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高标准农田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标准农田汇报

第1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一、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累计争取并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中低产田改造、产业化经营、山区开发、垦区配套五类农业开发项目投资3.2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0亿元,开发治理面积18.8万亩,建设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补助、贷款贴息项目20个,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预计全年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20亿元,建设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10.75万亩,实施国家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补助、贷款贴息项目20个,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二)主要亮点工作。

一是农开项目资金争取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市农开局积极抢抓全省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向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倾斜、向开发成效好的地区倾斜、向项目效益高的地区倾斜”的政策调整机遇,累计争取国家、省级以上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0亿元,财政资金增幅居苏北五市之首。经全力争取,海州区已被国家农发办列为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县(区),从2013年起安排国家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增量项目,从此我市农业开发项目实现县区全覆盖。

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局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联合市农委、国土局、水利局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和确认,搞好县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万顷良田建设、高产创建、水利灌区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国土土地整理等项目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统筹协调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6.2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实现值达到45.1%。

三是区域特色开发呈现新变化。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山区开发和沿海围垦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紧抓不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山区开发上,深入开展山区开发先进乡镇评比活动,评出班庄镇等7个先进乡镇并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累计争取省级山区开发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立项实施山区开发项目30个,治理面积3万亩。与此同时,沿海开发上,认真组织开展全市资源调查统计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本年度已落实配套项目4个,争取财政补助项目2160万元,治理面积2.8万亩。

四是项目管理创新实现新跨越。以完善系统目标考核为手段,以市级统一工程监理、统一规划设计为动力,推动全系统通过创新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市级统一规划设计,制定出台了专项考核意见,成立市农开规划设计室牵头组织规划设计工作,统筹各类专业人才,较好完成了2012年度国家土地治理、省级围垦、山区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市级统一监理在2011年恢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监理招投标、监理工作方案,实现稳步推进。项目立项、实施、监督“三权分离”改革扎实有效,市县农开局已全部获市县编办书面批复并正式运行,新浦区全省第一家成立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探索化解基层农业开发项目管理断层难题。

五是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今年以来,我们以确保通过国家、省级项目验收为目标,用三个月时间,在系统内扎实开展“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开发水平”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各县区深入学习农业开发项目政策规定,积极查摆并整改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资金报账、项目管护、工程监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度国家、省级农业开发项目不仅完成了县级自验、市级全面验收,而且顺利通过了省级抽查验收,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和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水平、做好迎接国家验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农开系统自身建设迈向新征程。强化廉政教育和业务骨干培训,完善各项制度,农开队伍素质普遍提升。市县(区)互动、联动推进工作,机关思想、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今年10月15日至18日,我局成功承办了全省农开系统第二届“农开杯”运动会。这次全省农开杯运动会,达到了浓重热烈,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开幕精彩,闭幕圆满的总要求,受到省相关部门领导和全体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展示了我市农开人“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精神风貌。

在充分肯定今年农业开发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市县农业开发部门和农业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个别项目区规划设计图与项目工程实际不符,实施变更调整较多,项目整体形象不佳;项目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软件管理水平尚需提高;个别项目县业务骨干人手少,与繁重的项目管理任务不相适应;个别项目资金报账与使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等;农业开发宣传信息工作一般宣传、动态报道多,直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磅信息少,投向省以上主流媒体的精品力作少。对待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3年农业开发工作安排

1.明年工作思路: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一流、苏北领先、全市有位”的目标定位,按照“彰显特色、创造品牌、培育典型、扩大规模、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农业开发崛起、种植结构转型、特色产业跨越、农民收入倍增”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在项目资金争取、区域特色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提升四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全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2.预期目标任务:全年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其中争取国家省级农业开发财政投资2亿元以上;开发治理面积15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山区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沿海垦区配套基地2万亩;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左右;推动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多增收500元以上。

3.重点事项和重要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开项目资金争取。在做好2012年资金争取扫尾工作的同时,提前谋划2013年农开项目库建设。加强调研,摸清家底,统筹规划,使农开项目规划与各县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项目选项重点围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择优选项入库,对那些镇村干部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按要求落实的单位,项目优先入库上报,确保2013年全市农业开发项目投资盘子稳步攀升,继续领跑苏北五市。着重帮助连云区做好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县区、省级山区开发资格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市高标准农田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好市农开局的牵头作用,督促市有关部门搞好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和确认,搞好对县区、乡镇的任务分解落实和统计,严格按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确保年度项目落实、投入资金落实、目标责任落实,圆满完成2013年建设任务。

三是进一步加快区域特色开发。以开展全市山区开发先进乡镇评比活动为引领,以发展特色林果茶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方向,以省级山区农业开发项目资金为引导,加大全市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把该区域建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增长极、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

第2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编制完成《甘州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对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等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实施前进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小区、天倚生物2万吨小麦淀粉、高标准农田、平山湖乡喀尔喀小镇等乡村振兴项目71项,完成投资22亿元;紧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认真研究投资政策,申报争取乡村振兴类项目30项,资金1.35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签约东盛融通肉牛养殖、贯党珍稀菇业恒温保鲜库、农业清洁生产示范等项目34项,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受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政策趋紧、市场不景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尤其是生产经营性投资呈断崖式下降;二是近年来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逐年减少,受支持项目的条件提高,给争取资金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招商引资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一、抓项目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发挥好我委综合协调职能,整合部门项目资金,紧紧围绕“一圈七带”示范工程,科学谋划布局项目。坚持示范带动,配合建设局及沿线乡镇加快国道227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带和张肃公路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抓好出城口改造、沿线绿化带建设、明永万亩戈壁农业示范园、新墩双塔民宿客栈等项目。尤其是我委牵头实施的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向国道227线和张肃公路沿线村社倾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抓资金争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紧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省市十大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机遇,加强政策集成研究,围绕国家省市投资领域和重点,科学谋划储备项目,强化汇报衔接沟通,提高捕捉、筛选项目信息的能力。特色小镇方面重点争取碱滩屋兰古镇、平山湖喀尔喀小镇、甘浚镇祁连温泉小镇3个特色小镇项目;十大产业培育方面重点争取循环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等项目;对已经上报省发改委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棚户区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高标准农田、黑河甘州段河道治理等64个项目,盯死看牢,力争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

第3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一、树立高标理念,自觉增强农业开发的动力。

抓好世行三期项目建设,树立高标准建设的理念是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三点认识:一是高标准建设是国家办、省市办的明确要求,直接涉及到农业开发系统的工作成就;二是世行三期项目相比于其它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影响面广,没有一个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工程难保证;三是通过世行一、二期项目的实施和内资项目的建设,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树立高标准的理念广大群众很难满意。基于以上三点认识,我们在高标准建设上形成了共识,工作中做到了立项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工程高质量、项目高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开发的工作动力,推进了世行三期项目的顺利开展,近三年来,我县共建设精品区2.8万亩,树木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二、依靠政府推动,加大农业开发重力。

打造精品工程,单靠农业开发部门工作势单力薄,必须紧紧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对此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请示、沟通,取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当好农业开发在农口工作中的排头兵,干出成绩,作出样子,让领导说话,人、财、物围绕开发项目转,使开发工作直接变为政府行为。一是在领导力量上向农业开发倾斜。县里建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一名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开发工作,一名副县长主抓农业开发工作,并建立了农业开发月例会制度。具体工作中做到了研究农业工作首先研究农业开发,看农业项目先看农业开发项目,听农口汇报先听农开部门的汇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农业开发工作在县政府工作工作中挂头号,排前位。为农业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三次组织项目乡镇的乡镇长、项目村的村干部到涿州、饶阳、山东高密等地参观学习,8次召开安排部署农开工作的部门联席会、协调会。工程建设期间主管县级干部还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开发工程建设。二是在部门服务上向农业开发倾斜。涉农部门的服务重点围着开发转,县水务局把世行三期项目乡镇做为咸淡混浇项目的重点乡镇,先后打浅井72眼;县农业局把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放在世行三期项目乡镇,先后推广良棉新品种6个;交通部门把油面路村村通工程和世行三期项目相结合,先后为6个项目村新修油面路6条,总长18公里。同时农、林、水各部门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乡镇,现场指导农开工程建设。在**,农业开发不再是“单打一”,而是部门协同会战,形成了合力。三是在资金上向项目区倾斜。针对世行项目的报帐特点,在配套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县财政借支、乡镇财政垫付的方式,保证了农开项目的快速启动和顺利建设。**年项目启动以来,县乡财政共借支和垫付30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矛盾。通过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全县农业开发全面开花,形成了县领导抓开发,乡局干开发,全员搞开发的强大合力,促进了农业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坚持高标建设,提升农业开发影响力。

农业开发出精品,必须坚持高标准。一是高起点谋划。我县世行三期项目五年规划总面积6.6万亩,涉及三个乡镇,从05年立项开始,我们就对项目乡镇提出了建设“万亩精品工程”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县农开办、项目乡镇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选点定位。如杜桥镇为规划好**年项目建设精品工程,书记、镇长徒步踩点踩线,反复推敲研究,不仅规划了本镇**年5000亩精品区,还开通了两条直通王瞳镇项目区的田间路,使两镇项目区实现了南北贯通,纵横相连。二是高标准要求。以方田林网为重点,明确建设标准,要求所有农路全部横到头,竖到边,主干路贯通项目区,方田面积、路面高度、边沟规格等项技术指标全部优于省级规范标准。林网建设一律四行设计,采用中林46,欧美系列速生杨、速生柳品种,株距3米,树苗胸径3公分以上。特别是项目区林网建设做到“一个平面八条线”,即路面平整,两个路肩两条线,两个边沟两条线,四行树四条线,所有工程要见尺、见铣、见线。同时,坚持“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按照上述标准,各项目乡镇责任到人、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工程一律停工、返工。**年项目建设期间,北留智镇、杜桥镇针对06年项目区部分路段标准不够高的问题,重新动用机械,加宽路面,整修路沟,补植树木,从而达到了精品工程的要求。三是高效率建设。农业开发工程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时间短,任务集中。为抢时间,保进度,县农开办制订了**年工程建设一览表,亮明工程量、工程标准、完工时限,并明确提出项目乡镇的乡镇长是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农开办主任是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进入**年11月份,杜桥镇提出了奋战二十天,全面完成**年7560亩林网框架建设任务的目标。十几天来,他们动用大型机械40多台次,组织专业队6个,迁移电杆32根,清除项目区不符合标准的树木1000多棵,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目前,全县农业开发共打造精品工程2.8万亩,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农业开发活力。

第4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一、基本概况

______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市总人口366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48%。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______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9.6万亩。20__年,全市粮食总产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______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实施“七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79.4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__年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已发展农机服务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30家。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______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蒙牛乳业(______)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______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______省名牌和______著名商标74个。20__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增长16.1%。到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集群1个。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______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自20__年6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先后4次赴台招商,邀请台商400余人次到台创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了台湾方圆围棋、台湾神农科技协会等一批台资和台商项目。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2013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恳谈会上,又成功签约了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台湾养生食品园、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区、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等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温县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 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沁阳、孟州、博爱、武陟4个园区正积极推进。

(四)强力实施水利工程。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水利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__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__—20__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和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引黄入焦。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积极推进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__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______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推进组织化提升工程。以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扩张数量。下大力气促进合作社数量扩张,通过能人牵头办、企业带动办、部门主导办、政策引导办等方式,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三是提升档次。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力,创造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0家明星合作社、100家龙头合作社和200家示范合作社。四是联合发展。把同行业、同区域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9家联合社,以______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______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______省注册的第一家联合社。20__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注册成立15个家庭农场。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

第5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68”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农村股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农业农村股今年以来工作推进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积极做好项目审批备案工作

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及办结了77个审批、备案项目,总投资22.48亿元。其中审批类项目9个,总投资10.75亿元;备案类项目68个,总投资11.73亿元。

2.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股累计争取到上级各类资金42406万元,其中:一是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3581万元,其中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161万元,主要包括以工代赈、重点流域综合水环境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项、重点防护林、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资金;二是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个,累计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22742万元,主要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农业标准化蔬菜大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是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项目4个,累计获得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6083万元,主要包括通乡通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西江镇和小密乡农村水毁公路修复工程、农村水毁公路修复工程、G206国道会昌林岗至九州段公路改建配套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等。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入笼子

一是争取项目进入省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到了按照一类通用机场标准建设1个直升机固定起降点建设项目和1个满足中型直升机起降要求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建设项目列入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列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储备。争取到13个项目列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储备库,总投资24.53亿元,拟争取新增中央投资19.62亿元。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列入补短板促升级稳投资专项贷款项目。争取到17个项目列入补短板促升级稳投资专项贷款项目清单,项目总投资82.49亿元,申报专项贷款融资需求57.74亿元。

四是积极争取项目列入2020年第三批及2021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项目。争取到15个项目列入2020年第三批及2021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项目库,项目总投资85.29亿元,申报专项债资金需求60.27亿元。

4.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2020年9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厦蓉高速公路会昌白鹅互通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020〕773号)文件,核定厦蓉高速公路会昌白鹅互通总概算为37991.57万元,批复白鹅互通工程为新建A、B、C、D、E等5条匝道,匝道总长3574米;新建1条劝返车道300米,新建互通连接线2859米;改建厦蓉高速公路主线长1569米;新建大桥277.12米/1座、中桥86.04米/2座、涵洞42道(含改路涵洞7道);新建匝道收费站1处、管理养护所1处。该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是江西省发改委基于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估算总投资全面审查后出具的批复意见;二是2020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G206会昌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初审意见》,核定G206会昌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总投资46239.25万元,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线全长约11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5.5米,新建连接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标志着厦蓉高速公路会昌白鹅互通工程、G206会昌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的项目前期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开工指日可待。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个别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单位不够重视抓紧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导致个别项目进展缓慢,未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建设推进慢,导致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拨付进展缓慢。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紧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一是跟踪好G206会昌周田至筠门岭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在省发改委容缺审批办理进展情况,并督促县自然资源局加强与省厅沟通对接,争取尽快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出具该项目的《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争取获得该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工作。二是督促县应急管理局抓紧启动会昌县直升机固定起降点(一类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

(二)紧盯乡村振兴工作。与会昌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单位进行密切对接,争取尽快召开会昌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审定会。

第6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一、主要成绩

(一)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今年土地更新调查工作,对上一轮规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市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现状、土地供给与需求、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已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编制单位,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有序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耕地资源得到严格保护。今年土地整理项目新立项12只,规划整理面积15704.85亩,可新增耕地2455.05亩,可建成标准农田11093.25亩;上半年通过验收土地整理项目58只,新增耕地10407.61亩,整治面积80471.49亩,建成标准农田24178.8亩;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已开工面积8341.95亩,完成6736.05亩。

(三)高度重视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充分争取折抵指标。新立项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项目6只,规划整治面积158.55亩,可新增耕地147.3亩;已通过验收项目59只,整治面积4116.06亩,新增耕地3775.04亩,争取折抵指标3775.04亩。

(四)全力以赴争取重点“戴帽”指标,努力保障经济发展需求。全年列入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19只,总面积7300.5亩,其中耕地5521.65亩;列入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项目37只,总面积9414.78亩,其中耕地7890.29亩,使用计划指标项目14只2323.8亩。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今年初,市政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主要指标和任务下达到各部门后,局领导班子首先学习领会通知精神,并把有关国土工作的任务发到全局各部门。在局中层干部会议上,把任务逐条分解落实到部门,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在每月的局务会议上汇报进展,并进行考核。如我们把规划修编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及时与相关部门衔接,确定了由市各部门业务专家组成的规划修编工作联络员班子,成立了局规划修编工作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确保修编工作按时完成。

(二)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以落实政府重点工作为起点、为契机,工作目标没有止境,高标准要求没有止境,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更高力度上推进国土工作发展。千方百计加大规划操作的力度,把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搞清搞实,建立信息库,为规划编制提供翔实的数据和科学的依据,对新规划做到超前预测,充分论证,科学编制。千方百计加大开源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调动各地积极性,加快推进造田造地进度,真正做到“先补后占”,并实行台帐管理,使新增耕地数量与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千方百计加大保障的力度,充分认识保护耕地、依法集约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政策上充分用好重点工程指标“戴帽”下达的优惠举措,在用地上做好依法、集约、保障三位一体,坚定不移地树立只有向上争取、向内挖潜,才能保障发展用地的观念。千方百计加大盘活的力度,推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工作,实现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整治双丰收。

(三)深入实际、严格考核、服务社会。深入了解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重点项目进展做到了如指掌。考核严肃认真,对外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的考核,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求速度,争取每个项目都成为优良项目;对内加强对职能部门执行工作的考核,树立主人翁的负责态度,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抓好每项工作。抓好征地安置补偿等工作,在推进建设项目实施的同时,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基本农田代保问题上,国办文件规定:“不得进行跨市、县的基本农田易地代保”省里目前也无明确政策意见,而我市市情要求我们必须在全市市域内统筹布局基本农田,实行跨县(市)代保。在待置换用地问题上,国土部至今未认可,可能产生的变数亦会对我市规划空间产生重大影响。

(二)标准农田建设有待进一步抓紧。上半年标准农田建设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0%,究其原因,有宏观政策影响、后备资源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还是受主观影响,基层把主要精力投入村两委换届,延缓了土地整理工作进展,部分县(市)片面理解用地总量控制政策,控制和减缓了土地整治步伐等。目前市区几无后备资源,委托各县(市)代建标准农田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建设步伐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三)用地意识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提倡节约资源,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在发展用地上同样要强调“减量化、再利用”。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和部门对此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需要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观念,采取措施把我市土地资源劣势变为集聚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争“重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要加快第一、二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包括预审、省指标的核拨、农转用材料报批,在继续争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杭甬运河绍兴市区段,要加大向省发改委争取的力度,争取早日列入省重点项目。

四、下步打算

(一)抓好规划修编。按照已制订的工作方案,有序、分步实施下阶段各项工作,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稳定衔接与配套。争取在年底前拿出成果,报市、省审批后实施,为依法规范用地提供进一步依据。

第7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大家好。这次乡党委政府召开全乡工作会议,对全乡2016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为产业发展办的一员,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更感压力。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2016年工作作出如下发言:

一、围绕中心抓落实。坚持以全乡中心工作为导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工作中多请示汇报,积极作好各方协调,实现全年产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二、真抓实干谋发展。结合全乡工作安排,我办准备以五大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全乡经济发展:一是完成全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扫尾工作;二是东北片区引水治路调产治荒项目力争完成投资7352万元,确保前锋村环线建设、“中国有机茶第一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西庙村村道加宽等7个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指导各村完成2016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村级公共运行维护项目;四是做好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为全乡发展生态食品,打造有机品牌提供基础保障;五是抓好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村社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委托公司记账制。

三、突出重点抓实效。脱贫攻坚作为全县2016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办将以突出实效来作好此项工作。一是主动对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驻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优势,指导2个市级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多方争取资金,精准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确保2016年全面摘帽;二是严格实施“五个一批”,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到2016年底实现187户527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三是完成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人口19户,52人;四是指导移民村做好移民后扶十三五规划,切实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旅游方面,依托全乡茶叶产业优势,创新思路,全力打造“前锋有机茶第一村”项目,建设“七区一中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新村建设。

第8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率督导组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开展全国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督导并调研。他强调,要建立定期督导制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如期完成,继续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快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推动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张桃林先后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听取了两省(市)涉农资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关于前期工作情况的汇报。他指出,两省(市)对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和保障工作有力,下一步要抓紧问题梳理、原因分析和问题整改,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交代,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如期完成。要紧紧抓住当前“三补合一”改革的机遇,加快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强化农业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保险政策三位一体、协同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张桃林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新都区、广安市和重庆市铜梁区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场查阅了涉农资金整治行动相关工作资料。在邛崃市冉义镇和牟礼镇,张桃林肯定了当地在县级层面统筹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类涉农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他强调,要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和集成效应,做到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有效避免项目交叉和重复建设。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是四川省立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需要而建设的首个农机产业园,张桃林希望园区不断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推用有效结合,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应用,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在广安市岳池县朝阳乡、石垭镇和武胜县新农村示范区调研时,张桃林指出,广安立足本地优势,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并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在重庆市铜梁区西郊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调研时,张桃林详细询问了合作社股份构成,特别是财政补助资金形成资产的管护和农民参股分红的情况,他希望在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并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积累有益经验

第9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视察组来*检查、指导工作,并向多年来对*发展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视察通知要求,把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5万人。*1995年撤县设区,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城区。我区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系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流域。目前,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较大河流有饮马河和*河2条,*河流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饮马河*境内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共有饮马河、*河和城区3条主要堤防,全长197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1万公顷。

我区现有中小型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塘坝67座,总库容为13789万立方米。在中型水库中,*水库位于饮马河支流*河上游,距城区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库容7598万立方米;黑顶子水库位于*西南部,距城区1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4.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32万立方米。

我区共有中小灌区15片,其中*水库、黑顶子水库等中型灌区2片,肚带河水库、柳树水库、小营子水库等小型灌区13片。工程配套率为35%,工程完好率为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建成双饮重点治理涝区1片,佟家、奢岭等治理涝区4片。

另外,我区还进行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12条,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二、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区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这一目标入手,切实加大了争取、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2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不但彻底解除了水库安全隐患,而且还将*水库打造成为长春地区一大旅游景点,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投入1300万元对黑顶子水库坝体防渗、大坝护坡、防浪墙等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一次性解决了安全问题,成为我区水利建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堤防建设方面。先后加固了饮马河堤防55公里,*河堤防70公里,建设灌涝区土方工程千余项,使两河堤防建设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从整体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标准,在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抓住撤县设区有利契机,争取了16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资金,高标准完成了10公里的城防堤坝治理任务,保证了我区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不受内涝之苦。另外,我们还投入1100万元,对石溪河堤防进行了美化亮化,同北广场共同构筑起城区居民的休闲场所。

在抗旱工程建设方面。几年来,我区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水库灌区东营拦河闸、黑顶子水库灌区黄家拦河闸、山咀子拦河闸等建设工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保证了全区1.2万公顷农田灌溉需要,而且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我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53提高到现在的0.65,旱涝保收面积由过去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另外,我区为了尽量避免2001年大田因旱灾大面积绝收的情况,累计投入980万元,打抗旱机电井2600眼,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主要做法

应该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的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蓄、提、灌、排”四大格局,在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组织得力、敢于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重大、重要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都能亲自参与研究,为工程建设把关、定向。区水利主管部门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工程的前期论证,还是工程的在建,都能做到工程包保组织明确、责任明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各乡镇(街)作为工程的受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该说,正是这种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全力以赴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组织体系,保证了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快速而有效地推进,为我区的农业安全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把多元筹资方式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化与财政实力的相对薄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客观现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矛盾所在。对此,我们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政府投、农民筹、招商建”的形式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向上争取和区里配套的力度,高标准完成了两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3条主要堤防等除险加固和维修任务,水利设施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农民自筹方面,近年来我区在应急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区集体、农民自筹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水库、堤坝的除险加固和抗旱工程建设,这在*农田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免征农业税后国家取消了义务工,但我区每年仍有受益群众投入义务工不少于1万人次,或自觉地进行必要的筹资兴建。在招商助建方面,目前全区67塘坝在乡镇和水利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采取面向社会承包的形式进行日常的管护,各承包者都能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抢险,基本都能够保证安全和灌溉需要。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多元筹资方式,我区累计投入10192万元,加高加固防洪堤120多公里,新建防洪堤10公里,维修排涝泵站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渠道硬化5公里;建设抗旱工程2800项;建设农村人畜饮水项目55项;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20多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三是坚持把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这一主体作用,才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区始终牢牢抓住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动员和组织受益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我省连续12年开展的农村水利“天池杯”竞赛活动中,我区采取“以工换工,集中力量上大项目”的办法,平均每年动用有效劳力200万人次,动用土方1000万立方米,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保证了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开展。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缺位。为此,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政策、约束小型水库承包者加强维修管护、通过我区特有的屯务理事会引导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事一议”经常出现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坚持把落实管理条例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自95年省里出台《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不断加大《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顺利开展。为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条例》要求,我们于96年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目前我区累计收取水利建设基金3000余万元,新建、加固和维修了1000余项水利工程,水利基金项目在战胜5年干旱和抵御2年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水利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按照《条例》要求,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新划定了河道堤防管理站、两座中型水库,以及乡镇水管站的单位类别性质,将原来的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全部转变为全额拨款单位,保证了水利基层组织必须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经费,彻底解决了水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区针对小型水库所有权归乡村集体所有,重使用少投入,防洪安全和水利效益无法保证的实际,于1999年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区13个小(一)型水库划归水利部门管理,使小(一)型水库管理走上了正常化。2003以来,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130万元,对病险的小(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基本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水利部门的积极运作,目前全区13座小(一)型水库已有5座列入国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有2座已列入年度计划,预计总投资达到790万元。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我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据前段时间调查摸底,目前,我区小(一)型病险水库6座,80%的小(二)型水库坝体或坝基存在安全隐患;95%的小型水库闸门、启闭设备等配套设施破损严重;6块涝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排水不畅;30%的抗旱机电井破损严重,抗旱应急能力下降。

二是工程建设投入渠道狭窄。目前看,我区近年来95%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通过向上协调争取来的,而通过承包、自筹等渠道建设的工程仅占极少一部分,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筹资筹劳渠道变得更为狭窄。即使是国家、省市有政策,但受自身财政实力限制,1:1的匹配比例也使很多建设工程无法实施。现在看如果没有国家、省市政策的强力支撑,*就会陷入想建难建的尴尬境地,势必制约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传统的水利建设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免征农业税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但仍有象跨村、跨乡的工程项目不能通过村民议事会的“一事一议”。加之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来源锐减,造成群众性集资难,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实施项目减少,传统建设模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五、今后打算

着眼于省城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要求,认真履行省城水源保护区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植被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安全、健康、和谐的水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水利、经济水利和服务型水利的新格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全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达到小型水库正常运转、良性运行。

(二)继续抓好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改变不合理的渠系布置,形成规范的灌排系统;完善各级渠道配套,改善灌区排灌现状。到2012年重点灌区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0公顷。

(三)继续抓好农田排灌工程。加强灌区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标准,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新增改善易涝面积7000公顷,排涝标准到2012年全部达到5年或10年一遇治涝标准。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搞好组织协调,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格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加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为项目施工创建良好环境,通过亲手抓重点工程、办示范项目,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不断完善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定项目、定任务、下指标,签责任状,搞奖惩,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明晰、责任明确。

(二)完善制度,突出主体。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村民议事制度,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特别是把制定水利规划、开展项目筛选、提交工程效益分析报告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减少议而不决的现象。同时,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避免决而不干。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开展。

(三)创新方式、多元投入。主动适应当前水利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方式,争取水利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财政将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不断提高对农村纯公益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二是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三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参与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