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第1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归纳 总结 学情分析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46-01

进入高一后,有许多学生因环境变了、教师换了、内容难了等因素,导致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到在数学学习中有较大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做好高中数学入学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做好教材分析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高一数学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自然也是高考的热点。高中数学的函数概念建立在集合的基础之上,和初中数学的函数概念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学习集合和函数很有必要。又如在初中学习了圆的切线后,在学生心目中有这样的印象,认为曲线的切线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在学了高中数学之后,才知道这个印象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曲线和它的切线可能有多个公共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中的向量与物理知识联系较紧密,学好向量知识对解决物理问题很有帮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必须做好课前预习,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学会归纳总结,形成比较有序、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 因地制宜,准确做好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与学生实际相适宜的教学计划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加之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与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区别,从而有相当数量的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困难,听不懂、学不会,对数学失去信心。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内心想把数学学好,他们平时在数学学习上花费时间较多,但成绩不理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还不太适应。学习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信心,上课有的不专心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不太适应,学习方法有问题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低起点、抓基础,特别在讲授新课时不能过分拔高,要做到精讲精练,讲课时多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适当讲一些数学史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无须一刀切,可分层布置,力争布置的作业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对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做到六要:一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预习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要求,在预习中学会阅读、研讨、探究。二要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老师的指导、启发和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获得多而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三要养成主动参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上课习惯,学会听、看、想、做、记等多种感官高度注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四要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每节课后都要回过头来,认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体会思路,学会质疑,弄清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克服遗忘。五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数学学习要通过做作业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因此,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学会反思,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六要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对于一次考试,除了认真做好考前复习和考后分析外,还要注意在考试过程中科学审题,规范答题,准确运用,认真检查,克服考试时的焦虑情绪和畏惧心理,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做到考试时轻松自如,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四 树立必胜的信念,相信我能行

进入高中后,首先要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学好初中数学,也一定能学好高中数学。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不要太高,循序渐进,树立信心,并经常检查自己的计划落实情况,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或改变。当然,也不宜经常改动计划,而应该督促自己主动完成计划,并逐步完善计划,否则,将永远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计划和方法。要经常向老师或学习好的学生请教,虽然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但对你绝对是有启发作用的。要多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五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如在学习中,经常要反复地做大量的习题,如果方法得当,就会达到既高效又节省时间的效果。

六 自我提高

第2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大众数学 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的应用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高数学教育在未来对提高社会的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了,在高中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1.如何看待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数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呢?对职高数学课程来讲,更应具备这个职业目的。因此,职高数学课程的确立应该在对各行各业作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来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要求不同,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

2.怎样处理数学的传统与数学的现代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其实我们可以把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数学的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枯燥无味”的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实现知识的简单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这样的实践数学情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验数学。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了成功的兴奋和喜悦。

三、“数学的应用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高数学课程改革还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职业高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期待热忱人士关心,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04。

2.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2002年3月。

第3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难度;知识分类

高中数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深度知识含量,再加上知识点不断增多,知识内容越来越密集,即便是教师对其逐一讲解,学生在课堂中有了一些了解,仍然改变不了将所有数学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时学生出现的不理解、不会等各种现象,因此提高高中数W学习质量便成为我们当前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知识分类应用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该学习方法主要是对知识的作用与特点进行分类,对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一、陈述性知识内容分类

陈述性知识内容主要是通过陈述的方式对其知识内容讲解,其中,概念就是陈述性知识中的一种。概念学习通常情况下是采用陈述的学习方式,与其他知识学习方式相比会显得有些单一、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欲望。其实概念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对概念内容的不重视以至于在学习概念时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无法完全掌握概念。而概念内容作为学好数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理解,就会使整个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质量不稳定、不扎实,甚至是不会、不懂,影响整个数学学习状态。就好比是种植一棵大树,若是根基没有扎好、不结实,即便是再努力成长也会由于根基松软而出现倾斜或者倒下的现象。由此可见,学好概念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概念是陈述性知识内容中的重点,经过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查阅发现,概念内容所占篇幅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每个章节中多多少少都会有几个;从整个高中数学教材中可以看出,概念内容分布广泛,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复杂,并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学生在学习时针对概念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与总结,改变传统的背诵方式,在课上要充分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够对每个概念加深印象与了解,以此来奠定陈述性知识内容基础。

二、程序性知识内容分类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包括公式、数量关系等一些具有程序化知识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陈述性知识存在一定区别。陈述性知识是以一个点的形式进行表达其中含义,而程序性知识主要是以一条线的形式进行分析与理解,并且每一层内容与线条上下内容有直接关联,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关系。

在高中数学内容中会有很多的公式定理,数量关系混乱、形式呈现多样化,这使很多学生对这些公式的意义无法完全理解,无法有效地记住并熟练运用公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出现消极心理。如果能够将抽象公式具象化,并将相关的公式呈现出来,形成一种清晰地链条,就会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公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意义。例如,讲解正弦定理时,在讲解基本公式的同时还可以顺其进行推导更多公式内容,使公式链条越来越明显,思路清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公式运用,最大程度发挥公式作用。

在高中数学中程序性知识内容相对较多,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因此只有将程序性知识内容充分理解与运用,再加上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因此,程序性知识内容需要被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式链条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每个公式如何形成、如何应用能够熟练掌握,降低学习难度。

三、策略性知识内容分类

在高中数学知识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知识成分,同时还包括可抽象思考与挖掘的知识内容,多数知识点中的内容很难从言语、方式中表达出来,但是思想方式可以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成为推动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数学进入一种有策略性的学习中,因此,只有学生掌握思想方法,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学结与提炼。高中数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思想方法,若是能够足以掌握与理解便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便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解答变得简单容易,这样也会增进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将具有策略性的知识内容重点分类与整理,并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快速深入到研究数学知识中。

四、结语

经过对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分析,我们发现,知识深度并不是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而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太过于传统化,缺乏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研究,从而提高数学学习难度。由此可见,学生应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不断研究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学习,我们都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思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质量,在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充分掌握知识点,为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第4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看就懂,但就是一做题就不知从何入手,而学习并没有说怎么松懈,甚至比以前还更加用功勤奋,造成

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这里我认为有必要简单谈谈有关初中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渡及衔接问

题,以期多数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简单抽象灵活过渡衔接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

新的生活。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对我们的终身发展

有较大的影响。而我们多数同学是愿意学习数学的,但是一进入高中阶段,数学可就不如小学、初中那

样易学了,易于取得好成绩了,往往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但是一做题就麻爪,不知从何入手。当然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初中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过渡特点浅谈如下:

一.教材方面的不同:

1.初中数学教材研究的多是常量问题,大多数题目考察形象思维能力,难度不算大,多数学生可以解出

来;而高中的数学教材,研究的多是变量问题,多考察抽象思维能力,这样难度也大了许多。

2.初中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公式的运用也比较简单,可以依葫芦进行画瓢;而高中数学概念多

数则比较抽象难理解,公式的使用也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都有 ,则称 为这一定义域内的偶函数。"这个概念隐含了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

数"0"对称的这个前提条件。再如:三角函数部分诱导公式的应用,什么时候应用哪一个公式,先怎么转

化角才能使解题简便等等,学生都不易掌握。这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思考及理解、判断能力。

3.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与初中也有所不同,现在的新教科书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

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获得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以及所必需的更高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树立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方面的差异:

1.在教学内容要求上,虽然近几年来,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教材均作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删减。但实际上

仍然有些内容还是没有衔接上,对于初中没有作为要求的,高中却认为是初中就会的。比如,立方和,

立方差公式,三数和的平方公式等,初中都不要求掌握,而高中就要会用,还有三角形的重心定理也是

如此。

2.在课堂教学容量上,同样一节课,高中数学课比初中数学课在知识内容的"量"上要大许多,相同时间

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也增加了许多,甚至是初中的几倍,而习题课则少了许多,甚至没有。

初中一学期学习一本书,而高一每学期要学习两本书。这对于习惯于初中那种一课三练式的教学进度的

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样常常是这节的知识还没有学会,就又来了一节新课,整天被数

学学习赶得喘不过气来,怎是一个"紧"字了得。

3.在教学方法上,高中多讲究的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指导学生

的学习,而初中还主要是模仿学习。

三.学习方面的差异:

1.在学生所做的习题类型上,初中数学习题多数是简单且较单一的,故而教师也有时间能够在课堂上进

行讲授习题的解法,且进行严格规范的板书为学生作解题示范,另外还能够有学生进行课堂板演的时间

,这样学生考试时一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数学习题,不但类型多样,而且有些还比较灵活

,特别是学生手中拥有的各类高中数学配套资料中,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教师就更不可能讲全习题

类型,只能讲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新的挑战,必须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

思想上的改变。

2.在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初中的那种被动学习状态.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课前不去进

行预习,对所学的新课内容不了解,而是听老师讲过再跟着依葫芦画瓢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高中数学

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

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3.在思想认识上,一些自我认为不错的同学,常常轻视双基的练习。经常是只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地进行演算和规范地书写,但对一些难题却是情有独钟,并且认为这样自己就比别人强,比

别人学得好,真是典型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的学生多数还真得不了高分,感觉学无所成。

基于以上分析,高一一开学,就对学生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紧迫感,及早消除学生一进入高中之后的松懈情绪,切实让学生知道高中数

学学习的特点,树立坚定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还要求学生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尽自己最大可能

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争取事半功倍,提高数学成绩。

而作为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做好衔接工作,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要注意讲

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进行渗透转化、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应认真研究教法,加快

学生对高中数学的适应性。起始教学进度要慢,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切实加强课前预习教育。课前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尤其是现在咱们江苏新教材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适合学

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这也

要求学生由问题情境出发,进行操作、观察、探究和运用等活动,感悟并获得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在

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运用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与

小结。让学生自己进行编织知识网络,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能够做到用时能迅速拿出来,用对解

对。此外,还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但愿学生们能够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新课改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素养与最

佳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等代数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2]《高中数学教与学》扬州大学 2006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2006

第5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一、用好的开场白去吸引学生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果老师一走上讲台就能先声夺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我接班的第一节课上,我总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想和大家先聊聊高中数学。首先,你们中谁是数学上的优等生,谁暂时是学困生,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考成绩,我也不知道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考成绩呢?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每个人都会不断进步。何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又升入了高中,中考成绩只代表你们以前的初中学习,而不代表你们的未来。因此,我没有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一切印象我要从现在开始。”学生虽然已经升入高中,但他们仍是懵懂少年,还是很渴望给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一些“灰生”更把这作为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从迈入职中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用民主的气氛去团结学生

职业中学的学生尽管学习基础差,但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自尊心很强。如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他们会给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所以,在我的第一节课上,会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及对新老师有什么希望。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如有的同学说:“希望您上的每一节课都很精彩”;有的说:“希望您不但做我们的老师,也做我们的朋友”;有的说:“希望您能经常听听我们的心声和苦恼”;有的说:“希望您能伴我们青春路上走一程”;……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发自心声内心的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下子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再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发言,谈自己听了同学们发言后的感受,谈对同学们的期望,谈本学期将和大家探讨的数学问题。此时,师生之间的感情已经能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

三、用真诚的帮助去感化学生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限,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不及时地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放弃不学。所以,在第一节课上,我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加以探讨,以便学生尽快适应职中数学学习。比如:

对于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生,我会告诫他们: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高了、技巧性强了,肯定会有少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总有多处错误。另外,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新生刚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肯定会导致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会有部分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得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你们感到不适应。这些都很正常,不要急操。你们只要透彻理解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就可以解决了。

对于学习方法不适应的学生,我会告诫他们: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了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是会比较严重的。所以,你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和“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第6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一、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要大力提倡大众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上的发展也具有差异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

1.强调实践,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应该多搜集数学应用的实例,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可以出这样的数学题:学校有三十个班级参加篮球比赛,每两班比赛一场,共有多少场比赛?通过实际问题,学生学会了实用的数学知识。

2.重视过程与方法,掌握必需的知识。新课程理念,一改过去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加强了对学生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例如:要在一边靠墙的空地上围一块矩形菜地,篱笆的长度一定,怎样围才能使菜地的面积最大?这样必需的数学知识,要让每位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3.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畅所欲言,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数学的感受也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我们可以提出更积极的要求,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对于基础薄弱的,只要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要努力体现趣味性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注意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他媒体中获取生产的信息来提炼数学问题、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这些来自实际的教学情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熟悉,特别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数学史教学,体现数学的人文性,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忽略了。把数学知识建立过程中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挖掘数学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习兴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应凸显应用性

1.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专业课服务,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了数学知识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教材实际,进行必要的扩充。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我们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加以延伸,采取课堂讨论或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例如:结合立体几何教学要求学生制作柱、锥、台的模型。这样做既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结合专业实际,区别化选择相关的数学知识。正是由于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职业性的特点,职高数学教学内容应该在对各行各业做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来确定。由于涉及的专业众多,要区别化选择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教学。

四、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高中许多学生虽然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容易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知识点的现象。为了避免职业高中学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7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 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数学思维的障碍。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克服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 的取值范围。 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进行变形: 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6,6 ],这里对u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8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审视;调控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状调查分析

1.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深度逐渐增加,由于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缺少必要的信息储备量,导致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循序渐进。在这样的学习情况下,学生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从而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方法,加上高中学习任务繁多,学生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的只有15%,但是真正能认真学习数学的学生只有10%,其余学生中有的是被迫学习,毫无兴趣感可言。因此,缺乏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反思性学习在我国高中学习中发展比较晚,部分学生也已经意识到了反思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接近一半的学生懂得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但是在具体学习中,他们反思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会进行浅层次的学习反思,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讲解并示范“怎样学数学”的技巧,直接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低,无法获取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改进措施分析

1.创造反思机会,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要想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必须先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往往新旧知识联系比较密切。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在教学之前,老师应布置学生自学教材,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反思,让学生的“学”走在老师“教”的前面,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而忽略概念、公式、定理、方法的探索发现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积极创造学生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须引导学生对以下内容反思:(1)对相关知识点(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2)对概念、公式、定理的内容的反思;(3)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述等的反思;(4)对解题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5)对课堂中自己的思考过程、课堂表现、课堂参与及课堂收获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内容的不断反思,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3.在解题教学中训练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老师讲解范例或者指导学生解答习题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着重培养学生自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中,在解与椭圆相关的数学题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对椭圆方程的标准式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反思:(1)公式“x2/a2+y2/b2=1”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2)这些字母之间的关系;(3)字母之间如何正确转化?(4)在标准方程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5)椭圆方程还有哪些变式?(6)在解题中是否存在一题多解?如果利用方程mx2+ny2=1(m>0,n>0,m≠n)或参数方程,问题能否解决?哪种方法更好?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4.解题后深入反思,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解题密切相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仔细审题、制定解题方案、解答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工作。解题后反思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完成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解题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的反思活动。解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反思:(1)此解法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方

法?(2)若改变题中的条件或结论,上述方法还适不适用?(3)题目能否一题多变?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变式,既能加深学生对某类问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学生做一道题,会一套题,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不是单纯对于学习一般性的重复和回顾,更重要的是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思路思维、方法选择、知识策略运用等方面,有没有体现科学合理、便捷最佳的特点。高中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强调反思性学习的应用。学生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知识的记忆、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它更趋向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数学思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模式,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研究数学的内在魅力,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增加研究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力,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应认清目前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发展形势,明确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反思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提高数学成绩。

第9篇:高数与高中数学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渗透;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采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解决教学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书需要加强对问题解决法教学的学习,理解其本质,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概述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将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提问,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谈论和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思考而后讨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避免遗忘和忽视差生的现象,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积极的讨论和认真的分析,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指导下,将问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将学生的思维向着求异、求宽和求深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动脑思考,创建了数学认知结构,在不断的练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渗透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是实现问题解决成败的关键。要从生活实际问题着手,使学生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又习得了新的知识。

首先,选择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要选择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独到见解以及创造精神。例如我们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和公式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印度国王重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等比例数列和公式的推到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要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既有多种解决方式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铁皮厂最近进了一批长方形的铁皮,长为80厘米,宽是50厘米,要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盒,请学生设计出体积最大的长方体。

(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关注课堂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进行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探索行为和思维的方向,帮助学习在正确的思维活动指导下进行学习,并教育学生对探索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可见,问题解决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艺术。

(三)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指导并进行总结归纳

在利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时,不仅要重视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先让学生了解题意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通过对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分析,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谈论和比较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此外,问题的解决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因此需要对整个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总结。最后的总结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从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在对课堂教学下反馈和评价中,形成学生对学习的整体认识,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比照重新认识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能力。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问题解决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问题解决教学法,不断改进教学,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有效的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问题解决教学利用的灵活性,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革.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l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