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代表尉犁县将我县抗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尉犁县旱情现状根据2007年的水情,我县也预测到2008年旱情形势十分严峻,为保证全县农民2008年的农业生产正常开展,从2007年开始我县就提前安排部署抗旱自救工作,基本保证了全县2008年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二、采取的措施
(一)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抗旱工作有序开展。 (二)提前宣传,使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对严峻的旱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008年我县多次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方式在全县各族领干部群众中对将要面临的水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动员。县、乡、村领导和水利部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水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讲解,使农民用水户对整个区域的水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自觉实施加压滴灌、打井等节水增水工程建设,有效避免用水户因为“等、靠、要”浇不上水而造成的旱情损失。
(三)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大旱之年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继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后,我县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大量的常规节水、高新节水工程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我县日益紧张的旱情。2008年,我县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心从常规节水转到继续大力推广棉花加压滴灌和大力开采地下水方面,来缓解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四)多方协调,保证农业抗旱用电及抗旱用油。
2008年,我县在抗旱工作过程中,出现了电力和油料供应不足的问题。电力公司和石油公司都采取了限电、限油等措施。为使我县大面积的加压滴灌、抗旱机井正常发挥效益,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与电力公司、石油公司进行协调沟通,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了限电方案和油料供应方案,确保了抗旱期间的电力供应和油料供应。
(五)采取休耕措施,减少农业用水量。 (六)加强用水管理,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水利部门落实“以水定地”, 供水实行“先集体、后国有、先滴灌、后漫灌”,定额供水、限额用水。根据来水水源和灌区的实际情况,对水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提前制定出各乡镇的用水定额、供水计划、灌溉制度。供水过程中,水利部门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水量。加强测水管理,定额用完,立即停水。同时督促用水单位和用水户配合水利部门采取节水措施。对于不按照要求修建防渗渠和实施加压滴灌等节水措施的、不维修、疏通灌排渠道、不修水闸的、不按要求修渠、不打埂、不平整土地的、不办理用水手续和土地使用手续的、毁坏水利工程设施和节水工程设施的水利部门不予供水。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资金。目前我县塔河项目米尔沙里、霍尔加、琼库勒干渠灌区常规节水改造工程等9项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下半年,争取小农水项目尉犁县平原灌区盐渍化土壤调查与改良利用规划报告、尉犁县农田水利规划报告、尉犁县末级渠系规划报告、尉犁县农业节水规划等规划报告通过水利厅审查并批复。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发展棉花加压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加强组织动员与宣传,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以高标准节水灌溉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今后的五年,力争全县所有耕地都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全县三级渠道全部实现防渗化。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标准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
1、镇万亩水毁工程修复项目。总投资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万元。主要对世行项目区已建工程进行修复。共开挖疏浚排水沟14公里,维修U型防渗渠19公里,维修建筑物18座,修复道路15公里,植树1万株。该项目已于4月份完成,并一次顺利通过市检查验收。
2、镇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76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9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泵站2座,新打机井51眼,输变电线路配套11公里,新建5座变电站,开挖疏浚排水沟38公里,埋设地下管道36公里,新修及复修建筑物240座,新修及复修机耕路26公里,植树4.2万株。项目于10月份开始实施,2012年4月底完成。
3、石桥子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开挖疏浚引排水沟81.9公里,新建桥涵307座,新打机井130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6.94公里,架设10KV高压线路10.4公里,购置安装80KVA变压器17台,埋设低压电缆35.5公里。项目于10月份开始实施,2012年4月底完成。
二是高标准实施了山区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了村镇障日山系麻姑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发面积1100亩,总投资10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0万元。项目建设深翻深松整平土地200亩,复修塘坝5座,建滚水桥1座,建桥涵6座,新修道路3公里,路旁植树2公里2000株。到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并于5月12日一次顺利通过市开发办、财政局的验收。
三是全方位抓好产业化经营项目落实。主要落实了永祥食品公司万吨肉鸡产品深加工扩建财政补贴项目和万年食品公司、得利斯畜牧科技公司贷款贴息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902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29万元。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6月7日市开发办、财政局对我市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了验收,对项目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是严要求不断提高机关自身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加强了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了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了机关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规范了机关干部的廉洁自律行为,树立了机关的良好风气和部门形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2011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资金拨付较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二是工作不平衡。乡镇与乡镇,村与村,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进展不一致;三是管护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个别项目工程有损害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土地治理项目落实。进一步抓好镇和石桥子镇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确保一次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
(二)认真组织山区开发项目的实施。积极抓好市立项的皇华镇芦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项目的落实,面积1700亩,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万元。共整平土地300亩,复修塘坝3座,复修道路3.6公里,发展优质苹果100亩。确保明年四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时间流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1X年度就进入最后几天的倒计时,作为驻XX村第一书记,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倍感充实,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任务的艰巨性,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服务群众的真实意义,现就这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驻村工作队情况:驻村工作队由乡政府派驻的3名同志和乡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派驻的2名同志组成,分别是政法办副主任XXX、扶贫办副主任XXX,计生办副主任XXX、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局长XX、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工作员XXX。
(二)村情民情方面: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
XX村位于XX乡政府东北部2公里处,是XX集镇的后花园。全村占地X平方公里,耕地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山林X亩。村里有水库两座,属于山区地貌,环境优美。全村所辖X个村小组,共X户,总人数为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包括一般贫困户X户X人,低保贫困户X户X人,五保户贫困户X户X人。201X年新增贫困户X户X人,201X年有X户X人脱贫
(三)驻村后所做工作及成效:1,所做工作:采取集中走访加分散上户的模式走村入户,主要表现为,帮扶干部每月集中一次一起上户走访,平时各帮扶干部不定期的走访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生活状况、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累计走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近160户,累计走访人数近600人次,宣讲国家扶贫政策近500人次;
协助完善各类资料30份;2,工作成效,201X年52户贫困户中通过政策性产业扶持和鼓励加入合作社等措施,产业帮扶率达到全覆盖;6间共300平方米的五保户安居住房已建设完成并入住,目前还有一间50平方米五保户安居住房正在建设施工中;落实1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落实3户异地搬迁安置房并入住;贫困户子女就学优惠政策全覆盖,贫困户就医优惠政策知晓率达85%,贫困户对帮扶干部满意度较好,群众对工作队知晓率也较高。新丰组“秀美乡村”建设取得预期的效果;闵家山组和内查组新农村建设如期竣工,整体村容焕然一新;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春耕前确保完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作为第一书记,对全村贫困户信息掌握不全,存在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人员结构掌握不全的情况;
(二)帮扶干部宣讲政策不仔细不具体,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有的帮扶干部因工作压力大,觉的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怨言满腹;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结余。
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国家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确实弄懂和掌握县里下发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及《脱贫攻坚政策口袋书》里的内容,真正成为贫困户政策的宣讲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引路人;
(二)作为第一书记,要加大对贫困户走访的力度,争取做到对XX52户贫困户每户的基本情况“一口清”;
(三)加强对帮扶干部的监督和引导,树立其服务意识,使得每名帮扶干部都能认真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上半年共完成造林13050亩,其中防护林10600亩、经济林1650亩、用材林800亩,绿化村庄35个,四旁植树20万株,封滩育林20000亩,新建林网65000亩,新建绿色通道58.6公里,新育苗25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全县没有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
(一)实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全县林业建设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了精品绿色通道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原则,对*路、*路、*路、*路、*路、镇北路等路域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建绿化带58.6公里,动用土方577.24万方,植树41.5万株。二是加大了重点水系的绿化建设。对*河*镇段、*河*镇段、*沟*镇段水系进行绿化,新建绿化带21公里,动用土方22万方,植树12万株。三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与全县土地开发治理相结合,按照“小网格、宽林带”的标准要求,重点对*镇*片、*镇*片、*镇*片、*镇*片、*乡*片、*乡*片等土地开发片进行林网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6.5万亩,动用土方155.6万方,植树32.1万株。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绿化村庄35个,植树10.4万株。五是精心组织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印发了《20*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安排布置了县直义务植树现场,组织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干部职工2000余人进行了义务植树。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全县林业贴息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情况的调研、20*-2015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建设项目编报等工作,编制了具体项目建议书,计划在20*—2011年新建森林资源3.14万亩,使全县林业建设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开展了林业科技培训。以千村万户林业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采取技术人员包乡镇与内聘技术员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发放科技明白纸和科技光盘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目前为止,已举办科技培训班22期,培训林农2800余人,印发科技明白纸4000余份,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4.2%。二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县有专家、乡镇有技术员、村有技术能手、户有明白人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了林业技术服务的及时性、机动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先后组织全县10名林果大户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培训,21名有林果业发展潜力的村支部书记到沾化、蓬莱考察学习外地林果业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县林果业发展。四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苹果套袋和果品保鲜库技术,杀虫灯推广面积达到1300亩,新建果品保鲜库10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巩固全县绿化成果。一是以“林业执法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节、“四五”普法宣传日和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爱林护林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执法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作用,严打涉林违法行为。在加强日常巡逻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木材整顿活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50余起,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3、4月份集中开展的打击无证运输冬枣苗的行动,有效震慑了涉林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三是加强了苗木检疫,严防病源入侵。组织局森保站和种苗站的技术人员,加强外调苗木的检疫和消毒,严格苗木质量关,共检疫苗木20万余株,查处不合格苗木7000余株。四是严格办事程序,强化林政管理。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林木采伐管理,上半年共办理林权证43份,转让、分割林权证11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2份,间伐面积875亩,间伐蓄积2324.85立方米,做到了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尽量少伐,促进了林木的有序开采,可持续利用。五是大力开展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印发了《20*年美国白蛾防治预案》,新建有害生物标准测报站1处,投资70余万元订督导力度,进行森林防火检查10次,排查隐患8处,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平安运行。
(四)不断加大机关建设力度,努力倡树部门新形象。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将其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程,强化措施,加强建设。一是在林业系统内部,组织开展了“勤于读书、乐于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倡树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二是深入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把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先后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到桓台县参观学习了林业建设,并注重活动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互促互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同时,狠抓公款接待制、民主集中制和“五不”规定的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四是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在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机关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节约型和廉洁型机关,进一提升机关建设层次。同时,大力开展“平安单位”、“三无单位”创建活动,确保了林业系统的安全稳定,树立了林业部门廉洁勤政、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厚,社会化造林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二是美国白蛾代数多、繁殖力强、破坏性大,虽经几年有效防治,疫情有所减缓,但整体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三是经济林产业化发展、林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扶持政策少,不利于调动群众投资投劳、扩大产业规模的积极性。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林业执法难度大,尤其是油田涉林案件的查处难度更大,对依法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措施,对症施治,确保全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20__年第二批国家投资项目,项目区位于XX县的西南部XX镇,距XX县城12公里,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地表比较平坦。涉及XX镇XX村和南果村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XX,项目区建设规模553.75公顷。建成后可新增耕地54.3公顷。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施工设计预算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预算由我县聘请XX公司进行项目施工设计。根据国家投资,本项目的预算为879万元。
2、、项目施工组织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后,我县对此项目高度重视,成立了“XX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为了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
⑴、财务管理组,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实行追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⑵、工程管理组,主要负责项目工程的招投标,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以及指导施工单位施工。
⑶、协调组,主要负责协调好项目区群众关系,维护地方安定团结,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XX镇政府也成立了“XX土地整理工程指挥部”,具体协调项目工程施工。项目所在地成立了“土地整理工程工作组”负责各项工作的联络及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工程招投标。
我县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__年12月份由县政府组织项目的公开招投标。为了做好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XX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并且专门成立了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亲自主持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县纪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审计局、XX镇等单位为成员。按照国家项目工程招投标的有关规定,依法按程序进行,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4、工程进展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于20__年12月底正式开始施工。项目工程分A、B两个标段进行施工。在县乡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施工单位按规划设计和进度要求,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由于雨水天气较多,项目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为了不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在20__年3月20日,工程停止施工。至此时,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A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施工了A标段内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B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施工了B标段内60面积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5、工程施工监理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了XX县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为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理单位,XX县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资质为丙级。工程施工后,监理单位根据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理,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6、项目资金使用
根据国家下发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资金使用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建立专帐,专款专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帐,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XX县国土资源局对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部责任,并组建财务小组和审计小组。财务小组对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管,严格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注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情况。审计小组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度跟踪审计,规范资金使用的渠道和方式。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后,报XX县国土资源局审批,XX县国土资源局在拨付资金使用前,审计小组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资金才予拨付。
7、土地权属调整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管理工作,明晰土地权属关系,认真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土地权属纠纷,促进XX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的健康发展,XX县成立了XX土地整理权属调查调整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根据项目规划设计情况,本次土地整理不涉及 行政村组界的调整,只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整理后新增耕地部分在哪个组就确定给哪个组,作为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农户耕种,本次整理原则上不涉及所有权变动,只做进一步的明确。在权属调整中,以乡镇为主。XX镇人民政府与县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承包地调整责任合同书,由XX镇人民政府根据项目整理规划设计和整理前村民承包地面积及质量情况,按照确保面积对等、集中连片、便于使用和管理的原则,提出整理后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办法和新增耕地分配办法的调整方案并征得土地权利人同意(三分之二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后在项目区内进行公告,经公告无异议的承包地调整方案报县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土地开整理后承包地调整的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1、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既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道路工程建设和建筑工程等,又涉及土地平整、防护林带、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多种工程、手段和措施,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这为土地部门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土地管理部门缺乏通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电脑制图、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工期是一年,现在已是九月份,所以时间是非常紧。下一步我县工作打算为:
⑴、加大宣传,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实施同当地的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项目区内的农民,要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将整个项目区的项目实施制度、进展状况等进行公告。增进群众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整理,使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⑵、认真安排,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九月下旬,由县政府召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乡镇政府、监理单位工作会议,对XX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工作部署。
羊井子湾乡6个行政村,1327户,5408人,耕地面积19256亩。全乡共筛选核定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388户1554人,全乡从2014年至2017年脱贫364户1484人,现剩余24户70人未脱贫,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工作落实情况
2018年初,根据关于切实做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通知要求,全乡按照县脱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制订巩固提高计划304份,制订精准脱贫计划24份。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我乡成立了6个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切实做到脱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
(一)产业脱贫方面。2018年采取的主要措施、项目进展和资金落实等情况是:
1、制定了全乡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制定并落实了“2511”工作推进计划,近期,大力支持扶贫户发展葡萄产业,累计为精准扶贫户投入葡萄苗木、水泥高低杆,共发展葡萄面积526亩。因户施策,鼓励有条件农户发展设施养殖产业,落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94万元,为全乡328户精准扶贫户发放良种带羔母羊444只、种猪2头,饲料302袋、饲草18吨,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2、是“三变”+扶贫开发。积极引导精准扶贫户以葡萄经营权、技能技艺入股经营主体,精准扶贫户从中获得相应利益分红。目前,全乡已有52户精准扶贫户参与了葡萄产业、乡村旅游入股。在此基础上,积极吸纳富余劳动力和具有劳务技能的农户和精准扶贫户入股弘扬劳务服务公司。至目前,已有83人入股劳务服务公司,入股农户人均增收近3000元。通过“三变”与葡萄产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预计精准扶贫户年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将有效助力精准扶贫户增收脱贫。
3、紧盯省市县“1+17”精准扶贫政策,持续加大项目争引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光伏扶贫等扶贫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目前已签订合同328份,完成光电板架设,在7月底实现并网供电。金新村、羊井子湾村、大泉湾村、榆树井村共衬砌斗农渠86.05公里,加快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建设。
4、脱贫目标按照“思想认识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帮扶方式统一、工作规程统一、驻村考核统一、验收标准统一”的总体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逐村逐户扎实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各帮扶领导干部紧盯脱贫时限要求,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采取政策上帮、思想上引、资金上扶、技能上教等措施,紧紧扭住发展特色葡萄产业和养殖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逐步落实制定的帮扶计划和方案,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
(二)社会保障兜底方面。资金落实等情况是:民政、计生对我乡16户40人一二类低保户和1户五保贫困户,每月走访一次,按时将资金发放到位,保障了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
(三)危房改造方面。今年共需解决4户18人,2018年主要措施和进展情况是:前期请住建局第三方人员对我乡精准贫困户进行了评估验收,乡村两级、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针对危房农户,进行了深入走访和政策讲解,4户危房已经修建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每户4万元补助已经发放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针对对贫困老人、重病病人或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强化救急纾困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吃饭、取暖、就医等保障工作无法正常生活等问题。
2.全乡328户精准扶贫户光伏电站由于原变压器容量普遍过小,超出了现有变压器的正常负荷。目前我乡80%的精准扶贫户暂时只有3千瓦并网发电,其余3千瓦处于停运状态,需要更换变压器才能实现全面并网发电,群众反响较大。
3.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观念仍待转变,通过近期帮扶物资的投放,部分群众看到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后产生了攀比嫉妒情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6-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
《*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把*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
通过采取110环保联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在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弹,保障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五)“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模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28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10月31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12月12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技术核查组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最终验收。
(六)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深入开展了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建成了*、东昌府区、东阿县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冠县、临清、高唐、茌平、阳谷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高唐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县建设试点,阳谷县和东阿县也积极开展了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三是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了6处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达8.42%。四是*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五是冠县梨园、马颊河度假村、东昌府区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七)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的决定》,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不断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努力优化树种结构,着重抓好黄河故道、引黄沉沙池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使林业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6.13%。
(八)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不断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重点抓了10个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启动了畜牧场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沼气池7500余户,是去年的3.5倍,累计建池可达23000户,全年我市共争取财政资金支持1225万元,目前已到位765万元,专款专用补贴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沼气生态家园新建2000户,是去年的3.3倍,累计可达8000户。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200余处,累计达2700处,建成了东昌府区大屯生态家园新村、东阿县大成“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园、东庙沼气示范村。
(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工作中,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当作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个乡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4年来,全市共批准三批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其中有37个通过了生态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9月初,各县(市、区)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调点区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和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审核。10月份,我们又按照《土壤污染状况调点区域选择原则和布点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了66个重点调查区域和约17000个监测点位,从而为做好下一步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太小。今后,我们继续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推进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试点。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项指标要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生态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春节前通过国家“创模”验收。
(四)以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实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和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加快造纸、化工、电解铝、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好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继续开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超标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
一、抢抓政策机遇,争项争资成效显著。
我局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发展规划、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力度,将我县一大批涉及基础设施、民生实事、农田水利、重大产业等项目有效地挤进了国家和省项目规划笼子。
1、农业经济方面。牵头向省市发改委呈报了我县“十三五”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包含新农村建设项目1个,水利项目12个,农业项目7个,林业项目7个,畜牧项目2个。有效地将金龙、青山岛生态集镇建设项目和樟树港辣椒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项目挤进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计划笼子,并已全面启动实施。还将特色农业、机埠维修、生态种养、渠系护砌改造等8个项目挤进省财政预算内投资计划笼子。全力争取到石塘、生态集镇建设资金400万元,湾河排渠建设资金400万元。与此同时,稽核县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和分配方案,目前方案已由省国际咨询中心完成编制,并已通过专家评审。
2、产业发展方面。与县工业局、县工业园等部门一道积极争取利澳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型多功能复混肥项目、日日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精米深加工项目、华康食品有限公司辣椒深加工绿色产品和金甸甸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进入全省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项目笼子。铁香茶叶有机兰花、远大可建、嘉盛德特种环氧树脂制备等11个项目进入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并将众均科技钢构件及橡、塑配件生产项目、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列入市“十三五”工业强市发展规划项目库。全年共争取到企业技改资金884万元。
3、交通能源方面。切实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对接,将我县S217、S101新泉至望城乔口公路(段)纳入2015年省预算内洞庭湖生态经济建设专项环湖公路项目规划,争取到省专项补助资金900万元。积极争取S217营田闸至樟树、S102城关至屈原营田、S321城关至芷湖口3个项目进入2016年至2020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全力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将全县19个乡镇涉及329个行政村的10千伏电网改造工程,列入市“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建设计划。全力争取我县天然气工程进入市“十三五”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库。
4、三产服务方面。通过层层筛选,招开项目申报会审会,今年将金甸甸检测检验中心、华康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平台和天跃变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个项目挤进了省商贸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平台笼子。向国家、省发改委呈报了友仁集团8.5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和金穗科技1万吨收纳仓项目,争取到粮食仓储项目国投资金600余万元。目前,两个项目的仓储建设已基本完成。
5、社会民生方面:积极争取了惠安公租房、和顺公租房、佳家乐公租房、八甲棚户区改造和县茶场安置小区5个项目列入省2015年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到对外配套基础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积极申报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新建工程、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改扩建工程、县六塘镇卫生院等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以及县白泥湖乡大冲村卫生室等262个村卫生室新建工程纳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将县湘滨镇柳潭中学、静河乡安静中学等4所中学纳入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计划。争取到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项目资金1200万元,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项目资金24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600万元,村级卫生室建设资金1260万元,初中校舍建设工程建设资金435万元,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项目资金1000万元,村级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0万元。另外,还有以工代赈项目资金68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项目资金230万元。
6、基础设施方面:追报了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目资金增补进计划,争取到追补资金523万元。积极帮助园区对接一批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到第二污水建设资金1000万元。在推进“135”工程建设上,我局迅速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和建设主体,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倒排建设工期,抢抓工程进度,与县工业园、金龙新区等部门一道合力攻坚,争取到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专项奖补资金2400万元,同时将该项目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511”重大项目库。目前,已建成卓达地产20万平米标准厂房,天宏置业21.5万平米集中工业地产、凯特电力2.09万平米标准厂房和君德地产2.04万平米标准厂房现已全面启动建设。
截止当前,我局共争取到中央和省补资金不低于3.5亿元,同比增长20%。特别是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出台以来,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一个项目联一名分管负责同志,进行“一对一”打桩定位,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分线对接跟进。通过我们的努力,前四批共争取到农发行和国开行专项建设基金2亿元。从整体上看,今年通过发改口径共争取到各类资金5.5亿元,较去年多争取2.6亿元。
二、强化项目管理,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在加速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将重心转移到项目批复之后的建设管理上来。
(一)加速项目前期审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切实加速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今年,我局共审批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向上呈报审批项目12个,下达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56次。同时加强项目的节能评审,节能审查率达到100%。严把工程建设招投标核准关,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全年共核准项目招标45个,其中公开招标项目26个,邀请招标项目17个,不招标项目2个。所有招投标事项均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化。
(二)强化项目后期监管。详细制定了我县2015年稽查年度工作计划,对我县201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和省投资的6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形成了《县2010年至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查情况统计报告》。5月下旬,我局配合省市稽查办对我县公安、检察、法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以及卫生、城市建设、产业振兴、产业服务四个科目的中央投资项目开展了整改复查。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的监管,全年共查处应招标末招标项目23个,并书面要求整改。通过整改,目前各类项目正在按建设计划有序推进。
(三)扎实开展联手帮扶。我们切实结合发改部门的职能职责,积极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对接力度,对所联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将英思特电子技改项目纳入了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积极争取了湘江二桥进入省环湖路规划笼子、湘江风光带进入环洞庭生态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笼子,长岳轻轨、虞公庙码头、浏淑铁路、常岳九客运专线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对接工作,力争进入国家及省“十三五”规划笼子。此外,扎实推进乡太合围村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和绿化四件实事的联点帮扶工作,并拿出5万元对村主干道绿化和困难户慰问帮扶。
三、加强数据监测,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仍是把握经济运行基调的主线。我局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我局成立了农业、工业、房地产、能源、三产和社会事业六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有关部门单位、农业大户、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产服务业,全面了解撑握投资、生产、销售、运营等情况,撰写了《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半年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一季度和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并就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发展、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创新创业等6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并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
四、立足全县大局,精心描绘“十三五”发展蓝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我局切实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融合新理念、新要求,紧紧围绕“冲刺省十强”的奋斗目标,结合县情实际,注重优势发挥,成立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此同时,我局诚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14位专家,分为产业与经济、空间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生态与环境、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财政金融与土地开发利用6个课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县40多个部门、4个产业园区、20余家企业、3个乡镇、7个社区(村)进行现场调研,并通过比照江西永修县、郴州嘉禾县、苏仙区以及常德汉寿县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我县“十三五”期间,坚持“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继续打造“经济次中心、制造次中心、消费次中心、省会长沙卫星城、城乡统筹样板区、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和“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学赶永修县,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把建设成为“五地三宜,强县”的发展定位。“五地”即: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和配套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送和加工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经过8轮修改,形成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县“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386个,总投资1556.36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总投资1283.19亿元。《纲要》编制情况已向县人大作了三次汇报,并在县长办公会上审议通过。
五、深化改革攻坚,切实提升行政效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创优服务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一)政务公开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利用单位走廊宣传牌、电子显示屏对全局的党务、政务进行公开,并就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在单位门户网站进行更新,确保了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干群沟通互动更加畅通。继续推行重大项目会审制,使国家投资项目的呈报、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全年在政务公开网共上传各类信息54条,较去年同期增长15%。及时答复人大建议2次,办理“12345”服务热线工单8个,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我局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市九条规定和县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组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绩效考评、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务实管用、指导性强的作风制度体系。今年来,通过全体干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局干部职工认识上明显提高,行为上更加规范,谋事干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没有出现一例上班时间玩手机游戏、网购、炒股等违规现象,指纹考勤违规率仅为1.2,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机关财务支出较去年下降了30%。上半年,在全县服务型机关评比中,我局综合排名第二。
(三)服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我局成立专门班子,集中对职能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在原有4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通过审查清理,共取消6项,保留42项。二是取消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对已列入全县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我局只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不再另外审批项目建议书。三是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在项目审批上,按照国家及省相关政策,逐步放开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一般只要求项目单位提供国土用地预审意见和规划选址意见,除重特大项目和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将环评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四是简化咨询评估。在办理一般项目审批、核准手续时,我们原则上到项目实地踏勘,现场议定,不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五是建立和完善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投资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信息纵横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行政效能。
××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紧迫、重要。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客观估价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呈加速度发展,尤其在“十五”期间,××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两业一城一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2803万元,同比增长14.4%,比2000年增加68405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88万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71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64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450万元。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5915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9043万元,年均增长8.52%,粮食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4万吨以上。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市属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697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4932万元,年均增长29.4%。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以竹业和旅游业为主线,以农业“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地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效显现。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05年,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开工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65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93%、660%和185%。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柚果产业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十五”期间,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四连一环线”骨架公路和××河水路运输网络,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农田水利投资8000多万元,有效治理病险水库7座,完成坡改梯19265亩,解决农村80437人饮水困难,农田保灌、防灾抗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特税、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殡葬改革、农村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12元,比2000年净增711元,年均增长6.88%。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共脱贫3900人,贫困人口下降到9500人。“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计生率95.4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3.7‰下降到2.28‰,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速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94.97%。
二、正视差距,认真分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主要体现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我市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切割较大,加之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施工条件、资金投放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工程质量差,且不配套,多年来因我市财力有限,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多年的运行,许多工程隐患开始暴露,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全市的进出口通道交通困难。通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达里程和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二)扶贫工作需加大力度
我市共有重点扶持乡镇6个,重点扶持的乡镇占乡镇总数17个的35.29%。重点扶持村132(老村,以下同)个,占村总数257个的44.44%。2005年底,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625—865元)2.03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9%;未解决温饱人口(625元以下)1.01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4.53%;经估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68元,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比2005年全市平均水平(2512元、670公斤)分别低1544元、190公斤。无劳动力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2438户,8759人。贫困地区有劳动力3.7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5万人,初中文化3.1万人,高中文化0.26万人。我市有近200个村处于气候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有85个村不通公路,101个村无卫生室和文化室,63个村无学校,分别占贫困村总数的64.4%、0.75%、87.14%、47.7%;有50个村广播电视未覆盖,有5.5万多农民和5.3万头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特别是在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加强
据调查,我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3434人,初中学历67583人,小学学历55903人,文盲2036人。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不到6%,多数劳动力仍滞留在本乡本土,外出务工人员并不多,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6.23%,外出人员绝大多数也是无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还不到2%。对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就业观念及其指导存在误区。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低。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体体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教育基础设施差,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相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相对不够稳定。二是村级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医疗设备比较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个,床位528张,平均每千人1.8张,村卫生室142所,村级卫生员385人,平均农村每千人1.75人,乡村医生300人。三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从这些年违法生育的对象中,至少有90%以上是在外生育,并且绝大多数是流入外地生育,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四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电视网络设备,加之原有的电视网络比较老化,导致闭路电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缺乏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艺人才,导致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活动难度较大。
(五)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农民群众在民主意识上存在偏差。部分群众不会、不能、不善于行使自己的民利;二是少数村组干部受文化修养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政治素质不高,办事缺乏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三是多数村的《村规民约》针对性不强,应当纳入规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纳入。有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
(六)“四在农家”创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农户对“四在农家”创建内涵认识还不够到位,创建热情还没有全部释放出来;二是由于部分农户资金有限,室内外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三是部分农户的陈规陋习还没有彻底转变,创建点上的环境卫生保持得不够好,存在有卫生死角的现象;四是由于工作繁杂,在总结和提炼“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经验上还显得不够。
三、理清思路,研究制定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1、围绕竹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壮大农业四大产业,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竹产业:以竹基地建设和竹加工开发为两个重点,逐步形成制浆造纸、竹建材、竹家俱、竹工艺品、竹食品、竹保健品等六大竹产品体系。至2010年,力争全市竹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竹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旅游区为重点,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协调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到2010年,力争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把××建成中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黔北地区川黔渝金三角的旅游明珠。
着力推进“竹、畜、药、果”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全市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竹业产值40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药业产业5000万元以上;柚果产业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以产业协会、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增收工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村村通”为目标,加快出境公路、乡际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竹基地公路建设,至2010年,初步形成水陆运输优势互补,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护“三同时”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二)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农村生活宽裕。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坚持实施结对帮扶和整村推进,基本消除所有重点扶持乡镇(村)的贫困人口;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大对移民帮扶的力度,努力帮助其解决好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特殊贫困人口实行长期社会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帮助其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努力帮助脱贫。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到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力争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环境,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经费占gdp的1.5%以上。三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市外优秀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乡、村三级文化场馆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构建覆盖全市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五是着力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到2010年,90%以上的农村医务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水平,80%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六是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生育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农村村容整洁。
1、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水利、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十一五”期末力争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2010年力争高速宽带网到镇,全市通程控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00%,电视普及率城市达到100%,农村达到80%,建设“数字××”。加强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解决好农村用电公平和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2、推行生态农业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工程,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把退耕还竹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措施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之计;继续实施好天然林、长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扩大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规模。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3、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供电、供水、供气、防洪、排污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四民社区”创建,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和调控,加快经济强镇(办)建设步伐,促进全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建成黔北地区川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到村务管理民主。
一是搞好民主选举,选出农民拥护的好干部。切实让村民通过手中的投票权,直接施行民利,选出最能代表自己意志的优秀人物组成村委会,协调村内的关系,管理村内公关事务。二是落实民主监督,实行村务“阳光操作”。民主监督是农村管理民主的保障性环节,只有有效的民主监督,才能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三是转变村委会角色,保证村干部尽职尽责。村委会的基本职责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协调,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转变成为委托代表关系,实施民主监督,防止村干部营私舞弊。形成激励机制。给予村干部合理合法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真正使村干部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行其权,获其利,取其荣,咎其过,惩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