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第1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改造

1、引言

配电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重发电、轻供电"不科学的观念使得配电网建设改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根本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而进行盲目地发展建设,私拉乱接形成了零乱的网络。设备技术性能落后,线路老化,事故频发,供电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低,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线路配网的负荷也日趋加重,加之我国原先城市规划线路不合理等问题,现代城市的配网规划和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仅关乎城市的正常建设需要,也是人们高品质生活的保证,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电力专业知识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将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地理特征等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科学的城市配网的规划和设计,让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同时电力供应是社会公用事业,服务于社会,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因此,建设与改造发展城市配电网是开拓城市电力市场,发展城市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用电需求的必由之路。

2、中小城市配电网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城市电网大多是50~ 60年代由地方小发电厂发展起来的,到60~ 70年代升压联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加大对"两网"改造的力度,逐步对落后陈旧的城市供电线路进行整顿改造并新建了一些线路和变、配电站,使得我国的城市配网有所改观,但基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配网规划问题越来越多,加之我国的城市配网基底不深 ,整体城市配网问题还处于比较底下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城市配网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2.1 配电设备陈旧

配电网设备包括了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设备,由许多的零件设备组成。然而,当前许多配电设备过于陈旧,配电网结构薄弱, 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 配电容量不足, 配电设施超负荷运行、绝缘质量低, 故障频发,不但消耗了电力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导致供电可靠性低。

2.2 设备布局不合理

设备布局不合理也是配电网普遍存在的问题。电网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包括了原来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地区用电负荷因发展而造成的不同、新用户的接入造成的电网结构变化等。当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配网的电源布点分布,严重的影响了现代配网改造中的计划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安排,并对后期的城市配网的供电质量等方面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主变负载不均衡等问题,一方面造成了生活质量的下降,一方面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 线路故障率高,供电可靠性差

由于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国土地貌复杂,城市建设都是因地制宜,地理环境对城市配网的规划和设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我国很多城市的输电线路多数选择了高架线的方式,其本身就存在着故障率高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环境恶化严重,常出现天气突变,自然就增加了高架线的毁损率。高架线的毁损使得供电保证性下降,同时在修理时的难度、修理的安全性都无法估计。

2.4 配电线路负荷不均衡

城市配电网最显著的问题莫过于配电网线路(尤指10kV线路)的运载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地区发展缓慢,人口流动较大,造成该地段线路常年处于空载状态;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地区,由于发展迅速,原有的配电网络的电源点和容量不能满足城市用电的需求,对中小城市来说, 配电线路常年处于满载乃至是超载的状态,特别是110KV电网的变电设备裕度小,布点少,,容易发生故障,损耗程度较大,对设备造成损伤。

2.5 配电网管理不规范

由于配电网的改造与建设不规范, 配电设备的固定资产也非常混乱,形成无人维护管理的公用配电线路,这些公用配电线路联成的配电网当然是一个非常薄弱、不可靠的电网,可想而知供电质量也是非常低的。

3 配电网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的思路及措施

对城市配电网进行建设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质量,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的目标。城市配网的建设,以前遵循的是电网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对电力设施的建设,此原则基本是适用的,就现阶段发展来看,对于城市配网规划和设计,原来的原则理念要有所转变和改善,以便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做好配电网的规划与改造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 精心做好全面规划

规划设计城市配电电网,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测量方法尽可能地收集数据,完善信息基础,从而建立符合当下城市要求和适应城市不断发展要求的配电网系统。对电力的预测要结合这个地区的城市规划进行的,并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行政级别进行合理性预测,科学地做好城市配电网全面规划设计。中小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是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再结合本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目标,以及规划设计与改造的技术原则。比如在实施升级改造规划前,更要对片区的配电设备和用电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规划改造方案。对规划片区实行负荷预测,利用多种方法组合使用,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数据准确度。同时,也可以应用GIS建立时空地理模型,从时间、空间和测算主体方面综合考虑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规划不但要符合实际,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3.2 合理规划与建设配电网站点与结构

站点规划主要包括划分供电范围、选择线路、确定导线截面、划定开关站规模和配电变压器的选址等。配电网的站点规划需要和当地的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计划、城市发展规划互相配合,并更多地应用地下电缆、开关站和箱式变压器等,节省占地空间和投资成本。对于电网结构来说,合理的电网结构需要合理的电网规划,根据《安全稳定导则》,电力结构规划需要适应负荷的要求,配置足够的符合要求的电源设备,并保证电网结构能够与电源和负荷水平相适应,保证电力的传输稳定和安全,并做好足够的意外事故应急措施。通过合理安排配电网结构,可以让配电网既能最优化运行,也能有效降低电网损耗,为用电负荷输送最优质的电能。

3.3 加大力度改造配电网设备

中小城市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结合配电网改造按规划要求进行更新换代,诸110KV(35KV) 变电所改造成无人值班变电所,开闭所、配电所按照无人值班进行建设改造,配电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低压架空导线逐步按绝缘化改造。对城市繁华街道内改造或新建商业街、住宅小区可采用高低压电缆供电。

3.4 选用合适的电压等级

分层分区合理组成配电网。简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压等级,不但能减少了变电层次和电能损耗,也有利于配电网的合理布局和可靠运行,还能提高了城市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中小城市配电网目前宜采用110kV、10kV、0.4kV三级电压,而郊区城镇目前宜采用35kV、10kV、0.4kV三级电压。按照三级电压,建立分层分区的城市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3.5加强高压配电网网架建设

高压配电网是城市配电网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级电网搞不好, 其他电网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高压配电网能接受电源点所供出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供应全部负荷。高压配电网的结构改造应满足下列安全准则:向市区供电的高压配电网应能保证任何一条110KV( 35KV) 线路或一台主变计划检修停运时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不过负荷,不限电; 事故停运能自动或通过操作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不限电并不发生超过设备允许的过负荷。为此, 高压配电网的配置方式要求35~ 110KV变电站有两回电源进线、2台主变压器。在一个城市按照分层分区供电的原则,将几个110KV(35KV) 变电站的电源进线联接成单( 双)环网( 开环运行)。在配电网改造时, 按照规划要求逐步实施, 建成高压配电网网架

3.6 重点改造中低压配电网。

现代化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中低压配电网是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中低压配电网包括10kV线路、配电所、开闭所和0.4kV低压线路。中低压配电线路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过去由于缺少全面规划,不少城市的中低压配电网都很陈旧落后,供电区域交叉重叠,接线方式复杂,改造任务繁重。 中低压配电网结构改造应满足下列安全准则:向市区供电的中压配电网应能保证任何一条10 kV线路的出口断路器因计划停运时,系统能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事故停运时,系统隔离故障后能保证向用户继续供电,且不限电并不发生超过设备允许的过负荷。因此,市区中低压配电网应根据配电网建设中长期规划,分期实施建设改造,不断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3.7完善配电网自动化,确保配电保障

配电网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工作效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改善服务质量,使供用双方均得到效益。首先做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 按照规划设计分期实施。在配电网改造及配电网自动化应立足于以下几方面:以保证供电可靠性为前提,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时效性, 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无论电力能源紧缺,还是电力富裕,从用户用电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做好用电服务工作,避免其它事故造成的供电影响,体现用户是电力经营的需要。降低电网损耗,电能损耗是运行不可避免的,但损耗解决于电网结构和输送电负荷的条件,增大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的电阻率,采用新的输送电金具,以减少线路电能损失。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多项功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先试点,摸索经验,取得一定的效果,再行推广。

3.8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提高配电管理人员水平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是安全运行管理的保证。鉴于城乡配网改造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而现有配电管理人员对这些不够熟悉,所以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以期达到:1)熟悉新系统的结线和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2)了解新设备如重合器、负荷开关、环网开关、箱式变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操作。3)了解配电网自动化系统、SG186等系统功能及使用方法。4)进一步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新配电网络的调度管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4、结语

配电网作为将电能最终配送给用户的终端电网,其供电能力直接关系着每个用户的用电安全,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用户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各城市供电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降损节能、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配电网络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只有进行合理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才能提高城市的电网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配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电力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毛传洲,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2001,(7)

[2]雷淮玉. 浅析城市配网规划建设及发展[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2)

[3]叶世勋,刘煌辉.配电自动化规划要先行[J].电网技术,2000,(4)

[4]郭又华,朱雨.城市电网规划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5,(8)

第2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配电网是是保障电力“配得下、用得上”的关键环节,配电网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供电可靠性提高及经济运行效率。为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和指导配电网规划建设,公司开展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工作,结合典型区域特点,进一步深化研究D类地区配电网供电模式、建设标准在典型供电区的适用性和匹配性,提升公司配电网规划水平,加快公司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

关键词 ]配电网;供电模式;研究

一、适用条件和主要技术指标

适用于D类供电区(城镇或农村),供电区域负荷密度大于等于0.1、小于1兆瓦/平方公里,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5小时(供电可靠率≥99.828%),综合电压合格率≥99.30%。

二、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分析

1.110千伏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

(1)电网结构:由1座220千伏变电站作为电源,接入1座110千伏变电站,初期根据负荷情况按单辐射接线;随着负荷发展及可靠性要求的提高,远期目标电网结构逐步形成双辐射结构。

(2)运行方式:正常方式下,两回电源线带1座110千伏站,两条线路并列运行,110千伏母联开关为闭合状态。若其中一条供电线路故障,则由另一条线路转带全站负荷;若其中一台主变检修或发生故障停运,则由另一台主变转带部分负荷。

2.35千伏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

(1)电网结构:由1座110千伏变电站作为电源,接入4座35千伏变电站,初期根据负荷情况按单辐射接线;随着负荷发展及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电网结构逐步形成单环网结构。

(2)运行方式:正常方式下,每回电源线各带1座35千伏站,35千伏变电站之间通过联络线连接,联络线为充电运行状态。若该站电源线路故障,则可通过联络线路为该站提供电源;若其中一台主变检修或发生故障停运,则由另一台主变转带部分负荷。

3.10千伏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

(1)电网结构:10千伏线路为架空绝缘线,分别由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配出,电网结构以单辐射为主,部分为多分段适度联络,线路分段数不超过5段。

(2)运行方式:正常方式下,分段开关闭合,联络开关断开。

4.380伏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

(1)电网结构:380伏线路总体呈树枝放射式结构。

(2)运行方式:正常方式下,380伏线路单回路运行。

三、主要设备参数

1.11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型式主要为户外站,站内主变为2台,容量选50兆伏安,110千伏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分段接线;35千伏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出线2~3回;10千伏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出线8回。

2.35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建设型式主要为户外站,站内配2台主变,容量选10兆伏安,35千伏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分段接线,10千伏侧电气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出线4~5回。35千伏变电站一般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荷时达到0.95及以上,低压电容器按主变容量的10%-30%考虑。

3.110千伏线路:结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110千伏线路选择架空线路,导线截面可选400或2×240平方毫米。

4.35千伏线路:结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35千伏线路选择架空线路,导线截面可选185或240平方毫米。

5.10千伏线路:结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对于乡镇和农业区,10千伏线路选择架空绝缘线,主干线路截面为150平方毫米,分支线路截面为120平方毫米。

6.10千伏配电设施:单台配变容量可选100~630千伏安,配电设施建设型式有配电室和柱上变2种,三相柱上变容量序列为100、200或315千伏安,单相柱上变容量为50千伏安及以下。

7.开关设施:110千伏变电站内110千伏、35千伏及10千伏开关均为断路器;35千伏变电站内35千伏及10千伏开关均为断路器;10千伏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宜选断路器,其它开关均为负荷开关。

8.380伏线路:380伏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辐射式结构。380伏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主干线路选择架空绝缘线路不宜小于95平方毫米,分支线路选择架空绝缘线路不宜小于50平方毫米。

四、配电自动化配置

1.配电自动化配置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就地型重合器式或故障指示器。

2.馈线终端配置:柱上开关宜配置具备“一遥”功能的配电终端设备,如故障指示器。

3.站所终端配置:根据配电自动化的后期规划目标,结合一次设备配置,站所终端采用DTU,配置“一遥”功能,用户自建开关站、配电室的10千伏开关设备应满足“两遥”要求,并考虑为安装配电终端等预留空间及位置。

4.配变终端配置:公用配变应配备电采终端,需要解决遥信、遥测信息的传输,选择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五、典型用户接入

1.接入电压等级

用户的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当地电网条件、最大用电负荷、用户报装容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一般可参照表1确定。

2.接入方式选择

典型用户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双回路供电、单回路供电。

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稍高的二级用户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建设独立的配电室或柱上变,安装1-2台配变,10千伏电源进线来自110千伏站10千伏母线、35千伏站10千伏母线或10千伏主干线路;对于农田灌溉用户可采用单回路供电,安装柱上变,10千伏电源进线来自主干线路;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采用单回路供电,安装柱上变,10千伏电源线来10千伏主干线路或分支线路。

六、结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农村电网供电模式的运用工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电网规划;10千伏;建设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11

1 研究思路

11 电网发展战略对配电网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首先,近年来湖北省配电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发展总体仍然滞后,存在电网结构问题突出、供电能力有待提升、低电压现象突出等问题。其次,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与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也要求加快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

针对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国网公司提出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标准化、差异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提升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12 配电网管理模式变革是电网发展的必然之路

原配电网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垄断经济条件下发展而形成的,侧重于纵向协调一致,管理较为粗放。如湖北省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由省公司统一负责,存在管理多头化、部门间界面不清、职责不明、地市公司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建设一流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配电网的科学发展。

具体来讲,原10千伏配电网规划、建设分为四大块,分别由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各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工程规划、建设,在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主体多、管理目标分散、城农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对业务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整体评估。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等,对配电网方面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过度分散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机制,不利于配电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33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创新变革创造了条件

“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内容是突出以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建立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的“大规划”体系,实现各级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电网规划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各专业职责分工,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建立配电网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2 问题分析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现代化配电网建设,湖北公司适时调整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理顺管理界面,加强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按照发展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做好专业指导的原则,城市和农村配电网规划的职能统一调整到发展策划部,充分发挥电网规划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调动运维检修部、农电工作部和营销部等专业部门的力量,保证电网规划的统一性,各专业部门从具体项目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加强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原则把控、项目建设的专业指导、过程监管以及建设成效的后评估工作。

其次,按照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精神,配电网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由省公司下放至各地市供电公司,对各自所在地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成效负全部责任,在国网公司给定投资规模下,自主安排辖区内的配电网建设项目,改变了由省公司相关部门审定具体项目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地市公司工作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专业部门的监管工作,保证安排的项目符合建设原则及切合实际。

3 研究方案

31 重塑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管理

(1)扩大地市公司权限,提高管理效能。制定出台《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坚持权责对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公司把握总体原则,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能;地市公司是配电网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要求履行相应职能,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负总责;各级经研院(所)负责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县公司承担属地化管理责任。真正建立起责权清晰对等、便于操作、精简高效的配电网管理体制。

(2)统筹规划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实现专业化管理,坚持电网统一规划,实行省、地、县配电网“三级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发展策划部统筹负责、经研院(所)负责编制、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配电网统一规划的组织模式,统筹规划公共资源和用户资源,科学制定远景目标网架,实现由统一规划引领配电网发展。其次,运维检修部负责指导、监督地市公司城市配电网项目建设。

32 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

(1)制定规划标准,提升规划的指导性、规范性。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指导,制定《湖北省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技术实施细则》,统一湖北省配电网发展目标、思路和原则,实现规划思路及工作要求的“标准化”;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特性,实施“差异化”供电分区建设标准;各分区内部电网实施“精益化”规划,提高配电网建设效益。落实《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确定配电网规划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深度,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2)规范项目科研工作,增强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并继承输电网工程可研深度规定,结合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特点,重点考虑实操性,完成《湖北省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修编《380伏~500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湖北省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改造指南》,《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引入方案比选、量化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理念等,加强项目可研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前期可研工作的承上启下作用,保证规划、可研、计划的有序衔接。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模块化水平。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全面应用《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实现配电网工程如配电站室、架空线路(含接户线)、电缆线路等组合式模块化设计。

优化简化设备选型,落实《配电网技术改造选型和配置原则》,在参考国网公司编制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简化设备类型和设备种类,提出我省配网设备选型指导意见和标准化配置方案,推行标准化、少(免)维护、长寿命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应用《配电网工程通用造价(试行)》,统一造价控制尺度、工程造价模板和概算信息价,有效指导各单位工程造价。

3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保障配电网规划建设水平

(1)加强技术标准的宣贯,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应用。

(2)引入辅助计算分析工具,提高配电网规划研究能力。引进国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使规划人员拥有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辅助计算分析工具,解决了配电网规划工作中辅助计算工具不统一或无分析计算工具等问题,增强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34 加强配电网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保证项目实施落地

以县为单位编制《配电网现状白皮书》,争取地方政府对配电网建设的支持。推动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推进10千伏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认真做好配网发展与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将配电网规划中的开闭所、架空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区域或地块控制性规划。

35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1)强化配电网投资原则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配电网建设投资管理,明确配电网投资和项目安排原则,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研究制定了《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明确电网基建项目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分开,实行配电网项目实行单独管理。省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对项目符合规划情况、可研设计深度、投资计划变更情况开展评估和抽查。

(2)加强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对10千伏配电网可研、建设工作实行全过程管控,研究制定了《配电网建设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办法》,跟踪、检验项目各环节进展,把控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3)强化项目后评价体系,科学引导投资方向。确定配电网评价内容和方法,从发展、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一套量化评价指标,科学诊断配电网发展水平和薄弱环节,完善配电网投资决策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信息反馈机制。

4 结 论

湖北省电力公司在10千伏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配电网管理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既是适应公司发展战略新要求,又是公司发展必然之路,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第4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城镇中低压电网;供电模型;低压配电网通信;配电自动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对中低压电网网架结构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接线模式方面,而接线模式仅仅体现了本级线路间的联络关系,无法体现电网中不同地形地貌和不同负荷密度条件下的变电站供电结构。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不再只考虑应用接线模式指导远景目标网架的建设,而是采用标准化的供电模型来构筑高水平的中低压配电网[1]。

陕西各地区地形地貌及负荷分布差异很大,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与负荷分布特征构建适合陕西各地区特点的供电模型以指导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和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7]。

中低压配电网供电模型是指城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以高压变电站为源、中低压馈线为网的供电网络单元;中低压配电网供电构架是指作为中压配电网电源的高压变电站的互联结构。根据地形特点和负荷密度的不同,供电构架可分为点状供电架构、链式供电架构和块状供电架构[2]。

中低压配电网的接线由一系列中压馈线单元连接着配电变压器,低压馈线连接着用户构成,是由点、线、面组成的有机整体,供电模型可以直观反映变电站、中低压馈线、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连接方式,对配电网供电方式的理论分析与实际构建等工作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城镇供电中断,不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城镇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镇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高既是电力用户的需要,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3]。

二、目前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发输电系统,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表现在网络混乱、装备陈旧、自动化水平低、维护工作量大、供电可靠性低等方面。实际上中低压配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影响最大,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用户停电缘于中低压配电系统故障。国内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靠性评估算法方面,也研究了电力系统可靠性,但涉及建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典型模型研究较少[4]。

三、完成建立西部中低压典型配电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如何确立西部城镇中低压电网的供电模型和标准?如何提高中低压网络的供电能力,减少用户的停电几率?

2、如何搞好负荷预测工作?如何满足和确保城镇中低压电网的供电质量?

3、如何设计配电通信网络?

4、如何提高设备的故障判断能力,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通过分析国外中低压配网的典型供电模型,结合陕西电网实际,制定符合陕西电网发展要求的供电模型。

电源点规划方面:

供电网络结构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主体,而变电站的选址则直接影响网架结构的优劣,对中低压配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电能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逐渐密集,用电负荷密度不断提高,而留给电力设施建设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尤其是变电站的选址和线路的走廊。所以中低压配电网的发展必须与市政规划部门保持同步,做好前期负荷预测,满足N-1的可靠性准则要求,主要采用环式接线方式,预留足够的电力线路走廊、合理的电源位置和用地空间,为将来的电力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中压方面:

一般地区中压35kV配电网宜采用双电源或环网接线方式。10kV主干线宜采用环网建设,开环或闭环运行方式。每条线路的载荷值控制中50%以下,便于线路故障时负荷转移[11]。

例如分析巴黎、新加坡特色鲜明的配电网结构 ,总结国外发达城镇中低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及特点,提出由典型供电模型组成简单、统一 、合理的中压配网设计理念,本文根据陕南、陕北和关中的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城镇发展模式和不同用电负荷结构进行归类,制定符合陕西实际的中压电网典型供电模型,模型包括对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配套自动化的建设、继电保护的配置、导线的选型等,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城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推广中压典型供电模型。

巴黎模型图:

巴黎城市电网具有鲜明的环状结构,由外环、中环和内环,三环又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分区,各个变电站就处于分区之间,每个环内的变电站向两侧的分区供电,当负荷增加时"可在分区之间增加一变电站,将分区再一分为二,显示了良好的可扩展性[10]。

新加坡模型图:

新加坡在城市各分区内,变电站每两回馈线构成环网,形成花瓣结构,称之为“梅花状供电模型”。不同电源变电站的每两个环网中间又相互连接,组成花瓣式相切的形状,其网络接线实际上是由变电站间单联络和变电站内单联络组合而成。站间联络部分开环运行,站内联络部分闭环运行,而两个环网之间的联络处为最重要的负荷所在,由一个变电站的一段母线引出的一条出线环接多个配电站后,再回到本站的另一条母线,由此构成一个花瓣多条出线,通过花瓣间相切的方式,满足故障时的负荷转供,显示了良好的可扩展性[9]。

预想县城/开发区/特镇供电模型图:

预想县城/开发区/特镇供电模型扩展图:

预想县城/开发区/特镇供电模型在城镇各分区内,相邻变电站之间通过开闭所将每条馈线构成环网,形成十字结构,称之为“十字状供电模型”。不同电源变电站通过十字中心变电站或开闭所相互连接,其网络接线实际上是由变电站间全联络和变电站内全联络组合而成。站间和站内联络通过开闭所均采用开环运行,而十字中心变电站/开闭所位于负荷集中地。由一个变电站引出的每条出线可以通过开闭所与本站的任意一条出线环接,也可以通过开闭所与对侧变电站的任意一条出线环接,负荷转供能力和可扩展性大大增强[6]。

预想一般乡镇供电模型图

预想一般乡镇供电模型扩展图

预想一般乡镇供电模型参照新加坡 “梅花状供电模型”。由于一般乡镇没有大的用电企业,主要是居民照明和农业生产用电,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低。目前,陕西对经济落后的偏远乡镇都采用单电源辐射状供电。预想一般乡镇供电模型采用变电站内单联络组合而成。站内每两条出线首尾相连,开环运行,每条出线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密度,分别安装相应数量的线路开关,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有选择的切除故障段线路,合上联络开关,保证非故障段线路正常供电。预想一般乡镇供电模型可以满足故障时的负荷转供,缩小停电范围[8]。

低压方面:

0.4KV配网是电力系统最终面向用户的供电网络,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决定了整个低压电网的性能。县城、乡镇0.4KV主干线、支线和0.2KV支线供电半径不超过500米,支线采用放射方式接线[16]。 (10KV有载调容变压器,10KV电力变压器)

变压器建议使用可调容变压器,平时运行容量控制在50%以内,把相邻的0.4KV主干线环接起来,开环运行,当相邻变压器出现故障需要停电检修时,将未出现故障的可调容变压器容量调至足以满足故障变压器所带负荷后,合上线路联络开关,转移故障配变负荷,保证配变检修期间线路不停电,继续向用户供电;当相邻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耐张段过桥拆开,将故障隔离后,合上线路联络开关,继续向非故障段线路供电,从而大大提高了低压供电的可靠性。有载调容变压器同时具备以下优点:1、解决了10kV配电网季节性负荷变化幅度比较大而造成变压器损耗大的问题,适用于农村电网配电台区;2、适用于一些昼夜负荷变化显著的城市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配电台区;3、具有大小两种额定容量且两种额定容量运行方式可以自动转换的功能;4、在不需要停电的状态下,自动完成变压器容量调节过程[12]。

在一些发达国家,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形成了集变电站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电容器调节控制、用户负荷控制和远方抄表等系统于一体的配电网管理系统(DMS)。针对0.4KV配网的特点,通过PAC智能监控系统对低压电网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在出现异常时做出实时决策,如自动断路等。同时,PAC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借助其功能强大的上位机软件对电网运行参数进行远程调节,实现低压“四遥”功能。通信方面采用光纤通信,能够达到对低压电网监控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所收集的用电信息不仅可以使低压电网安全运行得到保障,而且能对低压电网运行状态调整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13]。

低压配电网通信系统构成[19]:

低压配电网通信系统前端监控器构成[20]:

2、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防窃电) 、实时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建立全面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建设系统主站、传输信道、采集设备以及电子式电能表(即智能电表) 。目前陕西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为 4.5%。

远期城镇负荷预测有年递增率法和负荷密度分布法,一般使用负荷密度分布法预测城镇远景负荷及负荷分布情况,公式:L――总负荷; Ii――不同性质用地区块的负荷密度; Si――区块的面积(负荷密度如果是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则为建筑面积;负荷密度如果是占地负荷密度,则为占地面积);T――为同时率(调查日负荷曲线得来,一般取0.7)[18]。

目前对城镇中低压配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长,忽视负荷同时率和线路无功补偿投退时间不合理,不能自动投退,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负荷峰值时靠近电源侧电压正常,线路末端电压很低,负荷谷值时靠近电源侧电压很高,线路末端电压正常或仍然偏低。根据以上情况,建议城镇用户使用智能电表,搜集用户用电习惯、用电规律和用电信息,通过分析整理,制定相应的调峰、调压,调容措施来保证电能质量[15]。

3、配电通信系统以光纤和以太网为主,已有光纤通道应尽量采用,其余采取租用电信专网方式,并充分利用现已建成的网络多业务平台。通信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即分为配电通信主干层、配电通信接入层两层结构,通信节点分为通信主站、通信子站。

主站与子站间的通信结构示意图

4、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二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防护方案必须符合《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综合采用基于PAC的智能远程监控系统,不但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参数,而且可以在必要时发出远程控制命令。该系统可以满足电网监控的实时性、可靠性要求。该系统具有Internet和GPRS两种通信模式,可以在各种地区实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14]。

五、结语

中低压配电网作为直接面对大多数电力客户的载体,其模型化、标准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的关注。大中城市的配电网供电模型,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城镇配电网供电模型的研究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外电力公司从高、中、低压网架建设研究的重心逐步向中、低压配网偏移,研究制定统一的中低压供电模型,如中压配电网方面,巴黎市采用的是“手拉手”开闭所供电模型,新加坡采用的是“梅花”供电模型。低压配电网方面,标准化、模型化设计也可大大减少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量,方便配电网扩展,利于实现自动化。基于我国城镇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水平有待完善的现状,网架优化和资金的投入产出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论证中、低压配电网供电模型的合理性,实现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必要进行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配电网供电模型的研究,希望为电网的规划设计者和运行人员提供一些科学有益的参考。

六、参考文献

[1]陈章潮,程浩忠,《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等.《配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姜宁,王之伟,倪炜,等.《借鉴国际先进规划理念建设南京坚强城市电网》【J】.供用电.2007.24(5);1-4;

[5]张功林,林韩,张榕林,等《.配网若干问题探讨》【J】.电力与电工,2009,29(4):8-9;

[6]葛少云,张国良,申刚,等.《中压配电网各种接线模式的最优分段》【J】.电网技术,2006,30(4):87-91;

[7]

[8]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硬功案例编委会.《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9]吴涵1,2,林韩3,温步瀛2,陈彬4,张功林4,《巴黎、新加坡中低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启示》【J】.电力与电工,2010,30(2);

[10]宋云亭 张东霞 吴俊玲 彭冬 梁才浩 邱野 陈志刚 吴琼 曹静《国内外城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比分析》;

[11]于建成,郝志刚,隋静,城镇小区10KV中压配电网规划《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2000)》;

[12]《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电计[1997]730号);

[13]《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DL/T635-1997)》;

[14]原国家电力公司《农网自动化及通讯建设技术指导意见(试行)》;陕西省农电管理局

[15]《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陕农电计发[1999]76号);

[1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17]《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农[2003]35号);

[18]《“十三五”米脂县电网发展规划》;米脂县供电分公司;

[19]《0.4kV供电网智能监控系统研究》杨红波 周春来 牟春明 李红梅.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年11期;

第5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建设,配电网,改造规划

1城网改造规划的内容

城市配电网主要是针配电网加上为其提供电源的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简称为城网,配电网包括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在配电网规划中主要是指原有配电网的改造与扩建后兴建新的配电网两个方面。具体的内容有规划年限的确定、规划编制、经济分析以及规划实施安排。配电网规划的内容还包括为达到规划目标而提出的对电源建设的要求,调度通信及自动化方面的措施等。

2编制城网规划理应注意的问题

2.1编制城网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市建设

城网不但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电力系统所服务的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为此城网建设要与城市建设紧密配合,同步实施,还要与环境协调,与景观和谐。城网的规划设计,理应符合《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确保城网与城市建设的协调一致。为达到这一要求,第一是要搞好负荷预测,使我们的电网满足社会(电力市场)的未来需求。第二是规划的电网布局要符合市政规划,要把电力规划纳入整个市政规划。

2.2城网规划的编制还要符合城市配电的特点

城市配电的特点是:

(1)负荷相对集中,负荷密度较高。城市用电负荷的构成主要是工业、交通、运输、市政、生活用电。在城区城网规划中,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蓝图,针对各种负荷的要求,作了分别对待。

(2)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较高。

(3)配电网的设计标准较高,在安全与经济合理平衡下,要求供电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在进行城网规划的编制中,最少要同时出台了一份城网管理制度,要求凡配变单台或多台容量超过400 kVA,必须采用高压开关柜(或环网柜),保护采用定时限保护,直流监控。

(4)配电网接线较复杂,要保证调度上的灵活性,运行上的供电连续性及经济性。

(5)配电网的自动化较为完善,对电网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城市配网发展和应用技术,逐步引进配电网计算机辅助管理是管理上的发展方向。

(6)对配电设施要求较高。城市配电网的线路和变电所等设施须满足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安全可靠、维护量小及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特别在城市中心区使用电力电缆线路。

2.3总体规划中各阶段的关系处理

配电网规划年限与城乡地区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一般有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20年)3个阶段。高压配电网与中压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大,负荷中包括各小区低压负荷的总和,虽然低压负荷的实际数值可能与预测的数值不同,有增有减,但总的变化不会太大,不会影响远期规划的有效性。且因高、中压配电网的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前期工作要早做,所以应制定远 期、中期和近期规划。低压配电网受当地负荷变化的直接影响,使其远期规划的有效性降低,且低压配电网的工程较简单,可在短期内建成,因此制定近期规划即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高、中压配电网中最近2年的工程项目实际已在施工,因此近期规划一般指从第3年开始的近5年中每年的规划。对低压配电网则是从现在开始的近5年中每年的规划。规划制定的顺序是从远期规划开始,然后依次为中期规划、近期规划。中、近期规划中的项目可从远期规划中已确定的项目中摘录出来,这样可使最终建设的配电网不会与所规划的配电网偏离太大。因受城市规划的变动、负荷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需作经常性的修正,使最终建设的配电网与原制定的远期规划有一定的变动。配电网的规划,是以远期规划指导中期、近期规划,根据市场的变化修订和调整远期规划。

2.4精打细算,合理利用城改资金

城市配电网的发展和改造的总体计划。其目的在于以合理的投资增加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和改善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因此,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成为城网规划中需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中搞好经济分析,需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力专业技术又了解经济管理的人才。

在城网规划中,为达到某一预期供电目标,可制订多个供电方案。对参与比较的各个方案都要进行经济分析,以便选取最佳方案。方案中的一切费用和效益都应考虑时间因素,将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现值,使具有可比性。通常参与比较的各方案的条件一般相同,可采用年费用最小法,选取年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小方案。还可采用优化供电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方案比较,以取得供电部门和全社会的最大综合经济效益为选取最佳方案的标准。

2.5学习采用先进手段,进行城网规划

目前有些国家的大城市供电部门已采用计算机辅助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大量的精确计算,并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其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负荷分块预测,变电所、配电所定位和数量确定,线路路径、网络分析计算,可靠性分析,经济分析评价等方面。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的成功应用必须以强大的配电网信息数据库(包括图形系统)为基础。

3展望

从3方面论述城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3.1电压等级简化,电网结构布局合理

简化电压等级,有利于配电网的管理和经济运行。对于城区来说,将110 kV电压引入市区,逐步淘减35 kV变电站,采用110 kV/10 kV/380 V/220V等级电压,将是配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电网结构布局趋于完善合理。电网容量完全能满足现阶段的供电要求,同时又有适应发展的裕度。线路无交错供电、迂回供电、超长供电等现象。通过采取在负荷点用开闭所集中配电等手段,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供电要求,又能灵活方便地进行调度、检修。由于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不再有用户专线及用户专设双电源。

3.2减少柱上电气设备,美化城市空间

采用地下隧道敷设电缆线路,户外采用箱式配电所,将会给居住的城市一个宽敞、美丽的空间。这将有待根据经济情况逐步进行,同时还应发展故障寻址技术。

3.3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设备的技术进步是输配电技术进步的重要关键。新型配电设备的开发,除适应配电网的技术要求外,在经济上必须合理。为节省运行费用,维修少或不须维修的设备如SF6绝缘的全封闭装置和真空断路器等必将在城市配电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第6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以一个中等县级城市为对象,对县级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做以探讨。供各位读者和同行参考。

关键词 县级;配电自动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 TM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143-01

1 方案概况

假设对象为中部中等县级城市,有人口25万,110 kV变电站3座,35 kV变电站9座。售电量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用电负荷主要为工业用电、商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约占总用电量的30%左右。年最大负荷

76.6 MW,平均线损10.72%。

总体包括:12条馈电线路自动化,40台柱上开关及FTU,120台配电变压器TTU,5个环网柜DTU、20台电缆分支箱故障监视及上传,配调主站系统的建设。采用光纤通信方式。

2 自动化系统方案

总体目标:城区供电可靠性达到99%,用户电压合格率达到98%的指标要求。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水平。开闭所进出线开关实现综合自动化,可自动判断故障,自动隔离。为无功提供准确数据,降低线损,提高效益。充分利用现有配电网络资源,多供电,多售电。

馈线的分段互联原则:馈线的分段应根据目前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负荷统计资料,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负荷重要性及转带负荷能力,按负荷均等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地理街区、负荷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并兼顾投资收益因素,对馈线进行分段。馈线的联络至少要实现手拉手供电,联络的两段馈线最好是不同变电站的出线,没有条件的,应该是不同母线。理想的方式是将城区配电网互联联为网格状,互代能力强,供电可靠性高,真正满足N-1准则。

10 kV网架的改造的要求:10 kV网架的改造要满足《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的规定,设备的选型同时要满足配电自动化的要求。配网自动化建设在县城10 kV网架的改造的同时进行。建议选用JKLYJ-240绝缘导线,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柱上开关选用额定电流为640 A、短路电流为16 kA的真空断路器。环网柜进行更换改造,更换具有电动操作机构的进出线开关,配套安装测量CT、PT(同时兼做电源,500 VA),安装DTU,开通光缆,实现故障检测和三遥,纳入配电自动化系统。

保护配合及远方控制方案:在各10 kV馈线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处分别安装FTU对其进行监控,实现故障检测和三遥。FTU和开关配合组成不同的故障隔离保护配合方案。保护配合方案的原则是变电站10 kV出线开关的保护整定(定值和时间)不变,主变的保护整定(定值和时间)不变。故障隔离为跳开故障区段两侧开关,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域有可能的营救措施时,经判断选择一种安全的最优可行方案,合上相应的联络开关恢复这部分健全区域供电。

故障区域判断、隔离的模型:在故障发生时,各FTU、DTU记录下故障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传至配电主站,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后确定故障区段和最佳供电恢复方案,最终以遥控方式隔离故障区段、恢复健全区段供电。以安全和负荷均衡分布为原则,建立了故障隔离后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域的优化恢复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配电网络故障处理应用软件,故障判断结果、影响区域内的用户信息等自动显示。对于在处理一处故障过程中,同一条馈线上又发生另一处故障的情形,系统能自动判断出当前状态的故障区域,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将故障处理进行到底。针对配电网采用的开关设备,对以上几种故障处理方法采取各种组织策略,当然,这些组织策略都是可组态的,今后也可由用户自己设置。

馈线自动化要求及接口:柱上开关采用户外智能高压断路器型开关,采用真空灭弧室灭弧、外绝缘结构,引出线采用密封电缆头结构,外带连接绝缘母线,要求体积小、免维护、安装方便。FTU与开关的接口主要技术指标:PT及电源:AC 220 V,500 W,两端取电,精度,测量CT:A、B、C相,5A,0.5级;保护CT:A、C相,5A,2.0级;控制回路:AC 220 V;无源开关辅助接点。开关和FTU接口,要求开关装设2个PT用以提供FTU工作电源和测量电压,2个保护CT、3个测量CT,并提供一个开关位置信息和一个储能信息,配合FTU构成智能系统,以实现三遥及监测功能。PT额定容量为500 W,操作箱上应有CT开路保护转换开关,以方便安装维护。

3 配电自动化通信

通信系统的设计应坚持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可靠,一次到位。主站和配电子站的通信采用网络通信方式,配电子站网络接口,直接接入主站网络交换机。配电子站通信采用TCP/IP协议,IEC 870-5-104通信规约。FTU、DTU、TTU和配电子站的通信采用自愈式光纤环网,配四芯单模光缆,沿10 kV电力线同杆架设。每台终端配置一台自愈型光Modem。需要集结其他FTU、TTU的节点,配为多光方向光Modem。配电子站配置四台自愈型光Modem,可以组成2个环网。当光纤环网的任一段出现断点时,信息依然可以传至配电子站。每个终端通信节点根据需要配置2-4个RS-485/232电端口。其中一个通信口用于连接FTU/DTU/TTU,至少一个预留作为备用接口。

配电主站与MIS联网采用网络物理隔离器一台,主站通过网络物理隔离器与WEB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Web服务器与MIS交换机进行连接。TCP/IP网络协议,速率10 M/100 M,网络接口:RJ45。

4 系统总体结构和技术指标

4.1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1)县级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在一个系统平台上集成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集中控制、县城配网自动化、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变电站电量采集计量系统以及高级应用、Intenet Web信息等功能的新一代县调系统。

2)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统一的电网拓扑模型、统一的数据采集、统一的数据处理、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人机界面,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数据共享,避免了分散建设中设备配置重复浪费,降低了系统建设费用。

3)配电自动化系统要采用合适的网络拓扑模型,潮流计算要解决量测点不足的问题,要能对复杂的网格状配电网络的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的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可以协助调度员安全经济的调度电网,真正满足N-1准则。

4.2 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集结的策略

分为主站层、子站/厂站层、终端单元层三个层次。配电网主站服务器、前置机、维护工作站和配电子站放置在县调机房。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S].2003.

[2]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S].

[3]10 kV配网自动化发展规划要点[S].

[4]福建省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技术实施细则[S].2003.

第7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电力负荷预测;配电网自动化;改进措施

0 引言

配网的改造及建设投资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可行,进而达到完善现代化电网的总体目标,加大了对配网规划的审核力度,组建了专家审核小组.经过深入实地调杏了解,对配网规划进行了审核,审核发现现有配电网的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强调并重申配电网规划的方法、内容.分析以往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改进意见。

1 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的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人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1.2 设备选型不合理

普遍存住电缆、导线、变压器、电容器、TA、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出线间隔、负荷互带、供电半径等没有按照规划导则、技术标准和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甚至存在将所有的设备重新更换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寿命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1.3 电缆敷设不合理

建设中对电缆的使用应在电力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由于在配网规划中对电缆人地没有具体的规定。同时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不够充分.存在一些新建城市在市政建设中片面追求城市的美观.不切合实际地提出将电缆全部入地的要求;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既小考虑配电网运行维护、事故抢修的资金投入,又未经电力部门专家的指导.直接将电缆埋入地下等问题,不仅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也给今后城市配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同时给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4 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缺乏负荷顶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计算软件,历史数据又不全,导致负荷预测结果不准确,造成电源点分布、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电气潮流计算、短路电流、无功电压等计算偏差较大;线损率、电压、短路水平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甚笔有螳地区的规划方案没有进行电气计箅.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1.5 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不准确

大部分地区取费标准不统一,缺乏技经原则指导。如:某地区同型号的电缆单位造价分别是180万元/km和100万元/km: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环网柜造价分别是3万元/台和15万元/台;某几个地区的无功补偿装置的价格分别是425元/kvar、200元/kvar:居民的计量改造投资分别是600元/户、200无/户不等,造成规划的投资估算差别较大。

1.6 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搠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箅,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如:某地区配电网规划面积为90km2,3 a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投资达10亿元,只进行了粗略的效益估箅。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效益评估。

1.7 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同时由于配电网自动化涉及的范围广,点多量大,早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形成,只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改造难度大。为此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采取个别线路作为试点成功后逐步推行的原则,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有些地区在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规划方面以介绍系统为主,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模式。

1.8 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由于近几年资金主要投入了主网,对中低压配电网投入较少.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城市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了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2 解决配电网规划问题必须必须注意的几项

电力规划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因此,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必须要坚持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节能可行的原则。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规划工作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

2.1 认真分析配网现状

分析现有配电网的运行状况、电网结构、负荷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现有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考虑,N―l准则的供电可靠性,故障条件下转供负荷的能力;现

有线路的导线截面、所带负倚情况及负载率计算分析:现有电网正常运行电压水平和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现有网络结构的绝缘水平和供电设备是否需要更新和改造;如何减少配电网的故障率等。

2.2 准确预测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件是电网规划的基础和关键。预测的精确度汽接影响电网规划质量。由于影响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求必须采取多种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预测。根据地区历史负荷、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规划等因素,通常采用3种及以上的预测方法.进误行近期负荷颅测和中长期负荷预测.最后采用空间预测法进行校核,差值满足规定要求。

2.3 制定合理的技术原则

根据Q/GDW 1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和结合当地城市建设情况,注重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电网规划技术原则。目前,我国城市城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站点和线路走廊用地获取困难,为解决城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地区供电能力不足,农村低负倚密度地区压降过大等问题,提高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是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我国中压配电网发展趋势.将分阶段、分区域、分设备进行升压改造,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广使用20kv电压等级供电.以解决目前配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电网的节能降耗。

2.4分析电力平衡。制定规划方案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电力平衡的分析,对城区电力平衡按电压等级进行。规划方案应结合主网规划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电力平衡,同时应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同步并适当超前。依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分布情况及电力平衡分析结果制定配电网的规划方案,提出新建变电站的站点位置、线路路径方案,最终确定分期末及各规划水平年的目标网架结构,并给出电网现状及各分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接线图。

2.5 科学计算分析,验证规划方案

利用科学计算软件对规划方案进行潮流计算、N―l校核、短路电流计算、无功容量配置、电压等计算,必要时进行稳定校核,进行多方案技术比较.依据科学的计算方法验证规划方案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2.6 统筹推进配电网自动化改造

配电网综合的改造是实现舀正电网自动化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电网结构和可靠的设备是不可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由于早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较大.要想提高自动化水平,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同时,目前在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需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采取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配网自动化建没水平。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智能配电网将应对更大挑战,更多的分布式能源渗透在配电网系统,更需具有新的灵活的网络拓扑、控制策略及智能电力电子装置。

3 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高度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目前.城巾配网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资金投入,城市配网规划落后于主网架建设,落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化建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今后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中,应将修编审定后的规划作为投资依据,避免投资的盲日性和重复浪费。同时,为了保证农网改造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建议农村电网尽快开展配网规划工作。

3.2 完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

结合审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配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增加电缆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技术原则,增加技经原则和取费标准,指导城市配网规划上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议城市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试点建设20kV的配电网,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3.3加大专业技术指导力度

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基层供电局(农电局)进行配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电网规划中心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通过科学的鼍化管理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规范配电网规划的编制、评审、实施的管理程序。各基层供电局(农电局)应在专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对配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城市配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4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为了提高城市配网规划质量,建议对基层各供电局(农电局)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参加罔内举办的城市配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3.5 深入开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充分认识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意义,结合配电网的现状和特点开展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在未来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过程中。智能配电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应以实现配电网兼容、互动、自愈、优化基本特征功能为导向,在配电网网架基础建设、网络自动化建设、分布电源接入优化与展现、智能运营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8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优化,接线方式, 经济性

【 abstract 】 :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located in the end of the power system, connected directly with the user, the whole power system of power supply to the user and th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must, in the realized and protected by it.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nd basic projects, in which the power grid connection mode choice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t not only involves th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economy and reliability, but also to the entire power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er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various connection mode, so as to power grid,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operation personnel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 key words 】 :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the wiring way, economy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配电网接线方式选择原则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要求对配电网接线方式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要求,配电网接线形式,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能满足供电安全、经济和质量的要求;在故障和设备检修情况下,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尽量保持用户不间断供电,适应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在选择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便于运行及维护检修;优化网架结构、降低线损;保证经济、安全运行;节约设备和材料,投资合理;适应配电自动化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供电靠性和电压质量;灵活地适应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

2、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比较及分析

由于配电网的发展过程受到电源位置、负荷分布的限制和约束,还受到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各式各样,配电网的结构也五花八门,本文为了便于分析,结合我区配电网现状,从架空线路的接线方式、电缆的接线方式、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混合的接线方式3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架空线路的接线方式

2.1.1放射式接线

(1)单回路放射式接线。其结构见图1(图中表示常分杆上负荷开关),线路末端没有其他能够联络的电源。这种结构接线简单、投资较小、维护方便,但这种接线方式很不可靠,任一元件故障便引起供电中断,只适合于农村、乡镇和小城市采用。

(2)双回路放射式接线。其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接线虽是一端供电,但每基电杆上都架有两回线路,每个用户都两路供电,即常说的双“T”接线。任何一回线路事故或检修停电时,都可由另一回路供电。即使两回路不是来自2个中压变电站,而是来自同一中压变电站10kV侧分段母线的不同母线段,也只有在这个中压变电站全停电时,用户才会停电。但运行经验说明,同杆架设的两回架空线路和两回电缆线路不同,线路故障时,往往会影响两回线路同时跳闸;而线路检修时,为了人身安全,又往往要求两回线路同时停电,因此供电可靠性并不很高。因此,最好两回线路不同杆架设,但路径又会遇到困难。

这种结构造价较高,只适合一般城市中的双电源用户。当然,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著名景区、城市中心区也可采用这种结构,但这些地区往往要求电缆线路,不用架空线路。

(3)树枝式接线。树枝式接线也称树干式接线(见图3)。它是由主干线、次干线和分支线构成的放射式接线。当负荷点沿线分布时,可采用这种接线,但分支线不宜太多,常在6~10kV电网中应用。这种接线方式供电可靠性较差,如果靠末端发生故障,影响面少,靠原端发生故障,则影响面大。改进的方法是:利用扩容改造机会增加另一电源,联络开关可常开运行,形成互供,支线之间再设法增加互供,如图4所示(QS1和QS2为互供联络开关),是城网专委会推荐的接线。

2.1.2环网接线

(1)普通环式接线。即在同一中压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内,把不同的两回中压配电线路的末端或中部连接构成环式网络,见图5(图中表示常合杆上负荷开关,表示常分杆上负荷开关;下图同)。当中压变电站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时,两回线路最好分别来自不同母线段,这样只有中压变电站配电全中断时,才会影响用户用电;而当中压变电站只有一母线停电检修时,则不影响用户供电。这种配电网结构、投资比放射式大,但配电线路停电检修可分段进行,停电范围要小。这种接线方式用户每年平均停电小时数比放射式小,适合于大城市边缘,小城市、乡镇也可采用。

(2)“手拉手”环式接线。其结构见图6,它与放射式的不同点在于每个中压变电站的一回干线都和另一中压变电站的一回主线接通,形成一个两端都有电源、环式设计、开式运行的主干线,任何一端都可以供给全线负荷。这种接线方式配电线路本身的投资并不一定比普通环式更高。但中压配电站的备用容量要适当增加,以负担其他中压变电站的负荷。实际经验表明:不管配电网的接线形式如何,一般情况下,中压变电站主变都需要留有30%的裕度,而这30%的裕度对“手拉手”环式接线已够用。当然,推荐的裕度更要高些,是40%。“手拉手”环式有2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各回主干线都在中间断开,由两端分别供电,见图6(a),这样线损较小,配电线路故障停电范围小,但是在配电网线路开关操作实现远动和自动化前,中压变电站故障或检修时需要留有线路开关的倒闸操作时间;另一种是主干线的断开点设在主干线一端,即由中压变电站出口断路器断开,见图6(b),这样中压变电站故障检修时可迅速转移线路负荷,供电可靠性高,但线损增加,是很不经济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3、结论

第9篇: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 规划方案 全寿命周期管理 方案比选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evaluate the economy and reliability of power grid planning schemes,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in power grid planning cost. Improve the economy selection process of power grid planning schemes,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grid assets, compare different scenarios by calculating the full life-cycle cost of typical areas afterwar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ll life-cycle management can save significant cost for the enterprise and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 significantly.

Key words:power grid; planning schemes; life cycle management; selection process.

一、引言

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是电网公司长期发展目标与电网建设必须相衔接。近年来,在科学领导技术的前提下,电网公司已经开始全面引入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1-3]](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理念和方法。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实现系统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周期管理和系统研究。这就要求建立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成本模型和效益模型,定

量计算方案的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增加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和节能降损效益。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对各部门的工作分配不同,也难以统一一个总体目标和想法。国家电网公司从2008年就已经对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管理技术总体方案实现模式及技术方式,使企业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技术、经济、管理相结合,企业资产管理技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文化相结合。

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跟踪和全过程质量监控,优化相应配电网规划方案,正确处理好电网资产安全、寿命、周期,是提高电网资产运营效益和全寿命周期水平,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必要措施。

二、配电网规划方案的LCC实用计算模型

(一)初始投入成本CI

CI=配电网规划方案新建设备的数量×设备综合建设单价

设备综合建设单价包括设备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折旧损失等。

(二)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初始成本

三、典型地区―四平社区规划方案的比选分析

(一)典型地区概况

本次选取市区四平社区作为10kV电网规划的典型地区。四平社区位于内环线内杨浦区的中部,属于A+类地区。四平社区位于中央分区杨浦中次分区内,包括四平路街道的全部以及控江路街道的部分,由黄兴路―控江路―大连西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348.4公顷。

四平社区功能以商办、教育科研、居住为主。四平社区以四平路、江浦路为界划分成为3个编制单元:四平路西侧为编制单元C090301,总用地面积115.2公顷;四平路东侧、江浦路西侧为编制单元C090302,总用地面积158.4公顷;江浦路东侧为编制单元C090303,总用地面积74.8公顷。

(二)2013年-2020年10kV配电网规划方案

四平社区内目前有3座高压配电变电站,分别为110kV鞍山站、35kV彰武站和35kV赤峰站。110kV鞍山站的供电范围主要为四平社区东部地区,35kV彰武站的供电范围主要为四平社区中部地区,35kV赤峰站的供电范围主要为四平社区西部地区。

四平社区10kV配电网以电缆为主,架空为辅。架空网普遍采用多分段多联络的接线模式;以K型站作为分配电源,通过P型站和WX型站作为环网点。区内的部分架空线路在跨越主要道路时采用了电缆。

由于四平社区架空网已成熟,并且架空网不再新接入负荷,因而2015年架空网无变化。对于10kV电缆网,接线模式已标准化,现状无重载和不满足“N-1”的线路,因而电缆网规划的重点不在于薄弱环节的改造,而是对电网结构的优化,优化的关键是加强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移能力,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规划方案一:通过K型站(开关站)进线的割接,将现状电源来自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的6座K型站(开关站),改接为电源来自不同变电站,改接过程中尽量利用现有电源线路和通道,新建10kV电缆0.9km,占有已有通道0.3km。

规划方案二:K型站之间新建电缆线路,建立K型站(开关站)之间的联络,进而建立变电站之间的联络,需新建10kV电缆1.6km,增加10kVK型站(开关站)出线开关12个,新建电缆排管1.6km

(三)10kV配电网规划方案全寿命成本计算

1、初始投入成本CI

初始投入成本按规划方案设备投资计算,具体如表3-1所示。

2、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初始成本

经计算,方案一年运行费用为15.6万元,方案二年运行费用为31.9万元。

4、故障成本CF

5、规划方案年费用成本计算结果

按上述计算结果,可得到规划方案年费用总成本,具体见下表所示。

(四)方案比选

经过潮流、可靠性计算、经济技术分析后,典型地区两个10kV配电网规划方案在技术上均满足《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738-2012)中2013―2020年的目标,在提高变电站负荷转移能力上的效果一致,但在经济性上,方案一年费用成本仅为方案二的三分之一,因而确定本次规划方案一为2013―2020年市区典型地区10kV配电网的推荐方案。

四、结束语

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工程从立项到报废的全部过程,从长期运行角度来看,方案的初始资、运行与维护成本对降损节能收益具大影响.因此不但要考虑工程的初始投资,更要考虑在工程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运行、维护、更新、直至报废过程需要的成本。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相对最小化,同时实现工程建设最优经济效能和最大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道国,耿庆申,王宁宁.电网建设全过程造价变动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10):34-41

[2]黄良保,马泽良,张建平,柳璐,程浩忠,屈刚.考虑LCC管理的电网规划方案评价研究[J].华东电力.2009.37(5):0691-0694

[3]葛维平.电网建设项目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分析[J].电力建设.2009.30(7):92-9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