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科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第1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生物 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科书,都力求体现标准的这些要求。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10个主题进行编写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笔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各地区的各个学校不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备课时,可以根据标准,以一本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种版本的特点。

1.1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苏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每个章节都有学习目标的提示,导图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这一点是苏教版所特有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独特,科学合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题目新颖,既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兼顾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科技动态,时代感强,更新知识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图片、有内容)。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选材容易获取,探究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教材编写文字量少,语言叙述简练,给教师以创造的空间。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以学生为本,降低了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新颖,图片丰富,比苏教版的多一些,选用的都是实际观察到的图片(如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图片等),还有卡通图片等。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性比较强。设计的几个版块适合学生的学习。如观察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背景,引导性强;资料丰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资料和信息,减轻了课后寻找资料的负担。语言文字优美,经过加工和锤炼,渗透了文学艺术的意境,可读性强,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实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生物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选材和探究活动方面,选材容易,可操作性强。课后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较多。练习题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题目新颖、有创新,综合性强,难度大。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面面俱到,过细,偏深。如果不进行整合、删减,每节内容都讲授,课时就不够。

1.3河北少儿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河北版”)主要特点和优势

该教材有6大板块:身边的事、探究竟、知识链、大家谈、实际运用、想一想。教材积极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有落脚点,知识的呈现通过活动后的总结进行详细的归纳。这是其他教材所没有的。设计了“开眼界”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图文并茂,示意图设计得巧妙、直观。教材内容选择侧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其偏向农村(家禽、农作物、观赏植物、动物等)。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过多、过细、过深,对知识目标要求偏高、偏难、繁琐。有些内容陈旧,如实验观察还保留了解剖家兔、观察蛔虫、猪肉绦虫、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等内容。

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北师大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系统性强,史料丰富,介绍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和他们的经典实验。如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实验,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等(八下)。版块分层,图片清晰。每章有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知识点”、“思考与练习”、“活动”、“小资料”或“课外读”等。根据教材内容所配的插图针对性强,新颖清晰、生动活泼。每个“活动”目的明确,方法清楚,贴近学生实际。

上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结构,知识的呈现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系统性,减少了许多繁、杂、难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各个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一本教材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为资料,在备课时参考,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

2根据标准用教材

以前,我们总是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来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如果不转变教育观念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以至于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为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删减了一些偏、繁、难的知识点,而有的老师,生怕有些知识点没讲到,学生结业时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课堂上增加教学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教材”教学观念,必须弄清楚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实际上还是课程理念问题。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标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而不能单纯的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

2.1细读标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每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10个主题来编写的。如苏教版的《生物》七年级上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七年级下册只有1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级上册主要有3个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健康地生活;八年级下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另外,生物与环境和科学探究2个主题贯穿在四册教材中。科学探究的主题从七年级上册开始一直到八年级下册都有关于科学探究的内容,以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与环境则也是贯穿四册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跟苏教版的编排顺序基本一致。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跟苏教版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两册内容与苏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并不影响标准的实施。关键是熟悉课程标准的内容,用好教材。

转贴于 2.2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教材。该册教材共有3个单元34个学时:第一单元6个学时——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学生接触到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序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主要有哪些内容?学习《生物》有什么意义?《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生物科学的殿堂。第二单元6个学时一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从植物细胞、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到生物体的组成。第三单元22个学时一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从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到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描述了绿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还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顺序分析,内容是一环紧扣一环,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植物体,再到生物圈。按照这个顺序教学从理论上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季节问题。因为,新学年开学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上课,上到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已经是12月份。这时,安徽合肥地区的天气已经很冷,光照少,且多阴雨天。这时光合作用产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探究就很难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的内容时,也已进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没了,学生很难观察到花的结构。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适合的季节天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略)。

这样调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节作为生物课学习的绪言,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一些观察微观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内容可以结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调到前面来,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后面进行教学,这些实验就无法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进行,然后再到课堂是验证。

把第五章的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也调到前面来,可以在秋季寻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实,以便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以及果实的结构等。果实里有种子,接着上种子的萌发到根的生长等内容也很顺理成章。

另外,有些章节也可以合并。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节内容可以合并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3根据标准拓展教材的内容

如在学习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时,可以安排一个课时,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演讲比赛。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有目的的在网上查找资料,认真准备演讲比赛稿。通过自主学习、上台演讲,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好,并且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的自觉性。

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订一学期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发给学生。这样做是让学生事先就了解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知道教师调整教材前后顺序的教学意图。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先学一步。为此,我把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分类,并进行了前后内容的调整。例如,八下第一个单元里有酿制酒酿的实验内容。制造酒酿需要一定的温度,对用具的消毒比较严格。而且,八下刚开学(2月份),气温较低。于是,我将这个单元的内容放到后面,同时,改酿制酒酿为制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感兴趣,我便将如何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这些学生回家后立即着手制作,并且获得成功。当时制作酸奶,气温比较低,这位学生通过多次制作,总结和摸索出制作酸奶的规律,写出了制作酸奶的小论文。另一个学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当时不是葡萄上市的季节,市场上没有葡萄出售,他问:现在买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苹果来酿酒呢?对学生的发问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好机会。我高兴地说:你可以试一试,根据酿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这个学生回家后真的就用苹果酿酒了,每天都向我报告发酵瓶中苹果的状态。当酒酿成后,他兴奋地装了一小杯带到学校,给我品尝,味道可真不错。别的学生也抢着品尝,并说回去也做。后来,我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分小组制作酸奶,这时气温在30℃左右,第一天制作,第二天即可品尝。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导”。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观察、实验。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9种。

4.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开学伊始,每个班都编好小组,每组4—5人,选好小组长。组编好后一般固定不变。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给学生民主的权利。组长可以推选,也可以自荐。

4.2校园调查课

有些内容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比如,身边生物的调查和观察、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校园生态系统的观察等内容都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内上课。

4.3网络学习课和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的危害”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直接上网查找有关知识,网上大量的真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生物圈”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资料,因为网上的资料比教材上的内容丰富得多,学生也感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活泼、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在教学容量增多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4“模拟医学专家咨询”课

比如,“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一节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相关知识后,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咨询”。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内容和安排。全班选出6位“医学小博士”,分成2组每组3人,一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专家组”,另一组是“防治癌症专家组”,负责回答咨询者的问题。这样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都自学了不少内容,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选出最佳“医学小博士”和最会提问题的同学。

4.5演讲比赛课(论坛演讲)

这种课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我们在八年级下学期安排2-3个课时,给学生演讲。一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演讲,一次是“保护生物圈”国际论坛演讲。这样教师讲得少,但学生的收获多。我所教的4个班每个学生都上台进行了演讲。学生演讲时,由各个小组的组长担任评委,给演讲的学生评分,然后计算出均分、排序,最后根据得分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状。

4.6辩论课

如:“关注生物技术”一节里有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内容,可以开展辩论,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辨析而关注生物技术,达到学习的目的。

4.7常规的实验课、探究课等

这些实验课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做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8课外书籍阅读课

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利用学校图书馆,用生物课的课时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学会查找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

第2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有效互动

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也要随之发展,2009年湖北、云南等省,迎来了新的一轮新课程改革,一轮又一轮的课程培训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紧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使用传统的讲授试教学,还要学会适时的使用探究式教学。课堂更多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开展生物课堂上的互动呢?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的好的方法。

一、掌握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是创设生物有效互动教学的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那些被教师给予更多自的学生比那些被教师控制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能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对话意识,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一言堂”、唱“独角戏”等等垄断课堂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听”,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教师要注重运用语气委婉、温和的语言,如“XX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XX同学,你想说什么呢?”;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意见要多予以鼓励,或表示赞许,这样,学生才有对话的信心和欲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对话的时间和机会,并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辩性的问题,如在《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手被针刺了一下立即缩回,而不会让针再扎得更深一些”,也要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开放性的话题,这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一定有话可说。

(3)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被他人认可,针对这一重要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师与生行之有效的互动方法

(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具体措施如下:①引入相关学科,开阔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实际。生物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人们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几乎都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有机的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对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运用学语文的方法,进行“咬文嚼字”读准认清每一个汉字,明晰有关概念、原理的深刻内涵,消灭以讹传讹现象;用古代诗词导入新课,保证生物学中的原理;运用语法规则巧妙解决生物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用谐音等方法对书中的难点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判断遗传类型的方法等部分编成口诀,以帮助消化难点,便于学生记忆。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引入,能使学生以多角度来认识生物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也倍感教师的知识渊博,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②引入生产、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必要性。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生物学的外延与生产、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在学到水分和矿物质代谢时,教师提问为什么拔起的植株很容易遭日晒而干枯死亡,而正在生长的植株即使在烈日下,也安然无恙?施肥要结合松土,松土能提高肥效的道理是什么?在学到“物质代谢”时,教师提问:制泡菜时,为什么坛口要密封?制醋时将空气鼓入发酵缸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学到分离规律时,教师指导学生自选某一性状,对其家族或其邻里的家族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师从中选出代表性较强的事例,组织课堂交流讨论,从而说明单基因所控制性状遗传的一般规律以及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在学到“生态平衡”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我们校园生物资源的数量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他们写出调查报告,并在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对生物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问题激“动”。“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因此,生物教学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①“捕捉新奇‘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爱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学生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②“发现矛盾‘出’问题”。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牙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即“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牙的重量为什么又增加了呢?”讨论这一问题,就可知晓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多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因此,其重量反而增加了。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③“追根溯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男是女,女传男,即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般由其母亲传来,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又由她的父亲传来,如此向前追溯,学生就有“这个家族的色盲基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切入基因突变的知识;④“纵横比较‘出’问题”。神经调节中我讲到“反射”时,举“手接触到火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的例子,“缩手反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那么它是否属于“应激性”呢?相近概念的比较,可以产生这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就能加深对“反射”与“应激”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3)实验带“动”。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然科学学科设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划细划匀,甚至有时可能把纸划破,此时我提出“你能找到替代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调动生生互动是创设生物有效互动教学的关键

(1)角色扮演。在生物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和概念,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呢?选择角色扮演法,形象生动的表演,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

(2)小组竞赛。小组活动可以说是“生-生”互动教学模式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在这些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怎样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学习怎样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他人的观点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另外,学生还可以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同伴、携手合作。

三、善于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有效互动是创设生物有效互动教学的新思路

第3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探究

一、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面对疑问不是教师的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保证探究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准确性会逐步加强。

喜欢探究是中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生物课中许多实验,探究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学生自己准备这些材料即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研究性课题在生物课本中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研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

2.教法上要适应新课标要求,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3.教会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标要求,加强合作学习。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而思维则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智力活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培养能力的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这就要我们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学习方式的突破关键一项就是教师应大力推进探究民生教学,这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4.对学生评价适应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生观点;评价对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求实、创新和科学态度。

第4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探究

一、生物新课标的主体是探究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以探究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面对疑问不是教师的答案,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保证探究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实验设计的准确性会逐步加强。

喜欢探究是中学生的天性,利用这一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创生物教学的新局面。生物课中许多实验,探究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学生自己准备这些材料即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学生对实验、探究程序的逐渐掌握,教师开始实行只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教师帮助分析实验方案中的科学性与不科学性,严谨性与不严谨性,由此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实验方案的方法。不管表达流畅与否,尽量提供让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直至学生能够自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育观念,研究性课题在生物课本中的出现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如何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大门的能力,决不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更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研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课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逐步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

2.教法上要适应新课标要求,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

把握新课标下的教材。新的教材在整体结构上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握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特别对整个实如生物教材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只有把握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体会新教材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课堂教学“情感化”,情景交融易升华,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3.教会学生在学法上适应新课标要求,加强合作学习。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教学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而思维则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智力活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培养能力的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这就要我们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学习方式的突破关键一项就是教师应大力推进探究民生教学,这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即改变过去“灌输知识”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4.对学生评价适应新课标要求,不仅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生观点;评价对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求实、创新和科学态度。

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就是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和设计能力、收集信息和分析、表达和交流以及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第5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一、明确探究实验教学目标

目前学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力往往放在实验的表面现象,被本实验无关紧要的变量所吸引。例如在探究专题1课题1果酒的制作时,学生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用什么样的容器上,而本课题的关键是条件的控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同学们都统一用550ml的矿泉水瓶,不但把注意力进行了调整,而且材料易得,实现了废物利用。

在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切豆腐的形状上,而忽视了豆腐块的含水量和体积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事先买好含水量符合要求的豆腐,统一要求学生把豆腐块切成2cm×2cm×1.5cm的方块;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再阐明为什么要切成这种形状。

因此,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细致。

二、做好探究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探究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所区别,实验材料受到区域性和季节性的限制,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全部探究实验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计划”。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预期结果等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安排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推迟或提前,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容易得到材料。

(2)适时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学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如做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用菜花同样可以较好地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发动学生提供和对材料初步实验。如在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发动学生参与,观察自己家常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衣粉,洗涤效果研究对象作一个比较,粗步验证,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牌子的洗衣粉样品,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科学感性认识,用课本上所学到的生物科学知识来指导实际生活。

(3)精心设计好探究实验教学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建好学生操作和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计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如在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就实验原理、过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本实验中2mol/L的Nacl溶液和0.14mol/L的Nacl溶液各有什么作用?②在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为什么要沿一个方向进行且要轻缓?③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为什么要水浴加热?另外,不能单为完成某个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空挡,以提高教学效果。

(4)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多做几次,使自己对实验操作心中有数。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

三、加强探究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学生把实验过程叫玩,观察实验结果,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则在嬉戏中一无所获,因此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使教师所能集中精力辅导学生完成实验。

四、正确指导是探究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这是探究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1)加强技巧性操作训练。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仅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倒平板时,不能污染到培养皿的侧壁,倒入的量一定要控制好,要注意无菌操作的要领等,学生需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并教育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第6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探究性实验;生物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强化实验,注重总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鉴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实践此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探究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探究学习的轨道。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优化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有效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

教学

1.尝试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实验,有效促进学生自

主探究

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对分组实验的内容进行调整、扩充。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整理分析,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生物教材中演示实验占很大的比重,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将易操作、易成功,没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如此改进实验方式,可以使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因此,教师可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分析实验。

3.拓展课外实验活动,构建探究活动新途径

课外实验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第7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摘要: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新要求,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新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师生平等和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和实践上。所谓师生平等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物理的主体,教师是物理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下面就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两个方面来谈几点建议: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完全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做到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当然,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互有交叉。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首先,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其次。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由此,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与人合作即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实验、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等等都可以探索实施合作学习。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每章节课后的“课题学习”,老师可带领学生去探索、去实践。

综上,在课改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备课时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对物理现象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让全体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切实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程;生物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2-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理念的改变,使我们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对新课程的感知到熟悉的过程中,新老教学观念不断撞击出火花来。

一、生物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根本主观不会去学习生物。而学生有主观选择能力,即便父母或者压力强迫他们去做某一件事情,没有兴趣的支持,学生也做不好。从生理心理学方面来看,众所周知,大脑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它除了影响学生的情绪外,还负责着感觉,感情,开心和兴奋的传递,这里重要的是兴奋。求知欲被满足会产生兴奋,而求知欲也就是兴趣。所以当学生学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时,会开心兴奋。由此可见,如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往往平常学生是不需要刻意培养兴趣的。而有的时候,学生是需要学习一些非学不可的,暂时不想学的,已经学疲惫了的东西。 所以教师要找到一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产生兴趣去学习的方法。

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生物教师要巧用诗词、成语、俗语,提高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 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用“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会打洞”来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在学习植物细胞得失水分的原理时,若只讲:“当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样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和遗忘。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学生熟悉的俗语,再对学生说:水是往“高处”流的。让学生产生了疑惑,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再给学生解释,这里所说的“高”是指浓度的高低,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由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渗透。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又增强了趣味性。设疑要有趣方为巧问,设疑要有度方为善问。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最能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是说,我们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有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增添了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改动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培养科学素质绝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前沿接轨,以便达到新课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根据课标内容,与科技新闻接轨,通过讨论来实现课标要求。比如: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 ,就公布这条特大新闻,教师可以介绍大致内容,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教师在正好讲到真核细胞有染色体的事情与这个内容相关。于是,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会理解,这一科研成果,无疑是医学界,乃至人类的爆炸性新闻。科学是无国界的,我们要为之鼓掌。同学们有可能针对这个科研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了幻想。虽然有的观点也有可能有点幼稚,但是,大家已经对生物科学前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并且深入理解了当前所学知识。

许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讲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大家理解了的长途跋涉和胚胎发育的辛苦,从而唤起珍惜生命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讲到细胞的化学成分时,发现学生缺钙症状抽筋现象比较普遍,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如何补?在课堂讨论时同学们会懂得经常喝骨头汤才是最好的办法。类似这样的实例很多,生物学知识起到了指导作用。

新课标教材中有不少生产流程的实例,好些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和实验建议。根据课标内容适当编排教材顺序,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与相关学科联系 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

比如:当我讲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会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然后提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中都有水,可以约掉吗?为什么?”学生会说,“不能。因为第二步需要水,第三步才产生水。”这时候,我就调侃地说:“是的,这个水不能约掉,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哦”。这样,大家在笑声中强化了重点知识。

第9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

比如,我在高考前一百天的时候,进行了一次模拟测试,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启动子、终止子与起始密码、终止密码”“限制酶、DNA连接酶、顶体酶的作用”等概念和知识,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

2.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反映许多题目看不懂,这是因为现在的考试原创题多,且背景新颖、信息量大。如果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解题往往无从下手。

3.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薄弱

如涉及“植物有丝分裂观察”及“DNA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的题目难度都不大,但学生的答题结果往往低于预期。

4.解题不规范,表达不准确

对于主观题的解答,学生往往口头语运用较多,答题抓不住中心,虽答得不少,但得分不多。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及时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复习教学。

一、突出重点,注意知识间的沟通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和《测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和《测试说明》,把握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各个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展和课程改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生物学科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哪些是新增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是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进行多次反复训练的,要让学生训练到心中有数的程度,切不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而对于新增知识,如选修一中的《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三中的《现代生物技术专题》,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在高考中涉及的可能性要相对大得多。

二、构建模型,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科学的学科复习方法就是要建立学科体系,生物学科的复习也是如此。建模是生物学科有效复习的必要过程,如可以建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模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数学模型等。通过建立模型,让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做到整体把握,克服知识零散的弊端,达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高考得高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加强实验复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实验的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且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不仅考查实验设计,还考查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实验题的考查尤为重要。只有平时的训练多了,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有平时的训练多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感悟出来的。而且,生物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并引导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掌握生物学基本思想,提高科学素养

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非常明显地突出生物学科的基本思想,如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物质与能量的统一性及基因、DNA、染色体的平行性等。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能灵活运用的“活”的知识,而“活”的知识的最高要求就是学科思想。学生只有掌握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思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学科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答题规范训练,提高得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