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蒙氏课程的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传到了我国,她的有关著作也被译成中文,江苏还成立了蒙台梭利研究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蒙氏教育法没有在我国得以推广。直到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才重新受到我国幼教界关注。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实验,但由于人们盲目效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于是在1995-1999年间进入低潮。第二次的来临是在2000年,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
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基本在民间自发传播,如今,蒙台梭利教育已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并从幼儿园走进亲子园、走进家庭,受到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了一阵蒙氏课程热。
蒙台梭利站在旧儿童观的对立面,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其教育思想及先进的课程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设计都有很大的启示。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加之,我国在实践运用上出现的一些误区,使我们不得不给轰轰烈烈的“蒙氏热”降降温,对如何使蒙氏教育走向中国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一、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机不纯,忽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在价值,过于注重其经济和社会效应。
在我国许多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中,尤其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其办蒙氏班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打着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号,以此来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他们完全忽略了蒙氏教育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价值和要求,全然不顾本园实际,拿着蒙氏的招牌欺骗家长,以此牟取高昂的入学费用。导致家长及社会普遍认为接受蒙氏教育就是接受高人一等的特殊教育,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入学,从而使得蒙氏教育在我国呈现“贵族化”的畸形状态,完全背离了蒙台梭利推行“平民化”教育的初衷。而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许多开设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其蒙氏课程只是做给家长看的,其蒙氏教育也只有在领导参观或教育评估时才摆出来,这不仅没有实现蒙氏教育法发展儿童的目的,甚至还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在经济、社会效益等利益的驱使下,却牺牲了孩子们的利益,牺牲了蒙台梭利教育中最有价值的精神。
(二)浮于表面,忽视蒙台梭利教育精髓,过于注重其教育形式。
在我国,开展蒙氏教学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园所肤浅的误以为,所谓蒙氏教育,就是把蒙氏教具摆在教室中,让孩子自由选取摆弄。这种做法没有把握住蒙氏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课程组织的中心绝不是简单地操作教具,而是儿童。
(三)忽视教师作用及其培训,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
蒙台梭利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高度重视的,在她看来,教师不仅是环境的提供者,还是观察者、示范者和支持者。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蒙台梭利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园长舍不得培训教师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要么全园只派出一名教师去学习,回来再培训其他教师;要么就是只学如何操作教具,而没有全面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理论。正是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使得我国蒙氏教育实践中缺乏大量真正能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从而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生搬硬套,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
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加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局限。
(1)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设计的每一个感官教具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感官,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隔离”和单纯利用感官教具的做法,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她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忽视对整体的认识,并且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2)忽视对创造力的培养
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它要求儿童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教具,不能随意改变,并需不断重复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但却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蒙台梭利还反对幼儿游戏,特别反对想象游戏,而且其绘画教育也是一种无想象力的对外界事物的临摹,这些忽视、甚至反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做法同样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蒙氏教育中儿童主要的活动是“工作”。在“工作”中她十分强调安静的环境,要求儿童专注,不被打扰,自己进行操作,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进行,要求整齐划一。在这样高结构化的方法下,儿童缺乏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机会,甚至缺少语言的发展,同时,压抑了儿童自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工作”结果。这种方法容易使儿童形成安静、独立、机械、呆板的个性品质,这都是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
(4)缺乏情感体验
蒙氏教育中均采用“三段式教学”让儿童认识事物,即感觉认知与名称的练习;辨识事物,认识名称;记住事物名称和相对应的名称。整个教学活动机械化、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了儿童的操作活动,也让他们失去了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愉悦情感的机会。另外,蒙氏教育过于强调读、写、算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儿童情感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与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情感培养的要求相违背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
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蒙氏教育的幼儿园,我们绝不能因为某个专家推荐或因其他幼儿园引进了,而不加分析的盲目跟随,生搬硬套。而要在端正办学态度的基础上,重视对蒙氏教育思想的学习,重视对师资的培训,甚至园长要带头学,并要坚持完整学习。同时,要依据本园实际及家长需求决定开班数量,不可急于求成。在先期投入上要到位,要承诺效果,要让家长觉得钱花的值得。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实现蒙氏教育中国化创造一片健康、肥沃的土壤。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
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将教具摆在教室中就是蒙氏教学法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的真正作用,要弄清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中的角色。再比如,“工作”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但这种“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动,是满足儿童内在活动需要的活动。只有真正认识到“工作”的实质,才能避免出现看似有活动,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活动,而非幼儿自己的活动的情况。而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
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然而,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含蓄,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儿童多顺从、听话,但容易缺乏主体性和创造力,如果再将蒙氏的做法完全照搬的话,显然更加不利于我国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考虑其间差异,对蒙氏教育法中的教具或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变他们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部分。
再比如,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先让儿童掌握字母形体,然后才学习组词。但这是由于意大利文的拼写和发音十分接近,只要能正确读出每个字母,儿童就能按字母读成字。但汉字不同于意大利文,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但学会写汉字,并不意味着就能正确发音。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方面我们应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合理改造蒙氏教学法,实施符合汉语言特点和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
(四)充分认识蒙氏教育的局限,合理改造其教育因素。
针对蒙氏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我们应对蒙氏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正确应用和改造。
在教学内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但在今天看来,其教育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少社会教育和艺术教育,这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的。因此,我们在引进蒙氏教育时,可将其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如针对蒙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这一课程中,单元活动的主题往往来自幼儿实际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蒙氏教育的不足。如果要完全按照蒙氏教学法进行整班教学,则要注意根据时代、社会的需要,拓展其原有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式下有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教具,设计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教具等。同时还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国实施蒙氏教育时,要注意摒弃这些宗教成分的道德教育内容,而实施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德育课程。
在班级组织形式方面,蒙氏教育采用混龄班。我国目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混龄的环境里,孩子之间的自然年龄差异,促成许多相互帮助以及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混龄班同样面临实际的问题,比如家长会担心年龄小的孩子受欺负,害怕年龄大的孩子得不到关注。也正因如此,混龄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不可贸然采取混龄班,而可以采用混龄和分龄并举的形式,或采用多种编班形式,即,完全混龄,部分混龄和同龄编班,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
而在教育实施方面,蒙氏教育强调个别教学,集体活动很少。尽管个别教育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有效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靠个别教学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个别教学活动,而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个人活动三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交替的方法。
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中还有许多宝贵之处有待于我们继续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将其引进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国实际,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国闪耀出真正夺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尚红艳 “蒙氏课程”热的冷思考[J].教育导刊,2004,12:15-18。
[2] 刘延梅、吕红英 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当今运用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2002,4:4-5。
[3] 侯莉敏 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J].早期教育,2006,4:12-13。
[4] 朱燕平 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教育导刊,早期教育,2006,4:4-5。
[5] 杨莉君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23-25。
[6] 刘文、林红霞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37-42。
[7] 傅梅仙 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3,9:39。
[8] 李娜 我国蒙氏教育中现存的误区和对策[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105-107。
1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从东西方文化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含蓄内敛,然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自由和个性。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大多比较乖巧、听话,而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幼儿大多个性比较鲜明。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具有独立个性的同时,也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秩序。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于西方幼儿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独立自由的个性进行约束,使幼儿自由却不散漫。但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蒙台梭利刻板、程序化的教具操作模式显然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使幼儿过于拘谨,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充分解放,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在我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中,蒙氏教育方法培养下的幼儿与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幼儿相比,虽女孩儿文静,男孩儿绅士,却少了几分本属于幼儿的天真和烂漫,活泼和开朗。
1.2 实践中严重的形式主义
蒙氏教育主要是借助于一系列由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对幼儿进行训练,因此,教育体系相对系统化,似乎更容易被学习和引进。与理解和应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相比,幼儿园更重视的是如何选购足够多的蒙氏教具,布置温馨舒适的蒙氏教室。有的幼儿园只是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有些材料甚至很少被幼儿摆弄、操作。实质上,蒙氏教育思想的体系庞大、内容深厚,包含着深刻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即便学会了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也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方法。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①很多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重视的是教具和活动材料,而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重视的是幼儿有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会材料操作的步骤,而并不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材料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价值。
1.3 忽视蒙氏教育的局限性
很多幼儿园盲目效仿和复制蒙台梭利教育法,只看到蒙氏教育的先进性,而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因此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1)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在操作步骤和方法上是固定的,幼儿只能遵守这个操作规则进行教具的操作,她强调的是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重复练习。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虽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但是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操作。这样的模式显然容易使幼儿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2)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法虽然试图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才能,但是却没有给幼儿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其教育训练中注重的是幼儿独立的活动,专注的自我训练,大部分时候,幼儿都是独自活动的过程,幼儿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互动,以及互相合作和协作的机会。这虽然有利于幼儿独立个性的养成,却显然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1.4 缺乏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师
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得以实行的有效前提就是拥有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否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本身影响的。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自己本身扮演的重要角色,没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如:对于蒙台梭利教育中“自由”的理解有失偏颇,对幼儿放任不管,不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还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幼儿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②教师的这些做法显然都是对幼儿“自由”的一种干涉和侵犯,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而且,很多蒙氏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些教师只是懂得教具的操作,而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无所知。
2 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有效策略
2.1 充分考虑移植蒙氏教育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显然更符合西方对幼儿的培养模式。要想使蒙氏教育真正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国化的过程中,在我们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幼儿的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在教具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求,其次,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过程适当加以改良,改变它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使之更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同时,在幼儿选择教具和教具操作时间上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在教具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独立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想象力,真正解放幼儿的天性,突显幼儿的个性,让幼儿自由探究,充分发展。
2.2 正确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想精髓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只有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思想精髓与丰富的内涵,才能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应用到我国的幼儿教育当中。首先,明确幼儿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里的“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包括各种教具和材料。③其次,遵循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同时,了解幼儿发展的敏感期,使教育与敏感期相结合,避免由于延误时机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的障碍,使幼儿又快又好地发展。还要正确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理解蒙氏教育中关于自由的主张,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因此,蒙台梭利教育的开展,一定要在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脱离形式主义。
2.3 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课程结构较高以及教具操作过程过于机械与程式化,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移植蒙氏教育,对幼儿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更多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模式化的教具操作可以适当进行改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其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同时,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也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喜欢与人分享,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并建立良好联系。同时,也应教会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更好地使之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所以引进蒙氏教育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蒙氏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地发挥蒙氏教育的价值。
2.4 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一、自制教具能够不断丰富工作材料,弥补固有教具的不足
蒙氏工作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它有:日常、感官、数学、语文、文化等几大板块,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一代儿童。但是,蒙氏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固有教具却只是集中于感官和数学领域,并享誉为“蒙氏教学的精髓”。那么,如何来弥补蒙氏固有教具的不足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自己制作教具来予以替代。例如,在认识月相时,由于事先不存在固有教具,因此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师干巴巴地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不感兴趣,从而又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于是,针对自己的需求,我们设制了一套“认识月相”的教具及教法,较好地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事先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从阴历的月初至月末坚持每日观察月相的变化,这是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步,结合蒙氏理念设制了“月相三步卡”(第一步是既有图片又有汉字的完整卡,第二步是只有图片的部分卡,第三步是只有汉字的部分卡),这份工作材料形象、操作性强、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通过反复的操作能够帮助幼儿逐步达到工作目的;第三步,结合已有经验再次开展“观察月相”的亲子活动,并通过记录月相和观察日期,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在每月的不同时段月相所发生的变化;第四步,设制教具“认识月相的产生”,帮助幼儿形象地掌握有关月相的一系列知识,
二、自制教具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蒙氏教学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因材施教,它主张按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接受能力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因此,当教师发现幼儿缺乏某项知识且敏感期已至,但现存的固有教具又不适合其能力接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实际的需求,灵活自制适宜的教具,使所授内容更贴切、更具备针对性。例如,在增强本班幼儿的时间概念时,其固有教具只有“认识日历”和“认识钟表”,若直接利用此教具进行教授,不仅不适合本班(属小中婚龄)幼儿的年龄特征,而且还违背了蒙氏教学中主张按整体到局部逐步精确的原则。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制了“年到月的转换”这一工作材料,它清晰明确地表现出:一年可以分为两个半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所包含的月份以及一年共十二个月等等相关内容。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化,不仅可以让孩子掌握系统的、全面的时间概念,而且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也更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自然成长准则。
因此,在蒙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因材施教”这一要求深深刻入脑海中,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完成它、实现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自制教具。
三、自制教具能够更好地完成固有教具的延伸工作
蒙氏固有教具本身具备超强的创造性和延续性,我们教师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示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创新的变化和延伸的工作,从而帮助幼儿不断地巩固旧知识、丰富新知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等等。为幼儿提供更多量的纽扣和数字进行同样的操作,结果轻松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了可以直接且快速判断奇偶数的潜在的规律。
适宜的延伸工作是蒙氏教学的必要环节,它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自制延伸教具、设计延伸作业纸等等,在很多情况下经常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自制教具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展教师的创新思维
在当今社会,极度重视对幼儿开展“营养餐”式的教育,即多元化的因材施教。要想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其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课程,设制适时适性的教具。而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会令我们的孩子获益终身,同时我们教师自己也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为每当在教授一个新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及时发现他目前所达到的水平,然后分析现阶段是其学习哪项工作的最佳时期,接着就是考虑教具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时所做的设制改良工作,最后就是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教授。以上的几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而其中的教具设制及改良工作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接受情况和今后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在设制过程中,一定要多想、多动脑,尽量设计出易于幼儿接受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具。
教师:王颖
时光飞逝,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孩子在我们设计的在每个游戏及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他们自信、自立,渐渐变得懂事、讲礼貌,与同伴之间能相处融洽,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孩子们都活泼、热情。回想这一学期,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幼儿园的每个角落留足了孩子们的活泼身影。为了更好地吸取经验,使我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现将本班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而蒙氏教学更是我园教育活动的特色体现,通过蒙氏课程的学习,明显看出我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通过蒙氏常规的训练,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井然有序,同时还学会了合作、知道了分享……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我班还开设了幼儿英语、音乐、美术、等辅助课程。孩子们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终也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具体表现在:
1、品德。幼儿在园能使用礼貌用语,早上入园能主动和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大部分的幼儿在集体中能与较多的同伴一起玩,同伴之间团结友爱。
2、健康。幼儿能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操。幼儿在走、跑、跳、钻爬、平衡等方面均得到了锻炼,活动中既让幼儿学会了技能,又增强了幼儿的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
3、语言。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了倾听,在园能坚持讲普通话。大部分的幼儿有良好的说话习惯,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和老师一起边看图书、图片,边讲述内容。知道看图书要轻拿轻翻,能爱护图书,会整理。学会了较多的诗歌和故事,会完整的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清楚的复述出来。还能在老师得帮助下学习表演熟悉故事情节。但是有个别年龄偏小幼儿的倾听习惯不是很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科学。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充分使用各种感官,让幼儿通过看看、摸摸、嗅嗅、听听、感知经常接触的事物,丰富生活经验。
5、数学。幼儿对数学活动较感兴趣,能愉快地参加一些数学游戏和操作活动。在物体的活动中掌握较好,10以内的点数、目测数群;能找出并说出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
6、艺术。能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喜欢唱歌,喜欢模仿动作。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引起对周围美好事物的注意,喜欢参加美术活动,绘画技能有明显的进步,个别幼儿时常有大胆的创造,但有个别幼儿还要老师在旁帮忙。
二、安全工作
我们始终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管理。重视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幼儿一日活动不脱离老师的视线。管理好班级财物,每天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不让班级财物丢失;平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日常活动中穿插安全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心,细心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三、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我们与班上的家长已经交往了一学期了,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与家长保持了较好的关系,互相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我们继续大力开展家长工作,主要进行的活动有:
1、开展家长会活动。家长们都很重视,来的也特别整齐。会议中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本班的学期计划,有关需要配合的事项,家长们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每周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本》,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一周来在园的表现,家长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经常给我们写留言,对保教工作许多家长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使我们能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搞好教育。
四、工作中不足、有待改进
1、回首这一学期,我们是在实践和探索中走过的,成绩不少,但问题也很多,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蒙氏教育理念不断与实践相结合,不流于形式化,将是我们继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幼儿园概况
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得到普陀区教育局及相关科室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今年暑期区教育局派遣基建队本园屋顶漏水、地管堵塞进行大修,当前本园硬件设施符合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现有规模6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1个。幼儿园占地面积23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9平方米。全园教职员工25名。教师14名。有教师资格证4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幼儿园发展基础
优势: 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基本能以“心语”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幼儿的“欣悦”:安全、健康、卫生、快乐、聪明、自信。“心语”是:用爱心去监护好每个宝宝、用细心去呵护好每个宝宝、用责任心去做好每项工作、用诚信服务于社会和家长、学习进取工作细致有创意、学会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同伴相处讲究尊重与宽容、发生冲突先找主观原因、当工作失败时不找借口、当工作成功时积累方法。
不足:
分层管理畅达不够、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不够、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不够。
二、学期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工作专业性、后勤工作规范性。
2、加强安全教育,把幼儿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3、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体现:共同性课程与园本特色课程相融性。即“礼仪启蒙教育” 特色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礼仪”作为切入口,形成幼儿园的礼仪教师、礼仪幼儿、礼仪家长。
(一)管理工作
1、 分层管理畅达,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
措施:1、对未尽后勤组长、教研组长等干部职责的当即撤销任职资格。
2、对不善自检、不服他检、不愿互检的教师,到期解除教师合同。
3、加强教代会、家委会的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
1、非专科生教师就读“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作专业化水平。
2、后勤三大员持证上岗,持证率力争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性。
3、提高员工人文素养:说话时做到三个有利于、发生与解决矛盾能找主观原因。
4、自觉遵守园规章制度:实施员工手册条例。
措施:1、园长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成
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帮助他
们在研究性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对于上班不迟到、进园后时不换校服、工作时不溶于幼儿之中、
说话时不注意三个有利于、碰到问题时强调客观不找主观原因、上班时间打手机、发短消息、上网(与工作无关)、吃东西,搭班未经领导同意随便换班等,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3、园长关注每一位后勤人员的工作实况,做到眼中有事情、环境清
洁做到“净美”两字。对于工作马虎拖拉者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卫生包干区:*教室卧室天天消毒、清扫、拖。每月底大扫一次。
*教室窗台与玻璃两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场天天小扫一次、一周大扫一次(前操场:用水冲刷、中操场:湿拖、后操场:湿拖)等。
(三)课程设置
1、实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相融与互补性。
体现:行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课程的内容是行动——幼儿怎么学?是备课的要点)。
2、拓展幼儿多元智能:开设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珠心算、阅读、东方之星思维课程。
本学期侧重研究:
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研究。
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3、实现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
4、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体现:具体可操作、整体、在最近发展区。
5、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应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实现选择性课程:(1)分级阅读中大图书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2)英语教学中大挂图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幼儿运用英语小卡。
措施:把上述条例作为活动评价指标。
7、实现礼仪特色课程在一日活动的渗透性。
按照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评价指标、参照《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设计渗透于一日活动的礼仪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
育”的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渗透、评价途径)。
8、开发0-2岁亲子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措施:早教兼职教师(朱、佳)广阅国内外早教信息、针对本园、本地区婴幼
儿身心特点,制定“0-2岁亲子早教课程开发”计划,定期开放散居婴幼儿早
教活动,积累早教课程内容,来填补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在本园的空白点。
(五)园本研修
1、提高教师“礼仪”特色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水平。
3、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园长引领、扶持教研组长开展园本研修:
1、以教研组为核心,依据《课程指南》、对新教材进行园本化实施,关注新教材主题活动的预设,重视对主题活动整体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多元游戏环境的创设,提高教师新课程园本化实施能力。
2、青年教师自学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学课程指导纲要及市下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以“笔试”、“实践操作”等手段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理的感知、理解、运用。
3、以“教育问题”为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内容、实施教研、科研、研训一体化。
(六)环境创设
1、创设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2、创设自理性的生活环境。
3、创设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4、创设自由性的游戏环境。
5、创设表现性的英语、音乐环境。
措施:1、为每个幼儿创设温馨亲近的心理环境。
2、购置适合幼儿各年龄段、开启幼儿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为评价指标:
(1)、教师能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有数量、质量、有创意。
(2)、活动时教学具布局合理美观、有顺序操作合理。
(3)幼儿入睡时教师视线面对幼儿、护理时坐在椅子上、午睡时巡视、幼儿被子不散地、午睡起叠被整齐美观、仪容清洁、仪表整齐。
(4)教学过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势有序不乱、幼儿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师带领幼儿看礼仪画、说礼仪画、展礼仪行(我是环境整洁的小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让散在地上的活动器具回家:把小推车、小斑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奥尔夫音乐小乐队,制定打击乐活动计划,让幼儿认识乐器、喜欢乐器,天天练习。
(7)各班都成立英语剧组,编剧本,排练英语剧(结合课程内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继续在“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总课题框架下确立本班“礼仪启蒙教育”子课题活动方案。
侧重:“感恩”教育:
*对爸爸妈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老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级组选择子课题内容。
2、园长指导教研组长设计子课题实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图文)、期末阶段小结。
(八)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2、加强对教工、家长有关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家园一致教育质量。
措施:
1、以“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托幼机构保育工作手册指标为考量标准。
2、完善园长、教研组长、后勤组长对保教分层管理网络,加强对日常安全卫生保健的检查、反馈与调整。树立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思想。
3、后勤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检查,找出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卫生保健要素,确保幼儿的卫生健康。
(九)家庭、社区工作
1、实施家园一致教育。
2、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
3、实行家园社区联谊敬老活动
措施:
1、举办1—2次家教指导讲座、建立与家长网上互动的制度。
2、定期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活动有计划小结、有家长反馈。
3、在重阳节开展敬老节活动方案、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1—2次。
三、内容安排
9月
1、工作计划交流:本学期班级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四大员工作计划:保健员、保育员、保安员、营养员)。
2、各班确认一个“感恩”研究专题(参上述:礼仪启蒙教育中感恩课题)。
3、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4、班级家长会:(1)向家教讲解班级计划、(2)讲解以家园联系栏和网站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感知课程安排和幼儿发展情况等、(3)听取家长合理建议。
5、继续学习与笔试《教师成长手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10月
1、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重点观察:*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操作、整体、
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
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幼儿学习
主要行动方式: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
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学习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研究
重点观察:*主题墙是否反应主题活动内容?师幼共同布置,体现发展性。
*区角游戏内容是否是学习主题活动的预备与后续?
3、消防、抗震演习。
4、家园社区联谊——“重阳节”活动。
11月
1、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感恩活动教育研究
重点观察:*礼仪活动能否体现生活性、情境性?*活动过程能否面向全体?
*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体验?在行动中学,师、幼、物能否有效互动?
2、秋游
3、级组感恩课题实验研究(课题方案与实验研究交流)。
12月
1、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重点观察:*教师引导启发性 *幼儿学习兴趣性 *教学活动环节的小结提炼和自然过渡。
2、迎新年活动
形式: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向家长开放活动。
内容:*“礼仪启蒙教育——感恩主题”教学活动。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小乐队演出(有结合课程内容剧本)。
*班级英语剧组演出(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有剧本)。
2012年1月
1、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2、撰写礼仪—感恩教育文章:
3、教师会议: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经验交流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来源;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但要对学术具有的价值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还要对其他方面具备的价值有新的探索。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不断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对这些挑战有比较正确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
根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参考资料、研究资料和文献等都不够全面,并且,比较详细的介绍、说明等也不够完善,只在部分研究中提到其指的是蒙台梭利专门为“儿童之家”设计的、有一定准备的环境。但是,对蒙氏相关的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发现,其并没有比较准确的资料和依据。而在“儿童之家”的教室这方面的安排上,蒙台梭利是这样提到的:每个教室都有一排矮长柜橱,其主要是为了装教具而专门设计的,并且,植物盆、鱼缸是放置在厨顶上的,也可以放置一些供孩子玩耍的玩具。因此,在幼儿的每个活动房间里,都要放置一个长长的、低低的橱柜,用以放置幼儿的学习材料。同时,在蒙氏相关的资料中,教室内部空间区隔方面的论述基本上没有,而家具的尺度、材料的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多。目前,在蒙氏相关的资料中,与智力、感觉、书写和阅读等相关的设计,正被广泛应用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
在部分研究资料中提到:区域活动是源于开放教育的,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实践价值。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内容、方式、环境和师生关系等很多方面都有一定变革性质,如课程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等,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有着极大影响。所以,区域活动、开放空间教育计划两者之间有着直接关系,是现代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不断完善幼儿教育环境的情况下,创设一个可以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活动场所,不但需要对校园的整体建筑给予高度重视,如教师、班级分隔、管理者中心等的制度化发展,还要对教室内部的安排、设置和空间规划等投入大量精力,才能真正改进原来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从而在幼儿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增强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亲密度,对于确保各种幼儿活动有序开展有着极大作用。在这样的区域设计下,开放空间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推行,不但包括物理环境方面的安排,还包括立场方面的正确选择,并引发了很多教育实验,如开放教室、开放学校等。在世界范围内,幼儿教育中的教室开始开放性区域设计,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这种新型的思路在婴幼儿学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实践应用。接着,美国部分教育者开始对此给予一定关注。而在20世纪60年代,费城公立学校的拉斯穆森夫人引进了这种教育模式,进而在其他很多学校陆续得到推广。
开放教室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中都有存在,它们有着同一个核心空间设计思想,即“亲密”“开放”,并且形式和名称有很多种。如兴趣中心、学习中心、教育实验室、活动区、教学材料中心和游戏区等,它们的复杂性各不一样,形式也不相同。对当前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习中心”在北美很多国家使用的比较多,教育部门的文件、教科书、学术著作等也用这个名称。与其相比,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其通常被称作是“学习活动中心”。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挑战
根据区域活动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的,在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学制度和教学思想等长期影响,区域活动在中国教育中的实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挑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核心思想方面
在幼儿教育研究中,区域活动的定位一直是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并且有很多话题存在争议,如活动区存在的价值、与原来的集体教学存在的差异等。根据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来看,最早期的设计考虑比较多的是儿童的情感需求,现在的定位也对这个方面更加看重。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区通常会把教室划分成几个小空间,每个小空间可容纳的小朋友只有几位,与幼儿喜欢小型团体活动的这个需求比较相符。通常情况下,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不会觉得很紧张、胆怯,可以在自由的活动空间中与其他小朋友开心的玩耍和交谈。同时,一个小朋友或几个小朋友在一个小范围的空间里,他们的亲密度、安全感都会上升,对于构建一个兴趣相同、情感较深的团体有着极大作用。
在“开放”这个内容上,是区域空间的另一种思想,可以有很多种变化情况。虽然幼儿园的区域空间被区隔开了,但它们的边界是灵活的。教育者需要对环境、材料的设计和暗示给予高度重视,而活动的开展情况则是由儿童来左右的。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来看,如果教育活动是由小朋友自己发起、控制的,可以大大提高活动开展的效果。同时,比较隐蔽、细致、小型的区域,可以更好地激发小朋友的潜能,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从而促进区域活动开展时间的延长。因此,通过这种空间上的衔接和区隔,不但能保证区域边界的开放性,还能使小朋友的活动更容易开展和形成。
2.区域划分标准方面
在国外很多通用的政策文件、教材等资料中,幼儿区域一般被划分为科学区、益智区、手工区、建筑区和阅读区。这些划分方式,在我国很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也同样在应用。根据区域活动的形式来看,采用上述内容中的划分方式,可以使幼儿活动、课程领域得到进一步融合,如画画、手工、积木建筑、音乐律动、游戏扮演等,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些原生活动,可以根据其开展方式划分区域,即手工区、操作区、休闲区和游戏区等。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划分采用的依据是幼儿的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逻辑等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相关线索。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体现出幼儿活动课程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挑战之一。
3.与其它活动的关系方面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用范围已经变得很广泛,但其存在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只是将其添加到原来的课程安排中,致使原来的课程时间更加紧张,给整个活动开展效果带来极大影响。在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只被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与其它活动结合在一起,致使原有的很多活动被推迟或取消,从而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领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并让他们扮演不一样的角色,不但能促进小朋友思维能力提高,还能培养小朋友思考、探索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区域活动的划分、组织等,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才能更好地满足小朋友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并深入、全面地了解小朋友的心理世界、内心想法等,才能更好地激发小朋友的潜能,最终达到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
[2]吴鸽英.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4(36).
[3]唐海燕.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若干因素分析――基于如东县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J].江苏教育研究,2015(01).
[4]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
台湾立恩蒙特梭利教育方案将蒙氏原有的五大教育领域扩展为十大教育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社会教育。蒙特梭利认为,孩子能向周围的环境吸收一切,而0~6岁是最佳吸收期。因此,针对0~1岁左右的孩子,蒙氏教育设置了NIDO课程(NIDO是意大利文“鸟巢”的意思),引导婴幼儿早期建立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统合发展能力。“鸟巢”为新生儿提供味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环境,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感官引导,以促使幼儿感觉统合。在开学初期,这间“鸟巢”里一共接收了8名婴幼儿,其中6~7个月的幼儿两名,10~11个月的幼儿3名,12~14个月左右的3名。几乎每一名刚刚来到“鸟巢”的幼儿都离不开妈妈的呵护,离不开妈妈的怀抱,不时地发出阵阵哭闹。这时,通过教室里的音响器材,轻轻地传出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四季》是协奏套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头四部分,即春、夏、秋、冬。作品大约创作于1725年,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
这是一段歌颂美好春光的音乐,强弱交替的力度对比使音乐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我们惊喜地发现,刚才还流泪满面的幼儿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哭闹,不时地向四周张望,想发现鸟儿在哪儿歌唱?充满欣喜、充满渴望,情绪慢慢稳定下来。音乐给幼儿带来的冲击是非常细腻而有力的。在不断重复播放《四季》时,幼儿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非常激动,左顾右盼,有的情绪稳定,静静地听,一般在播放半个小时左右时大部分幼儿会听着乐曲在妈妈的怀抱里慢慢睡着了,总的来说,这间“鸟巢”里的大部分幼儿对古典音乐的反映不太明显,还无法感知到古典音乐的精致美妙。这样过了一个多月,随着来到次数、时间的增加,那3个稍大点的孩子中有两个在听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E大调时开始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了,还不时的喃喃细语;随着音乐身体律动是这段年龄的小朋友生来具有的本能,喜欢抓握、触摸,逐渐完成从翻身到爬行、站立到行走的过程。把幼儿放置在这样一个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中,他们将很容易受到感觉刺激。通过对这8个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这3个月在“鸟巢”里播放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对幼儿还没产生什么吸引力,主要是让幼儿身处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在往后的第3~4个月,继续重复播放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同时又新增加了莫扎特的《嬉游曲》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具有十分感人的魅力,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聚会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十四个分曲组成。在跟踪观察中发现,反复播放《动物狂欢节》旋律的过程中,一岁半的“琪琪”在听到(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时,眼瞪得大大的,就好似威严的狮子;听到(二)公鸡和母鸡时一岁多的孩子走到音响旁,四处张望想发现公鸡和母鸡藏在什么地方?当听到第(八)毛驴时高兴地手舞足蹈,听到(十三)天鹅这段最优美、最动人的旋律时,“琪琪”和另一名幼儿静静地趴在音响旁,生怕把美丽的天鹅赶走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听、模仿并重复着公鸡和毛驴的声音,充满表情而又富有音乐性的牙牙学语;当然睡觉的时间也要听,一天要听二三十遍,还不许教师关掉,百听不厌。医学专家认为,幼儿的听觉在母体内4个月时就已经形成,在一个人经验形成的感觉通道中,聆听是最重要又最不被重视的能力之一,让幼儿反复聆听会帮助记忆,也能获得单纯的喜悦。
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类的世界语言,儿童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但也明显看出,年龄偏小的幼儿相对年龄偏大的幼儿来讲普遍存在对古典音乐反应迟缓、漠不关心的情况,甚至有一名7个月幼儿每当听到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总是不停地哭闹,老师只好把她抱到其它教室里去,这种现象存在了两个多月。蒙特梭利称这种倾向为“吸收性的心智”,在她的著作中,常用海棉来比喻儿童的头脑,对一个儿童来说,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去研究他周遭这个有趣的环境而获得讯息,是一个自然而且愉快的活动。像传声板、传声简、蒙特梭利铃(分辨音高之用),这些是为训练幼儿耳朵分辨声音的能力的,大部分幼儿都能拿起来玩耍,并且还相互之间聆听,相互互换使用,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自由成长。通过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可以发现古典音乐对他们有了初步的影响。
2让幼儿“感受”古典音乐
幼儿对古典音乐的感觉,首先是对旋律的感觉;而古典音乐对幼儿的影响,应该是在节奏方面。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过长期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上有敏感期,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两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而在蒙特梭利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1]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琪琪”等幼儿在蒙特梭利幼教中心已经待了6个多月了,古典音乐继续天天播放,一部分幼儿能把听到的声音“收录”下来,然后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行动或语言“回放”出来,“琪琪”等幼儿还会把几个月前听到的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片段“模仿”出来,虽然不是太完整、准确,但不难发现幼儿对听到的古典音乐有了比较长期的记忆。
IC“幼儿之家”里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是日常生活区,14个月~3岁的幼儿,通过丰富的日常操作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教具等产生刺激,传讯给大脑,再由大脑传讯给感官,使孩子产生知觉、思想,构建智力基础,从而达成自我意识。IC的另一重要区域就是它提供了比“鸟巢”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由台湾原装进口的教具和教材,尽量迎合每一位孩子需求,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给幼儿带来更丰富的感官刺激。此阶段的幼儿走路、站立、跑步、跳跃、蹲下、翻滚、登高、越过障碍物等动作都已熟练驾驭,探索方式丰富,欲望强烈;幼儿耳朵里听到的是古典音乐,身体感觉到的是律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充满爱和想象,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还有强弱、快慢、音高、音调的变化。这时给他们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短小活泼的古典乐曲,启发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充满刺激的环境中长大的实验动物,每个神经细胞都会多出25%的神经突触,从而得出结论“丰富的体验形成丰富的大脑”,音乐正是能造成这样的的一种体验。
在这以后的7~12个月的时间里“幼儿之家”教室里每天循环播放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土耳其进行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李斯特的《爱之梦》等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以及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作品。到最后的9~12个月播放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以及《六首为不同乐器而作的协奏曲》。每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间断地播放。听古典音乐的人大都知道,巴赫的音乐像变化莫测的大海,神秘、广阔、耐人寻味,独有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乃至于历久常新的味道。通过观察发现:这时期的孩子对曲调还不是很敏感,更不懂什么是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对他产生刺激的还是音乐的节奏。我们知道,让婴幼儿接触音乐越早则越有益处,把幼儿放置在一个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中,他们将很容易受到感觉刺激。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与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一起随着音乐舞动,拍着小手、摸爬滚打,相互嬉戏,沉浸在美妙的古典音乐氛围中。事实上,幼儿在学会开口说话以前,就已经知道如何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与外界进行有效地沟通。2~3岁的幼儿基本掌握了母语口语表达,也喜欢自己创造一些精彩词语,喜欢听故事,也能简单复述故事;开始寻找伙伴,注意力转移到周围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身上,并试着主动建立友谊,分享玩具等社交活动;通过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可以发现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反映,一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幼儿最佳吸收期应让孩子聆听各种节奏不断变化的古典音乐,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律动、歌谣、故事以及戏剧表演等让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不同的古典音乐风格,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3让幼儿“尝试”古典音乐的好处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笔者对蒙氏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它强调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以适应性为学习目的,以启发性为教学原则。而古典音乐的特有模式,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习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听古典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因为音乐的节奏、音调和反复性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蒙氏教学与播放古典音乐,我们感受到在孩子们身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陌生的,兴趣更加浓厚。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幼儿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活泼、健康。
(2)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弥补了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帮助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参与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变过去的被动听为主动要听,重复听,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3)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与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蒙氏教学,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能够与同伴主动交往。
关键词:毕业 成长 故事
坐在教室里,听到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在练习朗诵《毕业诗》,又到了孩子们毕业的时间,感叹时间的流逝。就像她们毕业诗中所念到的,两年前孩子们可爱的样子还历历在目,而现在即将和我们说再见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孩子说希望还能在这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读小学、读中学,我也真的很希望能够看着这些孩子慢慢的长大,不过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这群孩子活泼得有些特别,想当初刚教他们时,还是中班呢!看到他们总觉得他们还小,是那样的稚嫩。有的后转园得新生还会哭着闹着要我带他们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今他们学会了去安慰小弟弟小妹妹们。在蒙氏大家庭的这两年的学习中,孩子们个头长高了,能力也增强了,会读写很多字了不断的进步中,总是给我许多惊奇,瞧那作业本不仅字写的工工整整,还设计了美丽花边,画画也进步了很多,画的很漂亮,还会编儿歌朗朗上口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喜欢上我的科学小实验课,记得有节小实验《天空中的彩虹》,我准备了一盆水一个小镜子利用太阳的折射,门上面出现了一道美丽的七色光,我请了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陶炫宇、刘昊德、苏勋哲非常认真的去做这个小实验,通过实验他们也明白了彩虹是怎样出现的,看着他们满脸笑容我也很开心,因为我设计的课程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不仅可以丰富小知识还能动手操作 ,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 , 渐渐发现他们长大了,渐渐发现他们有进步了;我还发现了他们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进步,生活自理方面和人际交往也有很大的进步,记得有一次幼儿园午睡起床,我观察到小晗晗在那哭,这时姚精灵和曹馨月过来问她:“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小晗晗说:“不会穿衣服。”,两人合作,一个帮她穿衣服一个帮她翻裤子……从心里感觉她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会照顾别人了。我们班进步很大的还有马一丹,以前她从不愿在小朋友面前表演,而现在敢于并乐于个人展示,她做事非常认真仔细秩序感很强。还有诸葛人臻小朋友,他最喜欢玩的工作是《搭积木》每天都要选择这项工作并且对这个工作进行了变化延伸创造了不同的玩法。夏小然小朋友也有很大进步,对拼音的拼读掌握的很好。滕宣博、王泽语、陈秋宇的吃饭速度质量大大提升!班上绝大部分孩子各个方面一直很优秀!尤其体现在绘画、运动和蒙氏方面。和孩子们在一起感觉很快乐,有时我也会心情不好,他们也会观察到老师并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好像不开心!”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围在我身边各自说着自己快乐的事……眼看他们就要毕业了,心里有很多的不舍。我们最近还讨论了《长大后我想当什么》这个问题。孩子们纷纷表达理想,有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张心怡想当幼儿园老师因为可以像我们一样带很多的小朋友;赵浩然想当宇航员因为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陈韬瑞想当考古学家因为可以挖掘恐龙;凯、王泽翰想当警察因为可以抓捕更多的坏人;曹馨月、徐一鸣、何欣霖想当舞蹈家因为可以跳出优美的舞姿;徐佳璐、张露凡想当画家因为可以用很多鲜艳的颜色去画美丽的风景…… 可是渐渐发现他们长大,渐渐发现他们有进步,越来越棒时,猛然间发现,他们就要毕业了,在我的身边没有多少天,就像一个母亲,辛勤养育着孩子,刚开始松口气时却发现孩子就要离开了~我的心一下子空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开心地飞走了,心里沉沉的,思绪乱乱的,不知该想些什么,回忆些什么,却安静不下来,就任凭自己混乱着。千言万语就这样结束吧!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无可选择地将进入另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学习天地――小学。亲爱的家长,谢谢你们2年给我们支持和厚爱, 你们一定要幸福,平安。 我的孩子们,盼你的行囊里能多珍藏些成长岁月里的美好记忆!
参考文献:
《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顶层设计与文山学院的科学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分析
刘锡诚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越南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那文化”:稻作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
壮族酒文化的民俗现象及功能
瑶族度戒宗教文化阐释
近年来布洛陀文化研究综述
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述略徐霞客丽江之旅的文化传播
清末地方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四川巴县小学堂为个案研究
引经据典 意蕴绵绵——王粲《登楼赋》用典赏析
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语丝》关系研究
诗性·人性——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美学解读
广南方言三个非三身代词的共时调查分析——“[ko~(31)]”、“[nia~(44)]”和“[mei~(44)]”
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论行政程序的价值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关于美术作品“有害的局部”问题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文山师专音乐系钢琴教学的思考
基于MATLAB的静态场边值问题求解方法
基于凸透镜焦距测定的设计研究
高斯整环上一次不定方程组的矩阵解法与程序设计
新课标下焦点弦的教与学
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红外光谱分析
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培育学生管理员新视野试论高校良好形象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试论高校搬迁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云南边疆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融资建设及债务风险防范对策——以文山师专为例
壮族的“竜”崇拜及其“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
侬智高失败后壮族和侬氏逃难与东南亚民族异化的关系
越南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文山民族文化资源现状、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思路
以小溪之流,成就“大河”气候——云南省富源县大河乡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文山红柱兰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试析鲁迅“立人”的理论支点——兼论鲁迅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因无端之事 作有关之想——小议纳兰性德悼亡词
体味“禅”“宗”——论宗白华的人格、审美、小诗的禅味
老子的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
《跻春台》校点商榷
古代蒙学中的历史教育——以《三字经》的变迁为例
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
浅谈云南民族音乐的奇葩——“打歌”
文化视野透视下的中国古代数学及其永恒价值
中英文化对比的一个侧面——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委婉语比较
专科学校文科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以文山师专《中国近代史》课程考试改革为例
略论高校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对策
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学会反思:新型教师要素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之我见
对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
一元函数极值的若干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