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

第1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必须改革。而数字电子技术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课程,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明确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本文是笔者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设计内容广而且极难掌握,学生大多摸不着头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形势下,探究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1.项目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1.1项目的选取工作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格外重要的,所选取的项目要典型且在实际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成功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关键。(1)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调研与分析,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专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根据当今高等学校的教学趋势,将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重新整合,而后将典型的电子产品引入日常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项目的选取要有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数字电子技术中的集成电路有很多种,按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与项目相关的产品有小中大等规模的集成电路。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与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也需重视。学生在设计项目时,可以将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分散开来,让它们在不同的环节中体现。从易到难,从测试单个集成芯片功能到设计、制作完整的电路。(3)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可实施性,让学生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例如,在典型项目“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老师可以先说出自己设计理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出几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与制作项目数字钟的拓展方面,可以将可编程逻辑器运用到数字钟的制作中。

1.2项目的准备工作

确立项目之后,教师要先开发出产品的完整电路,以此证明该项目的可实施性,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然后让学生五至六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制定本组项目开发计划,给每个组员分配明确多的任务,监督组员的进度情况。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2.1提出项目任务,收集资讯

在进行该项目之前,教师对学生提出基本的设计要求,给学生下达任务,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收集资料。学生为了激发自己对项目开发的兴趣,需要自己在课下查询资料、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生要整理、记忆相关资料,以此来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项目“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中,首先,教师要大致讲解逻辑代数的相关知识,再以案例为载体,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一些设计方法,最后对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再根据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2项目计划讨论

每个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和整理的资料,初步制定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应大致包括电路的设计步骤、电路的调试步骤以及计划实施的相关步骤等,还有项目任务进度和组员分工。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积极讨论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出项目计划书,教师也应深入各组进行指导。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更能理解合作共赢的含义,此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起到指导作用。这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讨论并制定出项目计划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调动了学生多的积极性。

2.3项目方案决策

各小组经过讨论制定出计划书后,每组选一名成员对本组计划进行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适时地进行补充,而教师及其他组的成员可对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问题,由讲解者回答,教师点评并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指导学生进一步优化或者再重新制定方案。例如,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后,提出几个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根据几个设计方案成本、可操作性、典型性,最后选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指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进一步优化各自的方案。

2.4项目方案实施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电路的调试、芯片的安装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工作。每个小组可选取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各个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方案,最终找到理想的电路。例如,在“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通过实施不同的设计方案,将亲身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得出最终结论,这比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若在电路开发中学生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可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带领学生走出困境,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以保证项目的开发顺利完成。

2.5项目检查与成果展示

学生自己进行项目检查,不仅可以提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判断出电路是否正确。在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制作的电路反复检查,及时纠正电路中的错误,然后可以让教师或其他组成员检查,相互之间交换检查结果。确保电路无误后,各组展示制作的电路,学生自主发言,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3.结语

项目的评价可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依据。主要是考评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各组出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的办法和大家的经验。项目的开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要独立撰写项目总结报告,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经验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2]丁娟.项目化学习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3]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16(19).

第2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 教学改革 项目开发 组织实施

[作者简介](1980- ),女,山东德州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与媒体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北京 10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4-02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设计软件和插图设计、VI设计、版式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后续有网络广告、影视广告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美学思想、广告设计规律、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完成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同时作品应考虑市场因素等实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广告理论知识和常用的广告创意表现技法,能完成策略分析、文案配合、图形概念提取、设计表现、作品等环节。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环保意识等通用能力。

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

1.项目开发从企业调研入手。教学项目的开发从对企业的调研入手,首先,通过对广告行业的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其次,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三级标准,以及广告行业的实际工作职责,分三个层次分析广告设计师应具备的工作职责。最后,综合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的调研,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分析汇总典型工作任务,汇总为六个步骤:明确客户需求,进行初步设计;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创意构思,绘制草图;创意设计,小样提案;完成正稿,校对输出;成品检验,文档管理。

2.项目开发以实战能力为核心。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项目的开发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教师参与进行项目的调研与设置,并负责将业务传递单、创意简报、广告效果测试规范等企业标准化规范引入课堂。经过课程的开发使项目基于实际项目又要遵循教学规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项目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为核心,具体表现在项目开发强调完整的流程、真实的角色、真实的交流及企业标准化制作规范。根据实际工作“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参考实际工作中艺术总监、撰稿人、电脑制作等组成的创意团队,设置了教学活动的学生分组式创意团队;教学组织中客户调研、提案、输出等环节训练学生阐述和交流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特别注意符合行业标准,有利于学生从校园到工作的顺利转化。

3.项目任务与能力目标设定。本课程设置了两个项目,项目一是会展广告设计。以毕业设计展、优秀作品展等内容为主题的相关视觉传达设计。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以实际的场地为基础进行设计,完成展览海报、请柬、展览分布图、作品标签、作者介绍、宣传折页等作品的设计制作。项目二是商品广告设计。根据实地调研选择某种产品完成广告改造方案,侧重于竞品分析、媒体选择、创意表现技法的训练。

具体的项目教学能力目标包括:(1)明确客户需求,进行初步设计。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明确项目的设计方向,收集必需的客户信息,快速制订工作计划和初步设计方案,向客户提案并与客户达成共识。(2)市场调研,撰写策划书。进行市场调研,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小组创意会的方式形成整套的设计推广方案,并以文字的形式撰写成策划书,提交客户。策划书重点在于创意设计方案部分。强调协作能力和与客户沟通后的修改能力。(3)创意构思,绘制草图。根据策划书中创意设计的初步设想进行进一步的小组讨论,并进行多个方案草图的绘制,要求草图能够说明基本的创意,能够合理地安排构图,能够在图形、色彩、文字、版式上表达清晰,手绘效果好。(4)创意设计,小样提案。根据创意草图制作电子稿小样,能够比较完整且准确地表现草图中的构图、色彩、标题文字、图形等元素,能使客户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品的效果。提交客户后能够对创意进行详细阐述,取得客户意见,确定方案。(5)完成正稿,校对输出。根据客户确定的电子稿小样进行正稿的制作,对图片和色彩的处理达到输出的需求,保证画面中的文字准确无误,对色彩根据输出需求进行校对,文件格式符合输出要求,并与印刷方进行沟通。(6)成品检验,文档管理。项目基本完成后对成品进行检验。对整个项目所有的图像、文字资料及相关合同进行归档整理。

三、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

教学组织实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学生不断地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案并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交往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方法能力和责任心、耐心等个性能力。

1.落实“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整个项目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首先,教师下达任务书,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并制订工作计划书;其次,小组分工进行市场调研和资料搜集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和资料文件,接着各小组召开创意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制订若干种设计方案,并从中筛选进行提案,与客户沟通确定方案进行修改制作;最后,输出并进行项目总结。整个过程从明确客户指令、搜集整理素材、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到最终的评价,都以学生为主导,学生通过项目制作自主地学习知识,独立地训练技能,进而达到较好地完成广告设计制作的要求。

2.创意团队的组织形式。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组织实施模仿广告公司中的创意团队的构成,以创意小组的形式进行。广告公司中的设计创意团队一般以创意总监为中心形成工作小组,归属创意部,最基本的人员包括:艺术总监、撰稿人、电脑制作人等。教学组织实施遵循贴近实际工作的原则,让学生自由划分为创意小组,设置小组负责人担任创意总监的职位。经实践证明,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组织,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其次,能够使设计方案多样化,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最后,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能够深度挖掘组员的能力,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3.方案的输出与展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注重输出和展示的环节,在项目练习的过程中主要是策划展示、小样展示、成品提案展示等环节,一方面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启发借鉴,另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课程最后阶段设置了作品输出和展览,旨在锻炼学生相关输出的技能和组织展览的能力,以实物制作和展览效果为主要评定标准,以实训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优秀作品展览仍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主要的工作环节有:一是结合展览场地大小、位置、布局、灯光等方面规划展览,同时进行小组协商,对整个学期的设计方案进行筛选与修改,使作品符合输出和展览的技术要求和效果要求;二是对输出机构进行调研,掌握输出要求、输出流程,了解输出设备的使用,选择印刷材料和形式;三是设计小组与输出机构充分沟通并协商输出事项,采用自行制作与外部协作加工配合的方式,完成实物与展板的制作;四是完成布展工作,并在展期内组织人员完成维护工作,展期结束后组织撤展。

4.成果的评价与考核。过程式考核模式加学生作品成果考核是本课程的主要考核模式,结合职业能力目标考核方案及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目标考核方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过程式考评要求教师合理地设计“过程成绩单”,结合项目总结中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不仅能够比较全面地衡量学生成绩,而且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起到增强学生积极性、督促他们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的作用。学生作品成果以文件包及作品印刷输出的形式将学生项目成果作品化,文件包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所有的有效资料,作品印刷输出则能直观地、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甚少,即便多数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必修课,创业教育与工业设计实践结合紧密度还是不够,导致毕业生设计创业能力偏低,影响创业“存活率”。在此以工业设计教学为例,将“项目制”教学模式引入工业设计教学实践,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经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潜能,不失为培养工业设计毕业生创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一、当前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实施“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对项目制教学认识不足,以课堂案例教学代替项目制教学。工业设计教学中课堂案例多为教师根据经验拟定的设计项目,常见的名称有“汽车设计”、“牙科椅设计”、“车床设计”等。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不够真实的设计项目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仅凭借教师对某一产品原理描述以及网络参考资料,展开所谓的“市场调查”,然后给出一个设计概念。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约束”学生思维的因素(如功能原理、人机标准尺寸等)很少,因此设计方案产生比较容易,而到设计后期阶段,一个简单的尺寸数据变更都可能将此方案。此外,在案例教学中,设计方案的评审是虚拟化讨论,这种脱离实际的讨论是肤浅的,不能发现产品化阶段的工艺性、经济性等问题,另外学生对老师的一些判断和指导也可能存在一些疑惑与不服,但又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得解决。这种运用虚拟设计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模拟了设计实务,学生能掌握设计基本方法和流程,但在提高其实际设计能力方面尚有缺失。若在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中,所选课题改为企业实际项目,师生及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有效弥补上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

来源于企业的工业设计项目比较广泛,有的侧重于外观概念设计,有的侧重于结构设计,也有一些是比较完整的工业设计创作项目。前两者无法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覆盖,会形成教学盲区,项目训练内容缺乏完整性,也就达不到教学目标。比如现实中多数企业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所以非常乐意委托院校开展外观改良,以为外观设计仅仅是制作几张效果图,所以给予院校的设计周期往往较短。而教师引入这种设计项目之后,在训练内容方面只能斩头去尾,仅围绕效果图制作开展草图绘制、草模制作等内容的训练,往往将产品设计课程中所规定知识点如市场调研、人机工程学、结构、材料工艺及成本等内容忽略。这种项目制教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对产品设计实际流程的基本认识,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整合设计能力。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完整的训练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接洽、市场及企业资源调查、设计定位、概念设计、效果图设计、人机尺寸设计、模型制作、材料与工艺、成本估算、设计评审、样品试制与小批量试制对接等方面。

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是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校内外或者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时,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工作,讲授设计程序、设计原理、工艺基础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的前期网络调研、草图绘制、效果图制作、模 型制作等实践环节,但忽视了在课外接受企业专家指导的环节。由于企业专家参与的引导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容忽视。当然,课外教学包括很多形式,从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角度来讲,包括设计相关法规学习、新产品市场调研、设计方案生产可行性调研等形式。只有通过课外教学延伸,学生加强隐形知识学习,才能使完成的设计方案更具完善。

二、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实施策略

项目遴选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以很多院校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产品设计》课程为例,若采用项目制教学方式更能贴近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其项目制教学方式如下:首先,《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以某一产品为设计对象,开展项目接洽、设计调查、产品功能分析、造型元素整合、批量化制造实现跟踪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创业能力。其次,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调研与分析、产品设计实施、生产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等环节。

工业设计项目来源比较广泛,应该选择训练内容比较完整的项目作为《产品设计》课程的设计对象,但不能一味追求设计对象的“新、偏、难”,可根据当地产业特点选择比较常见的产品如剃须刀、理发剪、面包机、吸尘器等小家电。这类小产品设计工作量不大,能够保证在大纲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各个训练内容。笔者项目制教学实践中开展了项目遴选并最终确定以理发剪作为设计对象。首先是项目遴选的准备阶段。查阅本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名单,在网络上寻找当地的产品设计竞赛信息以及企业的工业设计人才招聘信息,目的是发现具备潜在设计需求的企业。通过开课前半年时间的关注,最终联系上某电器公司,其年度开发计划中有一项为理发剪开发设计,经过电话初步确认合作意向,并说明以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开展项目实施,企业方接受了这种做法。事实表明,在企业与院校取得双赢的基础上,即企业希望得到有用的设计方案,而学校则希望以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受益,这时项目合作是很容易达成的。

笔者根据经验,以理发剪为例,将本课程98课时的教学按项目制教学内容分解为项目管理实践7课时、市场调研与分析7课时、产品设计实施70课时、生产可行性分析7课时、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7课时,分布在7周时间内。除产品设计实施在课堂完成以外,其它内容主要在课外完成。项目教学实施步骤如下:一是项目管理实践。教师与企业沟通确定设计项目以后,项目组长与指导教师共赴企业参加项目接洽,包括设计费用确定、明确双方承担的义务与权利,拟定合同;按照合同所规定的设计期限,制作项目实施进度表,明确责任人;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表和教师统一安排,组长组织设计评审会(校内与企业召开若干次),并组织设计方案修改及后期跟踪。二是市场调研与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学生能对设计方向有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合同拟定的设计要求,通过网络、商场开展现有理发剪的款式调研,分品牌、设计风格等类别进行造型元素的归纳分析,找出可借鉴点。其次通过网络收集各种除理发剪外的图片,以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为佳。最后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理发剪结构原理讲解,提出一些限制性的尺寸或结构。三是产品设计实施。此阶段可分解为草图、效果图、人机分析、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版面设计等环节。由于《产品设计》课程都安排在《快速表现》、《计算机效果图》、《人机工程学》、《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编排设计》等课程之后,产品设计实施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各单元基本知识,指导教师只需针对理发剪进行各环节间断性的指导,学生自主性完成设计方案。四是生产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完成以后,经过指导教师初步评审后,被提交至企业,由企业专家、师生共同开展生产可行性分析。从制造工艺、装配、材料、运输、成本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对方案提出修改建议或停止开发的裁决意见。五是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包括样品制作、配色实施、结构设计、模具制作、小批量试制、销售推广等环节,由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此阶段根据项目开发实际进程在教学时间上做适当的弹性安排。

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当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导教师、学生、企业专家都将参与到各组设计方案的评价中。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调研与分析、产品设计实施、生产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都将成为影响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优势

有关文献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实践证明,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模式(见图1)可有效训练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方式多为创办个人设计工作室,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岗位专业能力,包括设计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一是促进设计能力提高。“真枪实战”式项目要求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意草图、完成逼真的设计效果图、绘制无误的外观或结构制图以及完成样机模型,这些训练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的“从无到有”的方案构思,需要其拓展思维,从各种角度设想方案,提高了设计思维能力。二是促进新技术运用能力。“真枪实战”式设计项目方案的提出,需要学生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从新技术运用的层面进行设计方案创意。比如,软质LED触摸屏技术发展,可以提出可卷曲手机的设计;纳米重塑性材料的发明,可以将其运用于手残障人士的餐具设计。三是促进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提高。开展实际设计项目中,学生能够接触专利法规、环保标准等法律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比如,项目成果在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过程中,会接触相关知识产权内容;在木质家具设计过程中,会接触密度板、夹层板、各类实木的国家或国际环保标准以及油漆、粘合胶水的环保标准。

工业设计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是创办个人设计工作室,经营业务范围包括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等,开展企业委托项目的设计或者自主开发产品的专利转让。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把握新产品市场商机、设计收入与支出的理财、信息处理与分析、项目协调等方面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即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方法。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以3至5名学生及企业专家组成项目组,并设立一名学生项目组长,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在项目接洽阶段组长可以参加各类项目承接会议,全体学生可以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会议、学习设计合同拟稿与签订、查看设计收入与开支情况、学习发票开具途径等。

有学者指出,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协作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企业接洽项目初步培养了社会能力,因为学生不但要和合作的同学、指导教师打交道,还要与企业专家沟通。这种沟通贯穿整个开发过程,利用面对面、电话、在线聊天等方式进行设计与技术方面的交流。每次完成阶段成果需要评审时,要学会将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包装策划”,以良好的视觉效果手册展现给企业。同时也将面对评审苛刻的专业质问,如零件加工能否实现、成本如何等,很有可能方案被否决,这些也锻炼了学生的受挫能力。

第4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调研 课程标准 方案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开发》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和逻辑结构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库实施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本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设计课程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本身的实用性,更加注重课程内容本身与企业岗位的相结合。

《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主要经历了企业调研、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等几个阶段。下面就分别说明一下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

1 《数据库开发》课程企业调研

进行企业调研是课程建设要进行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调研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更加适合企业,更加适合社会。为此,我们的项目团队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获取到了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对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本门课程在进行企业调研之前已经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设置了本门课程的任务,具体任务设置如下:

任务1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任务2 系统前台页面设计

任务3 数据库实现

任务4 系统后台实现

任务5 数据库维护

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研讨,最终获取来自企业关于《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任务1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知识简单带过,达到了解的程度即可。

②需求分析难度较高,不建议让学生进行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③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时,可以先画出系统的各个部分的E_R图,最后在将整个系统的E_R图画出来。

④可以使用PowerDesigner软件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⑤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多练习,可以适当多加一些课时。

任务2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本部分内容是对于之前所学网页设计和JSP的内容进行熟悉,可以以学生做为主。

②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内进行角色划分,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③因为是之前的知识可以适当减少课时。

任务3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对于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选择相对比较容易上手的,如SQL Server、MySQL等。

②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界面操作时,应该注意多做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是实例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较大难度和工作量。

③应该重点讲解SQL语句,因为SQL语句的大部分语法都是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通用的。

④实现所用项目的数据库时,也应该将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SQL语言的编写,这样可以更好的使掌握SQL语句的应用。

任务4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讲解Spring的基本原理和用法时,应通过简单的实例学习Spring的应用。

②学生应该进行分小组不同模块的开发练习,小组规模不要太大,3个人为一组比较适宜。

③不应占用太多课时。

任务5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维护的内容应该以视图和索引为主,进行重点讲解。

②数据库的用户和权限的应该多做实例。

③触发器的使用可以简单讲解。

课程总体建议:

①课程讲解内容较多,且内容难度较高,需要课时较多。

②应重点讲解任务一和任务三的内容,其次是任务四和任务五的内容。

③学生多做练习,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企业调研结果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就可以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

2 《数据库开发》课程标准的设计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在课程标准中要包含课程的设计思路、能力目标和课程内容框架等内容。制定课程标准一定要详细描述课程各方面的内容,制定完整准确的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设计重要环节。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主线,通过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模型设计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管理数据库,对已有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基本操作。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分为5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描述如下:

①数据库需求分析:对所选用的项目的需求使用需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②数据库模型设计:根据上一个任务中编写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③数据库模型实施:选择数据库管理软件对上一个任务中设计的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并介绍SQL语句的基本应用。

④数据库查询操作及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应用:对于已有数据库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的操作,并介绍视图、索引等主要数据库对象的应用。

⑤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已有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功能。

以上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调研之前的工作任务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2.2 能力目标

①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

②能够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③能够将数据库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并生成物理模型

④能够使用SQL语句实施数据库模型

⑤能够使用SQL语句进行简单数据查询

⑥能够使用Spring+Hibernate开发基于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课程标准中,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课程内容、课程的考核方式等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制定完课程标准后,就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3 《数据库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方案设计一般包含课程总体方案设计、课程任务方案设计和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3.1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是对于本课程的总体的介绍,其中包含课程的课时、适用专业、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成果和考核方案等内容。

3.2 课程任务方案设计 课程任务设计方案是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课程中每个任务的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3.3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是对于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具体活动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学习活动,介绍学习活动的内容、目标、活动具体设计、课程用到的参考资料等内容。

在完成课程的方案设计后,就可以根据方案进行数据库的实施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实施完成后,要根据实施的情况,对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修订,从而使得课程的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4 结论

由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数据库开发》课程的设计或者是其他技术类课程的设计,都应该注重实践,减少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中,真正要做到“做中学”,要重视课程本身与企业的关联,要做到课程为企业服务,另外,课程本身中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跟得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 综合实训项目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30-02

一、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

训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包括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零部件图的绘制、成形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试模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从图纸绘制到零件加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由于受教学体系和实验手段限制,目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大多只能进行冲压模具拆装和模具冲裁综合性实验两个基本型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认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欠佳,缺乏自主创新实验,对于细节知识很难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模具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模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冲压模具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技术研究和加工制造中大量使用CAD、CAM等技术软件,而且在包括CAE分析软件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在内的应用和开发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教师必须克服机械式的验证实验模式,除基础实验外,应结合新技术开发一些更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实训。

(二)项目设计源于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过适应化处理,可以开发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在减少经费开支的条件下,增强自主创新实验力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另外,可以将科研课题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设计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实验当做一种开发过程来完成,使学生对模具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模式,由学生作为项目的实施者,指导教师只是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亲自设计模具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优化参数,并进行加工、装配、实验;教师及时解答实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督促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实用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任务内容

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实训项目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查阅项目文献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熟悉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成形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掌握文献查阅的方法,培养知识总结能力。

(二)成形工艺分析。基于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成形方法和成形步骤,确定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成形工艺获取最好的产品。学生通过工艺分析掌握模具材料、成形工艺、模具设计等知识,培养分析能力。

(三)模具设计分析。基于成形工艺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模具装配图和全套零件图,让学生掌握CAXA、Pre/E、AutoCAD、UG、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零件图的绘制标准、装配图表达、模具结构表达,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创新能力。

(四)模具参数优化。根据设计的模具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相关的模拟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相应的模具参数进行优化。学生通过模具参数优化熟悉有限元的相关知识、有限元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模具制造。根据优化后的设计图纸,分析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种机械设备,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学生通过加工实践,掌握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加工的知识、机床的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六)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将调试好的模具安装到相应的成形设备上,完成不同参数的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对成形产品进行质量和强度分析等,并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成形工艺、成形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和熟悉产品的质量和强度评价分析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七)项目成果。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提交模具设计全套图纸(二维图和三维图)与设计说明书、实训总结、其他的过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项目成果,培养和提高材料撰写和总结能力。

第6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两大特点,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学好这类课程的关键,这也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与工程相关的硬件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相关的课程知识,更应该通过实际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学会逻辑思考,为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与通信、嵌入式系统原理等硬件系列课程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由于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习惯用数学思维思考,不做可行性分析和定性分析,所以对课程的学习经常抱怨“上课听不懂、实验没头绪、太难……”,最后失去对硬件系列课程的兴趣,不能很好地理解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很多问题,包括软件设计等问题都不可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实验课程改革思路

华南农业大学为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计划学时数为88学时,其中授课64学时,实验24学时。以下介绍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实践情况。

2.1实验组织模式的改革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四大类。在实验课上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实验组织模式

对于重点考察基础知识、基本分析设计能力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又包含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难度分级适当,既有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基本设计和制作,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成就感,又有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可激发学生的研究探索兴趣,以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是单独设立的一个实验教学环节,学时数为两周,时间安排在讲授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之后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开课之前,用以加强数字逻辑的学习,并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作好预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组队合作完成,设计过程采用开放式的管理。

作者简介:曹维(1978-),女,陕西西安人,实验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硬件研究及应用。

创新实验是在完成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后,吸收部分对硬件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创新实验的团队中来参加各种创新项目。

实验课的组织模式涵盖了各种层次的需求,既满足课程要求,又有延伸。

2.2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内容的设置非常重要,不但要涵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还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要有新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难度有层次性,既可以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基础实验,又有挑战性。“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每个实验都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相关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本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延伸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字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经验。

表1实验安排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延伸

实验一:芯片检测和基本门的构建 2 学习示波器和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 多进制全加、全减器的分析设计;OC门、三态门的认识。

实验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一

(并行加法器) 4 各种码形变换电路

实验四: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二

(译码器、数据选择器) 4 串并变换电路、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密码电子锁电路、表决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实验五:触发器测试 2 加强时序概念的理解

实验六: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 4 不完全确定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

实验七: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 4 综合运用

综合实验:课程设计 2周 硬件描述语言VHDL

2.3实验方法的改革

实验课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解、学生照电路图连线,也不是简单地完全交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应是根据实验类别分别处理。

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先由老师讲述知识点的背景、问题产生的缘由、电路构成的思路等,之后才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对每一个讲解的电路,都要留给学生一系列问题:电路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有没有问题?适用在什么场合等等。要求通过实际电路的检测

来寻求答案,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较有难度的设计,学生根据所学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设计、连接电路并调试,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当前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和实际应用。实验前给出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按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完成探索研究、查阅资料、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和安装调试、评估优化,写出完整的项目说明书。老师只进行答疑,但不涉及基础知识。

创新实验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开设的,选择吸收部分对硬件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创新实验的团队中来参加各种创新实验活动。实验室提供了元器件、硬件组装平台、各种产品开发平台,学生经过市场调研、分析设计、确定开发工具、项目实现、评估优化、开发说明书等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还要涉及到一些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老师只进行设计思路的指导。通过创新实验即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也提高他们开发硬件产品的水平。

3实验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分析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实验教学改革经过4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普遍对硬件类课程产生了兴趣,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训练了逻辑思维。

3.1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实验六)这个实验中,实验课上给了学生电路图(图2),要求学生分析,并搭建实际电路验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根据电路图写出方程式(输出方程、驱动方程、状态方程)、列状态转移真值表、画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说明逻辑功能,得出的结论是“111……”序列检测器,再按电路图搭建实际电路,测试结果。学生发现实验时两个1输入之后,输出就为Z=1,与分析结果不符,继而查找出原因是输方程为Z=xy2 y1,在11状态之后,输入x=1,在时钟未到来输出已经置1,修改电路为Moore型,则可实现“111……”序列检测器。

图2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电路图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时序概念的理解,训练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发现了指导老师也未注意的问题,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了信心。

3.2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三)要求选用4位并行加法器和适当的逻辑门电路实现(X+Y)×Z,其中,X=X2X1X0、Y=Y2Y1Y0、Z=Z1Z0均为二进制。实验中希望同学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下面介绍其中2种设计。

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取值范围,可知乘积范围处在0~48之间。故该电路应有6个输出,设输出用W5W4W3W2 W1W0表示。

第一种设计方案,两数先加再乘,过程如图3。

图3第一种设计方案

第二种设计方案,两数先分别乘,如图4、图5;再将结果相加,过程如图6。

经过这个实验,大部分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思考,敢于创新,并通过实验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图4第二种设计方案(1)

图5第二种设计方案(2)

图6第二种设计方案(3)

4结束语

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要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与完善,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常薇,张明武. 硬件与电子技术课程网上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80-82.

[2] 李南樱. 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7(3):189-190.

[3] 王诗兵,陈蕴. 浅谈数字逻辑实验教学改革[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1):69-71.

[4] 白中英,张杰. TEC-5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的实验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9-51.

第7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1课程体系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生态学、气象学、园林建筑、园林绘画、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育种学等.从上述所列课程不难发现,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传统,虽然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是从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社会的需求来看,这些课程的设置以较为基础的园林植物栽培和简单的园林设计为主,理论性特别强而且重合率较大,与岗位需求对接不是很顺畅,这样就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专业课与文化课、实践课等都是进行分段排列的,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而且缺乏沟通,并未形成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2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是非常传统的,主要是灌输型的,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老师利用幻灯片的形式把知识一五一十地讲给学生,虽然这样能够将课程知识较为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主要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而且这种枯燥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如今的园林行业需要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上述这种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与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园林工艺人才.

3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践课

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学校以实践条件不允许为理由,比如:因设备数量质量问题、校内外实践场所不充足等压缩实践学习时间,只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如今学校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就会有所欠缺,不能迅速适应工作.

二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

1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整合课程,具体的方案设计是:第一,就课程内容的设置来说,首先对学生做一个关于所学课程内容以及课程重复度的调查;其次,将调查的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做一个书目的整理;最后,将重复或者类似的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则要遵循减少基础课的重复度以及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比如,将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合并成植物与植物生理学,除了保留部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用的基础知识外,不再详细地介绍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性人才而非研究性人才,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植物的一些特性.第二,就课程开设的时间来说,首先,要对各个课程之间逻辑上的联系梳理清楚;其次,根据梳理的逻辑关系再结合课程的时间安排科学地确定每个学期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遵循递进的原则.比如,在制定专业的设计课程中,先学习制图、再学习初步的设计,最后学习整体的园林规划,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很清楚地把握各个学科之间的逻辑思维.

2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如今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还延续着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未能注意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的设计方案,依次在以下2个方面进行:首先,方案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将传统的老师讲述、实际案例教学、实地操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能够使同学们通过实地操作与实际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方案设计的内容是:第一,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老师创新多种课程呈现方式,比如让学生独立完成课程的讲解内容;第二,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老师在课堂上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第三,在课堂学习之余要抽出适当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实地实习.

3加强教学实践的设计方案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校的培养工作与高职院校中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这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围绕将教学实践与传统的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目标展开.具体的方案设计应该是:首先,需要做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以及上课的时间安排;其次,需要做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让学生能够找到企业去进行实地操作;最后,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反馈与考核.以上是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设计的整体框架式的理论分析,下面就对每一部分的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方案的设计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施.

三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方案实施

1适应专业培养目标

进行课程建设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应按照园林工程技术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工程、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突出“教学做”的一体化,编辑与本地园林行业生产相适应的系列教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1课程体系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分析

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以此作为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课程教学任务,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在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并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如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气象等课程整合为“植物生长与环境”,将园林制图与园林CAD整合成“园林工程制图”等,使相关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开设市场营销、企业经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就业的范围.

1.2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组织编写园林花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一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园林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

1.3教学内容

将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和种植设计与施工过程,融入行业相关标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与职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同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内容专业相结合,同时采用操作过程考核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判定课程成绩.

1.4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具体包括立体化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案例教学法、现场体验式教学法、互动教学等等.采取将课内实践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生产实习相结合、顶岗实习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等方式,真正做到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2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深化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中心,实现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功能,努力搭建起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教学平台.

2.1校企合作

办学为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可以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此,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设计、开发教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承担教科研项目,同时,可以采取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

2.2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为了锻炼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帮助其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以及熟悉园林施工流程,可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园林工程施工的阶段性、工程项目的变动性等特点,结合企业工程施工任务,安排二三年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和考核.对于三年级学生,更要做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3专兼结合,建设和完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共建项目的实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打造“专家级”师资队伍,树立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的行业影响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培训,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专业师资队伍.

3.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

通过赴相关高校进修、国内访问学者、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具备园林植物生产、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熟悉园林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指导本专业整体建设规划的专业带头人.通过专业课程进修、赴国外进修、到企业蹲点、主持科研项目等途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基础知识扎实、善于组织控制教学过程、起示范表率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

3.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除了培养全职老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从园林企业或者校外实习基地聘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学生的第二导师,从而让他们有效地指导校内外基地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配套地建立起一套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和考核办法.

3.3“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第8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 产品设计课程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5-02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中,往往将产品设计课程分为产品方法与流程、概念设计、专题设计、创新设计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内涵,掌握工业设计的流程与方法。产品设计课程的前两个阶段主要讲授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设计技能,为产品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般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

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方案的筛选及设计、项目的实施及项目的考核等三部分,它有着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表现特征,所以也存在着较为独特的设计流程。[1]本文探讨的是产品设计课程中专题设计阶段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和过程,项目名称为《穿戴式通讯设备研发》,项目源于深圳市兴意达通讯公司,课程设计由指导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商议完成。

一、项目导入——穿戴式通讯设备研发项目书

项目书由指导教师和企业设计师根据项目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共同设计完成,通过项目书准确界定项目背景、设计内容、产品硬件设施、设计要求等内容,让学生具备设计本产品的相关背景知识,明确设计任务,本课题的任务书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项目背景

穿戴式通讯设备是指融合了无线数据和数据处理,并具备携带方式的产品。由于技术、造价等因素,这类产品多停留在概念阶段,然而随着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及日益凸显的市场需求,穿戴式通讯设备开始从概念化走向商品化。

1.2项目要求

本项目基于近期兴起的穿戴式设备研究。2012年各大通讯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穿戴式通讯设备,如苹果公司的iWatch、谷歌眼镜、摩托罗拉智能GPS运动腕表 MOTOACTV、索尼SmartWatch等。本项目旨在将通讯功能与手表结合,设计一款具有通讯功能的手表,该手表通过蓝牙与用户手机连接,为用户提供另一个小巧、便捷的操作屏幕,用户可以通过通讯手表实现阅读短信、资讯,接听电话、听音乐等操作。

1.3产品结构分析

为使学生明确产品结构,本课题选择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的现有产品——索尼SmartWatch作为案例用以说明产品内部结构及此类产品常用的材料与工艺。

图1索尼SmartWatch内部结构图

根据产品结构要求,本产品外观尺寸确定为40×40×10 mm,屏幕尺寸为1.5寸(27×27.5mm),产品充电方式为USB接口式或触点式,产品需具备开关机键和音量键(可通过软件控制)。

二、制定、实施项目设计流程

2.1了解客户需求、针对产品类型进行市场调研

本阶段需要学生了解产品性能、主要品牌、产品特点、周边产品。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须使学生明确设计流程及每个阶段的任务。

2.2 生成产品概念

产品概念是对产品的技术、工作原理和形式的近似描述。[2]本阶段通过“希望和疑问”的方式获得产品概念,即学生思考“如果我有这样一个产品,我希望它能够做什么”提出该产品可以存在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提出三十多种可存在功能,如听音乐、照明、记录消耗的卡路里、镜子、提示功能等,进而生成多种产品概念,即产品卖点,如针对商务人士、时尚女性、青少年、医疗工作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产品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明确设计所面向的用户群体,并进行用户分析,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避免否定学生的任何想法,也可以尝试穿插发散思维的练习或游戏,从而获得更多的产品概念。

2.3 产品造型解析

学生根据个人的产品概念,分析、总结相关产品的造型特点。如设计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产品概念可对山地自行车、跑车、健身器材等具有运动属性的产品进行形态分析,提取其中具有运动产品特性的造型因素,分析曲面的生成方式和连接形式、线条的节奏和延续性、材质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掌握相关产品类型的形式语言,并以草图的形式记录相关的设计思路。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归纳适合的产品类型并进行形式语言的总结。

2.4 生成产品方案

依据以上的材料积累,这一阶段开始构思具体的设计方案,首先以平面图的形式推敲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掌握的形式语言结合所选用户群体提出产品造型初步方案,以第一个方案为基础,进行产品轮廓线条的演变、面的分割演变、面的转折演变及产品配色的尝试,从而得到多个设计方案,如图2、3所示。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不断深化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能够使设计方案具有延续性,经过这样一个逐步推敲和演变的过程,最初简单的设计方案逐步得到充实和丰富,从而得到成熟的方案。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形式语言的表达进行恰当的把控,既要发散学生思维,防止设计思路受现有产品的束缚,降低创造性,又要避免学生提出的方案过度概念化,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生产问题。

图2 平面方案演变图 图3 平面方案演变图

2.5 根据平面图制作三维效果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将平面图转化为三维效果图,即产品的建模、渲染阶段,在建模的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产品细节,如图4、5所示。这一阶段需要指导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指导,指导教师主要对建模过程中产品曲面的衔接、产品的拆分件、产品的整体效果、产品的材质和色彩选择等产品形式美方面进行指导,企业设计师则侧重从产品的生产成本、市场价值方面给予指导。

图4 产品效果图 图5 产品效果图

三、设计方案评价

图6 学生方案-运动主题 图 7 学生方案-运动主题

图8 学生方案 -未来主题 图9 学生方案-商务主题

课程最后一个阶段由指导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通过答辩的形式完成,学生通过PPT展示从用户分析、概念生成、平面图演变到最终效果图的全部设计过程,阐述个人的设计过程及设计亮点,同时提高学生作为设计师所应具备的表达能力。

四、结语

在此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技能,但同时也凸显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方案阶段很容易忽视产品的内部结构或合理的人机尺寸,使得方案不合理或过度概念化。例如,本课题中,学生提出很多屏幕为弧面的方案,此时,指导教师需及时提醒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很多企业提出学生的方案往往表现出结构知识的欠缺,因此加强学生结构知识的补充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虽然我们开设了产品材料与工艺的课程,但是学生对材料、工艺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依然比较薄弱,例如图8学生方案中,学生在作品陈述中采用木材作为外壳材料,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一般采用IML工艺实现木纹效果。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材料与工艺的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书本,缺乏实践而导致,因此,建议增设相关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材料与工艺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书本知识拆卸一些常见产品,通过触摸、比较不同材料,直观、深入地了解材料属性。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技能,而如何合理、高效的开展课程、如何与企业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性,仍然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洪霄、付彬、李涤非著,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6

[2]Karlt.Ulrich、Stevend.Eppinger著詹涵菁,译产品设计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9篇: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范文

目前,在相当大比例的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单元模块形式,教学方法大都是传统的“讲授式”。各个课程相对独立,教学中主要依托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启发与引导,并根据相关标准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从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缺点也较为明显,即课程练习、考核与实际工作目标和情景相去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训练理想化、模式化。真实的项目往往充满了未知的变化,设计委托方经常在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甚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设计方案提出新的要求。(2)缺乏团队合作。环境设计项目是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的。实际工作中,公共建筑室内设计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涉及到与其他设计师、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然而,传统的课程考核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打分,来评价他的学习成果,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靠个人能力来完成作业。这种形式,不仅方案难以深入,且无法锻炼团队合作能力。(3)教学反馈不足。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主要通过分数,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了解不足。(4)学习强度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选修课或通识课,这导致学生大都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考虑设计方案。众所周知,实际的工程招标与施工周期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要求,如不遵守将导致竞标失败或是合同违约。而教学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拖沓的工作节奏和松懈的工作动力,从工作强度与时间跨度上都与实际工作情景大相径庭。基于以上原因,在未来的教学中,可将WORKSHOP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短期强化、分组协作、训赛结合为主要方式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开发“设计实践周”课程,以弥补目前环境设计教学中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方案

总体上“,设计实践周”根据WORKSHOP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以训赛结合的方式在5天内对学生的项目分析、设计表达、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训练,整个课程力求与实际工作贴近。这是一个讨论式的教学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处于引导位置,通过不同阶段的设计任务与目标让学生自发地认识到设计的本质要求,并激发相应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前期准备

(1)确定主题。WORKSHOP教学法强调真题真做,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课程负责人应联系校外实习单位,选择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设计主题,下达设计任务书。(2)学生分组。打破原有班级建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同时指定教师或校外实习单位的设计骨干担任小组的指导教师。

(二)教学过程

第一日:概念设计。拿到任务书后,学生必须及时安排计划,对场地进行测绘、调研、资料收集和设计分析,逐步确定设计构思。这一天的任务重点是的分析工作,但难点是考验他们如何将这些分析成果转化为设计概念。在此环节,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他们需要帮助学生将杂乱的创意进行梳理,构建起清晰的设计思路,并寻找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概念;第二日:深入设计。WORKSHOP教学法注重短期强化。因此,带队教师需要鼓励并督促学生把大量的创意概念转化为分析草图、概念模型。同时,团队合作在课程中表现得尤为重要,不同的思维碰撞,使设计构思更加周全和合理;第三日:处理突发状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课程负责人会在之前的设计任务书加入新的要求,这对于师生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设计方案是一个系统,在系统中增加或减少某一部分都会影响系统的完整性与可行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利用最少的成本完成系统的重构;(4)第四日:设计表达。好的设计方案是在设计师与委托方之间不断交流的前提下产生的,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能够借助设计图纸,还能用语言、甚至肢体动作把设计完整的展示给他人。锻炼设计表达能力是这个环节的目标,从而扭转学生对设计效果图过度关注的误区。(5)第五日:方案展示。在第五天的陈述环节,应邀请一些用人单位的专家担任评委。评委在进行点评的同时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知识上的盲点,也能够让教师反思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

三、启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