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

第1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厅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财政地税国资部门紧紧围绕____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坚持“稳增长”和“紧支出”两手统筹,深化“数字财政”建设,探索构建转型升级税收保障机制。1~10月,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8.41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5.68%,完成年度预算的87.7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24亿元,同比增长13.60%。地税组织各项收入32.1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67亿元,同比增长0.91%,同口径增长2.64%,其他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13.29%。

(一)保持组织收入稳定增长,注重优质税源培育

一是确保收入增量。夯实分税种税源和营业税支柱税源管理基础,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大营业/,!/税支柱税源征管和挖潜。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广播影视服务“营改增”试点工作。完善每月税收预测机制,制定试行税务稽查数据分析管理办法。1~10月,全县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3.57亿元,同比增加6.5%,清欠历年欠缴资金2.2亿元。二是加强节流控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起草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实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季度“一对一”函告和预警机制,明确全县“三公”经费在20__年决算基础上统一压缩10%,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三项综合性开支标准。巩固“阳光采购”实效,节约资金达1584万元。三是培育优质税源。探索建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的税收保障机制,构建以“双均”税收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和分类管理模式,自行开发数据交换分析软件,细化量化新增用地亩均销售、亩均税收、亩均地方贡献度及可税GDP等项目准入标准31项,将对招商选资提供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已补缴2013年度之前土地使用税款527万元,通过清理相应增加土地计税面积106万平方米。

(二)力促企业持续长远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制定全县“营改增”试点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个转企、小升规”、“机器换人”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部门联审会审机制,完成493户企业1.08亿元补助。持续激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和专项信用贷款机制功效,累计办理贷款、转贷27.59亿元,受惠企业452家。二是提升县域经济品质。探索研究支持推进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业务,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融入上海、对接服务”等战略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省级创新型县、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等创建。三是服务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制订2013年落实示范点建设牵头任务配套计划,向上争取2013年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规模20__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万元,向上争取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三)保障民生事业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统筹水平

今年1~10月,全县民生支出17.7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18%,同比增长26.35%,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近13个百分点。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继续提升。支持姚庄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西塘、天凝中心镇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整治等。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项目试点建设,制定配套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筹措专项资金800万元,示范试点项目稳妥推进。完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20__年丁联和凤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744万元、涉及面积2.2万亩),新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____县2013年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建设面积达1.8万亩、总投资2556万元),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5.73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进度,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发展。三是民生事业发展稳固推进。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和高中段各项教育事业改革财政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全年安排政法经费2.45亿元。

(四)围绕数字财政建设中心,夯实财税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开展全省市县财政服务示范应用试点工作。深化财政“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财政监督长效管理和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全县158个项目绩效检查,涉及财政资金4.84亿元。开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检查、地方财政对外借款清理和财政存量资金摸底。加强全县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实行全口径债务月报。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扎实推进全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促进乡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所有镇(街道)均已建立公共财政服务中心,“一个门进、一站式办理、一个平台操作”的模式初步建立,办事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乡镇财政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财政所(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4个镇(街道)财政所(局)被评为嘉兴市规范化财政所(局),乡镇财政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全省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成功实施,乡镇财政管理、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支付程序更加规范,获全省推广应用。三是夯实国资管理基础。核定四大集团公司业务招待费及工资总额,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新增7户县级国有企业资产统计。加强县级国有企业债务状况和融资能力监管。收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和经营性收入5520万元。

(五)巩固财税文化品牌创建,强化优质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品牌型财税文化。坚持“以文养人”,深化财税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单位规范化建设,创新与村、企业“三方红色联盟”结对共建模式。二是扎实廉洁型队伍管理。制定基层满意站所(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规范,推进“阳光工程”和提速增效。编制《税友龙版》标准化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加强正风肃纪工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先学、先走、先查、先改”活动。今年,被授予“浙江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称号。三是加强知识型干部培养。制定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并在全市《小企业会计准则》抽考和财税青年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执业资格和专业职称考试,优化队伍知识结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县局将紧紧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目标,密切关注下阶段全国财税体制、政策改革动向和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健全组织收入保障机制,深化自身管理体制改革。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我县财政总收入57.75亿元,增幅5.30%,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40亿元,增幅5.00%。为全力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明年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8%。

(一)在加强组织收入方面保持压力。挖掘金融业、建筑业、邮电通信等新增税源。创建符合县域发展实际和经济特色的税源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企业分级管理标准设定、配套措施细化和差别化财政税收等政策制定。出台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分类统计机制。确保全县2014年“三公”经[文秘站:]费实行零增长。制定政府采购分散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单一来源政府采购方式操作流程等。对部分实际投资额超500万元项目,尝试委托专门机构先行审核,并开展全额财政拨款新建项目国库集中支付试点。

(二)在服务经济转型方面持续给力。按照示范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切实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引导和倒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计算企业单位占地税收产出,建立以“亩产税收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照亩产税收贡献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分类分档差别化减免政策,加大对亩产税收贡献大、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重新梳理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涵养优质税源,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积极落实新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支持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推进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政策等有机融合,特别是破解股权质押、排污权抵押、保易贷、金融仓储及网络融资等融资难题。完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机器换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财政扶持政策。

(三)在促进民生事业方面挖掘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科学统筹财力,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增长达到法定要求。全力配合做好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继续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源。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新要求,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程。继续推进探索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示范试点和“强村计 划”工作,保障大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支持全省助推现代农业发展31066行动计划和省治太工程王凝圩区建设。制定职业教育、县级科技项目和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全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探索社保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办法和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财政补助办法,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并轨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第2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基本情况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按照政府偿债责任,政府性债务划分为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三类。泊头市从1990年开始借债,当年的政府性债务为73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到2013年6月份,按偿还责任划分,该市债务余额为45622万元(包括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43323万元,担保责任的债务294万元,其他债务2005万元),其中,从政府级次看,市本级为44013万元,乡镇级为1609万元;从债务来源看,银行贷款33366万元,发行债券3600万元,上级财政3280万元,集资1760万元,拖欠896万元,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1111万元;从举债主体看,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为主要借债主体,举债额分别为22500万元、11502万元、9718万元,分别占51.1%、26.1%、22.1%;从资金投向看,用于市政建设21958万元,教科文卫17547万元,交通运输2000万元,其他2509万元。

2009年以来,泊头市利用政府性债务资金共45622万元,主要用于重大民生项目和路网建设。其中,利用8000万元债务资金完成总投资35000万元的市医院迁建项目,利用10万美元新上结核病防治项目,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利用600万美元、1600万元中央政府债券完成地表水厂建设,使该市30万人摆脱了高氟水的威胁;利用20000万元完成永安新区(包括永安路、五一路、长安路、新开街)路网建设,利用2000万元完成大周路建设,全长共96 公里,改变了泊头没有环城路的历史。债务资金的使用,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泊头市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

在债务管理方面,泊头市出台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不断探索债务管理的新机制,有效化解了财政风险。

(一)扎紧举债口子。牢牢把握总额控制这个闸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债务规模和综合债务率按计划平稳增长,债务规模达到可控范围内。严格举债管控,对债务总量设一道关门线、警戒线,杜绝盲目举债、违规举债。强化事前控制,加强制度设计,完善举债审批制度,找好找准审批时点,借债经财政部门审批备案,未经财政部门允许各部门不得借债。严格依法举债,按照相关要求,举债项目超出法律法规之外的,不准举债,确保风险可控。

(二)理顺还债路子。对于存量债务,制定偿债方案,对各类债务逐笔清理,分别做出风险评估,区别情况进行处理。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化解存量债务。对于新增债务,明确偿还主体和偿还责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城建、交通、农林水、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举债,区分财政承担和部门偿还等模块,实施模块管理。全局统筹考虑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防止因集中偿债造成资金链断裂,由局部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三)用好债务资金。对政府举债,加强项目论证,认真研究评估,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银行贷款等融资项目加强项目事前评审,区分轻重缓急。在考虑债务成本前提下,谋划开工项目。对成本开支力求节约,防止项目融资计划不完善导致重复建设、项目延期、成本增加成为财政负担。对地方债券项目,认真谋划筛选,选择论证充分、前期工作到位、社会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建立债券项目库,实施项目储备滚动管理,以确保债券资金能够及早下达,早日发挥效用。

(四)强化风险预警。合理划定风险预警线,按高风险、风险可控、低风险三个级别实施监控,在系统内部实行风险级别预警通报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建立偿债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发挥其风险“灭火器”功能。认真清理和规范融资平台,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举债行为和经营行为,制止违法违规融资行为。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设立和注资行为,市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不在出资范围之外实施违规担保承诺。同时编好债务预算,通过编制债务预算,统筹本级政府债务管理全局,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偿还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切实落实到期债务偿还的约束措施。

三、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长效偿债机制,偿债资金筹集困难。泊头市从1990年举债以来, 22年间债务规模增长了625倍。虽然该市建立了偿债准备金制度,但是相对于现有债务规模而言,偿债准备金数额偏小。从2011年开始,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偿债,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恶性增长,对“捉襟见肘”的泊头财政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缺乏债务管理协调机制,资金和项目管理脱节。虽然该市出台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但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项目管理由发改局负责,资金管理由主管部门和财政局负责,事后监督由审计局负责,项目的实施由各部门单位负责。财政、发改、审计和项目实施部门各负其责,侧重点不一致,造成部分资金安排与项目实施脱节,导致债务收支计划的资金难以统筹安排。

三是债务审批程序不严格,资金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该市在利用债务资金对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些举债行为缺乏充分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制约机制,闲置浪费和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对债务管理重视程度不高,风险意识不强。一些部门论证举债,没有立足该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承受能力,而是把还债的希望寄托于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和上级政府的化债解困上,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执行债务收支计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政府牵头,编制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把行政事业单位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管理。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责任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论证,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二)严格控制政府举债规模。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项目,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新增项目按照“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控得住”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可行性评审论证。实时报告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及新增债务等相关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服务领导决策。

(三)顺畅偿债资金筹措渠道。将偿债资金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偿债计划。对政府或部门借款的,将每年需偿还的资金纳入预算,确保按期偿还;对行政事业单位举债的,视单位财务状况将偿债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并采取预算通知、财政代扣等方式督促其按期偿还;对经营性建设项目举债的,将经营性收入纳入财政监管,确保经营收入用于偿还政府性债务。

(四)大力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城市经营战略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经营城市。通过实施城市经营可为城市投资建设筹集资金,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变政府承担为社会共建,变财政支出为民间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需要新建的市政建设项目,应考虑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切实减轻政府筹集建设资金的压力。

第3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2009年,是我们应对危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一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财税工作既经受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的严重影响,又直接受国家政策性减税、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扩内需、保增长、保重点、还旧账等巨大支出压力。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肯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矛盾。但困难和机遇往往相伴相生,“有危就有机”。当前,国家、自治区和我市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日益显现,国家投资项目资金陆续到位,我市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投资力度加大,将为财政收入提供新的增长点;我市工业经济已经出现“回暖”势头,企业生产销售逐步恢复,保持税收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前景看好;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发展,财源、税源不断扩大,财力基础不断稳固,税收征管、财政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增收空间,等等。对此,各级财税部门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

关于今年财政工作的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工作,刚才杨杰同志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再强调几点,概括地讲就是要:“保增收、调支出、抓改革、重监管、练内功”。

一要“保增收”。今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定的目标是增长10%。这是个底线,不是最高的目标要求。各县(市)区确定的一般预算收入目标必须高于10%,否则就完不成任务。虽然和前几年比这个数字比较小,但在当前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去年财政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保增收。要大力培植税源,综合运用投入、减免、贴息、担保、政府采购等有效措施,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做大、做强、做稳支柱财源,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要更加关心企业发展,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该减免的要减免,想方设法保企业、保税源、保就业,不断培育财税增长点,努力实现财“源”滚滚。要加强税收征管,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按照今天会议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征管责任制,逐旬逐月抓落实,以旬保月、以季保年。同时要清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切实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要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出让收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逐步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我市的财政总体上还属于“吃饭财政”,财政资金大部分用在了保工资、保运转上,抓项目、搞建设的资金大部分要靠市场运作和争取上级支持。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理解财政的困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国务院出台《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大好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全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项目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年底,政府将对争取上级资金力度大、效果好的县(市)区和部门给予奖励。

二要“调支出”。今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预算内安排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不低于去年,分别是两个6000万和一个2000万,新安排全民创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1个多亿用于干部职工津补贴和住房货币化补贴,此外,对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都有所增加。预算的大盘子已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这些资金具体怎么用,财政和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好支出关。总的原则是“节约用财、有保有压”,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保,就是要保正常运转,保民生支出,保重点项目建设和国家、自治区支持的项目配套,还要力促主导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业的6000万,主要用于“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铸龙”工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要逐步化解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农业的6000万,主要用于“一强五优”产业的补助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农业科技、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服务业的2000万,要重点用于现代服务业、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今年新增的财力,要重点用于保增长、保民生。压,主要是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公务用车、会议、接待、差旅和部门业务经费支出一律“零增长”,从细微之处入手,坚持勤俭干事业,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现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要“抓改革”。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改革,是从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难免会触及到个别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服从大局,坚决摒弃局部和个人利益,积极配合和支持财政的各项改革。今年,要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特别要在预算的绩效评价上下功夫,增强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抓好扩面增量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全部由国库统一支付,实行财政预算支出“直通车”,增强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时效性。抓好增值税转型改革,既要全面落实减免政策,又要严格界定和审查。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切实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继续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改革,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要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思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政府信用平台建设,增进与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合作,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级互助合作资金社、村镇银行,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综合运用现代金融手段破解资金瓶颈制约,提高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重监管”。财政监管的重点有三个:一是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二是对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三是对部门财务支出情况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内控机制,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要把国家扩大内需资金和国务院《若干意见》支持项目资金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资金投向哪里,监管就要跟到哪里。大力开展项目全程审计、干部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要把财务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从市财政做起,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大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将定期向人大汇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并向政协进行通报,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报告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绝不允许个别部门和单位未经政府同意私自举债。市直各部门、直属机构,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会计集中核算等规定,切实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精打细算,节约开支,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今年,要在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对行政机构的经费支出进行全程监管。今天会上印发讨论的《政府公务卡管理办法》等三项制度,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大家认真讨论修改。财政局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后,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第4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校财务;衔接

1989年以前我国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只是依照或参照行政单位相关制度执行,1989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初步构建起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体系框架。1997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了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独立、统一、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至今已经实施了15年,随着财政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深入,《规则》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如一些规定已经与近年来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改革相脱节,也难以满足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对规则进行修订也就成为必然。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年4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财政部令第68号),进一步规范了全国120多万个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基本准则。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内容变化

(一)进一步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则》的适应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事业单位”改变为“事业单位”,消除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影响。同时在附则中规定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对于本规则的适用问题。按照部分行业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要求,提出可在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新增了对事业单位决算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管理。修改完善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即只有各类财政拨款属于财政补助收入,并进一步明确事业收入的范围,增加应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的收入管理的有关要求。

(四)完善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分别界定了结转和结余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结转和结余划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两部分,并分别作了原则性规定。同时明确了事业基金的管理要求,修改完善了专用基金的管理内容。

(五)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资产的分类和定义,将在建工程单独列入资产管理内容。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规范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管理,建立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修改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的报表种类和内容,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增了对外投资、资产管理、绩效考评的内容。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主要特点

(一)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相衔接

2000年以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陆续开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涉及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和改进。目前各项改革已趋于稳定和完善,新《规则》全面反映各项改革成果,创新和充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二)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财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详细、全面和真实可靠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信息,作为预算管控和政策制定的基础。新《规则》确立了大收大支的综合预算管理原则,资金不再提预算内、外,实行统一管理,完善预算测算的依据,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体现预算和决算的完整性。强调经济核算和支出的绩效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财务监督。

(三)为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支持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新《规则》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提供了不同的制度选择,为下一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适用铺平了道路。

三、高校财务工作与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衔接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一项基本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的宏观方面,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还必须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标准来操作。目前我国高校执行《高校会计制度》是于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也是在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基础上制定的,由于会计制度的制订往往会滞后于财务规则的实施。由于目前还未出台新的高校财务制度,但现在的会计制度又与新规则不适应的地方,在目前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必须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做好衔接工作。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要求不高,财务工作较为简单,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此次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变化较大,新增内容较多,如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的概念划分与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对外投资的规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等等,都是需要逐字逐句进行学习理解的,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只有学习透彻才能保证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落实到位。

(二)进行一次全面的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薄弱,且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因此新财务规则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虚拟折旧、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从原来的500元调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原来的800元调至1500元。为了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工作,剔除不达标的固定资产,明确各类资产的使用年限,最终确定需计提折旧的资产数据,为下一步新制度的执行做好准备。

(三)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规则》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建立健全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对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事业单位要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机制。实行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从而对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规范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其效实施,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并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自身财务行为的规范化、合法化。

(四)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第5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新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目标和实际产业发展需要来看,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分析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情况,认为金融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外部政策环境、信贷支持、资本市场和民间资本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完善融资体系、创新信贷机制、拓宽资本市场融资、引进民营资本四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0302

1 金融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在法规制度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先后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促进金融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新疆对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频繁。新疆已经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仅2011年,给予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就达2500万元,较上一年增加近67%,101个项目实现了全区14个地州的全覆盖。

第二,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增强。新疆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入。截止2013年9月,新疆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16.7亿元,较年初增加1719.9亿元,同比增加199.0亿元,增长24.5%,较2011年分别增长21.8%和28.5%,高出全国平均值的6.3%和12%。三年新增贷款4429亿元,存贷比提高至67.5%,新增存贷比创下89.8%的历史高位。各家银行纷纷制定倾斜化的信贷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力度。

第三,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新疆资本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快速增长态势,证券市场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2012年新疆上市公司通过境内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04.29亿元,是2011年全年A股融资额156.77亿元的130.31%,其中IPO融资6.93亿元,增发融资118.56亿元,公司债融资78.8亿元。同时,新疆还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2012年共发行债务345.9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第四,民间资本的介入。新疆经济后发优势明显,除了资源和区位优势外,中央差别化经济政策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都强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民营资本十分活跃。2012年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签约项目中,民间资本投资成倍增长,签约项目占签约项目总数的七成多,签约金额1348.19亿元,增长1.35倍。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共签约项目36个,签约金额597.85亿元,占签约总金额的近三成。

2 新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虽然目前新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在执行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审批方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盈利情况、技术要求及知识产权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仍然以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审定和评估,难以反映出其真实的情况,造成审批上的障碍,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2 信贷支持不平衡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低资本,小规模的特点,不符合传统信贷的考核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不愿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贷款。据银监会统计显示,2012年,占全部企业数量99.8%的中小企业全年贷款余额仅为1196亿元,只占全年贷款余额总额的14.26%,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无钱可贷的局面。

2.3 资本市场亟待完善

与全国总体的大环境类似,当前新疆金融体系仍然是以银行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除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大型企业外,还存在很多中小企业。根据国外的经验,新兴产业的前期发展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而新疆风险投资的发展起步很晚,数量少,使得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2.4 民间资本未充分利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一般的民营资本难于抵御如此高的风险,不敢对其进行投资。而单个民营资本规模小,比较分散,不善于合作发展,而新疆又缺乏聚集民营资本的中介机构,这样就使民营资本投入新兴产业的规模不够,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民营资本。

3 金融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在新疆建立多层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服务体系。在间接融资方面,推动政府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风险补偿和风险转移的机制。在直接融资方面,大力发展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尤其是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满足不能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和流动性需求,让广大投资者广泛参与,分享新兴产业的成长收获。

3.2 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机制

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点,根据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各行业特征、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对其制定专业化的信贷选择机制和评级系统;建设专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服务团队,培养一批既能充分控制信贷风险,同时又能充分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发掘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提高信贷支持力度。

3.3 拓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场外交易融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门槛低,信息相对对称,不需具备IPO能力,为技术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转让服务和私募等金融服务。新疆应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发展面向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构建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4 积极引进民营资本

民营资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积极引导其进入该行业,推动新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新疆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和监管民间资本,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基础好、管理较先进的优质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龙头企业,通过资金和要素投入的形式,组织多家民营企业,整合各自的资金和市场资源,发展民间资本合作组织共同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谋生路。

参考文献

[1]高友才,向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J].经济管理,2010,(11).

[2]陈文锋,刘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0,(9).

[3]谭中明,李战奇.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2012,(2).

[4]翟华云.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

[5]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金融支持[J].开放导报,2012,(4).

[6]刘洪昌,闫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其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3,(1).

[7]张卓,张源,胡挺.基于业态演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与优化路径[J].武汉金融,2012,(6).

作者简介:

第6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般认为,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对于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增加投资,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来源;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推动金融深化;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促进衍生工具发展;有助于加强金融立法和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定证券市场,促进市场交易的现代化;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金融最根本的功能是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根据资金流动是直接借助一次合约(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见面)还是两次合约(经过金融中介)在金融体制中的比重,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即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再根据这两种融资模式在金融体制中的地位,区分所谓的银行主导型体制与市场主导型体制。

目前我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2002年,我国个人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2500亿元,约占当年新增居民储蓄存款的18%,保险对储蓄已形成一定的分流作用。但从储蓄分流所形成的保险资金向投资转化的情况看,18%投资于国债,5.4%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而52%又投资于银行存款。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一半以上资金又重新回流到银行,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保险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7万亿元,居民储蓄率高达39%。通过保险公司吸收居民储蓄的长期资金可以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按照资金匹配的原则配置到资本市场,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遵循金融体系之间的内在规律,建立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是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其实,我国立法部门对保险资金入市限制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非理性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但我国股市的非理性就在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偏少,大量短期资金和小额资本充斥,如果有保险资金的参与将会改善股市结构,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所具备的长期性、稳定性更有助于消除股市的过度投机和波动性,而股市的高收益反过来又会改善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因此,保险资金入市有助于实现股市与保险业的双赢。显然,保险资金可以加速资本市场的成熟,反过来,资本市场又反哺保险市场,使保险资金运用降低风险,收益更大。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起飞,资本形成是其约束条件和决定性因素。尽管我国目前的储蓄率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机制不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是集中资本、积累资本的主要场所,直接融资是工商企业组织资本的基本形式,而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又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买家还是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因此,发挥保险在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用,有利于促进长期投资。通过不断增加满足长期金融资产的要求,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管理金融风险的能力。保险公司的融资服务不同于银行,单是充当了借款人(政府和企业)和投资人(有闲散资金的储蓄者)的中介。保险公司能够动员长期资本,使储蓄机构化。小额储蓄者如果只是把钱放在家里,就无法支持政府和商业部门大融资需要,从而也就无法支持经济的发展。如果把钱存入定期存款帐户,这样也只是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定期的支持。相反,如果小额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保险,保险资金就能够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投资于资本市场来满足实际部门的长期资金需要,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实证

本质上讲,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与证券市场的融资需求互动互补。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资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保险资金很大一部分通过各种形式投资于证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英国对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限制比较宽松,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比重达到了25%以上。到了90年代,英国投资于国内公司普通股的保险资金占保险总资金的43%以上,投资于国外公司普通股的比重在10%以上。同时,保险资金在股票市场中所占的市值也越来越大。至2001年末,英国保险公司投资证券3000亿英磅,所持有的证券市值占伦敦证券市场的20%左右,其作用举足轻重。

美国的保险资金一般投向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等领域。1970年,美国保险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总值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比例为12.4%,而1995年上升到28.2%,1998年达到了29.6%。2001年财产和灾害险公司持有证券上升到了34%,生命和健康险公司持有证券上升到了20%多。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对于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市场的限制较多。比如纽约的保险立法不仅规定投资方式,而且严格限制投资比率。

日本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在证券市场,占其投资结构的50%以上。最初,日本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为贷款,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证券市场收益率逐年提高,保险公司贷款的比率逐渐下降,其证券投资的比率相应提高,到1996年,比率达到了50.7%;现在,日本保险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至2003年6月,投资证券资产占59.8%,其中投资外国证券达14.1%,股票投资一般占股票市场总市值的15%左右。

韩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对现金、储蓄和证券的限额已经取消,目前韩国政府通过对大多数资产设定限额,实施积极管理体制,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的比重也在逐步加大。2000年,保险公司的股票和证券资产价值为40.5万亿韩元,占主要机构投资者股票和证券资产总价值的16.1%。2002年底,韩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组合中,债券占投资资产总额的37.1%,而股票占投资资产总额的5.4%。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利益。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融资占绝对优势,可以作为巨大的力量,在金融体制中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可以激励金融创新,促进资本市场现代化,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公司治理。

三、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

从国际上看,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下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和运作;——是保险公司内部设立投资部门进行管理运作;三是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一般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2003年,中国人保成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预示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体的专业化组织模式已经浮出水面。

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即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运作。子公司除了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在跻身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80%采取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的做法运作保险资金,其余公司仍然采用投资部模式或委托投资模式。即便是这80%的大公司也并非只采取资产管理公司一种模式,它们同时还在公司内部设立证券部、国债部、不动产管理部等投资部门管理保险资金。

投资部运作模式,即内设投资机构。按此种模式进行运作,有利于公司对其资产直接管理和运作。例如有着135年历史的美国大都会人寿在总部就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管理着1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对海外公司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还直接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

委托投资运作模式透明度较高,不但可以减少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部模式较高的成本支出,受托人则可以集聚众多资金来源形成较大的规模效益。实行委托管理较多的一般是再保险公司、产险公司和一些小型寿险公司。部分大型保险公司也将个别投资品种(如投资连结险)交由基金公司运作。提供委托管理的机构主要是一些独立的基金公司和部分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以美国市场为例,从保险公司数量上看,上个世纪80年代未有一半的保险公司采取委托投资方式(美国称第三方资产管理),而现在已达到3/4;从资金量上看,美国保险公司外包出去的资产从1990年的140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近3000亿美元,保险资产外包率从8%提高到11%。

四、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的可运用资金不断增加。截止2003年3月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6292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50.39%,国债投资占18.1%,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占5.12%,金融债券投资占9.12%,企业债投资占3.44%,其他投资占13.83%。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从政策环境、保险业资金运用能力等方面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基本处于分离状态,保险业的发展较为封闭,为有效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作用,在未来必须研究以下几种渠道,以解决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问题。

(一)增加投资债券范围

中国保监会在2003年6月公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对保险公司进行企业债券投资的限制放宽,长期以来制约保险业资金运用的投资企业债券范围狭窄、比例过低等状况将得到改善。保险公司购买企业债券的范围增加,不再限于《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规定的信用评级达AA+以上的铁路、三峡、电力等中央企业债券,而是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并且投资比例可以提高到上月末总资产的20%。

有关专家认为,对信用评级做出较高要求,符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保值增值的投资风格,而放宽投资企业债券范围,则符合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买卖证券投资基金

从1999年10月《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保险公司一直是基金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和中坚力量。目前,保险公司约持有封闭式基金总额的1/3,开放式基金总额的1/10,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保险业在基金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但由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比较小,可投资的品种相对较少,金融创新的步伐也比较慢,证券投资基金难以进行差别化投资,其专家理财的优势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金入市的积极性。因此,资本市场和基金业都应该加快创新步伐,为保险资金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修改稿),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保险公司经营业务范围、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准入门槛等条款做出较大调整和修改,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第79条在保险资金运用范围里,明确增加了“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的具体条款。

此外,《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制定,对于未来基金业发展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应在新的法律中解决好一些根本问题。

(三)设立资产管理公司

保险业的迅速壮大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和成功运作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新举措、新思路,其积极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利于更加有效地适应保险资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专业化运作的要求;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承保业务发展和投资运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保单持有人的权益。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的规定是:“受托和委托管理运用人民币、外币保险资金;管理运用自有人民币、外币资金;与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相关的咨询业务”,以及“经国务院和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虽然没有明确被定性为“保险”类企业,但归中国保监会监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各项资金运用业务应严格遵守《保险法》和相关金融法规的规定。尽管从目前来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运用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至少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实体基础。从长远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的限制注定是一种过渡性规则。

(四)直接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金融服务评级董事黄如白认为,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内地主要保险公司的偿付储备比较弱。以2002年的承保额计算,寿险与非寿险公司须分别增资150亿到200亿元及70亿至100亿元,才能达到投资级别(BBB)级的资本充足水平,若承保额进一步增长,差额将进一步扩大。所以,上市集资是填补偿付储备最可行的渠道。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在香港挂牌交易,募集资金54亿元,其中90.9%将用于充实资本金。中国人寿于12月初在香港及纽约上市,筹资额35亿美元。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快通过上市等方式补充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保险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整体进入资本市场也必将给资本市场带来一股新的力量。

(五)保险证券化创新

保险证券化是指保险公司通过创立和发行金融证券,将承保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过程。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保险公司为提高承保能力、分散风险而在资本市场上推出的一种创新工具,对保险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英美两国财产保险业的资产证券化率高达90%,寿险业达80%以上。一般而言,保险证券化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将承保现金流转化为可买卖的金融证券;第二,通过证券交易,将承保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通过证券化形式,将承保风险利用资本市场机能加以分散,或转嫁至市场中较有能力(或资力)承担风险之人,而不致集中于单一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或资本市场投资人。这是金融市场的结构性融合。

从国际市场情况看,财产保险巨灾风险的证券化形式主要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在人寿保险业,根据寿险和年金产品的特点,证券化主要有两种潜在的途径,即可以基于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死亡率指数设计一种长期债券和基于特定的被保险群体设计一种债券。

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了应对国际竞争,加强银行、保险、证券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促进金融服务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保险证券化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保险公司巨灾风险再保险能力不足、风险过大及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而且可以为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活跃证券市场,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五、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保险资金的证券化是以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的。我国资本市场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项制度不健全,贯彻落实不坚决,投机行为层出不穷,人为风险因素太多,保证投资不出现重大失误的外部环境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影响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特别是进入资本市场,注意以下几方面极为重要。

(一)重视资本市场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

根据统计,国际资本市场2001年资金运用收益率为4.3%,而2002年则下降到3.14%。保险公司进行资金投资不能忽略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近几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导致欧、美、日的保险公司同样在资本市场上损失惨重,如慕尼黑再保险2003年首季投资损失了23亿欧元。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保险公司大量直接投资和参股日本企业,被投资企业又大量购买保险公司的保单,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中央银行为刺激经济恢复,长期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央行贴现率近年一直维持在历史最低位,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日本股市一再刷新20年来最低记录,投资股市的保险基金连连亏损。2002财政年度,日本10大寿险公司持有的股票出现了3800亿日元亏损。

面对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保险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对保险资金实行比例管理的原则及具体办法,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加强资产与负债匹配监管,及时评价资金运用风险,动态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格控制风险。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投资操作、风险评估与内控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问题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全球保险业的共同问题,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的资深评论员巴利·瑞立所说,“金融机构正面临着一场清偿能力危机。……监管者在不断放松对保险公司的清偿力要求,以牺牲其客户利益的代价来保住这些保险公司。”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英国卡多根金融公司的马克,圣泽尔认为主要有:过多地将资金投资于股票,股市的下跌使这种缺乏风险控制的投资暴露无遗。……由于他们没有在形势好的时候增加储备,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保单回报而不惜牺牲储备。同样,标准普尔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国产险正面临着偿付危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保险监管主要停留在市场行为监管的层次,对偿付能力的监管重视不够。今后应该在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这说明我国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将对加强保险公司监督管理,维护被保险人利益,稳健经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认真面对混业经营趋势

第7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发展

一、孝感市财政社保支出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孝感市经济发展状况

孝感,临近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其综合实力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在武汉城市圈中与武汉同城化的条件最好[1]。自进入21世纪以来,孝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定力谋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2004到2014年11年间,孝感市生产总值增长了近3.5倍,前3年的增长速度不够明显,后8年的总体趋势近似线性,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提高了182%、317%和231%。尤其是在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孝感市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7%)的同时,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6:48.6:31.8到本年18.6:49.1:32.3的调整。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图1所示,孝感市的GDP总量虽在稳步上升,但其占湖北省GDP的比重却在下降。2004年孝感市GDP占湖北省GDP的比例在6%左右,而2010年跌破5%,2011年下降到最低点,之后虽略有回升,但并没有呈现比较显著的上升趋势。①这表明就横向而言,孝感市的经济地位有所下滑。

(二)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状况

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高、增长速度放缓

由图2可知,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额在不断增加,2010年到2014年间增长了近3.5倍,但其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自2011年起却基本保持不变,一直在15%左右,还略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版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一直占财政总支出的12%左右,由此可见,孝感市的财政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效果有所增强

衡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效果显著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增加保障覆盖面的情况。2010年到2011年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93409万元增长到178829万元,增加的绝对额是85420万元,这部分资金带来的五项社保②增加的人数为3.05万人,而2014年增覆扩面后新增参保9.3万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额却是56317.7万元。对比两者,后者能用相对较少的支出使更多的人得到保障,表明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效果在增强。

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较大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城乡分割的二元保障体系,这是由我国经济上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所决定的。目前,城镇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而广大农村却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存在覆盖面小、各地区保障水平差异大等多种问题。尽管近几年孝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总体看,发展不够仍是孝感的最大实际[2]。

二、计量分析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决定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选取孝感市地区生产总值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取用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表示其社会保障水平,分析社保水平对经济水平的影响。

(一)数据获取和变量选择

数据来源于孝感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时间维度为2010年到2014年,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这样既消除了数据的异方差性,又保留了时间序列的实际意义,即选取InY和InX作为变量,其中Y为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X为孝感市地区生产总值。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要考虑和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即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具有平稳性且又没有协整关系情况下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那么此回归可能是伪回归,没有意义。

(三)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由于InY和InX是平稳的,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协整检验,可以直接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三、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以上结论表明,孝感市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效益也有所提高。但经济与财政社会保障的发展明显放缓,城乡差别较大。经济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弹性很小,表明财政社保对GDP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经济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轨迹趋同,表明经济对后者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强调了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民生的必要性和改革财税体制的重要性。孝感市应该把握好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保持地区经济平稳增长,增加地区财政收入

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孝感市的经济增长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轨迹趋同,表明经济增长对财政社保支出的增加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社保支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经济平稳增长是首要前提。只有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支出结构才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孝感市财政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而这一目标在2014年底已经实现。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按法定(政策)要求到位,社会保障支出投入进一步加大。这样,财政就有能力在从“积极”转向“稳健”之时,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逐步将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提高[3]。

(二)加大财政对社保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社会保障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其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国的公共财政支出自21世纪以来,每年以平均18%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一直占财政总支出的12%左右。由此看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是捉襟见肘。虽然宏观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很稳定,但财政对社保支出的增长速度却未能跟上社保需求的增长速度,财政对社保的支出仍然有限。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策性的提高财政对社保的支出外,还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逐步降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二是适当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节约财政支出,支持社会保障[4]。孝感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资金使用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对此可以借鉴抚州市财政局的管理经验。一是加强财政社会保障基础管理,严格社会保障待遇的资格审核、收入核实和领报手续,建立享受对象进退机制;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公开,扩大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的公开范围,细化公开科目及公开级次,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对重大社会保障项目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规范资金分配;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社会保障重大资金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将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三)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

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地区。首先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其次要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在增加财政社保投入总额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投入,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增强孝感市经济增长的后劲。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中的责任,加大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要提高对地方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项转移支付水平[5]。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以补助和保障为主,并辅以脱贫政策;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在完善新农合和新农保的同时,还要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截至2014年末,孝感市全市户籍总人口达到525.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486.1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232.1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7.75%。而这部分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的,这也是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吸纳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方面,政府可提供一些补贴或一部分供款;在吸纳农民工和农村群体方面,可针对农民工、农村居民的特点,适当降低缴费率,减少最低供款期限,提高统筹层次,构建全国一致的制度框架,明确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或接续办法等[6]。

(五)政府投入与个人缴纳的机制设计

除了增覆扩面外,还可以寻找其他途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制度内的方法包含延长退休年龄、减低养老金的调整系数等;制度外的方法包括财产资金补偿、税收融资、发行认可的债券和福利彩票等。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说明了可以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孝感市也应在宏观的政策框架内,积极寻找更多的方法。

[注释]

①文章的数据主要来自孝感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下同。

第8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543亿元,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691户。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加快推进产业集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稳步较快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年,仅非公有制企业上交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5%,从业人员达78万多人,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48.3%。各金融机构要从“发展为先,民生为本”的高度去认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客观需要。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13亿元,贷款增量为78.86亿元,全市银行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成为金融信贷支持重点与经济发展合理需求的有效结合点,也是金融机构优质客户的重要潜在来源。要牢固树立“创新为魂”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工作要求。近几年来,中央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五)金融支持的目标任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年内要力争实现“两个高于”的目标:即全市当年新增的中小企业贷款高于上年水平,当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市贷款增幅平均水平。小额贷款公司要立足“面向中小,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保持中小企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50%以上,并逐年有增长。“十二五”期间,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大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8%,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上交税金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2%,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5%;从业人员达到260万人,年均增长6%,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超过55%。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100户。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突破300家,年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50家。

(六)金融支持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一条主线”,树立“四种理念”,用足用好用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强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互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政策,积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要把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作为降低信贷集中度风险、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保险业金融机构、地方中小法人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立足中小企业谋发展,将中小企业视为最重要的客户群体。

三、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七)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政府主导、监管引导、银行跟进”的原则,成立“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并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二是强化银企对接。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银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政银企项目洽谈推介制度、项目储备制度和政银企对接情况通报制度等各项制度,丰富银企项目对接会、重点项目推介会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优先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切实将政银企对接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深入推进。三是完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开拓中小企业客户情况纳入客户经理、分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适度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许可度。同时,各级银监部门要加强监管引导和督导,探索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监管新模式,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对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进行单独考核,引导银行业有效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将银行业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考核列入《全市银行业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的重点内容。四是各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信用担保、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同时,中央财政灾后产业重建资金也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产业恢复重建。

(八)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供给。一是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各银行业机构要建立实施中小企业“优先授信、优先放贷”协调工作机制,调整信贷结构,调配信贷计划,创新业务品种,研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确保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量高于上年水平,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贷款增速。二是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在能提供足值、合法有效、容易变现的抵押物或其他有效担保且贷款金额2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中,引入包贷款发放、包贷款本息回收、包贷款管理以及信贷员收益与贷款效益挂钩的“三包一挂”信贷管理方式。大力拓展“成长之路”、“速贷通”等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简化贷款办理手续,提高办贷效率,及时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贷资质培育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由银行、财政、中小企业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信贷资质培育组,强化辅导,帮助和指导企业健全并执行好财务制度,规范会计报表,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满足银行信贷服务的基本准入条件,切实增强融资能力。各银行业机构要以支行为单位,每年至少培育2家以上原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信贷合作企业。四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的力度。各县(市、区)要将财政性存款优先向完成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两个高于”目标的银行机构倾斜支持。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快、占比高、质量优的银行机构,银监部门要在增设分支机构网点布局上给予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其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未实现“两个高于”目标的银行机构,要联动采取市场准入等限制性措施。

(九)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前期启动扶持资金,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增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二是丰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手段。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对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全力解决,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融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等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探索进行股权投资,引进基金投资公司,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逐步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更多投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新三十六条”的精神,积极推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合伙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或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

(十)探索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业务。一方面,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制定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鼓励中小企业集约投保。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南昌营业管理部建立工作联系,吸引他们来我市开展业务,组织中小企业集约投保,强化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条件成熟时,要争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部。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保单融资业务发展。各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南昌营业管理部要加大保单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与各商业银行积极合作,为中小企业搭建保单融资平台,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推动融资便利化。

(十一)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式创新。一是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成立县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其80%的担保业务应用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担保领域,对涉中小担保贷款新增额的1%给予财政风险补偿,扶持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发展,鼓励和引导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提供担保。争取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贯彻落实好《关于推动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指导意见》,合理扩大信用担保倍数,合理实行差别利率,建立担保资金银行托管制度。支持银行业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授信。各地要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共同体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织中小企业组成联保体,约定联保责任,明确分保额度,由银行业机构对联保体实行综合授信;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法人代表或大股东个人资产连带责任担保、联户担保、经济联合体担保等多种新型保证方式。二是探索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发挥市本级信用担保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拓联保式再担保业务。积极开展除担保贷款以外的其他项目担保,比如合同履约担保、招投标担保、信用证担保等。积极探索由信用担保机构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和打包贷款的新型担保模式,探索对抵押物的剩余部分进行再抵押的担保业务。积极发展仓单质押等担保信贷业务。三是扩大融资抵押范围。进一步扩大融资抵押物品范围,大力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商铺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果园权证抵押、财产权质押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完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积极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银行业机构要积极探索创新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等创新型或特色信贷产品。

第9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的财政形势,部署今年的财政收支任务和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谢市长、张市长会前专门听取了市财政局的汇报,待会儿,谢市长将亲临本次大会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财政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20__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支持经济发展,全力保障“三农”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的各项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全年预算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增收节支。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急剧下滑的严峻局面,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冷静应对,一着不让抓好收入征收工作,有效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超额完成了增长16%的工作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10.09亿元,跨越300亿元大关,增加43.89亿元,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08亿元,跨越120亿元大关,增加23.25亿元,增长22.2%,超省均增幅4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1.48亿元,增加25.02亿元,增长19.8%,完成预算变更数的112.8%;政府性基金支出62.43亿元,增长6.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52亿元,增长21.3%。收入方面:市县两级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1.94亿元,增长17.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88亿元,增长23.1%。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38.15亿元,增长1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20亿元,增长21%。邗江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5.5%;维扬区财政总收入增长23%;高邮市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5%,分别在县(市、区)处于领先位置。市和3个县(市)因收入增长较快、贡献较大受到省政府表彰,其中,全大市、江都市被授予“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高邮市、宝应县被评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地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完善征管机制,市级完成了社会综合治税二期工程,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激励考核机制,市区、仪征、化工园区积极落实契税滞纳金征收政策,全市契税征收入库率大幅度提高。支出方面:各地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现了一般性支出增长的控制目标。积极保障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财力,加强资金调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水平。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5.35亿元,增长36.3%;支持经济发展等支出11.29亿元,增长35.8%;医疗卫生支出7.87亿元,增长30.6%。

(二)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各级财政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有效投入,支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灵活、定点调控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局出台了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扩大内需、产业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强化包装和推介,市区全年向上争取资金总额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争取地方债券2.8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市6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屋顶计划”,获批项目和补助资金均列全省第一。四个县(市)向上争取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并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我市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做法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二是加大财政引导重点产业发展投入。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1.03亿元,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升级、大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和领军人才引进。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660万元,继续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业、高效农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支持调结构促转型。江都财政注入资金6000万元,支持成立江苏新龙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服务科技成长型、初创型、高增长型企业发展。仪征市预算安排10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支持地方金融担保业建设。落实省有关金融担保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金融和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用于市信用联社改制的政府注资,筹措资 金3000万元支持__润扬担保公司注册和运作,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继续扩大市担保中心担保规模,20__年新增担保贷款中小企业107家,担保额2.83亿元。邗江区建立健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村镇银行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区、化工园区财政局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全力支持园区发展。四是全面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组织实施增值税转型、燃油税等税费改革,落实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20__年全市批准一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退税2.2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惠及高新技术、再生资源、数控机床、地方金融等17个行业。积极落实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契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改善性住房,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全市共审核兑付补贴资金7880万元。仪征市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一票制”收费规定,切实防止增加企业负担。

(三)围绕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支持办好各项惠民实事工程,以更大的力度保民生保稳定。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市区建立了70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12647名老人领取了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市区出台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市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支持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房解危等各项政策。仪征、邗江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帮扶困难群体,继续完善城乡低保、临时困难救助、困难学生资助、残疾人帮扶、农村五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让困难群众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扶持老年事业发展,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给予补助,对百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率和特困群体参保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市级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7000万元,重点增加公益性岗位购买数量,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四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增加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对文化艺术中心、区域供水、城乡绿化、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公交优先等重点项目给予保障,落实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试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在医疗保险基金中建立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筹措1000万元专项用于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五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市财政继续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桥建设、水利重点工程等办实事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4.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2万亩;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给予奖补,全年新增815个;继续向农民发放补贴,累计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87亿元,惠及农民285万人;深化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中央、省农业保费补贴4227万元,通过“一折通”支付理赔3870万元。

(四)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财政改革。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对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等改革,优化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实施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研究出台了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细化市、区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二是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突破”的思路,细化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尝试执收单位收支脱钩,将非正式用工人员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管理,首次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预算执行系统。三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各执收单位征收质量进行考核,积极推进市区乡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广陵区积极构建区、镇非税收入征管网络,建立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四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全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江都市率先完成镇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镇级部门的各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比省规定时间提前一年。

(五)围绕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有效,依法依规强化财政监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市级“机关管理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市级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认真查找市级机关财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修订、补充了30多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管资产。联合市纪委、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__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公开招租暂行办法》,对公有房屋出租由市产权交易中心统一对外招租,租金纳入财政管理。出台了《__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评价标准》,促进各单位不断完善财务基础工作。二是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共查出“小金库”发生额4410万元,通过收缴入库、罚款、责令整改等措施予以处理,严肃了财经纪律。开展全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运转监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产权交易等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开展高效农业、社区卫生服务、职业教育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监管。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和竣工决算审查,对市文化艺术中心、跳水游泳馆等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对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派驻财政现场代表,做好苏中江都机场工程前期评审工作,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积极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措施。配合市纪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十项要求专项工作的通知》,开展厉行节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党政机关出国经费、会议经费、公务用车、接待经费等管理办法,从严审核,严格控制,均实现年初制定的压缩指标。五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财政行政行为。

在推进财政各项工作时,始终坚持将抓业务工作与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20__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会计师事务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行业党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权力内控体系,推行网上电子监察,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20__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既是全市财政干部奋发努力、勇于开拓的结果,也是市级各机关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全市财政干部职工和市级各机关单位的财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经济水平还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够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偏低,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三是刚性支出措施密集出台,部分县(市、区)财政比较困难,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较大。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财政形势和目标要求

20__年宏观经济将呈现企稳回升的走势,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平稳增长的轨道。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发展目标,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省着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__、精致__、幸福__”。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改善,都将为我们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好于去年,但受全球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通胀预期等不利影响,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财政增收难度仍然很大。同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增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很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安排预算时,要将新的减收增支因素充分考虑,提前谋划应对措施。收入方面:一是我市工业经济增幅和效益仍在相对低位运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过于倚重,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收入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二是国家取消或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性收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三是专项收入政策调整,如取消废水超标加倍排污费,以及废气大户治理达标,相应收费减少。支出方面:增支的压力主要是保民生、保发展等支出需求较多,一是绩效工资问题,去年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今年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财政将构成相当大的压力;二是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政策,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三是加大财政对产业振兴、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引导投入,需要财政安排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也需要财政给予重点保障;四是加强“三农”、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环节,都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因此,今年仍是财政增收难度大、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的一年。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也要足够估计困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要深刻认识到目前财政形势的复杂性,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超前谋划,沉着应对,全面完成年度预算目标,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20__年__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__“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强化财政收入征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提高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今年全市财(来源:文秘站 )政总收入预算359.5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算151.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8%。预计全市一般预算分成财力153.92亿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全部用于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2.1%。市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今年经济财政工作的部署,在预算执行和各项工作中要注意突出“三条主线”。

1、突出保增长促转型主线。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更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保证基本支出、重点项目支出和民生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市、县(区)本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投入。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我市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突出增收节支主线。今年既是经济财政运行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因素较多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平衡十分困难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充分把握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继续狠抓增收节支不动摇。要狠抓收入征管,完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健全征管手段,加强税源监控,不断健全以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要狠抓支出结构优化,通过盘活存量、调优增量保重点支出。各级党政机关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要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多开口子乱花钱。

3、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民生政策多,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积极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群众满意的事。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财政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势头。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中央和省在稳定去年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出台一些新的举措,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要抢抓机遇,认真落实,大力推进,为__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有效投入。今年是我市的“项目推进年”,加大有效投入是确保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有关重大投资、基础建设、科技创新、节能环保、高效农业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有效投资投入。要继续强化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找准项目载体,加强项目包装,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要建立协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项目储备,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确保向上争取资金继续较快增长。二是落实引导消费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内需都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组织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财政资金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进一步简化程序,完善审核兑付办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稳步回升。认真落实房地产行业相关税费政策,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判,保持房地产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支持旅游产品包装和促销活动,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税收政策落实和调研工作,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好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创造更加宽松的财税环境。对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要加强宣传解读,抓好贯彻落实,及时兑现到位,支持企业发展。对税收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困难要加强调研,深入剖析,对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及时向上反映,帮助争取政策扶持。

(二)积极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坚持以财政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促进财政增收,实现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幅度增加产业引导投入。市财政在今年预算仍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对产业项目的政府引导资金,大幅度增加招引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政府资金,大幅度提高对重大项目的支持与奖励力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市财政通过整合存量、新加增量,今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4.03亿元,比20__年增加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开发区购置mocvd补贴和创投基金,1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4000万元用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对1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新增大项目免收建设阶段政府收费留成部分。二是突出产业扶持重点。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产业振兴和快速发展的要求,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和环节,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强对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对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大力支持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担保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持做好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经济研发推广应用等工作。三是创新产业引导资金使用方式。对产业扶持项目,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大力推行竞争型分配方式,采取竞争立项或招标立项的办法,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择优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乘数效应。继续支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服务体系,改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持续稳定增收。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今年的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比人代会预算目标要高一些,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经济企稳复苏的宏观环境,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责任,以及保障各项支出的客观需要,是积极稳妥的,是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奋斗完全可以实现的。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征收机关抓好落实,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强化对收入组织工作的责任考核。各地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尽早分解收入任务,落实到各层各级和征收机关,建立责任制。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质量。基于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比偏低的现状,今年市政府将税收收入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对各县(市、区)和 税务部门下达税收收入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协同税务部门将税收任务打足靠实,细化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应收尽收。二是继续强化非税收入征管。随着国家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项目,非税收入增长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通过规范收缴、控制减免、加强考核等措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市政府将研究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执收单位的征收计划和相应责任。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的超收部分,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基数和超收奖励政策,对征收不足的也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重点是与单位的项目经费挂钩,从而激励各部门单位强化征收,确保非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三是加强收入的监控分析。继续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对纳税数额明显偏低的行业和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要重点跟踪,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分析监控,特别是跟踪新投产项目的进度,挖掘新税源增长点。要深入研究分析财政收入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税收收入的比重,促进地方财力有效增长。

(四)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20__年市财政统筹安排1.2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河塘整治、改水改厕、村庄保洁绿化,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继续支持小康村、市级示范村创建。支持重大动物防疫防治、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落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现代化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投入力度,完善培训补助政策。继续支持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镇村脱贫步伐。五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完善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加强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引导,促进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增值的收益。落实对农村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认真做好“两税”划转后的基层财政工作,确保“两税”征管工作顺利衔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将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延长执行一年,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市财政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6000万元,支持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构建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为重点,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援助的针对性。支持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20__年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的10%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基本实现适龄农民参保全覆盖。按照省里要求,要确保参保人员财政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30-50元,60岁以上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积极推进老年事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市财政对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建设给予补助,继续完善市区“三无”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对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对企业持独生子女证退休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加大社会福利和救助力度。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市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340元,除邗江外,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实行一体化;各县(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10元。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动态管理,及时启动物价动态补贴机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市财政继续设立临时救助基金,对患重大疾病和遭受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困难对象加大应急救助力度,对市区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常见病常用药资助制度。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70元、初中610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市区新招宏志班10个,对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伙食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支持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二是完善公共医疗制度。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基本药物制度建设。20__年市财政已经安排100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县、区级财政也要切实履行保障责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支持大学生属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120元。继续实施重大疾病防控,推进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继续支持古城保护和文化博览城建设,加强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支持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支持“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服务和保障工作。四是积极提升城市功能。支持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城区新建一批邻里中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市区“五改一解”,对老小区、老城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旱厕等改造给予补助,支持公房解危,加快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支持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五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强化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打造“平安__”、“法治__”。继续落实对口援建等各项资金。

(七)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运行监督,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抓好市区财政体制的落实和跟踪调研工作,确保新体制平稳运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将改革推进到市区各级所有执收单位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做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制度,逐步撤销市级单位基本账户,全面实施市级公务卡改革,深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健全完善预算控制、依法采购机制。二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管好“蛋糕”的能力,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除了政策性增支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必须增加的经费之外,一律不追加预算。建立预算追加预审核制度,各单位申请追加的项目必须先经财政部门进行预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人、车、会、接待等一般性经费的增长。加强机关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三是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强化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促进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房出租统一由市产权交易中心对外招租,租金全部进入财政笼子。四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对存量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对增量资金优化投向,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涵盖资金预算安排、项目申报、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绩效监管的制度体系,使每一项专项资金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民生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等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绩效评价对预算安排的影响力。六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大监督”格局,逐步从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延伸,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预警和防范功能。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内部监督与控制,定期组织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七是加快财政信息化步伐。按照全省进度安排,加强财政政务系统、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和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市区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开发全市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功能。八是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研究建立政府性融资预警监测和管理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八)切实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财政团队。

相关热门标签