何着手,如何解答?”这样通过“故事”与“角色”的形式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与“解析几何”有关的相应的数学名人与数学文化,让他们在学习“解析几何”的过程中产生数学文化意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更能体现“解析几何”的人文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并不是死板的学科,现在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顾教学效率一味地往前冲,在课堂上没有新意,不懂变通,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一路小跑”吃力前进,而“解析几何”更是因其知识点繁多冗杂让学生学起来倍感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实例中去感受“解析几何”的魅力,以此也让学生能在数学这条道路上轻松前行.

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是高中解析几何知识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公式之一,是解决线线、点面等距离问题的基础,也是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进行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如果还是一味地讲解、练习,那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让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知识,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举例,如“在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的仓库,现在要修建一条高铁与之连接起来,应该怎样设计才能使公路最短呢?最短路程又是多少呢?”这样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首先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然后教师进行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学生理解这两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铁路与仓库的绘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实际生活当中是否有遇到这样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理解知识点,消化知识点,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进行知识的深化巩固.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注意观察“看看周围有没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设计的建筑”.

“解析几何”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理解,去感悟,去观察,让他们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三、学会举一反三,生活人文相互统一

“解析几何”的这一知识点不仅仅是几何知识中的一个分支,更与数学的其他知识联系紧密,例如与不等式、微积分、向量、解方程等综合性的代数知识的融合.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解析几何”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联想以前学过的各类知识点进行交汇融合.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让“解析几何”的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统一,帮助学生将“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