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第1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管理变革 原则 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56-02

在现代企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企业中的产品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势头,并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不同系统软件产生的信息互通性差,想从漫无边际的数据海洋中查找所需要的正确数据,变得越来越难。如果对它们处理不当,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效应。所以产品信息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问题。

一、信息化技术引导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企业的创新与管理。关于创新的定义和解释,对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技术都有不同的方法,每个企业领导者都会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创新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创新是可以有意识去达成的。而管理,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管理方法,但是管理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通过全员参与,使员工了解和明白变革的意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的想法以推动变革的进程。通过变革导向、领导方式、激励支持、全员参与四方面的变革管理使员工逐步深入参与到信息管理变革中以尽快实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

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二、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沟通。具体如下:

1.计划主要指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不同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出发,确定企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企业信息化的任务和要求,做到企业信息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实施进程有保障。

2.组织主要指成立必要的企业信息化协调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和部署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没有专门协调与管理机构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应考虑成立专门的、有较高管理权限和协调职能的企业信息化领导和指挥机构,并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如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领导组织企业信息技术支持部门以及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的推行。

3.控制主要是指预测和分析企业业务发展的走向,以对信息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进行分析与规划。企业信息化必须按照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所以围绕企业业务发展的当前和今后的需要,确定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项目的选择、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风险进行分析管理等。

4.协调主要是指调节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包括信息化项目实施时各部门之间资源分配的协调,对不同岗位职责间矛盾进行的协调等。确定企业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预算。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这一点应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安排企业信息化预算时,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投入,造成信息化投入的无谓浪费,另外,也要避免借口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而削减必要的资金预算,导致企业信息化“半途而废”。

5.沟通主要是指通过下达命令、指示等形式,对组织内部个人施加影响,将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或者领导者的决策变成全员的统一活动。制定必要的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与制度。企业信息化牵涉面广,实施难度大,制定必要的规章与制度,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标准可执行,对加快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应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规划中明确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信息化方案优化等措施,以便在信息化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效果。

三、信息化实施的原则

1.效益原则。尽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很难得到确切衡量,但是中小企业必须避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盲目推行各种信息化软件或起步就同时启动二个以上项目,为赶时髦而搞没有实际效益的信息化只能劳民伤财,于企业的发展有害无益。

2.实用原则。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业务的牵涉面也没有大型企业复杂,所以,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时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选择实用的信息化实施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目标,使企业信息化落到实处。比如可先上ERP项目,待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行完善其他项目。

3.适用原则。中小企业在选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构建信息化系统时应坚持“适用”的原则,不必过分追求技术先进、功能全面,以“适用、够用、好用”为衡量标准,使企业信息化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所接受,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4.系统性原则。不同规模和发展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都应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应用集成,包括各类信息化软件的互通性,尽量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效果。

5.可扩展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到扩展性问题,在硬件的配置、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应注意到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有序推进。

企业需要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工具,用信息化手段弥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缺失,企业所需要的是蕴含管理思想的武器,它帮助企业贯彻企业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销售能力,加强团队执行力,(下转第259页)(上接第256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且不是昂贵的奢侈品,它需要足够便宜。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中小企业的首选。一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通过PLM项目管理的实施,对新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全过程数据进行管理及监控。使公司高端产品的机密性技术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得到有效规范,为企业的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任何一家渴望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是其成长的“车轮”,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没有发展的尽头。中小企业信息化总体的发展历程应该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多项,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小企业从一些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后,就有必要进入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所以,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拓宽应用范围,加深应用层次,使信息化全面融入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成长的“催化剂”,既是广大中小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颇为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中小企业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实现持续不断的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已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企业不要错过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应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打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应用基础,一步一步地探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实在在地获得企业信息化产生的综合效益。“走一步,用一步,见效一步,持续发展”是不少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信息化发展经验,值得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M].北京出版社,北京.2005

2.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M].北京出版社,2004

第2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中小企业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共享信息和资源的计算方式。从本质看,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增加、使用与交付模式,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可动态伸缩与配置的虚拟化资源。

根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将其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是为用户提供应用托管平台,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人员少、业务繁锁,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定的劣势。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其次,中小企业信息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然后,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运转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如何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得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降低成本。云计算有成本低、易扩展,升级便利、见效快等优点,而中小企业一般资金有限,中小企业通过部署云计算后则不需要购置额外硬件和软件,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云端服务模块,按照使用率和并发用户量来进行付费,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云计算能够最大限度节省服务器、电力、制冷及机房等方面的费用。同时,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省大笔的软件开发和运维成本。中小企业所用到的应用软件都运行在提供商的服务端,系统运行和维护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负责,无需企业新员工和技术顾问,从而不需要企业再聘用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系统,当企业在使用软件服务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只需联系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即可,节省了时间、精力和财力,降低信息化建设使用成本。

(二)提高效率。对于绝大多数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己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的效率比较低,但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用户终端不需安装操作系统、客户端管理软件,不需开发应用软件,只需接入网络通过应用云服务,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或服务,而且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快速成长相匹配,因而可以节省传统项目的实施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

(三)提供便捷。云计算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在云计算环境中,中小企业的大量数据都保存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中小企业只需按实际需求支付一定费用即可用任何可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来获取各种服务和资源,就可以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开展工作。而不需要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比较明显,采用SaaS 模式,中小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灵活动态地定制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和升级云计算服务,将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中小企业真正做到随需应变、方便快捷。

(四)增强安全。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均由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云计算采用多层服务器集群架构,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先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SSL安全套接加密、端对端的加密存储、CA数字认证等,可以提供完备的安全运营技术手段,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计算服务和数据存储,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同时,云计算各级服务商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产品线,完全可以适应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可有效避免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走弯路、失败等风险。

结束语:目前,云计算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它以高效、灵活、廉价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云计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它不需要购买服务器,也不需要建立数据中心,把大量的、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来统一提供服务,它的使用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可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在个性化、灵活性、多样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利用好云计算,结合自身业务需要,合理定制应用软件,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搭乘信息化快车

“过去的8年,正是我国企业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企业对CRM、ERP等电子商务系统一无所知到离不开的时期。中企通信正是伴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而成长。” 祝建华对记者说。

据介绍,中企通信系中信集团控股子公司,于2000年8月成立。成立伊始中企通信便担负起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准的“全国经贸系统信息专网”、“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工程网络系统”等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企业互联IP宽带网络平台―中企网络(CENet)。

通过这些项目,中企通信锻造了能力,并坚定地走上了企业信息化之路。

随后,中企通信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10月,在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关于国内IP-VPN、多方通信、线数据处理与交易三项业务的商用试验评审中,中企通信荣获综合评分第一名,并顺利获得该三项业务的商用试验牌照; 2004年2月,中国中信集团正式入股中企通信; 2005年5月,中企通信和用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06年,中企通信先后与香港和记环球、亚洲网通等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搭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中企通信本身也迅速发展。据了解,中企通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4个骨干节点,为数字大区的数字客户提供服务,并在2006年、2007年相继通过了思科CPN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更在今年年初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首张IP-VPN牌照。

调整战略目标

得益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发展,中企通信才迅速驶入快车道。而据中企通信的高层介绍,该公司已确立了“中国新兴的、最专业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

第4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第5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企业领导受外逼、内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领导为信息化批了钱,给了人,信息部门喜出望外,粗粗调研,匆忙规划,急速上马,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系统、外部网站等等,硬软件一同采购开发,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见问题之一。面对众多的ERP厂商,多数管理咨询商与ERP厂商明分暗绑,前咨后卖。对企业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应允,先签单后对付。企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来既能走又能跑的脚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见问题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败过,今天又看到别的企业失败的残局,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是问题之三。

第6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成本控制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很多内部与外部机遇和挑战,从信息化发展历程来看,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提升企业价值,是每个企业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经历过财务业务、财务一体化、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化阶段,各种各样的业务支撑系统基本上解决了企业基本的流程规范、数据集成、信息共享等问题。但是,当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来完善信息化系统时,诸多企业却未能够很好利用信息管理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进展缓慢。

本文将着重分析目前企业信息化成本控制的构建思路、信息条件下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等内容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运用信息化成本管理,促进社会共同进步。

一、企业信息化

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以及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中,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的改革,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使其在两方面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其一,信息化成为了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个纽带,企业可通过其快速性,准确快速了解目前市场最新动向和顾客的需求,从而使以往无目标性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被信息服务所取代;其二,信息技术由曾经的大型主机变为信息生成、处理和等主要角色,使由PC机组成的网络高效运转。企业信息化的实行使各部门和各个工作环节及时的在网上和提示,实现企业各部门及生产经营各环节所需信息的畅通无阻,从根本上消除由于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企业发展迟钝缓慢,不能因时势的改变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模式及难以灵活的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等方面的状况。

二、企业信息化后的成本控制

目前也有部分企业依然认为一个企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销售总金额,而对成本的节约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对于这种销售导向型的经营方略并不适合企业的生存,目前也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成本的重要意义,并开始寻求成本节约的支持,以通过低成本推动销售,促进公司的净利润收益。

大家会发现,只要我们提到成本控制,实现成本节约,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则是降低采购成本,其实这只是成本而可控制的一小部分,成本的控制还包括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缩减管理费用等等措施。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从多方面的考虑成本构成来缩减降低成本。目前在信息化的平台上,许多企业比如原料成本,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各种税费都有其固定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同时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时化的核算结果分析成本波动,并准确、实时、有效的传递给相关管理决策部门,以供其制定相应的决策,有效的减少企业成本。与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摒弃了传统成本核算中繁杂的手工劳动,提高了企业成本控制中心等部门的工作效率,迅速为企业决策、切实可行制定实施方案,真正的实现了从源头控制成本,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三、信息化下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目前企业的管理及市场的深入主要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传递滞后,反馈不灵敏问题等问题引起管理水平不够,市场开拓未能很好开展,针对上面问题很多公司也引进了很多现代信息的方法,如EPR信息管理系统,其核心思想为供应管理。ERP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集于一身,目前成为了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因为其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并且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而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作用,下图为ERP系统中“成本控制”流程图:

从上以上流程图中可看出,在MRP控制的核心部分,影响到一个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一是采购的原料成本,其二是生产制造费用。通过此流程图的操作,可将信息及时收回,及时调整管理问题,从而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四、准备好成本控制系统前期工作

如前所述,一个企业成本的控制需有有一个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前期工作所处理的资料既是企业各部门工作的一些成果,同时也是是成本控制工作的起点,所以必须保证源头信息的真实性。

1.构建良好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

一个好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不仅需要全面反映企业成本的构成,同时还需要避免因成本考虑不周全导致的成本异常波动,并且对输入数据库数据的真实性要有较高的要求。这不只是企业成本控制内部的事,同时也有企业相关部门的职责。企业内部的销售需做好市场的预测,减少成本系统外的因素而造成的成本波动。还有,企业内部需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化和书面化的工作方式,避免因经验和口头原因造成企业成本信息失真。

2.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是要求企业各部门配备专门的信息人员,对新的信息和已变化的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并且及时的处理、反馈,使需者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当然,还需要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培养企业员工的信息反应和反馈能力也是加快信息传递的有效方法。

3.统一信息内容

转递者的异样饿的描述是造成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需在信息传递时,传递着使用相同的格式并统一传递内容,使传递的内容在不同界面上显示为同一内容,这种做法也便于查出信息失真的过程。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很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信息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信息搜集成本,降低企业监督员工的成本,拓展企业的有限理性,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作者单位:山西晋煤集团临汾晋牛煤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尚珊珊,降低质量成本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第7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彩云之南”,一个人杰地灵、风景怡人的地方。这里不仅聚集着众多少数民族,更有不少闻名遐尔的风景名城。作为西部经济、交通重镇,云南省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更着重关注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培养了十大支柱产业,带动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信息化在发展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的进步,信息化犹如一剂良药,为他们的腾飞增添活力。为了分析和解读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具体内涵,推广成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9月6日,由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指导,云南省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云南)研讨会”借着这股新风来到云南,同时点亮了九州行西南地区活动的第二盏灯。

加强支柱产业示范作用

在我国符合“2000人以下、年营业额3亿元以下、资产4亿元以下”标准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在云南更是占到全省企业的99.9以上。云南省广大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依然存在信息化应用同企业经济增长、核心竞争力提升不同步的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较小,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服务意识薄弱,同时由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等。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的企业计算机都还是保持单机使用,大部分企业只是将计算机用来作财务管理,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甚至还是空白。可以说,云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处于初级阶段,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云南省在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产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状况,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和投入,把信息产业作为全省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

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杨雯介绍,云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召开了云南省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扩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五”期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大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方案》等多项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1年至2005年,在全省烟草、生物医药等5大支柱产业中,选择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好的企业,先后建立了11个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云南省正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之间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杨雯表示。

杨雯还介绍说,从云南省十大重点产业来看,烟草、电力、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大多数企业已在生产、管理、销售等几条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建设,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达到较高水平。全国重点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生产信息化,CAD、CAM、CIPP等得到广泛应用,部分企业建立了OA、MIS等信息化系统,少数企业使用了ERP等管理系统; 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络,少数企业还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为今后的营销手段变化,实现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谈到云南,不得不提到烟草,烟草行业不仅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也是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不少示范项目也是在该行业中选择落实的。据了解,红河卷烟厂、红塔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程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冲出信息化认知重围

在这次活动中,共评选出12个云南省优秀信息化项目、18位云南省信息化优秀CIO,其中不少企业是“一箭双雕”,既获得优秀项目,CIO也榜上有名,为此,记者挑选了其中几家特色企业作了深入采访。面对记者的采访,几位CIO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大家更异口同声地说: “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的一种创新和提高。”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的ERP系统实施项目本次被评为优秀信息化项目。该公司CIO陈杰介绍,当时公司初步搭建信息化项目时还出过不少“意外”呢。2003年前,公司内部仅财务部门一直在使用功能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公司内部没有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这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对业务过程的控制和业务数据分析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信息孤岛。由此,公司决定实施SAP的ERP系统项目。“在实施的第二阶段即业务蓝图阶段,项目组确定了公司系统组织结构。由于项目组对信息化实施经验不足,不顾实施公司项目经理的反对仍建议公司领导对现有公司的管理模式即现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随后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可这么一调整后,公司内部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而且新成立的部门上至领导下至部门人员对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没有充分认识,给流程设计带来了无法估计的阻力。”陈杰回忆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探索,我们最终找到了适合公司发展的信息化道路,那就是以销售为龙头驱动整个业务系统的管理模式。

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IO何乔关总监是一位文静谦和的人,谈到神农集团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何乔关感慨颇多,因为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都是由她负责完成的。“公司1994年成立,1998年我们公司的领导层就意识到要上马信息化项目”,否则会影响企业发展,何乔关自豪地说。短短四年的时间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在那个年代就意识到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了?在云南不少中小企业发展了好几年依然没有信息化意识啊。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2001年神农集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金蝶K3 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下属企业内部建立了以IBM、DELL、HP为服务器的信息化应用局域网; 2003年集团公司又引进了Brio商业智能系统,截止到目前集团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资已达1000多万元。“我们集团的主营方向涵盖了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加工、物流配送等整个生猪产业链。以前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还不觉得,可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感觉不上信息化项目的话,人会很辛苦,而且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神农在当地建立一些现代化养猪场和子公司,这其中就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以前每个月都是人工记账,然后统一报给总公司,这么一来既耽误时间,增加工作成本又因为人工管理容易产生误差给公司财务带来影响。目前集团6家以饲料为主业的子公司已实现财务、物流的集成,主要应用模块有: 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工资、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管理会计、计划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

神农集团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信息化建设走的是从单项应用到网络集成的路子,这样的做法使得神农能更快地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并且可以集中精力在饲料企业的配方及财务等基础领域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扎实。

良药苦口利于病

正如之前云南神农集团的CIO何乔关所说,信息化的实施和企业决策者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研讨会进行过程中,云南省企业信息化专家廖鸿志教授也讲到这个问题。“云南省众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干部队伍总体构成中,具有高新技术知识背景的人偏少,对信息化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与一般概念上。不少企业老总认为信息化投入不能直接见到收益,原本企业发展资金就不多,更要谨慎投资啦,这么一谨慎更不可能考虑信息化这种‘赔钱货’了,这样企业发展就进入一个恶性循怀的怪圈。”他同时指出,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云南省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整体思路存在严重问题,“东部城市是从市场营销到生产过程控制在到内部管理,可咱们是从生产过程控制到内部管理再到市场营销,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咱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推销自己啊。”廖教授的一席话博得台下企业代表的阵阵掌声。

他还建议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政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再网络上实现,必将给企业特别是政府控制力强的西部地区企业带来压力和动力。

其实,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打造了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2005年在在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及云南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昆明东讯科技公司承建了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中小企业云南网,为云南省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资金申报、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专家网上咨询,企业网上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有效促进了云南省中小企业的管理及市场开拓水平。该网站于2006年7月20日建设开通,并投入试运营,目前平台已初步开通中文、泰文、英文三种语言的服务。据了解,该网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在联合国的支持及指导下建设的跨国区域合作电子商务平台,为GMS (中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廉价的ASP中小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服务(包括企业自助建站,商业信息、翻译,商品销售,交友、招聘,在线培训,专家咨询等服务),每天来自各国的中小企业的商业信息超过5000条。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关注企业信息化就是关注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

链接一:政府应加强引导作用

云南省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重点行业成绩斐然,而中小企业几乎空白的严重失衡局面,也可以用“大头娃娃”来比喻,就是头重脚轻。廖鸿志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烟草行业为例,每年投入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超过千万,而且因为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项目起步较早。

“能不能把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移植到中小企业身上,为他们减少投资风险和投资压力?”面对记者的提问,廖教授表示,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总和重点支柱产业的老总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们很难有机会和那些支柱型产业对话,对政府决策也也不是很敏感,因此要真正移植经验还有待探讨合作方式。”

“能不能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撑?”廖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目前在云南信息学科高层次技术人才奇缺,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有一届研究生毕业后全部到省外工作去了,没一个留在当地为当地企业服务的,这可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意识到这部分人才流失对全省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啊。”

加快云南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推进云南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上至各级党政领导和下到企业决策层都应该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把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自主创新放在等同位置。从政府部门而言,可否考虑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中的共性技术研究和公用软件开发,由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身也应该借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及时主动了解政府有关行业信息并借助网络营销把“酒香”传到“巷子外”。“意识增强了,路子找对了,不怕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没作用,到那时云南省的经济将有一个大的提升”,廖教授表示。

链接二:跨越烟草行业壁垒

华中和西南地区烟草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在整个行业中地位不可忽视。与中国经济各地方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烟草行业的信息化投资中,华中、西南地区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10%。这主要由于烟草行业存在各个省地区性相对垄断的现象。另外,由于华中和西南,是烟草的生产和消费较多的区域,烟草行业信息化投入较多。2006年,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烟草信息化投入将达到整个烟草信息化市场的28%,投资规模将超过5亿元。

烟草行业的竞争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不同,行业的竞争门槛较高,需要提供商具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资金背景以及资源背景。此外由于烟草行业所具有的特殊垄断性,这个行业内活跃的提供商也是由国内的提供商占主导地位。烟草行业的供应商目前形成了三个竞争军团:集成商、国内通用型软件供应商和国际软件供应商。2005年烟草行业的竞争中,系统集成商占有较大的优势,预计2006年,烟草行业重点IT系统和重点IT产品的建设,仍将以烟草行业传统SI、ISV为主。行业外厂商进入的门槛较高。

然而,在经过了多次的磨练之后,联想却闯进了西部烟草行业。联想集团是从一家仅有11名工程师、20万元资金的小企业到成长为今天在全球拥有21000名员工、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业务深入到各个地方,与当地企业IT建设决策者和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联系,了解各个地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为当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随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联想不仅是向客户卖产品,还同外延的厂商,比如软件、外部设备、应用的厂商进行合作,帮助客户提供全线一体化的服务。

第8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39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信息化革命,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革命,信息化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也享受着变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利用信息技术等基础技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让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管理层的分层,减少了管理的过程,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且行政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趋势,是目前企业改革所必须选择的一种方式,因此,本文对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机用户,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受到国外市场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也选择使用单台计算机作为办公用品,虽然其可以加快办公速度,但在当时主要是以打字和整理文件为主,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因此,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选择使用单机模式。第二个阶段,实现了局域网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在内部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模式,这可以加快企业内部文件的传输、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很多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时,开始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这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雏形。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开始使用广域网,也就是把企业的局域网加入到广域网,然后利用C/S软件以及B/S软件,形成混合结构,实现企业广域网的建设,让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邮件的传输,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个阶段,就是现阶段的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化管理和发展。同时,也是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模型以及未来发展的模型和趋势。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且势不可挡。

2 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1 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

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正处于信息管理专项知识管理的模式,这是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变化结果。最初的行政管理是利用数据管理,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然后管理企业;而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信息的管理,这样可以在经济市场发展中,针对信息的变化,找到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后期,信息管理变为知识管理,这是一个递进关系,也是一个管理层次升高的关系,同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是简单的代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前进和发展时,产生的演变,是逐渐的,技术发展积累形成的。所以,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是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2.2 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信息管理集中管理的一种形式,这是因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凭借信息技术,实现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质改变,让企业的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且把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利用信息管理实现,并且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加快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企业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而借助行政管理信息化,更新企业管理手段,让管理理念付诸于实际行动,这可以保证企业行政管理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加人性化,同时也具有公司管理理念的支持,能够加快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集中管理。

2.3 信息化管理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计算机,可以储存相关的管理数据和行政数据,对企业战略和决策的判断,起到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企业的办公场所,使用的是办公室网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和目标,加快了办公室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也可以把相关数据,直接储存到计算机中,而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存储工具,实现办公目标,加快办公的效率。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储存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完成相关工作。

2.4 信息化管理的管理层次减少,实现“精简”

企业的组织和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但通过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层次有效的减少了,实现了“精简”管理的目标,这可以让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和完成公司其他的项目和任务,可以让企业高效运转起来,企业的人员可以更集中精神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企业调整结构,让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具有更高的抵抗能力,而且企业的所有人员,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的,也都是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有效的实现了行政信息化用于实际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实现管理层次减少,实现“精简”。

2.5 信息化加强部门之间合作,打破信息壁垒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任务是不同的,但企业的部门却不能被分割开来,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任务而在不断运转的,所以,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如果不畅通,就会导致任务完成的更加困难。因此,在出现行政管理信息化后,其有效打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障碍和隔阂,打破了信息交流困难的现状,打破了信息壁垒,有效实现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促进了企业项目快速完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项目投资成本。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模式改变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全部门合作、减少单兵作战模式的改变。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打破信息壁垒,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构成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完成的,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行政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促使了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发展,促进了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所以,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而发展趋势主要是集中化管理、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强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合作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付欣欣.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2]李升朝,张萌.论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电子测试,2013(5).

[3]徐文海.广东公安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李婷.沈阳公安经侦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第9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

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